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5-2 生活中的透镜(含答案解析)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1.生活中的透镜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2.投影仪;3.放大镜。
【例题1】(2019云南模拟题)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 , 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
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课前预习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1.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章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23张PPT)(共23张PPT)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课程讲授新课导入本课小结我来闯关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1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020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形成原因及异同点。
素养目标课程导入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照留纪念。
你们知道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吗?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结构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这样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A半透明纸凸透镜B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操作:1.用眼睛观察半透明纸,并适当调节B筒在A筒中的深度,看是否能在半透明纸上得到室外景物清晰、倒立的像。
2.改变室外景物与自制模型照相机的距离,并适当调节B筒在A筒中的深度,观察像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是怎样变化的?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通过以上操作,你能总结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吗?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归纳总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
(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
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3.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 平时我们看到照相机成的像都是正立的,这是因为为了取景方便,经过技术处理将第一次成的倒立的像转变成了正立的,照相机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堂检测
5.2 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巩固题
3. 图甲、乙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 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 C )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课堂检测
5.2 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巩固题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区分照相机、投 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经过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 的过程,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照 相 机
5.2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 1 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 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 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 实像。且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眼睛可以对着A端也可以向着B端向筒内观察景物成的像
探究新知
知知识识点点 22
5.2 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仪
探究实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 取下,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 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 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 正倒。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5.2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的调节
探究新知
5.2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的调节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 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29张PPT)

照相机成像原理
物距(u)
像距(v)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会聚成被摄物体的 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 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数码相机用电子感光器件和存储器件 替代胶片作为成像的光屏并记录像的信息。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2 生活中的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难点)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照片都是照相机拍摄的,那么你们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吗?
想拍张照留念吗?
知识点1 照相机
照相机的结构
主要构造: 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知识点4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小孔成像
A
B
B
A’’
照相机的像
B
A‘ A B
‘ 投影仪的像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
在光屏上。
平面镜成像
“眼睛受骗”
实像与虚像的比较
能 不能
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都位于凸透镜同侧
照相机
投影仪 平面镜
放大镜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比较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利用凸透镜成_倒__立___、 _缩__小___、_实__像___。 利用凸透镜成__倒__立__、 _放__大___、__实__像__。
利用凸透镜成虚__像____、 _放__大___、__正__立__。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共51张PPT)

F 2F 2F F
当u>f时,物距 变近 ,像距 变远 ,像也 增大 。
2F F
F 2F
2F F
F 2F
2F F
F 2F
当u>f时,物距 变近 ,像距 变远 ,像也 增大 。 当u>f时,物距 变远 ,像距 变近 ,像也 减小 。
2f F
像距v 物距u
F 2f
2f F
F 2f
像距v 物距u
当u<f时,物距 变近 ,像距 变近 ,像也 减小 。
不可用光屏接收
虚像
可用光屏接收
小结:
1、 实 像可用光屏接收; 虚 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但可用眼睛直接观察。
2、一焦外为实,一焦内为虚; 二焦外像小,二焦内像大。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3、当u>f时,物近,像远,像增大。 当u<f时,物近,像近,像减小。
2f F
F 2f
2f F
F 2f
照相机
F
O F 2F
。
2F F
F 2F
当u>f时,物距 变近 ,像距 变远 ,像也 增大 。
当u>f时,物距 变远 ,像距
,像也
。
2F F
F 2F
当u>f时,物距 变近 ,像距 变远 ,像也 增大 。
当u>f时,物距 变远 ,像距
,像也
。
F 2F 2F F
当u>f时,物距 变近 ,像距 变远 ,像也 增大 。 当u>f时,物距 变远 ,像距 变近 ,像也 减小 。
• 思考:若要使照相机成在底片上的像增大,如何 调节相机的镜头?
• 减少人到物之间的距离(减少物距),将镜头伸 出一些(增大像距)。
课件5:5.2 生活中的透镜

实 像
虚 像
如图所示,如果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 成的像,那么这个图表示的是( )的成 像示意图。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投影仪
知识回顾总结提升
谈谈你的收获: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 (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
歌曲欣赏
本节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 精彩图片
▪ 把玻璃片放在书上,观察字迹的大小; ▪ 然后将水滴在玻璃上,观察字迹大小,描述看
到的情景。
(1)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
观察书上的字是否永远放大? (2)该像有什么特点 ?
请认真观察实验,你能找出实像与虚像的不同点吗?
A、是否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B、能否用光屏承接; C、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2 生活中的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我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圣火采集情景
闪光灯
镜头
成像
构造
快门
胶片
光圈 调焦环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 被照物体的像。
,来自物体的 上,就形成了
投影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平面镜
光源
凸透镜 载物台
• 把这张投影片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观察 所成的像
5.2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一 照相机 ★ 1 1 10二 投影仪 ★ 1 1 三 放大镜 ★ 1 1 四实像和虚像★22一、照相机: 1.镜头:凸透镜; 2.原理:光的折射;(1)物距: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u >2f );(2)像距:胶片在一~二倍焦距之间靠近焦点处(f <v <2f ); (3)物体越远,像越小,胶片越靠近焦点; 3.像的性质: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4.光路图:如右图; 5.透镜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2)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6.物体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2)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7.其他说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例题1】12月2日是全国安全交通日,为加强交通安全,太原市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
下列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眼上成的像是虚像B.电子眼的摄像头是凹透镜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C【解析】解:A、电子眼成像特征和照相机是一样的,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
B、电子眼摄像头和照相机都是凸透镜;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所以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故C正确。
D、电子眼的成像规律和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的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如图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越远的物体通过透镜所生成的像离透 镜越近,为使远处物体的像能清楚地成在 透明的纸上,应使透明纸向透镜靠拢一些, 而不应该把 B 向外拉使 A、B 之间的距离 增加,为使半透明纸上得到的像更亮一些, 要成像的物体就应该在明亮的地方,所以 应该把模型照相机的 B 朝着室外面而不是 朝着较暗的室内. 故选 D. 9. 【解析】 A、物像上下不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 合题意. B、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符合题意. C、物像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不符合 题意. D、物像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 题意. 故选 B. 10. 【解析】方法一:让一束平行光射向 盒子,用白纸在另一侧来回移动,如果透 过的光能会聚成为光点,说明对光有会聚 作用,为凸透镜.如果不能使光会聚成为 光点,说明透镜对光无会聚作用,应为凹 透镜.
2020 年秋季班课专享资料
第 2 节 生活中的透镜
作业帮直播课李海涛
基础达标
1. 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是( )
A.照相机
B.凸面镜
C.平面镜
D.幻灯机
2. 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 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2. 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D.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缩小的实像,故 AB 选项都不正确;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 利用了“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的原理,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5.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 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所以放映幻灯时, 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字,幻灯 片应该是有字(图像)一面朝下(面向光 源方向),同时还要倒着放置,就能够得 到题目要求的效果.即幻灯片的插法应该 是“下”字的开口向左,尖端向上. 故选 B. 6. 【解析】在农场小城镇建设中,路口安 装的监控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与照相机的原理相 同. 故选 A. 7.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凸透镜的应 用是放大镜,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 A. 8. 【解析】 A、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利用的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 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 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利用的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 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倒立、 放大的实像.
7.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实像发出的 B.像一定是虚像 C.像一定是倒立的 D.像一定是放大的
2020 年秋季班课专享资料
作业帮直播课李海涛
8. 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乙中 的( )
8.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平面镜 D.投影仪
9.如图纸筒 A 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 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 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
A.眼睛应对着 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 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 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外的景物时应把 B 端向外拉
2020 年秋季班课专享资料
10.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作业帮直播课李海涛
能力提升
1. 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能力提升
1. 【解析】双塔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 成像,成的是虚像.所以 A 说法错误.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应减小镜头与塔之间 的距离.所以 B 说法正确,C 说法错误.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应增大镜头与塔的距 离,所以 D 说法错误. 故选 B. 2. 【解析】A、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的眼镜 是凹透镜,故该选项错误; B、矫正远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故该选项正确;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 该选项正确,D 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 B、C. 3. 【解析】由图可知,“通过凸透镜观察
2020 年秋季班课专享资料
作业帮直播课李海涛
6. 在农场小城镇建设中,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原理相同(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7. 如图所示,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 B. 9. 【解析】应该对着 A 端向筒内观察而不
2020 年秋季班课专享资料
是对着 B 端向内方向观察,让光线从纸筒 B 通过凸透镜才可以看到、看清楚物体的 像; 在实际照相中,要拍远处的物体时,镜头 缩回去一些,因此为使远处物体的像能清 楚地成在透明纸上,显然应将透明纸向透 镜靠拢一些,相当于缩小镜头与底片的距 离,因此选项 D 错误.故选 C. 10. 【解析】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 A 说 法错误; B、潜望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成正立等大 的虚像,所以 B 说法错误;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 C 说 法错误;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 D 说 法正确. 故选 D.
作业帮直播课李海涛
4. 已知某透镜的焦距为 1cm 的整数倍.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透镜主轴上距透镜 9cm 处,人眼
在透镜另一侧正对透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像;如果将蜡烛沿主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
动 13cm,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烛焰像,由此可知这只透镜是
透镜,
透镜的焦距是 cm.
5.观察如图中所示装置,手电筒照亮的透明胶片经过凸透镜在银幕上成像.
像,这个像是(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的虚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放大、正立的虚像
2、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
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
该怎样调整( )
A.手机远离同学
B.手机靠近同学
C.手机适当向左移 D.手机适当向右移
3. 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看到的像是____.如果在 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为 5 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放大
2020 年秋季班课专享资料
镜的放大倍数是 6 倍,那么他看到的角是_像的是( ) A.照相机 B.潜望镜 C.平面镜 D.放大镜
4. 关于照相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B.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5.投影仪放映幻灯片时,要想在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字,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放置方 法应该是( )
作业帮直播课李海涛
到的世”字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它跟照相 机的成像性质相同. 故选 A. 4. 【解析】玻璃杯竖着贴近鹦鹉图片时, 起到放大镜的作用,鹦鹉图片通过玻璃杯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对于圆柱形的容器 来讲,其放大的效果是横向变长,而纵向 不变,故只有 A 显示的像是符合要求的. 故选 A. 5. 【解析】 A、实像是能用光屏接收到的,虚像是不 能用光屏接收到的,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B、凸透镜成像也是折射:物体在焦点内 成虚像,在焦点外成实像,所以光线经过 折射所成的像是实像的说法错误. C、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就是影 子.所以虚像不是影子,实像就是实际光 线的会聚点,故 C 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在凸透 镜的焦点内成虚像,在焦点外成实像,故 D 错. 故选 BCD. 6. 【解析】 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只能 成虚像,并且像与物体等大;故 A 正确; B、王奶奶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故 B 错误; C、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故 C 错误; D、放大镜是凸透镜,只有 u<f,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当 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故 D 错误. 故选 A.
5.关于实像和虚像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像是能用光屏接收到的,虚像是不能用光屏接收到的 B.光线经过折射所成的像是实像,经过反射所成的像是虚像 C.虚像是影子,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所成的光斑 D.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的成像是虚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只能成等大的像 B.王奶奶戴的老花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
2020 年秋季班课专享资料
7.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远处的物体, 经放大镜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在视网膜上得到倒立、 更小的实像,眼睛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 把看到的像进行颠倒、放大成和实际相同 的像. 所以,视网膜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缩 小的像,光是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进入人的 眼睛的,而不是则像发出的. 故选 C.
(1)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像,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 (2)如果保持胶片与银幕的位置不动,想在银幕上成一缩小的像,应将凸透镜 “靠近”或“远离”)银幕.
(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