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

合集下载

光伏电源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光伏电源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光伏电源系统的原理及组成首先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是利用以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它由太阳能电池方阵、控制器、蓄电池组、直流/交流逆变器等局部组成,其系统组成如下列图。

1.太阳能电池方阵:太阳能电池单体是光电转换的最小单元,尺寸一般为4cm 2到100cm 2不等。

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工作电压约为0.5V, 工作电流约为20-25mA/cm 2, 一般不能单独作为电源使用。

将太阳能电池单体进展串并联封装后,就成为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功率一般为几瓦至几十瓦,是可以单独作为电源使用的最小单元。

太阳能电池组件再经过串并联组合安装在支架上,就构成了太阳能电池方阵,可以满足负载所要求的输出功率 (见图1-2)。

〔1〕硅太阳能电池单体常用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硅太阳能电池。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由一个晶体硅片组成,在晶体硅片的上外表严密排列着金属栅线,下外表是金属层。

硅片本身是P 型硅,外表扩散层是N 区,在这两个区的连接处就是所谓的PN 结。

PN 结形成一个电场。

太阳能电池的顶部被一层抗反射膜所覆盖,以便减少太阳能的反射损失。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光是由光子组成,而光子是包含有一定能量的微粒,能量的大小由光的波长 决定,光被晶体硅吸收后,在PN 结中产生一对对正负电荷,由于在PN 结区域的正负电荷被别离,因而可以产生一个外电流场,电流从晶体硅片电池 的底端经过负载流至电池的顶端。

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

将一个负载连接在太阳能电池的上下两外表间时,将有电流流过该负载,于是太阳能电池就产生了电流;太阳能电池吸收的光子越多,产生的电流也就越大。

光子的能量由波长决定,低于基能能量的光子不能产生自由电子,一个高于基能能量的光子将仅产生一个自由电子,多余的能量将使电池发热,伴随电能损失的影响将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下降。

〔2〕硅太阳能电池种类目前世界上有3种已经商品化的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辐照度科普扫盲

太阳能辐照度科普扫盲

峰值日照时数计算公式一、(斜面日均辐射量×2.778)/10000 千焦/米2斜面日均辐射量×0.0002778千焦/米2太阳能电池组件日发电量Qp Qp=Ioc ×H ×Kop ×CzAh 式中:Ioc 为太阳能电池组件最佳工作电流;Kop 为斜面修正系数;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全年峰值日照时数为: 180000×0.0116=2088小时0.0116为将辐射量(卡/cm2)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峰值日照定义: 100毫瓦/cm2=0.1瓦/cm21卡=4.18焦耳=4.18瓦秒1小时=3600秒则: 1卡/cm2=4.18瓦秒/卡/(3600秒/小时×0.1瓦/cm2)=0.0116小时cm2/卡倾斜面上太阳辐射量=太1KWh=3.6MJ1000/3600000=0.00027777771992年以前的太阳辐射 1992年以后:MJ/m2 光伏设计用辐射单位:1卡= 4.18焦耳,1焦耳甘肃武威水平面年辐射量6141.6⨯106/3600/1000 =1706kWh/m2/365 = 4.70甘肃武威水平面年辐射147⨯103⨯4.18⨯10000/361706kWh/m2/365 = 4.70•1、总辐射•水平表面上,在2π直接辐射和散射太阳(短波)。

总辐射是总辐射用总辐射表(•2、净全辐射•由天空(包括太阳和地表(包括土壤、植全波段辐射量之差称射。

净全辐射是研究要资料。

净全辐射为表接收到的辐射大于为负表示地表损失热射表测量。

•3、直接辐射•测量垂直太阳表面(太阳周围很窄的环形阳直接辐射。

太阳直射表(简称直接辐射•4、散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中把来自太阳直射辐射或天空辐射。

反射辐射。

散射辐射射。

这两种辐射均用加以测量。

总辐射Q 、净辐射N 、散射辐太阳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的直散分离原理、布格-朗伯定律和余弦定所要了解的三条最基本的定律。

计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

计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

计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计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全年峰值日照时数为: 180000×0.0116=2088小时0.0116为将辐射量(卡/cm²)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峰值日照定义: 100毫瓦/cm²=0.1瓦/cm²1卡=4.18焦耳=4.18瓦秒 1小时=3600秒则: 1卡/cm²=4.18瓦秒/卡/(3600秒/小时×0.1瓦/cm²)=0.0116小时cm²/卡于是: 180000卡/cm²年×0.0116小时cm²/卡=2088小时/年平均每日峰值日照时数为:2088÷365=5.72小时/日太阳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的直散分离原理、布格-朗伯定律和余弦定律是我们所要了解的三条最基本的定律。

直散分离原理:大地表面(即水平面)和方阵面(即倾斜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量均符合直散分离原理,只不过大地表面所接收到的辐射量没有地面反射分量,而太阳电池方阵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量包括地面反射分量:Q p= S p+D p Q T= S T+D T+R TQp:水平面总辐射Sp:水平面直接辐射Dp:水平面散射辐射Q T:倾斜面总辐射S T:倾斜面直接辐射D T:倾斜面地面反射布格-朗伯定律:S D’= S0F mS0:太阳常数1350W/m2S D’:直接辐射强度F:大气透明度m:大气质量m=1/Sinα⨯P/P0α:太阳高度角Po:标准大气压Sinα= 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δ:太阳赤纬角δ=23.5Sin(360*(284+N)/365)φ:当地纬度(0-90︒)ω:时角(地球自转一周360度,24小时)15度/小时或4分钟/度余弦定律:Sp’ = S D’ SinαS T’ = S D’COSθD T’ = Dp’(1+CosZ)/2R T’ = Qp’(1-CosZ)/2Q T= S T+D T+R T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设计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设计分为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且软件设计先于硬件设计。

年辐射量与日平均峰值日照时数的关系公式

年辐射量与日平均峰值日照时数的关系公式

年辐射量与日平均峰值日照时数的关系公式
1、若辐射量单位为cal/cm2
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0.0116(换算系数)
备注:0.0116为将辐射量(cal/cm2)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

推导过程:
峰值日照定义:1000W/ m2=0.1 W/ cm2,
1cal=4.1868J=4.1868W*s,1h=3600s
则:4.1868W*s/(3600s/h*0.1 W/ cm2)=0.0116h* cm2/cal
(1)年平均峰值日照时数=年辐射量(cal/cm2)*0.0116
(2)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年平均峰值日照时数/365
(3)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年辐射量(cal/cm2)*0.0116/365=年辐射量(kcal/cm2)*0.032 例如:假定某地水平面辐射量为135 kcal/cm2,方阵面上的辐射量为148.5 kcal/cm2,则年峰值日照小时数为148500*0.0116=1722.6h,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为1722.6/365=4.7小时。

2、若辐射量单位为MJ/ m2
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MJ/ m2)/3.6(换算系数)
例如:假定某地方年水平面辐射量为5643 MJ/ m2,方阵上的辐射量为6207 MJ/ m2,则年峰值日照小时数6207/3.6=1724h;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为1724/365=4.7h。

年峰值日照时数=年平均辐射量(MJ/ m2)/3.6(换算系数)
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年平均辐射量(MJ/ m2)/(3.6*365)=年平均辐射量(MJ/ m2)/1314=0.000076年平均辐射量(MJ/ m2)。

光伏发电度数计算

光伏发电度数计算

光伏发电度数计算
光伏发电度数即光伏发电量,是指一定时间内电池板产生的电能。

计算公式为发电量=电池板输出功率×时间。

而电池板输出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电池板输出功率=电池板峰值功率×峰值日照时数×光伏电池板转换效率
其中,电池板峰值功率可以通过光伏电池板的参数表查得。

峰值日照时数是指一天中太阳辐射能量最大的小时数,其计算公式为:峰值日照时数=(日辐射能量累计值/电池板峰值功率)×100%。

平均日照时数是指一天中平均每小时的太阳辐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平均日照时数=日总太阳辐射能量/24。

储能系统容量是指储能设备可以存储的电能容量,其计算公式为:储能系统容量=(电池板输出功率/储能设备充电效率)×储能设备充电时间。

在计算光伏发电度数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光照情况和电池板的性能,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你还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光伏发电的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年辐射量与日平均峰值日照时数的关系公式

年辐射量与日平均峰值日照时数的关系公式

年辐射量与日平均峰值日照时数的关系公式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年辐射量与日平均峰值日照时数的关系公式
1、若辐射量单位为cal/cm2
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换算系数)
备注:为将辐射量(cal/cm2)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

推导过程:
峰值日照定义:1000W/ m2= W/ cm2,
1cal==*s,1h=3600s
则:*s/(3600s/h* W/ cm2)=* cm2/cal
(1)年平均峰值日照时数=年辐射量(cal/cm2)*
(2)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年平均峰值日照时数/365
(3)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年辐射量(cal/cm2)*365=年辐射量(kcal/cm2)* 例如:假定某地水平面辐射量为135 kcal/cm2,方阵面上的辐射量为
kcal/cm2,则年峰值日照小时数为148500*=,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为365=小时。

2、若辐射量单位为MJ/ m2
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MJ/ m2)/(换算系数)
例如:假定某地方年水平面辐射量为5643 MJ/ m2,方阵上的辐射量为6207
MJ/ m2,则年峰值日照小时数6207/=1724h;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为
1724/365=。

年峰值日照时数=年平均辐射量(MJ/ m2)/(换算系数)
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年平均辐射量(MJ/ m2)/(*365)=年平均辐射量(MJ/
m2)/1314=年平均辐射量(MJ/ m2)。

峰值日照小时数和利用小时数

峰值日照小时数和利用小时数

峰值日照小时数和利用小时数
峰值日照小时数是指平均每天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时间,通常在中午时分。

而利用小时数则是指为了满足特定需求或达到某个目标而使用某种资源的总小时数。

以太阳能为例,峰值日照小时数是指每天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时间,通常在中午时分。

而利用小时数则是指太阳能发电系统在一年中运行的总小时数,包括阴天、雨天、雪天等所有天气条件下的运行时间。

简单来说,峰值日照小时数和利用小时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峰值日照小时数通常用于描述太阳辐射强度,而利用小时数则通常用于描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使用情况。

此外,太阳能的利用小时数通常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评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峰值日照小时数和利用小时数两个因素。

中国城市峰值日照表

中国城市峰值日照表

各大城市峰值日照时数资料发布日期:2010-11-27城市斜面日均辐射量峰值日照时数计算公式(峰值日照时数)哈尔滨 15838 4.3997964长春 17127 4.7578806沈阳 16563 4.6012014北京 18035 5.010123 一、(斜面日均辐射量×2.778)/10000千焦/米2天津 16722 4.6453716呼和浩特 20075 5.576835太原 17394 4.8320532乌鲁木齐 16594 4.6098132 二、(年总辐射量×0.0116)/365 千卡/厘米2西宁 19617 5.4496026兰州 15842 4.4009076 0.0116 是单位转换系数银川 19615 5.449047西安 12952 3.5980656上海 13691 3.8033598 1卡=4.18 焦1kal=4.18J南京 14207 3.9467046 1 焦=1/4.18=0.23923444976 卡合肥 13299 3.6944622 J=W·S W= J/S杭州 12372 3.4369416南昌 13714 3.8097492 注:此表是按公式一计算的福州 12451 3.4588878济南 15994 4.4431332郑州 14558 4.0442124武汉 13707 3.8078046长沙 11589 3.2194242广州 12702 3.5286156海口 13510 3.753078南宁 12734 3.5375052成都 10304 2.8624512贵阳 10235 2.843283昆明 15333 4.2595074拉萨 24151 6.7091478各大城市峰值日照时数资料各大城市峰值日照时数资料城市斜面日均辐射量峰值日照时数计算公式(峰值日照时数)哈尔滨15838 4.3997964长春17127 4.7578806沈阳16563 4.6012014北京18035 5.010123 一、(斜面日均辐射量×2.778)/10000 千焦/米2天津16722 4.6453716呼和浩特20075 5.576835太原17394 4.8320532乌鲁木齐16594 4.6098132 二、(年总辐射量×0.0116)/365 千卡/厘米2西宁19617 5.4496026兰州158424.4009076 ...................0.0116是单位转换系数银川19615 5.449047西安12952 3.5980656上海13691 3.8033598 1卡=4.18焦1kal=4.18J南京14207 3.9467046J=W·S W= J/S合肥13299 3.6944622杭州12372 3.4369416南昌13714 3.8097492 注:此表是按公式一计算的福州12451 3.4588878济南15994 4.4431332郑州14558 4.0442124武汉13707 3.8078046长沙11589 3.2194242广州12702 3.5286156海口13510 3.753078南宁12734 3.5375052成都10304 2.8624512贵阳10235 2.843283昆明15333 4.2595074拉萨24151 6.7091478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计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全年峰值日照时数为: 180000×0.0116=2088小时0.0116为将辐射量(卡/cm²)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峰值日照定义: 100毫瓦/cm²=0.1瓦/cm²1卡=4.18焦耳=4.18瓦秒 1小时=3600秒则: 1卡/cm²=4.18瓦秒/卡/(3600秒/小时×0.1瓦/cm²)=0.0116小时cm²/卡于是: 180000卡/cm²年×0.0116小时cm²/卡=2088小时/年平均每日峰值日照时数为:2088÷365=5.72小时/日太阳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的直散分离原理、布格-朗伯定律和余弦定律是我们所要了解的三条最基本的定律。

直散分离原理:大地表面(即水平面)和方阵面(即倾斜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量均符合直散分离原理,只不过大地表面所接收到的辐射量没有地面反射分量,而太阳电池方阵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量包括地面反射分量:Q p= S p+D p Q T= S T+D T+R TQp:水平面总辐射Sp:水平面直接辐射Dp:水平面散射辐射Q T:倾斜面总辐射S T:倾斜面直接辐射D T:倾斜面地面反射布格-朗伯定律:S D’= S0F mS0:太阳常数1350W/m2S D’:直接辐射强度F:大气透明度m:大气质量m=1/Sinα⨯P/P0α:太阳高度角Po:标准大气压Sinα= 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δ:太阳赤纬角δ=23.5Sin(360*(284+N)/365)φ:当地纬度(0-90︒)ω:时角(地球自转一周360度,24小时)15度/小时或4分钟/度余弦定律:Sp’ = S D’ SinαS T’ = S D’COSθD T’ = Dp’(1+CosZ)/2R T’ = Qp’(1-CosZ)/2Q T= S T+D T+R T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设计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设计分为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且软件设计先于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包括:负载用电量的计算,太阳能电池方阵面辐射量的计算,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用量的计算和二者之间相互匹配的优化设计,太阳能电池方阵安装倾角的计算,系统运行情况的预测和系统经济效益的分析等。

硬件设计包括:负载的选型及必要的设计,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的选型,太阳能电池支架的设计,逆变器的选型和设计,以及控制、测量系统的选型和设计。

对于大型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还要有方阵场的设计、防雷接地的设计、配电系统的设计以及辅助或备用电源的选型和设计。

软件设计由于牵涉到复杂的辐射量、安装倾角以及系统优化的设计计算,一般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在要求不太严格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估算的办法。

⑴太阳能辐射原理:太阳电池发电的全部能量来自于太阳,也就是说,太阳电池方阵面上所获得的辐射量决定了它的发电量。

太阳电池方阵面上所获得辐射量的多少与很多因素有关:当地的纬度,海拔,大气的污染程度或透明程度,一年当中四季的变化,一天当中时间的变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直、散分量的比例,地表面的反射系数,太阳电池方阵的运行方式或固定方阵的倾角变化以及太阳电池方阵表面的清洁程度等。

要想较为准确地推算出太阳电池方阵面上所获得的辐射量,必须对太阳辐射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太阳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的直散分离原理、布格-朗伯定律和余弦定律是我们所要了解的三条最基本的定律。

直散分离原理:大地表面(即水平面)和方阵面(即倾斜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量均符合直散分离原理,只不过大地表面所接收到的辐射量没有地面反射分量,而太阳电池方阵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量包括地面反射分量:Q p= S p+D p Q T= S T+D T+R TQp:水平面总辐射Sp:水平面直接辐射Dp:水平面散射辐射Q T:倾斜面总辐射S T:倾斜面直接辐射D T:倾斜面地面反射布格-朗伯定律:S D’= S0F mS0:太阳常数1350W/m2S D’:直接辐射强度F:大气透明度m:大气质量m=1/Sinα⨯P/P0α:太阳高度角Po:标准大气压Sinα= 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δ:太阳赤纬角δ=23.5Sin(360*(284+N)/365)φ:当地纬度(0-90︒)ω:时角(地球自转一周360度,24小时)15度/小时或4分钟/度余弦定律:Sp’ = S D’ SinαS T’ = S D’COSθD T’ = Dp’(1+CosZ)/2R T’ = Qp’(1-CosZ)/2Q T= S T+D T+R T⑵太阳电池发电系统的设计(以某高山气象站为例):当地气象地理条件: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前10年的平均数据。

纬度: 北纬30-45度经度:东经90-120度海拔: 1000-4000米最长阴雨天: 3天水平面全年总辐射量为:165千卡/厘米²。

太阳电池方阵面上的总辐射为180千卡/厘米2。

负载情况电源系统容量设计步骤:①太阳电池组件的选型:太阳电池选用秦皇岛华美光伏电源系统有限公司的组件型号为:33D1312X310开路电压:21V短路电流:2.4A峰值电压:17V峰值电流:2.235A峰值功率:38 Wp②计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全年峰值日照时数为: 180000×0.0116=2088小时0.0116为将辐射量(卡/cm²)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峰值日照定义: 100毫瓦/cm²=0.1瓦/cm²1卡=4.18焦耳=4.18瓦秒 1小时=3600秒则: 1卡/cm²=4.18瓦秒/卡/(3600秒/小时×0.1瓦/cm²)=0.0116小时cm²/卡于是: 180000卡/cm²年×0.0116小时cm²/卡=2088小时/年平均每日峰值日照时数为:2088÷365=5.72小时/日③根据系统工作电压等级确定太阳电池组件的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一般选择原则:户用系统为12VDC或24VDC;通信系统为48VDC;电力系统为110VDC;大型电站为220VDC%或更高。

每块标准组件峰值电压为17V,设计为对12V蓄电池充电,4块组件串联对48V蓄电池充电,因此,所需太阳电池的串联数为4块。

④计算每日负载耗电量为:4300Wh÷48V=89.6Ah⑤计算所需太阳电池的总充电电流为:89.6Ah×1.02/(5.72h×0.9×0.=22.19A其中:0.9:蓄电池的充电效率0.8:逆变器效率1.02: 20年内太阳电池衰降,方阵组合损失,尘埃遮挡等综合系数。

⑥计算所需太阳电池的并联数为:22.19A÷2.235A/块=10块⑦计算所需太阳电池的总功率为:(10×4)块×38峰瓦/块=1520峰瓦⑧计算所需蓄电池容量:蓄电池选用江苏双登全密封阀控式工业用铅酸蓄电池89.6Ah/天×3天(连续阴雨天数)÷0.68=400Ah0.68:蓄电池放电深度。

选用GFM-400型蓄电池(10小时放电率的额定容量为400安时)24只(48V)。

上面的计算可以由设计软件在几分钟之内完成,下面给出一个计算实例:蓄电池容量计算公式2008/0425•已有0条评论•文章分类:技术Bc=(Pl*24*Nl)/(Kb*v).........(1)其中Pl为日平均耗电量,Nl为最长连续阴雨天数,Kb安全系数,v工作电压.Bc=A*Ql*Nl*T0/CC.............(2)其中A安全系数1.1~1.4,Ql日耗电量,T0温度系数,CC放电深度Bc=QL*(Nl+1).................(3)其中Ql日耗电量,Nl为最长连续阴雨天数公式2一般用于电站的计算当中,公式3一般是估算,公式1一般用于24小时工作的负载上~简单点说就是负载/电压(12/24V)*每天使用时间*连续阴天天数/余量系数,比如1000W的系统,每天用10个小时,连续阴天为3天,电池板用12V100W的,其电池组的容量就是1000/12*10*3/0.5(电瓶余量系数)=50 00AH哪个是对的?关于蓄电池容量计算公式看了基本资料,发现蓄电池容量的计算公式有两条:究竟哪条对啊?还是各自有理,谁知道的,顺便解释一下理由,谢谢Bc=A*QL*NL*To/ccQL:日平均耗电量NL:阴雨天数To:温度修正系数CC:放电深度Bc=(Pl*24*D)/(Kb*V)PL:日平均耗电量D:阴雨天数kb:安全系数V:工作电压两个公式实质上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第一个算出来蓄电池容量单位为Wh,第二个为Ah第一个日平均耗电量QL(准确说应该是平均功率)单位为W,第二个为Wh 安全系数Kb包括了温度修正系数To与放电深度CC的修正!太阳电池基本性质:2008/0423•已有0条评论•文章分类:技术a 、光电转换效率η% 评估太阳电池好坏的重要因素。

目前:实验室η ≈ 24%,产业化:η ≈ 15%。

b、单体电池电压V:0.4V——0.6V由材料物理特性决定。

c、填充因子FF%:评估太阳电池负载能力的重要因素。

FF=(Im×Vm)/(Isc×Voc)其中:Isc—短路电流,Voc—开路电压,Im—最佳工作电流,Vm—最佳工作电压;d、标准光强与环境温度地面:AM1.5光强,1000W/m2 ,t = 25℃;e、温度对电池性质的影响,例如:在标准状况下,AM1.5光强,t=25℃某电池板输出功率测得为100Wp,如果电池温度升高至45℃时,则电池板输出功率就不到100Wp蓄电池的容量计算2008/0423•已有0条评论•文章分类:技术蓄电池的容量由下列因素决定:1.蓄电池单独工作天数。

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蓄电池允许放电达到蓄电池所剩容量占正常额定容量的20%。

2.蓄电池每天放电量。

对于日负载稳定且要求不高的场合,日放电周期深度可限制在蓄电池所剩容量占额定容量的80%。

3.蓄电池要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不会因过充电所造成的失水。

一般在选蓄电池容量时,只要蓄电池容量大于太阳能发电板峰值电流的25倍,则蓄电池在充电时就不会造成失水。

4.蓄电池自身漏掉的电能。

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长及电池温度的升高,自放电率会增加。

对于新的电池自放电率通常小于容量的5%,但对于旧的质量不好的电池,自放电率可增至每月10%~15%。

在水情遥测系统中,连续阴雨天的长短决定了蓄电池的容量,由遥测设备在连续阴雨天中所消耗能量安时数加上20%因子,再加上10%电池自放电能安时数,便可计算出蓄电池的容量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