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式自动调整臂结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9.反向回转过超量间隙角B 调整臂继续反转动回到起始位置。 此时,齿条“19”已与固定的控制环 的槽口上端相接触,受其限制不能 继续向上移动。当调整臂反向回转 时,齿条驱动齿轮“6”转动,此 时单向离合器和锥齿离合器均处于 啮合状态,使得蜗杆“9”随齿轮 一起转动,蜗杆驱动蜗轮“21”,蜗 轮驱动凸轮轴,而凸轮轴的转动使 得超量间隙减小。
7.反向回转入间隙角A 随着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 的释放,作用于凸轮的力矩 消失,蜗轮“21”向右施加 给蜗杆“9” 力的消失,弹 簧“14”复原,推动蜗杆向 左移动,使得蜗杆与锥形离 合器“4”重新啮合。
8.反向回转过间隙角A 调整臂反向回转过角 “A”。齿条“19”向上运 动,与控制环“24”的槽口 的接触从下端变为上端。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创造卓越的国际品牌
调整臂总成剖视图
产品爆炸图
结பைடு நூலகம்图
当制动器存在超量间隙“B” 制动时,调整臂的回转行程可划分 为三个部分:正常间隙角“A”、 超量间隙角“B”及弹性角 “C”。隆中自动调整臂能够自 动识别这三个过程,只对超量部 份间隙进行调整。
1.制动起始位置 当控制臂“25”被固定在安 装支架上时,齿条“19”与控 制环“24”的槽口上端相接触。 槽口的宽度决定了刹车片与制 动鼓之间的设定间隙。
5.转过弹性角“C” 调整臂继续转动时,齿条被控 制环限制仍然不能向下运动而驱 动齿轮转动。这时锥形离合器 “4”与蜗杆“9”处于分离状 态,整个单向离合器总成一起转 动(空转—未带动蜗杆)。
6.反向回转过弹性角C 制动开始释放时,调整臂反向 回转过角“C”。在回位弹簧 “17和18”的作用下,使得齿条 向下紧贴控制环的槽口下端。此 时,锥形离合器“4”与蜗杆 “9”仍处于分离状态,齿条可 以驱使单向离合器总成自由转动。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学习内容:1、 掌握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装配图结构与零件装配关系2、 主要零件壳体结构与技术要求3、 结合所给参考资料写出所给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与自 动调整的装配关系自动调整臂实际上就是一个开环的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

上下移动(在壳体的带动下),在制动开始时,齿条与开口的上端接触,在制动过 程中,齿条移到开口的下端。

超量间隙的调整是在制动回位的过程中完成的。

回 位时,壳体如①方向转动,壳体带动齿条移到开口的上端,如存在超量间隙△, 壳体继续回位,齿条已不能移动,齿条驱动调整器转动调整器带动蜗杆。

z 方向 转动驱动蜗轮转动一永久的角度(当然凸轮轴亦转过同样的角度厶)而达到消除 超量间隙△,调节制动间隙到标准值△ XQo其工作原理如下图齿条可在开口内2-2自动调整臂的工作原理 控制盘固定在车轴上作为定位元件,其上的开口对应于标准的制动间隙值,⑷(b) w(1)制动间隙处于设计理想状态时。

制动时,制动分泵连接叉推动主臂1逆时针旋转,大蜗杆7推动大蜗轮9,大蜗轮9通过内花键3带动凸轮轴转动实现制动。

在臂体1逆时针转动时,因控制臂5为固定的,与其固定连接的大齿轮4 不动,小齿轮6将沿大齿轮4的节圆滚动,即小齿轮6也逆时针转动;经内爪键17的传动,上端锯齿轮11相应逆时针转动。

当制动间隙在理想状态内时,在上端锯齿轮1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它将压缩顶簧13顺着下端锯齿轮12的锯齿斜而轴向移动,但不会跳齿。

因小蜗杆右端为一单向超越离合器,下端锯齿轮12与小蜗杆不会转动。

解除制动时,制动分泵连接叉推动主臂1顺时针旋转,大蜗杆7推动大蜗轮9,大蜗轮9通过内花键3带动凸轮轴转动解除制动,在臂体1顺时针转动时,小齿轮6将沿大齿轮4的节圆滚动,即小齿轮6也顺时针转动;经内爪键7的传动,上端锯齿轮11相应顺时针转动,同时在顶簧 13作用,顺着下端锯齿轮12的锯齿斜而做反向的轴向移动,其运动的角度和位移均与制动时相同,因血不做间隙调整。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学习内容:1、掌握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装配图结构与零件装配关系2、主要零件壳体结构与技术要求3、结合所给参考资料写出所给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与自动调整的装配关系自动调整臂实际上就是一个开环的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

控制盘固定在车轴上作为定位元件,其上的开口对应于标准的制动间隙值,齿条可在开口内上下移动(在壳体的带动下),在制动开始时,齿条与开口的上端接触,在制动过程中,齿条移到开口的下端。

超量间隙的调整是在制动回位的过程中完成的。

回位时,壳体如ω方向转动,壳体带动齿条移到开口的上端,如存在超量间隙△,壳体继续回位,齿条已不能移动,齿条驱动调整器转动调整器带动蜗杆。

z方向转动驱动蜗轮转动一永久的角度(当然凸轮轴亦转过同样的角度△)而达到消除超量间隙△,调节制动间隙到标准值△Xo。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

(1)制动间隙处于设计理想状态时。

制动时,制动分泵连接叉推动主臂1逆时针旋转,大蜗杆7推动大蜗轮9,大蜗轮9通过内花键3带动凸轮轴转动实现制动。

在臂体1逆时针转动时,因控制臂5为固定的,与其固定连接的大齿轮4不动,小齿轮6将沿大齿轮4的节圆滚动,即小齿轮6也逆时针转动;经内爪键17的传动,上端锯齿轮11相应逆时针转动。

当制动间隙在理想状态内时,在上端锯齿轮1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它将压缩顶簧13顺着下端锯齿轮12的锯齿斜而轴向移动,但不会跳齿。

因小蜗杆右端为一单向超越离合器,下端锯齿轮12与小蜗杆不会转动。

解除制动时,制动分泵连接叉推动主臂1顺时针旋转,大蜗杆7推动大蜗轮9,大蜗轮9通过内花键3带动凸轮轴转动解除制动,在臂体1顺时针转动时,小齿轮6将沿大齿轮4的节圆滚动,即小齿轮6也顺时针转动;经内爪键7的传动,上端锯齿轮11相应顺时针转动,同时在顶簧13作用,顺着下端锯齿轮12的锯齿斜而做反向的轴向移动,其运动的角度和位移均与制动时相同,因血不做间隙调整。

自调臂,千万别随意调!看了原理你就懂了

自调臂,千万别随意调!看了原理你就懂了

自调臂,千万别随意调!看了原理你就懂了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长途物流运输越来越多地使用主挂车连接的运输方式,而且趋向于集成化、大吨位,这就对主挂车制动系统的匹配、协调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目前主挂车制动系统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主挂车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前我国主挂车运输车辆的驱动形式一般为采用6×2和6×4 2种形式。

由于6×2配置在成本上具有优势,因此近年来的新购车辆以6×2驱动形式居多。

以陕汽德龙M3000系列为例,主车6×2驱动可以准拖挂车总质量38 300 kg,6×4驱动可以准拖挂车总质量38 600 kg,所配的半挂车通常采用3轴仓栅式,是我国西部、北部地区货运市场的主流车型。

这些车辆的主车制动系统一般都配有ABS和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而挂车制动系统基本都是手动调整臂,甚至部分配有ABS的挂车也使用手动调整臂。

从市场调查情况来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现象:用户擅自将主车第1轴制动管路堵死;部分用户将6×2驱动的第2轴制动管路也堵死或解除自调臂的控制臂,并将第3轴自调臂更换为手调臂;部分用户擅自在主车ABS系统中接入一个开关,重载时关闭车辆的ABS功能。

笔者认为,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主车第2轴控制臂解除第一,在挂车用手调臂、主车用自调臂的情况下,主车制动反应灵敏,特别在下长坡制动时挂车对主车容易产生冲击。

为避免这种情况,驾驶员希望挂车制动要先于主车,因此不希望主车制动快速有效响应。

第二,新车买回后用户自己加装气压式轮鼓喷水装置,用于制动时给轮鼓降温。

为了避免频繁制动时出现整车气压供应不足,用户会将主车1轴、部分6×2车型的2轴制动管路堵死,以降低制动用气量。

此外,当主车ABS功能被关闭时,第1、第2轴的转向轮还不会出现制动抱死现象。

第三,由于1、2轴不参与制动,主车的制动力全部由第3轴承担,容易导致制动发热,加快摩擦片磨损,但由于易损件不在三包范围内,车主为降低使用成本、延长摩擦片使用寿命,将第3轴自调臂更换成手调臂。

模具拉杆工作原理

模具拉杆工作原理

模具拉杆工作原理模具拉杆是一种常见的模具配件,用于在注塑成型或压铸成型过程中控制模具的开合。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拉杆机构将模具分为上下两部分,并通过拉杆的运动来控制模具的开合。

一、拉杆机构拉杆机构是模具拉杆的核心部件,一般由拉杆、导柱、导套和弹簧等组成。

其中,导柱和导套起到定位作用,防止模具在开合过程中偏移或倾斜;弹簧则起到缓冲作用,使模具在关闭时不会产生冲击力。

二、工作原理1. 开合过程当注塑机或压铸机启动时,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活塞向上或向下移动。

此时,液压缸中的油液会进入拉杆机构中的油缸,从而使拉杆向外伸出。

同时,弹簧也会被压缩,并将力量储存起来。

当拉杆完全伸出后,模具上下两部分开始分离。

此时,导柱和导套发挥作用,确保上下两部分不会偏移或倾斜。

随着活塞继续向下移动,模具也会继续分离,直到完全打开。

2. 关闭过程当注塑机或压铸机停止工作时,活塞停止运动。

此时,拉杆机构中的压缩弹簧开始释放能量,并将拉杆缩回。

随着拉杆的缩回,模具上下两部分开始靠拢。

当拉杆完全缩回后,模具上下两部分完全贴合。

此时,导柱和导套再次发挥作用,确保模具上下两部分的位置准确无误。

三、应用范围模具拉杆广泛应用于注塑成型和压铸成型等行业中。

在注塑成型中,通过控制模具的开合来实现塑料制品的生产;在压铸成型中,则通过控制模具的开合来实现金属零件的生产。

四、注意事项1. 模具拉杆必须安装正确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并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意外事故。

3. 模具拉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并在使用前进行充分了解和测试。

总之,模具拉杆是一种重要的模具配件,通过拉杆机构来控制模具的开合。

在注塑成型和压铸成型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安装、使用和维护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自动调整臂结构原理

自动调整臂结构原理
螺母转动力矩小;无咔咔声;直至磨擦衬片与制 动鼓接触;然后再逆时针方向转动六角螺母3/4 圈转动力矩较大;会听到咔咔声;注意不能用电 动扳手或风动钻
• 7 施加若干次制动;刹车间隙将自动调整至正常 范围 调整功能可通过六角螺母在刹车即将结束 时顺时针方向的自动旋转观察到 至皮;安装过 程完毕
更换磨擦衬片
• 5 参照前后桥调整臂安装方法说明
HALDEX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的维护
• 润滑
• 平常工作时定期最大润滑的间隔不应超过一万 公里用锂基润滑油润滑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注 入油嘴内
• 检查反向调整力矩
• 每20000公里检查一次反向调整矩;将力矩扳手 卡在调整臂端部的六角螺母上 沿逆时针方向转 动扳手;检查是否只有在力矩大于18Nm1 8kgfm 时才转动;重复试验三次;若力矩小于18Nm时六 角螺母转动;则必须更换调整臂
自动调整臂的构造及原理
• 自动调整臂的工作原理
4 转入弹性角C
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由于刹 车片与制动鼓已经相接触;作用 在凸轮轴上的力矩迅速增加;蜗 轮21作用于蜗杆9上的力向右 随之增大;使得蜗杆压缩弹簧 14并向右移动;从而导致蜗杆9 与锥形离合器4分离
自动调整臂的构造及原理
• 自动调整臂的工作原理
6 施加若干次制动;刹车间隙将自动调整至正常范围 调整功能可通过 六角螺母在刹车即将结束时顺时针方向的自动旋转观察到 至此安 装过程完毕
三 后桥HALDEX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拆卸
• 1 使后桥的弹簧制动分泵保持至少6bar的压力 移去制动分泵上连接叉的开口销 插销;使之与 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分离
• 2 拆去控制臂与定位支架板相连接的螺栓支柱 • 3 拆去凸轮轴上的卡簧和调整垫片 • 4 用SW12的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刹车间隙自

“铁哥们”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及调整方法

“铁哥们”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及调整方法

“铁哥们”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及调整方法铁哥们是一种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自动调整臂结构,它可以根据制动间隙的变化自动调整制动器的工作状态,以保持制动器的良好性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铁哥们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及调整方法。

1.铁哥们的结构铁哥们由调整臂和调整螺栓组成。

调整臂一端连接在制动器上,另一端连接在铁哥们的调整螺栓上。

调整螺栓通过螺纹连接在制动器支架上,当调整螺栓旋转时,调整臂也会随之移动。

2.铁哥们的工作原理铁哥们的工作原理基于制动器工作时磨损的现象。

当制动器磨损时,制动间隙会增加,导致制动器的工作效果下降。

铁哥们通过调整臂的运动,将制动器螺栓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减小制动间隙,保持制动器的良好性能。

3.铁哥们的特点铁哥们有以下几个特点:-自动调整:铁哥们可以根据制动器的工作状态自动调整,无需人工干预。

-实用可靠:铁哥们的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有效提高制动器的性能。

-高度自适应性:铁哥们能够适应不同车辆的制动器磨损情况,具有较高的自适应性。

-低成本:铁哥们的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铁哥们的安装非常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将铁哥们的调整臂连接在制动器上。

-将铁哥们的调整螺栓与制动器支架螺纹连接。

-确保调整螺栓旋转灵活,不卡滞。

铁哥们的调整方法如下:-在安装好铁哥们后,首先将制动器完全释放,使制动间隙达到最大。

-踩下制动踏板,使制动器充分接触,形成制动间隙。

-松开制动踏板后,观察制动器的工作情况,若制动间隙仍然过大,则使用工具旋转调整螺栓,将调整臂向内或向外移动,以减小或增大制动间隙,直到达到理想的制动效果为止。

总结:铁哥们是一种可以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结构,它简化了制动器的调整工作,提高了制动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安装和调整铁哥们相对简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学习内容:1、掌握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装配图结构与零件装配关系2、主要零件壳体结构与技术要求3、结合所给参考资料写出所给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与自动调整的装配关系自动调整臂实际上就是一个开环的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

控制盘固定在车轴上作为定位元件,其上的开口对应于标准的制动间隙值,齿条可在开口内上下移动(在壳体的带动下),在制动开始时,齿条与开口的上端接触,在制动过程中,齿条移到开口的下端。

超量间隙的调整是在制动回位的过程中完成的。

回位时,壳体如ω方向转动,壳体带动齿条移到开口的上端,如存在超量间隙△,壳体继续回位,齿条已不能移动,齿条驱动调整器转动调整器带动蜗杆。

z方向转动驱动蜗轮转动一永久的角度(当然凸轮轴亦转过同样的角度△)而达到消除超量间隙△,调节制动间隙到标准值△Xo。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

(1)制动间隙处于设计理想状态时。

制动时,制动分泵连接叉推动主臂1逆时针旋转,大蜗杆7推动大蜗轮9,大蜗轮9通过内花键3带动凸轮轴转动实现制动。

在臂体1逆时针转动时,因控制臂5为固定的,与其固定连接的大齿轮4不动,小齿轮6将沿大齿轮4的节圆滚动,即小齿轮6也逆时针转动;经内爪键17的传动,上端锯齿轮11相应逆时针转动。

当制动间隙在理想状态内时,在上端锯齿轮1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它将压缩顶簧13顺着下端锯齿轮12的锯齿斜而轴向移动,但不会跳齿。

因小蜗杆右端为一单向超越离合器,下端锯齿轮12与小蜗杆不会转动。

解除制动时,制动分泵连接叉推动主臂1顺时针旋转,大蜗杆7推动大蜗轮9,大蜗轮9通过内花键3带动凸轮轴转动解除制动,在臂体1顺时针转动时,小齿轮6将沿大齿轮4的节圆滚动,即小齿轮6也顺时针转动;经内爪键7的传动,上端锯齿轮11相应顺时针转动,同时在顶簧13作用,顺着下端锯齿轮12的锯齿斜而做反向的轴向移动,其运动的角度和位移均与制动时相同,因血不做间隙调整。

(2)当制动间隙超过设计值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杆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结构、工作原理、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展,行车平安问题愈来愈受到主机厂及司机朋友的重视,而作为汽车制动系重要组成的调整臂的性能如何直接决定了行车的平安性,自调臂因其能及时的自动调整制动间隙,为制动间隙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由于国家政策的提倡,自调臂代替手调臂是以后行业进展的必然趋势,为抢先占据市场,及早开发出咱们自己的优质自调臂产品投放市场是咱们近期的要紧工作。

而拉杆式自调臂以其结构结构紧凑、动作灵活、性能平安靠得住,相对其他类型自调臂本钱较低的有点,咱们将其列为首选开发类型,1.结构组成: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为阶跃式间隙自动调束装置。

该调整臂要紧由壳体、蜗杆、蜗轮、棘轮、棘爪、紧缩弹簧及与之相连的滑块、连杆等构件为调整补偿构件。

2.工作原理:
2.1无需自动补偿时
制动时,气室充气,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转动,并带动与调整臂中蜗轮相啮合的S-凸轮轴转动,从而打开制动蹄片压住制动鼓产生摩擦力矩,直至制动。

在这期间调整臂转动后排除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的间隙和制动蹄片、S-凸轮轴、制动鼓所引发的弹性变形,刹车中由于连接套与气室的推杆相连接从而随着调整臂的转动,使与连接套相连的连杆带动滑块向上窜动,其窜动量设定值等于正常制动时调整臂转动所引发的最大窜动值。

由于棘轮、棘爪的外表面带必然螺旋角的锯齿形斜齿,当棘轮向上运动时由于现在受力面为非工作面,棘爪在棘轮上滑动,当制动间隙没有超过设定值时棘轮上窜动的行程小于棘轮外表面相邻两齿的轴向齿距现在棘轮、棘爪不发生跳齿,制动器放松后,调整臂复位,棘轮和棘爪又返回原位,不进行间隙补偿。

2.2自动补偿时
当制动间隙由于摩损而引发增大、增大量超过设定值后棘轮的行程大于相邻两齿的轴向齿距时,在紧缩弹簧的作用下棘爪跳过一齿从头啮合。

当制动器放松后调整臂复位时,棘轮返回。

现在棘轮、棘爪齿形工作面为直面,棘轮轴向返回,在棘爪的作用下棘轮会转动必然角度,棘轮和蜗杆是由花键相连接,因此棘轮会带动蜗杆旋转相同角度;蜗杆又带蜗轮转动,一样,蜗杆带动S-凸轮轴也转过一样的角度,既实现了间隙补偿。

3.产品特点:
该装置具有检测机构和调整补偿机构,结构紧凑、动作灵活、性能平安靠得住,它的安装方式大体与手动调整臂一样,安装十分方便。

由于调整结构被封锁于壳体之内而受到专门好的爱惜,从而幸免了受潮、脏物及磕碰等。

再也不需要人工调剂制动间隙,使车辆制动鼓和蹄片之间的间隙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值范围内,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制动性能,减小了制动隐患,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平安性,也降低了保护本钱。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带来的均衡成效,随着车桥数的增加而增加。

4、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安装及调整方式:
安装事项:
4.1.1拆下原手动式调整臂及定位挡圈,开口销等,并检查气室推杆、凸轮轴回位是不是正常,有无发卡的现象。

4.1.2拆去原气室推杆的螺纹叉,将专用连接套(假设原调整臂装有连接套,那么将连接套拆下)装配在气室推杆的螺纹上,并保证推杆销的中心位置不变,锁紧备紧螺母。

4.1.3将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总成装于凸轮轴花键上(视具体情形在两边加装调整垫圈),然后用原车桥挡圈及开口销(或轴用卡簧或锁紧螺母)将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总成固定。

( 见附图一)
4.1.4用板手转动蜗杆端部方头部位,(此蜗杆只有一个方向能转动,如用专用板手将平安防护螺母抬起后,两个方向都能转动。

)使自动调整臂向连接叉(连接套)旋转靠近,连接
4.1.6现在的制动间隙为较大状态,间隙调整可通过持续刹车自动调整。

调整方式:
4.2.1因“铁哥们”牌自动调整臂独特优越性,在换装完自动调整臂后,可无需特殊调试;自动调整臂装好后,整车在上路前应在整车工作气压范围内踩刹车30次左右,以便自动地将制动间隙调整到设计值。

4.2.2 为了省时也可将调整臂初始调整间隙为1.5mm。

通过观看孔用塞尺测量制动鼓与制动蹄间的间隙;假设1.5mm塞尺能插入,需逆时针转动蜗杆端部方头至不能转动为止,掏出塞尺;假设1.5mm塞尺不能插入,那么需要专用扳手将平安防护螺母抬起,然后用扳手顺时针转动蜗杆端部方头部位,直至1.5mm塞尺能顺利插入为止,掏出塞尺;然后可进行跑车路试,调整臂会自动将间隙调整到正常制动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