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
至之市⑤,而忘操⑥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⑧,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
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
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
置:安放,搁。
坐:通假字,通“座”,座位。
⑤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
持:拿、带。
度(dù):量好的尺码。
⑧及:等到。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⑨以:用。
⑩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 (2)置之其坐__________(3)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 (4)吾忘持度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土寇:土匪角:战斗洫:沟渠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____)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_____)人几为鱼(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反归取之。
(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3)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⑧,冕亦笑。
(注释)①蹊: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同“披”。
⑧讪笑: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必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书戴嵩画牛》选段,回答问题。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今乃掉尾而斗乃:_____________处士笑而然之然之:_____________[2]牧童认为戴嵩画中的错误在何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
(1)而日中时远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

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XXX文言文练题(一)(一)《郑人买履》XXX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度”字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3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5、《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原理?(二)《为学》节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XXX?”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加点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
(三)《与恶人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加点字义。
(1)与恶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2)如入鲍鱼之肆。
()3、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4、根据文意,正人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5、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部编版]六年级小古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小古文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6096fa8114431b90dd8e5.png)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注释:1.履:鞋。
2.度:用尺子量。
3.置:放置,搁在。
4.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5.度(du):量好的尺码。
6.反:通“返”。
返回。
7.自信:相信自己。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5.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三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②为是其智弗若与?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四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18—22小题。
(共1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20.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2分)__21.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__22.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分)答案:18.(2分)1、量长短 2、到去 3、量好的尺码 4、同“返”,返回。
19.(4分)(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0.(2分)宁信度,无自信也。
21.(2分)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22、(2分)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度——第一个:_____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_____操——_____________遂——_____________(3)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①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②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③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④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徙:迁移,移动。
②已而:不久。
③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④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下令猎于北郊()(3)民皆徙避之()(4)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出猎时,百姓纷纷离开回避,怕打扰秦王狩猎,表现了百姓们对秦王的崇敬爱戴。
B.韩生之所以能料知秦王此次不会出猎,是因为他在王宫当警卫,熟知秦王的习惯与性格。
C.本文情节曲折,依次写了:百姓躲避→韩生劝止→秦王将猎→宫卫问故→韩生释疑。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悟出道理。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买履》练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解释字词。
(1)履()(2)操()(3)宁()(4)罢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
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
《郑人买履》练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先自度.其
足()
(5)吾忘持度.()(6)及.反()
()(7)至之
..市()()(8)市罢.
(9)遂.不得履()(10)试之以
..足
( )(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
答:
答案
一、解词
1、同“座”,座位
2、拿,带
3、同“返”,返回
4、量
5、量好的尺码
6、到,等到
7、到;到……去
8、结束,解散
9、终于10、它,代鞋;用
二、翻译句子
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
三、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郑人买履》测试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解释加点字。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
()
2、翻译下列句子。
(1)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1)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3)而忘操之.
()(4)反归取之.()(5)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答案:
1、(1)测量(2)尺码(3)尺码
2、(1)集市已经关闭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
3、(1)脚的尺寸(2)到、往(3)脚的尺寸(4)脚的尺寸(5)鞋子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同“座”,座位]。
至之.[动词,到······去]市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忘操之.[代尺码]。
已.[已经,······之后]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
”反归取之。
及.[到,等到]反,市罢.[结束],遂.[终于]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之]?”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无信自也]。
”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
) (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
(3)至之市(动词,到······去) (4)而忘操之(代词,代尺码。
)
3.翻译句子。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 答:(1)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的确是有的。
(2)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
(3)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5.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刻舟求剑》练习题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涉.江()(2)遽契
..其舟()()(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是.吾剑之.所从坠()()
()()(6)不亦惑.乎()(5)求剑若此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这则寓言的主旨是什么?
答:
一、1、渡2、立即,匆忙;雕刻3、从;到
4、这;不译
5、像;这样
6、迷惑,糊涂
二、1、他的2、他
三、1、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主旨: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
期的结果的道理。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比较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置之其坐坐:()②遽契其舟遽:()
③反归取之反:()④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反归取之
B.何不试之以足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翻译句子。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
5.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6.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
1、①同“座”,座位②立即、匆忙③同“返”,返回④、指示代词,这儿
2、C
3、①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②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4、守株待兔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滥竽充数
5、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讽刺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