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传染病汇总
猪病大全及治疗方法

猪病大全及治疗方法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但由于生长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猪常常会患上各种疾病。
猪病的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畜牧业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猪病的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对于养猪户来说至关重要。
一、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猪发病后常常出现高烧、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同时要对病猪进行隔离,保持环境卫生。
二、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烧、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病猪进行隔离,同时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进行治疗,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
三、猪疫。
猪疫是由猪疫病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烧、呕吐、腹泻、精神萎靡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和解热药进行治疗,同时对病猪进行隔离,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四、猪瘤胃炎。
猪瘤胃炎是由饲料不洁、饲养不合理引起的疾病,病猪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呕吐、腹泻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病猪进行饲养管理调整,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同时可以使用一些促消化药物进行治疗。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猪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进行治疗,同时对病猪进行隔离,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六、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猪肺疫病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烧、呼吸困难、咳嗽、精神萎靡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进行治疗,同时对病猪进行隔离,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以上就是猪病大全及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养猪户有所帮助。
在日常养猪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猪病症状并进行有效治疗,以确保猪的健康生长,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猪的常见传染病

(2) 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3) 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
(4) 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5) 突然死亡。
2. 防制:
(1) 控制:
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
2. 防制:
控制:在疫病流行时,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作乳前免疫。防止脱水、酸中毒,给发病猪群口服补液盐。使用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用卫康、农福、百毒杀带猪消毒,一天一次,连用7天;以后每周1-2次。
预防:给妊娠母猪免疫(产前45天和15天)弱毒苗。肌注免疫效果差。小猪初生前6小时应给于足够初乳。若母猪未免疫,乳猪可口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二联灭活苗作交巢穴(后海穴)(猪尾根下、肛门上的陷窝中)注射有效。
8) 猪附红细胞体病
1. 现场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发生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时,2. 病猪体表苍白, 养猪网 3. 高热达42℃。有时黄疸。有时有大量的瘀斑, 4. 四肢、尾特别是耳部边缘发紫, 5. 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严重的酸中毒、低血糖症。贫血严重的猪厌食、反应迟钝、消化不良。6母猪乳房以及阴部水肿1—3天;母猪受胎率低,
免疫注射时配合用新必妥(转移因子)
4、 细小病毒病。
1. 现场诊断要点: a) 多见于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或产出的弱仔,b) 以产木乃伊胎为主;c) 经产母猪感染后通常不d) 表现繁殖障碍现象,e) 且无神经症状。
2. 防制:防止把带毒猪引入无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检验此病,才能引进;
8. 预防:断奶后3-7天在饮水或料中添加抗菌药,9. 如:呼肠舒、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10. 连给1—2周。目前常用的抗菌药有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等。使用抗菌药治疗的同11. 时,12. 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对病猪还可应用盐类缓泻剂通便,13. 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猪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如何防治?

猪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如何防治?畜牧堂王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猪的传染病有哪些?猪场的主要传染病有免疫抑制性疫病、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猪呼吸道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衣原体病、猪传染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蓝耳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D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
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猪场发生的猪瘟、猪气喘病、猪口蹄疫、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杆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目前,影响猪健康**严重的疫病是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非典型性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猪水肿病等。
传播途径目前,猪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病原体随着病猪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以及呼气排出体外,健康猪吸进这些病原体后而引起传染,如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消化道传染:很多病原体都是随着猪的吃食、饮水和拱土等进入体内,如猪瘟等;伤口传染:当皮肤或粘膜破伤时,病原体由伤口侵入,如破伤风、猪丹毒等;生殖道传染:有的公猪或母猪配种时互相传染,如猪传染性流行病等;昆虫携带传染:如蚊子、虱子、跳蚤等吸血昆虫的传播,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猪发生传染病后应采取哪些措施?1.药物预防。
通常注意猪只易发病的年龄,在流行季节,对自养户或大型场应进行药物预防,这是防疫中的必要措施。
应用土霉素、磺胺增效药物或用中草药,根据传染病的种类,选用验方加入猪饲料中喂给,以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一般在平常饮水中加入适当药物,防病效果显著。
2.一旦发现了猪的可疑传染病后,应立即把发病时间、发病头数、主要症状及死亡情况向当地有关单位或部门(兽医部门)反应和报告。
3.紧急预防注射。
在已发生猪传染病的邻近地区,应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在有猪瘟流行的地区,对没有症状及体温正常的猪只也可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作紧急预防注射。
猪的传染性疾病

发病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
气喘病
猪肺疫
多杀性巴氏杆菌
无明显季节性,气候剧变时易发,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体温升高,咽部极度肿胀,呼吸高度困难,可视粘膜发绀,耳根、腹侧皮肤出现红斑。“锁喉风”、“肿脖子瘟”。
全身皮肤、黏膜、浆膜、淋巴结有出血点,尤以咽喉部及周围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为突出。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氟哌酸、复方磺胺甲基恶唑片、阿莫西林等
仔猪梭菌性肠炎
C型产气荚膜梭菌(G+)
1周龄以内仔猪易发病(尤其出生后1-3d),仔猪从污染的乳头或周围环境食入该菌而感染
血性下痢,消瘦,常致死
小肠坏死、肠腔内有坏死组织碎片
母猪临产前一月肌注C型魏氏梭菌菌苗,使仔猪吮乳获得被动免疫
治疗:仔猪注射抗血清
猪痢疾(猪血痢)
呕吐、腹泻
胃和小肠粘膜不同程度出血、充血、充满液体和凝乳快
乳源免疫
对症治疗
应用抗菌药防继发感染
猪球虫病
猪等孢球虫
发病于7-10龄仔猪,死亡率不高,可自行耐过,但可继发其他感染,虫体为直接发育型
下痢以及增重降低
局部溃疡,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治疗用百球清
猪姜片吸虫病
布氏姜片吸虫
寄生于猪的小肠,发育史:卵、毛蚴(进入扁卷螺)、胞蚴、雷蚴、尾蚴(离开螺体)、附着于水生植物上,被仔猪食入而感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繁殖障碍性疾病
布鲁菌病
猪细小病毒病
日本乙型脑炎
猪神经系统疾病
破伤风
狂犬病
仔猪水肿病
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神经+繁殖障碍性疾病
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
伪狂犬病
常见猪病图谱

临床症状
2、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 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2.5℃,不吃,有浆 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四肢 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仰卧、后肢麻痹、爬 行,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病程l~5天。
3、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化而来。一肢或几肢 关节肿胀,疼痛,跛行,重者不能站立,精神 和食欲时好时坏,衰弱死亡或逐渐恢复,病程 2~3周。
94
临床症状 1、种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不同程 度地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热 (40度以上),可发生早产,后期流产、死产、木乃伊化、弱仔,预产 期后延。流产后,精神状况好转,有食欲,但无乳。有的乳头变红,有 的皮肤发绀,耳朵发蓝。 2、新生仔猪。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生后因母猪无乳
水样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片,腥臭。
3、粪便初期呈灰白色,后呈黄绿色,末期粘稠。病 猪严重脱水、萎顿、消瘦、被毛粗乱。日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4、耐过仔猪因生长发育受阻而成僵猪。青年猪几乎 全部发病,水样腹泻,个别猪呕吐、厌食。哺乳母 猪腹泻,泌乳减少,加速哺乳仔猪死亡。
5、妊娠母猪偶尔可见流产。 6、老疫区病情轻缓。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防治方法
1、实践中选用普杀平,强化抗菌剂,帝诺, 氟甲砜霉素肌肉注射或胸腔注射,连用3 天以上;
2
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 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 发热、接触性传染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猪的常见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或多种动物或人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在养猪业中,传染病对猪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猪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猪瘟1.1 病原体猪瘟是由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给猪。
1.2 发病症状猪瘟的症状包括高热,长时间食欲缺乏,呼吸困难和咳嗽,消瘦,皮肤和粘膜出现出血点等。
1.3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猪瘟疫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猪群的管理和观察,提高养猪场的卫生条件,确保猪群的免疫力,及时隔离疑似病例,并采取杀死、物理消毒等措施。
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2.1 病原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呼吸道引起的一种繁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2.2 发病症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流鼻涕,可能导致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2.3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猪群的免疫力,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保持场所的干净和通风,及时清除病死猪只,并进行物理、化学消毒等。
三、猪痢疾3.1 病原体猪痢疾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3.2 发病症状猪痢疾的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腹泻,粪便带有黏液和血液,可能导致脱水和消瘦等。
3.3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猪痢疾蔓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猪群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饮水设施和饲料槽,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发病的猪进行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附件:这里可以附上有关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痢疾的图片、图表、流程图等资料,以增加文档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法律名词及注释:1.疫情蔓延:指传染病在一定区域内迅速传播并影响更多的人或动物。
2.物理消毒:使用物理方法(如高温、紫外线辐射)杀灭或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3.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如消毒液)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猪病大全及治疗方法

猪病大全及治疗方法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猪病的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了解各种猪病的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对于猪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猪病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一、猪瘟。
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患病猪出现高烧、眼结膜充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猪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烧、抗病毒等措施。
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病毒和细菌共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母猪流产、仔猪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对患病的猪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
三、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烧、呼吸困难、皮肤出现青紫色斑点等症状。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
四、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烧、关节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对患病的猪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方法,对患病的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圈清洁。
六、猪脑炎。
猪脑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烧、抽搐、瘫痪等症状。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
总结:猪病的种类繁多,对于每一种猪病,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
预防猪病的发生是最重要的,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是预防猪病的关键。
当猪出现疾病时,我们也要及时对症治疗,以减少损失,保障猪的健康。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猪病及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猪的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2021
定期对猪群进行 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病猪
疫苗接种
2019
接种时间:根据 猪的生长阶段和
当地疫情制定
2021
注意事项:疫苗 保存、接种剂量、
接种后观察等
01
02
疫苗种类:猪 瘟、猪蓝耳病、
猪伪狂犬病等
2020
03
04
接种方法:肌 肉注射、皮下
注射等
2022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如 青霉素、链霉素等
04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 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05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防止病原体进入猪场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猪的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演讲人
目录
01. 猪的常见传染病 02. 猪传染病的防治
猪的常见传染病
猪瘟
01 病原:猪瘟病毒
03
症状:发热、食欲不振、 呼吸困难、腹泻等
02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 气传播、食物传播等
04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 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猪蓝耳病
D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疫苗免疫、药物治疗等
3.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湿度, 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4. 定期对猪舍内的设备、工具进行 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5. 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 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生物安全措施
01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良 好的卫生环境
02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防止病原体传播
03
加强猪群的免疫接种,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C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B 症状:发热、呼吸困难、流产、死胎等
A 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猪瘟一、概念1、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特征: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二、病原学1、分类地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2、形态:球形,有囊膜3、血清型:只有一个4、抵抗力:不强,2%NaOH最有效三、流行病学1、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2、可通过交配传染3、不同毒株在同一猪体内有竞争性优势选择4、潜伏期5-7天四、临诊症状1、急性型猪瘟:扎堆,饮污水。
初病猪便秘,随后腹泻,灰黄或黄绿色稀粪,后痔麻痹。
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公猪包皮积尿、有眼屎。
2、慢性型猪瘟:病情时轻时重,食欲时有时无,精神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便秘腹泻交替出现。
典型性状:坏死性肠炎--【纽扣样溃疡】。
(三时一交替)3、迟发性猪瘟(母猪带毒)仔猪:a,先天性震颤,b,服下有蓝紫或黄褐出血点,c,腹股沟淋巴结及乳头发紫 d,肾脏出血五、病理变化1、败血症2、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或红黑色外观3、雀斑肾(伪狂犬也有)4、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5、脾脏边缘梗死(典型症状)六、免疫程序1、集中统一免疫2-3次\年2、断奶时母猪与仔猪同时免疫3、细胞苗10-15头份,脾淋苗3-4头份,ST苗2头份*仔猪免疫:0-35-75(超免)即出生后立即注细胞苗1-1.5头份,1-2小时之后可首次吃乳,35日龄后3-4头份,75日龄后6-8头份免疫失败的原因:1、种猪带毒2、疫苗3、免疫抑制4、管理补充:1、黄胺类药与猪瘟疫苗不能共用2、我国已攻克的鸡的马立克和马的艾滋病(马传贫)3、疫苗先打猪瘟15天后再打蓝耳,病毒与病毒具有干扰性4、皮肤发红发绀的病:猪瘟、急性副伤寒、败血性的链球菌、猪传胸、猪肺疫5、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病:口蹄疫、猪瘟、支原体6、蓝耳病(出产母猪白胎)伪狂犬(黑胎)猪瘟(红胎)7、引起小猪震颤的病:圆环、伪狂犬、猪瘟二、猪伪狂犬病1、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特征: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临诊症状,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临诊症状二、病原1、疱疹病毒科,有囊膜和纤突,2、抵抗力较强,3、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亦可经皮肤伤口传染4、潜伏期3-6天5、2周龄以内乳猪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做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四肢划动6、伪狂犬可引起猪不育症,返情率高达90%,流产的胎儿的大小较一致,7、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1、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2、特征: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幼龄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 a.怀孕80天后b. 白胎 c. 青年母猪d. 28天以内的仔猪患二、病原1、Nido病毒目,有囊膜2、存在部位:肺巨嗜细胞,可造成免疫抑制3、毒株分类:欧洲株,美洲株,具有高度变异性4、只有猪易感5、该病毒特征:病毒持续性感染6、病理变化:主要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7、治疗:退热、强心、补液、通便、消炎(替米)三、免疫母猪:3-4次\年,2头份仔猪:7-15日龄,1头份爆发:弱毒紧急接种灭活苗:种猪产前45天免疫补:1、灭活苗:血清中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的复制2、弱毒苗:效果较佳,但不能阻止强毒感染,而且存在散毒、返强性、持续性感染、导致先天感染3、返情:伪狂犬、蓝耳4、肺部出血,耳朵都发蓝ELISA OD>3 劣性感染打蓝耳疫苗肯定流产四、细小病毒病(怀孕前中后期)一、概念1、由猪细小病毒病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2、特征: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二、病原1、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单股DNA2、血凝性:凝集人、猴、豚鼠、小鼠、鸡RBC3、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垂直传播三、临床1、怀孕30日:被母体吸收,不孕,反复发情或产仔少2、怀孕中期(30-50日)木乃伊胎3、50-60日龄:死胎4、怀孕后期:70天可正常分娩,弱仔,发育不良,长期带毒排毒四、病理:母体无明显病变,轻度子宫内膜炎症,胎盘部分钙化五、免疫:弱毒苗,灭活苗(主要):后备母猪配种前进行2次疫苗接种,间隔2-3周商品猪:无需免疫,母源抗体可持续14-24周,若有圆环病毒则应在2胎或3胎前再免疫一次五、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一、概念1、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胃肠道传染病2、特征: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二、病原1、冠状病毒,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膜,表面有纤突2、均只有一个血清型3、培养均困难,抵抗力不强三、流行病学1、本病只侵害猪,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3、流行特点:a、冬季多发,但目前已无明显季节性b、二者多混合感染或与轮状病毒共感染4、症状:二者均剧烈水泻、呕吐、快速脱水死亡为特征5、病变:均以小肠充满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纤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四、预防1、严防引种传入2、隔离病猪,2%火碱严格消毒五、疫苗1、强度苗:临产前20天用发病仔猪肠内容物返饲(健康母猪吃病仔猪粪尿,产生抗体后再喂小猪)2、弱毒苗:免疫效果还行,口服(但母源抗体较高且胃酸有消毒作用,所以效果受限制)3、灭活苗:最常用,后海穴(肛门和尾之间)注射六、治疗1、限饲补水:充分供给水,口服补液盐2、抗病毒:口服吗琳胍3、防止继发感染:口服氟哌酸、黄连素4、对症治疗:腹泻严重时可使用收敛性药物七、补:1、刚配种一个月内的母猪不免疫任何疫苗2、用强毒:胃肠炎,腹泻,鸡的喉气管炎3、母猪一天20-22次哺乳,每天擦乳头5次六、猪圆环一、概念1、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2、特征:体质下降,消瘦,贫血,黄疸,生长发育不良,腹泻,呼吸困难,母猪繁殖障碍,内脏器官及皮肤的广泛病理变化,还可导致猪群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二、病原1、无囊膜,单股负链环状DNA2、血清型:PCV-2有致病性三、流行病学1、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集中在5-18周龄(现在40-60天发病高,因为断奶应激和母源抗体的作用)2、传播途径:a,接触传播:粪便含毒,接触10-14天即可发病b,空气传播:较远距离传播 c,交配传播:精液带毒,胎盘垂直传播3、无季节性和周期性4、严重免疫抑制5、抵抗力极强,复合醛碘制剂有效(卫可)对圆环很好一、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临床:a,渐进性消廋或生长迟缓,b,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c 呼吸困难 D腹泻、贫血、黄疸 E 皮肤形成丘疹二、皮炎和肾病综合征:8--18周龄,以会阴部和四肢皮肤出现红紫色隆起的不规则斑块为主要临诊特征三、病理变化1、间质性肺炎:呈棕红色和棕黄色2、心脏变形,质地柔软,心包积液,心冠脂肪萎缩或有胶东样渗出3、肾脏肿胀,颜色变淡,时有灰白色坏死点(白斑肾)4、全身的淋巴结肿胀,切面湿润,呈土黄色5、脾脏大,变形,并有丘疹样出血点或坏死6、肝脏萎缩,呈土黄色(黄疸)7、胃肠粘膜出血,坏死8、胸膜炎,腹膜炎四、防制1、坚持全进全出2、避免不同日龄猪混养3、霉变饲料、密度、湿度、温度、空气质量要严控五、免疫1、分娩前后一周要杀灭呼吸道原菌,消炎2、仔猪3针保健,杀灭呼吸道、产道菌,产道消炎3、断奶后5天母猪防子宫炎、乳房炎、提高发情率4、免疫母猪:6--7周、产前3--4周各一次 2毫升每头份5、仔猪:2周龄1次 1毫升每头份六、补:1、口蹄疫的防疫:用消毒机醋蒸2、种猪一定要禁食霉变玉米3、猪最怕忽冷忽热,喜欢干燥,喜甜食4、圆环病毒的肺脏不出血5、肝脾是储血器官6、白斑肾:传胸、圆环、7、成本:60%消毒剂 30%保健药 10%治疗药物七、猪丹毒一、概念1、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2、临诊症状:急性败血性、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心内膜炎型二、病原1、丹毒丝菌,微需氧菌2、不产生芽孢,无荚膜3、抵抗力:极强,典型非芽孢土壤菌,对热和阳光敏感。
三、流行病学1、主要的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
2、潜伏期:3--5天。
人为8--10天。
3、常呈暴发流行,特别是架子猪(2--6月龄)多发。
四、临诊症状1、急性败血型2、亚急性败血型(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3、慢性型(1)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2)心内膜炎(3)皮肤坏死4、猪瘟:眼粪,拉稀丹毒:眼睛清亮,散发五、病理变化:樱桃脾,大红肾,菜花心八、仔猪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一、概念1、由C型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
2、特性:血性下痢,病程短,致死率高,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
胃肠前段是褐红黑,后段是全血便。
二、病原1.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有荚膜,芽孢。
2.抵抗力:强3.A型菌株是仔猪梭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因。
其中Β毒素被认为是C型菌株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毒素。
三、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1--日龄仔猪。
本菌常存在于一部分母猪肠道中。
四、临诊症状1病程经过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2血痢;红褐色液体稀粪五、防制1、疫苗:母猪临产前一个月肌注C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菌苗和仔猪红痢干粉菌苗5ml,2周后再注射10ml。
仔猪出生后注射抗猪红痢血清,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3ml。
2、防治:立足于早。
口服痢菌清,阿莫西林,环丙沙星。
九、猪痢疾(猪血痢)一、概念1、由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2、特征: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二、病原1、病原为猪痢疾短螺旋体,是严格厌氧菌。
2、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
三、流行病学1、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猪均易感,但7--12周龄的猪发生较多。
2、主要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
经消化道传播。
3、流行特点;无明显季节性,流行缓慢,反复发病,且很难根治。
四、临诊症状1、潜伏期3d到2个月以上,自然感染多为1--2周。
2、病初精神稍差,食欲减少,粪便变软。
鲜血样粪便。
五、防制1、5--7日龄肺内注射168株弱毒苗。
2、中监所-mps乳兔化弱毒冻干苗胸腔注射。
5--7日龄3、灭火苗2--3周起作用,2周后加免。
十、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一、概念1、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2、临诊症状:咳嗽和气喘3、病理变化特征: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4、规模化猪场猪支原体常与多种细菌、病毒及环境因子协同作用,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5、存在体内:体内常在菌,主要存在于呼吸道上皮6、抵抗力不强二、流行病学1、仅见于猪,乳猪和断奶仔猪(5—7天)易感,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2、接触感染、或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3、母猪不用防支原体,因为母猪不产生母源抗体4、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病程长,易反复5、支原体可使气管上皮细胞和纤毛受损三、用药:支原净、泰乐菌素、恩诺沙星、利高霉素、土霉素、喹诺酮类药、替米考星、卡那霉素效果好,对青、链、红霉素和黄胺类药物不敏感四、补:列举影响猪呼吸系统的疾病?猪肺疫、猪气喘病、猪流感、鼻疽、传染性胸膜肺炎十一、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一、概念1、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然病2、特征:急性出血性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二、病原1、有荚膜和菌毛,,不形成芽孢,能产生毒素,2个生物型,15个血清型2、人工培养:用葡萄球菌与病料交叉划线三、流行病学1、2—5月龄,体重为30—60公斤的猪多发2、多在4—5月和9—11月发生,常在菌3、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维生素E缺乏、气候突变均能促进本病发生四、临诊1、最急性型:病程一天左右,体温升高,有短期的下痢和呕吐,口鼻流出带血的红色泡沫、流沫、流水2、急性型:三天左右,不愿卧地,张口伸舌五、病理变化1、出血性、坏死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2、纤维性心包炎3、胸水、腹水及气管泡沫4、看猪的肾脏是否有坏死六、免疫1、母猪:产前6周和2周各免一次2、仔猪:35—40日龄首免,4周后加免七、药物治疗(尽早治):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头孢噻呋、替米考星、先锋霉素、沙星类、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卡大霉素(若发病则分组用不同的药)七、补:1、流鼻血的病:猪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萎鼻2、除支原体肺炎(气喘病)、萎鼻体温正常外,其他传染病都升高十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一、概念1、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2、特征:鼻炎、鼻中隔扭曲、鼻甲骨萎缩和病猪生长迟缓(6—8周多发)3、飞沫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二、临床1、脸部变形,鼻甲骨萎缩,流鼻血,体温正常2、鼻炎,打喷嚏3、鼻炎致鼻泪管阻塞,在眼下形成圆形或半月形斑点4、生长缓慢,僵猪三、免疫1、母猪:产前2个月及1个月免,提高母源抗体滴度2、仔猪:1—2周龄免疫,间隔2周二免四、用药:母猪妊娠最后一个月内用磺胺类药或土霉素,乳猪出生3周内用1%盐酸金霉素十三、副猪嗜血杆菌病一、概念1、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浆膜炎和关节炎2、特征: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二、病原1、有荚膜,但体外培养时易受影响,15种血清型,是条件性、依赖性致病菌三、流行病学1、感染5—8周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四、病理变化:1、内脏广泛性浆膜炎2、关节炎五、免疫:种公猪每半年免一次,母猪产前6—7周免六、用药: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但对红霉素、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