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乙型脑炎抗体消长规律及蚊子携带乙脑病毒调查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Swin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及公猪睾丸炎。
本病由蚊虫传播,常于夏末初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从1871年首次在日本发现至1934年在日本分离出乙脑病毒,已有过十几次大流行。
现在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都有发生,其他国家称为日本脑炎,为了与日本冬春季流行的一种嗜眠性脑炎(称流行性甲型脑炎)相区别,故将本病称为乙型脑炎。
本病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各国发生,我国较多地区都有发生,人畜共患,危害甚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也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种小的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约30~40nm,呈球形,20面体对称,为单股RNA。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
有囊膜,外层为含糖蛋白的纤突。
外层纤突是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鹅、鸭、鸽、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
但不同毒株的血凝滴度有明显的差异。
本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繁殖。
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牛胚肾细胞以及BHK21、PK15、Hela、Vero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
马、牛、羊、猪、鸡都有相当高的隐性感染率,病毒在感染动物血液内存留的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于脑、脑脊髓液和死产胎儿的脑组织,以及血液、脾、肿胀的睾丸,以肿胀睾丸的含毒量最高。
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伊蚊属和库蚊属昆虫体内常能分离到病毒。
试验动物中,各种年龄的小鼠都有高度的易感性,是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其中以1~3日龄的乳鼠最易感。
小鼠脑内接种最好,接种后2~4天发病,并于1~2天死亡。
猪乙型脑炎症状表现及流行特点

猪乙型脑炎症状表现及流行特点猪乙型脑炎多发于日本、东南亚、俄罗斯、朝鲜、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也有报道。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乙型脑炎症状表现及流行特点。
一、猪乙型脑炎的临床症状(1)人工感染的潜伏期3-4天。
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1℃,呈稽留热。
病猪精神委顿,喜卧,饮欲增加,结膜潮红,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形,表面常覆有灰白色黏液,尿呈深黄色。
少部分猪后肢轻度麻痹,有的后肢关节肿胀疼痛而跛行,有的病猪可能有视力障碍。
(2)怀孕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早产或延时分娩,胎儿大小不等,且多是死胎或木乃伊胎。
流产后,母猪症状减轻,康复后不影响下次配种。
有的怀孕母猪临近预产期都不见腹部和乳房膨大,不泌乳。
同窝仔猪的大小和病变有显著差别,有的出生后几天内就发生痉挛而死亡,有的却生长发育良好。
(3)公猪感染后除表现一般症状外,常发生睾丸肿胀,且多呈一侧性,程度不一;局部发热,有痛感;约数日后开始消退.多数缩小变硬,失去配种能力。
二、猪乙型脑炎的实验室诊断(1)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同场公母猪的临床表现,妊娠母猪分娩后所产仔猪情况,病理剖检等资料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进行的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
(2)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分离是对疑似本病流产或早产的胎儿,采死产仔猪的脑组织,并将其制成悬液,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内或1-5日龄乳鼠脑内,进行病毒分离,通过中和试验等方法确定分离病毒是否为jev。
(3)血凝抑制试验:乙脑的血凝抑制抗体较补体结合抗体出现的早,一般在发病后4-5天开始出现,病后2周左右达到高峰,并可持续1年左右。
因此,测定血凝抑制抗体可以较早的做出诊断。
一般按双份血清法判定,即恢复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为急性期的4倍以上才具有诊断意义。
血细胞主要采自鹅、鸽和雏鸡。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补体结合试验,检出的脑脊髓液、胎儿体内的lgm抗体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与防治

3 病理 变化
每天 用量最 多不 超过 1 0 m g 。
患病猪脑 和脊髓膜充血 ,脑室和脊髓腔液增 多。公猪睾丸 6 . 3 缓解神经症状 不 同程度 肿 大 ,睾 丸 实质 充 血 、出 血和 出现坏 死 灶 睾丸 鞘膜 腔 内 脑水肿或脑疝时,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一般可用2 0 % 5 %山梨 醇 ,静 脉注 射 ,l 0 —2 0 mg / k  ̄ 次 ,1 5— 3 0r a i n 推 有大量粘液 ,副睾边缘和鞘膜脏层出现纤维性增厚 ,子宫内膜充 甘露 醇或2
病毒的贮存宿主。本病有 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主要在夏季 力 ,有较好 的预 防效果 。 至初 秋 ,8 0 %的病 例 发生 在 7 ~9 月份 。本病 的发 生有 一 定 的年 龄 5 . 2 消灭传 染媒 介和 传染源 关系 ,与性成熟的时期基本符合 ,多在出生后6 个月或更早一些发 预防 乙型脑炎 的最有效 、最简单 、最 经济 的方法是防蚊灭 生 。本 病有 一 定 的地 区性 ,常在 低 洼 地 区呈散 在 性 发生 ,或呈 地 蚊 ,注 意环 境 卫 生 ,疏通 沟 渠 ,排 除 积水 ,彻 底 消 除蚊 子 的滋 生
血 、 出血 和有 粘液 。流产 或早 产 胎 儿脑 水 肿 ,皮 下 血样 浸润 ,肌 完 ,6 h 后再 注 射 1 次 。或 者 用 异戊 巴 比妥 钠 ( 阿米 妥 钠 ),2 —5
方性 流行猪舍卫生 。认真落实消毒制度 ,猪圈及用具要按照要 求经常消毒 ,同时也可使用菊酯类喷雾剂对猪舍 内外进行经常性
生猪常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至4 O ℃ 一4 1 ℃ ,呈稽留热 ,持续 喷洒 以消灭 蚊子 。 几天至十几天 ;病猪精神萎顿 ,嗜眠喜卧,食欲减少 ,口渴 ;眼 5 . 3 生物无 害化 处理 结膜充血潮红 ;粪便干燥呈球形 ,表面常附有灰黄色或灰 白色的 严格贯彻落实防疫制度 ,妥善处理好病死猪尸体、死胎、胎 粘液 ;尿 呈深 黄 色 ;有 的 病 猪 后 肢 呈 轻 度 麻 痹 ,步 态 蹒 跚 ,关 盘和阴道分泌物等,将死胎 、木乃伊 、胎衣等深埋 ,对被污染 的 节肿大 ;有 的病猪表现精神兴奋 ,出现神经症状 ,横 冲乱撞 。 场地 、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用常用消毒药即可将乙型脑炎病
一例猪乙型脑炎发病诊断与防治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100 ·2022.110 引言猪乙型脑炎又被称为猪日本脑炎,是由流行性的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的显著临床特征是造成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下死胎、木乃伊胎,引发种公猪睾丸病变,使得种公猪的性欲显著下降,精子质量降低。
猪乙型脑炎病毒也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造成仔猪出生后天然携带有该种病毒,表现出神经症状持续性的高热症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养殖户对猪乙型脑炎造成的危害及该种疾病的流行规律掌握不足,当出现该类传染性疾病后,不知如何防控,使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渐升高态势。
为使基层的养殖管理人员能对乙型脑炎的危害有全面了解并掌握该种疾病的防控措施,需要指导养殖户学习相关知识,并不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时确定病情,然后对发病猪进行有效的处理,防范病原向周边地区扩展蔓延,保证将病情控制在萌芽阶段。
1 病情探讨2021年7月下旬,乡镇一个养殖户养殖的繁殖母猪体中突然出现流产现象,并且养殖场的1头种公猪表现为一侧睾丸肿大,用手触摸有疼痛感。
母猪流产前体温显著升高,不能正常采食。
通过进一步调查,该养殖户共养殖生猪71头,其中妊娠母猪13头,哺乳阶段的猪有6头,种公猪2头,60日龄以上的猪20多头,剩下的为60日龄以下的仔猪。
出现症状后,养殖户高度重视,将出现流产的母猪进行了单独隔离,并及时处置流产物,进行了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先后有6头妊娠母猪出现了流产的现象,在流产之前体温升高到40 ℃以上,精神状态逐渐变差。
由于不知道是哪种疾病引发的流产现象,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
兽医到达养殖场发现病情已经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又对该养殖户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没有免疫接种猪乙型脑炎病毒,该养殖场的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圈舍密闭温度和湿度相对较大,猪的体表潮湿,在养殖环境中还能看到大量蚊虫飞,粪便堆积比较严重,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污染,随即对患病猪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解剖,然后采集了患病猪的新鲜血液分离得到血清后,选择使用猪乙型脑炎、布鲁氏杆菌、繁殖与呼吸道障碍综合症、衣原体病等多种病原的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鉴定,发现猪乙型脑炎病毒的抗体水平显著升高,而其他几种病原的抗体合格,根据养殖场的疫苗免疫接种计划,由于猪没有接种乙型脑炎病毒疫苗,由此可判定猪存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
北京市猪乙型脑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份 。其 中种 猪 场 7个 , 集 样 品 1 4份 ; 品猪 场 9 采 6 商 个 , 集样 品 1 8份 ; 采 5 散养 户 5个 , 集样 品 4 采 2份 。 9个 场户 未接 种疫 苗 , 采集 样 品 1 2份 ; 2 场 户接 7 1个
维普资讯
C ieeJ un l fVeeiayMe in hn s o ra tr r dc e o n i
中 国兽 医杂 志. 0 8年 ( 4 20 第 4卷 ) 8期 第
5 1
北 京 市 猪 乙 型 脑 炎 血 清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猪 E本 乙型 脑 炎 (E) 于 虫 媒 、 兽 共 患 病 毒 l J 属 人
阳性 率 为 2 . 4 ;4份非 免 疫 种 猪 样 品 阳性 率 为 7 1 2
0 见 表 1 , 。
病 , 播媒 介 以库 蚊 为 主 , 有 明显 的季 节 性 , 病 传 具 发 率与 库蚊 的 消长 规 律有 关 , 是 该 病 毒 的 主 要 储 存 猪 宿主 , 通过 蚊 叮 咬传 播 给人 。为 了掌 握 北 京 市 猪 群 中隐 性感染 的情 况 以及 接 种 疫 苗后 免 疫 的有 效 性 , 我 们 在 2 0 年 7月份 开展 了有 关 调查 , 猪群 和人 06 为 间的疫 病 防控 提供 参考 。 1 材 料 与方法
率 为 7 5 。 .6 2 1 种猪 1 0份免疫种 猪 的样 品检 出 3 . 4 8份 阳性 ,
收稿 日期 :0 61-3 20 ~ I1
通 讯 作 者 : 磊 韩
维普资讯
5 2
中 国兽 医 杂 志 2 0 0 8年 ( 4 第 4卷 ) 8期 第
猪乙型脑炎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猪乙型脑炎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陈红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11期摘要:猪乙型脑炎又称为日本脑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通过猪肉制品能够传染给人,为此对该疾病要给予高度重视。
本文对猪乙型脑炎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效的预防策略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猪乙型脑炎;诊断技术;进展猪乙型脑炎是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该疾病的高发季节为夏季和秋季。
患猪出现高热和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死亡,因此有效的诊断至关重要。
1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方法分析(1)病原学诊断方法。
采集脑组织和体液样本,对标本进行初步治疗,治疗后用新生鼠脑组织接种病原体分离病毒。
对日本脑炎病毒株和标准免疫血清进行鉴定和分离,用反向被动血凝试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抗体染色法和RT-PCR技术鉴定致病类型[1]。
乙脑病毒的分离鉴定是最直接、最传统的诊断方法,阳性结果较高,但是这种方法耗时费力,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2)血清学诊断方法。
目前已建立许多血清学试验检测患病猪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抗体的诊断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乳胶凝集试验(LAT)、补体结合试验(CF)、血凝抑制试验(HI)、中和试验(SN)、斑点免疫渗滤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电镜技术等。
其中CF是一种常用的确认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但是补体抗体出现较晚,大多数动物发病后2周内呈阳性,故常作为回顾性诊断[2]。
2 防治策略(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防治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
蚊子叮咬不仅能够传播乙型脑炎,而且容易起皮炎,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体重增加。
使用高效的化学药物杀死蚊子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为了防止蚊子对化学杀虫剂产生高抗性,应当适时将驱蚊剂混合或停用[3]。
对人工流产的死胎和胎衣做无害化处理。
在猪流行性脑炎流行季节饲喂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保持猪良好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猪乙型脑炎的诊治

5 d , 或用 金普 康 1 0 0 g和 菌 毒 清 2 5 0 g , 混合 拌料 , 每
天早 晚各 喂 1 次, 连用 7 d 。②链 霉素 : 肌 肉注射 , 2万
I U / ( k g・ B W) , 1次/ d, 连用 3 d, 再以 0 . 2 %的 浓 度 饮 水
业技 术 推 广 工 作 。
高, 仅为 2 0 %~ 3 0 %, 死亡率低 ; 新疫 区病情 严重 , 发病 率高 , 以后逐 年减轻 , 最后遗 留许多无症 状的带 毒猪。
检, 仅可见有菌体 , 而 无 内 生芽 胞 杆 菌 ] 。
5 . 2 溃疡性肠炎 与组织滴 虫病 溃 疡 性 肠 炎 与 组 织
月. 其中8 0 %的病例发生在 7 —9月。
猪 的发 病 具 有 以下 特 点 :以 6月 龄 左 右 的 猪 只 最 易感染 , 未 免 疫 的 猪 群 阳性 率 可 达 6 0 . 6 3 %, 发 病 率 不
作者简介 : 赵艳芳( 1 9 6 3 一) , 女, 高级 兽 医 师 , 主 要 从 事农 牧
摘要 : 总结 了猪 乙型 脑 炎 的 病 原 特 性 、 流行 特 点 、 临床 症 状 、 病 理 变化 以及 诊 断方 法 , 并 提 出相 应 的 综合 防 治
措施 , 以期 为广 大兽 医同仁提供 参考。
关键词 : 乙型 脑 炎 ; 猪; 虫媒病毒 ; 流行 病 学 ; 症状 ; 病理 ; 诊断 ; 防治
要的作用 , 而且还是将 乙型脑炎传播给人类 的最重要
的传染源 , 是 乙 型脑 炎病 毒 的贮 存 宿 主 , 一般情况下 , 乙型脑 炎病毒 的感染路 线呈 “ 猪 一 蚊一 人 ” 链 状 。此 外. 乙 脑 是 导 致 种 猪 繁 殖 障 碍 的重 要 元 凶 . 严 重 危 害
猪乙型脑炎的科学防控

摘要:猪乙型脑炎,全称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人畜共患性传染病,该病虽发病率不高,但致死率极高,是危害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疾病,所以做好科学防控工作非常关键。
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猪乙型脑炎的科学防控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猪;乙型脑炎;症状;防控措施;研究猪乙型脑炎的科学防控景艳东(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农业农村局河北保定0740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8.006收稿日期:2023-01-09猪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致死率高的特征,临床上病猪会出现明显的流产、死胎、睾丸炎、脑炎等表现,人患病后会出现脑炎、呼吸衰竭等症状。
为保障人畜健康,做好猪乙型脑炎的科学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病原及流行病学猪乙型脑炎的病原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该病毒可在动物血液当中繁殖,处于pH 4~7的环境下非常稳定,但若pH <7或者>10,则活性降低。
该病毒耐低温但不耐高温,在-70℃环境下依然能够存活数年,但在100℃环境下仅可存活2min 。
乙型脑炎病毒对消毒药敏感,烧碱、甲酚皂溶液、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猪乙型脑炎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其是每年的7—9月份发病率最高,此时蚊虫数量增多,极易传播病毒进入高发期。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感染乙脑病毒后,血液中繁殖大量病毒,然后通过蚊-猪-蚊的方式循环传播扩散,尤其是三带喙库蚊,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即使是越冬蚊虫,也依然可传播病毒。
妊娠母猪患病后,可经过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播给仔猪。
该病可感染任何品种、性别、日龄的猪,亦可感染人以及马、牛、羊等动物。
生猪饲养时,若饲养密度过大、缺乏营养、卫生条件不良,会进一步增加猪乙型脑炎发病的可能性。
2临床症状乙型脑炎可感染任何年龄段和性别的猪,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乙型脑炎抗体消长规律及蚊子携带乙脑病毒调查向卫军;杨涛涛;刘浩;罗季伟;余兴龙【摘要】为探寻猪场仔猪乙型脑炎抗体消长与蚊子携带乙型脑炎病毒的之间的关系,4月份选取一批约15日龄仔猪共24头,每隔20d采血1次,至7月共采血6次,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乙型脑炎抗体,且不同时间在跟踪猪舍共捕获约3720只蚊子,用RT-PCR方法鉴定乙型脑炎病毒核酸;结果表明,该批猪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总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规律,阳性率先后为83.3%、66.7%、41.6%、25%、50%、91.6%,生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在75日龄(6月20日)达到最低,阳性率降至25%,然后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115日龄(7.月30日)检测阳性率高达91.6%;37份蚊子样品,JEV核酸阳性样品16份,阳性率高达43.2%,其中7月份所采集14份蚊子样品检出7份,乙型脑类病毒(JEV)阳性检出率最高达50%,表明在乙型脑炎流行季节,受蚊子携带病毒及其叮咬影响,当仔猪JEV抗体下降最低时JEV易感,后期感染抗体升高.【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7(053)004【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仔猪;抗体;蚊子【作者】向卫军;杨涛涛;刘浩;罗季伟;余兴龙【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长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长沙410013;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065+1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易感。
对于易感动物来说,乙型脑炎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病毒性感染疾病,也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亚洲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原因。
乙型脑炎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重要贮存宿主与增殖宿主,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也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扩散宿主,主要流行模式是JEV在“蚊-猪-蚊”中循环繁殖。
JEV可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公猪发生睾丸炎,新生仔猪发生脑炎、育肥猪持续高热,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JE流行季节,猪在自然感染后形成病毒血症,JE病毒血症会持续2~4 d并且能感染蚊子。
Burke等[1]通过血清学调查,猪始终比其他家畜或野生动物有更高的病毒滴度,猪群对吸血蚊子更具有吸引力,所以猪群在JEV流行区提供该病毒传播的敏感指示器。
Gajanana等[2-3、7-8]研究发现,人类感染JEV通常是因为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同时对JEV生态学发现,病毒的传播与蚊虫的滋生环境有很大关系,其病毒媒介(蚊子)以及人类居住区附近的生猪养殖场等之间相互影响。
在JEV流行区域,特别是生猪养殖的地区,猪作为JEV传播的敏感指示器,对其进行血清学调查、猪群养殖环境中蚊虫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于2015年4月~7月,即湖南地区蚊虫开始出没至蚊虫繁殖高峰期这一时间段,在湖南某种猪场通过对一批猪从15日龄~115日龄进行纵向跟踪采血并检测JEV抗体,同时定期采集实验猪栏舍环境中蚊子进行JEV核酸检测,探寻两者之间关系,提出免疫时间等,现报告如下。
1.1 猪血清样品 2015年4月,在湖南省岳阳汨罗某种猪场选取未经JEV流行季节的仔猪,选取同批次约14日龄仔猪共12窝,每窝随机选取2头,共24头,第一次采血做好耳标标识,每隔20天左右采血1次,共采血6次。
1.2 蚊子采集1.2.1 采集点在采血跟踪猪栏舍放置捕蚊灯,栏舍前中后各放置一套,每隔2周采集1次。
1.2.2 捕蚊方法和鉴定于2015年4月16日至7月30日期间,晚20:00至22:00,用日光灯诱蚊捕获蚊子,栏舍内挂3个诱蚊灯,捕获蚊虫经-20 ℃冻死,进行计数、分装入塑料管,标号登记,用于乙脑病毒的鉴定。
1.3 试剂1.3.1 猪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猪乙型脑炎ELISA 抗体试剂盒为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用于猪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批号:20141108)。
1.3.2 RNA提取、CDNA合成柱式病毒RNAout试剂盒、即用型PCR试剂盒均为北京天恩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产品;DM-2 000 plus marker为康为世纪公司产品。
1.4 样品处理与检测1.4.1 样品预处理将不同时间段、不同采集点所采集的蚊子样品分别分装到2 mL 离心管中,每管100只,然后加入无RNA水于匀浆机研磨2min,4 ℃条件下12 000r/min离心5min后取200 μL上清用于提取RNA。
1.4.2 蚊虫RNA提取、cDNA合成参照天恩泽基因柱式病毒RNAout试剂盒说明书提取蚊子样品滤液的RNA,并按Thermo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合成cDNA,PCR反应程序为25 ℃/20 min;42 ℃/45 min;72 ℃/5 min;10 ℃保存,反转录完毕后将cDNA放入-20 ℃保存。
1.4.3 PCR鉴定采用天恩泽基因即用型PCR试剂盒配制体系并扩增。
根据JEV NS5设计引物,上游引物:5′-AAGCCCTCAG AACCGTCTCG-3′;下游引物:5′-CTCCTCTAACCTCTAGTCCTTC-3′PCR反应程序:94 ℃ 预变性5 min,开始PCR循环,94 ℃变性30 s,59 ℃退火30 s,72 ℃延伸20 s,扩增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7 min。
取5 μL PCR产物在0.8%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鉴定。
2.1 24头仔猪15日龄至115日龄6次跟踪血清乙型脑炎抗体结果见表1。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若样品S/P值≥0.21,判为猪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样品S/P值<0.21,判为猪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阴性。
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与平均S/P值总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规律,而且两者在时间上一致,JEV抗体平均S/P先后为,0.335、0.221、0.211、0.210、0.232、0.311,从表1可看出下降最低点为75日龄,从15日龄0.335下降至75日龄0.210,上升最高点为115日龄,从75日龄0.210至115日龄0.311;JEV抗体阳性率先后为83.3%、66.7%、41.6%、25%、50%、91.6%,从图2可看出,75日龄(6月20日)为25%,为阳性率最低时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至115日龄(7月30日)阳性率高达91.6%。
2.2 蚊子样品中JEV阳性样品PCR鉴定 PCR扩增乙型脑炎NS5基因片段,符合目的条带大小(约270 bp)定为阳性样品,PCR扩增产物经电泳后结果(见图3)。
共对37份蚊子样品进行了JEV鉴定,JEV阳性样品共16份,阳性率为43.24%。
从4月20日至7月30日,六次采集蚊子样品总份数、JEV核酸检测率(见表2 ),同时统计2015年4月至7月每半个月中,每日最高与最低平均气温与核酸检测率的关系(见图3),可得出JEV核酸检出率随气温升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经过本调查研究,在乙型脑炎流行、蚊虫活跃季节、适合蚊虫滋生的猪场,未免疫仔猪JEV抗体的先下降后升高的过程,这与猪场环境中蚊子密度、携带JEV病毒量以及气温有关,气温越高蚊子活动越频繁,单位时间蚊子叮咬次数增加,JEV 通过蚊子传播机率越大。
经调查国内大部分猪场只有种猪注射JEV疫苗[4-6],根据这次跟踪猪场免疫程序,每年3、9月份种猪普免、后备猪留种前进行2次乙型脑炎疫苗免疫,但是仔猪不免疫JEV疫苗,在流行季节猪只有感染JEV后导致抗体升高的可能。
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15日龄仔猪阳性率与S/P值较高,随之慢慢下降,抗体拐点在75日龄(7月30日),检测的S/P值与阳性率分别为0.210%、 25%,从此日龄阶段抗体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至115日龄(7月30日)检测S/P值为0.311%,阳性率高达91.6%,说明在母源抗体较低的猪只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仔猪感染JEV后使抗体值得以升高。
同时统计2015年4月至7月份每半个月中,每日最高与最低平均气温与JEV核酸检测率的关系中可得出JEV核酸检出率随气温升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样随着气温的升高,蚊子密度的增大、感染猪只增多,JEV量通过“蚊-猪-蚊”循环得以增加,将所采集的蚊子检测做JEV核酸检测,结果发现蚊虫JEV感染率高达43.2%,魏燕鸣[7]2009年6月至8月在湖北、安徽两省部分猪场采集蚊子样品检测JEV,53 份样品中阳性样品有44 份,阳性率达83%,表明在JEV流行季节,猪场蚊子带JEV阳性率较高,在蚊子活跃、乙型脑炎流行的高温季节,受蚊子携带病毒及其叮咬影响,当仔猪JEV母源抗体下降最低时JEV易感,后期感染抗体升高。
在当前大部分猪场免疫方式下,即只免疫种猪不免疫仔猪,在蚊虫活跃季节,未免疫猪存在乙型脑炎感染的高风险,根据该场仔猪JEV抗体消长规律,建议在仔猪50至55日龄猪免疫一次乙型脑炎疫苗,可以有效防止JEV对育肥猪感染后引起发热、后备种猪繁殖障碍等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蚊-猪-蚊-人”这一循环中,有效减少乙型脑炎病毒放大宿主猪的载毒量,从而减少蚊子携带病毒的含量,乙型脑炎是季节性流行病,各猪场应根据不同季节、本场仔猪乙型脑炎母源抗体消长情况、感染情况等科学制定乙型脑炎免疫程序,这对乙型脑炎病毒疾病控制以及人类公共卫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通迅作者: 余兴龙,E-mail:***************【相关文献】[1] Burke D S,Tingpalapong M,Ward G S,et al.Intense transmissio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to pigs in a region free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1985,16:199-206.[2] Gajanana A,Rajendran R,Sanmuel P P,et al.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south Arcot district,Tami Nadu,India: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vector abundance and infection frequency[J].Med Entomol ,1997.34:615-659.[3] Kanojia P C,Shtty P S,Geevarghese G.A long-term Study on vector abundance & seasonal prevalence in relation to the occurrence of Japanese ence phalitis in Gorakhpur district,vttar Pradesh[J].Indian J Med Res ,2003.117:104-110.[4] 杨培昌,曹兴萍,高自寿,等.云南省楚雄州猪乙型脑炎流行情况血清学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5) :109-112.[5] 陈孝明,亓文宝,张桂红,等.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乙脑抗体的监测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 (9) :154-155.[6] 靳兴军,韩磊,纪蔚红,等.北京市猪乙型脑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8) :51-52.[7] 魏燕鸣. 猪场蚊子中乙型脑炎病毒的RT-PCR检测[J]. 湖北农业科学,2012, 51(14):3104-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