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肉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程序及效果研究

肉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程序及效果研究
} l 石N 2 1日 龄 一
第 5蛆
第 6组
}+ 石g 一价 苗
将实验 肉鸭 2 0 4 0只分成 6组后 ,第 12组进行哈 、 尔滨 H N 亚型灭活苗的免疫接种 ,第 1 51 组仅在 肉鸭 6 日龄 时进行 免疫 , 2组在 6日龄时进行首免后 , 2 第 于 1 日龄时进行次免加 强免疫 。第 3 4组进行大华农 H N 、 51 亚型灭活苗的免疫 接种 , 5 6组进行二价灭活苗 的免 第 、
检测 。按照农业部( 0 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 口蹄疫等 20 重大动物 疫病 免疫方 案》农 医发 [ 0 1 号 】 ( 2 7 ) 0 1 的判定 标
准。
月发病较多。 患病水 禽的发病率 、 病死率与水 禽的 日龄 、 病毒的亚型( 毒力) 及有无并发或继发症有关 。在雏鸭发 病率高 达 10 而病死 率为 3 %一 5 0 %, 0 9 %不等 , 中雏 番 其 鸭发病率达 10 死亡率也可达 9 %以上 。因此 , 0 %, 0 如何 对禽流感进行 免疫接种对该病 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型 , 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A型流感病毒最 复 我
杂 的生态系统在于禽类 , 其是水 禽 , 为水禽 不仅是 尤 因
禽 流感 病毒 的巨大贮 存库 ,且其本 身 己成 为对 H A禽流感防控 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各种 日龄水禽均可感染 发病 , 但临床上以 2 0日龄 以上 的鸭 群或 鹅群多发 。禽流感一
禽流感 (v n i una A) 由正 黏病毒科 、 A i n e z, 1 a l f 是 流感 病毒属 的 A型流感病毒(I ) I 的禽类 的一种 传染性 A V  ̄起 疾病 , 、 鸡 火鸡 、 鸭等家禽及野生 鸟类均 可感 染。禽流感

中山市鸭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山市鸭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山市鸭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禽流感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能够感染多种禽类动物,包括鸡、鸭、鹅等。

其中最为严重的病原体是H5N1亚型。

这种病毒除了对禽类造成危害外,还能够通过人与禽类的接触导致人类感染,甚至引发大规模的人传人感染。

因此,控制和预防禽流感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禽流感疫苗的开发和推广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一种重要措施。

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对于保障禽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禽类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也是了解疫苗的保护效果、提高疫苗的效能的必要步骤。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山市鸭群中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效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在中山市某鸭群中进行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1)疫苗接种方案的设计:对疫苗接种的时间、剂量、次数等进行设计,确保研究可行性和可靠性。

(2)免疫效果的调查:通过病毒感染、病理变化、免疫指标等手段,评价疫苗在鸭子群体中的免疫效果。

2. 研究方法(1)制备疫苗:采用亲和素-硫酸铵法制备疫苗。

(2)疫苗接种:按照预定方案对鸭群进行疫苗接种。

(3)采集样品:在接种前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清和组织样品,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4)检测和分析:采用病毒感染试验、病理变化观察、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在实际应用中的免疫效果,为推广疫苗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疫苗的效能和安全性。

预期结果如下:(1)疫苗接种方案的设计得到验证和完善。

(2)免疫效果得到评价,并为疫苗推广提供数据支持。

蛋鸭群肉鸭群免疫程序

蛋鸭群肉鸭群免疫程序
在雏鸭1-3日龄时,口服接种,可预防禽球虫病。
要点二
鸭蠕虫病活疫苗
在雏鸭20-30日龄时,口服接种,可预防鸭蠕虫病。
05
免疫程序实施注意事项
疫苗储存与运
01
02
03
冷链系统确保疫苗从生产到使源自的 整个过程中,都处于规定 的低温环境下,以保持疫 苗的效价和安全性。
避免反复冻融
避免疫苗反复冻融,因为 这会降低疫苗的效价和稳 定性。
避免光照
大部分疫苗应该避免直接 光照,以保持其效价和稳 定性。
疫苗使用方法
接种途径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途径,如口服、注射、 滴鼻等,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
接种剂量
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接种疫苗,过大或过小的剂 量都可能影响免疫效果。
接种时间
大部分疫苗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接种,否则可 能会影响免疫效果。
02
免疫程序核心内容
疫苗选择
鸭瘟疫苗
预防鸭瘟,是蛋鸭和肉鸭必须免疫的疫苗之 一。
鸭巴氏杆菌疫苗
预防巴氏杆菌病,根据当地疫情情况选择使 用。
禽流感疫苗
预防禽流感,根据当地疫情情况选择使用。
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
预防传染性浆膜炎,根据当地疫情情况选择 使用。
免疫时间
鸭瘟疫苗
雏鸭在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免 疫,二免在2-3周后进行。
免疫新技术发展趋势
01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高效、安全、廉价的疫苗,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和生产效率。
02
免疫增强剂
研究开发新型免疫增强剂,提高鸭群免疫力,减少疫苗接种次数。
03
联合免疫
探索多联苗和多价苗的开发和应用,简化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

鸭的免疫程序分享

鸭的免疫程序分享

鸭的免疫程序分享
鸭子免疫程序的制定1日龄预防鸭病毒性肝炎,应用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

使用方法:口服(滴口、鼻、眼,注射效果不好)。

6日龄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使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0.5毫升。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7—10日龄预防鸭瘟,鸭瘟苗注射。

15日龄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使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0.5毫升。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90日龄预防大肠杆菌病,应用大肠杆菌灭活苗1毫升。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00日龄预防鸭瘟,应用鸭瘟活疫苗1头份。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10日龄预防禽霍乱,应用禽霍乱蜂胶活疫苗1头份。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20日龄预防禽大肠杆菌病和禽霍乱,应用大肠杆菌灭活苗1毫升,同时用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1毫升。

使用方法:肌肉注射肉鸭免疫程序,1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20倍稀释后皮下或每只0.5毫升肌肉注射;7-10日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10日龄,鸭瘟弱毒疫苗,40倍稀释后每只0.2毫升肌肉注射;25日龄,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皮下注射或饮水免疫。

樱桃谷肉鸭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探讨

樱桃谷肉鸭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探讨

关 键 词 : 流 感 ; 源抗 体 ; 鸭 母 抗体 水 平 下 降规 律 ; 佳 首 免 日龄 ; 疫 剂量 最 免
中图分 类号 : 8 252 ¥ 5 .+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章 编 号 :6 3 1 8 ( 0 0)3 0 3 — 2 17— 0 5 2 1 0 — 08 0
感 油乳 剂 灭 活 疫 苗后 的抗 体 动 态 变化 的检 测 分 析 ,并通 过 不 同疫 苗 剂 量接 种 肉鸭 后 的抗 体检 测 结 果 分 析 , 日龄 为樱 桃谷 肉鸭 禽 流 感 的最 佳 首免 日龄 , .m / 6 05 l只作 为 首 次免 疫较 为合 适 的免 疫剂 量 。

的养 殖基 地 。在 生产 实践 中 , 实施 免 疫抗 体 监 测 在 时 , 许 多 肉鸭 养殖 场 / 有 户的免 疫抗 体 监测 的结 果 却
不甚理想 , 的抗体滴度不高 , 的群体合格率较 有 有
低, 更有 甚者 是i不 到血凝 抗体 。究其 原 因 , 贝 4 可能 与 母 源 抗 体 、 免 E龄 、 苗 的种 类 、 种 途 径 、 首 l 疫 接 监测
源抗体 , 探索母 源抗 体水平下降规律 。1 0日龄前 的雏 鸭 采 用 颈 动 脉 采 血 ,0 日龄 雏 鸭 采 取 腿 部 静 1
脉 采 血 ,每 次 随机 采 血 1 6份 ,离 心 分 离 血 清 , 按 G /196 20 BT 83 — 0 3中试 验 方 法 ,采 用 l %鸭 红 细胞 悬 液进 行 抗 体水 平 检 测 。 142 首免 日龄 对 免 疫效 果 的影 响 .. 在 母 源 抗体 检 测结 果 表 明 的前 提 下 ,可 以初 步 推 算 出首 次 免 疫 的最 佳 日龄 , 由此 设 计 : 雏 鸭 6 取 4只 , 机平 均 随 分 成 A、 C、 四组 , B、 D A组 作 为 对 照 组 不 免 疫 , B、 C D组 分 别 于 3 日龄 、 、 6日龄 、 日龄 颈 部 皮 下 注 9 射 05 l 禽 流 感 油 苗 ,从 1 日龄 起 每 4 .m/ 只 2 d抽 血

肉鸭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母源抗体消长规

肉鸭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母源抗体消长规

肉鸭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免疫程序研究作者:马超锋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02期摘要:选取1 d健康无免疫肉鸭480羽,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20羽。

B 组、C组、D组在10 d分别免疫0.5、0.8、1.0 mL H5N1亚型禽流感(Re-6株)灭活疫苗,A 组为非免疫对照组。

用HI方法检测母源抗体、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免疫抗体消长规律,探讨H5N1亚型禽流感(Re-6株)灭活疫苗的合理免疫程序。

结果显示:7 d之前,鸭群中90%以上的个体HI效价在4 log2及以上,获得的母源抗体可以有效保护鸭群;14 d时,鸭群仅有56.7%的个体有保护性抗体;21 d还能够检测到极低的母源抗体,鸭群中6.7%的个体有一定的保护力;28 d之后,鸭群所有个体的HI效价均在4 log2以下,鸭群已经丧失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关键词:肉鸭;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母源抗体;免疫抗体;消长动态;免疫程序;血凝抑制试验中图分类号: S85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216-02收稿日期:2014-02-23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22102110022)。

作者简介:马超锋(1981—),男,河南禹州人,硕士研究生,兽医师,主要从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

E-mail:machaofeng5@。

河南省信阳地区河网密布,非常适合养殖鸭鹅等水禽。

近年来,信阳地区养鸭业发展迅猛,饲养量、存栏量逐年增长。

肉鸭因其具有饲养周期短、成本低、出栏早等优点,养殖规模在信阳市各县区逐步扩大。

目前,全市肉鸭存栏量已达1 800万羽,年出栏量达5 000万羽,均居河南省首位。

随着肉鸭养殖业的发展,鸭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副黏病毒等)流行日趋严重,特别是禽流感对肉鸭养殖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鸭的免疫程序

鸭的免疫程序

鸭的免疫程序
我地处里下河,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有大量的稻田和沟渠,农牧结合,实现综合利用,为养鸭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鸭的发病率较高,治疗比较困难。

根据“防重于治”的原则,结合本地特点,制定鸭的免疫程序如下(仅供养殖户参考):1日龄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5ml~1ml鸭肝类弱毒疫苗用于预防鸭病毒性肝类。

7日龄鸭颈部皮下注射0.5ml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油乳灭活苗(血清型相符)用于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病。

14日龄鸭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0.5ml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型)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2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5ml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油乳灭活疫苗预防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病。

28日龄肌肉注射1ml鸡胚化鸭瘟弱毒疫苗预防鸭瘟。

35日龄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ml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型)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60日龄肌肉注射2ml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预防禽霍乱。

110日龄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ml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120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5ml~1ml鸭肝炎弱毒疫苗用于预防鸭病毒性肝炎。

130日龄肌肉注射2ml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预防禽霍乱。

230日龄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ml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加强抗体。

以后
鸭肝炎弱毒苗;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鸡胚化鸭瘟弱毒疫苗依上次免疫时间为起点每隔6个月(最好在换羽期)各注射1次,用于预防鸭毒性肝炎,禽霍乱及鸭瘟。

家禽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家禽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家禽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摘要:为了真正做好家禽禽流感动物疫病防控事宜,全面提升畜牧业的产量、效益,让广大农民增收,来进一步巩固乡村脱贫成果,现随机抽样监测鸡鸭鹅家禽的重大疫病免疫效果。

禽流感免疫抗体效价结果如下所示:养禽场所的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整体平均值达到81%,满足了我们国家的合格标准要求。

关键词:免疫抗体;家禽禽流感;监测引言禽流感是禽类感染正黏病毒科系列A型流感病毒属病毒而产生的烈性传染病,属于一类由呼吸体系至全身显著败血症等一系列症状突出的传染病,动物世卫组织将其确定成为法定报告系列动物传染病[1]。

其中的高致病性系列禽流感还存在非常大的患病率、致死率,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在世界上广泛流行。

高密度免疫注射是当前最有效防控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手段方法,在畜禽生产养殖中以经常性抗体监测为主要的防控技术措施。

大朗镇总面积144km2,一共饲养2.3万羽家禽,实际出栏2.1万羽。

现阶段,该地严格贯彻实施“季防月补”规则制度,并专门对禽流感采取强制性免疫工作,在全面预防、控制禽流感上发挥了很积极的价值作用。

为知晓禽流感真实的免疫抗体水平,准确了解流行病学领域的动态状况、免疫力,现对家禽禽流感进行监测分析的结果作出如下报告。

一、家禽禽流感分析流行病学诊断:一般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诸多类型的家禽,具体流行情况会由于毒株、动物类别而不同。

通常禽类种别、毒株、养殖年龄、环境条件、并发感染等不一样时,相应的禽流感额会呈现出明显不一样的患病率、致死率。

禽流感能够从多渠道广泛传播,比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破损黏膜等[2]。

一般而言,该病患病率非常的高,实际致死率则相对较低,但是如若感染其中的高致病力系列毒株后,则从整体上会呈现出100%的患病率、致死率。

临床症状:常见的典型症状:精神萎靡,仅需较少量的饲料,身形消瘦;就巢性强化,产蛋量变少;整个呼吸系统呈现出轻微~严重的表征,如打喷嚏、常咳、泪流不止;频繁腹泻、头脸肿大、神经错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研究报告杨峻;罗青平;艾地云;罗玲;王红琳;张蓉蓉;温国元;张腾飞;汪宏才【摘要】为了科学制定鸭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试验:①不同品种雏鸭母源抗体消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5~7日龄雏鸭AI-HI抗体可维持较高水平,15~17日龄下降至4.0log2以下.②疫苗首免后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鸭首次免疫后2周可测出AI-HI抗体,4周时达到高峰;抗体水平持续4周后开始下降.肉鸭免疫一次抗体水平差异较大,不能完全预防禽流感的发生.③肉种鸭及蛋种鸭免疫程序及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结果表明,7~14日龄初免,60日龄二次免疫和120日龄加强免疫(三次免疫),种鸭的AI-HI抗体水平最高分别可达到9log2、11 log2,二次免疫后8个月其AI-HI平均抗体水平为5.6 log2,三次免疫后10个月其AI-HI平均抗体水平为7.6 log2以上.【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53)021【总页数】4页(P5213-5216)【关键词】鸭;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程序【作者】杨峻;罗青平;艾地云;罗玲;王红琳;张蓉蓉;温国元;张腾飞;汪宏才【作者单位】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9.79;S858.32研究表明,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禽流感病毒不仅可长期在其体内寄居,而且可通过其迁徙经消化道排毒污染水域而感染其他鸟类和哺乳动物[1]。

这可能是禽流感病毒长期适应水禽达到进化平衡状态的结果。

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发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水禽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并可引起大批水禽发病死亡,这说明随着自然生态的进化,禽流感病毒与水禽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水禽也成了禽流感病毒的易感宿主[2-4]。

近年来周边国家暴发的禽流感,给中国养禽业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及时开展有关禽流感疫苗的研究成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必然选择。

有关禽流感疫苗免疫鸡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水禽系统免疫效果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针对鸭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程序中最佳免疫时间及不同品种鸭免疫效果进行了试验,对预防和控制鸭禽流感的发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商品疫苗及检测用抗原禽流感灭活疫苗(H5亚型)选择国内批准的生产厂家疫苗;用于检测AI-HI抗体的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AI-HI抗体检测方法按常规方法[5]进行。

1.2 试验鸭雏鸭、青年鸭和成年产蛋鸭来自湖北省内蛋鸭场和肉鸭场,试验前均未进行禽流感免疫。

大部分试验结合当地生产完成。

1.3 试验设计1.3.1 雏鸭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分别对3批肉种鸭商品代和3批产蛋鸭商品代的雏鸭进行母源抗体测定,每批1日龄雏鸭80只,每2 d采血1次,测定雏鸭母源抗体,直到 AI-HI≤3log2。

1.3.2 疫苗首次免疫鸭抗体产生期试验分别选择3批肉种鸭商品代和3批产蛋鸭商品代的7~14日龄雏鸭进行试验,每组免疫60只,首次免疫剂量:每只鸭颈背部皮下注射 0.3 mL;免疫后 1、2、3、4、6、8、10 周各采血一次,测定 AI-HI抗体的消长情况,确定抗体最早产生时间。

同时各组分别设30只条件相同的鸭不免疫禽流感疫苗作对照。

1.3.3 不同日龄雏鸭首免效果观察试验选择肉种鸭商品代和产蛋鸭商品代的雏鸭进行试验,分别于 3、5、7、9、14、19 日龄进行免疫,每组免疫 60 只,各组在半开放鸭舍中隔离饲养,免疫剂量为0.3 mL/只。

免疫前检测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后每周采血1次,测定AI-HI抗体的消长情况,观察分析不同品种鸭的最佳免疫日龄。

1.3.4 种鸭的免疫程序及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1 000只肉种鸭和1 000只地方产蛋种鸭全部进行二次免疫(7~14日龄初免,60日龄二次免疫),在120日龄时各组均分为两部分,其中500只进行第三次免疫(在二次免疫基础上,12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首免剂量为0.3 mL/只,二次和三次免疫均为0.5 mL/只。

免疫后1~4周每周检测抗体1次,分析抗体上升规律;之后每2月采血1次,测定AI-HI抗体的持续期。

试验分别在肉鸭场和蛋鸭场进行。

2 结果与分析2.1 雏鸭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结果分别对3批肉种鸭商品代和3批产蛋鸭商品代的雏鸭进行母源抗体测定,结果(表1)表明,5~7日龄雏鸭AI-HI母源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后1周快速下降,15~17日龄母源抗体水平降至4.0 log2以下。

表1 雏鸭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n=5)分组蛋鸭肉鸭批次123 123 1 8.2(7~9)7.4(7~8)5.2(5~6)9.0(8~10)7.6(7~8)7.8(7~8)3 8.4(8~9)7.6(7~9)5.4(5~6)9.2(9~10)7.6(7~9)7.6(7~9)5 7.6(7~8)6.8(6~7)5.2(5~6)8.8(8~9)6.8(6~7)6.8(6~7)不同日龄雏鸭AI-HI母源抗体水平(log2)7 9 6.6(6~7)6.6(6~7)5.0(4~6)8.6(8~9)6.6(6~7)6.6(6~7)6.2(6~7)5.6(6~7)4.6(4~5)7.8(7~8)5.4(5~6)5.4(5~6)11 5.4(5~6)5.4(5~6)4.4(4~5)6.8(6~7)5.4(5~6)5.0(4~6)13 5.2(4~6)5.2(4~6)4.0(3~5)6.4(6~7)5.0(4~6)5.0(4~6)15 4.8(4~6)4.4(4~5)3.8(3~4)5.6(5~6)4.4(4~5)4.4(4~5)17 4.2(4~6)3.8(3~4)3.2(3~4)4.2(4~5)3.8(3~4)3.6(3~4)19 3.8(3~4)3.8(3~4)3.4(3~4)3.2(3~4)3.8(3~4)3.4(3~4)21 3.6(3~4)3.4(3~4)3.2(3~4)3.0(3~4)3.4(3~4)3.2(3~4)2.2 疫苗首次免疫鸭抗体产生期试验结果由表2、表3可见,肉鸭和蛋鸭分别在7、14日龄免疫,2周后可检测到AI-HI抗体,4周时抗体达到4.0log2以上,但抗体水平不一致,抗体平均几何滴度达不到5log2;抗体水平持续4周之后开始下降,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2.3 不同日龄雏鸭首免效果观察由表4、表5可见,鸭3~5日龄免疫时抗体上升慢,免疫效果差,AI-HI抗体水平为3~5log2。

7~19日龄免疫时抗体水平在免疫后2周开始上升,4~6周达高峰。

根据母源抗体情况,肉鸭7~9日龄首免较好,蛋鸭14~19日龄首免较好(非禽流感流行区)。

3.4 肉种鸭及产蛋种鸭免疫程序及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由表6、表7可见,二次免疫1周后鸭抗体水平开始上升,持续时间8个月(300日龄),二次免疫后8 个月其 AI-HI平均抗体水平为 5.6log2,最高抗体水平为9.0log2;三次免疫2周后其抗体水平持续上升,持续时间10个月以上(420日龄),三次免疫后10个月其 AI-HI平均抗体水平为 7.6log2以上,最高抗体水平为11.0log2。

肉种鸭及产蛋种鸭分别在60日龄和120日龄进行二次和三次免疫效果基本一致。

表2 肉鸭首次免疫抗体产生期测定(n=5)试验批次与分组1 2 3免疫组对照组免疫组对照组免疫组对照组鸭数只60 30 60 30 60 30首免日龄77 77 77免疫量mL/只0.3 0.3 0.3 0≤2≤2 7.6(7~8)7.6(7~8)7.8(7~8)7.8(7~8)1周≤2≤2 6.2(6~7)6.4(6~7)6.2(6~7)6.8(6~7)免疫前后鸭体内AI-HI 抗体水平(log2)2周≤2 3周4周6周≤2 4.2(3~5)4.4(4~5)4.4(4~5)4.6(4~5)3.4(3~4)≤2 3.4(3~5)3.4(3~4)3.6(3~5)3.4(3~4)4.8(4~6)≤2 4.6(4~6)2.8(2~4)4.8(4~6)2.8(2~4)5.0(4~6)≤2 5.2(4~6)≤2 4.8(4~6)≤2 8周4.6(4~5)≤2 4.8(4~5)≤2 4.6(4~5)≤2 10周4.4(3~5)≤2 4.2(3~5)≤2 4.4(3~5)≤2表3 蛋鸭首次免疫抗体产生期测定(n=5)试验批次与分组1 2 3免疫组对照组免疫组对照组免疫组对照组鸭数只60 30 60 30 60 30首免日龄14 14 14 14 14 14免疫量mL/只0.3 0.3 0.3 0≤2≤2 3.8(3~4)3.8(3~4)3.2(3~4)3.2(3~4)1周≤2≤2 3.4(3~4)3.4(3~4)3.2(3~4)3.2(3~4)免疫前后鸭体内AI-HI抗体水平(log2)2周3周4周6周3.4(3~4)≤2 3.4(3~4)≤2 3.4(3~4)≤2 4.2(3~5)≤2 4.0(3~5)≤2 4.4(3~5)≤2 4.6(4~6)≤2 4.4(4~5)≤2 4.8(4~6)≤2 5.0(4~6)≤2 4.8(4~6)≤2 5.0(4~6)≤2 8周5.2(5~6)≤2 5.0(4~6)≤2 5.2(4~6)≤2 10周4.8(4~6)≤2 4.6(4~5)≤2 4.8(4~6)≤2表4 不同日龄肉鸭首免效果观察(n=5)试验分组3日龄5日龄7日龄9日龄14日龄19日龄鸭数只60 60 60 60 60 60免疫前后鸭体内AI-HI抗体水平(log2)免疫量mL/只0.3 0.3 0.3 0.3 0.3 0.3母源抗体7.6(7~9)6.8(6~7)6.4(6~7)5.4(5~6)4.4(4~5)3.4(3~4)1周2周3周4周6周5.4(5~6)5.4(5~6)4.4(4~5)3.6(3~4)3.2(3~4)3.2(3~4)3.6(3~4)3.4(3~4)4.4(3~5)4.4(4~5)4.4(3~5)4.4(4~5)4.0(3~5)4.0(3~5)4.6(4~6)4.8(4~6)4.8(4~6)4.8(4~6)4.4(3~5)4.4(3~5)5.2(4~6)5.2(4~6)5.2(4~6)5.2(4~6)4.4(4~5)4.4(3~5)4.8(4~5)5.2(4~6)5.2(4~6)5.2(4~6)8周4.2(4~5)4.2(4~5)4.2(4~5)4.8(4~5)4.8(4~5)4.8(4~5)10周4.0(3~5)4.2(3~5)4.4(3~5)4.4(4~5)4.4(4~5)4.4(4~5)表5 不同日龄蛋鸭首免效果观察(n=5)试验分组3日龄5日龄7日龄9日龄14日龄19日龄鸭数只60 60 60 60 60 60免疫前后鸭体内AI-HI抗体水平(log2)免疫量mL/只0.3 0.3 0.3 0.3 0.3 0.3母源抗体8.2(8~9)7.6(7~8)6.8(6~7)6.2(5~6)4.8(4~6)3.8(3~4)1周2周3周4周6周6.4(6~7)5.4(5~6)4.8(4~5)4.6(4~5)3.2(3~4)3.2(3~4)4.6(4~5)4.2(3~4)4.4(3~5)4.4(4~5)4.4(3~5)4.4(4~5)4.2(3~5)4.4(3~5)4.6(4~6)4.8(4~6)4.8(4~6)4.8(4~6)4.4(3~5)4.8(4~5)5.2(4~6)5.4(5~6)5.2(4~6)5.2(4~6)4.4(4~5)4.4(4~5)5.2(5~6)5.2(4~6)5.2(4~6)5.2(4~6)8周4.2(4~5)4.2(4~5)4.2(4~5)4.6(4~5)4.8(4~5)4.8(4~5)10周4.0(3~5)4.2(3~5)4.2(3~5)4.4(4~5)4.4(4~5)4.4(4~5)3 小结与讨论1)本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雏鸭,母源抗体水平在5~7日龄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后1周快速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