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辈分排列
山东省胡氏家族字辈(二)

山东省胡氏家族字辈(二)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埠后村
文振儒明成继述安乐从
敬化兴居世德懋慎长宏
敦厚丕平富芳恩笃忠贞
恒宜立勋业祥瑞献华庭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廿里铺镇胡坑村
露思长学德宗道肇庆祥
丕明新克光耀赞集美茂
承毓远瑞年世永树鸿乾
恩锡敬绪传宝孝喜乐刚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胡楼村
德荣易贤迪陈介海世侣
发凤国尚广雅延讳知如常朝品福安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新驿镇胡营村
永汉有万凤怀○继魁敬
金效尚广兴允良锡庆昭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胡庄村
令闻遵盛裕钦承继汝良
兴仰同协瑞永传庆临祥。
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宗谱序

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宗谱序我蚌埠司马庄胡氏,是安定胡氏集团中的一员,追本溯源,出自有虞氏舜帝,乃胡公满后裔。
史料记载,舜帝禅让禹后,禹封舜子商均于阳城(今河南虞城),为有虞氏。
传数十世至阏父(也叫遏父),任周朝陶正,在制陶业上很有建树,得到周文王的赏识,周文王便把长女太姬下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
周武王灭殷商后,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奉舜帝之祀,是为陈国。
妫满殁后,谥胡公,称陈胡公满,被陈姓、胡姓奉为开基之祖。
传至二十世闵公,在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失国,闵公长孙琏公,以国为姓,为陈氏;次孙玙公,以谥为姓,为胡氏,传至二十九世渭城令侯建公,在汉武帝年间,卜居安定(今甘肃固原县),始肇安定胡氏。
到晋朝,三十八世遵公及其子广公、奋公、烈公等,祖孙三代相继为朝中大将,家族遂成望族。
传至四十三世国珍公,官拜骠骑大将军等职,其女胡充华为胡太后,使安定胡氏令世人敬仰。
在遵公之后的300多年时间里,安定胡氏历朝都有人位居三公九卿之列。
安定胡氏数百年的显赫,子孙皆以安定为自豪,安定成为天下胡氏的郡望和堂号,就不难理解了。
时间走进宋朝,安定胡氏有一支迁到泰州如皋(今属南通),至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六十七世祖瑗公出焉。
瑗公,字翼之,今南通如皋市皋南镇安定村人,是宋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教育家,世称"安定先生",以太常博士退休,谥“文昭”,被后人尊为“先儒胡子”,“万世师表”,德享圣庙,被我司马庄胡氏尊为中兴一世祖。
至宋高宗绍兴年间,六世祖龙公(尧卿公次子),由江西而迁淮上凤阳。
公生三子,曰:羽,扇,翊,继而在淮上发展。
羽公曾孙,十世祖大渊公后裔,在今淮南大涧沟;扇公曾孙,十世祖大河公后裔,在今怀远魏庄、西新集;翊公曾孙,十世祖泉公后裔,在今凤阳临淮胡府。
元末,凤阳朱元璋起义,羽公曾孙,我十世祖大海公(?——1361)横空出世,公元1354年,追随滁阳,被任命为先锋,继而为右翼元帅,以"不杀人,不掳妇女,不焚庐舍"治军,部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深得民心。
胡氏安定堂世系表1

关于胡氏安定堂世系问题的探讨江苏胡恒俊无论编辑《世界胡氏通谱》,还是编辑各省、市、县的地域胡氏族谱,都必须有一个准确、完整的世系表,这既是常识,又是不容忽视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通观各地族谱,前人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其中错、谬之惊人,不仅难以置信,而且简直令人无颜面对先祖!因此,恳切地吁请一千七百余万胡氏宗亲,冷静地面对现实,各尽所能,广泛搜集资料,着力做好这项有关胡氏宗族颜面、体现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工作。
笔者不揣浅陋,冒昧建议:一、汉族胡氏,皆是周初被封于陈,以祀舜帝,谥号“胡公”的妫满的后裔,古今都有定论,不该再有歧义(笔者亦曾在《睢宁、泗县、灵璧胡氏宗亲联谊会——致淮海地区胡氏宗亲的公开信》中予以充分辨析,《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已在中华胡姓网上向海内外推介,不再赘述).二、胡氏族系,必须以始祖的繁衍次序为序,依序排列,而不能用他姓、他氏替代.虽然陈氏族系因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确切记载为据,但秦代以前的胡氏族系,用陈氏族系替代,就不是完整的胡氏族系,既不严肃,也会贻笑于他人。
三、广采博集,从史籍、典册中,寻找秦代以前胡氏世系的蛛丝马迹,加以梳理、分析、论证,力求准确、完整。
因为,自周朝建立至秦统一六国,已历1025年,其间两个胡子国先后在春秋战国时被他国所灭,胡氏子孙避难四方;在周王朝中任大夫等职的胡氏子孙,也因周王朝形同虚设,而分别投奔诸侯国施展才华,有关胡氏世系的详细记载,确实没有系统地留下来,只能从浩瀚的史籍中去寻找。
四、正确认识“郡望"、“堂号”的源起、衍变,历史、辨正地分析、论证某某“堂"的“始祖”,切莫随意地乱加封号,让人耻笑.“郡望”,产生于魏晋时期选拔人才实行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
因为,中国自夏代开始,帝王的选拔,由“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其中的核心,是血缘关系。
于是,血缘关系、门第高下,成为统治阶级择偶联姻、选才用人的主要标准.魏晋时,发展到在各州郡设立“中正”官,专门负责推荐人才、选拔官吏,于是,各州郡便出现了一些世代相传、地位最为显赫的氏族,成为“名门望族",被称为“郡望".隋唐以后,“九品中正制”虽被废除,但门第高下仍被格外看重,为防假冒,不仅各名门大姓自己编写氏族谱,还专门形成了研究谱牒的学说——谱牒学。
胡氏一世祖宗岳公支下龙目分世系表一

胡氏一世祖宗岳公支下龙目分世系表一胡氏一世祖宗岳公支下
龙目分世系表一
静轩静辅二
世
文德国让谷让文昌—金寨三
,世居英山, 世
四
世万一万二万三
,彭山,
五俊斋福山寿山仁山世 ,孙冲, ,株林, ,胡凉亭, ,槐树,
六曦祖晖祖旺祖曜祖晓祖
,江南庐州, ,江西江州, 世
七以济以滨以溶以潜以洪世
八志志志志志志志志志志志志志志世凤鸾玺宝泰材文芳高升万宏卿琳注:文德公生子三:万一、万二、万三;国让公生子三:万四、万五、万六;谷让公生子五:万七、万八、万九、万十、万十一。
石首籍胡氏族谱100派

今后小孩取名,一律使用新派,老派停止使用,现将新老世派(部分)对照如下,
世次
老世派
新世派
长房
二房
公33世孙
道
本
声
公34世孙
学
在
扬
公35世孙
遐
西
殷
公36世孙
昌
江
周
公37世孙
贻
先
恩
公38世孙
谋
祖
威
公39世孙
丕
全
著
公40世孙
显
宗
汉
公41世孙
诗
历
唐
公42世孙
书
楚
钧强
国泰乾坤正民欢礼义祥诚敬思高节守真作栋梁
清廉遵祖训敦厚循规章孝道治平永勤俭焕荣光
克显先贤烈启迪毓秀良修身明哲理中和致富康
同宗联相助华夏共辉煌承继丰功业千秋庆德昌
长房世派
道学遐昌贻谋丕显
诗书继世淳厚传先
二房世派
家乘原本在西江先祖全宗历楚邦
弈禩年来贻泽远如云贤德景辉光
胡氏家谱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聚集地:迁徙分布至于胡氏的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三、堂号胡氏堂号主要是"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历史名人:胡姓始祖,虽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满文公,可谓渊源久远.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够名垂史册的,却并不多见.能数得上的,只有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于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然而到了秦汉,胡氏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于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于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于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近现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著名学者胡适,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小说家胡也频。
四川省胡氏宗亲字辈(五)

四川省胡氏宗亲字辈(五)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继光镇继光村
友世登朝星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
文昌以仕启朝廷学大儒
德泽传继广世系永兴隆
荣华绍帝绪正国勋猷鸿
贤才登御籍安定建奇功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
其大应廷联永正家兴传
世代开文运学成第耀先
后德才万载光荣定胜前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团竹村三组
天思祖文才,孝义永兴国
礼智信忠昌,清德嘉名远
麟经教授长,光干魁多士
裕后大书香,耕读传家宝
和平树汉勋,廉洁资伟任
环宇乐均宁,祚衍湘江广
功高衡岳峰,苏淮棉禄泽
桂发满堂红,千秋庆锦方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三汇镇汇东乡龙眼村五组国定中良万代兴
云华光大成先德
右启克昌必丰亨
永继家生闲厚泽
强才智友乾坤登。
贵州省六枝特区新华乡胡氏世序一览表

贵州省六枝特区新华乡胡氏世序一览表(一)利珠公支系:分支:第5代(荣公支系—启盛公支系两支)利珠公支系:1代:(洪)利珠(生卒失考),贞西。
2代:(敦)贞西(生卒失考)配王世生一子,继益。
3代:继益(生卒不详)配曾氏生一子,天玉。
4代:天玉(卒不详)配陈氏生五子:启伦、启荣、启盛、启(四)启书。
5代:启伦(生卒不详)配毋氏无后。
5代:启荣生于1880年,配陈氏生二子:(文)志堂、昌。
5代:启盛,生于1882年生四子文刚、才、志、亮。
5代:启书,夭折,(死于16岁)(以下分启荣公分支系和启盛公支系)启荣支系(二房)6代:(文)志堂,生于1920年,配周氏生二子:明伍、学。
6代:文昌,生失考,配陈氏生三子:(明)绍华、昌、亮。
7代:明昌,生于1931年04月17日,配陈氏生二子:德志、文。
7代:明亮,生于1942年10月15日,配张氏生四子:德富、海、江荣、凯。
7代:明伍,生于1925年12月30日,配曹氏生三子:德顺、权、友。
7代:明学,生于1930年,配张氏生三子:德辉、林、刚。
8代:德顺,生于1951年02月12日,配李从飞氏生一子:照兴。
8代:德权,生于1957年04月08日,配蔡时艳氏生一子:照锦。
8代:德友,生于1963年11月03日,配陈焕琴氏生二子:照跃、明。
8代:德辉,生于1962年05月,配陈玉琼氏生二子:照俊、亮。
8代:德林,生于1964年07月24日,配吴学艳氏生二子:照浪、松。
8代:德刚,生于1973年02月08日,配李发琴氏生一子:照富。
8代:德方,生于1965年03月24日,配郭珍秀氏生一子:(照)小吕。
8代:德志,生于1961年04月17日,配张千秀氏生三子:照金、勇、平8代:德文,生于1969年03月,配郭贵凤氏生二子:照亚、涛。
8代:德富,生于1973年12月,配甘孝珍氏生二子:照勇、刚。
8代:德海,生于1977年05月24日,配郭小苏氏生一子:照阳。
8代:(德)江荣,生于1986年07月0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城南口胡氏家谱皖枞阳破罡胡氏族人(即原桐城巢山官泊梢胡氏)。
破罡胡氏九修宗工作已从2004年5月起动,至今已有三个年头,现已进入编纂阶段。
孔城的吕亭、姜范村、陷泥村等地族人都已经入谱登记,现已了解到沙河一带胡姓是破罡胡氏长房宗弁第20世孙廷模(字幼宏)公的后代,还有杨和一带族人也没有登记,如当地有人联系我们可派人去登记,并准备在桐城市区召开一次座谈会.附:皖枞阳破罡(桐城巢山官泊梢)胡氏行派:粤稽古我族发祥肇迹南康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其廷方正奕祀永昌宪章孔孟祖述虞唐学宗往圣法守先王兴邦定国代有贤良胡祖自江西省瓦西坝牵来破罡,其有二子:巢云公,巢禄公。
老大立户现在的破罡。
老小迁到桐城城关西门山下,生有五子,此乃是桐城高桥镇,吕亭镇,孔城镇,城关镇,浙江省某地的胡姓来源。
经查:巢禄公属破罡胡氏第三房泰九公后代,老谱上能查到,另在通过我在网上联络,已经查明福建的宁德濂坂一支是由泰九公后代迁移过去的。
由老谱查到:正仁,方鼎公子,字贤声,生乾隆二年(1737年)四月十一,配官山陈巨三女,生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一月十一子时,迁居孔城隐泥冲。
子四:奕宽,奕裕,奕温,奕录,女二,长适庐邑许元周次子,次适阮,公卒葬傅家垴,有碑,妣卒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十二月二十五戌时,葬失考。
由枞阳破罡胡氏七修宗谱查到:方烑,廷模公四子,字汉卓,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八月初八,配大岭陈亚士女,生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初七亥时,子二:正莹,正醒,迁居桐城孔城上沙河徐家店,公卒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三月十三,葬县东龙眠山中撩峰尖下与兄嗣书公合墓,居中东同向,妣卒失考,葬鲁谼山保龙井冲与次男仪则配孙氏合墓。
正醒,方烑公次子,字仪则,号道岸,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丙申十一月二十亥时,配县市孙燕翼女,生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十一月二十一丑时,子四:奕精,奕纯,奕心,奕德(祧与正莹),公卒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十月二十八巳时,葬洪涛山破塘凹,妣卒乾隆五十年(1785年)乙巳五月二十四亥时,葬鲁谼山龙井冲附姑陈太君墓,有碑。
2007年元月21日,我们带着胡氏七修老谱在族人孔年(吕亭杨河人,现住桐城30米大道)的带领下,到吕亭镇合河村进行族人入谱登记,族人的盛情接待和对枞阳破罡胡氏修谱的热情支持,便我们同去的人非常感动.胡庄人除了外出务工的以外都进行了登记.由于年代久远,上祖与老谱难以相接,现年83岁的章信老人带我们去查了村子附近的石碑,擦去表面尘土,镌秀的字体清晰地显示着“胡公东山大人、母崔老孺人合墓,附葬媳崔孺人,男:永桢、茂、祥、杰、骅、琼,孙:昌蓬、洲、三、升”,回到屋里,我们赶紧翻开老主谱,上面写着:祀器,奕纯公五子,字守庭,号东山,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九月廿四亥时,配汪氏,生卒失考,葬南掘岗保长山头与胞兄祀典元配吴氏合墓,继配崔紫云,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十二月廿九子时,子六:永桢,永茂,永祥,永杰,永骅,永琼,女二,长适浮山汤余益,次适,公卒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十月十八戌时,妣卒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五月十四卯时,公妣合葬南湾保一甲葛庄宅东,坟前二丈齐田边为界,坟后三丈五尺为界,坟南齐塘边为界,坟北齐圩沟桑树为界,附葬次媳崔氏,向东有碑。
至此,大家一致认为:章信、孔年等是东山公的后人,他们的先祖是从枞阳钱桥迁到桐城的正醒公。
廷模─┬方雯├方燂├方炆├方烑─┬正莹││┕正醒─┬奕精─┬祀淳─┬永清─┬昌大迁大板桥│││├昌和上沙河│││├昌后├奕纯─┬祀典─┬永兰─┬昌泰│├祀本──永茂─┬昌达│├祀定(祧与奕心为嗣)│├祀拔─┬永芬─┬昌七(殇)│┕祀器─┬永桢─┬昌蓬(远出)│东山│├昌洲││├昌三(殇)││┕昌升(殇)│├永茂─┬昌爱││├昌海││嗣子┕昌显│├永祥─┬昌炽││├昌荣││├昌发││├昌光(殇)││├昌戊(殇)││├昌庚(殇)││┕昌烺│├永杰─┬昌后││┕昌暑(殇)│├永骅──昌大(殇)│┕永琼─┬昌德│├昌财│├昌显(祧与永茂)│┕昌张(远出)以上部分世系可供族人参考,如要了解更多情况的族人可与我联系。
奕初,正教公长子,字步达,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九月二十三午时,配钱氏,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三月初四未时,子:祀奤,女二:长适章,次适方,公卒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十一月初四,葬孔城,氏卒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月时,葬周埠岗。
奕为,正教公次子,字尹达,生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七月初八酉时,配失考,子二:祀贵,祀宝(绍与弟小喜为嗣),公卒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六月十六卯时,葬吕亭驿旁。
安徽桐城]胡氏宗譜:十四卷(清)胡豫桐等編纂.—清光緒四年(1878)崇德堂木活字本.—14册收藏单位:浙圖始遷祖:玉一,字立起;金章,字璜章,元代自江西鄱陽縣遷居安徽桐城縣邑西白兔河村。
世系修錄至第二十世,排行字爲詩。
卷一:聖諭、家禮、源流序、譜序;卷二:誥封、家規;卷三:墓圖、契議、首事名目、領譜字號;卷四:人物、像極、通考;卷五~十三:世系;卷十四:世系、譜跋。
珍貴史料:契議。
双峰堂。
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
即今枞阳破罡胡,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一世祖念八公康,迁破罡破罡胡氏后裔以破罡为本宗,或迁陕西凤翔,或徙南京六合,广居五湖四海,其宗支蕃衍,踪迹殆遍九州内外。
考破罡胡氏为有虞之裔,实宋忠简公胡铨之后,系宋时自饶州(今江西波阳县)迁皖桐城之巢山官泊梢 (今枞阳县破罡)。
诸太公因代远年绵,族谱宋元以前毁于兵火,其详难考,至念八公胡康(推尊为破罡胡氏一世祖)开基植本,子孙渐繁逐成巨家旺族。
附:破罡胡姓行派世序对照表粤稽古 1世2世3世我族发祥肇迹南康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4世5世6世7世 8世9世10世11世 12世12世14世15世 1617世18世19世其廷方正奕祀永昌宪章孔孟祖述虞唐 20世21世22世23世 24世25世26世27世 28世29世30世31世 32世33世34世35世学宗往圣法守先王兴邦定国代有贤良 36世37世38世39世 40世41世42世43世 44世45世46世47世 48世49世50世51世• 胡氏各地字派字辈汇总• 胡氏各地字派字辈汇总(求精中)『07年8月16日更新』浙江地区:浙江地区胡氏族谱目录(含字派,始迁祖信息)始迁祖希公(福三公),明成化嘉靖年间自江西婺源清华迁入浙江嵊州崇仁镇宋家墩村,历19代,始祖守礼公,鼻祖三国关内侯质公(文德公)本支派讳行字:开国廷元,汝振绍启,大学之道,在明德新,忠义克家,文章传世。
本支派排行字:福禄永远,子孙必昌,显达登科,奕世名扬,光前裕后,长发其祥。
始迁祖胡森,迁缙云县,历33代左右,始祖胡满字派:开宗宏显,百千万荣,禄干元进,泰亨利贞,德远鸿文,明肃整富,桂兰高魁,仁义忠信,敦厚纯良,孝悌和顺,允恭克让,亲睦平章,诗书礼乐,福寿吉祥。
始迁祖邦供,宋宣和间自越州迁东阳南岭,奉越州始祖仲文为一世祖,仲文祖凤公为东晋东阳太守,为山东青州人字派:云城百千万亿元,正益恒覆泰,怡友端恭启,仁义理智信,福禄寿康宁,光裕荣华盛,修齐均治平,缵绪维新运始迁祖御公,元代自永康义乌迁永康凤林,御上祖元初自永康乌石迁义乌字派:家传贻忠孝,世泽衍淳良,敦厚崇高尚,贤能永叶芳始迁祖文质公,南宋末自台州迁永康龙山字派:国上师位,家崇儒门。
讲艺立言,浚明蜀山新传推广号爽曙。
达义滋蘩,永瞻先觉。
顾惟后昆,彝伦攸叙。
时来必亨,运通斯正。
敷宣武术,发扬文令。
庶士承风,群才仰镜。
浙江省温州苍南之胡氏字辈:崇-孚-宗-尔-迎-延-永-光-正-志-嘉-振-德-万-载-斯-增-金-玉-其-音科-名-联-登浙江省乐清柳市镇,字辈有:明修光万志,经立绍其昌浙江东阳东南湖胡氏,自南梁佑公算起,到27世才开始有字辈。
似乎比较迟了,从27世到53世,字辈分别为:彝伦叙昭穆常棣集光华康泰兴仁德贤良道义嘉恭敬崇谦让经纶–,目前已排到纶字辈。
以后的字辈老祖宗也已*如下:经纶立纪纲学修全性善勋业永诒芳承克宏祖训诗礼振家邦勤俭树清芬信睦福泽长安徽地区:始祖胡邦海,明初自江西吉安庐陵迁于六安。
六世祖嘉瑞公立:字派:维业隆千古家声复见昌栽培由祖德力守继书香(未出)大清乾隆四十二年由三世政公派下十二世筠,宽,苏三人谨志重录,十三世起用。
始祖胡秀三,迁安徽桐城字派:有(十二世)上,祚,承,恭,允;洪,强,必,孝(廿十世),忠;久,常,传,世,德;大,善,福,攸(佑),同。
安徽省濉溪县胡氏班辈始祖胡克顺道仪左侍郎长子镇江将军胡应阳(长子一支迁到镇江现在没有联系上)次子儒学生员胡应亨(随祖落户此地安徽省濉溪县四铺街)三和绅新传子寿春校尉胡应庚(三子一支迁到现在寿县)字派:克应炳若国,仁天永世德。
昌开龙传继,广大占允宜。
再培心上田,保养性忠义。
安徽池州江口乡胡氏字派:经文元善长,嘉会亨惟先,大义立子本,致中贞自全。
安徽和县绰庙乡(旧称桥穆集)胡姓,堂号-怀德堂字派:孝友传家宝安徽省阜阳胡氏字派:自书学钦,永保天献。
宗德敬守,充传万世。
安徽太湖字派:、、、、、、、,地积承先德,文治昌龙记,诗书启迪长,本源争×后,万事落平康安徽太湖,属于安定胡家,但是中途与辛姓合修,故字辈难与之相吻合.就我所知,特把我们的字辈发出与辛姓合修前的字辈是:\”大祖府山子;唯玉金水木;火师知自日;若助.\”自\”若助\”之后便是与辛姓合修的了:\”地积承先德;文治昌龙记;诗书迪及长;中原争远厚;万事落平康.\”始祖是福一,福二,福三,安徽太湖县字辈(可能有笔误):碧福仲友永,世光万召玉;尚志经为国;新邦石吉祥;儒仕才华盛;仙人德泽长,诗书传俊秀,丰业继贤良.安徽庐***姓,明初由泗州虹县迁徙庐江,据族谱记载始祖是裔公,生四子:大海、通海、胜海、通富。
字派为:同心雍睦,尊祖敬宗,孝思永守,福祚长隆。
安徽省枞阳县破罡胡氏(桐城巢山官泊梢)由江西瓦西(砾)坝迁入,始祖念八公康,字派粤-稽-古–我族发祥–肇迹南康–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其廷方正-奕祀永昌-宪章孔孟-祖述虞唐-学宗往圣-法守先王-兴邦定国-代有贤良。
现初步登记有6万多人属这支。
唐贞观时有讳平者户部尚书后有讳楚者官大学士苏东坡有赞后有讳哲者官国子祭酒其后有昆山派三十世公其子再二公孙魁六公曾孙一公讳沧海临历阳之环峰遂家焉九世孙希舜记云予族派载昆山谱传自徽州程氏讳华灵者程乃胡氏之甥.我背份有记载的:敬宗启(大写)绪邦瑞咸昌克延祖得建立昭彰安徽巢湖槐林镇,从安徽绩溪迁过入字派:五耀光宗叶,一经启(启)善良…安徽寿县,。
祖籍听老人说是,山东老鸹巷迁入。
辈份是:道学开孔圣,有维吉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