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

(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2、用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高中历史电子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电子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电子版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人类起源:非洲猿人-变形人-克森人-尼安德特人-智人早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谷文明、中华文明2.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文明:米诺斯文明、弥诺安文明、古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斯巴达军事罗马文明:义利召公、布匿战争、共和制、凯撒大帝、尤利乌斯-克利奥帕特拉、君士坦丁大帝、罗马法、罗马天主教3. 印度文明古印度:雅利安人、吠陀文献、佛教、耆那教古代印度:孔雀王朝、典范王朝、穆扎哈达王朝、印度艺术4. 中国古代文明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5. 其它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波斯文明二、中世纪史1. 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文明、基督教扩张、欧洲封建制度、教皇与皇帝、骑士团、十字军东征、黑死病2. 伊斯兰文明伊斯兰的起源、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世界、中世纪伊斯兰科学文化3. 南亚、东亚、东南亚的中世纪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的封建制度、印度伊斯兰教国家、古代中国、唐、宋、元、明、清、印度封建制度、印度种姓制度、东南亚古国、东南亚各国的历史4. 远东社会风貌中世纪朝鲜半岛史、中世纪日本史、中世纪越南史三、现代史1. 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影响2.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的起源、葡萄牙的航海事业、瓜分印度洋航线、哥伦布的航海、英国的航海、法国的航海、荷兰的航海3.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手工业与商业的崛起、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4.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起源、启蒙思想的内容、启蒙运动的影响5. 各国历史英国历史、法国历史、西班牙历史、荷兰历史、俄罗斯历史六、近代史1. 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经济原因、工业革命的技术原因、工业革命的社会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2. 资本主义国家的立足与扩张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国家的对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及其原因、殖民体系的建立和扩张3. 西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源泉、法国的大革命浪潮在欧洲的传播、法国大革命的意义4. 东方社会的危机与应变中国清朝的危机、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日本的近代化运动、印度的近代化运动5. 世界历史世界史的发展轨迹、世界史的特点、世界史的未来发展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复习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复习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猿人、智人- 史前文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制度-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形成3. 希腊与罗马-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希腊哲学、希腊神话-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尤利乌斯·凯撒、奥古斯都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封建社会:领主与农奴关系、庄园制度- 教会的权威:教皇与宗教裁判所- 十字军东征:背景、过程与影响2. 伊斯兰文明-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文化成就3. 东亚历史- 中国的唐、宋、元三代:科举制度、经济与文化发展 - 日本的平安时代与武士阶级的兴起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主义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发现-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影响3.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与拿破仑的统治4.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 亚洲、非洲的近代变革- 亚洲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非洲的殖民历史与民族独立运动四、现代历史1.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后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与联合国的成立2.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 冷战的起源、美苏对峙与冷战结束- 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五、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记忆2. 历史人物的贡献与影响分析3.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4. 历史资料的批判性阅读与分析结语高中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人类起源、进化过程,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以及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

3. 希腊与罗马:古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罗马法律的影响。

4. 宗教与文化: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二、中世纪历史1. 封建社会: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东亚封建国家:中国的唐宋变革,日本的平安时代,朝鲜的高丽时代。

3. 伊斯兰帝国: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文化对中世纪世界的影响。

4.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及其对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影响。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起源、特点及其在艺术、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的影响。

2.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4. 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启蒙运动对民主政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5. 工业革命: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6. 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及其对被殖民地的影响。

7.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共合作与分裂、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过程,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主要成就与挑战。

4.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 当代中国:21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

五、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1. 法国大革命: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出现初步的社会分工。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 商朝:出现了成熟的青铜文化,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形式。

- 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宗法社会;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五霸争雄。

- 东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期。

3. 秦汉-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

- 汉朝:西汉时期,汉武帝开疆拓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

- 两晋:西晋短暂统一后,八王之乱导致国家分裂,东晋偏安江东。

- 南北朝:南北分裂,北方多民族融合,南方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二、中世纪历史1.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开皇之治,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诗繁荣,对外交流广泛。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直至宋朝统一。

2. 宋辽金元- 宋朝:北宋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商业繁荣,科技有所进步,如活字印刷。

- 辽、金、西夏: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长期对峙。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领土辽阔,实行民族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近现代历史1. 明清-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展示国威。

- 清朝:康乾盛世,国家统一,领土达到历史最大范围,但晚清时期西方列强侵略,国力衰弱。

2. 近现代-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洋务运动:清朝末期的自强改革,引进西方科技,建立近代工业。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代历史1. 文明的起源- 史前时代的人类活动- 农业革命的影响- 早期文明的兴起(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2. 古代帝国与王国-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 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的统治- 印度的孔雀王朝- 中国的夏、商、周朝及其政治制度3. 希腊与罗马- 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与文化-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 罗马法的影响4. 宗教与文化-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古代文学、艺术、建筑成就二、中世纪历史1.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亚洲的封建社会(如日本的武士阶级)2. 宗教改革与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与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及其对欧洲的影响3. 中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中世纪的科技发展-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艺术与思想-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的发展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影响- 殖民地的反抗与独立运动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事件与影响5.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 冷战的起源、过程与结束- 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剧变-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新发展四、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至民国- 晚清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斗争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3.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1、世界历史世界历史主要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阶段。

其中古代文明主要指的是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等;中世纪主要指的是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等;近代历史主要指的是欧洲殖民、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等;现代历史主要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等。

2、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主要包括夏商周、战国、秦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黄河文明的诞生、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危机、南北朝时期中原的分裂与南北文化的融合、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等。

3、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历史事件主要涉及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政治变革和社会革命等。

4、世界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主要包括玛雅文明、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希腊罗马文化等。

这些文化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5、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主要包括诗、书、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文化传统。

其中的经学、儒学、道教、佛教等思想体系,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文化的发展还包括了科技、工艺、医学等方面的丰富传统。

6、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人类社会化的过程包括了人类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手工业社会、机器工业社会等社会形态的演变,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革新与进步。

7、人类思想史人类思想史主要包括了各种思想体系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了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文学等方面。

这些思想体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人类的文明成果人类的文明成果包括了人类的思想、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这些成果表现出了人类智慧的光辉,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探索和不懈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
一、秦汉文化的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外文化交流空
前频繁;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①天文:汉武帝时,“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开始以正月为首;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
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④造纸: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时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
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6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
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三、哲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②东汉家王充的《论衡》对神学开展了深刻的批判。

2、王充及其《论衡》:①东汉前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
思想家王充。

②王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衡》一书中。

③王充反
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提倡薄葬。

四、宗教:
1、佛教的传入: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

②汉明帝
派专使到西域求佛法,立洛阳白马寺,佛教在中国传布开来。

五、史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
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六文学:赋是兴起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种新型的体裁。

其特点是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上林赋》及班固的《两都赋》;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
主要形式,《十五从军征》等是乐府诗的名篇。

七、艺术:秦始皇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珍品;成都说唱俑、洛阳
杂技俑;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
帛画的稀世之宝。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民族交往密切;中外交流频繁。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进一步开发:A水稻产量提高,圩(wei)田普遍,适于种
高产水稻;B烧山、围湖造田—破坏生态;C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D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A隋大运河;B唐水利专职官员;大兴水利;C筒车,曲辕犁。

3、农产品商品化: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中期开征茶税。

1、产地分布广:A丝麻织品—全国;B瓷窑—中原、江南;C冶铁—100多处。

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有“海上霸王”之称;;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分工细,品种多,产品新:唐三彩—彩瓷;青瓷—越窑秘色瓷,白瓷—邢窑。

4、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冶金—切削抛光焊接;造船—推进器;丝织—波斯织法。

三、商业的繁荣
1.发达的水陆交通:①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

②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③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
往来不绝。

2.统一的货币:①隋仍铸五殊钱,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②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废五株钱,新铸“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

③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市场较前代发达
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①那时,经商的人很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海内的大商人;②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
布各大都会。

③商人大量增加和外商的贸易活动,使唐朝的商业更
加繁荣。

四、城市的兴旺
一、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⑴、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入田亩,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
收税。

⑵、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⑶、特点:纳银代役。

⑷、性(实)质: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⑸、作用: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
一次重大变革;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
附关系的松弛;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2、更名田和固定丁赋: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土地
归耕种者所有,曰“更名田”;1712年,清政府规定康熙五十年(127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3、摊丁入亩——⑴内容: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把丁税平均摊
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⑵、作用: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
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手工业的进步:工具革新;技术提高、种类增加;分工细密;
规模扩大、产量提高;新生产关系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五、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
1、商品经济活跃: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商贸城市;出现了如北京、南京等数十座商贸城市;江浙地区农村工商业市
镇兴起。

2、外贸状况——闭关政策: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


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