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共沉淀法合成及磁性

合集下载

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

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

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

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高能球磨法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在溶液中加入铁盐和氧化剂,使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再经过热处理得到纳米四氧化三铁。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制备出纯度较高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制备出形貌较为均一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水热条件下,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显著增加,从而促使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形成。

水热法制备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小的尺寸分布。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胶和凝胶转化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将适量的金属盐和有机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经过凝胶处理后得到纳米四氧化三铁。

该方法可以控制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形貌和粒径,并且制备出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分散性。

高能球磨法是一种通过机械碰撞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能球磨机将粉末样品和球磨体一起放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处理。

通过机械碰撞使粉末样品逐渐细化,最终得到纳米四氧化三铁。

高能球磨法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并且可以控制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形貌。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方法,如热分解法、溶液法、微乳液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制备。

纳米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具有良好性能的纳米四氧化三铁,为其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共沉淀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材料

共沉淀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材料

共沉淀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材料
共沉淀法是制备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磁性材料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单、低成本、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纳
米尺寸的Fe3O4材料。

制备Fe3O4纳米材料的关键步骤是选择合适的前驱体、调控反应条件
和后续处理方法等。

以下以天然磁铁矿为原料,介绍一种共沉淀制备
Fe3O4纳米磁性材料的方法。

实验所需材料及设备有:天然磁铁矿(Fe3O4)、浓HCl溶液、浓NaOH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等。

步骤如下:
1.将一定质量的天然磁铁矿粉末称取到玻璃研钵中;
2.用浓HCl溶液洗涤磁铁矿粉末,去除杂质,并用蒸馏水进行反复洗涤,直至洗涤液呈中性;
3.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玻璃研钵中的磁铁矿粉末,加入适量的浓NaOH溶液,调节pH值至8~9;
4.在水浴中保持温度在80~90℃,保持搅拌,反应2~3小时,使反应
充分进行;
5.经过反应得到的沉淀物,使用磁力搅拌器将其沉淀下来;
6.用蒸馏水洗涤Fe3O4沉淀物多次,以去除残余的Na+、OH-等离子;
7.最后用无水乙醇再次洗涤Fe3O4沉淀物,以去除水分,然后将其干燥。

制备得到的Fe3O4纳米磁性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磁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净化、储能和数据存储等领域。

此外,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后续处理方法,还可以制备出不同形态和尺寸的Fe3O4纳米材料,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浓酸和浓碱的接触,同时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保证所得产物的纯度和性能。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

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余春宇摘要考察了普通共沉淀法制备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采用一种改进,了的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 纳米粒子。

并对获得的粉体采用进行初步表征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颗粒, 研究了影响纳米Fe3O4 颗粒磁性的因素[1]。

关键词磁性Fe3O4;共沉淀法;制备;引言磁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工业上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磁流体技术在国内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纳米铁氧体粉体的制备不够完善,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铁氧体是纳米Fe3O4,近年来纳米材料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Fe3O4更多应用于化学领域[3]近几年来Fe3O4便成为了一种新型材料[4]纳米粒子(nano particle)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 am间的粒子[5]Fe3O4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即超顺磁性[6]Hao-Yu等人制备出来的Fe3O4可达5–10 nm[7]使用XRD,TEM,VSM 对材料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果发现,用水热法制备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层型结构[8]。

,近年来有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物性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这在纳米粒子基本理论上有重大意义[9]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O 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得到合理优化的制备工[10]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Fe304颗粒,并以聚乙二醇为改性剂,蒸馏水为载液[11]本文综述了多种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方法且分析了它们的诸多影响因素,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很多经验取长补短得出了在共沉淀发的基础上再对一些反应条件以及其他一些试剂进行了改进内容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纳米Fe304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目前纳米Fe304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2]机械球磨法、溶胶一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热分解法、电弧蒸发法、液相微介质电加热分解法、水热法等,但每种方法有其自身的不足。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方法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方法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方法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是指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颗粒状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性质。

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传递、磁性储存和磁性传感等领域。

要合成和表征磁性纳米颗粒,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方法。

一、合成方法1. 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方法,使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还原剂反应,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可以合成不同金属或合金的纳米颗粒,并控制其大小和形状。

其中,Fe3O4(磁性铁氧体)是最常用的磁性纳米颗粒之一。

2. 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合成方法。

通过控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可以获得高纯度和精密控制大小的磁性纳米颗粒。

例如,通过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升温至其分解温度,金属离子被还原为金属原子,并形成纳米颗粒。

3. 碳热法碳热法是在高温下将金属氧化物和碳源反应,形成纳米颗粒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合成各种金属的纳米颗粒,并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碳热法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温度、时间和碳源浓度来实现对纳米颗粒形貌和大小的控制。

二、表征方法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方法,可以观察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大小。

通过在样品表面扫描电子束,并检测被样品反射的电子,可以获取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并通过计算得到颗粒的大小分布。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表征方法,可以观察纳米颗粒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通过透射电子束穿过样品,探测被样品透射的电子,可以获得纳米颗粒的晶格信息。

TEM可以提供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尺寸和形貌等详细信息。

3. X射线衍射(XRD)XR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征方法,通过照射样品表面的X射线,分析样品产生的衍射图样,可以确定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XRD可以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晶相、杂质和晶体尺寸等信息。

4. 磁性测量磁性测量是评估纳米颗粒磁性性质的重要方法。

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原理

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原理

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原理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怎么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说实话,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复杂,但要是你跟我一块儿探讨,保证你能轻松get到重点!先别急,慢慢来,咱们一步一步地走,不慌不忙。

共沉淀法,说白了,就是让化学反应在溶液里发生,把一些物质从液体中“沉”出来,变成固体。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做菜的时候,水分蒸发,最后剩下的就是固体食材?这就是共沉淀法的精髓!为了让咱们要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沉”下来,通常需要一对好搭档——铁盐和氢氧化物。

简单说,就是铁盐溶解在水里,然后通过加入氢氧化物让它们反应,最后在温度和pH值的控制下,铁就“变身”成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魔法?但其实背后是有一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氢氧化物,通常用的是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铵,它们能帮助铁盐转化成铁氢氧化物。

而铁氢氧化物一旦生成,咱们可就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温度适宜、pH合适,四氧化三铁的纳米颗粒就会慢慢“现身”,像变魔术一样,在溶液中逐渐显现出来。

你可能会想,咱们为什么非得做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四氧化三铁(Fe₃O₄),咱们通常叫它“磁铁矿”,它有着超级棒的磁性,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磁共振成像、废水处理等等。

想想看,咱们要是能制备出这种纳米级别的小颗粒,不但能提高反应的效率,还能让这些颗粒更好地分散,避免它们像大块铁一样“自作主张”堆成一堆,影响效果。

不过呢,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就像做菜一样,调料用得不对,火候不合适,做出来的味道肯定差强人意。

要是你在制备过程中不控制好温度、pH值,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可能就会变得不均匀,甚至形态不符合咱们的预期。

所以啊,控制这些细节可是关键中的关键,毕竟谁也不希望一锅好菜弄成了“灾难”。

好啦,咱们说说过程。

一般来说,先得把铁盐溶解在水里,通常是硫酸铁或者氯化铁,这两种铁盐最常见。

然后呢,往溶液里缓缓加入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铵,一边加一边搅拌。

四氧化三铁nps的制备

四氧化三铁nps的制备

四氧化三铁nps的制备四氧化三铁(Fe3O4)是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NPs)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1. 水热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将适量的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得到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此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尺寸均匀,结晶度高。

2. 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将适量的铁盐溶液滴加到氨水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产生沉淀,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此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3. 热分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将铁盐溶液加热至高温,通过热分解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此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尺寸可调控性好,适用于制备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

二、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应用领域1. 磁性材料领域: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可用于制备磁性液体、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等。

在磁存储、磁共振成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2. 生物医学领域: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因其磁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生物医学成像、药物传递和磁性导航等。

在肿瘤治疗、磁性超声造影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3. 环境领域: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可用于废水处理、重金属离子吸附等环境治理方面。

其高效的吸附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材料。

4. 电子材料领域: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可用于制备磁性传感器、磁性存储器等电子器件。

其优异的磁性能和稳定性使其在电子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5. 催化剂领域: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可用于制备高效催化剂,应用于有机合成、氧化反应等领域。

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活性使其在催化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磁性材料。

采用水热法、沉淀法和热分解法等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纳米颗粒。

在磁性材料、生物医学、环境、电子材料和催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fe_3o_4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fe_3o_4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fe_3o_4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Fe3O4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良好磁性性能的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表征研究在纳米材料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合成方法和表征方法两个方面来介绍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一、合成方法1.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Fe3O4纳米粒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Fe2+和Fe3+离子的混合溶液加入碱性溶液中,在控制好反应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共沉淀。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低成本等优点。

具体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将Fe2+和Fe3+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制备混合溶液;(2)沉淀:缓慢加入碱性溶液(如氨水)到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中的Fe2+和Fe3+会与碱性溶液中的OH-结合,形成Fe(OH)2和Fe(OH)3沉淀;(3)还原:通过加热或添加还原剂(如NaBH4)等方法来将Fe(OH)2和Fe(OH)3还原成Fe3O4纳米粒子;(4)洗涤:用去离子水将沉淀洗涤干净,避免杂质的存在。

2.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制备Fe3O4纳米粒子的另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一定实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进行控制,来控制物质的热分解过程,从而制备出具有一定形貌和分布的纳米颗粒。

该方法具有高得率、纳米颗粒形貌可控等优点。

具体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前驱体:使用一定的有机溶剂将Fe3+离子的前驱体溶解;(2)加热反应: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等参数,使前驱体分解为Fe3O4纳米粒子;(3)洗涤:用去离子水将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进行洗涤干净,避免杂质的存在。

二、表征方法1.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粉末衍射仪是一种常用的物质结构表征方法。

对于Fe3O4纳米粒子来说,XRD可以在非破坏性的情况下,通过测量其晶体间距和衍射峰的位置,来确定其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以直接观察材料纳米结构的方法,对于Fe3O4纳米粒子来说,通过TEM可以观察到其粒径和形态等特征。

纳米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铁 合成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纳米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铁 合成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纳米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合成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和三氧化二铁(Fe2O3)是两种重要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它们在磁性材料、催化剂、电子器件、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等方面展示出了独特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纳米四氧化三铁,也被称为磁性铁氧体,由离子式Fe3O4表示,是一种由铁和氧元素构成的黑色晶体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导电性能,因此在磁性材料和电子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合成机制涉及多种方法,包括溶液法、热分解法和沉积法等。

三氧化二铁是另一种重要的铁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通常以赤铁矿的形式存在。

它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和电化学性能,在催化剂、光电子器件和环境净化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三氧化二铁的合成机制也有多种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气相沉积法和水热法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的合成机制,包括背景介绍和不同的合成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和结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最后,本文将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纳米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合成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基础,并为其在磁性材料、催化剂、电子器件、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纳米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的合成机制。

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纳米四氧化三铁合成机制:2.1.1 背景介绍2.1.2 合成方法一2.1.3 合成方法二2.1.4 合成方法三2.2 三氧化二铁合成机制:2.2.1 背景介绍2.2.2 合成方法一2.2.3 合成方法二2.2.4 合成方法三2.3 对比分析:2.3.1 物理性质对比2.3.2 化学性质对比2.3.3 应用领域对比2.3.4 结构特点对比3. 结论:3.1 小结3.2 研究意义3.3 发展前景3.4 展望未来通过以上结构,我们将系统地介绍纳米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的合成机制,并通过对比分析比较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和结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共沉淀法合成及磁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共沉淀法合成无机功能材料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XRD、SEM进行无机材料的晶相,形态分析方法。

3.理解并测试磁性材料的基本性能参数。

二、实验原理
近年来,纳米Fe3O4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Fe3O4纳米颗粒在磁记录、微波吸波、废水净化,特别是核磁共振成像、药物运输和热磁疗等生物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纳米材料的粒径是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应用领域对Fe3O4纳米颗粒的粒径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制备尺寸和性能可调的纳米Fe3O4颗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方法有很多:如沉淀法、水热和溶剂热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等,但制备粒径可调的Fe3O4纳米颗粒的方法却并不多。

其中一些方法涉及的反应条件苛刻而且工序复杂,给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寻求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来实现粒径调控的纳米Fe3O4颗粒的制备显得尤为重要。

沉淀法实在原料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得原料溶液中的阳离子形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物的方法。

沉淀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可由反应条件来控制,然后再经过滤、洗涤、干燥,有时还需经过加热分解等工艺过程二得到陶瓷粉体。

沉淀法又可分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是使溶液中的某一种金属阳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二形成沉淀物,其优点是可以制备高纯度的氧化物粉体。

化学共沉淀法一般是把化学原料以溶液状态混合。

并向溶液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溶液中已经混合均匀的各个组分按化学计量比共同沉淀出来,或者在溶液中先反应沉淀出一种中间产物,再把它煅烧分解。

由于反应在液相中可以均匀进行,从而获得在微观线度中按化学计量比混合的产物。

共沉淀法是制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粉体的重要方法。

Fe3O4纳米粒子付费共沉淀制备反应如下:
Fe2++2Fe3++8OH—→Fe3O4+4H2O
在室温或者更高温度惰性氛围下,通过共沉淀Fe2+/Fe3+盐溶液合成Fe3O4,此法简便易得。

磁性纳米粒子的粒径、形状及组成取决于所用盐的种类(如氯酸盐、硫酸盐、硝酸盐)、Fe2+/Fe3+的比率、反应温度、pH值以及介质的离子强度。

共沉淀法最大的困难是如何阻止粒子的团聚现象。

近年来,通过使用有机添加剂作为固定剂或还原介质,在制备不同尺寸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的方法上有了重大的改进。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实验设备:容量瓶,烧杯,分析天平,水浴锅,搅拌器,鼓风干燥箱,电动搅拌机,酸度计(ph试纸)
实验材料:氯化铁,氯化亚铁,氢氧化钠和无水乙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共沉淀法合成
首先配制0.026mol/L的FeCl3.6H2O溶液和浓度为0.014mol/L的FeCl2.4H2O溶液,然后,在室温条件下,将各100mL上述溶液混合,搅拌,缓慢滴加0.4mol/L的NaOH溶液至体系pH值为11,将反应容器移入50℃恒温水浴晶化2h。

最后,用磁铁分理处产物,再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数次,室温干燥。

维持反应溶液铁离子的总浓度0.04mol/L及其他工艺条件不变,改变体系中n(Fe2+):n(Fe3+)比例,制备不同粒径的Fe3O4纳米颗粒。

(二)样品的表征
1.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样品的XRD图谱,确定物质结构。

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貌。

3.用振荡样品磁强计测试样品的磁性能,主要测试磁滞回线,获得基本磁性参数: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将测得的XRD图与标准卡片对比,确定合成产物的晶相,通过XRD图谱分析晶粒尺寸随n(Fe2+):n(Fe3+)比例变化的变化趋势。

2.观察样品的形貌,观察粒子尺寸随n(Fe2+):n(Fe3+)比例变化的变化趋势。

与XRD结果对照分析粒子尺寸的变化。

分析控制Fe3O4纳米颗粒粒径的方法。

3.对样品进行磁性测试,获得比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基本磁性参数。

得到磁性能随粒子尺寸变化的规律。

六、问题与讨论
1.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颗粒中,对粒子尺寸影响因素有哪些?试分析。

2.试分析磁性能随粒子尺寸变化的原因。

3.分析XRD测得的晶粒尺寸的SEM观察到的粒子尺寸的区别和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