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目视和仪表飞行规则
目视飞行规则

目视飞行(Visual Flight Rules,简称VFR)是一种飞行规则,允许飞行员在视线内飞行。
在目视飞行中,飞行员必须能够看到地面和其他飞机,并使用地面参考点进行导航。
在目视飞行中,飞行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始终保持有效的视线。
2.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始终保持足够的高度,以便在发生紧急情
况时能够安全着陆。
3.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遵守所有适用的航空法规和指令。
4.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便与其他飞机保持安
全的距离。
5.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始终保持足够的速度,以便在发生紧急情
况时能够安全着陆。
6.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遵守所有适用的管制区域和空域的规则。
7.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遵守所有适用的通信规则和程序。
8.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保证飞机的维护和操作符合规定。
目视飞行规则是飞行员在飞行中所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它们旨在保证飞行的安全性。
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并确保飞机始终处于安全的飞行状态。
在目视飞行中,飞行员还必须考虑天气因素,并确保飞机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飞行。
例如,在高云度或低能见度的天气条件下,飞行员必须减少飞行速度,并增加与其他飞机的间隔距离。
总的来说,目视飞行规则是为了保证飞行员在飞行中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航空交通的安全性。
飞行员在飞行中必须谨记这些规则,并确保飞机始终处于安全的飞行状态。
仪表飞行规则起飞最低标准

仪表飞行规则起飞最低标准仪表飞行规则(Instrument Flight Rules,简称IFR)是一种飞行方法,航空器在此方法下以飞行仪表为主要参考进行导航和飞行,而不是依赖于视觉线索。
起飞时的最低标准是指在低能见度条件下仪表飞行所需满足的最低要求。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起飞最低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运营规则与指南航空运营者需要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航空运营规则与指南制定起飞的最低标准。
这些规则与指南通常由民航管理机构或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组织制定,以确保航空器和机组在起飞时的安全性。
2. 能见度标准能见度是评估目视飞行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
起飞最低标准通常涉及到能见度的要求。
例如,对于普通运输类别的航空器,在起飞时的能见度要求常常是不低于规定的数值,例如400米或800米。
这些标准通常与天气和跑道条件等因素有关。
3. 仪表标准仪表飞行规则要求在飞行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仪表进行导航和飞行。
因此,起飞时的最低标准通常也与飞行仪表相关。
例如,航空器必须具备特定类型的仪表设备,如作为起落架位置指示器的主发动机旋转表和航向仪,以及显示航向、速度、高度等关键数据的仪表。
4. 其他设备和系统起飞时的最低标准还可能涉及其他设备和系统的要求。
例如,航空器的通讯设备必须正常工作,以确保与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和其他飞行器之间的有效通信。
此外,航空器还可能需要备用电源系统、机械防冰设备等,以提供在起飞时的应急备用选项。
5. 飞行员资质和训练要求飞行员在仪表飞行规则下进行起飞时,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资质和训练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包括仪表飞行的许可证和经验要求、仪表飞行规则的知识测试和实际飞行训练等内容。
飞行员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和能力,以应对起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景。
总之,起飞的最低标准主要涉及运营规则与指南、能见度标准、飞行仪表、其他设备和系统要求,以及飞行员的资质和训练要求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在低能见度条件下进行的仪表飞行安全可靠。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期末知识点解析

第一章概论全体民航工作人员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中国民航工作总方针。
第一节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ement,简称ATM)的任务是: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
它包括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三大部分。
空中交通服务(air traffic service,简称ATS)是指对航空器的空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业务,是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总称。
飞行情报服务(flight information service,简称FIS)的任务是: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益于安全、能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的服务。
其范围是:重要气象情报;使用的导航设备的变化情况;机场和有关设备的变动情况(包括机场活动区内的雪、冰或者有相当深度积水的情况);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其他情报。
第二节空中交通管制在巴里江机场装设的机场塔台是我国装设的第一座塔台。
从1998年1月1日开始,北京终端区第一个实施雷达管制,标志着我国实施雷达管制的序幕正式拉开。
(简答题)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基本要求:(1)周密计划,准备充分,作好飞行的组织和保障工作。
(2)积极主动、准确及时和不间断地工作,防止飞机之间在空中和在机场地面活动中相撞。
(3)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合理地控制室中交通流量。
(4)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为飞行提供保障安全的情报、措施和建议。
(5)保证及时提供导航设备和提供遇险飞机的情况。
第二章管制机构以及职能第一节民航的管理机构和管制单位中国民航总局下设七个地区管理局:华北管理局、东北管理局、西北管理局、华东管理局、中南管理局、西南管理局、新疆管理局。
(山东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属于华东管理局)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分别由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实施,即: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室(简称塔台管制室);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进近管制室(终端管制室);区域管制室(区域管制中心);民航地区管理局调度室(简称管理局调度室);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总调度室(简称总调度室)。
第7章目视和仪表飞行规则

▪ P174例
备降机场的确定
▪ 当飞机不能或不宜飞往预定着陆机场或在 该机场着陆时可以飞往的另一个机场。备 降机场包括起飞备降机场、航路备降机场 和目的地备降机场。 备降机场一般在起飞 前都已预先选定好,只有发生某些特殊或 紧急情况才会临时选择非计划中的备降机 场降落。
备降机场的确定
航行优先
动力驱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必须避让飞艇、滑翔机和气球
飞艇必须避让滑翔机 及气球
滑翔机必须避 让气球
动力驱动的航空器必须避让看见 正在牵引其他航空或物体的航空器
超越
航行优先
超越(我国规定)
被超越的航空器拥有优先权,超 越航空器不论是在爬升、下降或 平飞,必须向右改变航向以避免 与被超越航空器之间产生冲突, 超越过程中两机位置的变化不能 解除超越航空器的避让责任,直 到其完全超越另一航空器并与之 保持足够的间隔。
设备。
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
▪ (一)最低安全高度的定义 ▪ 最低安全高度是保证飞行中的航空器不与地面障
碍物相撞的最低飞行高度。 ▪ 1,机场区域内的最低安全高度 ▪ 机场导航台46KM内,距离障碍物的最高点,平
原不小于300米,丘陵、山区不小于600M ▪ 2,仪表进近的最低安全高度不得低于进近程序
▪ (一)起飞备降机场
如起飞机场的气象条件低于该机场的着陆最低标准时,应 选择起飞备降机场。 1.双发:一发失效,静风条件下,一发失效的巡航速度下, 备降机场与起飞机场距离不大于1小时 2.三四发:一发失效,静风条件下,一发失效的巡航速度 下,备降机场与起飞机场距离不大于2小时
▪ (二)着陆备降场
▪ 1.备降场的条件:当目的地机场/第一备降机场的天气标 准处于边缘状态时,应当再指定一个备降场。
05《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第五章飞行规则

②夜间飞行时
1)航空器在起落航线或者加入、脱离起落航线时,航 空器驾驶员能够目视机场和地面灯光,管制员可允许其 作夜间起落航线飞行。
2)在夜间起落航线飞行中,不得超越前面航空器,各 航空器之间的纵向间隔不得小于4 km。
③管制员在必要时应当向有关目视飞行航空器提 供交通情报,通知其应当使用目视间隔。
(二)水平间隔
1、B、C类空域内
1)同航线同高度纵向间隔:
指示空速250km/h(含)以上的航空器,航空器之间的距 离不得小于5km。
指示空速250km/h(不含)以下的航空器,航空器之间的 距离不得小于2km。
2)超越前面的航空器时,应从右侧,保持500m以上侧向 间隔超越。
(2) D类空域内目视飞行航空器的最低纵向和侧向间隔标准应当 符合以下规定:
2、航线目视飞行最低安全高度
巡航表速250km/h(不含)以上,通常按区域内仪表飞 行相关规定执行。
巡航表速250km/h(含)以下,通常按区域内仪表飞行 相关规定执行;如果低于最低高度层飞行,距航线两侧 5km地带内的真实高度,平原和丘陵地区不得低于100m, 山区不得低于300m。
航空器进行航路、航线飞行或转场飞行,应按照所配备 的飞行高度层飞行。
断和时钟等设备,其机长必须具有仪表飞行等级的有效驾 驶执照。
二、仪表飞行规则的管制工作
(一)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应当装备 仪表飞行所需的机载设备,满足所飞管制区对航空 器通信、导航、监视和安全方面的能力要求。
(二)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做水平巡航 时,应当保持在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指定的巡航高度 层飞行。
(二)目视飞行规则下的守听要求
(三)目视飞行规则飞行改为仪表飞行规则飞行要求
12种空域类型

12种空域类型(实用版)目录1.引言2.空域类型的定义与分类3.12 种空域类型的详细介绍4.空域类型的应用5.结论正文【引言】在航空领域,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空气空间。
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管制要求,空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 12 种常见的空域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空域类型的定义与分类】空域类型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
在我国,空域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管制空域:需要进行空中交通管制的空域,包括塔台管制区、进近管制区和区域管制区。
2.非管制空域:不需要进行空中交通管制的空域,如目视飞行规则空域。
3.限制空域:对飞行活动有一定限制的空域,如机场周围的禁飞区。
【12 种空域类型的详细介绍】下面将对 12 种具体的空域类型进行详细介绍:1.塔台管制区:在机场周围设立的管制区域,负责起降航班的空中交通管制。
2.进近管制区:在机场附近的高空设立的管制区域,负责引导进近航班。
3.区域管制区:在高空设立的管制区域,负责跨区域航班的空中交通管制。
4.目视飞行规则空域:在非管制空域内,允许飞行员按照目视飞行规则进行飞行。
5.仪表飞行规则空域:在非管制空域内,允许飞行员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进行飞行。
6.高度管制空域:根据飞行高度划分的管制空域,如高空管制空域、中空管制空域和低空管制空域。
7.机场管制区:包括起降带、滑行道、停机坪等机场设施在内的管制区域。
8.禁区:禁止任何飞行器进入的空域,如军事禁区、核电站禁区等。
9.限制区:对飞行活动有一定限制的空域,如噪音限制区、空域速度限制区等。
10.临时管制空域:在特定时间或条件下设立的管制空域,如烟花表演管制空域、大型活动管制空域等。
11.边境管制空域:设在国境线附近的管制空域,负责维护国家领空的安全。
12.极地管制空域:在极地地区设立的管制空域,负责极地航线的空中交通管制。
【空域类型的应用】了解空域类型对于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以及航空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仪表等级飞行员理论培训

仪表等级飞行员理论培训概述仪表等级飞行员(Instrument Rating,简称IR)是指具备在飞行中依赖于仪表设备进行导航与飞行操作的能力。
仪表飞行是在无法直接依赖于目视条件进行飞行的情况下,通过仪器设备和导航工具来进行飞行。
仪表等级飞行员理论培训是获得仪表等级飞行资质的重要步骤,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理论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仪表等级飞行员理论培训的目标仪表等级飞行员理论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让飞行员具备通过仪器设备进行飞行操作和导航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和应用仪表飞行规则(Instrument Flight Rules,简称IFR);2.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技巧和原理;3.熟悉仪表导航系统和导航工具的使用;4.理解仪表飞行中的气象条件和飞行特性;5.掌握仪表飞行中的通讯规范和流程;6.具备正规仪表进近和着陆的能力。
培训内容仪表等级飞行员理论培训包括多个科目和模块。
以下是主要的培训内容:1. 仪表飞行规则仪表飞行规则(IFR)是飞行员在飞行中依赖仪器设备进行导航和飞行操作的规则。
培训内容包括:•IFR的基本原则和要求;•IFR飞行计划和航路的规划;•IFR飞行中的大气条件和气象对飞行的影响;•IFR航空器的仪表配备和系统。
2. 仪表飞行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训内容包括:•仪表飞行中的姿态和自动驾驶系统;•仪表飞行中的操纵技巧和飞行规程;•仪表飞行中的急进和急减技术。
3. 仪表飞行导航系统培训内容包括:•仪表飞行导航系统的原理和功能;•仪表飞行导航系统的操作和维修;•仪表飞行导航系统的故障排除。
4. 仪表飞行通讯培训内容包括:•仪表飞行通讯的标准和流程;•仪表飞行通讯的基本术语和短语;•仪表飞行通讯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5. 仪表飞行中的气象条件培训内容包括:•仪表飞行中的气象条件和飞行特性;•仪表飞行中的天气观察和飞行计划;•仪表飞行中的天气报告和预报。
6. 仪表进近和着陆培训内容包括:•仪表进近和着陆的基本概念和程序;•仪表进近和着陆的仪表要素和要求;•仪表进近和着陆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07第七章飞行规则

VFR飞行时应遵守的规定
严格保持间隔标准,航线上按指定高度层 严禁入云 注意空中观察 飞行前应取得放行许可 持续守听,遵守管制指挥 按规定报告 其他(8、9、10、11)
目视飞行规则中飞行计划申请内容
飞行种类、呼号、航班号、航空器型别和 特殊设备 起飞机场、预计起飞时间、真空速/马赫数、 巡航高度层、飞行航线、目的地机场、预 计飞行时间 航空器注册号、油量、备降机场、航空器 承载人数等
仪表飞行应遵守的规定
机长必须时刻确知航空器的位置,保持规 定的高度,航线的速度飞行 IFR时由管制员对航空器的飞行间隔负责。
仪表进近着陆的规定
仪表进近着陆的工作要求(1-10) 优先着陆的飞行方法P146-147
仪表飞行的无线电通信联络规定
在IFR飞行时必须在规定频率保持长守: 1,位置报告 2,特殊气象报告 3,与飞行安全有关的任何其他信息
特殊情况下飞行的有关规定
1,失去通信联络的规定 2,机舱失密的有关规定 3,起飞时发动机失效的有关规定
同时有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时的规定
VFR/VFR间按VFR规定执行 VFR/IFR间按IFR规定执行
II类机场对航空器飞行间隔的要求 1. 一起一降,10Km 2. 切盲降,19Km 3. 距接地点,4Km前发着陆许可 4. 跟进进近,10Km
备降机场的确定
(一)起飞备降机场 如起飞机场的气象条件低于该机场的着陆最低标 准时,应选择起飞备降机场。 1双发:一发失效,静风,巡航,1小时 2三四发:一发失效,静风,巡航,2小时 (二)着陆备降场 1,备降场的条件:当目的地机场/第一备降机场 的天气标准处于边缘状态时。 2,不选择备降场的条件P142
燃油要求
(一)运输飞行 喷气:国内:1有备降场时,最远备降场,45分钟 2 起飞场作备降场 3 直升机 4 专机 国际:目的地,前项10%,最远备 降场,30分钟,进近着陆油量 (二)通用航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视和仪表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在可见天地线和地标的条件下,能够判明航空器飞行状态和目视判定方位的飞行。
实施目视飞行(按目视飞行下最低安全间隔和高度规定)的条件昼间,飞行高度6000m以下;巡航表速在250km/h以下;云下飞行,低云量不超过3/8;符合规定的VMC。
目视飞行适用的范围1.起落航线飞行(不限速)2.昼间,飞行高度6000m以下3.巡航表速不大于250km/h4.通用航空在作业区的飞行5.执行通用航空任务调机到临时机场的飞行6.特定目视航线上的飞行(不限速)目视气象条件VMC航空器与云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00m,垂直距离不得小于300m。
高度3000m(含)以上,能见度不小于8km;3000m以上不得小于5km。
目视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机场区域内巡航表速250km/h(含)以下,不得小于100m。
其余按照区域内仪表飞行相关规定执行。
航线巡航表速250km/h(含)以下,通常按区域内仪表飞行相关规定执行。
低于最低高度层飞行,距航线两侧5km地带内的真实高度,平原和丘陵地区不得低于100m,山区不得低于300m。
其余按照区域内仪表飞行相关规定执行。
目视飞行安全间隔同航线同高度250km/h(不含)以下的航空器,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0m。
250km/h(含)以上的航空器,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00m。
超越前面的航空器时,应从右侧,保持500m以上侧向间隔超越。
不同高度垂直距离不得小于300m目视飞行避让规则两架航空器在几乎同一高度上对头相遇时,应当各自向右避让,相互保持500m以上间隔;同高度超越,从右侧,间隔500m。
驾驶员从左侧看到应下降,右侧上升。
动力装置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应当避让飞艇、滑翔机或气球飞艇应当避让滑翔机及气球滑翔机应当避让气球目视起落航线标准航线为左飞行高度:300~500m,低空小航线不得低于120m起飞后开始一转弯及着陆前结束第四转弯的高度不得低于100/150(昼/夜),低空小航线不低于50m。
纵向间隔(前后保持,至少1500,后机负责间隔是否正确)A1500mB3000mC,D4000m夜间4000m(超越)水平间隔A200mBCD500m起落航线飞行中,同型机不允许彼此超越。
(CD类视作同型,不允许超越)Notes for ATCSurveillance without breakAdjust the separationCheck the runway and flight situation before issuing the landing clearanceInform the landing conditionArrange the landing sequenceWhen below VMC,command the aircraft transfer to IFR or return or land at the nearest airdrome IFR is prior.Notes for pilotsClosely observation to the airCaptains/ATCs(daytime/night)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eparationCaptai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SA above the obstacleConfirm the land in sight all the timeWhen below VMC,should report ATC immediately and follow IFR or return of land at the nearest airdromeFuel requirement of VFRReach the first landing position,and could flight another30/45min(day/night)with cruising speed.Gyroplane:Reach the first landing position and could flight another20min with cruising speed.脱离结冰区,当云顶或者0度等温线高度较低,航空器具有相应的上升性能时,通常应向上脱离结冰区。
仪表飞行是完全或者部分地按照航行驾驶仪表,判定航空器飞行状态及其位置的飞行。
必须按照IFR飞行:IMC(低于目视气象条件);云层、云裳目视气象条件;夜间飞行;高度6000m以上。
必须具有姿态指引、高度指示、位置判断和时钟等设备。
仪表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QNE)机场区域以机场导航台为中心,半径46km+9km山区范围内。
距离障碍物最高点平原不小于300m,丘陵山区不小于600m。
航路、航线飞行或转场飞行高原、山区高出中心线两侧25km最高标高600m,其他地区400m最低安全高度的计算(我国巡航高度层的配备)航线两侧障碍物如图,QNH=750mmHg,垂直递减率11m/mmHg。
求该航线的最低安全高度,并为该航线配备飞行高度层。
航线两侧25km内最高障碍物2500m(QNH)2500+(760-750)*11=2610m(QNE)由于地势超过500m显著起伏,故MSA=2610+600=3210m由A飞往B,900+600*4=3300m由B飞往A,600+600*5=3600mIFR间隔要求When use the same runway for departure and arrival,departure aircraft over the LOC transmitter, the arrival aircraft should be more than10km from touchdown.The arrival aircraft should establish LOC more than19km from touchdown.Issue landing clearance on less than4km from touchdown.In a successive landing,when the forme aircraft vacate runway,the latter aircraft should be more than10km from touchdown.备降场的确定起飞备降场1.起飞机场气象条件低于着陆最低标准,应选择起飞备降机场2.双发航空器,备降场距离不大于一发失效的巡航速度在静风条件下飞行1h的距离3.三发或三发以上航空器,备降场距离不大于一发失效的巡航速度在静风条件下飞行2h的距离4.起飞备降场的计划最低天气标准为该机场公布的着陆最低标准5.能见度标准:单双发大于等于1600m,双发以上及直升机大于等于800m着陆备降场1.每个目的地机场都应制定一个备降场。
当目的地机场或第一备降场的天气条件预报处于边缘状态时,应当再指定一个备降场。
2.在航空器预计到达目的地机场时刻前后至少1h时间段内,符合下列规定,且每架航空器与签派室之间建立了独立可靠的通信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则可以不选择目的地备降机场。
1)机场云底高度至少在MDH/DH之上450m(1500ft),或在机场标高之上600m(2000ft),能见度大于等于5000m,取其中较高值。
2)机场能见度至少为4800m(3mile),或高于目的地机场所用仪表进近程序最低的适用能见度最低标准3200m(2mile)以上,取其中较大者。
备降场最低天气标准有一套进近设施与程序的机场云高:(M)DA/H+120m能见度:+1.6km有两套及以上精密或非精密进近设施与程序并且能提供同跑道进近的机场云高:(M)DA/H+60m能见度:+800m直升机云高:(M)DA/H+60m能见度:大于等于1600m,不小于所用进近程序最低能见度标准。
满足天气条件,备降场天气稳定,有足够的备用油量,才允许放行。
按IFR飞行对携带燃油的要求航行备用油量:航空器在预定着陆机场不能落地而采取备降(或返航)措施时,所需保证飞行安全的燃油量。
备用油量规定运输飞行1.有备降场时,保证到达着陆机场不能着陆而飞抵最远备降场上空还有不少于45min油量。
2.以起飞机场作为备降场时,备用油量不得少于90min,还应准确计算返航点,保证航空器返航至起飞机场上空时,还有不少于45min的油量。
3.直升机备用油量不少于30min。
4.专机飞行保证航空器到达降落机场不能着陆而需要飞抵备降机场降落后的剩余油量不少于1h。
5.国际航线飞行的航行备用油量应当包括:航线飞行时间10%的燃油量;飞抵备降机场的燃油量(实际距离或370km,取大);在备降机场上空460m(1500ft)等待30min的燃油量;在备降机场进近并着陆的燃油量。
通用航空调机飞行航空站之间按运输飞行规定执行;由航空站飞往临时机场,规定如下:1.有备降场时,由起飞机场飞到临时机场再飞往备降机场,还有1h的备用油量和45min的机动油量。
2.以起飞机场为备降机场时,由起飞机场飞到临时机场再飞往备降机场,还有1h的备用油量和45min的机动油量。
3.直升机备用油量30min,机动油量20min。
需要增加起飞油量的情况:逆风、天气、高耗油率、新航线、首航、机载特殊设备、着陆场不稳定天气、新飞机。
起飞油量的计算起飞油量=空中耗油量+备用油量+地面耗油量有备降机场时,备用油量=(着陆场到最远备降场的飞行时间+45min)*耗油率以起飞机场作为备降场时,备用油量=90min*耗油率专机飞行,备用油量=(着陆场到最远备降场的飞行时间+1h+备降场进近着陆时间)*耗油率例题:广州——北京,CSN3131,预计飞行时间2h30min,飞行耗油率5000kg/h,地面滑行时间15min,地面耗油率为100kg/m。
备降场为天津,北京至天津飞行时间为30min。
求最小起飞油量;如果以广州为备降场,求最小起飞油量。
返航点的计算返航点至起飞机场的距离=(起飞油量-地面耗油量-45min空中耗油量)/2*每公里耗油量等待不超过30min优先着陆程序和飞行方法(priority landing)原等待高度层上,以着陆航向平飞一段时间(按机场使用细则规定,一般为1min),然后以大于正常下降的下降率,下降到(原等待飞行高度+仪表进近起始高)/2,再作180度平飞转弯,以与前段相同的下降率下降至仪表进近的起始高,到达IAF开始按仪表进近程序着陆。
发布着陆许可的时机原则上航空器到达FAF之前应发放着陆许可。
对于做直线进近的航空器,在航空器到达离跑道端3.7km(2n mile)之前,应发着陆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