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疫苗A19与S2株免疫奶牛抗体消长规律与4种检测方法比较
羊群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后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羊群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后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李民超北京市门头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00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按照北京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的要求,门头沟区对辖区内羊只进行布鲁氏菌病集中免疫。
本文利用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中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常量法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辖区内羊群布鲁氏菌病口服免疫后抗体水平。
并根据阳性判定的准确率的差异问题,分析比较,从而选择更准确更适合的检测方法。
1 布病集中免疫情况门头沟区使用的免疫疫苗是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的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布氏菌病活疫苗(S2株),规格为80头份/瓶。
依据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要求,采取口服免疫的方式,山羊和绵羊不论年龄大小,一律口服100亿CFU/头只。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结合门头沟区实际情况,羊养殖存栏较小、全部是散养模式,区疫控中心选择存栏较多的养殖户开展抗体监测。
按时间顺序,未免疫血清26份;免疫后1个月血清43份,免疫后2个月血清15份,免疫后3个月血清16份,免疫后4个月血清11份。
诊断试剂:中监所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试管凝集试验抗原,兰兽研cELISA试剂盒。
2.2 检测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均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进行检测和结果判定。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和试剂盒说明书开展检测和结果判定[1]。
3 检测结果及分析3.1 检测结果未免疫散养户26份血清,三种检测方法阳性数量均为0。
免疫后各月份检测结果见图1。
图1 免疫后各月份检测结果统计免疫1个月免疫2个月免疫3个月免疫4个月实验方法RBT SAT cELISA RBT SAT cELISA RBT SAT cELISA RBT SAT cELISA 数量434343151515161616111111阳性数量9740009209002阳性率20.93%16.28%93.02%0%0%60%12.50%0%56.25%0%0%18.18%3.2 结果分析通过上述数据来看,非免疫的羊血清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均为0%;而免疫后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的情况为: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测阳性率大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Bu lu shijunbing Huoyimiao(S2 Zhu)Brucellosis Vaccine,Live(Strain S2)本品系用猪种布鲁氏菌S2株(CVCC 70502)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用于预防羊、猪和牛布鲁氏菌病。
【性状】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纯粹检验】按附录3306纯粹检验法进行检验,应纯粹。
【变异检验】将疫苗适当稀释后接种胰蛋白䏡琼脂平板,置37℃培养至少72小时,用布鲁氏菌菌落结晶紫染色法(附录3301)检查,粗糙型菌落应不超过5.0%。
【活菌计数】按瓶签注明头份,将疫苗用蛋白胨水稀释,接种胰蛋白䏡琼脂平板进行活菌计数(附录3405),每头份含活菌数应不少于1.0×1010 CFU。
【安全检验】将疫苗稀释成每1.0 ml含0.1头份,皮下注射体重18~20 g小鼠5只,各0.25 ml,观察6日,应全部健活。
【剩余水分测定】按附录3204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真空度测定】按附录3103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羊、猪和牛布鲁氏菌病。
免疫期:羊为36个月,牛为24个月,猪为12个月。
【用法与用量】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接种。
口服羊,每只1头份;牛,每头5头份;猪,每头2头份,间隔1个月,再口服1次。
怀孕母畜口服后不受影响。
畜群每年口服接种1次,长期使用,不会导致血清学的持续阳性反应。
皮下或肌肉注射山羊,每只0.25头份;绵羊,每只0.5头份;猪,接种2次,每次每头2头份,间隔1个月。
【注意事项】(1)注射法不能用于孕畜、牛和小尾寒羊。
(2)疫苗开启后,限当日用完。
(3)拌水饮服或灌服时,应注意用凉水。
若拌入饲料中,应避免使用含有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发酵饲料或热饲料。
动物在接种前、后3日,应停止使用含有抗生素添加剂饲料和发酵饲料。
(4)采用注射途径接种时,应作局部消毒处理。
免疫奶牛群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经验分析

免疫奶牛群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经验分析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家畜和犬、猫等宠物,也可感染人类。
在免疫奶牛群中,若存在布鲁氏菌感染,不仅会对奶牛的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奶制品的安全问题。
对免疫奶牛群进行布鲁氏菌的实验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免疫奶牛群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实验室检测方法选择为了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免疫奶牛群中的布鲁氏菌感染,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如PCR检测、ELISA检测和细菌培养等。
PCR检测和ELISA检测是目前用得较多的方法,它们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时间短等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
而细菌培养则是用来从样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的常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确认布鲁氏菌的存在,并对其进行鉴定。
二、样本采集与保存在进行实验室诊断之前,首先需要对免疫奶牛群中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样本进行采集。
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奶牛的血清样本、乳汁样本和病死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
在采集样本时,需要注意采样的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的污染。
在样本采集后,要妥善保存样本,避免因样本损坏或保存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三、实验室诊断流程在实验室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流程。
通常来说,PCR检测需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结果分析等步骤;ELISA检测需要进行抗原包被、血清反应和结果判读等步骤;细菌培养需要进行样本接种、培养和鉴定等步骤。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室诊断得到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布鲁氏菌感染的判定和后续的处理。
对于PCR检测和ELISA检测而言,通常会得到阳性或阴性的结果,需要根据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感染。
而对于细菌培养,则需要根据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确认是否为布鲁氏菌。
在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结合免疫奶牛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制定后续的防控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不同检测方法比较与试剂质控

牛布鲁氏菌病不同检测方法比较与试剂质控豆玲;豆思远【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8(037)002【摘要】选用国标等同阳性血清,对虎红抗原进行质控,经三次重复试验,最终选定稀释度为1/45时反应阳性,1/55时反应阴性.ELISA试剂盒质控选择国标等同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16时反应阳性,1/64时反应阴性.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抗体竞争ELISA试验三种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4个奶牛场共计1167份奶牛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三种试验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抗体竞争ELISA试验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符合率为52.7%,与试管凝集试验符合率为34%.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符合率为72.1%.抗体竞争ELISA试验方法最为敏感.【总页数】3页(P10-11,16)【作者】豆玲;豆思远【作者单位】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46;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4【相关文献】1.ELISA定性试验同一质控物不同批号试剂间连续质控法的建立与应用 [J], 李强;张健媛;刘瑞萍;庞雪云2.牛布鲁氏菌病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J], 赵凤菊;刘坤洋;于学武;闫明媚;李井春;张雅为;顾贵波3.五种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牛布鲁氏菌病结果比较 [J], 张洪军;王会敏;李秀慧;王佩琪;陈瑞兰;赵晓光;刘国臣;张雪松4.三种ELISA试剂盒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牛布鲁氏菌病的比较试验研究 [J], 肖妍; 霍蕾; 赵丹; 李蓉蓉; 王建华; 刘河冰5.牛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常用检测方法的比较 [J], 加那尔库勒·那比哈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氏杆菌活疫苗(A19株)免疫操作现场教学

No.1免疫用疫苗天康生物生产的布病疫苗(A19株),是经过弱化的活疫苗,用来预防奶牛、肉牛的布病。
配备有蓝色指示剂的稀释液:20ml规格或100ml规格。
No.2推荐免疫流程布病疫苗(A19株)免疫推荐流程:4-6月龄,首次免疫,4个月后进行二次免疫。
皮下注射,疫剂量不低于600亿/头。
实际应用中,牧场可根据布病流行情况,做适时调整。
No.3疫苗保存疫苗存放于专用冰箱内,2~8℃冷藏保存,应将疫苗储藏间上锁。
疫苗与冰箱内壁保持1cm以上距离。
冰箱内放至温度计,每3天做一次温度检查。
No.4免疫前布达会免疫前,牧场负责人组织各部主管及参与免疫人员召开“免疫前工作布达会”,明确免疫流程、人员分工、注意事项等。
No.5人员配置每个免疫组推荐由7-10人组成,分工如下:配药——1人,负责准备注射器械、消毒药品、人员防护用品,负责疫苗领取、疫苗管理、废弃物回收,负责配制稀释疫苗,负责用注射器抽取疫苗。
消毒——1人,负责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注射——1人,负责疫苗免疫注射。
辅助——1人,负责拿疫苗及垃圾桶,辅助注射人员完成免疫。
观察过敏——1人,负责观察免疫后牛只过敏情况,并对过敏牛只进行抢救。
赶牛——2~3人,负责牛只分群、驱赶、保定等工作。
记录——1人,负责免疫过程的标记、记录或录像。
监督——1人,负责监督免疫现场,对免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No.6物资准备免疫用物资:5ml一次性注射器、20ml一次性注射器、止血钳、疫苗、稀释液、蜡笔、抽纸、聚维酮碘、新洁尔灭、75%酒精、酒精棉球、碘酊棉球、广口瓶(带盖)、喷壶、垃圾桶、垃圾袋、疫苗放置盒、恒温箱、操作台、肾上腺素、记录本。
人员防护用品:抗生素,包括:强力霉素、利福平、氯霉素滴眼液;护目镜、N95口罩、一次性丁腈手套、长臂手套、防护服、胶靴。
No.7人员防护免疫人员应穿好防护服—→穿胶鞋—→佩戴口罩—→佩戴护目镜—→穿长臂手套—→戴一次性丁腈手套保障个人防护用品的全部佩戴,避免皮肤、粘膜暴露,方可开展免疫。
六种布鲁菌病疫苗对绵羊与山羊免疫效果的比较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收稿日期:2023-12-27作者简介:李鑫,男,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研究通信作者:李鑫,E-mail:139****************2024,32(1):88-95·研究论文·六种布鲁菌病疫苗对绵羊与山羊免疫效果的比较摘 要:为了比较不同布鲁菌病疫苗对乌拉特草原以放牧为主的山羊与绵羊的免疫效果,我们在乌拉特草原6个苏木/镇,随机选取80~100日龄并经过布鲁菌病检测阴性的乌拉特土种绵羊羔385只、二狼山绒山羊羔275只,用6种布鲁菌病疫苗进行免疫效果比对试验。
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和试管凝集试验(SA T )分别对试验组羊接种疫苗后7、14、21、35、60、120、150、180、210、240、270 d 进行转阳率和抗体效价检测;免疫后270 d 进行攻毒试验。
RBPT 和SA T 结果显示,M5-90Δ26和S2接种绵羊与山羊后抗体产生快,持续时间长;免疫后攻毒试验结果显示,A19点眼绵羊和A19-ΔVirB12株皮下注射绵羊保护比例均为4/6;M5-90Δ26绵羊皮下注射和ReV .1山羊点眼的保护比例均为4/5;本试验为乌拉特草原建立牛羊免疫无布鲁菌病区筛选理想疫苗,以及为创建全国首个牛羊免疫无布鲁菌病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布鲁菌病疫苗的研制及国内其他地区布鲁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布菌病疫苗;免疫效果;比较中图分类号:S859.7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422(2024)01-0088-08Comparison of the Immunization Eff ects of Six Kinds of Brucellosis VaccinesWorked on Sheep and GoatsLI Xin 1, XU Wentao 1, JI Yatu 1, DUAN Liping 1, ZHAO Bei 1, YANG Dan 2, DONG Kexue 3,DI Dongdong 4, FAN Weixing 5(1.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Wulate Town, Bayannaoer 015000, China; 2. Comprehensive Support and Techo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Wengeng Town, Bayannaoer 015000, China; 3. Post-immunization challenge test, Tianka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Suzhou 215000, China ; 4. Post-immunization challenge test, Jinyu Biotechnology Co, Ltd,. Huhehaote 010000, China ; 5. China AnimalHealth and Epidemiology Research Center, Qingdao 266000, China)李 鑫1,徐文涛1,吉雅图1,段丽萍1,赵 贝1,杨 丹2,董科学3,狄栋栋4,范伟兴5(1.乌拉特后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巴彦淖尔015000;2.乌拉特中旗温更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巴彦淖尔015000;3.天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苏州215000;4.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010000;5.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青岛266000)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are immunization eff ects of diff erent Brucellosis vaccines worked on goats and sheep, 385 sheep of native species aged 80-100 days and 275 Erlang Mountain goats aged 80-100 day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mong 6 towns of the Wulate grassland, they all tested negative of brucellosis, comparative immunization eff e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six kinds of brucellosis vaccines. RBPT and SA T were adopted to detect the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antibody titer respectively on 7, 14, 21, 35, 60, 120, 150, 180, 210, 240 and 270 days of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vaccination. The challeng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270 days after immunization. The results of RBPT and SA T showed that M5-90Δ26 and S2 were inoculated for sheep and goats obtained fast antibody production, and long dur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challenge test after immunization showed that the protection ratio of A19 dripped in sheep’s eyes and the protection ratio of A19-ΔVirB12· 89 ·李 鑫等:六种布鲁菌病疫苗对绵羊与山羊免疫效果的比较第32卷第1期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sheep were all 4/6; The protection ratio of M5-90Δ26 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sheep was 4/5, and ReV .1 dripped in goats’ eyes got the same result in 4/5.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screen out the ideal vaccin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attle and sheep immunization-free area without brucellosis in the Wulate grassland, and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immunization program and provide scientifi c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country's fi rst cattle and sheep immunization-free area without Brucellosis, at the same time, to giv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f brucellosis vaccine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Key words: Brucellosis vaccines; immunization effect; comparison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ΔVirB12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研究

2020年11月第6期(总第205期)草食家畜(双月刊) 10.16863/ki.1003-6377.2020.06.005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ΔVirB12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研究吴冬玲,贺笋,任立松,何传雨,赵海龙,刘梦志,李明奇,李延涛*(新疆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11)摘要: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ΔVirB12株)对犊牛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的相关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免疫剂量(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10倍超剂量)接种犊牛后,未见任何副反应,试验动物100%健活。
免疫14d后,抗体平均效价达到1000IU/mL以上,至免疫后35d,效价开始下降,平均值维持200IU/mL。
免疫45d后,对犊牛攻毒,免疫组犊牛存活率100%,保护率在80%~100%;对照组存活率100%,保护率20%。
病理切片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
综上所述,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ΔVirB12株)对犊牛安全、有效,可以用于犊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免疫。
关键词:疫苗;布鲁氏菌A19-ΔVirB12;安全性;免疫效力中图分类号:S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77(2020)06-0024-08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人兽共患病,严重地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1,2]。
我国自2000年以来,人间、畜间布病感染范围从北方畜牧地区迅速扩展至沿海及东南部地区[3],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由于布病的诊断治疗难度高,所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布病疫苗的研制,这样可以提高牲畜免疫力,从而大大降低布病的发生概率[4]。
在布鲁氏菌中,Ⅳ型分泌系统(typeⅣsecretion system,T4SS)是一种关键的毒力因子,由VirB操纵子编码,位于布鲁氏菌Ⅱ号染色体上,由12个基因(VirB1~VirB12)组成,在调节细胞内存活和操纵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5,6]。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时的疫苗选择、免疫程序、免疫接种前准备、免疫接种及应急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
2 疫苗选择2.1 A19疫苗适用于奶牛,仅限于3~8月龄犊牛免疫,皮下免疫注射。
2.2 S2疫苗适用于羊、肉牛、奶牛,口服免疫,可用于孕畜。
3 免疫程序3.1 羊、肉牛S2疫苗全群口服,初免后1~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年口服免疫一次。
免疫活菌数要求:羊≥1.0×1010CFU活菌/头,肉牛≥5.0×1010CFU活菌/头;具体用法、用量参见产品说明书。
3.2 奶牛3~8月龄犊牛用A19疫苗免疫,免疫活菌数要求:犊牛≥6.0×1010CFU活菌/头;可在18~20月龄(即第1次配种前)再接种1次,免疫活菌数为1.0×109CFU~3.0×109CFU活菌/头,免疫过A19疫苗的犊牛在产奶前可不再免疫;8月龄以上的奶牛每年口服一次S2疫苗,免疫活菌数≥5.0×1010CFU活菌/头。
4 免疫接种前的准备4.1 防护用品N95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胶靴、消毒药等。
4.2 投药器免疫时应使用布病疫苗专用全封闭式投药器或连续注射投药枪。
使用前,先对投药器或投药枪各部位进行仔细检查,并用清水进行调试,以确保其完好、严密、无堵塞。
4.3 消毒药品4.3.1 用于布病免疫畜舍压尘消毒药:酚类、碘类,氢氧化钠、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4.3.2 用于手、皮肤消毒药:0.1%新洁尔灭、酒精、碘类等消毒药。
4.3.3 用于防护物品消毒药: 0.1%~0.3%新洁尔灭、二氧化氯、碘类等消毒药。
4.4 穿戴防护用品4.4.1 穿戴顺序内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护目镜、鞋套或胶鞋、外层手套。
4.4.2 注意事项4.4.2.1 穿戴防护用品前用流水或肥皂水洗手。
4.4.2.2 穿戴过程双手不得接触面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疫苗A19与S2株免疫奶牛抗体消长规律与4种检测方法比较作者:乔波严平乐汉桥张健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12期摘要:为了解奶牛免疫A19疫苗和S2疫苗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比较目前地市级实验室常用的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效果,研究分别按厂家说明书对分别对60头试验奶牛进行免疫,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竞争ELISA(cElisa)对免疫前1d 至免疫后260d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2组奶牛血清样品经RBT、SAT、cELISA检测,抗体在28d达到峰值,且在21~56d保持较高水平,A19疫苗组260d仍未全部转阴,S2疫苗组在免疫后140d已全部转阴。
A19疫苗的阳转率明显高于S2疫苗组并且抗体持续时间更长。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奶牛;A19和S2疫苗;血清学检测中图分类号:S855.1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010引言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是革兰氏阴性菌、兼性胞内寄生菌[1]。
该病以公畜睾丸炎、母畜流产、产奶量下降等为主要症状[2]。
布鲁氏菌进人机体被巨噬细胞吞噬,会有10%以上的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定植。
该菌根据形态差异分为粗糙型(rough,R)和光滑型(smooth,S)2种,光滑型具有完整的外膜结构,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中的O-侧链的抗体,粗糙型布鲁氏菌没有O-侧链抗原[3]。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是以布鲁氏菌细胞壁脂多糖上的O 链抗原作为诊断位点,试管凝集试验(SAT)抗原检测光滑脂多糖抗体(S-LPS),ELISA方法主要以光滑型布鲁氏菌脂多糖抗原检测布鲁氏菌抗体[4-6]。
我国常用的布病疫苗包括牛种布鲁氏菌A19疫苗、猪种S2疫苗、羊种M5疫苗,均为光滑型[7]。
现有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无法区分野毒株和疫苗株。
目前河南省用于奶牛布鲁氏菌防控的疫苗为A19株和S2株,这2种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和口服2种方式[8]。
研究使用3种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19和S22种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检测,结合本地实际探究合适的疫苗和检测方法。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疫苗布鲁氏菌病A19株活疫苗,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疫苗批号17942005;布鲁氏菌病S2株活疫苗,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批号2017021。
1.1.2试剂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及阴阳性血清,试管凝集抗原及阴阳性血清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cELISA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公司。
1.1.3主要仪器布病疫苗全封闭连续投药器(郑州灵格公司);酶标仪(TECANSUNRISE),瑞士TECAN公司产品;洗板机(ELx50),美国Bio一Tek公司产品。
1.1.4试验动物某养殖企业饲养,免疫前间隔2周连续采血3次,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cELISA检测阴性且经流行病学调查无布鲁氏菌病感染史的66头0.5~2岁的奶牛。
试验地点选在隔离圈进行,试验牛群与其他畜群无直接接触。
1.2方法(1)试验牛随机分组。
见表1。
(2)免疫方法。
将布病活疫苗A19株和S2株按照说明书所标注的含菌数量,用生理盐水稀释。
皮下注射组奶牛(A19组)用连续注射器按1mL/头份注射布鲁氏菌A19疫苗,A19对照组皮下注射1mL/头生理盐水;口服组奶牛(S2组)用改装的连续注射器按2mL/头灌服布鲁氏菌S2疫苗,S2对照组灌服2mL/头生理盐水。
(3)安全性检测。
A19和S2疫苗免疫后7d观察并记录奶牛发热、呼吸、食欲等状况。
(4)分别于免疫前1d和免疫后5、7、14、21、28、56、84、112、140、168、196、224、260d采集试验组和对照组共924份血清,冷冻保存。
(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按照GB/T18646-2018进行;cELISA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2结果2.1疫苗安全性疫苗免疫后,A19疫苗组30头奶牛中有5头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经1~3d均恢复正常,未见其他症状;S2疫苗组未见异常。
2.2转阳率检测情况对采集的奶牛血清样品,采用RBT、SAT和cELISA檢测,对照组均为阴性。
A19疫苗组与S2疫苗组在免疫21~56d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之后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回落。
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均显示,免疫奶牛后A19疫苗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2疫苗组,抗体产生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见图1。
2.3A19免疫牛群3种血清学方法阳性率A19疫苗免疫后,应用RBT、SAT和cELISA方法检测显示免疫后28d所有动物均为阳性,阳转率达到100%,说明此时奶牛机体内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水平。
免疫84d后,抗体水平开始出现下降,cELISA较RBT和SAT检测抗体持续时间更长,表现出更好的灵敏性。
见表2。
2.4S2免疫牛群3种血清学方法阳性率S2疫苗免疫后,应用RBT、SAT和cELISA方法检测显示免疫后抗体转阳率始终低于30%,免疫后168d3种检测方法均未检测阳性血清。
见表3。
3讨论我国现有的A19疫苗是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未缺失序列的S19株,毒力强于S2疫苗株,该毒株不适用于怀孕动物和公畜:免疫怀孕奶牛可引起1%~2.5%的流产和公畜持续睾丸炎[9]。
S2疫苗是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于1960年从猪胚筛选出的猪种布氏菌2号弱毒菌株,安全性较好,孕期家畜仍可使用[10]。
目前认为清除胞内寄生菌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但是布鲁氏菌细胞免疫水平的检测尚不成熟,抗体水平通常与细胞免疫水平呈正比,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细胞免疫水平[11]。
结果表明,A19疫苗能刺激奶牛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阳转率和抗体持续时间明显优于S2疫苗,对奶牛免疫效果较好。
在免疫方法上,口服法使用布病疫苗虽使用全封闭连续投药器,但对牛的保定和人员的操作水平有一定要求,实际免疫剂量和外泄数量较难控制。
相比之下,皮内注射操作更为方便,免疫剂量更易控制。
结合试验数据和2种疫苗的特点,建议本地区牛场有选择的使用2种疫苗:育成牛和产后母牛选择A19疫苗,孕牛选择S2疫苗。
在免疫程序上可采取犊牛3~6月龄首免A19疫苗,6~8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此后及时监测抗体水平,根据需要每年加强1~2次;S2疫苗在使用时间隔3~4个月加强1次免疫。
4结论对比RBT、SAT.cELISA检测可知,RBT在2种疫苗免疫后5~28d敏感性高于另外2种检测方法。
SAT在免疫后检测到抗体峰值水平的时间较两者晚且操作复杂、费时,判断时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cELISA表现出较SAT更好的敏感性,结果判定时人为误差较小,操作更为方便。
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建议在进行实验室检测中使用RBT方法进行初筛,用SAT或cELISA进行确诊。
参考文献[1]ALEIXO MJ, FERRIRA M L, ANTUNES F. Brucellosis[J]. . Acta Med Port, 1999,12 ( 12 ): 323-330.[2]Gul S T, Khan A. Epidemiology and epizootology of brucellosis: review[J]. Pakistan Veterinary Journal, 2007, 27 (3 ): 145-151.[3] Cloeckaert A, Grayon M, Verger JM, et al. Conservationof seven gene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lipopolysaccharide O-side chain in Brucellaspp. [J]. ResMicrobiol, 2000,151:209-216.[4]Zhan Y, Yang J, Cheers c. Cytokine response of T-cell subsets from Brucella abortus-infected mice to soluble Brucella proteins[J]. Infect Immun, 1993, 61: 2 841-2 847.[5]丁家波,冯忠武.动物布鲁氏菌疫苗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3,25(1);91-99.[6]Skendros P, Pappas G, Boura P.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human brucellosis [J].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11, 13 (2 ): 134-142.[7]錢晶、犬布氏杆菌菌壳疫苗株的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8]Beckett F W, MacDiarmid S C.The effect of reduced-dose Brucella abortus strain 19 vaccination in accredited dairy herds.Br VetJ, 1985, l41: 507-514.[9]张海霞,孙晓梅,魏凯,等.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8,49(3):402-407.[10]李建玲,李爱巧,杨启元,等、乌鲁木齐牛羊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效果对比试验[J].中国动物检疫,2013,2(4):47-49.[11]景志刚,严家瑞,范伟兴、布鲁氏菌病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6,32(2):18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