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合集下载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煤层气是一种以天然气为主要组成成分的有机矿物质,位于煤层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煤层气的形成是由煤级经历了自然热熔、长期压实形成的,其中以煤炭质部分发生的化学转化形成的烃类物质为主。

煤层气的赋存机理主要有渗漏、储存和驻留三种。

渗漏机制是指地质构造形成的胸部面上出现的渗漏洞口,天然气可以从地底深处穿过凝聚层形成流体,也可以从悬崖壁、地层剪切面等再渗漏到胸部,从而被抽出煤层,形成较高的渗漏通道,以及不同煤层产气更多的原因。

储存机制是指瓦斯以气体相存在油层中,被油层作为贮容空间,保持油层的结构特征和气体的流动状态。

驻留机制是指瓦斯驻留在煤级的微孔内,在煤层中构成“贯通型”的天然气储量,并受变形、裂隙和煤层特征的影响而分布均匀。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是指为了开发煤层气而采取的一系列石油勘
探开采、处理和利用技术手段。

开发煤层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规模经济价值,采取合理的勘探开发策略和技术,开拓煤层气藏的量、质和利用率,为石油燃料供应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主要有顶板封堵开采、高抽进封堵体系开采、抽洞堵塞开采和水果眼体系开采4种。

- 1 -。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是指煤层气在地质环境下形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在煤炭矿井中富集而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受到地质构造、煤层特性、气体来源和运移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将中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控制法则:地质构造是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古近系地层,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和构造变化,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也受到了不同的控制。

比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向阳坡和背风坡的下部,沿断裂带较为富集;而川西南地区的煤层气则主要分布在下凹区和向东倾斜的断块带内。

二、煤层特性控制法则:煤层物性是影响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

不同类型的煤层气田,其物性特点亦不尽相同。

例如,北部地区的煤层气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而华南地区的煤层气则相对较为粘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三、气源和运移控制法则:煤层气的气源主要来自于煤层中的天然气、生物气等,在煤层中运移和富集后形成煤层气。

不同气源的煤层气,其成藏规律也有所不同。

例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以天然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气源控制;而四川盆地的煤层气以生物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热演化和构造运动的控制。

以上是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的一些基本介绍,其中的细节和相关数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双鸭山煤田是中国典型的深部煤层气藏。

在该地区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中,煤层气赋存规律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双鸭山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多层次和晚期煤成气藏。

煤层气的赋存形式是吸附气和自由气混合存在。

煤层气储集在不同的煤层中,其中主要以韩家庙组煤系为主,其次为鲁东组和丰山组煤系。

煤层气的形成主要受到静压力、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孔隙结构、煤成藏类型等因素影响。

静压力是煤层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双鸭山煤田,随着深度的增加,煤层中的静压力也会增加,这会导致煤层气的吸附量逐渐增加,自由气逐渐减少。

地质构造也是煤层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双鸭山煤田,该地区主要由多个断裂和褶皱构造组成,这些构造可以导致煤层气的运移和聚集,形成气藏。

此外,断层还会导致煤层孔隙的形成和扩张,提高煤层气的储集能力。

煤层厚度是影响煤层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双鸭山煤田,较厚的煤层具有更高的煤层气含量和比表面积,这意味着更好的吸附效果和更高的储存能力。

煤层孔隙结构也是影响煤层气形成的因素之一。

在煤层风化作用和压实作用下,煤中的孔隙分为微观孔隙和介观孔隙。

在双鸭山煤田,主要以微观孔隙为主,这种孔隙会导致煤层气的吸附效果更好,但储存能力较弱。

煤成藏类型也是影响煤层气形成的因素之一。

在双鸭山煤田,主要以浅成藏为主,这种成藏类型将影响煤层气的运移和储集能力。

综上所述,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层气的形成主要受到静压力、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孔隙结构和煤成藏类型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

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分析

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分析

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分析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

了解煤的地质特征以及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的成因、组成和特征入手,探讨煤层气的赋存规律。

煤的成因主要有植物残体的堆积和变质两个过程。

植物残体的堆积是煤形成的基础,而变质过程则使植物残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煤的主要成分。

煤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其中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煤的大部分质量。

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其中碳含量最高,通常超过50%。

无机质则主要由矿物质组成,如粘土矿物、石英等。

煤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的种类、煤的颜色和煤的结构。

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煤的成分特点,可以将煤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种类。

无烟煤含碳高、灰分低,是高品质的煤种,适用于发电和冶金等行业。

烟煤含碳较高、灰分较高,适用于炼焦和化工等行业。

褐煤含碳较低、水分较高,常用于发电和供热。

泥炭是最原始的煤种,含水分较高,燃烧性能较差。

煤的颜色可以反映煤的热演化程度,一般可分为黑色、褐色和灰色等。

煤的结构则指的是煤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块煤、层状煤和纤维煤等。

煤层气是煤中储存的天然气,是煤的重要伴生矿产资源。

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与煤的地质特征密切相关。

首先,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类型有关。

煤层气主要赋存于无烟煤和烟煤中,这是因为无烟煤和烟煤的孔隙度较高,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运移。

其次,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热演化程度有关。

随着煤的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煤中的孔隙度逐渐减小,煤层气的赋存量也会减少。

此外,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应力有关。

在构造复杂的地区,煤层气的赋存量较高;而在构造简单的地区,煤层气的赋存量较低。

最后,煤层气的赋存与地下水的存在有关。

地下水的存在会对煤层气的赋存和运移产生影响,一方面可以促进煤层气的释放,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煤层气的丧失。

综上所述,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的赋存规律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最新双鸭山煤矿设计

最新双鸭山煤矿设计

双鸭山煤矿设计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7 摘要本设计为岭东煤矿1.8Mt/a设计。

岭东矿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18o~23o。

煤种以焦煤为主。

井田内共有5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13m,井田面积14km2。

可采储量182.99M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72.6a。

岭东煤矿采用双立井、划分两个水平,一个工作面达产。

采用集中大巷布置,大巷采用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3t底卸式矿车运输,采煤方法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空区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主井采用多绳箕斗提升,副井采用刚性组合罐笼提升,“四-六”工作制。

岭东煤矿属于低瓦斯矿井,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立井开拓;上山;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AbstractThis design for Ling Dong coal 1.8Mt/a design. Lingdong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simple, seam dip angle 180~230. Coal for coking coal. 5 lay er mining coal seam in the minefield, total thickness of coal seam 13m mine area of 14km2.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182.99Mt, life of mine design 72.6a. Lingdong coal with twin shaft,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a work surface production. Centralized layout, main roadway using 10T overhead line electric locomotive traction 3T bottom-unloading mine car transport, coal mining methods of longwall mining method, method of goaf disposal method for all failing, multi rope of main shaft skip hoisting, use rigid composite cage hoisting in auxiliary shaft of "four-six" work. Lingdong coal mine belongs to the low gas mine, exhaust ventilation wing diagonal.Key words: vertical development; Hill;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technology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7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01.1 井田概况 01.1.1 交通位置 01.1.2 地形地貌 (1)1.1.3 地面水系 (1)1.1.4 气象特征 (1)1.1.5 地震情况 (1)1.1.6 地区经济概况 (1)1.1.7 矿区开发简史 (2)1.1.8 地面建(构)筑物及设施 (2)1.2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2)1.2.1 运输条件 (2)1.2.3 水源条件 (2)1.2.4 其它建设条件 (3)1.3 矿井资源条件 (3)1.3.1 地层 (3)1.3.2 构造 (4)1.3.3 煤层 (4)1.3.4 煤质 (5)1.3.5 水文地质 (7)1.3.6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7)1.3.7 储量 (7)1.4 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价 (8)1.4.1 地质勘探程度 (8)1.4.2 地质勘探评价 (8)第2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2.1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10)2.1.1 井田境界 (10)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7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2.1.2 资源储量 (10)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2.2.1 矿井工作制度 (14)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4)2.2.3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16)第3章井田开拓 (17)3.1 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17)3.1.1 井口位置及工业场地选择的原则和主要因素 (17)3.1.2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17)3.2 开拓部署 (35)3.2.1 井筒形式和数目 (35)3.3.2井筒位置及坐标 (35)3.2.3 水平划分及标高 (35)3.2.4 石门、大巷布置 (35)3.2.5 煤层开采顺序 (37)3.2.6 采区划分与接替 (37)3.3 井筒 (39)3.3.1 井筒净断面(或净直径)及布置 (39)3.3.2 井筒施工方法 (42)(1)普通法 (42)3.3.3 井壁结构 (43)3.3.4井筒延深的初步意见 (43)3.4 井底车场及硐室 (44)3.4.1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44)3.4.2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45)专题瓦斯抽采方法研究与措施 (46)岭东煤煤矿瓦斯涌出量比较大,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双鸭山煤田是中国较大的煤层气富集区之一,分布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及周边地区。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勘探,揭示了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分布主要集中在露天矿、高煤矿和深部矿井。

露天矿煤层气赋存主要以裂隙气为主,煤层气从深部煤层运移至露天矿区;高煤矿煤层气赋存以吸附气为主,煤层气主要存在于煤体孔隙中;深部矿井煤层气赋存主要以吸附气为主,煤层气主要存在于煤体孔隙和微细裂隙中。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程度较高,煤层气资源丰富。

煤层气的赋存形式主要以吸附气为主,吸附气是指煤矿中的天然气以分子形式被煤炭表面吸附而存在。

双鸭山煤层气的富集条件较好,主要因素有煤层埋藏深度、煤体孔隙度、煤质参数等。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煤层气的富集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层位和构造背景下,煤层气含量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煤层气的成因与煤炭成熟度密切相关,煤炭成熟度越高,煤层气含量越高。

煤层气的富集与构造运动也有密切关系,构造运动可以导致煤层气的聚集和迁移,形成有利于煤层气富集的构造陷落带和断裂带。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通过科学合理的勘探开发和提高开采效率,可以实现煤层气的有效开采和利用。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煤炭资源绿色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主要包括分布集中、吸附气为主、富集条件优越、分布具有规律性以及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等方面。

这些规律的揭示对于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北部,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煤层气田之一。

该区煤系
地层时代为石炭系,产状为东西向向南倾斜,煤层厚度为2.5-9.9米,多数煤层厚度较薄。

煤层气赋存形式以吸附气为主,部分煤层也有自生气和间隙气。

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主要取决于煤层中煤质特征和煤层结构特征。

双鸭山煤田煤质特征
多样,有高挥发分、低挥发分、泥质等不同类型煤质,对煤层气的赋存有一定影响。

煤层
结构特征则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煤层厚度等因素。

煤层中孔隙度一般较小,渗透率较低,但是由于煤层气具有气体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作用,赋存的煤层气量较大。

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与地质构造和地层条件密切相关。

在双鸭山煤田,煤层气多分布于
断块、受构造破碎带影响的区域。

构造破碎带一般是煤层气的主要富集区,其中的煤层气
含量较高。

在此基础上,结合地下水运移和地层地质特征,可以预测煤层气富集区域和赋
存形式。

在开采煤层气时,需要采取合适的采气方式。

依据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可
以采取地面井和井下抽采等采气方式。

地面井以煤层气的物理吸附为主,采气效果稳定,
但是采收率较低;而井下抽采以煤层气的气体化学吸附为主,采气效果较好,但是设备成
本高、操作难度大。

总体来看,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取决于煤层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
因素,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在开发利用煤层气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
的采气方式,以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2019年19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张长文1,张文平2(1.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1地质概况1.1位置双鸭山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双鸭山市,部分跨宝清县,为一长轴近东西向的弧形盆地。

东西长五十公里左右,南北宽六至十五公里,煤田面积约六百平方公里。

煤田自1949年开始建矿至今,已建有八个生产矿井。

1.2地层双鸭山煤田地层按其组合关系、建造特征可分为中生代以前的基底及以后的盖层。

基底主要由下元古界麻山群组成,盖层由晚中生界和新生界沉积组成,上侏罗统鸡西群据其岩性、沉积旋回、含煤性和其化石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东荣组、城子河组及穆棱组。

以平行不整合关系覆于鸡西群之上者为下白垩统东山组地层,其上为第三系玄武岩和第四系。

1.3构造特征及岩浆活动双鸭山盆地总体似一靴形盆地,其走向随基底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由东部的近东西而转化为西部的南北向,其北部基本是南倾、平缓的单斜状态,并与基底呈不整合接触。

南侧被双鸭山-宝富逆冲断裂所切割。

含煤盆地内部构造较复杂,其规模以小型褶皱及一般断裂为主。

褶皱构造仅在中西部或西南部表现相对较为突出。

一般断裂甚为发育。

西部地带以北东向的张断裂、北西向压性断裂为主。

东部则发育有北西向的张性断裂及少见的北东向的压性断裂。

煤田的岩浆活动频繁,多为火成岩侵入,其中西部双鸭山~秃顶山一带表现尤为强烈,侵入体大面积分布,而东部的新安、七星、双阳则表现相对较弱。

由于火成岩侵入频繁,使其周围的地热值升高,致使西部地区的煤阶普遍升高,这也是西部煤变质程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侵入岩周围的煤质表现出环带状分布,即围绕侵入岩的煤层直接接触可变为天然焦,依次为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肥焦煤、肥气煤等,虽然这种环带状分布范围不大,但变化很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境内,是中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煤层气是指在煤储层中存在的可燃气体,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赋存规律是指煤层气在煤田中存在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式,它对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赋存规律进行详细介绍。

1. 煤层气的赋存类型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自由气态、吸附态和胶絮体态三种类型。

自由气态是指煤层气以气体形态存在于煤层中的毛细孔和小孔隙中;吸附态是指煤层气以分子或原子形式吸附在煤的内部表面上;胶絮体态是指煤层气以石油胶絮体的形式存在于煤层中。

2. 煤层气的主要来源
煤层气的主要来源是煤的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煤体内部天然气、微生物放气和从上部地层扩散到煤层中的气体。

天然气主要是由煤的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放气是指由于煤中存在微生物,在它们的代谢作用下产生的气体;而从上部地层扩散到煤层中的气体是指地下水中的气体、岩石层中的氧气和从地层裂缝中进入的气体。

3. 煤层气的储集条件
煤层气的储集条件有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两方面。

物理条件主要包括煤的孔隙结构和通透性两个方面。

煤的孔隙结构主要是指煤的微观孔隙、细观孔隙和巨观裂缝等;通透性是指煤层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煤体进行传导的程度。

化学条件主要是指煤的化学成分和煤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煤中存在的有机质、矿物质和气体的吸附作用等。

4. 煤层气的分布特征
煤层气的分布特征是指煤层气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煤层的上部和下部,上部煤层气的含气量和产气能力较高,一般集中在煤层的顶部和上部煤层之间的过渡层;下部煤层气的含气量较低,主要集中在煤层的底部和下部煤层之间的过渡层。

煤层气的分布特征与煤层的性质、地质构造和构造应力有关。

5. 煤层气的运移规律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运移主要有内部运移和外部运移两种方式。

内部运移是指煤层气在煤层中的毛细孔、小孔隙和裂缝中的扩散和渗透过程;外部运移是指煤层气从煤层中通过煤层顶板和煤层底板的裂隙和孔隙进入邻近的地层或井眼中。

煤层气的运移规律与煤层的孔隙结构、通透性、压力差和地应力有关。

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赋存规律主要包括煤层气的赋存类型、主要来源、储集条件、分布特征和运移规律等。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煤矿企业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