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辅导

西方经济学教学辅导
西方经济学教学辅导

《西方经济学》教学辅导(5)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G r o s s N a t i o n a l P r o d u c t G N P)是指一国居民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理解这一定义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G N 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 N P;

第二,G N P是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而不是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三,G N 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四,G N 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二、GNP的计算方法

1.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最终产品法)

用支出法核算G N 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 N P。

用支出法计算G N P的公式:

G N P=C+I+G+(X-M)

2.收入法(又称要素收入法成本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3.部门法(又称生产法)

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NP。这种方法仅计算本部门的增值。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一、五个基本总量

1.国民生产总值(G N 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净值(n e t n a t i o n a l p r o d u c t N N P)

NN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

NNP=GNP-折旧

3.国民收入(n a t i o n a l i n c o m e N I)

N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NP-间接税

4.个人收入(p e r s o n a l i n c o m e P I)

P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5.个人可支配收入(p e r s o n a l d i s p o s a b l e i n c o m e,P D I)

PDI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NP。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

三、国内生产总值(g r o s s d o m e s t i c p r o d u c t,G D P)

GDP是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

G D P与G N P:

GDP是一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GNP是一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G D P和G N P的关系: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总和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从支出法与收入法所得出GNP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

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

从GNP的核算方法中可得出一个恒等关系是:

总需求≡总供给

A D≡A S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该模型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分为两大部门:居民户和厂商

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AD)分为居民的消费需求(C)和厂商的投资需求(I)。

总需求=消费+投资

A D=C+I

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

居民户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部分用于消费,其余部分用于储蓄。根据收入法,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AS)。因此:

总供给=消费+储蓄

A S=C+S

恒等关系:

由于: AS≡AD

而: AD=C+I;AS=C+S

从而: C+I≡C+S

即:I≡S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和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

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仅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也包括政府的需求,即:

A D=C+I+G

三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

三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外,还有政府的供给。政

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生产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T)。所以,税收是代表政府的供给。因此:

A S=C+S+T

恒等关系:

由于: AD≡AS

而:AD=C+I+G;AS=C+S+T

从而: C+I+G≡C+S+T

即:I+G≡S+T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国外的作用:进口和出口。

四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出口(X)表示国内总需求的增加;

从而:AD=C+I+G+X

四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

进口(M)表示国内总供给的增加。

从而:AS=C+S=T=M

恒等关系:

由于: AS≡AD

而: AD=C+I+G+X;

AS=C+S+T+M

从而: C+I+G+X≡C+S+T+M

即:I+G+X≡S+T+M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几点假设

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假设:

第一,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第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分析简单国民收入模型有以下两点假设:

第一,利息率水平既定;

第二,投资水平既定。

潜在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

二、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AD)是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AD=C+I+G+(X-M)

三、最简单的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当不考虑总供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就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见下图)

四、消费与储蓄

消费(C )是家庭用于食物、衣服等物品和劳务上的开支。消费是GDP 中最大的一个部分。 储蓄(S )是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S=Y -C )。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函数表达式为:

C =f (Y )

储蓄函数:

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储蓄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函数表达式为:

S =f (Y )

2.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以用消费倾向来表示。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趋向。

平均消费倾向(a v e r a g e p r o p e n s i t y t o c o n s u m e ,A P C )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

3.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可用储蓄倾向来表示。储蓄倾向包括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a v e r a g e p r o p e n s i t y t o s a v e ,A P S )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 0

450AD 0 A D Y E 0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 Y

C

APC =Y

C MPC ??=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 )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

4.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

5.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全部消费可分为两部分: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

自发消费( )是指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

引致消费是指由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它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即引致消费为:M P C ·Y (c ·Y )

五、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1.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Y

S

APS =Y

S MPS ??=

1

=+APS APC 1

=+MPS MPC (见下图)

表示),则:投资不变(用)。假定

)与投资()包括消费(求(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Y c A I Y c C I C AD I I C AD ?+=+?+=+=0450AD AD Y E 0Y A Y c A AD ?+=

2.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总需求变动必然引起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见下图)

(1)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2)消费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3)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六、乘数理论

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是,一定量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这就是乘数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乘数(m u l t i p l i e r ):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

乘数的另一个公式为:

乘数的公式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某一部门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映,从而使这些部门的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

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 0

450AD 0 AD Y 0Y A 2AD 1AD 0E 1E 2E A ?·

· 1Y 2Y · A

Y a ??=

MPS a MPC

a 111=-=

,或:

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第二节总需求分析(二):I S -L M 模型

IS-LM 模型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的,后经美国经济学家汉森阐发,又被许多经济学家修正、扩展而形成的分析工具。

IS-LM 模型在分析国民经济时,将国民经济的均衡看成是实物方面的均衡和货币方面的均衡,即物品市场的均衡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的合成物。

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在政策上可以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被称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一、I S 曲线

I S 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 =S 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I S 曲线的移动:

IS 曲线会随自发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即位移。自发总需求增加,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自发总需求减少,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二、L M 曲线

L 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 =M 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 M 曲线的移动

L M 曲线会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而发生位置平行移动。货币供给量增加,L 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 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三、自发总需求与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

1.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

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IS 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需求减少,IS 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利i Y 0 (IS 曲线) I S i i

0 Y LM (LM 曲线)

率下降。(见下图)

2.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在I S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 M 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货币量减少,L 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见下图)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运用总供求模型分析,在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在这种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见下图)

LM 2

i 2y 0IS 1IS 2

IS 0i 1i 0y 1y 0 2i

2y 0IS 0i 1i 0y 1y 2LM 0LM 1LM i Y Y

P

AS

P 0 AD 2

AD 0 AD 1 E 2 E 0 E 1

2.短期总供给曲线

在这种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即总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见下图)

3.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这种总供给曲线下,由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所以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总需求的减少会使价格水平下降,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即总需求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见下图)

0 Y P AS P 0 AD 2

AD 0 AD 1 E 2

E 0

E 1 Y 2 Y 0 Y 1 P 1

P 1 0 Y P AS P 0 AD 2 AD 0 AD 1 E 2

E 0 E 1 Y f

P 1 P 1

政治经济学第三套试卷

在线考试 政治经济学第三套试卷 总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资本运行的目标是()(答题答案:D) A、使国家富裕起来 B、使社会进步 C、使本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 D、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2、二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答题答案:C)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跨国公司 D、国际托拉斯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答题答案:C)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D、占有殖民地 4、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种垄断组织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一样,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答题答案:C) A、垄断资本的共同发展 B、垄断商品生产和销售 C、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D、垄断 资本之间的竞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答题答案:D)

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日益增强的表现 C、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措施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6、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政策发生了变化,表现为()(答题答案:D) A、殖民主义被彻底废除了 B、殖民主义被部分废除了 C、变本加厉占有殖民地 D、旧殖民主义被新殖民主义所代替 7、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停滞的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答题答案:B) A、资本家追逐高额利润 B、垄断的统治 C、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 D、竞争的存在 8、垄断资本家采用新技术的根本原因是()(答题答案:C) A、能够减轻劳动的强度 B、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C、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 D、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 9、下列哪一项不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答题答案:B) A、枪杀暴力、色情堕落现象频发,国际矛盾加深 B、生产关系进行改良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C、垄断统治导致食利者阶层的膨胀,生产与技术进步的动因大大减弱D、垄断统治的延伸和加强 10、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国有化”和“私有化”都是()(答题答案:B)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垄断资产阶级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形式 C、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D、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导向 11、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题答案:C)

吉大15春《技术经济学》大作业答案

技术经济学大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技术 2、经济增长 3、价值工程 4、经济性贬值 5、折现 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为什么强调可比原则?有哪些可比原则必须考虑? 2、试分析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中全投资财务效果评价与自有资金财务效果评价有何不同? 3、简述内部收益率的经济涵义。 三、计算题 1、某公司有闲置资金60万元准备对外投资,请在以下4个独立的投资方案A、B、C、D 中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组合。各方案寿命期均为5年,基准收益率为8%,各方案投资额与年净收益见下表。(注:投资发生在第0年,收益发生在每年年末)(P/A,8%,5)=3.993 A B C D 投资额(万元)30 15 25 45 年净收益(万元)11.25 6.375 8 15.75 2、某企业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筹建新厂,已知设计生产能力为30000件,单件产品售价为3000元,总成本费用为7800万元,总变动成本与产量成正比关系,现有两种工艺方案可以满足要求,方案A固定成本3000万元,方案B固定成本4000万元。 (1)分别求两个方案以生产能力利用率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2)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两方案的经营风险。 3、某公司INTRANET网络中心2年前以60万元购置了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设计使用寿命为5年,年运营成本9万元,寿命结束后无残值;现在市场上出现了新一代服务器及相关设备,购买价值30万元的新设备可以实现与原有设备相同的功能,年运营成本5万元,设计使用寿命3年,寿命结束后无残值。已知旧设备现在转手出售价值10万元。请就该网络中心现在是否应该更换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进行决策。(基准收益率为10%))(P/A,0.1,3)=2.487, (P/A,0.1,5)=3.791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西方经济学教案

课题: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供求理论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供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弹性理论 难点:市场均衡 教学过程: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取用物品”与“经济物品”。前者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而且在人类生活中后者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二、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他们所支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

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是指那些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效果的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试题第3套 20 ~20 学年第学期 《西方经济学》期终试卷(三)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 _和_____ _________;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 ____和__ ___ _________。 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与之间的关系。 3、一般地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商品。 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法。 5、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时, 达到最大。 6、在完全垄断下,单一的卖主可以通过和限产来获取超额利润。 7、人类发展指数用于综合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三个方面的平均成就。 8、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是由于所引起的。 9、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对比。 10、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它不受利息率的影响,因而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 线。 二、选择题:(36分) 1、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2、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A 购买欲望 B 购买能力 C 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D 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 3、如果(),我们就说—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A.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B.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C.需求变化大于价格变化 D.价格变化大于需求变化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 A、欲望 B、偏好 C、预算约束 D、价格 5、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6、以下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私人汽车 B.无线广播 C.河流里的鱼 D.草坪 7、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马克思 D、凯恩斯 8、经济增长的最佳定义是() A、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 B、因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使潜在的国民收入有所提高 C、实际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D、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 9、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最有意义的而又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 A、GDP的货币量

政治经济学试卷A1

政治经济学试卷A1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方式()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D.物质资料生产() 2.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B.交换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 4.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A.参与制() B.人事联合( ) C. 买方垄断( ) D. 买方垄断( ) 5.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 A.m′=v/m() B.m′=m/v() C.m′=m/c() D.m′=m/(c+v)() 6.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 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7.资本主义人口过剩的原因是: A.社会上生活资料数量不能养活现有人口() B.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自然增长太快() C.生育过多、人口自然增殖率高()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者的需求相对减少() 8.马克思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把资本区分为: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D.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9.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 A.I(v+△v+m/x)=II(c+△c)() B.I(v+m)=II c() C.II(c+m-m/x)>I(v+m/x)() D.I(c+v+m)=II c+Ic() 10.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两大部分的平衡关系() 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金融资本的新特征: A.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跨国银行大量出现() D.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迅速发展()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将影响: A.个别企业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B.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C.商品价值的大小() D.为社会提供物质资料量的大小() 3.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 A.不变资本() B.商业资本() C.可变资本() D.生产资本() 4.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 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5.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

技术经济学习题和答案--总练习

《技术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设备更新的时期,一般取决于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2.政府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效率目标,另一是公平目标。 3.在技术经济分析中,把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称为现金流量。4.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5.企业费用主要由投资、销售税、经营成本构成。 6.设备更新的时期,一般取决于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7.技术进步可分为体现型和非体现型两类。 8.项目建设投资最终形成相应资产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9.经济效果评价是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 10.资金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筹措与资金的使用安排。 11.规模成本法主要用于企业整体资产的评估,是较为粗略的评估方法。 12.政府之所以应该成为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主体,一方面是由政府的性质和职责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其效率所决定。 13.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会发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形式。 14. 进行资金等值计算中使用的反映资金时间价值的参数称为基准折现率 . 15.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临界值,判断投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16.工业项目运营过程中的总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与核算层次可分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 17.静态评价指标主要用于技术经济数据不完备和不精确的项目初选阶段;动态评价指标则用于项目最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18.估计重置成本的方法有:重置核算法、功能成本法、规模成本法、物价指数法等。 19.净现金流序列符号只变化一次的项目称常规项目。 20.基准折现率不仅取决于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未来的投资机会,还要考虑项目风险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21.企业常用的计算、提取折旧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产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技术经济学作业 1

本答案是基于吴添祖《技术经济学·第二版》所做,希望对小伙伴们有用。 6、求表4-18所列投资方案的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表4-18 习题六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年0123456 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 解:静态现金流量表为: 年0123456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累计净现金流量-60-100-70-203080130由静态投资回收期公式 得:=3.4年 动态现金流量表为: 年0123456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净现金流量折现值-60-36.424.837.634.431.528.3累计净现值-60-96.4-71.6-340.435.563.8 由动态投资回收期公式 得: 7、某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如表4-19所示: (1)试用净现值指标判断项目的经济型; (2)计算该项目方案的净现值率( 年限(年) 项目 01234~10 投资30750150 收入6751050 其他支出450675 净现金流量-30-750-150225375 解: (1)NPV(10%)=-835.79+225*(P/F,10%,3)+375*(P/A,10%,7)=-930+169.04+1825.65=704 .91 故此方案可行。 (2)===0.84

8、某项目初始投资为8万元,在第年末现金流入2万元,在第二年末现金流入3万元,在3、4年末的现金流入均为4万元。请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净年值、净现金率、内部收益 率、动态投资回收期(。 解: NPV(10%)=-8+2(P/F,10%,1)+3(P/F,10%,2)+4(P/A,10%,2)=2.04万元 NAV=NPV(A/P,10%,4)=2.04*0.31574=0.644万元 NAVR==0.255=25.5% 经试算可得:NPV(15%)=0.925 NPV(20%)=-0.0359 由内插法可以得到 IRR=15%+ *5%=19.8% 年01234净现金流量-8000020000300004000040000净现金流量折现值-8000018181247933005227320累计净现值-80000-61819-37026-697420364 3.26 10、某工业公司可以用分期付款来购买一台标价为22000美元的专用机械,订金为2500美元,余额在以后五年末均匀的分期支付,并加上余额8%的利息。但现在也可以用一次支付现金19000美元来购买这台机器。如果这家公司的基准收益率为10%,试问应该选取哪种方案?(用净现值法) 解:设第一种购买方式为A,第二中购买方式为B 年度012345 净现 金流 量折 现值 2500 =21056.18元 因为NPA(A)NPA(B)故选择方案B,选择一次性支付。 11、某厂可以用40000元购置一台旧机床,年费用估计为32000元,当该机床在第4年更新时残值为7000元。该厂也可以60000元购置一台新机床,其年运行费用为26000元,当它在第4年更新时残值为9000元。两种机床收益相同。如基准利率为10%,问应该选择哪个方案? 解:设第一种方案为A,第二种方案为B。 PV(A)= 40000+32000*(P/A,10%,4)-7000*(P/F,10%,4) =-136655.8 AC(A)=136655.8(A/P,10%,4)=136655.8*0.31547=43110.81 PV(B)=60000+26000*(P/A,10%,4)-9000*(P/F,10%,4) =136270.4 AC(B)=136270.4(A/P,10%,4)=-42989.22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系各专业 规定学时:60学时

沙市大学经济管理系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以政府干预为核心,研究GDP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IS-LM-BP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是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通过研究和分析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考察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功能,近而说明

资源如何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充分利用这一问题的。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及分析和研究在现有既定的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的原因,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的途径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等问题,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寻求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和干预手段,并且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运作用,提供一套的理论规范和行为规范。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决定理论、波动理论和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构成。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及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大纲 5、教学方式 6、教学进程 7、思考题和习题 8、参考资料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

政治经济学试卷A3

政治经济学试卷A3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方式()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D.物质资料生产() 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 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B.交换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4.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剩余价值() D.资本家省吃俭用() 5. 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 A. m′=v/m() B. m′=m/v() C. m′=m/c ) D. m′=m/(c+v)() 6 .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 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B.在流通中产生() C.不在流通中产生() D.在销售中产生() 7.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 A.I(v+△v+m/x)=II(c+△c)() B.I(v+m)=II c() C.II(c+m-m/x)>I(v+m/x)() D.I(c+v+m)=II c+Ic() 8. 垄断价格是: 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 9. 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公共资本() 10. 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 C.辛迪加( ) D.国际垄断同盟( ) 二、多选择(每题2分,共10题) 1 . 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 2.经济规律的类型有: A.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 B.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 ) C.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 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D.为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4.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技术经济学作业5

简答题 1.常见的时间型评价指标、价值型评价指标、效率型评价指标有哪些? 2.什么是内部收益率?简述其经济含义? 3.什么是独立方案,互斥方案、相关方案? 4.简述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 5.简述敏感性分析的步骤。计算题 1.某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50万件,每件产品价格为120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100元,年固定成本为700万元。试计算 (1)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忽略不计,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 (2)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3%,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 2.某工程方案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年,单位产品售价510元/吨,总固定成本1500万元,单位成本250元/吨,并与产量成正比关系,求以产量.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3.某化工厂考虑将一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现有三种可能方案,服务年限均为10年。各方案有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习题7的资料 方案 投资(万元) 年经营费用节约 额(万元) A 1000 280 B 2500 545 C 5000 885 (1)求C方案的内部收益率。 (2)折现率i=10%时,哪个方案为最优方案? (3)折现率低于多少时,C方案为最优方案? (4)折现率高于多少时,A方案为最优方案? 4.有5个备选投资项目,各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如下表2,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是:A与B互斥,C与D互斥,接受项目C与项目D均要以接受项目B为前提,接受项目E 要以接受项目C为前提。最低希望收益率为10%,试分别就(1)资金无限;(2)资金限额为500万元两种情况下选择最优项目组合。 表2 各方案现金流量表 年份 0 1-4年 项目A-500 200 项目B-300 120 项目C-140 40 项目D-150 50 项目E-110 70 5.A方案投资为1200万元,年经营成本为300万元,年产量为1000台;B方案投资为800万元,年经营成本为260万元,年产量为800台。若基准投资回收期为6年,何方案为最优? 6.拟建一投资项目,已计算出:当i=10%时,得NPV=10.16万元;当i=110%时,NPV=-4.02万元,试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政治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卷 姓名工作单位现有职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简单劳动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价格标准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在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在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在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厂房 D 、机器 12、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13、资本主义生产中地II部类是指() A、制造生产材料的部类 B、制造生活资料的部类 C、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D、制造享受资料的部类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建设工程经济 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查) 学时:36 学分:4 适用对象: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总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经营预测与决策,价值工程,工程建设方案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供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1、熟悉基本建设的概念,内容,作用,分类及其程序; 2、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与建筑业的关系; 3、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4、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其来源,固定资产折旧; 5、熟悉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 微观部分: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长期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部分: 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与循环流量图;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两部门模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两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微观部分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标: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讲授难点:机会成本和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讲授重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Economy------“经济”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之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他认为,经济一词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研究家庭关系,除夫妻关系外,主要是研究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技术。 经济:1、产出/投入的最优化,致富之路;2、经帮济世; 、生产关系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