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__免疫调节

合集下载

免疫学试题库 (16)

免疫学试题库 (16)

第十六章免疫调节一、单项选择1. 对于CTLA—4表述有误的是:A。

与CD28分子高度同源 B. 其配体是B7分子 C. 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D。

与B7分子的亲和力大于CD28与B7分子的亲和力E。

与B7分子结合后可向T细胞提供活化信号2。

以下不属于免疫抑制性受体的是:A. CTLA-4 B。

PD-1 C. B7 D. FcγRⅡ-B E。

CD94/NKG2A3. 下述哪项不属于免疫调节:A。

ADCC B. AICD C。

Tr D. 抗独特型抗体E。

以上都不是4。

活化性免疫受体胞质区具有的结构域是:A. ITIM B。

PTP C. ITAM D。

PTK E。

SHIP5。

介导AICD的细胞是: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Mφ细胞C.活化的NK细胞D.活化的中性粒细胞E.肿瘤细胞6. 抑制Th2功能的细胞因子:A.IL-2 B.IFN-γC.IL-4 D.IL—5 E.IL—107.抑制Th1功能的细胞因子:A.IL—2、IL—10 B.IFN-γ、IL-4 C.IL-4、IL-7D.IL-8、IL—10 E.IL—10、IL—48.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A.特异性杀伤靶细胞,清除抗原B.杀伤T细胞和B细胞引起免疫抑制C.抑制APC呈递抗原D.抑制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E.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9。

对细胞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2、IL-4、IL—5 B.IL-2、IL—8、IL—10C.IL-1、IL—6、TGF-βD.IL—4 、IL—10、TGF—βE.IL-12、INF-γ、TGF-β10。

关于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B.抗原在体内耗尽,免疫应答将停止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E.抗原的性质与免疫应答的类型无关11。

CTL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物质无关?A. 协同刺激分子B。

15-16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15-16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一.免疫调节的概念是一种精细、复杂,在不同水平由多因子参与的免疫生物学现象。

二.免疫调节的类型根据调节因素的性质不同,免疫调节分如下类型:↗ 细胞水平的调节1.免疫系统内部的调节→分子水平的调节↘ 基因水平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免疫的影响2.免疫系统外部的调节→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影响↘ 精神因素对免疫的影响3.整体和群体水平的调节§2.免疫系统内部的调节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抗原的调节作用:免疫应答的发生是由抗原诱导的结果,抗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始动因素和前提。

在一定的范围内,免疫应答的强弱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当体内针对抗原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应答时,其应答产物可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在体内逐渐分解,浓度降低,随后免疫应答也逐渐减弱。

此外,抗原的化学性质、剂量、进入的方式及抗原之间的竟争性对免疫应答有影响。

2.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调节作用:⑴.抗体的反馈调节:抗体是应答产物,随着免疫应答的增强,抗体的量也增加,大量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抗体封闭了抗原与ICC结合的抗原决定簇,减少了抗原对ICC的刺激,从而使免疫应答下调。

临床应用: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在第一胎分娩后的72小时之内给Rh阴性的母亲注射抗Rh的抗体。

⑵.BCR与Fc受体的交联作用:当抗体的Fab片段直接与BCR桥联或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原与BCR桥联后,抗体的Fc段可与B细胞膜上的FcγR结合,形成BCR与Fc受体的交联,结果引发抑制性信号,终止B细胞的分化和进一步分泌抗体。

担任此任务的主要是抗独特型抗体分子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⑶.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独特型的概念——BCR、TCR或Ig的可变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

(idiotype, Id )。

Id是自身免疫原,能刺激自身产生抗独特型的抗体,抗独特型抗体本身又具有Id又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抗Id,……,如此形成一个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抗独特型抗体有两种,一是抗可变区CDR的抗Id,另一是抗可变区支架区的抗Id。

医学免疫学-16免疫调节-w2015

医学免疫学-16免疫调节-w2015
化和脱磷酸化。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是一个可以相互 转化的过程,分别由蛋白激酶PTK和蛋白磷酸酶 PTP所促成。 • PTK和PTP作用相反,分别发挥正、负调节作用。
2019/7/27 14
2. 免疫细胞中两类功能相反的受体
ITAM
ITIM
PTK
PTP
• 激活性受体→带有ITAM→招募PTK→启动激活信号的转导 • 抑制性受体→带有ITIM →招募PTP →抑制激活信号的转导
2019/7/27 29
思考题
1. 免疫调节的方式及免疫调节的意义。 2. 什么是AICD?其意义是什么?
2019/7/27
30
The End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2019/7/27
2019/7/27
Jujiyu,Immu Dep3t1.
2019/7/27
15
(二)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馈调节
1. 共刺激分子对T细胞增殖的反馈调节
抑制作用严格针对已激活的T细胞
2019/7/27 16
2. B细胞通过FcγRII-B受体的反馈调节
抗抗BBCCRR抗抗体体
抗抗抗BBCBCRCRR
2019/7/27 17
3.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调节NK细胞活性
2019/7/27
10
二、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
• TLR与PAMP 结合后,通过NFkB和MAP相关信号途径, 诱导多种促炎因子基因的激活,引起炎症反应,清除 病原体。
• 免疫系统启动相应机制调节TLR信号,抑制炎症介质 的释放,终止炎症反应。
2019/7/27
11
三、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2019/7/27

[11秋]C16 免疫调节(111115)

[11秋]C16 免疫调节(111115)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免疫系统
神经肽 神经递 质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因子、抗体 垂体下丘脑轴 激素
各种激素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26
-免疫细胞上的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受 体:
有些可上调免疫应答(如雌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 素、胰岛素), 有些可下调免疫应答(如雄激素、皮质类固醇)
-抗体、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细胞因子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线, 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
免疫细胞的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
免疫细胞 激活性受体 抑制性受体
B细胞 T细胞
NK细胞
BCR TCR
FcRII-B,CD22,CD72 CTLA-4,PD-1,KIR
CD16,KIR2DS, KIR , CD94/NKG2A, CD94 NKG2C、D、 ILT(免疫球蛋白转录体) E FcRI Vγ9Vδ2TCR FcRII-B, gp49B1 CD94/NKG2A
+ + + 自身抗原(胸腺中)

-/+ 组织特异性抗原和外来抗原 细胞接触,依赖于细胞因子
发挥效应作用的机制 细胞接触,不依赖细胞因子 功能
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 抑制自身损伤性炎症反应、遏制病 局部应答 原体和移植物引起的病理性应答 CD4+ CD25+T, NKT, γ δ T Th1, Th2, Tr1,Th3,CD8+T
15
肥大细胞 γδT细胞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发挥调节作用的T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自然调节T细胞和适应性调节T细胞
特点 诱导部位 自然调节T细胞(nTreg) 胸腺 适应性调节T细胞(iTreg) 外周 -

免疫学@6.免疫调节

免疫学@6.免疫调节

抗 BCR 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BCR 交联 Fcγ RII-B
Igα /β pY
ITAM
p p
ITIM
Src-PTK
招募
磷酸化 招募
Syk-PTK
磷酸化 磷酸化
SHP-1, SHIP
脱磷酸化
PTP
PLCγ , Vav
B 细胞活化受阻
B 细胞抑制性受体通过 ITIM 抑制 B 细胞激活
(二)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 及其反馈调节
* 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免疫应答 * 抗体和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
四、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B细胞的调节作用
CD4
T细
T
激活
TCR CD28
MHC B7
APC
识别抗原
T
CD40L 残杀’
FasL Fas
‘他杀’
B
激活
B
激活诱发的细胞死亡(AICD) 使得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T、B 淋巴细胞 在完成效应功能后即时发生凋亡
五、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ITIM
T 细胞激活后表达抑制性受体 CTLA-4, CTLA-4 和 B7-1 分子竞争性结合 通过 ITIM 传递抑制信号
(二) B-淋巴细胞
激活性受体:BCR 和带有ITAM 的 Ig/Ig 抑制性受体:FcRII-B , 带有ITIM
抑制性受体
KIR2DL
激活性受体
KIR2DS
(三)
(一)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的调控 1.信号转导中的两种对立成分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分别由功能相 反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和蛋白酪氨酸磷 酸酶(PTP)所促成。
ITAM ITIM

生物《免疫调节》PPT课件(共54张PPT)

生物《免疫调节》PPT课件(共54张PPT)

吞噬 细胞
T细胞
记忆 细胞
效应 T细胞
淋巴 因子
功 吞噬、
受抗原刺 保持对
增强有关的免

处理、
呈递抗原
激增殖、
分化
抗原的
记忆
直接杀死靶细胞; 疫细胞对靶细
释放淋巴因子
胞的杀伤能力。
细胞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
增殖分化 T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淋巴因子
与靶细胞结合
小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识别、处理 和呈递抗原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B细胞、T细 抗体、效应T
胞增殖分化, 细胞和淋巴
并形成记忆 因子发挥免
细胞
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项目 作用对象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靶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效应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3)第三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释放
靶细胞
淋巴因子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酶 体酶被激活,使 其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变化,最 终裂解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 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 效应。如诱导产生更
多的效应T细胞,增
强其杀伤力等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第一道防线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和黏膜组成)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完整ppt课件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完整ppt课件

•细胞免疫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 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两
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完整版课件
18
1、防卫功能: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
死亡、损伤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完整版课件
19
• 1、免疫系统过于灵敏、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 进行攻击-自身免疫病。
记忆细胞
浆细胞 完整版课件
H抗体与抗原结合
抗体 抗原—抗体结12合
体液免疫过程
二次免疫
直接刺激
抗 原
B细胞
吞噬 T细胞 淋巴
细胞
因子
记 忆 细 胞
浆 细 抗体 胞
特异性结合,然后由吞噬细胞 吞噬消化
完整版课件
13
(2)、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
效应T细胞的杀伤作用示意图


被病毒感染 的宿主细胞 (靶细胞)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 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完整版课件
1
免疫调节
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调节,识别 “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 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完整版课件
22
完整版课件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23
系统性红斑狼疮
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 缔组织病,
式随着育龄期妇女的艾滋病患者的增多而日益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 共刺激信号分子对T 细胞增殖的反馈调节
CTLA-4的抑制作用
(二)、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
2、B 细胞表面的FcγRIIB
FcγRⅡ-B 分子胞内段带有ITIM。抗抗体分子和抗原抗体 复合物能使BCR 和Fc 受体同时被交联,实现反馈性抑制。 抗BCR IgG和Ag-Ab复合物:抗BCR IgG识别并结合B 细 胞表面的抗原受体BCR;另一方面,通过其Fc 段结合B 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称为Fc(RII-B),由Fc(RⅡ-B引发 抑制性信号,终止B 细胞的分化和进一步分泌抗体。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是HLA I 类 抗原分子和非经典的HLA-G 分子;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CD94/NKG2A,主 要识别由I 类分子HLA-E 及其提呈的肽段。


免疫球蛋白样转录体(ILT):配体是HLA I 类分子近膜端 结构域(a3结构域)。 抑制性受体一旦被激活,由杀伤性(激活性)受体 转导的信号失效, NK 细胞难以显示细胞毒性活性。
3磷酸磷脂酰肌醇
蛋白激酶B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三、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效应的调节
1、正调控(促进免疫应答): C3b、C4b和iC3b调理吞噬。 C3d、iC3b、C3dg及C3b可形成补体-Ag-Ab 复合物,与B辅助受体中的CD21结合,促B 活化。 APC膜表面CR1结合Ag-Ab-C3b,增强Ag提 呈能力。
病毒扩散
过激反应
剧烈的炎症反应
第一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一、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一)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Ag-Ab
正:
Ag-Ab-C
FDC(FcR、CR)
B
免疫应答(Ab)
B 细胞增殖形成生发中心
串 珠 样 小 体
FcR结合Ab-Ag
Tfh
CD21 结合Cd3-IC
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是指在抗原驱动的免疫应答过程中: 免疫细胞之间 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 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 的相互作用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宜的强度和 时限,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
调节与疾病
正 常 自身稳定
免 疫 应 答
调 节
应答不力 异 常 应答过强
免疫缺陷
2、补体负调控
1).补体的自身调控(自限因素) :补体激活中间产物极不
稳定;C3 转化酶均极易衰变。
2).C1 抑制分子(C1INH):使C1r 和C1s 失去酶解正常底
物的能力。
3).抑制转化酶形成:衰变加速因子(DAF)、C4 结合蛋白
(C4bp)抑制C3 转化酶;I 因子、H因子、膜辅助蛋白MCB 抑制C5转化酶。
(二) 独特型的调节作用
主要包括两方面:

Ab1与Ab3( 有相同独特型):针对抗原的特异 性应答。主要用于抗感染免疫。

Ab2可作为一种负反馈因素,对Ab1 的分泌起抑制作用, 可中和去除体内Ab1(或相应的细胞克隆),用 于防治自身免疫病。

Ab2,抗Ab1V区部分,具有类似相应抗原的分子构象, 可模拟抗原与相应B细胞克隆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 故称为抗原的内影像,诱导产生Ab3(与Ab1 有相同 独特型)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 主要用于抗感染免疫,特别针对那些不宜直接对人 体进行接种的病原体。
4).膜攻击复合物形成:C8 结合蛋白、膜溶解抑制物抑制
MAC 形成。
四、 免疫细胞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
(一)、免疫细胞激活信号传导的调节
1、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两种对立成分 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PTK 和PTP 要行使功能,必需被招募并聚积到胞膜内侧, 这依赖于受体或受体相关分子胞内段上的ITAM 和ITIM。 2、免疫细胞存在两类功能相反的受体 激活性受体 →带有ITAM →招募PTK →启动激活信号的 转导; 抑制性受体 →带有ITIM →招募PTP →抑制激活信号的 转导。
IFN- 雌激素 MHC II统、神经系统的影响
免疫系统:CKs(IL-1、IL-6、TNF)、 激素、神经肽 作用于CNS、内分泌细胞。
IL-1、IL-6(内源性致热源) IL-1、IL-6 促进ACTH合成 IFN 促进类固醇合成
抑制常规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抑制效应T细胞分泌IL-2及其他CKs; 通过接触和分泌IL-10 和TGF-β抑制其他免疫 细胞; 穿孔素、颗粒酶介导效应T细胞或APC凋亡; 减弱共刺激信号和抑制抗原提呈,抑制T细胞

二、TH1 细胞和TH2 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TH1 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抗病毒和抗胞内寄 生菌感染,参与移植物排斥;分泌IFN-γ。 TH2 主要涉及B 细胞增殖、抗体产生和超敏反应 。分 泌IL-4。
4、其他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肥大细胞:FcγRIIb是抑制性受体。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通过分泌CKs或直接接触调控免疫应答。
一、调节T 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调节性T 细胞Treg有下调免疫应答、维 持自身免疫耐受、抑制自身免疫病发生 的作用。
Treg功能:免疫失能和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机制: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调节
一、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 AICD) 是一种程序性主动死亡,即凋亡(apoptosis),对免疫应答的 终止起调节作用。
CD4
T细
T
激活
TCR CD28
MHC B7
APC
识别抗原
T
CD40L CD40
‘自杀’
T
‘自相残杀’
FasL Fas
‘他杀’
B
激活
B
激发诱发的细胞死亡(AICD)使得参与特异性应 答的T、B淋巴细胞在完成效应功能后即时发生凋亡
激活诱发的细胞死亡(AICD) 使得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T、B 淋巴细胞 在完成效应功能后即时发生凋亡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及其临床意义
Fas 或FasL 基因发生突变后,对于不断受到自身抗原刺 激的T 细胞克隆,反馈调节无效,增殖失控成为病理性 自身反应性T 细胞,引起淋巴结和脾脏肿大,产生大量 自身抗体,呈现SLE 样的全身性反应。
三、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MHC多态性是控制免疫应答水平的主要遗传 因素。制约T细胞的活化。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 作用

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CKs【IL、IFN、 TNF】作用于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表达神经体质受体和内分泌激素受 体,受神经体质和内分泌激素调控。

1. 神经系统 ——
多巴胺 内啡肽
免疫系统
T B
神经递质
脑啡肽
2. 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类固醇 、PGE 、雌激素 、 生长激素 、Insulin 、甲状激素

二、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
TLR信号转导的反馈调节:
炎症反应 清除病原体 适度
TLR
相关信号转导
促炎症 细胞因子
( LPS
过度
全身性 疾病
甚至死亡
内毒素休克 )
免疫系统必需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对模式识别受体(PRR) 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实施反馈调控。
多种分子参与对TLR介导信号转导的抑制,引起持续免疫耐受。 ①IRAK-M:IL-1受体相关激酶,抑制蛋白激酶,阻止TLR信号转导; ②SOCS-l: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抑制TLR信号途径。
第一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一、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一)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Ag-Ab 正: Ag-Ab-C FDC(FcR、CR) B 免疫应答(Ab)
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可抑制体液免疫-----抗体负反馈调节
•Ab:结合Ag,促吞噬细胞清除Ag,降低其对免疫细胞的刺激,Ab产生减少
负:
•特异性IgG:可与BCR竞争Ag,阻断Ag刺激B, Ab产生减少
•受体交联:IC中Ag结合BCR,Fc与同一B细胞上FcγRIIb结合,产生抑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二) 独特型的调节作用
独特型(idiotypes,Id) 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分子的V区不同,都具有具 有免疫原性,通常把抗体V区独特的抗原决定簇称之为 独特型 抗独特型(Anti-idiotype antibody,AId) Ab2,抗Ab1V区骨架区部分, 抑制B细胞克隆活化 Ab2,抗Ab1V区CDR部分,抗原内影像

终止B 细 胞的分化 和进一步 分泌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由于存在病理性抗Fc
抗体,封闭了 IgG 分 子上的 Fc段,使B 细胞表面的FcγRII-B 得不到和相应配体结合的 机会,造成抑制性信号通路不畅,引起自身抗体含量增高。
3、杀伤细胞 表面的KIR 和 CD94/NKG2A
NK 细胞和某些CD8+ CTL 的抑制性受体胞内段都 带有ITIM,分成三类:


麻风病人体内TH2 大量增殖,产IL-4(IL-10)可 阻止巨噬细胞活化,使其中的麻风杆菌长期滞留, 病情难以控制。

应用IFN-γ,可抑制TH2 而上扬TH1,促使主宰 细胞免疫的TH1 发挥功能。结果巨噬细胞内溶酶 体酶被有效地激活,杀伤寄生于胞内的麻风杆菌。
Th17的免疫调节作用

Th17 分泌IL-21促Th17扩增。
Fas 和FasL的突变: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 (ALPS)。ALPS 患儿也出现淋巴细胞大量扩增,淋巴结 和脾脏肿大,并有溶血性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症状。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调节通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