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1>泵送混凝土原材料1、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标准:(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于1∶3,对卵石不宜大于1∶2∶5;泵送高度在50~100m时,宜在1∶3~1∶4;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1∶4~1∶5。
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3、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
4、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5、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6、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1、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
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
一般10s 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不宜超过40%。
4、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
混凝土施工中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标准

混凝土施工中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标准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其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标准的合理与严格程度。
本文将从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施工性能等满足设计要求。
配合比中的水灰比、水胶比、砂率等参数的合理选择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然后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比例。
此外,还需要进行试验验证,通过配合比试验来调整材料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并满足工程要求。
配合比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价格、供应情况等实际因素,以保证经济性。
二、原材料检测标准的意义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等。
这些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
因此,进行原材料检测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首先,对水泥的检测是关键。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
常见的水泥检测参数包括标号、初凝时间等。
标号是反映水泥强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标号可以判断水泥的质量是否合格。
其次,对砂、石子等骨料进行检测也非常重要。
砂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见的检测参数包括颗粒大小、含泥量等。
颗粒大小的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稳定,而过高的含泥量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最后,水等其他辅助材料的检测也不可忽视。
混凝土中的水质量对混凝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水中的杂质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因此,要对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量合格。
三、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检测的关系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检测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在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基础上,才能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
而原材料检测的结果也会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修正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和配合比相关制度

、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1、原材料进厂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
检验结果及时登入台帐,并妥善保管。
2、原材料进厂时,现场收料员及时通知取样。
3、取样要及时填写留样单,并按取样单要求填写货物名称、产地、进厂时间、取样人姓名等。
4、砂、石一般采取先到先用的原则,不允许直接倒在料仓里。
5、原材料应保持合理的库存量。
当库存量低于定额时,生产部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与经营部联系,并向厂领导汇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因库存不足而引起供应断档现象。
6、入厂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由试验室负责。
检测项目按“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
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检验记录完整。
要求如下:1).水泥1.1商品混凝土优先选用符合GB175 - 2007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符合GB1344- 1999标准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符合GB2000 - 2003的中低热水泥(大体积混凝土)1.2 所使用水泥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有复试报告。
水泥质量证明必须注明该批水泥品种、标号、厂别、生产和出厂日期以存档备查。
1.3 对相同厂家的品种,同标号水泥每500t 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否则每进一批水泥需要进行一次复试。
1.4 进厂水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复试,不合格水泥不得进厂或严加隔离待处理。
1.5 进厂水泥必须按期、按批量索取本批水泥的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以存档备查。
1.6 散装水泥进厂时,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别装入指定筒仓,并挂牌标识,严禁混杂贮存,对超期水泥,经过复试后,按技术部门审定意见使用。
2) .骨料2.1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T14684-2011和GB/T14685-2011 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泵送技术条件的要求。
2.2 粗细骨料进厂以400m3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
合格后方能使用,检验资料存档备查。
2.3 进厂粗细骨料必须逐车验收,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挂牌标识,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的有害成份,使用时应采取措施,保持颗粒级配均匀。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可用混凝土泵通过管道输送拌和物的混凝土。
要求其流动性好,骨料粒径一般不大于管径的四分之一,需加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在泵送管道中离析和堵塞的泵送剂,以及使混凝土拌和物能在泵压下顺利通行的外加剂,减水剂、塑化剂、加气剂以及增稠剂等均可用作泵送剂。
加入适量的混合材料(如粉煤灰等),可避免混凝土施工中拌和料分层离析、泌水和堵塞输送管道。
泵送混凝土的原料中,粗骨料宜优先选用(卵石)。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1)水泥用量较多,强度等级C20~C60范围为350~
550kg/m3。
2)超细掺合料时有添加,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和降低造价,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矿渣、沸石粉等掺合料。
3)砂率偏高、砂用量多,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便于运输、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流动性混凝土增大砂率6%以上,约为38~45%。
4)石子最大粒径,为满足泵送和抗压强度要求,与管道直径比1∶2.5(卵石)、1∶3(碎石)~1∶4、1∶5。
5)水灰比宜为0.4~0.6,水灰比小于0.4时,混凝土的泵送阻力急剧增大;大于0.6时,混凝土则易泌水、分层、离析,也影响泵送。
6)泵送剂,多为高效减水剂复合以缓凝剂、引气剂等,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有影响,因而对裂缝也有影响。
常见混凝土配合比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42.5的水泥配C20混凝土配合比:水:175kg 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C25水:175kg 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C30水:175kg 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C15 水泥330 砂子619 河石1315水160 (27.5水泥)C20 水泥330 砂子618 河石1315水167 (32.5水泥)C25 水泥390 砂子561 河石1309水170 (32.5水泥)C30 水泥430 砂子530 河石1309水170 (32.5水泥)细石混凝土C20,重量配比:1:1.91:2.98:0.59 (水泥:砂:石:水)其中,水泥:(32.5级)361Kg砂(粗砂):689 Kg 碎石:(16mm)以下1077Kg后浇带施工方案四、施工工艺后浇带清理→后浇带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五、施工方法1、后浇带模板支设水平后浇带底模应与两侧的主体结构底模同时单独支设,并且在水平后浇带浇筑混凝土之前不得拆除。
模板支设系统要牢固。
2、后浇带清理及钢筋调整(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检查后浇带处模板系统是否牢固,并清理模板和混凝土结合面处的杂物,并用力冲洗,清除钢筋表面锈层,钢筋调整到位,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3、后浇带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模板的侧压力增大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砼浇筑前,用无石子砼浆作接逢处理.(2)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
(3)长向后浇带主体封顶后浇筑,短向后浇带同楼层砼施工2个月后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温度。
原材料及配合比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或强度低是混凝土企业生产实践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混凝土企业与施工企业纠纷争论的焦点问题。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往往存在真正的强度偏低造成的“真不合格”和因为某种误差造成的一些误判所谓的“假不合格”,无论哪种情况对于混凝土企业都是一件麻烦的事,因为混凝土企业很难证明或者说明混凝土是合格的。
造成混凝土不合格或强度偏低的原因很多,现简要总结分析一下,供同行朋友借鉴,欢迎批评指正。
(一)混凝土原材料引起的强度偏低(1)水泥在混凝土生产中,水泥的强度对混凝土强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依据《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水胶比计算公式可知,在胶凝材料比例不变的条件下,水泥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水泥强度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
水泥质量波动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同种水泥难免会发生波动,当水泥强度值低于预计强度值时,必然引起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因此,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尽量选择平均强度离散小的水泥。
水泥的早期强度主要依靠(C3S、C3A)而后期强度主要依靠(C2S),用C:,S含量较高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其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但在后期可能增长较低。
此外水泥细度对混凝土早期强度也有主要影响,水泥偏细,水化速度快,早期强度增长快,后期强度增长不足,甚至出现倒缩。
(2)矿物掺合料粉煤灰是电厂烟囱中的烟灰,经过高温粉磨形成的一种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是混凝土配制混凝土的重要掺合料,一方面可以改善水泥颗粒级配,降低孔隙率具有良好的填充效应,另一方面粉煤灰可以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进行二次水化反应,生成C-H-S胶凝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
在生产实践中,随着粉煤灰掺量的提高,超过一定量以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3d)和28d强度均降低,因此使用粉煤灰时应注意控制掺量。
此外,随着粉煤灰供应的紧张,“假粉煤灰”层出不穷,对混凝土造成强度不容忽视影响。
同样,在矿粉中掺加石灰石石粉及其他来源不明的物质冒充矿硝粉,也不容忽视。
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注:1、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合后通过0.9mm方孔篩,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封存样加封条,密封保管3个月。
2、安定性:体积安定性不良主要是指水泥硬化和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
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的石膏过多。
3、不合格品和废品: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和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
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4、混凝土的取样:每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一次浇筑1000m3以上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每层楼或每工作台班浇筑浇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混凝土抽样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混凝土施工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标准及检测方法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注: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取样与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每一次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④每一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⑤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预应力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和检查方法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注:压花锚是预应力固定端的新型锚具。
预应力张拉、放张、灌浆及封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与检查方法。
混凝土配比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比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
比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都与配合比有关。
常规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有C10、C15、C20、C25、C30等几种,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种混凝土的配合比。
1. C10混凝土配合比
C10混凝土是指标号为C10的混凝土,它的强度等级为10MPa。
C10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下:
水泥:水:砂:石子=1:3:4:5
2. C15混凝土配合比
C15混凝土是指标号为C15的混凝土,它的强度等级为15MPa。
C15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下:
水泥:水:砂:石子=1:2:4:6
3. C20混凝土配合比
C20混凝土是指标号为C20的混凝土,它的强度等级为20MPa。
C20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下:
水泥:水:砂:石子=1:2:3:6
4. C25混凝土配合比
C25混凝土是指标号为C25的混凝土,它的强度等级为25MPa。
C25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下:
水泥:水:砂:石子=1:1.8:2.6:5.2
5. C30混凝土配合比
C30混凝土是指标号为C30的混凝土,它的强度等级为30MPa。
C30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下:
水泥:水:砂:石子=1:1.6:2.4:4.8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配合比仅供参考,具体的配合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控制水灰比、砂率等指标,以确保混凝土
的强度和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颗粒级配
筛孔(㎜)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Ⅰ区 0 10~0 35~5 65~35 85~71 95~80 100~90 Ⅱ区 0 10~0 25~0 50~10 70~41 92~70 100~90 Ⅲ区 0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90
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 � 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 �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
� 是否引起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的异常变化? � 是否引起强度的异常变化(忽高忽低)? � 是否引起大量肉眼可见的气泡? � 掺加量是否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 � 脱模后混凝土表面是否有明显泛白?
影响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因素 � 水泥自身的影响
需水 性
1)净浆标准稠度 熟料成分、水泥的 用水量 细度、混合材种类 2)水泥胶砂流动 及掺量等 度 熟料的成分和矿物 含量,水泥细度、 石膏掺量、混合材 的掺量等 f-CaO、游离氧化 镁、SO3 初凝时间和终凝 时间 1)沸煮法 2)压蒸法
凝结 时间 安定 性
(2)水泥质量控制指标
•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的相应国家标准,且有较好的匀质性 和质量稳定性。 每批散装水泥不大于500t或袋装水泥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 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水泥必须测一次。 • 应了解清楚所用混合材的种类和数量。 • 水泥生产企业应定期提供水泥中碱含量的检测 结果,中心实验室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 行复核。 • 禁用刚生产出来的“新鲜”热水泥。
维持原流动性时,加减水剂可降低水灰 比,即提高混凝土强度。 维持原设计强度,即保持水灰比不 变,加减水剂可提高混凝土流动性 (坍落度);
现场混凝土如果坍落度偏大,是否可以 通过减少水的用量来调节?
4、砂率调整 � � 可进行最佳砂率试验确定砂率; 对薄壁和薄板结构混凝土,可适当提 高砂率以增加水泥砂浆量; � � 对于厚大混凝土结构,可降低砂率; 对泵送或大流动性混凝土,可适当提 高砂率;
内蒙的碎石多为晶屑凝灰岩,属于沉积岩, 解理丰富,石英含量较高。通常石料进场前 做一次岩石抗压强度,特别是用于重要部位 混凝土及C40以上混凝土的碎石,更应加强 岩石抗压强度的检测。
b. 压碎指标 项目 碎石压碎指标,< 卵石压碎指标,< c. 坚固性 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卵石和碎石经5次循 环后,其重量损失应符合下表要求。 指标 项目 重量损失(%) Ⅰ类 < 5 Ⅱ类 < 8 Ⅲ类 < 12 指标 Ⅱ类 20 16
粉煤灰的分级
技 术 要 求
项
目
I级 12 95 5
II级 25 105 8
III级 45 115 15
细度(45µm方孔筛筛 余),不大于% 需水量比,不大于% 烧失量,不大于%
二、配合比注意点
� 在现场考察过程中, 发现混凝土存在工作 性、均匀性不佳、离 析等问题,需要引起 注意。右图所示的坍 落度试验就反映出混 凝土配合比存在一定 的问题。
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Fra bibliotek一、混凝土原材料
现代混凝土原料主要有六大组分:
水泥 水 混凝土 矿物掺和料 外加剂 细集料 粗集料
1 水泥
(1)常用水泥的主要品种
• 硅酸盐水泥:泛指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代号P.I或P.II; • 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P.O,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水泥。由于所用混合 材多种多样,最好弄清楚混合材的种类和含量,以便更好地掌握所用水泥的 凝结硬化特性。 • 矿渣硅酸盐水泥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抗压强度等级 ) 标准差(MPa MPa)
≤ C20 3.5
C25-C35 C40-C55 4.0 5.0
≥ C60 5.5
可以根据实验室实际配制混凝土情况,计算出某等级混凝土的 标准差,再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就更加接近实际,节约材料。
3、减水剂与水灰比
f cu . o
� �
c = Af ce ( − B ) w
� 等级C30,泵送,设计坍落
5 外加剂
混凝土所用外加剂产品质量应符合JTG F30-2003《公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所规定的要求,并与选 定的水泥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使用部位、混凝土技术要求及 其施工工艺,确定所需外加剂品种和性能。 决定外加剂的几个因素:与水泥适应好、减水率较高、 坍落度损失小、质量稳定。在经济方面,不应单从减水剂 价格进行评价,而应从其掺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 评价。
针片状颗粒含量 项 目 指标 Ⅰ类 < 5 Ⅱ类 < 15 Ⅲ类 < 25
针片状颗粒(按重量计,%)
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 项目 表观密度 松散堆积密度 空隙率 技术要求 > 2500 ㎏/m3 > 1350 ㎏/m3 < 47%
(2)强度与坚固性
a. 岩石抗压强度 指标(水饱和状态) 项目 抗压强度 (MPa)≥ 火成岩 100 变质岩 80 水成岩 60
2、关于混凝土配制强度
� 配制强度是合格混凝 土预计达到的平均强 度,根据概率统计, 配制强度必须高于强 度等级若干倍的标准 差,混凝土才有足够 的合格概率。
t—与合格概率相对应的系数 σ—标准差,MPa 我国采用的合格概率为 95%
f 配制=f 等级 + tσ
2、关于混凝土配制强度
t值 合格概 率(%) 1.645 95 1.75 96 1.88 97 2.05 98 2.33 99
15.32 18.52 34.39
31.71 38.09 63.38 37.79 52.00 49.24 48.54 67.07 56.52 59.84 89.34 83.67 83.49 87.92 89.31 99.34 99.53 99.83 99.59 99.91
96.34 95.68 95.98 97.07 96.20 95~100
(1)颗粒级配
在混凝土中砂子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浆填充,为达到 节约水泥和提高强度的目的,就应当尽量减少砂子之间的 空隙。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3.7~3.1)、中砂 (3.0~2.3)、细砂(2.2~1.6)三种规格。 上图表示不同粒径细骨料的搭配情况。
细集料的级配曲线有三个区,分别对应粗砂或偏粗砂、 中砂和细砂或偏细砂。一般以II区的砂率作为基准,当砂子 处于I区(偏粗)时,应采用较大砂率。当砂子处于 III区 (偏细)时,应采用较小砂率。砂子的实际级配可稍有超出 分界线,但其总百分数不应大于5%。 现场考察表明,内蒙一些地区混凝土下部结构的风蚀情 况比较严重。为提高混凝土抗风蚀能力,要控制小于0.08mm 的细砂的含量,以不超过3%为宜。
1、配合比的设计要求 � 技术要求:应能满足强度、抗侵蚀、高耐 久性等方面的要求,或附加的特殊要求; � 施工要求:坍落度、经时坍落度、工作性、 密实性等满足施工需要; � 经济要求:处于可接受的成本范围; � 环境要求:不污染环境或尽可能降低环境 负荷。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 水灰比定则:水灰比是决定强度的主要因 素,但加掺和料及高强混凝土有偏离; � 最大密实原则:尽量使混凝土处于密实; � 最小用水原则:加减水剂(水蒸发或反应 或反应后会形成孔); � 平衡矛盾原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关于R水泥使用问题
� R水泥即高早强水泥,是通过增加粉磨细度来提 高水泥早期强度的; � R水泥早期强度发展快,同时水化热大,且集中 释放,使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R水泥也会导 致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变差。 � 大体积混凝土或薄壁长墙结构尽量不使用R型水 泥;即使使用,应采取相应温控措施,如掺加粉 煤灰等。
5、加矿物掺和料混凝土配比 � 先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凝土的 基本配合比; � 粉煤灰掺量较低且其活性较高时,可直接 采用等量取代水泥(如15%取代量); � 最终配合比需根据试验的结果经过调节后 再确定。 � 如等量取代达不到设计强度,可用超量取 代法。
6、配合比设计举例1
� 赤峰市张大沟桥薄壁墩
(2)水泥的主要物理指标
项目 细度 影响因素 熟料的易磨性、混 合料的易磨性及掺 量等 表示方法 筛余(80um方空 筛)或比表面积 主要作用 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 强度、干缩性、水化热等 1)水泥水化 2)具有流动性,便于施 工 影响砂浆和混凝土的凝结 硬化速度 反映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 均匀性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重量计,%) 氯化物(以氯离子重量计,%) <
4 拌和水
拌合用水质量应符合现行的相应国家标准。 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 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物质。 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及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 超过2700mg/L的水不得用于钢筋混凝土;SO42-含量超过600 mg/L的水不得使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氯化物(以Cl-计)含量超过1200mg/L的水不得用于钢 筋混凝土;氯化物(以Cl-计)含量超过350mg/L的水不得使 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6 矿物掺和料
�混合材与掺和料的区别 �常用的掺和料:粉煤灰 矿渣粉 烧煤矸石
石灰石粉 烧高岭土
�技术经济意义
• • 改善工作性 降低水化热 是高性能混 凝土的重要 标志
• 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成本 •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几种矿物掺和料的简介
� 矿渣粉:炼铁厂排放出的废渣,已成宝贝 � 粉煤灰:火电厂燃煤电收尘排出物 � 石灰石粉:天然石磨细 � 烧煤矸石粉:选煤副产品 � 硅灰:铁合金冶炼副产品,高强 � 偏高岭土:高岭土烧制而成,新一代
指标 Ⅰ类 合格 < 0.5 Ⅱ类 合格 < 1.0 Ⅲ类 合格 < 1.0
3 细集料
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后堆积形成或经机械破碎、 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石、 风化岩石的颗粒。 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 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等; 人工砂:包括机制砂、混合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