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中医护理方法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情况的处理。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机制
进一步探讨项痹中医护理方案 的作用机制,从细胞、分子水
平深入了解其疗效原理。
优化护理措施
根据临床实践和患者反馈,不 断优化和改进中医护理方案, 提高护理效果。
扩大适用范围
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更多类 型的颈椎病患者,观察其疗效 和适用性。
国际化推广
将中医护理方案进行翻译和整 理,向国际推广,促进中医药
度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医疗费用
调查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满意度 ,包括费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
临床效果比较
对照组与实验组
将接受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观 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不同病程患者
观察不同病程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病程对 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的临床效果,分析证 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增加营养摄入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蔬菜、水 果等。
控制饮酒
饮酒会加重病情,应尽量避免或限 制饮酒。
运动护理
适当锻炼
适当进行颈部肌肉锻炼, 如颈部伸展运动、颈部按 摩等,有助于缓解项痹症 状。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的颈部活动和突 然扭转头部等动作,以免 加重病情。
配合中药熏洗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改进
个性化教育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患者 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评估与反馈
定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方案,提高 教育效果和质量。
互动与讨论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讨论,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提高患者 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膝痹病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关节病变。
膝痹病又称膝退行性关节病、膝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属于中医痹症、骨痹的范畴。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受伤史、骨骼病病史。
(2)评估患者精神状态,患肢疼痛、肿胀、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等。
(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寒湿痹证。
证候: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②风湿热痹证。
证候: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
③瘀血闭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④肝肾亏虚证。
证候: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患者疼痛时可取足三里、解溪等穴拔罐,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3)加强对患者膝部的保护,戴护膝保暖;患肢可垫软枕抬高Q(4)功能锻炼:指导和协助患者活动肢体,如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训练。
(5)临证(症)施护:①膝关节疼痛:a.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b.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C.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Qd.遵医嘱给予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
②膝关节肿胀:a.评估患肢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测量骸骨上下缘腿围。
b.遵医嘱对风湿热痹证患肢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冰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C.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d.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Qe.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
痹病的中医护理范文

痹病的中医护理范文中医对痹病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侧重于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而辅助疗法主要是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以促进病症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痹病的护理。
1.药物治疗(1)活血化瘀类药物:痹病主要是由于气机郁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的发生。
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疏通经络,舒缓痹阻状况。
例如桃仁、红花等。
(2)祛风湿类药物:痹病多与寒湿、风湿有关,祛风湿类药物能够通过散寒、祛风的作用,消除风湿邪气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羌活、藁本等。
(3)理气和血类药物:插管止痛需用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的方剂。
它们具有活血祛瘀、理气和血的作用。
例如当归、川芎等。
(4)活血化瘀和温通经络类药物:痹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导致痹阻的发生。
活血化瘀和温通经络类药物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调畅经络。
例如三七、水蛭等。
2.辅助疗法(1)针灸: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疗法之一,对痹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康复。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等。
(2)推拿:推拿也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对痹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推拿能够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舒缓疼痛,促进病情康复。
(3)康复训练:痹病后,患者的肌肉和关节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护理还强调对病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痹病患者应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偏温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并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同时还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综上所述,中医对痹病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辅助疗法主要包括针灸和推拿等,以促进病情康复。
同时,还要注意对病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中医护理对痹病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借鉴材料)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物理治疗。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膝等穴。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6.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
7.遵医嘱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二)膝关节肿胀1.评估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测量髌骨上下缘腿围。
2.遵医嘱对风湿热痹症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冰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3.遵医嘱物理治疗。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塌渍。
6.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膝关节僵硬1.评估僵硬发生时间、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和生活自理能力。
2.遵医嘱药熨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2.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项痹中医护理的方案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项痹的病因和病理 •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 日常护理方案 • 特殊护理方案 • 康复训练方案 • 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项痹(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 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医护理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痹的康复治 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起居护理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词:适当运动详细描述:项痹患者应进行适当的颈部运动,如颈部前后左 右转动、耸肩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在运动过程 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拉伸颈部肌肉的动作。
心理护理
总结词
保持乐观心态
总结词
加强沟通交流
详细描述
项痹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 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可以通过 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拔罐护理
拔罐护理原理
拔罐护理注意事项
通过负压吸引,使局部皮肤充血,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操作。 对于皮肤破损、炎症等情况应慎用或 禁用。
拔罐护理操作
选择适当的拔罐器具,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拔罐方式。操作时应避免烫伤 皮肤。
06
康复训练方案
颈部康复训练
颈部前屈
缓慢低下头部,使下颌 尽量触及胸部,感受颈
部后侧伸展。
颈部后伸
缓慢仰头,尽量触及天 花板,感受颈部前侧伸
展。
颈部左右旋转
头部左右转动,感受颈 部两侧肌肉的伸展。
颈部左右侧屈
头部左右倾斜,感受颈 部两侧肌肉的伸展。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第1篇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一、背景膝痹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辨证施护,通过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能有效缓解膝痹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方案,为膝痹病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护理。
二、护理目标1. 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2.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3. 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复发率。
三、护理措施1. 辨证施护(1)寒湿痹阻型症状:膝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护理措施:① 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作用的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独活等。
② 针灸治疗:选取局部穴位,如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等,采用温针法。
③ 推拿治疗: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为原则,采用揉、捏、拍打等手法。
④ 食疗:推荐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生姜等。
(2)湿热痹阻型症状:膝关节疼痛,局部发热,肿胀明显,活动受限。
护理措施:① 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如黄柏、苍术、牛膝、木通等。
② 针灸治疗:选取局部穴位,如膝眼、阳陵泉、曲池等,采用泻法。
③ 推拿治疗: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原则,采用揉、捏、拍打等手法。
④ 食疗:推荐食用清淡、利湿食物,如薏苡仁、冬瓜、赤小豆等。
2. 基础护理(1)保持膝关节温暖,避免受凉。
(2)合理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3)保持膝关节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指导患者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锻炼等。
3.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膝痹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
(3)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4)教育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受凉、外伤等诱发因素。
四、护理评估1. 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是否缓解。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1、关节畸形: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一些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下肢。
2、股四头肌萎缩:行走时会有打软腿的现象,应嘱其防止摔倒。
3、关节积液:置膝关节于屈曲5°~10°的位置,减轻关节的压力,缓解疼痛。
八、健康指导
1、防寒保暖,尽量避免受冻,消除焦虑,保持心情乐观、豁达。
4.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行膝关节穿刺抽液后,要加压包扎,患肢减少活动。
5.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内气不通,引发疼痛。
6.根据医嘱,行小腿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关节疼痛危急情况。
7.根据医嘱每周二、四、六中药带领病人到综合治疗区行药用熏蒸、蜡疗、中药离子导入、温针灸或火罐治疗;通知病人每周一、三、五到病区中医治疗室行中药外敷、膝关节推拿、手指点穴或中药涂擦治疗。 ㈢中医护理操作——小腿皮利尼牵引的护理:
3、肝肾亏虚证:病变缓解,患者形体虚弱,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苔薄,质胖大,脉缓而沉。
(1)给予合理饮食,营养丰富。
(2)中药汤剂宜温服。
四、饮食护理
饮食多宜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鸡蛋、黄豆、猪骨等。得病期间控制脂肪和动物性食品,多吃坚果、奶类、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忌食生冷辛辣肥厚之品。
(2)其他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避风寒湿邪入侵,局部注意保暖。 2.加强对膝部保护,戴护膝保暖。
3.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盲目负重。 4.适当控பைடு நூலகம்体重,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防止骨质疏松。 5.有任何部位的感染及时求医。 (二)饮食指导
⑶指推髌骨:应轻微向上提拉髌骨,上下、左右活动髌骨。禁忌按压,以免减缓膝关节的疼痛。
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痹症中医护理方案痹症简介痹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其特征为关节或肌肉的运动障碍、疼痛和拘挛。
痹症分为风湿性痹症、寒湿性痹症和湿热性痹症等不同类型,其病因多与外邪侵袭、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护理方案是通过针灸、艾灸、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综合手段来治疗痹症,以改善疼痛、缓解痉挛、恢复关节肌肉的功能。
痹症的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痹症的首要步骤是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判断病症的具体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风湿性痹症–病因:主要由风邪侵袭而引起,常伴有寒湿和湿热表现。
–治疗方法:以祛风、化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采用草药煎汤、外用药膏、针灸等方法。
2.寒湿性痹症–病因:主要由寒湿邪气滞留于体内引起,常伴有肌肉冷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采用艾灸、温针、推拿按摩等方法。
3.湿热性痹症–病因:主要由湿热邪气淤滞于体内引起,常伴有关节红肿、疼痛剧烈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采用中药煎汤、外用药膏、针灸等方法。
针灸疗法针灸是治疗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痹症的目的。
1.选穴: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曲池穴、风门穴、环跳穴等。
2.操作方法:采用毫针或三棱针进行刺激,可以进行刺激、搓转、拔罐等操作。
3.疗程:通常需要连续进行多次针灸治疗,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0-30分钟。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按摩来调理经络、排除湿邪的方法,对痹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1.按摩技法:采用揉、推、拿、摩等手法,配合温热贴敷或熏蒸,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2.每日按摩时间:每天至少按摩2-3次,每次20-30分钟,持续治疗2-3周为一个疗程。
3.常用推拿部位:常用的推拿按摩部位为手臂、腿部、背部等。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通过将中药煎汤或药粉熏蒸患处,以渗透作用治疗痹症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证-中医护理方法
痹证-中医护理方法
痹证
痹证是因人体遭受风、寒、湿、热之邪的侵袭,气血为病邪阴闭而引起的疾病。
以盘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
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
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均属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
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如再感受外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1)风寒湿痹:凡是天气变化,冷热交错,或居处卑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外邪直入关节筋骨而为痹证。
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以风为主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冬痛游走不定而称为行痹;以寒为主者,因寒凝气滞,使气血地运行不畅,故疼痛剧烈,而为痛痹;以湿为主者,历湿性粘滞重着,故使肌肉、关节麻木,重着肿胀而
成为着痹。
(2)热痹: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为阴亢之体,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以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由寒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成为热痹。
或因痹证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也可表现出热痹的症状。
痹证日久,气血亏耗,则可出现脏腑气血亏虚之证。
2、辩证论治
痹证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寒热,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随其寒热而兼行清热或祛寒。
对于病程日久,气血损伤,脏腑亏虚的痹证患者,应配合运用补益之法。
(1)风寒湿痹:
①行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兼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主方:防风汤。
②痛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屈伸障碍,痛处皮肤不红,触之不热。
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祛风除湿。
主方:乌头汤。
③着痹: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兼见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主方:薏苡仁汤。
(2)热痹:
证候: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得冷则舒,痛不可触,不能屈伸,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兼有发热,汗出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症状,舌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疏风胜湿。
主方:白虎加桂枝汤。
3、辩证施护
(1)行痹:
①病人表现为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往在温暖、向阳、避风的房间。
病室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
②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天气到室外活动,预防因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可于疼痛剧烈的部位加用护套,鼓励患者多晒太阳。
③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本证初起多有恶寒发热等表证,痹阻日久又可出现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甚至僵直,不能行动,严重者难治。
如病邪深入脏腑,则出现脏腑证候,其中以心痹为多见,应按心痹施护。
④中药宜温热服,并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如关节疼痛
剧烈的病人,治疗上常用附子、川乌药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使用这些药物时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可缓解毒性。
服药后患者若有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时,应通知医生的酌情减轻药量或停止服用。
对于药性比较峻猛、毒副作用较大的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等,可研末装入胶囊内吞服。
如采用西药抗风湿治疗时,也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
⑤针灸疗法,常穴位有肩髃、曲池、尺泽、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膝眼、委中、风市等。
⑥宜湿性饮食,忌生冷。
如病变只以关节局面部症状为主,不发热,亦无脾胃症状时,饮食可以随意,无须多加限制,如米面粗粮、新鲜水果蔬菜等。
⑦药酒对于治疗风寒湿痹有显著疗效,临床常用的药酒有五加皮酒、国公酒、虎骨酒、木瓜洒、蛇酒等。
(2)痛痹:
①患者明显畏寒,受寒则冬痛更甚,所以室湿应较一般为高。
并应注意局面部保暖,多加衣被。
②慢性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定时更换体位,将罹患关节保持功能位置,在疼痛缓解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免肌肉萎缩或关节畸形,并应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发生褥疮。
③可采用局部湿热疗法,如灸法、熏蒸、热敷、拔火罐等。
熏洗和熨贴疗法对痹证引起的疼痛有明显效果。
如坎离砂醋
调外敷;食盐、葱白炒热后熨贴患处;松节油、牛膝煎水热敷等。
亦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风通络的中药做离子透入治疗。
④中药应热服,并注意服药后的反应。
⑤饮食宜温热,忌生冷。
可多用姜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热散寒。
酒类性热,又能通经活络,可酌情选用。
(3)着痹:
①病因以湿为主,故病室宜温暖干燥。
多曝晒,阴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
②患者一般疼痛不重,以酸麻胀木为主,关节可有肿胀。
但因身体沉重,懒言懒动,活动过少,返致气血失畅,易致关节肌肉萎缩,故应鼓励患者尽重活动。
③配合按摩、梅花针等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缓解症状。
④中药和饮食宜湿热报。
可多配合选用燥湿之品,如苡仁、鳝鱼、鳗鱼、扁豆、蚕豆、赤小豆等。
(4)热痹:
①病室宜凉爽通风,光线柔和。
关节虽然红肿热痛,但不可直接吹风。
②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剧烈、兼有发热时,应使其卧床休息,将患肢垫起。
痛不可触者,可将患处暴露,减少接触,协助患者选择舒适卧位,设法减轻疼痛,如行动不便的患者,
可放置脚踏、木拐等。
待疼痛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锻炼。
③局部禁止用湿热疗法。
可用黄芩煎水冷湿敷。
④中药宜温服或偏凉服。
⑤饮食以清热疏利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可多食丝瓜、苋菜、绿豆、冬瓜、菱角、藕、香蕉、西瓜等。
4、养生指导
(1)痹证常因起居不慎复感外邪而反复发作,故应特别注意季节时令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暖、防寒、防湿措施,随气温变化增减衣被,避免一切诱因。
防止病情复发。
(2)根据病情配合气功法和体育锻炼,促使筋脉舒通,气血运行通畅,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3)如发现痹证的发作与扁桃腺炎、牙龈炎等有关,应积极治疗诱发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