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题目三大蒙题技巧

合集下载

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大全

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大全

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大全数学运算是公务员考试中绝大部分考生花费时间长、正确率低的一个部分,而时间和正确率往往取决于解题方法是否简便、有效。

今天我将就解题方法才能突破数学运算低分、耗时长的瓶颈,实现对数学运算的明确把握和合理运用为大家做出详细讲解。

下面我通过列举具体解题方法,剖析方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使考生了解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及具体题目适合用什么样的方法,加深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强化对数学方法的掌握。

希望借助本文,更多的考生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数学运算方法,早日突破数学运算得分低、耗时多的瓶颈。

一、特值法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解有关不需整个解题思维过程的客观题十分有效。

我们常常会用到特殊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点、特殊方程等方法来找到特殊值,直接带入,或者考察特例、检验特例、举反例等等,总之就是把这个题目用特殊的问题进行检验,然后进行猜想,这是特殊化猜想。

例题:2009年行测真题某村的一块试验田,去年种植普通水稻,今年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的水稻总产量是去年总产量的1.5倍。

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A.5:2B.4:3C.3:1D.2:1【答案】A。

解析:取特殊值。

设普通水稻的产量是1,则去年的总产量是1,今年的总产量就是1.5,今年普通水稻产量为2/3,超级水稻产量为1.5-2/3,而超级水稻只占1/3,所以如果都种超级水稻的产量就是3×(1.5-2/3),那么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3×(1.5-2/3):1=2.5:1=5:2。

所以选A。

二、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也是解决数学运算问题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条件入手,通过分析简单情况,归纳出解决此类题的规律的一种方法,对于解决那些不容易入手或表述复杂的问题十分有效。

注意,这种方法只是猜测而不是证明,有时候可能会得出不正确的答案,需要大家注意多加验证。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最新版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最新版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含公式)第一节代入排除法1.使用范围看题型。

典型题型有多位数(提到具体位数(3、4位数)或出现位数的变化(个位与十位数发生变化))、不定方程(未知数比方程多)、年龄、余数看选项。

选项为一组数(2个数,问法为:分别/各)、可转化为一组数(比例可看成一组数)剩两项。

通过其他条件排除2项时,代入一项获取答案。

2.使用方法优先排除:通过尾数、奇偶、倍数等特性来排除。

直接代入:最值、好算。

(出现最值的先代入最大值、最小值计算;未出现最值时,先代入最好算的)PS:多位数问题优先考虑代入排除法;多次操作的、倒来倒去的优先考虑代入排除。

第二节倍数特性法(从问题入手)题型:出现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且所求与比例有关优先考虑倍数特征1.基础知识法(整除法)——考核较少若A=B*C,则A能被B整除,又能被C整除(考试时B、C假设当成整数)题型:①平均分配物品、平均数;②存在三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常见判定方法:①常见数:口诀法(3、9看各位数字之和,2、5看末位数,4、25看末两位数)②因式分解法:把一个数分成几个互质的数相乘的形式(互质是指除1以外没有其他的公约数,如12=3*4)③拆分法(常用于7、11、13):例如验证395/405/409/416中哪个数能被13整除,先确定数字390,再计算+5/+15/+19/+26对比2.余数法(结合代入排除)题型:平均分实物,最后有剩余/缺少解题核心:多退少补(总量+、总量-)Eg :解析:总量-6=9*部门数,总量+10=11*部门数;有1个部门只能分1包代表着缺10包,代入选项可得知:正确选项为B3.比例型若A/B=m/n (m,n 互质),则的倍数是n m B A ±±的倍数n 是B 的倍数,m 是ANM N A M N A N A N A ++占所有数总和的,则占其他数的占所有数总和的,则占其他数的补充:111 重要提示:若1个总量包含2个比例,单看问题比例无法解决时,用两个比例计算总量第三节 方程法思维: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1.普通方程主要在于设未知数: 避免出现分数,设小不设大出现比例避免出现分数,设比例出现高频多个主体,并于列式,设中间量未出现前面三种情况,求谁设谁2.不定方程主要在于怎么解方程(本质在于代入排除):①奇偶性26/2543a.b ,=+=+y x m by ax 如:先考虑奇偶性恰好为一奇一偶时,优当 ②倍数的倍数是,可知如:性奇一偶时,优先倍数特考虑倍数特性恰好为一,有公因子(公因素)时与或当36037m b a ,x y x m by ax =+=+③尾数 271203750b a ,=+=+y x m by ax 如:时,考虑尾数或尾数是或当 ④无以上三种特征时,直接代入选项3.不定方程组①3个未知数、2个方程,且未知数一定为整数(人数、具体事物的个数、本、页、张)方法:先消元(消解系数小的未知数,方便计算)转化为不定方程,再按不定方程求解。

公考数量关系蒙题技巧卡片

公考数量关系蒙题技巧卡片

公考数量关系蒙题技巧卡片
1. 正比例关系:如果两个数量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即一个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另一个数量的相应增加或减少,在解决这类题目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 确定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数量增加了50%,另一个数量也增加了50%",这表明它们之间是正比例关系。

-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一个变量的具体值,然后利用正比例关系推导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2. 反比例关系:如果两个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即一个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另一个数量的相应减少或增加,在解决这类题目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 确定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数量增加了50%,另一个数量减少了50%",这表明它们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一个变量的具体值,然后利用反比例关系推导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3. 平方关系:如果两个数量之间存在着平方关系,即一个数量的平方与另一个数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解决这类题目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 确定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数量增加了50%,另一个数量增加了25%",这表明它们之间是平方关系。

-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一个变量的具体值,然后利用平方关系推导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4. 组合关系: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组合关
系,可以尝试将这种关系拆解为几个简单的关系,并逐步推导出最后的结果。

数量关系中只说对了一半做题技巧

数量关系中只说对了一半做题技巧

数量关系题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要求我们在解题时对数量关系有深入的理解。

有时候,在做这类题目时,我们会发现有些数量关系题即便是看起来简单,但是很容易出错,甚至经常出现答案只对了一半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解题技巧来帮助我们正确地解决这类问题。

1. 仔细审题数量关系题可能会在数量和关系上进行一些变化,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把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搞清楚。

有时候“数量关系”可能不止一种,我们需要在审题的过程中把问题中的每个量列成表格,如输入、输出、中间变量等等。

只有在对原问题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解答。

2. 画图辅助有些数量关系题目是关于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等的,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求解。

画图有助于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建立方程很多数量关系题需要通过建立方程来求解,因为有些数量关系问题并没有具体的数值,只是通过代数式来进行描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建立方程,从而求解问题。

但是,在建立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准确性以及是否覆盖了所有的可能情况。

4. 常见模式和技巧在做数量关系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描述来分析问题,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模式和技巧。

例如“按比例增减”的题目可以使用“单位法”或者“比例法”来解决;对于“时间、速度、距离”的题目可以使用“表法”或“图形法”来辅助解答等等。

5. 反复练习只有不断地反复练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并且逐渐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做更多的练习题,尤其是一些变式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题目。

数量关系题目的解答需要我们在细心审题的基础上,结合画图辅助、建立方程、掌握常见技巧以及不断练习,逐渐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通过努力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可以在数量关系题目上有更好的发挥。

6. 分类讨论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讨论。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法宝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法宝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法宝新一轮的公务员考试高峰又一次拉开了序幕,相信学员们已进入到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之中。

那么,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模块依然是决定是否得到高分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众多模块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学员提炼了数量关系模块的快速解题法宝,以帮助大家高效地突破,冲出重围。

一、掐准时间,选择性做题在考场上,很多考生根本没时间做数量关系部分,而是采取直接蒙题的策略。

其实,随着近两年数量关系部分整体难度的下降,60%-70%的考题都是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型。

掌握好解题技巧,快速挑选出这些题目,可以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所以,对于这部分不能轻言放弃,最后做数量关系部分,只做会的,不会再选择放弃。

二、基础题型,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延续往年趋势,数量关系部分着重考察数学运算。

对于过半的中等难度应用题,我们需要懂得识别题型、找对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1.代入排除法:适用多位数、年龄等问题。

【例1】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A.169B.358C.469D.736【答案】B【解析】多位数问题,考虑代入排除法。

只有B选项满足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例2】有四个学生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等于93024,问其中年龄最大的学生多少岁?()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A.16岁B.18岁C.19岁D.20岁【答案】C【解析】年龄问题,首选代入排除,注意代入的逻辑顺序,从年龄最大的选项D开始代入。

结合尾数法,可得只有C选项满足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点拨】当遇到特别棘手、无任何思路的复杂题型时,也可考虑代入排除法进行尝试。

2.方程法:核心解题思想,重点把握不定方程。

管理类联考数学蒙题技巧

管理类联考数学蒙题技巧

管理类联考数学蒙题技巧一、选项分布规律在管理类联考数学中,每个选项的分布是相对均匀的。

通常,四个选项中,A、B、C、D各占25%的概率。

因此,在蒙题时,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对每个选项进行估算,从而增加蒙对的概率。

二、排除法应用排除法是一种有效的蒙题技巧。

通过观察题目和选项,可以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缩小选择范围。

例如,如果一个选项与题目中的条件明显矛盾,那么这个选项就可以被排除。

三、特殊值代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代入特殊值来验证选项的正确性。

例如,如果一个选项中的表达式可以通过代入某个特殊值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那么这个选项可能是正确的。

四、数量关系分析在管理类联考数学中,很多题目涉及到数量关系。

通过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一些选项中的关系规律,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五、选项互斥考虑在某些情况下,两个或多个选项之间存在互斥关系。

这意味着这些选项不能同时为真。

因此,在蒙题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些互斥的选项,从而增加蒙对的概率。

六、前后序选择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题目中的前后顺序来确定正确答案。

例如,如果题目中先给出了一个条件,然后给出了一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可能是正确的答案。

七、近似计算技巧在管理类联考数学中,有些题目涉及到近似计算。

通过对近似值进行估算,可以得出一个近似结果。

然后根据这个结果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八、蒙猜技巧应用最后一种蒙题技巧是蒙猜技巧。

这通常适用于已经排除大部分选项但仍无法确定正确答案的情况。

此时可以尝试随机选择一个选项作为答案。

虽然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无法保证,但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蒙题技巧并不能保证100%的正确率。

它们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帮助你在考试中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仍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方法的训练。

数量关系之蒙题技巧

数量关系之蒙题技巧

数量关系之蒙题技巧
1.公务员考试ABCD均匀分布,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没做的题都选未选过的选项。

2.选项是区间,尽量选中间的两个区间。

3.极值问题,最小往往选第二小;问最大,往往选第二大。

也可以优先代入进行验证。

4.如果题目选项中的某两项满足题目中的某个等量关系,那么这两个相关联的选项,极有可能个是干扰项,一个是正确答案。

5.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的选项,优先代入验证,此多为正确选项。

6.充分运用选项,倍数等关系,能秒杀就秒杀。

不能每道题都计算,要学会适当放弃。

7.敢于设“1”或设具体数值,代入公式求解。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8.年龄问题能代入先代入,或者利用年龄差不变,实在不行解再列方程。

9.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10.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11.有几何图形的话,可以用直尺量出几何图形的长、宽、高等辅助计算。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大全数量关系里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数字推理,给出一个数列,但是其中少了一项,要求观察规律,从而推选出最合理的一项。

给出一个数列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1,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A. 180B.210C. 225 D 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 29, 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 + 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 + 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 + 55=225,选C。

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2,增幅较大做乘除例2:0.25,0.25,0.5,2,16,()A. 32B. 64C.128D.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 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3,增幅很大考虑幕次数列例3:2,5,28,257,()A. 2006 B。

1342 C。

3503 D。

312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幕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幕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 5附近有4、8, 2附近有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关系题目三大蒙题技巧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对于绝大多数学员来
说是失分模块,有的学员考试时数量没时间做,直接看选项蒙!这种做法很任性,当然分数肯定是不理想的。

其实,数量关系有些题是可以蒙的,当然蒙也有蒙的技巧。

在这里给各位小伙伴们分享几招蒙题技巧。

1.选项越整越为答案
【例】某产品售价为67.1元,在采用新技术生产节约10%成本之后,售价不变,利润可比原来翻一番。

问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多少元?( )
A.51.2
B.54.9
C.61
D.62.5
【解析】由题意,售价不变可知缩减的成本即相应转化为利润,而题意中指出利润翻一番,由此可知缩减的10%成本即相当于原来的利润,换言之,原来的利润占成本的比重为10%,于是可知成本为67.1÷(1+10%)=61元。

备注:答案选项越整越可能是答案,所以锁定C选项。

2.比例倍数特性秒杀法
要想运用比例倍数特性秒题,首先我们必须对此性质有个充分的了解,满足a:b=m:n,则a能被m整除,b能被n整除。

说道m、n互质大家得知道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说m、n都是质数,而是要求m:n 为最简分数,即不能再约分,例如a:b=3:4,3:4不能再约分了,
那么我们能得到a是3的倍数,b是4的倍数,这样可能就更好理解了。

【例】已知甲、乙两人共有260本书,其中甲的书有13%是专业书,乙的书有12.5%是专业书,问甲有多少本非专业书?( )
A.75
B.87
C.174
D.67
【解析】甲的书有13%是专业书,则非专业的书有87%,所以甲非专业的只能有87或174本;若甲非专业的书是87本,则专业书就是13本,乙有专业书160×12.5%=20本。

若甲的非专业书为174本,则甲的非专业书就是26本,乙有专业书60×12.5%=7.5本,非整数,舍弃。

备注:甲专业书占13%,则甲的非专业书占87%,所以非专业书是87的倍数,排除A,C,锁定答案B和D。

3.问题求最大或最小,可以直接排除最大项和最小项
【例】100人参加7项活动,已知每个人只参加一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几个人参加?( )
A.22
B.21
C.24
D.23
【解析】由题意,要使参加人数第4多的参加活动人数尽量多,那么前三组必须是1、2、3且后四组人数差距最小,那么只可能是1、2、3、22、23、24、25。

备注:问题求最大,则可以直接排除最大或最小项,即B和C,锁定答案在A和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