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宁夏回族区域民族特点的形成

近代宁夏回族区域民族特点的形成
近代宁夏回族区域民族特点的形成

收稿日期:2001—05—21

作者简介:霍维洮(1956—),男,陕西绥德人,宁夏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民族史研究。

2002年第1期回族研究

N o.1,2002(总第45期)

Researches on the Hui

(G en ,N o.45)

[回族历史]

近代宁夏回族区域民族特点的形成

霍 维 洮

(宁夏大学历史系,宁夏银川750021)

摘 要:每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社会内容的扩展,必然在空间上演化为区域性特点。元明时期,宁夏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至清代,回族在这一地区有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结构以及由此为基础的民族运动。这极大地改变了宁夏的地区特点,即由边塞区发展为回族聚居区。由此,宁夏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回族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正是她成立回族自治区域的历史基础。本文以民族史和区域史交叉的视角,阐述了回族社会发展对宁夏区域特点变化的推动,分析社会客观变化和人们主观认识在区域特点形成中的作用,得出了富有创见的观点,对多角度认识回族史不乏意义。

关键词:宁夏;回族区域;民族特点

中图分类号:K 28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02)01-0020-05

1958年,宁夏成立回族自治区,成为省级民族

自治地方。这在宁夏历史和回族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回族自治区的设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于我国民族问题的结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其民族自治的理论原则,已有比较充分的讨论;而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域的历史起源,学术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就后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宁夏区域特征的演变

宁夏自古为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交汇之地,西

北各少数民族往返于此,民族变迁复杂,成分众多。中唐以后,党项人据有宁夏,使之成为西夏腹地。元灭西夏后,于其地大举屯田,宁夏地区之民族构成更趋繁复。当然,元代宁夏有大量回回军屯,伊斯兰教迅速传播。这是一个新趋势,是宁夏历史的转折性

变化,不过这个新的民族变化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岁

月才得以表现。

从民族史的角度看,元、明两代是宁夏历史发展的过渡时期。过去的那种北方游牧民族反复过往的过程被扼制,农业日益成为这一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社会趋于稳定。同时,回族正在发展,包括回族人口的增长和基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逐渐形成。文献中反映的回族情况显然超过了以往。但这时宁夏地区的总特点是边塞区,无论这里的马场、军屯经济还是政治军事设置都突出地表现了这个特征。以明代而论,由于蒙古毗邻宁夏,故宁夏之政治地位在

于“捍御北虏,屏蔽中原”[1](P80)

,其任务在于“西北

据贺兰山,东南据黄河,屯大兵以御胡虏”[1](P85)

。入清以后,满洲统治集团与蒙古上层结成了紧密的政治联盟关系,兼以蒙古社会的衰弱,蒙古已不再是中原的威胁力量。所谓“国家德威远播西陲,万里外

?

02?

咸效贡职,边境之宁谧,跨前古未有也”[2](P4)。这样,宁夏地区的边塞性质大为减弱。虽然清初在宁夏仍旧举行过军民屯田,但它的军事意义降低了,人们更注意经济发展问题。“若夫河渠之利,生齿日以繁,田畴日以辟,汉、唐渠外,益以大清、惠农之疏凿,而灌溉之利苦其不足,宁夏之政,方今所重,信无逾于此者。”[2](P4)康熙来宁夏,专门下一道《谕宁夏绅士官民》,指出:“夫农桑者,衣食之本;积储者,殷阜之原。尔官吏宜董劝父老子弟,三时力田,以尽地利;比屋勤殖,以裕盖藏,纵使岁偶不登,亦可无忧匮乏。”[2](P87)所以,清代前半期是宁夏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既避免了明代以前的民族战乱,又改变了明代的边塞军事性质,使社会经济获得了安定的发展环境。然而,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并不导致区域性特点,反而造成宁夏区域特征的削弱,亦即这里与中原地区同一性增强。因此,这时宁夏反而丧失了明代“三边”的战略地位,而成了甘肃省的一府,似与其他的府州没有什么区别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社会发展伴随着回族的迅速壮大过程。清代前半期,宁夏的回族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在清代后期的回民起义记载中能清楚地看到。只是当时的文献,包括宁夏方志中也很少记载回族的情况。《乾隆宁夏府志》收录宁夏知府张金城的《告示》中说道:“宁夏郡各属山村,多有回民杂处,屠牛掘墓,私贩盐茶,每多依强生事,动辄纠众抗官。”[2](P792)多少反映了宁夏北部地区回族人口和商业活动之盛。这表明,北方游牧民族往返宁夏的历史至元明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形势转化,以农业为主的回族正在兴起,宁夏区域性新的民族特征逐渐形成。

二、新型民族力量的兴起

区域性特点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由其社会状况所决定;同时还直接依赖于人们对这一客观现实的认识。社会客观变化要经历一个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社会变化的新格局。如前所述,宁夏地区经历了元明和清代前期的演变,到清代后半期,这种新的民族特点渐次得以表现。这就是回族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西北回族社会的宗教组织制度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原来的教坊制中发展起了门宦制度,极大地改变了旧教坊制的分散性和孤立性,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组织关系。同时,教

派门宦划分和矛盾也日益突出。门宦制度起源于甘肃河州,因而宁夏知府张金城对宁夏百姓的《告示》中说“近因河州邪教,上谕森严,均列齐民,尤宜猛省”,指的大概就是河州教争。从文献材料中可以看出,门宦制度在宁夏回族中发展很快。苏四十三反清发生于循化地区,波及甘肃兰州、唐王川等地,但仅过数年就在宁夏和陇东爆发了田五、张文庆的反清斗争。这次斗争的核心地区是宁夏南部之海原、固原及陇东静宁、通渭一带,反映了哲赫忍耶在宁夏的发展。苏四十三反清失败后,哲赫忍耶的重心从循化向东北转移,平凉和吴忠成了该派的中心。虽然清廷花了很大的气力禁止新教,但实际上,哲赫忍耶却在宁夏地区有了广泛的传播。到该门宦第五代教主马化龙时期,哲赫忍耶已成为宁夏回族社会的主导性宗教组织力量。这不仅反映了西北回族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性,而且表明宁夏回族社会的凝聚和强大的组织化趋势。

回族社会宗教制度的变化和组织发展,有力地改变回族社会内部关系,并由其社会内部整合过程中的矛盾引发了回族与清廷的对抗[3]。这一对抗从苏四十三事件爆发,经过80余年的积累,终于酿成了近代西北回族大规模反清运动。这次运动当然不限于宁夏一地,而遍及西北五省区之地,形成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四大反清中心地区。但比较起来,宁夏之回族反清运动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金积堡为中心的宁夏回族反清运动力量最为雄厚。甘宁青地区以宁夏回族率先反清,其势力很快扩展至北起石嘴山,南到固原、平凉的广大地区。陕西回民军西退甘肃后,清军经数年准备,于1865年秋组织了南北夹击金积堡的战役,但被宁夏回民军一举击溃,此即强家沙窝战役。这次决战击垮了清军在甘主力部队,不仅使宁夏回民军占据了绝对的军事政治优势,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甘宁青地区的力量对比关系,奠定了湘军入甘前数年中清政府在甘统治基本瓦解的局面。这就是当时陕甘总督岳斌向清廷报告的:“现在河狄之贼扰于南,平固之贼扰于东,宁灵之贼扰于北,凉肃之贼扰于西,几于剿不胜剿,防不胜防。臣若株守省城,则饥军终成坐困;若出省剿办,则根本时虞动摇。外察贼势,内度兵力,实属不敷分拨。”[4](P27)左宗棠认为马化龙:“西自乌鲁木齐、玛纳斯、肃州、西宁、河狄、宁夏,东至黑龙江宽城子,凡新教之回皆听其指族”[5],“陕甘之回又恃以为逋逃薮,化 皆收纳之,居中调度,无不用命。”[6]左宗棠制定进攻陕甘回民军的方针时强

?

1

2

?

调,宁夏回民军“恃其富豪,恃其地险,为甘回所推服,……以大局计之,欲平陕甘回逆,非先攻金积堡不可,而攻金积堡非宁夏、固原均有劲军夹击不可”[7]。清军主力费时2年,屡丧大将,经十分艰苦作战才镇压了宁夏回民军。而其攻河州、西宁、肃州诸地,均较快得逞。这表明宁夏地区是西北回族反清的中坚。

第二,宁夏回民军具有高度组织与政治统一性。河州回族社会门宦众多,派系林立。故河州回族反清中组织上并没有真正达到统一,行动上时有分歧。以领导而论,主要有花寺门宦、北庄门宦、穆夫提门宦等,并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集团。肃州地区迟至1865年才出现反清斗争,核心是猎勇,反映了这一地区回族组织力量的薄弱。因此,肃州回民军控制的地区很有限,除肃州城外,没有形成大面积政治区域。组织力量较为强大的是西宁和宁夏回民军。但西宁回族始由教争,继而反清,并且一开始就致力于构成抚局。由于马桂源等人很快取得了清廷官员的身份,这里的回民军组织面貌不清,往往与官府合为一体。宁夏回族反清以金积堡、吴忠为核心,但北部平罗、宝丰,南部海固、平凉均以马化龙为领导。宁夏北部回民军攻占宁夏府城后,马化龙入城布置政治。《平回志》说:“由此观之,则宁夏一路服属于化 ,显然矣!”[6]《光绪平远县志》称,平凉、固原、盐茶、同心回民反清,“凡兹叛党,皆马化 新教”[8](P61)。若谓反清回民皆属新教,未免夸大。但这表明宁夏反清回民在政治和组织上以马化龙为领导,教派区别并没有形成组织上的并立现象。这当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宁夏回民军不仅以哲赫忍耶门宦组织为依托,随着反清斗争的发展,产生了一个区别于宗教的政治军事组织。如马化龙委任的灵州知州马占魁是“灵州吴忠堡回绅”[9],并非宗教人士。马化龙自己亦有一个政治职务,称为“统理宁郡两河等处地方军机事务大总戎”,其所属官员有参领、协领等[10]。这些材料告诉我们,宁夏回民军建立了一个既不属于官府,又区别于回族宗教组织的职官体系。这无疑证明回族反清运动发展所达到的高度和组织上的统一性,深刻体现宁夏回族运动的独立性和与清政府的对抗性。

第三,构成了长达数年的抚局。抚局,是回民军与清政府维持的和平局面,是回民军局部性军事政治优势的表现,普遍存在于西北回族反清运动当中。回族反清四大中心均曾与清政府构成时间长短不等的抚局。其中西宁回民军的抚局为时最长,但因其于事变之初即与官府议和,故西宁抚局的影响有限。宁夏回民军在1865至1869年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抚局阶段。谓其鲜明,乃在于抚局的时间和地域范围都非常清楚。它以1864年的强家沙窝战役为前提,当时回民军据有宁夏府城、灵州城,击垮南部清军主力雷正绾、曹克忠部队,北部清军宁夏将军穆图善、西安将军都兴阿等不得不与回民军议抚。抚局形成后,清军撤宁夏地区,回民军组织管理着宁夏南北各地事务,还为清军提供一定的粮草,出现了一段较为完整的和平时期,影响巨大。抚局对宁夏区域性特点形成的重大作用,下文再作讨论。

西北回族反清运动,是明清以来西北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表现,促进了民族关系格局的新变化。而宁夏回族的斗争运动是这次运动的典型,突出地表达了该运动的特质、特征和意义,赋予了宁夏地区以新的含义,是近代宁夏区域性特征形成的关键。

三、区域民族特点的形成

持续了10余年的西北回族反清运动最终被清政府所镇压。但这次运动有力地变动了当地的社会关系和政治秩序,这绝不是武力所能消灭的;经过数次运动,清廷和社会各界认识到了西北社会新特点,回族问题成了西北的首要问题。以新的政策达到清政府与西北地方的政治统一关系,是清政府对待回族的基本思路。其中主要包括控制回族社会和加强回族的政治联系的两个方面。但无论哪个方面,无疑都是针对西北民族关系新格局的。

宁夏回族反清斗争,表现了回族社会的巨大力量。它首先对清廷地方秩序形成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反清斗争从回族聚居的农村发起,迅速聚结在一些重要的村镇,构成官府体系之外的新政治、军事基点。这尤其以金积堡为突出,它由一个农村堡寨一跃而为宁夏政治中心,典型表现了回族反清中的政治独立性。官府统治中心宁夏府城虽然早在1863年就被回民军攻占,但在1865年议抚时,回民军将其交给官府,从而此城丧失了地方政治中心的地位。而以金积堡为中心所建筑的500多寨堡,使灵州至峡口一带真正成了宁夏回民军的核心区域。左宗棠率10余万清军费时2年攻击的正是这一区域。“金积、吴忠为灵州西南著名的两大堡。吴忠堡早废,而环吴忠二三十里堡寨,土人皆呼为吴忠堡。金积堡亦然,环金积各堡寨亦呼为金积堡。”[10]

这和人们通常所说的堡寨含义完全不同,反映了军事政治的汇集推动了吴忠堡、金积堡在空间上的扩

?

2

2

?

大。“金积堡当灵州秦、汉两渠间(即唐之灵武),地险城坚,贡易通西北及北五省、蒙古各部落,擅茶马、盐之利,富可敌国”[11](P18)。长达近10年时间的宁夏政治、军事集聚,奠定了这里作为银南地区中心的地位,其重要性超过灵武,发展为吴忠市的基础。

固原地区自古为重要边镇,清代为固原州,与陇东的联系紧密,隶属平凉府,不属于宁夏府。“宁夏”之称,广义则指今宁夏川区和盐池,狭义则仅指银川一带。所以,行政设置和政治关系上,“宁夏”与固原并不相属。但随着回族社会的发展,这两地之间的关系逐渐加强。田五事件发生于海原,反映了回族宗教的广泛联系,陇东、固原和宁夏川区回族社会正在走向组织化。这一起自回族社会的关系有突破官府行政分割的明显趋向,它的发展正是回族反清运动中宁夏南北统一的基础。1862年秋,北起平罗,南至固原、平凉的回族几乎同时举旗反清,南部回民军首领主要是穆生花兄弟,均为哲赫忍耶阿洪,亦受金积堡马化龙领导。前面所说的宁夏回民军抚局,宁夏地区是由马化龙主持的,而固原、陇东则由“甘肃回目穆生花、陕西回目孙义章分遣回民马翼如等来营求抚”[12]。行动上非常统一。办理抚局的宁夏将军穆图善奏报:“灵州回弁马朝清(即马化龙———引者)已准投诚,、通渭、伏羌各县回民亦由马朝清代递禀呈,哀求收抚。臣拟委知州曹熙带同马朝清驰赴各路,相机妥办。”[13]所以,固原、平凉等地也与宁夏北部一体构成了抚局,宁夏南北两地的联系日益加强,政治同一性迅速发展,是今天宁夏包括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的历史基础。

上述变化是清代宁夏回族社会发展和反清斗争所推动的,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变化的表现,而不是人为所规定,其客观性与社会性是十分明显的。即使清廷也不得不适应这种变化。左宗棠在所谓“善后”工作中,大量迁徙回民,其深刻之处在于企图改变回族社会的结构和组织,以便于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格局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回族社会力量的强大,迫使统治者作出各种政策调整,例如首先在宁夏建立由回民组成的“锦善马队”和调整行政建制。“锦善马队”问题待以后专文讨论,其行政建制的变更尤其直接反映了回族聚居区之重要。左宗棠的主要措置有:

1.升固原州为直隶州。左宗棠奏称:“固原居平凉北、宁夏南,旧为重镇,陕西提督驻于此。该州隶平凉府,距府城一百七十里,北距宁夏府州界二百余里,山谷盘互,声息中隔。应将平凉府属固原州升为直隶州……。”[14]

2.设平远县、海城县。其理由为:“甘肃平凉迤北一带与宁夏所属灵州接界,中间广袤八九百里,山谷复沓,素为逋逃渊薮。原设固原州盐茶厅形势辽阔,治理难期周密。且回俗向重阿訇,虽以传教为名,实则暗侵官权,凡地方一切事务均由阿訇把持,日久回族不复知有地方官吏。……职此之由,浸假而回强汉弱,异患潜滋。巨逆马化 倡乱宁灵,而盐固各堡回目勾结响应十数起,节节抗拒官军,重烦兵力者此也。是故欲筹平庆宁夏久远之规,非添设县治更易建置不可。”[14]

3.设宁灵厅、化平厅。继左宗棠任陕甘总督的谭钟麟奏称:“查前督臣左宗棠筹办宁夏金积堡善后事宜,奏改宁夏府属水利同知为宁灵抚民同知,移驻金积堡,并添设宁武营参将各缺,同驻镇抚,奉准部复,……宁灵厅实管田地一千三百三十顷八十三亩五分五厘。”[15]左宗棠将陕西回民一万余安插于甘肃华亭县化平川,认为需要设官治理,“凡一切户婚词讼均取决焉,乃可散回目之势,而以其归之官,庶几政令行而统纪一”[16]。

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其行政建置之地理问题均与回族之反清斗争相关,可知一定的地理条件因社会变化而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宁夏北部和南部社会结构与组织发展的统一性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第二,固原、平远(同心)、海城(海原)各处的设置,强调了这些地方与“宁灵”的联系。这是以前不曾注意的,表明以宁灵地区为核心的回族反清运动赋予这些地方以新的重要性;第三,强调官府机构设置的目的为打击和夺取回族宗教权力,反映了官府对回族宗教组织力量的恐惧。归结起来,这一切无非都是针对回族社会的新变化。因此,反清运动大大突出了宁夏地区的民族性特点。左宗棠认为“办回之道与办发逆、捻逆不同。发逆、捻逆抛弃马械,即与平民无殊。……回则不然,其与汉民……婚姻不同,气类各别,……又种族攸分,状貌亦异,……此解散之难也”[17]。虽然回族斗争被镇压了,但该民族社会所形成的新问题却突出了。宁夏区域在特点和重要性两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至此,宁夏区域性民族特点终于为人们所认识,它作为回族聚居区域的概念牢固地树立了起来。

四、余 言

上面所说的是宁夏区域性民族特征的形成。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除了宁夏回族社会的继续发

?

3

2

?

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社会因素,比如宁夏民族关系相对简单(如青海有回、藏、蒙古、撒拉多种民族,甘肃则汉族人口远多于回族。而宁夏主要为回、汉两大民族,关系较甘肃、青海为简单)以及民国以后国内民族关系的发展等,尚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嘉靖宁夏新志[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2]乾隆宁夏府志[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3]霍维洮.近代西北回族社会组织化进程研究[M].银川:宁夏

人民出版社,2000.

[4]曾毓瑜.西征纪略:卷1[A].《回民起义》(三)[C].神州国光

社,1952.

[5]左文襄公全集?文集:卷1[Z].

[6]杨毓秀.平回志:卷3[A].回民起义(三)[C].

[7]左文襄公全集?文牍:卷10[Z].

[8]平远县志:卷10[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9]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0[Z].

[10]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33[Z].

[11]左文襄公家书(下)[Z].

[12]平回方略:卷123[Z].

[13]平回方略:卷133[Z].

[14]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43[Z].

[15]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38[Z].

[16]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38[Z].

[17]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52[Z].

The Shaping of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NingX ia Hui Arae in M odern T imes

H UO Wei-tao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Ningxia University,Ningxia Y inchuan750021)

Abstract:All nationalities have inevitably been characterized by regional feature in space with the widening of s o2 cial contents in their historical process.In the Y uan and Ming Dynasties,Ningxia experienced prolonged ev olution.Up to the Qing Dynasty,the Hui National developed fully in this region and new s ocial structure and ethnic m ovement came into being.Thus great 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regional feature of Ningxia and developed it from a frontier fortress into a Hui com pact area.Ningxia im proved her position in the whole regional structure of the state profoundly,which was the base for her being a Hui autonom ous region later.This paper tells from a crossing view of National History and Regional Histo2 ry the contribution of Hui s ocial development to the great change of Ningxia regional feature,analyzes the role s ocial ob2 jective changes and people’s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played in the shaping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draws a thought-prov oking conclusion,which help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Hui Nationality from all perspective.

K ey w ords:Ningxia,Hui Area,Ethnic Characteristics

责任编辑:王伏平?

4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2分)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 )。(2分) A.淞沪抗战 B.太原保卫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保卫战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2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鸦片战争前的( )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进入其衰落时期。(2分)

A.康熙、雍正 B.雍正、乾隆 C.乾隆、嘉庆 D.嘉庆、道光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中美英敦促日本投降的文告是( )。(2分) A.《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第三条道路”在经济上是要实行( )。(2分) A.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 C.改良的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废除科举考试是在( )期间。(2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8. 下列地区不属于1985年中央决定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 (2分)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闽南厦、泉、漳三角地区 D.环渤海湾地区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9. 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2分)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10.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2分)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 三、教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具:PPT课件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 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 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回忆初中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地位: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教师活动:“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国家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师活动:聚居是否等同于居住?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点击课件“自治机关”四个字打开相关链接补充知识:自治机关的双重地位学生活动:做笔记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并思考:怎么认识“自治权”呢? 学生活动:学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并展开讨论。 2、(1)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那么该如何理解“自治权”是它的核心内容呢?教师展示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所给材料积极探究思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迪庆州国投集团热力公司张永江 内容摘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国家统一的结合,区域自治与集中统一领导的结合。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一方面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各项自治权利(2001年全国人大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又进一步完善了对各项自治权利的规定)。上级国家机关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目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并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另一方面,又明确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既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又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这种民族自治和国家统一、区域自治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正确结合,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特点,并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国情宪法国家领导结合统一 正文: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民族问题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但我国民族问题处理和解决得很好,这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其中,民族区域自治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放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践已经证明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成功,成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把钥匙,表现了很大的优越性。 邓小平同志说:“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区别,涉及国家理论中的复合制与单一制的区别,可以列举若干条,但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在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中,各民族共和国可以自由退出联邦;而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各世族自治地方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hughekn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随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而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清末明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而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导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特征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英国的洋枪洋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还打醒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大大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清末明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清末明初。实际上它是当时两种民族矛盾的存在并日益激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一个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中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具体分析起来,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向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的产生伴随着剥削和侵略,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或产生的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都激发了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第二,双重的民族矛盾及其错综复杂的斗争,刺激了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复兴”,并且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同时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接受。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不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第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在争论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发端,但是一般来说,梁启超是最早使用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思想家。他在1899年写的《东籍月旦》使用了“东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资源信息表 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第二节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第三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能以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为己任。 二、学前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民族英雄的事例及相关具体政策。 2.教师:整合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媒体演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指出我国一些主要的自治区的具体位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讨论交流】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生:(略)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知识窗】教材P50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媒体演示】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 马本斋(1901年—1944年),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本斋组织了60人的回民抗日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1938年初马本斋和党取得了联系。在吕正操支持帮助下,1938年7月他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在党的领导下,马本斋对队伍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队伍很快由三四百人发展到六七百人。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名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战果显著,八路军冀中军区授予回民支队“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归纳】中国各族人民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各民族小聚居、大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同全国其他行政区域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权机关,是在中央政权机关领导下建立的一级地方政权,必须受上级政权机关的领导。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民同样也是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根本大法,必须共同遵守执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西藏是藏民族聚居区,藏族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95%,汉族和回、珞巴、门巴等其他民族人口占5%。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后,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摘要:中国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现代化和东西方冲突的推动下,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中国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选择。中国民族主义同时担任着政治救亡和文化启蒙两大主题,在中国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各种民族主义表达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经过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意识在中国深深扎下了根。 关键词:民族主义、“天下”文化观念、历史选择、政治民族主义 正文:民族主义作为历史现象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民族主义现象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它可以是一种情绪,是关于国家的政治原则,可以是建立民族政权的指导思想,关于民族的一种理想,或者一种历史运动,也可以是个体归属感的需要,等等。民族主义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相当复杂的概念,每一种定义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民族主义的某一种重要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有其所观照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隐含着特定的目的,甚至有非常强烈的价值立场。但是,民族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对共同未来的一致向往,也就是说,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众对民族前景的明确期待。民族主义的最主要目标是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政治属性,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即是说,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民族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其结果,促进了社会生活的一体化,造就了现代民族国家,即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利益首先是从属于某一国家的,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崇高的,必须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因为国家必须强大,必须富足,必须有发达的现代工业,才能有效的维护民众自身的利益。此外,民族解放被公认为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民族主义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它的社会动员能力。它能够整合社会力量,使政治力量具有文化的合法性,究其原因,在于它对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都要具有更高的更有效的社会动员力量,可以凝聚民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它作为一种超越地方和社会阶层的广泛的文化心理现象和政治现象,说到底是民族大众性质的,因而主要是非理性的,在民众心中是一种激情支配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以实际和想象中的民族区分为界的认同感和排他意识,而最终目的是要民族大众尽可能大的物质、精神以至生命的奉献。只要民族主义思想一经转移到大众,便大致成了最简单的信条形态。一旦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组织,乌合之众就会变成冲锋陷阵的洪水猛兽。民族主义的历史创造者是由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发动的,精英和知识分子是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操纵者,他们表现的民族主义狂热,要比其他的社会集团更为强烈。通过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意识形态操作,民族主义以群体的自我寻求和情绪为开端,以价值取向表达历史意向,这就是作为民族大脑的知识分子群体所创造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同样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和操纵者也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他们代表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激进思潮和反传统的激进思想。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民族主义”的概念是在晚清时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民族主义不是“原发的”,而是“衍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直接和完全的移植,而是“应激型”民族主义。历史上中国从来不曾有过“民族国家”的观念。在中

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图表题专项训练

专题二·近代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图表题专项训练 --------------------------------------------------------------------------作者: _____________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图表题集锦 一、选择题 1.(2008上海高考)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2.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党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4.下列表格4、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5.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 6.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 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B.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7.(2009年海南高考19题)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16% 4.4% 7.3% 1942年58% 78% 49%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8.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93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 1934年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期 1941年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接管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考点】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答案】A 【解析】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洋务事业是军用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3.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答案】B 【解析】戊戌维新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4.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答案】D 【解析】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 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 【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5.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答案】C 【解析】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6.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答案】A 【解析】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 行的有组织较量,成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二、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

浅谈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谈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来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策 ,是在多民族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实现 各民族平等联合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形成和发展 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 ,符合中国民族问题的状况和特点的。自 1947年 5月 1 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 ,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有 5个自治区 , 30个自治州 , 121个自治县(旗 )。 55个少数民族中有 44个实行了民族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 60% 以上。50年来的实践证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原理在 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旨在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着多方面的根据,分别从理论依据、国情依据、民族特点和实践依据等方面进行考虑。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势和一般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现代国家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的和复合制两种基本类型: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中央权力机关集中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和主要权利,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之间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法律,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复合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个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根据其联合程度不同,这种形式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我国在采取单一制的同时,充分考虑历史,依据多民族的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额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国家统一的最好的政治形式。 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 从历史上看,我国自秦代开始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历史上虽然出现过民族隔阂、战争甚至分裂等情况,但各民族人民之间友好往来,

近代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指的是为维护在中国领土上的所有中国民族以及其所包含人民的利益所进行的一切行为和语言的总和。它要保护的是中华民族,这个是我们领土上几十个民族的总和,中华民族所衍生繁育的人都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指的是中国人民、文化、领土、国家荣誉、语言的综合,并不是单纯指的是人民群体的本身。如何确定自身存在民族荣誉感,仅仅人本身外貌是不够,更重要的是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语言、领土、国家。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三:一为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二是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这一时期,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正是对帝国主义认识的这种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二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人们开始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革命的失败,所以,解决民族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三是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 第三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特征有二: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成为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当时的学术研究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史学的蓬勃兴起,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补充资料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即通过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2发生变化。外国商业势力侵入中国,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开始解体的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例强控制中国海关,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③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国增加商品输出同时,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表现和影响? 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3)洋务派近代企业的兴起(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①19世纪60、70年代,产生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建立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同时,中国资产阶级比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晚二三十年。这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一)产生条件: 1)历史前提(内因):鸦片战争前中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主)3)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阅读】“欧风美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继承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作用:一是破坏,它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也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它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技术和设备。 【洋务企业】局限:只学习西方科技,停留在器物层。①原因:为解决“内忧外患”,实现自救而掀起了洋务运动。 ②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④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⑤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60-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以“求富”口号,70-90年代创办一批民用企业;创办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出国留学(人才)等 ⑥类型及代表企业:军用: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民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⑦历史作用:a 、未能挽救清王朝即成之败局,洋务运动破产;b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是工业化的开端;c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e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二)、 概况: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①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华侨、买办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②原来部分手工工场主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重要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结局: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继昌隆缫丝厂因受封建势力的阻挠,于1881年停业。不久,更名为“利厚生缫丝厂重新开张,因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又于1920年闭歇。 【资料】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概念问题:1.近代工业包含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出现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资兴办的。 3.中国近代工业包括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① 领导不正常(地主阶级一直充当领导);② 结构不合理(开始于重工业);③ 分布不平衡(多在沿海、沿江);④ 发展不顺利(内外因素的阻碍)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资料) (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大的特点及弱点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2)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中国民族资本一直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微乎其微。 (第二特点是 )

201712月尔雅我国近代史纲要93分答案解析

民主党派中的()和()选择了追随国民党。(1.0分) 1.0分 ?A、 民革、民主党 ? ?B、 青年党、民盟 ? ?C、 青年党、民主党 ? ?D、 民革、民盟 ?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田中奏折》是由()抄录下来送给张学良的。(1.0分) 1.0分 ?A、 王家祯 ? ?B、 牧野仲显 ? ?C、 蔡智堪 ? ?D、 张作霖 ?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1.0分) 1.0分 ?A、 洪秀全 ? ?B、 洪仁玕 ? ?C、 杨秀清 ? ?D、 石达开 ?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50年代的“三面红旗”不包括()。(1.0分) 1.0分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B、 社会主义五年计划纲要 ? ?C、 大跃进运动 ? ?D、 人民公社运动 ?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晨报》于()刊载了林长民的《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1.0分) 1.0分 ?A、 4月30日 ? ?B、 5月1日 ? ?C、 5月2日 ? ?D、 5月3日 ?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邓小平在()年的“南方讲话”带来了全国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1.0分) 1.0分 ?A、 1990 ? ?B、 1991 ? ?C、 1992 ? ?D、 1993 ?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中共一大代表中不属于英勇献身一类的是()。(1.0分) 1.0分 ?A、 何叔衡 ? ?B、 邓恩铭 ? ?C、 李达 ? ?D、 陈潭秋 ?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江南制造总局是由()创办的。(1.0分) 1.0分 ?A、 李鸿章 ? ?B、 张之洞 ? ?C、 左宗棠 ? ?D、 曾国藩 ?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学案 课组:政治 课题:第七课第二框题民族区域制度制度 主编:郭飞来 时间;2011年4月25日 1、 【目标导航】: 1、知道民族区域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我国民族区域制度的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 3、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范围、内容十分广泛。 4、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制度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互动导学】: 1、请同学们结合上一框题学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我国的民族状 题时,①坚持了什么样的民族原则?②和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答:① ② 4、那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答 第一:什么是自治机关? 答: 第二:什么是自治权? 答: 第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哪些? 答: 第四: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什么? 答: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答: (3)、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书本上找出来即可) 答: 上) 三【要点点拨】【重难点】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分析:以少数民族聚居为条件;以行使自治权为基本内容;以国家的统一领导为前提;以设立自治机关为依托。 (3)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4)范围: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5)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双重地位→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又是享有民族自治权的自治地方。其人大和政府: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6)核心内容:自治权。 A.含义:即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B.内容: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⑤其他自治权。是地方行政区域的有限自治,而不是“高度自治”。 (7)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必要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政治基础。 B.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问题2、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是不是自治地方?什么是自治机关?包括地方检察院和法院吗?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范畴。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属于民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系。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问题3、什么是自治权?包括那些方面?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问题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一、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不同内涵 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 (1)主要观点: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夷夏之辨”的观念。 (2)划分民族的方法:以文化上是否归附为标准,中国乃文明之国,非方位、界域、种族所限。 (3)中外关系基础:不是各国拥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世界秩序也不是独立、平等的民族国家集合体,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其他民族只是中国文化教化的对象。 (4)中国传统民族思想: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二是认为这一优秀的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符号。因此,在中国人看来,维护民族利益主要表现在维护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特别是纲常名教上。 2.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含义(1)指各民族建立政治实体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2)是建立民族国家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原则和理想。 (3)政治集团追求民族国家的行动。 (4)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即表现出对民族国家超越一切的高度忠诚和对本民族优越性的坚定信仰。 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1.原因 (1)外来侵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2)原有传统:固有的传统民族主义成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3)西学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把它变成了倡导民族自强自立、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理论武器。 (4)主观奋斗:进步思想家、革命家为救亡图存而不懈奋斗。 2.内容 (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近代民族主义者们鉴于中国积贫积弱、屡受列强欺辱的现实,认识到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 (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反帝爱国内容。 (5)全面赶超西方:中华民族危机意识的不断加深,势必催发其强烈的赶超意识,这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独有的内容之一。 3.发展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