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2

合集下载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20篇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20篇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20篇介绍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任。

而中医师承传统病案则是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载体,通过记录中医师对于各种疾病的诊疗、用药经验等,对后代医师进行传承和启迪,促进中医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档将介绍20个经典的中医师承传统病案,其中包括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案、药方和治疗效果等,以期激发读者的兴趣,并能够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中医医学知识。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1. 感冒这个病案记录了中医师对于常见感冒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包括以草药为主的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的应用。

2. 慢性胃炎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该病案介绍了中医师通过调理脾胃、祛食积等中药方剂和适当的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

3. 失眠中医师承传统病案中,失眠是一个常见的病症。

这篇病案介绍了中医对于失眠的独特治疗方法,包括通过调整情志、祛风安神等中药方剂和针灸疗法的应用。

4. 肩周炎中医师承传统病案中,关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案多有记载。

此病案着重介绍了中医师对于肩周炎的诊断、针灸治疗和中药外敷等治疗手段。

5. 糖尿病这篇病案详细介绍了中医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包括采用中药调补肾气、祛暑和调节饮食结构等多方面措施来维持血糖平衡。

6. 高血压该病案记录了中医师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节血气、改善饮食结构、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7. 高血脂中医师承传统病案中的高血脂病案,主要介绍了中医针对高血脂的中药治疗方案、针灸疗法和适宜的饮食调理。

8. 冠心病这篇病案详细介绍了中医对于冠心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通过中药调气血、舒肝息风和合理饮食结构等来缓解病情。

9. 久病体虚中医师承传统病案中,关于久病体虚的治疗方案是多方面的。

该病案介绍了中医通过中药补气养血和适当的营养调理等方法治疗久病体虚。

10. 咳嗽这篇病案记录了中医师对于咳嗽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煎剂的应用、针灸和推拿按摩等。

11. 月经不调中医师承传统病案中,月经不调是一个常见的妇科疾病。

南宁市中医院师承教育继承人临床医案

南宁市中医院师承教育继承人临床医案
病因病机
分析
热壅肺窍之症,多因外感风热之邪,入窍犯肺化热,肺热壅盛,清肃失司,邪热上蒸鼻窍而发病
中医诊断
疾病诊断
鼻渊
咳嗽
证候诊断
热雍肺窍
风热犯肺
治则治法
辛疏风清热,辛宣利窍
方药
苍耳子散加减
方药或其他治疗方法,处方用药特色
1.方药:苍耳子6g、辛夷5g、白芷6g、连翘10g、金银花10g、桔梗8g、薄荷5g、甘草6g、荆芥8g、牛蒡子6g、板蓝根6g、贯众6g3剂
医师签名:
2.穴位贴敷大椎、天突、肺腧
西医诊断
急性鼻窦炎
急性支气管炎
西医治疗
抗感染、补液、化痰
诊疗经过摘要(复诊)
症状体征变化
病机演变及转归
治法方药变化
一诊
脓涕明显减少,咽喉肿痛
热壅鼻窍
原方加鹅不食草6g,3剂
二诊
无明显咳嗽,自汗多
肺脾气虚
玉屏风散3剂
三诊
诊疗效果评价
治疗效果良好
按语及体会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小儿寒暖不自知,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小儿抗病力弱,治病宜顾护正气,扶正与祛邪并用,不可过用发汗,过用寒凉。脾胃后天之本,疾病后期宜健脾益胃培补正气。从西医来讲,鼻窦炎属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感冒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而致,急性期宜及时治疗,以免转为慢性。
南宁市中医院师承教育继承人临床医案
姓名
程某
性别

年龄
4岁职业无联系源自式住址病历号或住院号
初诊日期
2016年5月12日
病历摘要
咳嗽、流脓涕半个月。患儿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阵发性连声咳,有痰,色黄,量少,粘稠,有鼻塞、流涕,色黄,量较多,无发热、气促、寒战,入院症见:咳嗽,阵发性连声咳,有痰,色黄,量少,粘稠,鼻塞,流涕,色黄,量较多,无头痛、头晕,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查体:鼻道通气不畅,鼻粘膜有轻微红肿,上颌窦、筛窦无压痛,咽部稍充血,无疱疹,双侧扁桃体Ⅰ°肿大,无脓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头颅CT示:双侧上颌窦、筛窦炎症。

中医师承每周病历文案

中医师承每周病历文案

中医师承每周病历文案1. 病历文案1:男性,57岁,主诉:胸闷、气短,伴有咳嗽。

舌苔薄白,脉细弦。

师承第三周,方药调整为黄芪加减汤,连服7天,症状有所改善。

2. 病历文案2:女性,43岁,主诉:经期不调,月经推迟,伴有腹痛。

舌质淡红,脉弦滑。

师承第五周,方药调整为调经活血汤,连服10天,症状明显减轻。

3. 病历文案3:男性,32岁,主诉:失眠严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舌苔黄腻,脉滑数。

师承第二周,方药调整为安神补心汤,连服5天,睡眠质量有所提升。

4. 病历文案4:女性,38岁,主诉:腰痛久治不愈,活动时加剧。

舌质暗红,脉沉细。

师承第四周,方药加减为桂枝茯苓丸加减,连服14天,疼痛明显减轻。

5. 病历文案5:男性,45岁,主诉: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舌苔薄白,脉细弱。

师承第一周,方药调整为补气养血汤,连服7天,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6. 病历文案6:女性,29岁,主诉:月经量少,经期短暂,色淡质稀。

舌苔白腻,脉细滑。

师承第三周,方药调整为四物汤加减,连服10天,月经稳定恢复正常。

7. 病历文案7:男性,66岁,主诉:便秘,大便干燥,口干咽痛。

舌质红绛,脉滑数。

师承第二周,方药调整为承气汤加减,连服5天,排便通畅,口干症状减轻。

8. 病历文案8:女性,50岁,主诉:潮热盗汗,情绪波动,失眠。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数。

师承第四周,方药加减为女中益气汤加减,连服14天,更年期症状明显缓解。

9. 病历文案9:男性,38岁,主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稀赤。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师承第一周,方药调整为黄连阿胶汤加减,连服7天,腹泻症状明显减轻。

10. 病历文案10:女性,25岁,主诉:面色暗黄,疲劳倦怠,食欲不振。

舌质淡黄,舌苔白,脉细弱。

师承第五周,方药调整为参苓白术散加减,连服10天,面色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提升。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20篇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20篇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20篇1. 引言中医师承传统病案是记录了中医医师在诊治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新一代中医医师的培养和中医传统医学的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分享20篇中医师承传统病案,包括病例的描述、诊断过程、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信息,旨在提供给读者参考和研究。

2. 病案列表1. 病案一:气滞血瘀型痛经病例分析2. 病案二:湿热蕴结型痤疮病例分析3. 病案三:肝郁脾虚型失眠病例分析4. 病案四: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病例分析5. 病案五: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病例分析6. 病案六:肾阳虚血瘀型阳痿病例分析7. 病案七:心脾两虚型心悸病例分析8. 病案八:肺热痰瘀型慢性咳嗽病例分析9. 病案九:脾胃湿热型慢性腹泻病例分析10. 病案十:气阴两亏型过敏性鼻炎病例分析11. 病案十一:肠燥便秘型痔疮病例分析12. 病案十二: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病例分析13. 病案十三:脾胃湿热型糖尿病病例分析14. 病案十四:肝胆湿热型黄疸病例分析15. 病案十五: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分析16. 病案十六:肺肾阴虚型支气管哮喘病例分析17. 病案十七:心肾不交型心绞痛病例分析18. 病案十八:痰湿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例分析19. 病案十九:湿热蕴脾型慢性肠炎病例分析20. 病案二十:肾阳不足型阳痿病例分析3. 病案分析每篇病案将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内容:3.1 病例描述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

3.2 诊断过程详细描述中医医师的诊断过程,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的运用,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

3.3 中医诊断根据诊断过程得出的中医诊断结果,包括辨证、病机分析等。

3.4 治疗方法介绍中医医师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的选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

3.5 治疗效果描述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减轻程度、体检结果改善等。

4. 结论中医师承传统病案是中医医师经验的宝贵总结,通过对这些病案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的应用,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篇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篇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篇中医师承临床病案,作为传统中医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通过临床病案的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运用中医理论,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培养扎实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对中医教育和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

一、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意义中医师承临床病案旨在通过分析真实的病例,挖掘其中的治疗规律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学习,中医学生可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综合治疗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临床中。

每个病例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包括症状、病情变化、治疗过程等,这些信息对于学习中医非常重要。

借助临床病案,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世界中的病情,了解病变和证候的关系,掌握中医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临床经验。

二、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学习方法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病案分析、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从师傅的指导下,分析和讨论病例,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仔细阅读病案,了解病情、症候、体征等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和证候,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病例讨论中,学生可以与师傅和其他同学交流意见,探讨诊断和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学生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三、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影响中医师承临床病案对中医教育和中医临床实践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分析临床病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培养扎实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此外,借助师傅的经验和指导,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实际临床情况,拓宽临床实践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另外,中医师承临床病案对于中医学科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篇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篇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篇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是中医医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传承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运用病案进行临床实践。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特点在于它们是中医医生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的体现。

中医理论注重个别案例的观察和总结,通过对医案的分析,中医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中医医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每一个病例都被记录下来,这些病案包含了病人的病情描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这些病案,中医医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医师承临床病案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

中医理论是通过对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形成的,而临床病案正是中医理论的验证者和巩固者。

通过分析不同的病例,中医医生可以发现疾病的共性和个体差异,进一步完善中医理论,提高中医疗效。

其次,中医师承临床病案具有传承性。

中医医生通过编写和阅读病案,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而通过学习前人的病案,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和病情,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此外,中医师承临床病案也是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不仅仅是医学资料的积累,更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这些病案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文化内涵,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如何有效运用病案进行临床实践呢?首先,中医医生需要对病例进行仔细分析。

中医医生在阅读病案时应该注意梳理病情描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等关键信息,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客观的判断。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中医医生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其次,中医医生需要将病案中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病案中所记录的治疗方案和效果是中医医生宝贵的临床经验。

中医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巧妙地应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1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1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1中医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是中医医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并总结的宝贵经验,每篇病案都蕴含着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的结晶。

本文将介绍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特点,以及通过研究和学习这些病案对中医临床实践的启示。

第一篇病案:《肺病初起必生鼻病》这篇病案描述了患者刚出现肺病症状时就已经开始有鼻病的情况。

通过研究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肺与鼻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医治疗肺病对鼻病的影响。

第二篇病案:《舌脉两证论治气虚久病》这篇病案通过舌脉的观察,得出了患者为气虚久病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舌脉诊断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舌脉来确定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第三篇病案:《肝郁脾虚证辨治》这篇病案描述了患者肝郁脾虚的证候,并针对该证候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个案例使我们认识到肝脾相互影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对肝脾功能的调理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第四篇病案:《脉诊回阳救逆证》这篇病案通过脉诊发现患者有逆证,提出了回阳救逆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逆证的病理机制来制定治疗方案。

第五篇病案:《湿热积滞服药后膏方外治》这篇病案描述了患者服药后湿热积滞的情况,通过外治膏方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研究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中药外治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外治方法。

......(依次类推,总共介绍20篇病案)通过对中医师承临床病案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医临床实践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每篇病案都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通过分析病案中的观察、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正如这些病案所展示的,中医临床病案具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我们既要注重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知识,也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师承是中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与师傅的学习和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髓和病案中的经验之道。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慢性病容,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右下腹可见一长约10cm手术瘢痕。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脉诊:脉细舌诊:舌暗红而干,苔黄
辅助检查:左腿X片示:膝关节病
中医诊断:1.膝痹病2.风眩病3.消渴病4.精窿病5.腰痛病
西医诊断:1.膝关节病2.高血压Ⅲ期3.2型糖尿病4.前列腺增生5.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法:针刺,以补益肝肾、疏通经络为主
其他治疗:热敏灸: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肝肾、温经通络。静滴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通络,静滴注射用复合辅酶改善细胞代谢。中药以杞菊地黄汤加减以补肝肾、强筋骨,方药(枸杞子15g、菊花10g、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2g、泽泻6g、懈寄生15g、川牛膝12g、独活10g、杜仲10g、首乌藤15g、鸡血藤15g *5剂)
江西省2015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临床医案格式(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魏荣钊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4.5.26
就诊日期:
2015年7月6日
初诊□复诊□
发病气节:大暑
主诉:双膝疼痛30年,加重伴左腿后外侧疼痛麻木4天
现病史:患者30年前劳累后出现双膝疼痛,上下楼梯负重后痛甚,曾就诊我院,诊断为“双膝骨性关节炎”,给予针灸治疗缓解后出院。4天前负重后出现双膝疼痛及左腿疼痛,由臀部向左腿后侧放射,双膝无红肿、无发热,无腰痛,伴有左腿麻木,左脚背为甚,现为求系统治疗,来我院我科就诊,以“膝关节病”收入院。入院症见: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双膝疼痛,左膝为甚,左腿疼痛麻木,左脚背麻木为甚,由臀部向左腿后侧放射,双膝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15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临床医案格式(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
xx
就诊日期:
2015年7月7日
主诉:
口角歪斜1xx
现病史: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侧口角漏水,口角向左歪斜,右侧眼睑无法闭合。

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中医:
面瘫xx:
面神经麻痹”收住我科。

现患者口角向左歪斜,右侧额纹存在,右眼未能闭合,右侧面部扳滞麻木,伸舌偏右,吹气右侧口角不漏气,右耳后完骨无明显压痛。

病程中无发热胃寒,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纳食可,夜寐可,二便正常。

既往xx:
一般,有脑梗塞病史、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控制不详。

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糖尿病史和心脏病史,无按计划预防接种史。

过敏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xx:
发育正常,面瘫面容,表情呆滞,自主体位。

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脉诊:
脉细舌诊:
舌质淡红,苔薄白
辅助检查:
头颅CT示:
轻度脑萎缩,额部硬膜下积液。

中医诊断:1面瘫病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1面神经麻痹2高血压病3脑萎缩
治疗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xx,针灸对症治疗。

其他治疗:
予以中医给予针刺和热敏灸治疗,通筋补气,温血活络;西医予以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避风寒,合理饮食。

性别:男初诊□复诊□出生日期:1940.5.18发病气节:
惊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