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

第三章、文字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概说二、汉字结构三、汉字形体演变四、古书用字

一、汉字概说

文字的含义

文字的起源

汉字的创造者

汉字的创制时间

汉字的性质

(一)文字的含义

文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是……

语言

《说文·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水浒传》十一回: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

《说文·宀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p379

《周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其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简言之,“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二)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图画

汉字起源的传说

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契刻说、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起一成文说

仓颉造字说

(三)汉字的创造者

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吕氏春秋·审分览》)

苍颉初作书,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

黄帝之史仓颉, 初造书契。(《说文解字·序》)

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春秋元命苞》)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

君上一人,“谷雨节”

仓颉被称为“造字圣人”,怎样认识“仓颉造字”的传说?

文字的产生是人民群众为适应书面语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它有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的过程,绝不是一人一时的产物。

仓颉始古代传说中对群众造字进行搜集、整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个人。

鲁迅《门外文谈》:“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荀子》:“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四)汉字的创制时间

晚: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也已经不间断地发展了三千六百多年。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五)汉字的性质

汉字: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

汉字的性质:

表意文字、方块形、不分词连写

二、汉字结构

(一)“六书”说

(二)“六书”说评价

(三)“六书”说的新探索

(四)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

(五)汉字部首

按照造字意图正确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并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用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

汉字在造字之初,其形体和所记录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造字

(一)“六书说”

“六书”的来源

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标志就是许慎巨着“说文解字”的诞生及其“六书说”理论的提出。

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六书说”。

(1)“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2)班固《汉书·艺文志》也有记录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3)许慎第一个运用六书理论全面分析汉字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

《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

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qū),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注:同‘义’),以见指撝(hūi),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现在“六书”一般采用的顺序,的名称。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班固

许慎

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后汉书·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

(约58年—约147年)

“字圣”

“六书”的性质

六书是战国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的字体分类。

(1)象形

许慎给形象所下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画成实物的形体,笔划随着物体的轮廓曲折变化,“日”、“月”就是这样的字。(二)六书的原意及例析

《说文》: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

特点:

1、具有浓厚的象形意味。

2、注重物体的轮廓或其典型特征。

3、一般都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

类别

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类

A独体象形

所谓“独体象形”,是指象形字只由一个单纯的符号构成,没有陪衬性的辅助成分。

鸟鱼鹿车牛牛羊竹

B合体象形

“合体象形”指字中除字义指向部分外,尚添加有陪衬性的辅助成分。辅助成分可能是字,也可能是一种非字的符号。

果眉舌尾

(2)指事

许慎定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造出的字看了大体就能认识,仔细体察便可知道其意向所在,“上”、“下”就是这样的字。

特点:1、采用指事性符号去记录词2、表示的都是一些比较的抽象概念。

类别

分为两种,即独体指事与合体指事

四五爻凸凹

A独体指事

指单一的纯粹的指事性符号。

本末亦刃牟

B合体指事

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性的符号.

(3)会意

许慎定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事类的字组合在一起会合其意义,从中体现出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是这样的字。

甲文武字会合“戈”、“止”二字而成。“止”的本义据甲文为足。字义象人拿上武器进行军事行动。

《说文》:“武,楚庄王曰:‘夫武,安功戢兵。’故止戈为武。”

于省吾认为,武的本义是征伐示威,引申为勇武英勇,又引申为古代一种关于战争的抽象道德观念,善战、善胜、善于对待战争和善于制止战争都叫武。

《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信字会合“人”、“言”二字而成。取义于人言要真实可信,反映了造字者的理念。

特点:1、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属于合体字。

2、所记录的大都是一些代表抽象概念的词

类别:会意字大体可以分为“以形会意”、“以义会意”两种。

A以形会意

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

《说文》:“休,息止也。从人从木。”字义象人在树旁休息。

《说文》:“牧,养牛也。从攴从牛。”字义是手执鞭放牧。

《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字义是以手割取耳朵。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作为报功的凭证。

《说文》:“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也。”

《说文》:“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字义象手持肉祭神。

B以义会意

通过偏旁的独立词汇意义来会意。

劣《说文》:“劣,弱也。从力少。”

雀依人小鸟也,从小隹。

肰犬肉也,从犬肉。

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歪从不正,本义是偏斜不正。

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苏从更生,本义是复苏。这个意义初借用苏草之“苏”表示,后造此字。现在已作为异体字被废除。

尟从是少。也写作“尠”,从甚少。本义是少见、少有。这个意义最早借“鲜”字表示,后造此字。现已作为异体字被废除。

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的山名。

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

(4)形声

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根据词所反映的事物取一个字作为意符,再取一个表示读音的字作为声符与意符相结合,“江”、“河”就是这样的字。

清人段玉裁指出:“形声者其字半主义,半主声。……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

重要性

1、形声是六书中最先进最能产的造字方式

2、标志着汉字进入到了表意兼表音的时代

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经过隶变后,有些不易区分,需要根据古文字字形和古音的帮助才能搞清楚。

注意:

岁《说文》:“岁,木星也。……从步,戌声。”

更《说文》:“更改也。从攴,丙声。”

形声字的类型

上形下声:管、菅、室、罩、草、空;

下形上声:堡、煎、幕、贷、架、想;

左形右声:冷、练、跑、炮、江、报;

右形左声:锦、领、削、期、功、欣;

内形外声:哀、赢、闻、舆、闷、辩;

外形内声:固、阔、固、衷、闺、街;

形居一角:颖、疆、荆、修、裁、腾;

声居一角:旗、徒、病、厦、座、越;

关于形声字的几个问题

在所有的汉字中,形声字占其总数的90%以上。

第一,关于形符的几个问题

A、形旁跟字义的关系

少数形声字

跟形旁同义

船——舟

爹——父

爸——父

绝大多数形声字的意符只跟字义有某种联系

黝(青黑色)

枫(一种树木)

轴(车的一部分)

刻(刻镂通常用刀)

B.形声字形符的替换

歌-謌,叹-叹/咏-咏/鸡-鷄(义近形符)

炼-链,煖-暖,瓶-缾,观-矔,敺-驱(书写者对文字的着眼点不同)

盘-盘-鎜(器物的质料或性能改变)

C.关于多形与省形的问题

宝——宝

省形

省形字是指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造字时将形符的一部分省去了。

寐《说文》:“寐,卧也。从帯省,未声。”

弑《说文》:“弑,臣弑君也。《易》曰:‘臣弑其君。’从杀省,式声。”

考《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声。

第二,关于声符的几个问题

A.声符与形声字的读音

用酵子发酵。康普力星酵母锌。

大多数形声字与声旁不同音,有时差异还很大.

《新华字典》读音完全相同4.7%.

声韵相同,声调不同10%

B省声字

省声字是指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在造字时将形声字的声符省去了一部分。

家《说文》:“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恬《说文》:“恬,安也,从心,甛(甜)省声。”

夜《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

C亦声字

亦声字也叫会意兼形声字。

特点:构形的各个部件在意义上有联系,是会意字;由于其中的一个部件同时充当着声符,故又是形声字。

授《说文》:“授,予也。从手,从受,受亦声。”

琀《说文》:“琀,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

忘《说文》:“忘,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宋人王圣美曾根据亦声字提出了着名的“右文说”,该说认为,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义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事类范围。因声符多在字的右侧,故称“右文说”。

右文说

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之。凡字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之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而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意义:

1、右文说的出现,打破了一直以来“以形索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训诂学的方式和理念。

2、后人受右文说启示,发现了汉字的谐声系统,再据谐声字,确定了不少古音现象。

局限性:

1、有些右文(声符)在字体结构中位置并不居右,造成名实不符。

2、拘泥字形以偏概全。

如:“践”,《说文》“履也从足戋声”。该字右文“戋”的意义“微小、不足道”与该字的本义缺乏联系。

(5)转注

许慎定义是:“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声。”

由于许慎给“转注”的定义比较模糊,“类”和“首”到底指什么不清楚,加上《说文》中没有具体注明某字为转注,“考”、“老”二字又分别属于象形、形声结构,所以后来人们对转注的解释众说纷纭,颇为分歧。

主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类:

(1)同一部首的字都是转注;

(2)转注就是互训;

(3)转注就是词义引申。

结论:转注与汉字的结构无关。

(6)假借

许慎给假借所下的定义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假借,某词本来没有字,借用一个已有的同音字去表示,“令”、“长”就是这样的字。

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是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这样的字就是假借字。何本象人肩扛一农具,是负荷之“荷”的古字,借为虚词。

莫本象日落于草中,是“暮”的古字,借为虚词。

来本象麦形,是“麳”的古字,借为来往之“来”。

东本象囊橐之形,是“橐”的古字,借为东方之“东”。

其本象畚箕之形,是“箕”的古字,借为虚词。

而甲金文象颔下有胡须形。本义是胡须。本为象形字,后借以表第二人称代词和连词。我甲文象一种带齿的兵器形。象形字,甲文中借以表第一人称代词、方国名

余甲文象以木柱支撑屋顶的房舍。象形字,甲文借以表第一人称代词。

无甲文象人手持舞具跳舞之形。象形字。从西周金文起借以表有无之“无”。

“永”字甲文象人在水中游泳形,本义是游泳。后人借以表长久。《说文解字》释为“水之斜流别也,从反永。”

(二)“六书”说的评价

1、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认识汉字形体的途径,有利于对汉字本义的探讨。

2、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对“六书”的阐释有些地方含混不清

(2)“六书”中各种造字法的界限不够明晰

(3)“六书”不能包括所有的汉字

(4)随着汉字的发展,“六书”逐渐失去了分析汉字的功能。乓人鸡鷄

(三)对六书说的新探索

1、(清)戴震“四体二用”说

《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指事、象形、谐声、会意四者”,“书之体止于此矣”。转注、假借“所以用文字者,斯其两大端也”。

造字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类,假借、转注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把转注排除在外是正确的,但是把假借也排除在外则是不合理的。

2、唐兰的三书说

象形文字:

画物件

画记号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

1935年《古文字学导论》

(1)象形和象意两类字难以区分,都是以形表意。(2)把假借字排除在外。

3、陈梦家的三书说

象形、假借、形声

1956年《殷墟卜辞综述》

4、刘又辛的三书说

表形、假借、形声

第一个阶段是形意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为主,时间的下限当在商代甲骨文以前;第二个阶段叫做假借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假借字为主,时间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统一;第三个阶段叫做形声字阶段,从秦汉到现在,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成为定型。

刘又辛《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中国语文》1957年5月

5、裘锡圭三书说: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

表意文字

A、抽象字

B、象物字

C、指事字

D、象物式的象事字

E、会意字

F、变体字二三凸凹

形声文字

鬦囿羞腰蛇振赈说悦

形声文字

鬦囿羞腰蛇振赈说悦

A、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B、把表意字的一部分改为音符

C、在已有文字上加意符

D、改换形声字的偏旁

E、音意合成:村氮氖铀镁

(四)汉字结构的分析方法

1、汉字结构——六书(四体二用)

象形:最简单的造字法,直观性强,便于理解、记忆。

象形字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指事:通常表示某种局部的或相对的概念,可以创造表示某些抽象概念的字。

指事字数量最少。

会意:可以较多地创造表示抽象概念的字。

形声:能产力强,使汉字有了表音的成分。

2、分析汉字结构的步骤:

(1)判断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上木星晨燕鼎本刃明从

(2)如果是独体字,再找指事性符号,有指事性符号的是指事字,没有的是象形字。(3)如果是合体字,再找声符,有声符的是形声字,没有的是会意字。

(五)汉字部首

1、许慎《说文》首创。

2、文字学原则部首和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说文》540部——文字学原则的部首——部首标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如从“肉”的字与从“月”的字不在同一部首,如“肌”“肤”在肉部,“胐(fěi)”“霸”“朗”“朔”在月部;

从“王”的字从“玉”的字也不在同一部首,如“皇”“闰”在王部,“球”“琳”在玉部。明清以后,214部——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汉字字形简化,同时为了检索的方便,编辞书时,将汉字部首归并。如:

玉、珏、王合并为王。如,班字本从珏,后从王。

“木”、“林”合一为木;“虎”、“虍”合并为虍。

?“辵”、“彳”合一,如“徒、徙”部首本为“辵”改为“彳”。

当代,《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200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189部。3、掌握以下部首所表示的义类:

1、辶(辵):行走

2、髟:毛发

3、阝左(阜):山陵、台阶

4、阝右(邑):城邑

5、礻(示):鬼神祭祀

6、糹(糸):丝麻绳索

7、讠(言):言语8、瓦:陶器

9、斤:与斧子相关的工具或行为

10、广(yǎn):宫室

11、宀:宫室、房屋

12、忄(心):心情、心理活动

13、欠:张口、出气

14、行:道路

15、酉:酒、酒坛

16、隹:鸟类17、灬(火):火

18、巾:布帛

(一)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

历史发展过程中,汉字出现过的形体有: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1、古文字阶段(象形)

形体:甲——金文——大篆——小篆

时间: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

小篆的重要意义: 整理简化,标志统一

笔画圆转,字形内聚包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是大大地增强了。

2、今文字阶段(不象形)

形体: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时间:秦汉汉魏章草\今草\狂草

古今文字的主要差别:

古:象形文字、绘画式线条、体形繁

今:不象形符号、基本笔画、体形简

隶书的重要性

隶书的产生,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的传统,奠定了今文字的基础,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

(1)汉字笔画系统形成。

(2)汉字结构进一步简化。

小篆的“靁”,隶书简化为“雷”。

(3)汉字结构进一步定型。

隶书对小篆的偏旁进行分化、合并,改变了原有的汉字结构。

偏旁合并

偏旁分化

偏旁改造

明朝朔胖脸脚

月-肉

陟降陨队(坠)邯郸郓都鄙郭

阜(左)邑(右)

焚赤光然

火灬情思慕猎吠心犬燕鱼灬热煮烈然点烹焉马

四、古书的用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通假字

古书中,往往有本字而不用,用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

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说文解字·虫部》:“蚤,啮(niè)人跳虫也。”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诎,通“屈”,弯曲。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畔,通“叛”,背叛。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衡,通“横”,梗塞,不顺。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惠,通“慧”,聪明。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

已,通“以”

中学教材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举例

二、判定假借的条件

通假是以字音相同和相近为依据。(通假的原则,判定通假的先决条件。)

注意:这里的读音不是现代汉语的读音,而是通假现象出现时的读音,也就是古音。

《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三、通假产生的原因

郑玄:“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

《经典释文?序录》

四、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

从读音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

从字形看,如果两者是形声字,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从借代关系看,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从对应字数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

财—材、涂—途、常—尝、刑—形、政—征

年八十已上

五、通假与假借的区别

通假——本有其字,写成了别字。(通假)

假借——本无其字,用原字表示新义。

《说文·而部》:“而,须也,象形。”

求(皮大衣-要求。)

通假字假借字

同采用同音替代的原则,舍弃了

汉字的表意性,只把它们作为

书写符号采用同音替代的原则,舍弃了汉字的表意性,只把它们作为书写符号

异“本有其字”的借用“本无其字”的假借

下列有下划线的字哪些是通假字?哪些是假借字?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通假:惠-慧

假借:而、之、其、何

二、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文字来记录,早先使用的文字叫“古字”,后来使用的文字叫“今字”,合称为“古今字”。

古用彼,今用此。

汉代的郑玄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注:“……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

“余”甲骨文已有,“予”最早见于战国文字。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不夙则莫。《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毛遂自荐)

韩厥梦子与谓己曰:“旦辟左右。”(齐晋鞌之战)

澭州暴益。《吕氏春秋·察今》

下面句子中都有古今字,试着找出来。

法律,法度

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数量少,常常是一字记录多义或多词。

(取-娶/受-授/何-荷)

后代为了加以区别,就以原字为基础加以改造,造出新字,来分担原字的某些义项。原字和后起的新字之间便形成了古今字的关系。

3、古今字的来源

词义分化

形成古今字

取-娶竟-境奉-捧账-帐禽-擒队-坠内-纳反-返责-债益-溢坐-座

文字假借

形成古今字

采-采然-燃其-箕云-云匡-筐

音义相同而古今异用形成古今字

《睡虎地秦简》:仓屚朽禾粟。

4、今字和古字的意义关系

今字表本义

古字表引申义

州-洲队-坠

益-溢止-趾要-腰新-薪

闲-间奉-捧

今字表引申义

古字表本义和其他引申义

取-娶(娶妻)

解-懈(松懈)

被-披坐-座

没-殁反-返

食-饲赴-讣

振-赈张-帐

今字表假借义

古字表本义

莫-暮孰-熟然-燃衰-蓑原-源午-杵县-悬它-蛇

其-箕匡-筐

今字表本义

古字表假借义

辟(法制)

避譬僻辟

采—彩

师—狮

五、今字和古字的形体关系

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形符

(数量较多)

要-腰厷-肱

采-采反-返

其-箕弟-悌

须-须采-彩

改换古字的形符

张-胀没-殁

振-赈说-悦

闲-间赴-讣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周易》: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于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声符

字形完全改换,今古字构形无关

自-鼻

辠-罪

强-强伯-霸

女-汝

何-荷

辠-罪强-强伯-霸

罪恶滔天

辠:犯法也。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忧。

罪:捕鱼竹网。从网、非。秦以罪爲辠字。

兵强马壮

强:弓有力也。从弓畺声。——引申爲凡有力之称。

强:蚚qí也。从虫弘声。(蚚:米中小黑虫)

春秋五霸

伯:长也。从人白声。

霸pò:阴历每月之初始见的月光。(魄)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越多越好,你怎么成了我的鸟?”

刘邦\韩信\闲谈\才能高下

\指出下列文中的古今字。

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

于是翦其发。(顺民)

初生的羽毛

异体字

一、定义

又称或体字、又体、《说文》中称“重文”。

字形不同而读音、意义完全相同(本义、引申义),可以相互替代的字。

字形不同,

读音相同、

意义相同、

互相替代。

字——词:几个不同的字形对应一个词。

下列字是否是异体字?

游——游、酤——沽、蚤——早

1、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置——寘)

2、自古就音同,但意义广狭不同的字。

3、偶尔通用的字。(剥——扑)

二、异体字的类型

造字方法不同(会意-形声)

羴-羶岩-岩岳-岳耻-耻泪-泪磊-磥凭-凴淼-渺

形声字的形符或声符不同

形符不同

暖-煖杯-盃唇-唇睹-覩逾-踰咏-咏溪-谿

声符不同

韵-韵啖-啗杯-桮猿-猨裤-袴掩-揜时-峕

偏旁

位置不同

够-够里-里略-畧峰-峯鞍-鞌和-咊群-羣杂-襍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都不同

诉-愬趟-蹚村-邨迹-蹟妆-粧剩-賸

造字素材不同

三、异体字概况

异体字自汉字产生之初便已存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

《说文解字》9353 重文1163

《康熙字典》约5万异体占1/3

《汉语大字典》约5.6万异体1.19万组

5、新中国成立后对异体字的整理

(一)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俗从简的原则,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二)1986年:《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提出的异体字作了修订。

(三)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异体字为非规范汉字。除了以下场合外不允许使用。

1、文物古迹

2、姓氏中的异体字

3、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4、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5、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6、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收8300个字,包括6个繁体字、51个异体字。)

恢复了51个异体字:

喆(哲)、堃(坤)、淼(渺)、泛(泛)、仝(同)、谿(溪)、缐(线)、甯(宁)、邨(村)、昇(升)、陞(升)、苏(苏)、犇(奔)、蒙(蒙)、龢(和)、吒(咤)、飏(扬)、迳(径)、乃(乃)、积jì、砦(寨)、珲、克、恶

????“恢复使用这些异体字表明我国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人文关怀。”李宇明说,“今后我们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仍然有明确要求。”

??例如,“喆”虽然这个字过去曾被“废除”,但因为它含有两个“吉”字,很多人在取名时,仍然坚持选用这个字。再如“淼”字也曾被废除,但许多老百姓认为,五行缺水取名时有这个字,“有三个‘水’,这不好吗?”??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调整了44汉字写法

①“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②“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

③“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

④“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

⑤“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

⑥“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⑦“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

四、繁简字

一、繁简字的定义

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划有繁有简,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简略的称为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狭义的)简体字有特定的含义,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

(狭义的)繁体字指《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所对应的没有简化的字。

二、简体字发展小史

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甲骨文-现代汉字

甲骨文中的简体字

战国文字中的简体字

汉代出现的简体字:

质——质;寿——寿

六朝时的简体字:

声——声;乱——乱;袜——袜

宋代的简体字:

亲——亲;旧——旧;尽——尽

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

清朝末年,许多知识分子力主变法图强,普及教育,培养人才,要克服复杂的汉字所造成的障碍。维新运动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张文字拼音化。

五四运动时期,许多人提出要提升知识水准就先提升识字率,增加识字率就要将复杂的中国字简化。

建国后

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

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2236个简化字

1986年,《简化汉字总表》(调整),2235个简化字

特点:数量大;政府行为

三、简化汉字的方法

简化偏旁和类推简化采用繁体字的轮廓特征草书楷化同音代替

换用简单符号创造新字飞龟齿夺门书长乐车头对邓鸡观汉

岩惊窜发干丑余升谷

132个简化字、12个简化偏旁,可类推简化。

偏旁:言鱼车马

沿用历代的简体字或俗体字

王小丫、朱大明、文字

简化字的来源

四、简化汉字的原则

“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五、繁简字的对应关系

毁后复斗获历汇譭(诋-)毁(烧-)

形体关系一对一(占多数)一对多(占少数)

昭王南征而不复。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获获历历汇汇

音义关系意义等同或有联系意义无联系读音相同相近产车获

干武器干乾干干燥树干躯干才干

六、繁简字需注意的几种情况

(一)古今同形字

腊(là),腊祭。简化为“腊”

腊(xī),小动物整体干肉。

(二)同音替代字

“后”简化为“后”(君王)

(三)多繁一简字

钟:锺(一种容器)、钟(一种乐器)

发:头髪,出发

(三)繁简字

1. 简体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体字;繁体字特指与简体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一个字的繁体与简体字合称为“繁简字”。一个字的繁体与简体也是异体字的关系。

2. 注意方面:

(1)有的简体字与古籍中的某个字形相同,但读音和意义均不相同,这样的两个字叫同形字。

①术—术术(shù)邑中道路;术(zhú)后来写作“秫”是一种粘性稷榖。

②虫—虫虫(chóng)泛指人和动物;毛虫:兽类的统称,羽虫:鸟类的统称,介虫:龟类的统称,鳞虫:鱼类的统称,裸虫:人类的统称。虫(huǐ)后来写作“虺”本意是毒蛇。

③适—适适(shì)本义为“往”;古书中经常作副词,作“恰巧”、“正好”讲;又可假借为“谪”。适(kuò)本义为“疾速”,古书中常作人名。

④宁—宁宁(ning):本义为安宁;宁(zhù):后来写作“贮”,本义为“贮积”。“眝”、“伫”、“竚”等字以他为声旁,

⑤叶—叶叶(ye):植物的叶子;叶(xie):同“协”,和恰、相合。

⑥广—广广(guang):本义为大殿,引申为广大、宏大;广(yan)本义为高大的房子。

(2)同音替代字

有些简体字来源于意义不同的同音或近音字,繁体字简化以后,简体字一字兼二职,这样的字叫同音替代字。

仆—仆仆(pū):奴仆;仆(pū):向前倾跌。

徵—征徵:本义为召;征:本义为出征、远行。

榖—谷榖:粮食作物;谷:山谷。

丑—丑相貌难看;地支第二位。

里→里居民单位,二十五家为里;夹衣的内层。

修—修干肉;修饰。

(2) 几个字共简为一个形体。

获、获→获歴(经历)、历(历法)、暦→历发(出发)、发(头发)→发

复(反复)、复(复杂)→复乾(干湿)(在“乾坤”中不简→干

2010年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试卷

现代汉语部分 一、术语解释。 1.音素 2.部首 3.义素 4.定语 5.正对 二、分析下列声母、韵母发音的异同。 zh——c e——o 三、谈谈汉字的特点。 四、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单句,并结合例子说说切分的基本原则。 1.校长希望把活动把活动日程详细地安排一下。 2.天使般的雪花静静地飘落在故乡的大地上。 五、同义词辨析 1.相当——及其 2.保护——庇护 六、使用恰当的修辞格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内容、辞格顺序不限,在所用辞格语句下面划线并注明。) 拟人排比对比仿词 七、写出下列每位语言学家的代表作一部 1.吕叔湘 2.黎锦熙 3.陈望道 4.罗常培 5.陆俭明 八、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的主要特点。 古代汉语部分 一、写出下列中国古代语言(文)学著作的编纂者。 1.《通雅》 2.《玄应音义》 3.《六书故》 4.《佩文韵府》 5.《读书杂志》 二、写出下列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家的代表作一部。 1.郭璞 2.顾炎武 3.吴大澂 4.马建忠 5.郝懿行 三、分析下列会意字的结构 1.隻 2.具 3.夙 4.集 5.初 四、指出下列各组汉字中两个字的关系(古今字、通假字、繁简字)。 1.常尝 2.钞抄 3.被披 4.埋霾 5.盐鹽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的意义。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2.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训》 3.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晋灵公不君》 4.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史记淮阴侯列传》 5.取义者,义之表也。《报任安书》 六、解释下列各组同义词的异同。 1.惭愧 2. 愠愤 3.年岁 4.世代5 布衣匹夫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并说明其意义及在句子中的作用。 1.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客孟尝》 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 3.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儒效》 4.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劝学》 5.杀所不足而争所有馀,不可谓智。《公输》 八、就汉字“假借”和“通假”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汉语笔记(汇编)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小方 绪论 一、拱手礼 二、姓名联 三、师德规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一、拱手礼 拱手礼即肃拜 源于上古周礼 古时推手为揖 引手为肃 《现代汉语词典》: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分吉凶,吉礼又分男女,男左手抱着右手,女右手抱着左手。凶礼,男女手势相反着抱。 二、姓名联 要求:上下联每个音步尾字平仄相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依据姓、名的内涵写上下联;嵌字式。 补充:用到入声的三种文体:近体诗、词、对联。 仁者/所乐/,嫦娥/所居/。山月同现。 (yue,读如字,基本通常的读音;le,快乐、乐趣;yao,破读,喜爱,四声);luo,乐拓乐托,连绵词) ——(日月同现,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月同现的时候,就是高和小。)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正人/为邻/,矩矱/为法/。知行合修。 (矱yue,现代普通话第一声;古时是入声。古代汉语四声圈法字法;《论语先进》: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人,里面就包含一个方字。)

三、师德规范 尊重同学、热爱同学、要求同学、帮助同学、为同学示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三个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近代汉语? 什么是现代汉语? 口语:现代汉语 | 书面语:白话:|近代汉语||文言:||||三||唐代宋代元明清|| 代秦|||| :汉||变文话本小说、剧曲|| 夏魏|骈文|唐代四六为主|| 商晋|南唐|古文运动|| 周|北以||五四解放| |朝后||运动以后|狭义|||| 历朝历代的书面语材料有: 一、商 商代甲骨(前1300-1046) 商代金文(出现少量,周代出现大量金文), 例如:司母戊鼎,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商代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汤王的洗澡盆上面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羊字头,下面一个包,会意字,读ji,与急、亟同源,就是赶快,天天新。日,恐怕是曰,文言词爰,就是的意思。翻译为:赶快日新,就要日新,又要日新。 今文《尚书》28篇,其中的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商代重要的语料。 二、周 西周: 1、西周金文: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西周懿王或孝王时期由名为曶者所作的铜鼎的铭文。相当于公元899年,上面有404字,现存380个字。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 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 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

熙字典》214 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 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 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 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 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 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点总结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15个部分,合称15国风;雅: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 韵:指主要元音和韵尾。 3.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4.阴声韵:从母音收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 阳声韵:从鼻音收尾的韵母。 入声韵:以辅音[-p],[-t],[-k]等为韵尾的韵母。 叶韵: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攻读其他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叶韵。 5.三十六字母:中国传统音韵学概念,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个代表字,唐末守温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6个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共同标准的音声母系统。※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晓匣喻,来日。至于上古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32个,拿36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 6.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设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从舌头音“端[t],透[t],定[d]”这组声母中分化出平韵。 7.古无轻舌音:指上古时期只有重唇音“帮”母,“谤”母,“并”母和“明”母,不存在轻唇音声母“非,敷,奉,微”。 8.双声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而这里的“韵”与之有别:韵中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区别韵头。 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未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 9.古今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中古的韵:206韵,韵腹韵尾相同,区别声调,而不区别韵头。 10.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11.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12.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13.章句:离章析句,变曲支派。 14.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15.古书注解术语:①曰,为,谓之: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②谓:“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时,被释的词都放在“谓”的前面。“谓”这个属于,往往在以具体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才用上它。 ③貌:“貌”字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④犹:使用这个术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 ⑤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俩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讯”;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也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⑥读为,读曰:这俩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⑦读若,读如:这俩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用于说明假借字。 16.衍文:“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17.脱文:“脱文”简称“脱”(有时作“夺”),也叫“脱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摘要: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文言和古白话。虽然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本文主要是简单地讨论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以及运用中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想学好古代汉语,我们必须要多念古文,做到字、词、句落实,并逐步升华到理性上去理解。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 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相对,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从时间上说,“五四”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是它的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所谓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中的语言,也指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文言写成的作品称为文言文。所谓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这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也指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称为古白话文。 现代汉语,这里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在,古代汉语已被现代汉语取代了,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专门跟古籍打交道的人自不必说,因为他们需要借助古代汉语写成的典籍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批判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这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 也许有人会间: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呢?一方面,在某些场合,我们还很有读写古文的必要,例如游览名胜古迹,常常接触到文言,写对联,常常要用到古代汉语。另一方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借鉴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包括中国古代人的研究成就,这需要我们现代人学习、研究古代典籍,从而也就需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再者,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有继承,有发展。要想高效率地学习和运用好现代汉语,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要想深人研究现代汉语,也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 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 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迁:逐渐。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7 、即时诛灭:立刻。8 、羝乳乃得归:才。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11、具自陈道:全部。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13、已矣:算了吧。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8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12、马畜弥山:满。13、即时诛灭:杀。14、白单于:报告。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16、

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辇下除:台阶。19、宦骑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21、法令亡常:无。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四、词类活用: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2 、舆归营:名→状,用车。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1 、何以复加?(疑代)2 、何谓相坐?(同上)3 、何以女为见(同上)。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 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 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 豁口、空隙读que ,——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 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 其他动物的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 大二(下)

古代汉语资料整理大二(下) 一、填空1分×10 二、单选1分×10 三、多选2分×5 四、指出词性、用义2分×5 五、名词解释3分×5 六、简答题4分×5 七、古文阅读21分 1. 抄写标点 10分 2. 指出注解体式 12分 3. 解释 3分 第三章语法 一、实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的使动用法P163 [名解] 使动用法:是指作谓语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1)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单音节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为王) ②双音节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使我为臣妾) (2)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比较特殊) 例: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3)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使鸟落下) (4)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例:天子不得而臣之,诸侯不得而友也。 2.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一般来说,常规动词不用作意动。

3.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也要注意)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 名词用作状语(掌握功能) ⑴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做状语 例:癸酉,师陈于鞌。 ⑵普通名词作状语[简答] P160 普通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表示比喻,可以译成“像……一样”。 例:豕人立而啼。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可以译成“像对待……那样”。 例: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成“在……(里、中、上)”。例: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④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凭,可以译成“按照……”。 例: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⑶名词性词组作状语 例: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二)形容词的活用(使动、意动注意一下)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其达士,洁其屋,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注意:这里的“美”也可看作意动)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古代汉语大二下

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十二本纪:帝王事迹、社会重大变化 十表:历代世系、列国关系、职官更迭 八书: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三十世家:王侯外戚 七十列传:事迹可传或行状可序的人物 2、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义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金星:明星(太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岁星,岁 水星:辰星 火星:荧惑 土星:镇星、填星 **注意:先秦古籍中的水——恒星中的定星(营室)。火——恒星中的大火 4、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5、兄弟不和睦、亲朋久别不能重逢比喻为参辰、参商 6、三垣(yuán):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7、北斗:天枢、天璇、天机、天权(组成斗身: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杓) 8、正月立春春水(节气+中气)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9、朔:每月第一天晦:每月最后一天 10、日出:旦早朝晨日入:夕暮昏晚日入以后:黄昏黄昏以后:认定 太阳正中:日中将近日中:隅中太阳西斜:晷 隅中、日中、日晷、日入、黄昏、人定、夜半、鸡鸣、昧旦(昧爽) 11、夏历、殷历、周历,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也叫三正 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 12、人日:正月初七日(鸡狗猪羊牛马人)上元(元月元宵):正月十五 花朝:二月十二日,又叫百花生日上巳:三月初三 浴佛节:四月初八,释迦牟尼的生日冬至:节气的起点 13、乐律的五声(五音):宫商角徵羽(12356)(角:jué徵:zh?)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234567) 律吕:律——奇数六律为阳律,称六律吕——偶数六律为阴律,称六吕 14、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 各部首长:尚书、侍郎(副)部下设司,司的首长:郎中、员外郎(副) 15、科举考试 (1)乡试——中举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2)会试(礼闱、春闱)——中举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员 (3)殿试——中举称进士。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试卷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试卷(05年样卷) 2007-03-14 08:46:18 来源: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试卷 (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 现代汉语部分 一、填空题 说明 : 第 1-8 题有 10 个空 , 每空 1 分 , 共 10分。请仔细阅读题目的意思 , 并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填入恰当的答案。 1. 《汉语拼音方案》是由、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个部分构成的。 2. 普通话 22 个辅音中 , 不充当声母 , 只能做韵尾的辅音是 3.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上 , 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 4. 按照部首检字法 ," 翠 " 字属于部。 5. 同音词是的一组词。 6. 汉语成语具有和结构的凝固性两个基本特点。 7. 词义演变的途径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 8. 语法学分和句法两个部分 ,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和。 二、选择题 说明 : 第 9-18 题是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0 分。请仔细阅读题目的意思 , 并在备选答案 ABCD 四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 , 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 9.下列各字中与 " 宅 " 的发音部位相同的是 A. 再 B. 太 C. 窗 D. 家 10."chuāngtái" 这两个音节包含音素 A.9 个 B.8 个 C.7 个 D.6 个 11.下列各组形声字中 ,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都是上形下声的一组是 A. 贷、裹 B. 疲、芒 C. 零、苍 D. 溜、晨 12.从构造方式看 ," 尘 " 字属于 A 象形字 B. 指事字 C. 会意字 D. 形声字 13." 玻璃瓶里的咖啡是姥姥买的 " 这句话中有 A.8 个语素、 7 个词 B.9 个语素、 8 个词 C.10 个语素、 8 个词 D.12 个语素、 8 个词 14.下列词语单位中 , 不能看作 " 简称 " 的是 A. 中小学 B. 黑白电视 C. 四化 D. 奥运会 15.下列各词中 , 属于音译外来词的是 A. 计算机 B. 啤酒 C. 沙文主义 D. 休克 16.下列各组动词中 , 不能带宾语的是 A. 旅行、结婚 B. 明白、喜欢 C. 知道、觉得 D. 开始、进行 17.下列句子属于存现句的是 A. 有个村庄叫吴老庄 B. 把花种在院子里 C. 桌子都放在教室里 D. 座位上放着红色的大衣 18." 大家在一起整整生活了两个月 " 这个句子中的 " 一起 " 是 A.名词 B. 副词 C. 数量词 D. 形容词 三、改错题 说明 : 第 19-23 题是改错题 , 第 19 题 3 分 , 第 20 题 2 分 , 第 21 题 4 分 , 第 22 题 9分 , 第 23 题 12 分 , 共 30 分。请仔细阅读各题目的要求 , 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

古代汉语笔记16993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何意义 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2、查检词语和典故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1)《助字辨略》 清人刘淇着 (2)《经传释词》 清人王引之着 (3)《词诠》 近人杨树达着, (4)《古书虚词集释》 (5)《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着。 第一章文字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 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六书说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象形 甲骨文“鱼”金文“鱼” 甲骨文“马”甲骨文“虎” (2)象形字的特点 甲骨文“鹿”甲骨文“象”金文“象” 2、指事 3、会意

[甲“逐”] [篆“戒”] [篆“寒”] (2)会意字的特点 4、形声 (1)许慎对“形声”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叙》: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形声字的特点 (3)形声字常见的结构形式 见教材P77 (4)形声字比较特殊的一些结构 颖、栽、腾、胜、谷、赖、疆、荆、佞 旌、旗、徒、听、归 游、随 归、星[]、屦 豪、雷、夜 5、转注 6、假借 (1)许慎对“假借”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六书”的“假借”与通常所谓“通假”有别 第三节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四节古书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如上古时代,一个“共”字就兼表“共同”的“共”、“拱手”的“拱”、“供应”的“供”等词,如: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商君书·修权》)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荀子·赋》)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左传·僖公四年》) 3、古今字的特点 然—燃孰—熟队—坠县—悬其—箕要—腰反—返 辟—避属—嘱章—彰竟—境贾—价昏—婚取—娶 解—懈 敛—殓赴—讣说—悦陈—阵 身—娠 《诗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2.异体字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三、通假字 1.什么是通假 2.用字通假的几种类型 四、繁简字 松—松 干—乾—干—干 斗—斗(鬭、閗) 谷—谷 里—裏(里) 余—余 后—後 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之嬉游,聊登台以娱情。” 钟—锺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发—发 获—获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2篇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2篇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1】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到了期末了。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它并将激发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承担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回溯泱泱历史之海,回顾这一学期老师的授课情景:是我了解了许多在文学具有重要地位的文章: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开启浪漫主义诗风的《楚辞》;有教人育人的《论语》;有宏阔豪迈的汉文章《史记》;有嬗变风采的《古诗十九首》;也有建安风骨式的《短歌行》……这样有丰富蕴含的中国史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待到何时,我才能把他们一一了解透呢? 我不仅仅了解了作品,我还了解了许多名人名家。 首先是孔子,名丘,字仲尼。被称为“孔圣人”。学生遍布各地,足有三千,贤者七十。他的教育主张是多学多练多思多问;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在办学实践中可做到“有教无类”在古代文学中还要数他编写的《诗经》《尚书》《春秋》和《论语》了。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学到了谦虚的态度;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到要不断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理解;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学到要多读好书,大胆质疑…… 接着是屈原。他是位爱国主义诗人,堆起了我国诗歌的第二座高峰。他的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敬仰,他的“楚辞”也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他的精神思想,文学成就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他个人而讲,却是抗争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虽然逝世了几千年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因此,我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他。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又称“史圣人”。读完他的《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后,我知道了他伟大的志向,坎坷的经历,执着的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诺必城”的美好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记忆最深的要数这几句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总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所必须具备的。 这一篇篇杰出的作品,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人物,无一不是来自文人之笔,正是由于人们的心灵可以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人们的思绪可以跨越时空的阻碍,人们的思想可以在此平台日趋完善和理性。 写了这么多比较混乱和无头绪,但我理解的实在少之又少,我希望老师在授课时能多讲讲有关作家的经历和文学作品看鉴赏,使我们对其有更多的了解。 现在我对文学还没有更多的了解,但我希望通过文学可以让我充实,令我茁

现代汉语题库黄廖版

现代汉语题库(一)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的结合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_____________中并和_____________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物质外壳,以_____________为建筑材料,以_____________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_____________,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_____________依赖_____________而存在,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存在基础,先有_____________而后才有_____________。 9.“五四”以来开展的“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_____________,是语言的_____________。 11.北方方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确的、一致的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六种__________之一,其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普通话的“四用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普通话的三级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_______、湘方言、_______、_______、闽方言和___________共七种方言。 18.与印欧语和古代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总的特点是:语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汇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第十六节古书的注解 1 古书的基本体例:有传﹑注﹑笺﹑诂﹑解﹑章句﹑音义﹑正义﹑补注、集注﹑集解﹑集释等。大致类型有:(1 )传注体:用以解释古书正文,( 2 )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 3 )集解(集注﹑集释)体:在同一本古书下洪各家注释。 2 、《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又叫《释文》),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3 、古书注解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 )解释词义(2 )串讲文意(3 )分析句读( 4 )提示语法( 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 6 )诠释典故成语( 7 )校勘文字。 4 、古注中的“章句”体,着重于串讲和提示文意。不仅串讲文句大意,还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集注体”的古注有时也这样做。 5 、古注的常用术语: (1 )“曰﹑为﹑谓之”: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用法是“解释语+ ‘曰﹑为﹑谓之’→被解释语”。如“豕一岁曰豵”,“豵”是被解释语。 (2 )“谓”: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如“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3 )“犹”: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使用这个术语大致有四种性质: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 (4 )“貌,之貌”: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如“莞尔,小笑貌”。 (5 )“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思,辞也。”意思指“思”是虚词。 (6 )“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声训,即用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并不是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具体表达义。如《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如《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警也。” (7 )“言”: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来串讲正文。如《诗经》:“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毛传:“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8 )“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倍读曰背”。

完整版《古代汉语》自考笔记.doc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一)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汉语言文学大二(上)复习要点

(一)古代文学 《氓》在叹词和呼告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点?1.在表现人物的内在感情时,作者注重叹词和呼告手法的运用,全诗共有16个语气词。2.主人公以向自己的女伴或年龄相仿的女子发出呼告的方式,道出了自己的一腔苦水,并劝告她们在恋爱婚姻方面要谨慎。 3.“三岁为妇..”等十句,主人公叙述自己的勤劳和丈夫的变心,对氓的以怨报德表示愤慨,又叙述兄弟不仅不予同情反加嘲笑,使自己更加悲惨。此处接连使用了6个矣字,包含了主人公多少苦痛和怨恨。 4.末尾又是呼告,作者把负心的氓拉到被告席上,让他接受女子的揭露和痛斥,增强诗句的感人力量。 《氓》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上,出色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桑之未落…”形容年轻美貌,充满青春活力。“桑之落矣…”暗示女子在三岁食贫的日子里,在夙兴也寐的操劳下,容貌顿衰。两个比喻又构成了强烈对比,寄喻着作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2)“淇则有岸”以汤汤淇水,了无边际,反映女主人公生活在无尽的苦海中,生动的表现了弃妇无穷的哀怨与愁思。 《邵公谏弭谤》以首段为例说明该文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的特点 1.厉王虐,国人谤,虐是谤的原因,谤是虐的结果,邵公说的民不堪命矣缘于虐而谤。 2.王的怒监杀是听了邵公的劝告后的反应,由怒而监,由监而杀,先后顺序不能颠倒。而国人莫感言是怒监杀的结果。这种句句相衔,逻辑严密的特色是贯穿全文的。 写作特色1.全文言简意赅,语言不仅简练而且生动,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2.有严密的逻辑性,说服力强。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4.运用比喻贴切自然,语言直观而又形象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借助比喻说理的特色。 本文运用比喻贴切自然,语言直观而形象化。1.邵公之言始终设喻,正论之后即反论,说服力极强。2.以川来比喻“民之口”体现了邵公对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并用川壅而溃的比喻来说明防民之口的严重危害,进而又用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的比喻更深层说明民众是国家生存基础的道理,这句形象的比喻,使人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生动。 《待坐章》的艺术特点。1.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2.巧妙地运用先讲结果后说原因的写法,使得简单的情 节显得曲折起伏。3.前呼后应,联系紧密。 《待坐章》在写作上组织严密,结构完整的 特点。1.文章开始写子路诸人寺坐,交代了 人物和场合,接着写孔子的提问,引出子路 等的各言其志,然后又写曾析的质疑,引出 孔子说明笑子路的原因,并作了这次谈话的 总评。2.四子寺坐,孔子的发言成为全篇的 组织线索,串联了零散的发言,组织紧密, 结构完整。 《逍遥游》的语言艺术。1.光怪陆离的寓言, 层出不穷的比喻。2.奇幻严密的构思,体物 入微的描绘。3.怪异飞动的风格,生动形象 的玄理。4.参差错落的句式,铿锵和谐的声 韵。 《赋篇》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次以“赋”为名 的赋,是中国谜语的开头,作者赋以先贤勤 奋、智巧、均贫、博施于人而不居功自傲的 高洁品格。 《韩非子》一、文中的寓言故事与作者的议 论文字配合得很好,巧妙布局夹叙夹议。两 个故事的内容大体一致,但各有不同。1.猛 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臣的奸臣,社鼠着重比喻 蒙蔽人君的左右亲信。2.猛狗一段重在说明 奸臣妒能的危害,社鼠一段则重在说明铲除 奸臣的艰难。3.前者以作者直接议论的形式 出现后者则是通过管仲与齐桓公的对答。这 些都表明了作者善于布局,使行文富于变 化。 二.取喻生动,说理严密。本篇取物为喻, 贴切生动,议论说理严密。比喻排斥祸害有 道之士的朝廷大臣,不用猛虎而用猛狗,即 狗为人所豢养,疏于管束就会为非作歹;同 样,比喻国君身边作恶多端的亲信不用田鼠 而用社鼠因为社鼠躲藏在社坛之中,很难打 压。为了指出祸国殃民的最大危害,通过齐 桓公与管仲的对话,将这两者作比较,社鼠 比猛狗更可怕,即国君左右的奸臣小人的危 害最大。 屈原在《离骚》篇首自述世系皇考、生辰名 字等。1.自叙世系,表明自己与国君同姓, 是楚国的宗室之臣,理应参与国家政权。即 说明屈原对于楚国的存亡负有义不容辞的 责任。2.自述生辰姓名强调其禀赋正则灵 君,表明自己与众人不同,希望在政治上做 出一番成就,树立自己的美名。3.自述对待 修养的态度,表明自己不断加强锻炼,愿意 为国君效劳,应受到国君的信任。 《离骚》的艺术成就。1.丰满的自我形象。 发展了抒情诗的艺术,把塑造诗人是自我形 象作为诗歌的主要艺术目标。2.浓厚的浪漫 色彩。想象丰富,独特的夸张描写,以神话、 历史为现实服务。3.严密的艺术结构。4.独 创的诗歌艺术。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 广泛运用对偶句,使用了楚方言等。5.复杂 的比兴手法。以物喻人,以物喻物,以古讽 今等。 《归田赋》是我国辞赋史上最早以田园生活 乐趣为主题的抒情小赋。1.作者善于抓住自 然界中典型的景象,通过艺术提炼和加工创 造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以景寄情,借景抒情, 使作品情景交融。2.作者使用了清新流畅的 语言,为赋文的描述增添色彩。3.采用了新 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了赋文的表现力。 楚辞:即楚地的歌辞,是战国时期以楚国屈 原作品为代表,具有楚国楚音和巫风特征, 富于地方色彩和楚地民歌传统的文学样式, 其内容丰富形式自由,句法灵活,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因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故又 称骚体。 赋,又称为辞赋,作为一种文体名称,古人 曾用于指代两种文学作品,即楚辞体作品和 兴盛于汉代的作为文体的赋,由楚辞到汉赋 是诗的成分减少、散文的成分增加,抒情成 分减少、咏物叙事成分加强。 散体大赋,或称为体物大赋,这种赋体兴起 并形成于汉代,其特点是大多以问答为框 架、铺陈名物、排比辞藻、套用古文奇字和 双声叠韵,铺排处多用对称的韵语、叙述则 多用散语。 神话对后世作品的积极影响。1.神话中英雄 主义、乐观主义等积极的思想对后世作家进 步世界观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2.神话中丰 富的内容、奇特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情节等 对启发后世作家的艺术想象力有着积极的 影响。 《何草不黄》以否定的句式和反面设喻来表 达更肯定的喻义。1.何日不行、何人不矜、 何人不将都是否定的句式说明没有人不服 役、无病痛,即所有的百姓都在被奴役着, 可见统治者的暴虐程度。2.匪兕匪虎则从反 面设喻表明自己本非野兽,却总在旷野中活 动,因为统治者的暴虐才落入非人处境。 《何草不黄》如何妙用比兴手法。1.以何 草不黄引出何草不玄、何人不将,以何人不 玄引出何人不惊,兴句与下文何字相关联。 2.何草不黄、何草不玄还以野草的枯黄、低 贱、任人践踏来象征着征夫们的痛苦及其非 人遭遇。 《何草不黄》如何运用暗示手法。1.有梵者 狐,率彼幽草,以行役途中的所见说明田野 的荒芜。2.有栈之车,行彼周道。只见兵车 扬尘,说明路上已无行人,表明了人民正常 生活已遭破坏。3.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也 反映了征夫们在野兽出没之地行走,被野兽 残害的忧虑。 《君子于役》的艺术特色。1.此诗由情到景、 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层层推进。2.用章节重 叠反复咏唱的手法来加强诗歌的抒情,较好 地完成了诗歌主题-盼归的表达。3.其突出 艺术特色是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有 力的渲染了气氛、升华了诗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