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下生物备课组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济南版三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济南版三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济南版三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济南版篇七通过最后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有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有了牢固的掌握。

其中,一批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有望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一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薄弱,面貌落后,实验和学习习惯差。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狠抓教学的实施,努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从第一章“人的起源”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

其中,第二章至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

通过教学改革,实施“双基”,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资源应该是物质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等有利于教学的因素,也包括学生、教师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等一些非智力因素。

这些因素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为一门开放、动态的生物学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教授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互联网、书籍和资料、视听文件等。

丰富生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实现的是:(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注意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具有生物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初步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学的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题: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其教学内容与前面三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关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牵涉到“泌尿系统的知识”,紧承前三章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容,并引起后面的神经系统内容,这是一个完整具体的知识体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掌握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功能,能够描述肾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它对人体的意义。

在初步了解肾脏和皮肤结构的基础上,能分析各器官的功能。

利用观察解剖图的方法,简单绘出肾脏的结构,以明确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同学们可以将前后的知识进行衔接,小组讨论探究,收集关于生活中器官病变方面的知识,查询相关资料,初步解决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身体重要器官的奥秘,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勇于探求新知的热情和兴趣。

【设计意图:本章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针对生活实际勇于大胆质疑的精神,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通过背景资料等一系列引导性知识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二、知识构建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认真全面的预习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图,在构建的同时要注意细节性的知识,比如“肾脏的结构中为何皮质颜色深于髓质的颜色”,“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的是老师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仅供同学们参考。

教师示例:学生设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

二氧化碳的排出途径在“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中已经学过,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通过尿液和汗液排泄废物的途径,希望促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笼统的认识。

】三、背景知识温馨提示:在了解了老师提供的资料后,你还有哪些补充或者感想么?请你添加!(一)肾脏的秘密肾脏的生理功能可归纳为3个方面:排泄机体外代谢终末产物,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济南版本初中七年级的生物下册的总结复习提纲补充完整版本

济南版本初中七年级的生物下册的总结复习提纲补充完整版本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纲要(增补完好版)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食品的营养成分1.食品中含有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⑤无机盐⑥水等六类营养成分。

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它们在人体内饰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

3.谷类和根茎类中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品中含有许多的蛋白质;蛋黄、花生、豆类和硬果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4.糖类:食品中的糖类绝大多半是淀粉,还有少许的麦芽糖、葡萄糖。

5.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一类有机物,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 多种。

6.脂肪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都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

7.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

8.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耗费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

9.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可是人体内的大多半脂肪作为备用能源储存在皮低等处,属于储备能源物质。

10.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理等的物质基础。

少儿、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品中摄入大批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11.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种类好多,绝大多半不可以在人体内合成,只好从食品中获取。

12.缺少维生素 A 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

缺少维生素 B 会出现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缓慢。

缺少维生素 C 会出现坏血病,抵挡力降落。

缺少维生素 D 会出现少儿佝偻病成人骨质松散症。

13.维生素C有一个重要特征,它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14.水在物质运输、体温调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水占人体体重的60%-70% ,假如一个人失水量达到20%以上,生命会有危险。

15.少儿缺钙简单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简单患骨质松散症。

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人文精神与科学理念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围绕“人与生物圈”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构建新的内容体系
四、构建“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生 物 圈 中 的 人
1、构建“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和经济的繁荣, 但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人类生活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经 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持续性发展。营造人类持 续繁荣的环境,进行保护环境的生产活动和持续发展,更 好地解决资源、人口、疾病等问题,显然是21世纪人类面
的途 径
怡 中
心脏
关注心血管

健康
血压与 脉搏
曹 莉
影响心血管

健康的因素
保持心血 管健康
二、教材内容
第四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出



中 的
肾脏

人体内废物 的排出
皮肤的结构

东 滨 州
尿液的 形成
尿的形成 的排出




尿液的

排出


汗液的形成 的排出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教材内容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 物
内分泌系统 生长激素 的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的
与激素
调节作用 的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

中 神经元
人体的
反射

激素调节
人 脊髓
山 东
神经调节 的结构基础
神经调节 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

州脑

人体生命 活动的调节
条件反射和 非条件反射

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消化 吸收 合理 膳食
营养 成分
结构 基础
基本 方式
激素
神经
感知
保健 尿液
消化
排泄
汗液
气体 交换

获得 能量
呼吸

空气
质量

循环
血液

器官

途径
健康

一、新课标对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免疫
功能
传染 病
安全 用药
人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保护 家园
依赖 影响
二、教材内容
结构 基础
基本 方式
感知
消化 吸收 合理 膳食
并通过“模拟血型鉴定”和“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等两个案例,
提倡义务献血和关注我国人口增长将会造成的后果等,把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
生物圈关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
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具有的责任。
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人类的生存 依 赖于生物圈
人类对生物 圈的影响
人类对生物 圈的依赖
人在生物 圈的作用
人口增长对 生 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 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对生物圈中 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教材特点
教材通过“任务驱动”,加强“过程能力”的培养。

内容具有开放性,以满足不同条件学校的教学和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供 天津用)---数学---初中学段 (七~九年级)
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食物的营养物质2.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数量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3.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关系?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归根结底来源于什么?1.使学生认识到良好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2.在学生研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查阅、分析、团结协作及表达交流能力。

体验学习的快感。

糖类、脂肪、糖类、脂肪、动提供能量,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释问题。

]使学生了解糖类、脂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1.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明各种维生素的来源及缺乏症。

2.知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过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2.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观点。

2.尝试说出几种维生素、无机盐的种类、来源及缺乏症。

教学重难点举例说明各种维生素的来源及缺乏症。

课前准备教师:新鲜的水果蔬菜;研钵、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试管、量筒、滴管、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橙汁饮料。

学生:学生分组收集几种常见的果蔬,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过渡语】小张得了一种怪病,白天照样干活,行动和常人一样,到了晚上像盲人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整理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整理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七年级上 生物3.2.3 开花和结果导学案备课:卢孟俊 审核人:郭海霞 胡 滨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概述花的结构及作用;(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花的结构学习难点: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学法指导:讨论法 比较法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花的基本结构式怎样的? 1.什么是传粉?受精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3、果(二)主问1.看视桃花1.2.1.独立2.小组主问题二、传粉和受精看视频,并阅读课本P104-105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传粉?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2.什么叫受精?3.在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则会造成果树减产。

这是什么原因?学法指导:1.独立自学2.组长主持,有序交流,4号先讲,3号、2号补充,1号归纳总结,达成共识。

主问题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阅读课本P106完成下列问题:1、受精完成后花的哪些部分继续发育长大?并完成下列表格。

花瓣、雄蕊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凋落。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壁――――――――――→子房果实珠被→种子→胚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3.生活中常见的玉米的果穗和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现象,原因是什么?要怎样1.独立2.组长课堂检1.下(1花粉的[11]_ [ ]_(_____(2、猜(填果是发育来的。

教学反思: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初中生物济南版学科教学计划

初中生物济南版学科教学计划

初中生物济南版学科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认识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2. 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生物圈- 生物体的特征- 生物圈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2.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进化-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 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三、教学方法1.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操作和野外考察。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生物学知识。

4. 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2. 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实践操作、课堂表现等。

3.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生物实验室及相关仪器设备。

2. 生物标本、图谱、模型等教学用具。

3.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现代化教学资源。

4. 校园生态园、自然教育基地等野外实践场所。

六、教学安排初一: 生物与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初二: 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初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复习与综合以上是初中生物济南版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框架,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1、学校名称:枣庄四十中
2、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3、设计教师:陈力萌
4、日期:2019.9.27
5、适用年级:七年级
6、授课课时:32课时
7、教学材料:济南出版社
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
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

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二)、各章节目标:
1)第一章教学目标:
①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了解无机盐
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②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③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并关注食品安全
2)第二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③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3)第三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②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
流动的情况。

③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4)第四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②了解皮肤的结构,概述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第五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②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

③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④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6)第六章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描述常见的传染病的类型,概述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③了解安全用药的知识。

7)第七章教学目标
①概述认识生物圈中的资源
②概述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课程内容:
(一)、主要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6课时)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4课时)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第三节呼吸保健与急救
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8课时)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第四节关注心血管健康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3课时)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9课时)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课时)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总体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生物圈中的人
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结构和生理活动基础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的引言引用了郭沫若先生《女神》中赞美地球的诗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在各章节的引言中都注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学习。

这样做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2、知识结构:
本单元在编写上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由七章组成,这七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章。

这部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第二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这一章重在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本单元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并注意安排合理的梯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七年级下册共有探究活动51个;
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拟定计划”、“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本册有“探究”6个。

与七年级上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不少探究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

本册的探究活动在上册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过程的基础上,侧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与后续各单元相比,本单元在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上要求相对较低,探究需
要持续的时间较短;在科学探究技能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一般过程技能外,还尤为侧重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技能。

在科学方法方面,本单元结合具体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假设、如何设置重复组以消除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等。

为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在正文或练习中,还安排了不少与此有关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包括通过网络媒体收集信息。

七年级下册中关于空气质量周报、月经初潮等内容,以网上页面形式呈现,意在提示学生上网获取信息是一条重要的学习途径。

(三)、教学实施
1、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便捷的班班通系统、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采用我校的“311”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学习方法:
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接受学习为辅。

②关注、搜集生活和生产方面,尤其是与自身生理活动及课程内容相关的生物科技。

③认真完成课后反馈及《助学》。

3、实施建议: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资料分析法等
学习方式:收集资料、资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参观法、调查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等课外拓展:
(1)观察动物的小肠、胃
(2)观察动物的肺、气管
(3)观察动物的心脏、血管、血液
(4)观察动物的肾脏
(5)推荐阅读书目:《青春期》、《第七营养素》、《十万个为什么》、《神奇的大脑》等
(6)推荐观看视频:《生命》、《人与自然》、CCTV记录频道的相关节目等
(7)推荐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
(四)、课程评价
1、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各方面,
2、评价指标:由过程评价过程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1)过程评价:由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情况、作业质量、探究实验四项构成。

(2)终结性评价:期末纸质测试
3、学习态度方面:
(1)、积极参与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本能参与学习,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4、课堂参与:
(1)、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2)、思维活跃、时常提问或质疑。

5、作业质量
(1)、及时、独立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等;
(2)对错误及时纠正。

6、探究实验:能熟练设计和完成探究活动,通过对结果的分析顺利得出结论。

7、结果性评价: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100分。

三、教学资源:
1.练习册:七年级下期《生物助学》
2.实验室:相关的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和设备等。

3.多媒体资源:班班通备课平台、上课平台;生物教学网站
4. 教学扩音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