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1 绪 论

1 绪论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地和基本生产资料,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农业生产主要是由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三个环节组成。
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其产品可直接作为粮食或工业原料被人类直接利用,也可作为饲料、饵料等用于动物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和其他产品。
农业生产的废弃物,通过耕作归还土壤,继续进入土壤物质循环之中,更新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高土壤生产性能。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因此还能给提供大部分生命必需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主要是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
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植物生产还是动物生产,都是离不开土壤这个基地的。
土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不可再生型资源,因为土壤的形成和更新速度非常缓慢,而土壤质量的破坏却可能是极为迅速的。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是全人类的一项迫切而又长远的历史任务。
1.1土壤和肥料的概念土壤(Soil)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陆地表面”说明土壤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则是土壤这一物质客体的基本必要组成分;“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说的是土壤的基本特性,即具有肥力;“未固结层”指其物理状态之疏松多孔,明显有别于坚硬固结的岩石等。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后再经成土作用形成的阶段性产物,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变得疏松多孔,部分矿物彻底分解成为可溶性物质。
生物的活动不仅加快了岩石风化进程,而且为土壤积累有机物质创造了条件,于是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诞生了。
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这一概念涉及到土壤学的各个分支。
狭义的土壤肥力的概念是指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表明,土壤养分和水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是重要的,但不能全面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农化分析的步骤和意义。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农化分析之前,首先要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样区域应该相对均匀,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壤要分别采样。
采集土壤样品时要避开路旁、斜坡、河边等容易受到人为污染的地方。
采样工具要干净,避免带入外来污染。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将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一部分作为分析样品。
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分,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来判断。
一般可以采用干燥法、酸碱滴定法、元素分析仪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土壤养分的测定土壤养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包括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
测定土壤养分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法,如盐酸消化法、硝酸铵提取法等。
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有pH值测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pH值可以通过酚酞指示剂和pH计进行测定。
五、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养分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方法有好氧培养法、快速测定法等。
六、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有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容重的测定等。
1.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
通过分析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的问题,指导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2.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实验土壤调查总报告-南京东郊-紫金山

土壤资源与调查实验题目: 土壤调查报告所属小组资环132撰写人: 谢约翰熊艺孙文献课程名: 土壤资源与调查任课教师: 潘剑君成绩:2016年11月07日南京市东郊土壤调查报告1、总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对土壤资源的利用,土地承担着农、林、牧业的生产和发展,是国民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土壤资源调查是对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制编绘出土壤类型图和有关的生产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改良的实施方案。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实习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土壤调查与制图》的课程设计,调查时间为10月31日至11月10日,历时十一天。
以实习的方式对南京市东郊进行了土壤调查。
由潘剑君老师精心策划安排,我们专业的56个同学共分6个小组,每组9至10人,负责3~4张航片作业面积所覆盖的地区。
实习的进行实行组长负责制,分别进行小组内的各项事宜。
1.1调查区域简介调查区域西起美龄宫东侧公路包括钟灵街西侧部分地区,东至灵谷寺路,钟灵街地铁站西侧,北沿中山陵陵前路,向南至沪宁高速公路以南。
全区海拔10-65m左右,有左所村、西新村两个自然村,中山陵、明孝陵等风景区以及邵家山、西山头等低矮山丘。
见下图:图1 调查区域范围1.2调查方法及主要成果本次实习日程安排如下表所示:表1:工作安排本次实习,每小组参考所领取的3~4张1985年的航片及当年南京市部分地区的地形图及以东郊为主的地形图,对比小组自己搜集的南京东郊地图,在研究了地形地势并实际踏查后,综合分析实际的植被变化、土地利用和道路等影响,共挖土壤剖面60个。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大纲内容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时数: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4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三个方面。
土壤农化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即要学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还要学会使用现代分析仪器,以专业课知识为基础,将正确地分析结果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本课程以土壤学、农业化学为主要理论,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密切相关,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2、地位和任务:土壤农化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既要学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同时又要学好专业课和农学类课程,才能正确地把分析结果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事,由于现代分析仪器和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大大加快了分析工作的进度,现代化分析仪器在分析工作中成了不可缺少的工具。
但是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同样离不开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复杂的精密仪器,对样品的预处理又是要求更高。
因此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
2、总体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三方面的农化分析方法,摒弃掌握县官元素的分析方法、原理,熟练的进行农化分析。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2学时)1、教学目的: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2、教学内容:第一节前言第二节土壤农化分析用纯水纯水的制备实验室用水的检验第三节试剂的标准、规格试剂的标准试剂的规格第四节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3、本章重点:纯水的制备4、本章难点:实验室用水的检验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学时)1、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的方法2、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壤样品的采集概述采样误差和采样时间土样的采集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第二节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样品的风干、制备和保存第三节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原理仪器设备测定步骤结果分析3、本章重点:混合土样采集要求4、本章难点:土壤水分测定原理与测定步骤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1学时)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有机质的原理和方法。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7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7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本章提要: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它与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很大。
本章首先介绍了土壤中氮的形态与含量,继而介绍了土壤氮素的转化过程及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植物的氮素营养,最后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施用方法与技术。
土壤氮素7.1.1 土壤氮素的含量与形态7.1.1.1 土壤氮素的含量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受自然因素如母质、植被、温度和降水量等影响,同时也受人为因素如利用方式、耕作、施肥及灌溉等措施的影响。
我国自然植被下土壤表土中氮素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在温带,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逐渐降低和蒸发量的逐渐增大,植物生物量逐渐减少,分解速率逐渐增大。
因此氮素含量依黑土—黑钙土—漠钙土的序列逐渐减少;由北向南,随着温度的增高,分解速率增大,但同时植物生物量也明显增多,因而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稍显复杂。
耕地土壤氮素含量除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更强烈地受到人为耕作施肥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各地区耕地土壤耕层中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上与自然植被下的土壤相似。
以东北黑土地区为最高,旱地2.63±1.04g/kg,水田2.58±0.77g/kg。
以黄土高原0.70±0.28g/kg 和黄淮海平原旱地0.63±0.29g/kg及水田0.93±0.29g/kg为最低。
一般农业土壤耕层氮素含量在0.5~3.0g/kg之间。
当然,极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地、林地及一些未扰动的表层土壤氮素含量可达到5.0~6.0g/kg以上,而冲刷严重、贫瘠地的表层土壤氮素含量可低到0.5g/kg以下。
较高的氮素含量往往被看成为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般认为,肥沃水稻土的养分指标为:有机质含量20~40g/kg,全氮1.3~2.3 g/kg。
土壤氮素含量的剖面分布也因各种土壤的内部及环境因素有较大的差异。
但基本趋势为:表层含氮量最高,以下各层随深度增加而锐减。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试题

2004年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试题一、选择题(60分)1、土壤的吸湿水为5%,则10.000g风干土的烘干土重为()。
A、9.500g;B、10.500g;C、9.524D、9.425g.2.克服“钼蓝法”测磷中硅离子干扰的方法是()。
A、加入EDTA;B、从溶液中除去硅;C、改变酸度D、加入草酸溶液。
3.纳氏试剂由以下试剂配制而成。
()A、氢氧化钠、碘化钾、碘化汞;B、氢氧化钾、碘化钾、碘化汞;C、氢氧化钠、氯化钾、碘化汞;D、氢氧化钾、碘化钾、氯化汞;4.同时测定全量磷、钾、硼待测液的制备可用的方法是。
()A、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B、硫酸-高氯酸消化;C、偏硼酸锂熔融;D、碳酸钠熔融。
5.土壤可溶性盐的测定项目中,哪些项目不需要测定()。
A、盐分总量;B、CO32-;C、NH4+;D、Cl-.6.溶液中硼的测定不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A、姜黄素比色法B、钒钼黄比色法;C、ICP-AES法;D、甲亚胺比色法。
7.土壤硼的缺素临界值一般为()A、0.1mg/kg;B、0.5mg/kg;C、5mg/kg;D、10mg/kg.8.以下分析项目中,不可能用到乙酸铵试剂。
()A、磷的测定;B、CEC的测定;C、土壤有效锰的测定;D、土壤有效钾的测定。
9.溶液中钼的测定,不可用的方法是()A、催化极谱法;B、ICP-AES法;C、硫氰酸钾比色法;D、AAS法。
10.土壤有机质测定的VanBemmelen因数为()。
A、1.1;B、1.724;C、6.25;D、0.003.11.可用作标准试剂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为()。
A、优级纯硫酸锌;B、优级纯氯化镁;C、优级纯氯化钾;D、优级纯硫酸铜。
12.关于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的操作步骤,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称20目土0.2150g;B、加入重铬酸钾-硫酸溶液10.00mL,油浴沸腾10min;C、洗涤转移到250mL三角瓶至体积为70mL;D、加入邻菲罗啉溶液4滴,用硫酸亚铁滴定至砖红色。
《土壤农化分析》考研大纲

《土壤农化分析》考研大纲考试大纲内容提要:《土壤农化分析》(鲍士旦主编,第三版)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土壤农化的基本知识、分析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土壤养分分析、植物养分和农产品品质分析、肥料养分分析等5大部分。
《土壤农化分析》考试大纲目录:第一部分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常识基本要求: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用水、试剂、器皿等的选用、试剂配置,土壤、植株、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重点及难点: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第一节土壤农化分析用水的要求及检验一、纯水的制备原理二、实验室用水的要求和检验第二节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和保存一、试剂的标准和规格二、试剂的选择三、试剂的配制和保存第三节分析常用器皿、滤纸等性能选用和器皿的洗涤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混合土样和特殊土壤的采集二、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三、土壤水分的测定第五节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植物样品的采集二、植物样品的制备和保存三、植物水分和干物质的测定第六节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二、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二部分土壤分析基本要求:掌握土壤养分、土壤质量的相关指标的分析。
重点及难点:土壤养分测定的方法、原理和关键步骤,土壤总盐分和阳离子代换量的测定原理和关键步骤。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第二节土壤氮和硫的分析一、土壤全氮的测定二、土壤无机氮、碱解氮的测定三、土壤中硫的测定第三节土壤磷的测定一、土壤全磷的测定二、土壤速效磷的测定第四节土壤钾的测定一、土壤全钾的测定二、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测定第五节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一、土壤中有效硼的测定二、土壤中有效铁锰铜锌的测定第六节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一、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二、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第七节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一、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三、土壤阳离子的测定第三部分植物养分和农产品品质分析基本要求:掌握植物样品中全氮、磷、钾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测定方法、原理,植物样品中粗蛋白、还原糖、粗脂肪等测定方法和原理。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 4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周围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壤资源的地理背景及土壤分布规律,我国各种主要土壤类型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
4.1土壤的形成和分布4.1.1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与功能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是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地球系统的一个圈层。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犹如地球的地膜,在一定程度上类似生物体的生物膜。
土壤圈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圈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土壤圈的功能如下(1)对生物圈(biosphere)。
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但土壤圈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也起不良影响。
(2)对气圈(atmosphere)。
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氧化亚氮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
(3)对水圈(hydrosphere)。
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面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lithosphere)。
作为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互为交换与地质循环。
4.1.2土壤的形成因素土壤圈不仅对周围圈层发挥了巨大影响,而且也受到其它圈层的很大影响。
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构成的巨大空间中,经过长时间的作用,土壤圈中逐步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不同土壤。
土壤圈中形形色色的土壤,正是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受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作用的产物。
这些影响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的自然因素,称为成土因素,包括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等五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200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 60 分)1 、土壤的吸湿水为5% ,则10.000g 风干土的烘干土重为( ) 。
A( 9.500g ; B. 10.500g ; C 9.524 D. 9.425g 。
2 ( 克服“钼蓝法”测磷中硅离子干扰的最好方法是( ) 。
A ( 加入EDTA ; B. 从溶液中除去硅; C. 改变酸度 D. 加入草酸溶液。
3 ( 纳氏试剂由以下试剂配制而成。
( )A. 氢氧化钠、碘化钾、碘化汞;B. 氢氧化钾、碘化钾、碘化汞;C. 氢氧化钠、氯化钾、碘化汞;D. 氢氧化钾、碘化钾、氯化汞; 4 ( 同时测定全量磷、钾、硼待测液的制备可用的方法是。
( ) A 、硫酸- 混合催化剂消化; B 、硫酸- 高氯酸消化; C 、偏硼酸锂熔融; D 、碳酸钠熔融。
5. 土壤可溶性盐的测定项目中,哪些项目不需要测定( ) 。
A 、盐分总量;B 、CO32- ;C 、NH4+ ;D 、Cl- 。
6. 溶液中硼的测定不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 )A 、姜黄素比色法B 、钒钼黄比色法;C 、ICP-AES 法;D 、甲亚胺比色法。
7. 土壤硼的缺素临界值一般为( )A 、0.1mg/kg ;B 、0.5 mg/kg ;C 、5 mg/kg ;D 、10 mg/kg 。
8. 以下分析项目中,不可能用到乙酸铵试剂。
( )A 、磷的测定;B 、CEC 的测定; C 、土壤有效锰的测定;D 、土壤有效钾的测定。
9. 溶液中钼的测定,不可用的方法是( )A. 催化极谱法; B 、ICP-AES 法; C 、硫氰酸钾比色法; D 、AAS 法。
10. 土壤有机质测定的Van Bemmelen 因数为( ) 。
A. 1.1 ; B 、1.724 ; C 、6.25 ; D 、0.003 。
11. 可用作标准试剂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为( ) 。
A. 优级纯硫酸锌; B 、优级纯氯化镁;C 、优级纯氯化钾;D 、优级纯硫酸铜。
12 ( 关于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的操作步骤,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称20 目土0.2150g ;B. 加入重铬酸钾- 硫酸溶液10.00mL ,油浴沸腾10min ;C. 洗涤转移到250mL 三角瓶至体积为70mL ;D. 加入邻菲罗啉溶液4 滴,用硫酸亚铁滴定至砖红色。
13.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元素为( ) 。
A. Cr ; B 、Cd ; C 、Hg ; D 、As 。
14. 火焰光度分析中,标准曲线在高浓度时向下弯曲的原因是( ) 。
A. 自吸收干扰;B. 电离干扰;C. 光谱干扰;D. 阴离子干扰;15 ( 大样本离群数据取舍的标准为( )( 注: S 为标准差,为平均值)A 、? 4S ;B 、? 1.96S ;C 、? 2.58S ;D 、? 3S ;二、多项选择题( 10 分)1 ( 溶液中铵的测定可用的方法是( ) 。
A 、碱解扩散法;B 、纳氏比色法;C 、钒钼黄比色法;D 、气敏电极法。
2 ( 一种良好的浸提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全部把待测成分浸提出来或成比例把待测成分浸提出来; b)随后的分析操作简单易行; c)测定结果与作物吸收量成正比; D 、测定结果与作物产量成反比。
3 (影响钼蓝法测磷的因子有()。
A 、酸度;B 、有机物;C 、铁离子;D 、钙离子;E 、硅离子。
4 (土壤有效钼浸提剂是()。
A 、0.1mol/L HCl ;B 、0.5 mol/L 碳酸氢钠;C 、草酸- 草酸铵溶液;D 、1mol/L 乙酸铵。
5 (离子纯水器的交换柱的正确串联方法是()。
A. 阳? 阴? 阴? 阳? 混; B 、阴? 阳? 阳? 阴? 混;C. 阴? 阳? 阴? 阳? 混; D 、阳? 阴? 阳? 阴? 混;三、名词解释( 20 分)1 、蛋白质系数;2 、斐林试剂;3 、电离干扰(火焰光度法);4 、恒沸混合物;5 、钼蓝比色法。
60分)四、问答题(1(如何使采集与制备植物分析样品,( 10 分)2(染料结合法是如何测定赖氨酸的,(10 分)3(2,6-二氯靛酚蓝为什么可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
(10分)4(硝酸银容量法测定氯离子的滴定为什么要在中性的介质中进行,(10 分)5. 土壤有效养分浸提剂时应注意哪些因素,(10 分)6. 试分析用蒸馏法测定氮的含量时,吸收瓶中的硼酸指示剂溶液不变色的可能原因。
(10 分)一、名词解释(30 分,请任选6题,若多选则按所答前6题计分)1、空白试验2.回收率3.EUF(电超滤)法4.CEC 5. 土壤有效氮6.钼锑抗试剂7. 缓效钾二、填充题(40 分)1 、土壤农化混合样品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由、等因素决定。
一般至少应该有点的土样组成混合样品。
诊断土壤样品的采集,既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又要使样品具有。
2、开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量,在消煮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 ,蒸馏时,若接收瓶中的硼酸指示剂溶液不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有、、和。
3、土壤全磷量的测定,制备待测液时可用、、方法进行制备(至少列举三种) ,各方法所对应使用的器皿(坩锅)是、、。
4、用化学浸提剂浸提土壤有效养分时,浸提夜中有效养分数量的多少受以下因素的制约(1) ,(2) ,(3) ,(4) 。
5、植物样品氮磷钾的测定可用方法制备待测液,氮磷钾的测定可分别选用、、。
&标定剂硼砂(Na2B4O7?10H2(在称重前应作如下正确处理:7、有机质含量计算式中1.724,1.1 ,0.003 的含义分别是,8、标准开氏定氮法中所用的加速剂包括、和,它们的作用分别为、和。
9、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应进行以下主要参数选择(1) ,(2) ,(3) ,(4) ,(5) 。
10、土壤矿质全量分析的样品分解,不同的分解方法应选用不同的坩锅。
碳酸钠熔融用坩锅,氢氧化钠熔融用坩锅,氢氟酸- 高氯酸消化用坩锅。
三、选择题(24 分,请任选12 题,若多选则按所答前12 题计分)1 、阳离子树脂再生时所用的试剂为( ) 。
A.1 mol/L 氯化钠;B.1 mol/L 氢氧化钠;C.1 mol/L 盐酸;D.1 mol/L 硫酸钾。
2、实验室用普通蒸馏水(三级水)的电导率应小于( ) 。
A.0.1 ms/cm;B.1.0 ms/cm;C.2.5 ms/cm;D.5.0 ms/cm 。
3、世界著名的试剂标准中,属于学者标准的是( ) 。
A.罗津标准;B.默克标准;C.ASA规格;D.以上三者。
4、微量元素分析中,可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的颜色是( )A. 红色;B. 黄色;C. 蓝色;D. 绿色。
5、试剂贮存时,以下不可放在一起的试剂是( ) 。
A. 硫酸与草酸;B. 硝酸与高氯酸;C. 盐酸与硝酸;D. 硝酸与磷酸。
6、土壤有效养分测定时,土壤应磨碎过筛的筛孔直孔径为( ) 。
A.0.1mm;B.0.5mm;C.1.0mm;D.2mm。
7、土壤的吸湿水为5%,则10.000g 风干土的烘干土重为( ) 。
A.9.500g;B.10.500g;C.9.524g;D.9.425g 。
8、土壤有机碳换算成土壤有机质的换算系数为( ) 。
A.1.1;B.3;C.0.003;D.1.724 。
9、DTPA浸提剂的试剂组成为()。
A.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CaCI2;B.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三乙醇胺-CaCl2;C.乙二胺四乙酸-三氯乙酸-CaCI2;D.二乙基三胺五乙酸-异丙醇-CaCI2。
10、误差的最大来源是( ) 。
A.系统误差;B.分析误差;C.偶然误差;D.采样误差。
11、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误差可通过多做平行试验进行克服A.试剂不纯;B.天平不准;C.天气变化;D.改变方法。
12、用pH计测定土壤pH时,以下的操作哪一种是可行的。
()A. 玻璃电极与泥糊接触,甘汞电极悬于清液中;B. 甘汞电极与泥糊接触,玻璃电极悬于清液中;C. 玻璃电极、甘汞电极都与泥糊接触;D. 玻璃电极、甘汞电极都悬于清液中。
13、四苯硼钾质量法测定肥料中的钾时,主要干扰离子是( ) 。
A.NH4+;B.NO2-;C.PO43-;D.SiO32-;14、以下为某同学分析某土样的数据,哪种表明其分析测定过程可能有问题并应重做加以验证。
()A.有效磷=15mg/kg; B.有效硼=15mg/kg;C.有效钾=50mg/kg;D. 缓效钾=1215mg/kg;四、多项选择题(16 分,请任选8题,若多选则按所答前8题计分)1、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 ) 。
A.仪器和人;B.读数错误;C.分析方法;D.天气变化;E.试剂。
2、钼酸铵试剂可用于以下的分析项目。
( )A. 磷; B. 氮; C. 硅; D. 钾; E. 铁。
3、实验室用水不需要检查的项目是( ) 。
A.pH; B.Cl-; C. 电导率; D.NO3-;E. NH4+。
4、土壤开氏定氮消化所用的催化剂可由下列物质组成。
( )A. 硫酸钠、硫酸铜、硒粉;B. 硫酸钾、硫酸铜、硒粉;C. 硫酸钠、硫酸铜、氧化汞;D. 硫酸钾、硫酸铜、氧化汞;E. 硫酸钾、硫酸铜、二氧化钛。
5、全量磷、钾、硼待测液的制备可用的方法是( ) 。
A. 硫酸- 混合催化剂消化;B. 硫酸- 高氯酸消化;C. 氢氧化钠熔融;D. 碳酸钠熔融;E. 偏硼酸锂熔融。
6、肥料样品磷的测定用可选用的方法有。
( )A.钒钼黄比色法B.磷钼蓝比色法;C.磷钼喹啉重量法;D.磷钼喹啉容量法;E. 离子色谱法。
7、土壤有效锌测定咳用的浸提剂是( ) 。
A.0.1mol/L HCl;B.0.5 mol/L 碳酸氢钠;C. 草酸-草酸铵溶液;E.1mol/L 乙酸铵。
D.DTPA;8、溶液中铵的测定可用的方法是( ) 。
A. 碱解扩散法;B. 甲醛法;C. 蒸馏法;D. 气敏电极法;E. 纳氏比色法9、苹果中可溶性总糖量可用( ) 进行测定。
A. 折光法;B. 氰化盐碘量法;C. 夏费-索姆吉法;D. 旋光法;E. 铜还原直接滴定法。
10、影响钼蓝法测磷的因子有( ) 。
A.酸度;B.有机物;C.铁离子D.亚砷酸离子;E.硅离子。
五、问答题(40 分,请任选4 题,若多选则按所答前4题计分)1、分析误差主要有哪些类型, 如何减免和控制,2、土壤农化分析混合土样采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简述外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4、简述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四个主要操作步骤。
5、酸性、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所用的浸提剂是什么,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