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2010.012010.01的目的基因克隆进表达载体(fuse phage),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融合表达,使得一个噬菌体上含有一种序列的肽。

与有机合成法相比较,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可将特定分子的基因型和其表型统一在同一个病毒颗粒内,并且将选择能力和扩增能力联系在一起,即通过与配体的结合从数量众多的多样性群体中选择出表达有相应配体的噬菌体颗粒,再通过感染大肠杆菌使选择出的噬菌体颗粒得到扩增。

其不足在于肽库的容量及短肽的大小受到了限制,且只能表达L 型天然氨基酸形成的短肽。

3噬菌体肽库的筛选技术如何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到特异的重组噬菌体是肽库技术的关键。

经典的方法有两种:①将纯抗体包被在固相介质上,如酶标板、免疫试管或亲和层析柱,然后加入待筛选的噬菌体,洗去非亲和性的噬菌体,回收高亲和性的噬菌体;②将抗体与生物素基因相连,再将其固定在包被有Streptavidin 的磁珠上对噬菌体进行筛选。

3.1宿主菌直接洗脱经典筛选过程中,一般利用pH 的变化来洗脱与目标分子结合的噬菌体,这可能对噬菌体造成伤害。

利用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亲和性可以直接用宿主菌来洗脱,以避免对筛选的影响,并且将洗脱和感染合并到一步[7]。

3.2双层膜筛选系统获得重组噬菌体蛋白的方法是将筛选出的特异噬菌体转入不含校正基因的菌株,将外源蛋白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出来。

通过细胞膜间隙最终进入培养基质中。

针对这种情况,Skerra 等[8]建立了双层膜筛选系统。

第一层膜为亲水性多孔膜,这种膜对蛋白质的结合能力小,孔径能让蛋白质分子自由通过,但细胞不能通过;第二层膜为疏水膜,膜表面包被目标蛋白(抗原或抗体),两种膜分别覆盖在固体培养基上。

细胞在第一层膜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这层膜转移到第二层膜上培养,分泌的可溶性蛋白透过第一层膜,与第二层膜上的目标蛋白结合,然后再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筛选。

这种方法避免了蛋白常遇到的细胞碎片的干扰,提高了筛选效率。

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抗体

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抗体

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抗体摘要:噬茵体抗体库技术是利用PCR扩增出抗体的全套可变区基因,将抗体分子DNA片断如Fab或单链抗体(scFv)与噬茼体外壳蛋白基因PⅢ或PVI]I连接,使融合蛋白表达于噬茵体颗粒的表面,经过“吸附一洗脱一扩增”过程富集筛选特异性抗体.。

这一技术将抗体基因型和表型联系在一起,使识剐抗原的能力和噬茵体的可扩增性统一起来,较好的模拟了体内的抗体产生的过程,成为一种高效的筛选体系。

噬菌体抗体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构建容量大、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强的人源性抗体是此项技术的核心,也是其远大前景的基础.本文就噬茵体抗体库技术的原理、构建、筛选做一综述。

关键词:噬茵体抗体库技术;抗体库;噬茵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phage display antibody li—brary techniques)是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抗体的全套可变区基因,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把Fab段或单链抗体(ScFv)表达在噬菌体的表面,经过“吸附一洗脱一扩增”过程筛选并富集特异性抗体。

20世纪80年代中期,Smith 在前人对丝状噬菌体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

由于该技术具有生产人抗体的潜力,因此,吸引了许多学者投入这一研究中,使得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由此开创了一条简便、快速的基因工程抗体生产路线.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原理是将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Ill(PIl1)或外壳蛋白Ⅷ(PⅧ)基因随机重组,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经增殖并在噬菌体表面以抗体片段Fab或ScFv一外壳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

这种噬菌体颗粒可以特异识别抗原,又能感染宿主菌进行再扩增,经过“吸附一洗脱一扩增”过程就能筛选并富集特异性抗体。

所构建的抗体库称为全套抗体库,从中筛选到的抗体称为噬菌体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靠近理想的现实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靠近理想的现实

b t e ni d n n ie t a M c e nn . ec n tu t n o h h g ni d irre c sf 8 in ewen a tb y a d a t n wih rp s re ig Th o sr ci fte p a e a t o g o o b y I ais sii t — b c 0
年 代初 期 ,Witr 首 次 报 道 利 用 噬 苗 体 抗 体 库 技 术 在 丝 ne 等 状噬 菌体 表 面 呈 示 免 疫 小 鼠脾 脏 B细 胞 的 垒 套 抗 体 基 因 , 从 中筛 选得 劲 针 对 p o ( 一p e yoao一 5 o e 的 特 h X 2 h n l z ̄ 一 n ) x 异性 抗体 。此 后 ,利 用 噬 菌 体 呈 示 技 术 构 建抗 体 库 筛 选 ] 特 异 性 抗体 全 面 展 开 并 取 得 巨 大 进 展 l g 叫 噬苗 体 抗 体 库 技 术 包 括 两 个 内窖 : 先 是插 人 到 丝 状 噬 首 菌体 病 毒 颗 粒 结 构 基 因( Ⅲ或 g 上 适 当位 点 的外 源 片 段 , g Ⅶ) 即 抗体 可变 区( 区 ) 因 , 一 个 由轻 链 和 重 链 基 因随 机 组 V 基 是 合 的氓 合体 } 次 , 人 的 抗 体 可 变 区 基 因 船 够 表 达 呈 示 于 其 插 噬 菌体 表面 , 利用 特异 性 抗 原 对 呈 示 于 噬 菌体 表 面 的 蛋 白进
A mta t An i o h g ip a e h o o y i a n w i r r c n lg n t ea e fg n n ie rn n io isi l r c : t dy p a ed s ly tc n lg s e l a y t h o o y i h r ao e ee g n e ig a tb d e n b b e r c n e r . i t c n lg k s t e wo k t e p cf n i d r fiin l y c mb n p c f id n e e ty a s Th s e h o o y ma e h r o g ts e ii a t c o b y mo e e f e ty b o c ig s e i c b n i i g

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及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及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综述#讲座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及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薛国柱,吕勇刚,窦科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陕西西安710032Selection technology of phage antibody libra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umor researchX UE Guo-z hu,L U##Yong-gang,DO U K e-f engDep artment of H ep ato-biliar y Surgery,X ij ing H osp ital,Four th M ilitar y Medical University,X i.an710032,P.R.China=摘要>噬菌体抗体是指表达在噬菌体表面的抗体分子Fab或scF v,这些分子的群体称为抗体库。

经特定抗原或细胞筛选后可以获得针对该抗原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异性抗体。

经典的筛选方法为固相或液相抗原识别,前提条件是能得到抗原纯品,对于抗原无法提纯或抗原性质不确定的情况则不能适用,所以又出现全细胞筛选,直接利用肿瘤细胞或组织细胞进行筛选,无需纯抗原,但目标抗原一定要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对于表达较低的情况,一种策略是先利用正常细胞筛选,去掉无关抗原后,再利用肿瘤细胞筛选;另一种策略是细胞内化筛选,特异性抗体被内化入细胞,然后用酸性洗脱液洗脱掉细胞膜上非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后裂解细胞,获得特异性抗体。

其余筛选方法还有切片组织筛选、体内筛选等,适用面较窄,未获推广。

筛选效率主要通过以下几项的检测:转化数,即被感染的噬菌体数,它随筛选轮数的增加而增加;抗体基因插入载体的频率,高比例的丢失意味着筛选的低效率;抗体亲和性。

抗体库技术避免了杂交瘤技术中的许多难点,如细胞融合、动物免疫等,目前该技术已逐渐在肿瘤诊断和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3):1829-1832[ABSTRAC T]P hag e antibo dy means tho se F ab o r scF v, w hich display in the membrane of phag es.T he reper toires o f these antibo dies ar e antibo dy librar y.Bio pinned by antig en or cell,r elevant antibo dy can be g ot.Classical bio panning tech-nique is antig en(so lidif ied o r liquefied)recog nitio n by pur ified antig en,when the purif ied antig en can not be obtained,the classical technique can not be applied.So full cell biopanning has appeared,w hich needs not pur ify antig en,but the t arg et antig en must be highly ex pressed,o therw ise,some str ategy can be used.O ne is wiping off the irrespect ive ant igen by no r-mal cells,then tumor cell antig en is r elatively high,another str ateg y is inter nalizing biopanning:special antibody is inter-nalized by certain technique,then the ir relat ive ant ibo dy is w ashed off,special antibo dy is g ot by splitting the cells.Oth-er techniques such as in tissue sect ions selection and in viv o selectio n w ere na rro wly applied.T he bio panning efficiency is detected by fo llo w ing aspects:tr ansfo rming unit,enhanced w ith the r ound of bio panning;the frequency of g ene fusing, hig h delet ion of antibody g ene meaning lo w efficiency;the af-finity o f antibody.T he antibody librar y technique can avo id many pr oblems of hy bridoma such as cell fusio n and animal immunity.It has been used in tumo r diagnosis and tr eat ment.Chin J Cance r Pr ev T r eat,2005,12(23):1829-1832=关键词>肿瘤/免疫学;噬菌体/免疫学;抗体,细菌;综述文献[KEYWORDS]neoplasms/immunolog y;bacter iophages/immunolog y;ant ibo dies,bacter ial;r ev iew lit erature =中图分类号>R7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71(2005)23-1829-04噬菌体抗体是指表达在噬菌体表面的抗体分子Fas或单链抗体ScFv。

噬菌体抗体的制备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噬菌体抗体的制备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噬菌体抗体的制备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噬菌体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它是由噬菌体导致的细胞免疫反应产生的。

噬菌体抗体可以和噬菌体结合,阻止噬菌体的感染,并加速噬菌体的清除。

因此,噬菌体抗体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噬菌体的制备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它能感染特定的细菌。

噬菌体的制备通常分为两个步骤:感染细菌和收集噬菌体。

感染细菌是制备噬菌体的第一步。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通常使用目标细菌来感染大量的噬菌体。

噬菌体感染后,会在细菌内部复制,最终导致细菌破裂并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收集噬菌体是制备噬菌体的第二步。

科学家可以使用离心技术分离细菌和噬菌体,然后将噬菌体收集起来。

在噬菌体纯化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纯化方法,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超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法,以确保纯化的噬菌体质量和纯度都达到要求。

噬菌体抗体的制备噬菌体抗体是针对噬菌体的特殊抗体。

制备噬菌体抗体的主要步骤包括:免疫动物、采集血清、分离抗体和纯化抗体。

免疫动物是制备噬菌体抗体的第一步。

科学家通常会选择小鼠、兔子或其他动物作为主要免疫对象,然后注射噬菌体制备免疫动物体内。

采集血清是制备噬菌体抗体的第二步。

科学家通常会采集免疫动物的血清,以获得免疫血清中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被用于识别和结合噬菌体,并最终用于治疗。

分离抗体是制备噬菌体抗体的第三步。

科学家通常会使用抗体分离技术,如蛋白A柱层析法、蛋白G柱层析法和酸碱洗脱法,来分离免疫血清中的抗体。

纯化抗体是制备噬菌体抗体的最后一步。

科学家会使用各种纯化技术,如电泳、超过滤和透析等,以去除污染物和提高抗体的纯度。

这样,就可以获得纯净的噬菌体抗体用于治疗。

噬菌体抗体在治疗中的应用噬菌体抗体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治疗细菌感染、促进免疫调节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均有应用。

治疗细菌感染是噬菌体抗体的主要应用之一。

噬菌体能够感染和破坏特定的细菌,因此对于引起细菌感染的细菌,噬菌体抗体能够用于治疗。

ScFv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ScFv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综述・ScFv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侯俊然 何蔼 詹希美 摘要 随着蛋白组学时代的到来,对目的抗体的需求量的增加,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抗体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该文主要介绍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重要一种ScFv (单链抗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从理想ScFv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可溶性表达、液体和固体筛选的优缺点及其在寄生虫学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此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可溶性表达;筛选;ScFv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E 2mail :houjunran2003@ 电话:020********* 单链抗体(single 2chain antibody fragment ,ScFv ),仅为完整抗体的六分之一,相对分子质量(Mr )约为27000,由轻链可变区(vl )和重链可变区(vh )之间通过14~15个氨基酸的弹性小肽连接形成,具有许多优点:体积小,免疫原性低,不易引起人体排斥反应;无Fc 段,不易与具有Fc 受体的非靶细胞结合,成像清晰;渗透性好,能有效穿透致密的组织屏障;易于基因操作和基因工程大量生产。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成为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

1 ScFv 噬菌体抗体库的技术流程从有关的细胞(免疫脾细胞、淋巴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等)克隆出抗体可变区Ig G ,设计引物,利用PCR 扩增出轻链可变区(vl )和重链可变区(vh ),用一段弹性连接肽将其连接,构成单链抗体ScFv 。

重组到噬菌体表达载体中,感染宿主菌,通过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把单链抗体ScFv 表达在噬菌体表面,利用特异性抗原进行筛选,并重复筛选过程,达到抗体的富集。

2 ScFv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2.1 理想ScFv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Okamoto[1]认为理想ScFv 噬菌体抗体库是包含所有抗体可变区的功能位点,包含所有抗体组合形式,抗体多样性最大。

利用噬菌体载体展示抗体文库技术研究进展

利用噬菌体载体展示抗体文库技术研究进展
2008.24(5):482—484.
等他81构建辅助质粒,发展了不使用辅助噬菌体的噬 菌体展示技术,建克了含有辅助质粒的细菌包装细
胞系。
[15]Tadjine M。Mittal
acterizatiun of
K R,Bourdon S.et
a1.Production and(・har—
murine
nm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Haemophi— role in
1.3
out
T4噬菌体展示系统
通过小外衣壳(small
capsid,S()C)蛋白(:端与外源多肽融合进行展
示。SOC的分子量为9kD,是T4组装所必需的,而 且不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具有与成熟衣壳表面 特定位点高结合能力。王新卫等u2。利用重组噬菌 体T4一zl—NP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AIV抗体的 El。ISA方法,为进一步利用T4噬菌体展示系统开
多,Osbourn J¨"等将抗原包被于固相介质上,加入
辅助噬菌体与噬菌粒载体的关系 当外源DNA序列是噬菌体扩增不欢迎的,往
往会导致重组体不稳定,外源DNA在子代噬菌体 基冈组中会出现缺失或重排。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 辅助噬菌体趟感染转化细胞,以杂和噬菌体颗粒的 形式展示外源DNA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由超 感染细胞所分泌的噬菌体颗粒在表型上是混合的, 一些外源序列以“单价”的形式被展示,这对于选择 以高亲和力结合到靶序列的配体时是非常有益的。 辅助噬菌体能够使噬菌粒转化培养物超感染后包装 入噍菌体颗粒的单链噬菌粒DNA的得率最大化。 辅助噬菌体的复制与装配不如噬菌粒有效,冈此在 超感染细胞所分泌的噬菌体中,衣壳中含有压倒性 多数的展示有靶序列的农壳蛋白。有研究者设计新 型的辅助质粒代替辅助噬菌体∽∞,进一步避免野生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抗体制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抗体制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Phage Display Antibody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ZHANG Jia-he ,ZUo W ei—yong。,HoNG W ei—ming。,GUAN Yuan-hong , M ENG Ting ,LIU Li ,ZHo U Zu ̄ hong
Nanchang 330045,China;2.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Veterinary B 0£ef 孢0 0g c口Z Drug,
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phage display antibody technology,in— cluding vector,protein fusion,prim er design,construction m ethod,screening technique,and SO on. In addition,this review sum m arize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antibody preparation and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 on phage display antibody technology. KEY W ORDS:phage surface display technology;single—chain antibody;research progress
其他 分子 生物 学技 术 的 飞 速发 展 ,人 们 运 用 分 子 生 物学 手段 制备 了基 因工程 抗体 ,被 称为 第三 代抗 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doi:10.3969/j.issn.1009-0002.2010.04.03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潘博1,2,童贻刚1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2.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是近年发展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它的建立是抗体技术领域中的一次革命性进展。

它以其独特的构建和筛选系统,彻底改变了抗体制备的传统途径,使抗体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对生物学领域中许多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该技术是迄今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制备抗体技术。

我们简要综述此项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抗体人源化;抗体工程技术[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02(2010)04-0581-05Phage Antibody Library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PAN Bo1,2,TONG Yi-Gang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thogen and Biosecurity,Beiji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Beijing 100071;2.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erbin150030;China[Abstract]Phage-displayed antibody library is a new thchniqu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very rapidly and leads to revolution in the area of antibody engineering in recent years.This technology employes an unique system of antibody construction and screening,and changes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antibody preparation completely.It pro-motes antibody engineering,into a new developing stage and improves many other technologies in biological fields.So far phage antibody library is the most developed and widely applied technique in the field of antibody prepara-tion.In this review,we focused on the progress of this technique.[Key words]phage antibody library;antibody humanization;antibody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抗体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分子,用于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物。

自19世纪末发现抗血清能中和细菌毒素以来,制备抗体技术的研究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抗血清多克隆抗体,即第一代抗体。

第二阶段始自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鼠单克隆抗体[1],即第二代抗体。

这类抗体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好、能无限传代等优点。

然而,当把第二代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时,由于单抗的异源性特点,常会引起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mouse anti-body,HAMA)反应,导致治疗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虽然人们一直希望用这种技术制备出人单克隆抗体,但却因人的染色体易丢失、杂交瘤不稳定、产量低及亲和力差等因素,用人杂交瘤技术[2-3]制备人源单抗进展缓慢。

因此,围绕着如何生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对现有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等问题,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应运而生,它包括嵌合抗体、改形抗体和用抗体库技术制备的抗体。

目前,抗体工程领域中最突出的研究进展就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该技术的出现开创了一条简便、快捷的基因工程抗体生产路线[4],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产生主要依赖于3项技术的进展:一是PCR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可以用一套引物,通过RT-PCR,直接从总RNA中克隆出全套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5];二是大肠杆菌分泌有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片段获得成功[6];三是建立了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7]。

在此3项技术的基础上,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操作路线变得十分便捷。

其[收稿日期]2010-01-13[作者简介]潘博(1984-),男,硕士研究生,(E-mail)panbo198401@yahoo.com.cn原理是:用PCR技术扩增抗体的全套可变区基因,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抗体分子的Fab或scFv等片段与单链噬菌体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展示于噬菌体颗粒表面,经过“吸附-洗脱-扩增”过程筛选并富集特异性抗体。

该融合蛋白既能识别相应抗原并与之结合,又能感染宿主菌以进行再扩增,并且具有强大的筛选功能,能够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抗体生成过程,是抗体在同一噬菌体颗粒基因型与表型的统一。

最早的抗体库的报道是198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Winter小组[8]在Nature上发表的关于单区(VH)抗体库的构建;其后,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Lerner小组[9]在Scienc上发表了关于含有轻重链完整的抗体库构建的文章。

一般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的首例抗体库[10]。

他们都是利用噬菌体载体,通过噬菌斑印迹筛选抗体,但该技术出现不到一年就被更为优越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所取代。

1991年Winter[11]和Lerner等[12]又分别发表论文,阐述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体库。

这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在基因工程抗体应用的成功范例和重大进展,使抗体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出现已近20年,期间有很大的发展,但构建及筛选的基本路线变化不大,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2.1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的扩增免疫球蛋白基因可来源于杂交瘤细胞、体外免疫的细胞、致敏及非致敏的B淋巴细胞(骨髓、外周血、病灶局部引流淋巴结、扁桃体或经过免疫的小鼠脾脏等),其中以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较好[13]。

当然,对于选用何种抗体基因是由研究目的来决定的。

获得的方法主要是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单链cDNA,以此作为模板扩增出全套抗体可变区基因。

5'端引物通常根据各抗体V区家族的框架区(FR1)或前导区的保守序列而设计,3'端引物主要依据抗体铰链区(J区)的保守序列而设计[14-17]。

为了获得抗体的全套可变基因,通常采用一组依据各种抗体基因家族序列而设计的5'端引物,分别对模板进行扩增,然后将扩增产物混合。

一个成功的抗体库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库容,还必须有良好的多样性。

因此,从靶细胞中分离出的编码抗体可变区基因,一定要尽可能地扩增出不同家族所有抗体基因。

这对于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抗体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项技术在1989年由Orlandi等[5]成功地合成了“通用引物”后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外多数研究者构建噬菌体抗体库所用的引物为Daniele、Sblattero等[18]于1997年设计。

2.2噬菌体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一般采用的表达载体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在噬菌体载体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新载体,另一类为噬粒载体[19]。

但近年来多数学者则以丝状噬菌体的复制起始点序列为基础,组建成噬菌粒(phagemid),以此作为表达载体,再利用辅助噬菌体超感染,得到野生型与融合蛋白混合表达型的噬菌体。

这些载体都具备表达载体所必需的元件,包括LacZ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PelB前导序列、供外源基因插入的多克隆位点,及丝状噬菌体M13的外壳蛋白基因等。

pComb3和pCANTAB5E 是建库的常用载体[20]。

使用这些载体构建抗体基因库时,将获得的全套抗体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以适当的内切酶消化后,克隆到载体中的相应酶切位点。

一般而言,克隆进载体中的重、轻链基因间的配对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因而增加了抗体库的多样性,构建成噬菌体抗体的表达载体。

2.3噬菌体抗体的表达免疫球蛋白分子在体内有膜型和可溶性2种表达方式。

噬菌体抗体的抗体分子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在噬菌体颗粒外膜上,相当于体内B细胞的膜型表达,这使我们能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抗原对特异性抗体的克隆选择过程。

除了呈现在噬菌体表面外,抗体片段还可以以可溶性的形式进行表达。

Hoogenboom等[21]在构建噬菌体抗体载体时,在抗体基因和外壳蛋白基因相接处设计了一个琥珀(am-ber)密码子(TAG)。

在含有琥珀抑制子(amber suppressor)的宿主菌中,抗体基因和GⅢ成为一个开放阅读框架,TAG可翻译为某种氨基酸而不起终止密码子的作用,抗体融合基因表达为抗体-外壳蛋白融合分子;在无琥珀抑制子的宿主菌中,TAG 则成为终止密码子,抗体分子不与GⅢ融合表达,便产生了可溶性蛋白质分子。

2.4特异性噬菌体抗体的筛选抗原以及其他信号刺激体内成熟B细胞成为活化B细胞,这类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化和增殖过程,最终成为抗体分泌细胞或记忆细胞。

此过程是体液免疫的启动过程,其亲和力可通过体细胞突变和生物选择过程得到提高。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模拟了机体免疫系统的这种选择作用,在体外建库不仅能筛选出,而且能获得大量的各种特异性的抗体分子。

因此,它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于抗体分子在融合到噬菌体外壳蛋白C端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可以自发地折叠成天然状态而呈现其生物学活性,所以,它可被相应的抗原分子识别,从而很容易地筛选出特异的抗体克隆[22]。

目前,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抗体筛选方法是经典的筛选方法,即固相纯化抗原法。

其基本操作为:将靶抗原包被在固相介质上,加入待筛选的噬菌体,然后反复洗涤去除非亲和性或低亲和性的噬菌体,再洗脱并收集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再次感染大肠杆菌,使特异性的噬菌体得到富集。

经过几轮这样的“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可使特异性抗体的噬菌体富集20~1000倍。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借助高效筛选系统,能够方便地对库容106以上的抗体库进行筛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