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与各民族舞特点
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

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舞蹈是人类社会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也逐渐形成独特的特色。
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
本文将分析和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
一、中国舞蹈形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
其中,汉族舞蹈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汉族舞蹈以线条流畅、柔和舒展为特点,形成了中国舞蹈独特的韵味。
此外,中国还有苗族舞蹈、藏族舞蹈等各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
二、印度舞蹈形式印度是舞蹈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舞蹈形式丰富多样,以印度古典舞蹈最为著名。
印度古典舞蹈分为八种主要形式,包括卡塔克舞、奥里萨舞、巴拉坎南舞等。
这些舞蹈形式在动作、仪态、音乐等方面表达了印度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非洲舞蹈形式非洲大陆涵盖众多不同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舞蹈形式。
非洲舞蹈以其激情四溢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舞步而闻名。
例如,南非神秘的祭祀舞蹈、摩洛哥的贝伦斯舞蹈、埃及的肚皮舞等,都展现了非洲大陆丰富多样的舞蹈文化。
四、俄罗斯舞蹈形式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其民间舞蹈形式独具特色。
俄罗斯舞蹈以高跳、旋转和翻滚等高难度动作为特点,表现出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
著名的俄罗斯民间舞蹈有喀秋莎舞、波兰舞等,它们以舞者的快速动作和协调舞步为特色,充分展示了俄罗斯热情奔放的舞蹈文化。
五、美洲原住民舞蹈形式美洲的原住民有着独特的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多与特定的宗教信仰、节日庆典有关。
例如,印第安人的幸福舞蹈、玛雅人的祭祀舞蹈等,常通过肢体语言和音乐来传递对自然的崇拜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综上所述,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均对其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内涵。
通过舞蹈,人们不仅能将情感表达得更为直观,还能传承和弘扬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
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在造型、舞步、音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也使得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充满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舞蹈作为一种具体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舞蹈,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传统习俗,也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鉴赏

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鉴赏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1 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
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
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
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
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
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因而西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3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
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4 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
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
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
中国舞的分类

中国舞的分类中国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形式多样。
根据舞蹈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将中国舞分为古典舞、民间舞和少数民族舞三大类。
一、古典舞古典舞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具有优雅、庄重、典雅的特点。
古典舞注重身体的协调和柔韧性,动作轻盈、舞姿优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舞蹈,它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京剧舞蹈以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为特点,舞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活的身体控制能力。
二、民间舞民间舞是源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舞蹈形式,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劳动和娱乐。
民间舞形式多样,可以根据地域、民族、习俗等进行分类。
例如,广场舞是中国城市中非常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它以简单易学、欢快活泼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另外,腰鼓舞、蛇舞、龙舞、扇舞等也是中国民间舞的代表作品,它们各具特色,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三、少数民族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
少数民族舞以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民族特色而闻名。
例如,藏族舞蹈以其雄壮、热情的舞姿和神秘的舞曲而著称。
壮族舞蹈以其豪放、开朗的舞姿和独特的舞曲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
此外,还有彝族舞蹈、哈尼族舞蹈、傣族舞蹈等,它们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总结起来,中国舞可以分为古典舞、民间舞和少数民族舞三大类。
古典舞注重舞姿的优雅和技巧的精湛,民间舞则以欢快活泼、简单易学为特点,少数民族舞则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特色和风情。
这些不同类别的舞蹈形式丰富了中国舞的艺术内涵,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无论是古典舞、民间舞还是少数民族舞,它们都在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欣赏中国舞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民族舞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点概述

民族舞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点概述民族舞是一种表达民族文化和民族特点的舞蹈形式,它通过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传递着民族的情感和历史。
民族舞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探索的话题。
本文将简要概述民族舞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以帮助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
民族舞的发展是长期演变的结果。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它们在社会和宗教生活中的重要性使这些舞蹈得到了长期的保留和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初的舞蹈逐渐演变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融合也为民族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中国,汉族舞蹈是最早形成的民族舞蹈之一。
汉族舞蹈以优美的姿态和动作表现出大地、山川、花草等自然景观,同时也描绘出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汉族舞蹈通常以节日、婚礼和庆典等特殊场合为背景,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汉族舞蹈,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舞蹈。
这些舞蹈往往以特定民族的历史传说、生活习俗和文化符号为基础,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例如,藏族舞蹈以舞者的身姿和手势表现出雄辩和祈祷,蒙古族舞蹈以旭日升起和草原奔跑为主题,朝鲜族舞蹈则突出了舞者优美的旋转和扇舞。
除了中国,世界各地的民族舞蹈也各具特色。
印度的印度舞以柔美的动作和丰富多彩的服饰闻名,表达了印度文化的深厚底蕴。
非洲的部落舞蹈以强烈的鼓点和激情四溢的舞姿描绘出部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战斗氛围。
拉丁舞则以快节奏和活力四溢的舞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舞蹈爱好者。
民族舞蹈的艺术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民族舞蹈强调舞者对动作的把握和表达。
舞者通过优美的动作和灵活的身姿来表达出情感和形象。
其次,民族舞蹈注重音乐与舞蹈的统一。
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形成一种完整的艺术表达。
再次,民族舞蹈通常以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舞蹈的方式传递文化信息和历史传承。
最后,民族舞蹈强调团队合作和协调。
舞蹈表演需要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和集体意识。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_民族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_民族舞蹈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蹈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创造者,和广大人民同生存、共甘苦,是人民大众的最忠实的代言者,具有十分强烈的人民性,因而,更具有广大的群众性,被人民所创造,被人民所利用。
舞蹈发展的历史使我们知道,各种不同类别的舞蹈,表现不同社会生活内容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舞蹈在表现题材领域的不断扩大,舞蹈形式也相应地有了发展和变化,必然地产生出新的舞蹈体裁和新的舞蹈品种。
因此,我们学习研究舞蹈的种类,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的艺术发展规律,熟悉和掌握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各种样式和方法。
这对于我们进行舞蹈创作、舞蹈欣赏、舞蹈评论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民间舞蹈在长期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1.民族民间舞蹈的大众性民族舞蹈原于人民大众,以其通俗浅显、直接便捷的特点,直接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与情感,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人民劳动的结晶。
因此,只有反映、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和情感,才有发展动力。
大众性这个民间舞蹈审美特征涉及到的民间舞蹈创作价值取向,关系到民间舞蹈的生命力的问题。
忽略和轻视了这个审美特征,脱离人民群众所最本质的属性,就得不到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因此,要在作品中捕捉住人民大众的神态和神韵的特征,表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之产生生活原型的共鸣,产生情感感应。
民间舞蹈的大众性或通俗性,并不是排斥其高雅性,更要准确把握“俗能通雅”、“雅里透俗”的辨证的艺术规律。
“俗”并非艺术的目的,要通过“俗”达到“雅”的艺术境界,“以艺术作品鼓舞人”。
舞蹈是以形体为表现工具,以抽象和具象艺术语言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创造特殊氛围和意境的艺术门类,所表现的生活、事物、情感等都是高度抽象化的具象视觉形象。
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的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的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国家,而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展现了各个民族的独特风采和文化特色。
在中国舞蹈艺术中,民族民间舞作品具有独特的特点,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其特点。
一、内容丰富多样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传统。
每个舞蹈作品都具有独立的故事情节和表达主题,通常以歌舞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藏族舞蹈展示了高原牧民的生活场景和牧歌般的旋律;蒙古族舞蹈则呈现了广袤草原上奔放的骑马风情;而壮族舞蹈则以独特的锣鼓和舞蹈动作,展示了壮族人民的豪迈热情等。
每个作品都通过动作、服饰、音乐等元素,向观众展现了不同民族的风采和神韵。
二、舞蹈动作独特多样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的舞蹈动作多样且独特,它们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这些舞蹈动作既有单人独舞,也有多人合舞,动作形式多变灵活。
比如,蒙古族的“草原舞”中,舞者们模仿马儿踏草原的跑动,手舞足踏之间表达出奔放不羁的气质;而云南的“泼水节舞蹈”中,舞者们通过手中的水花,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独特的舞蹈动作,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各个民族的独特风情和生活方式。
三、服饰绚丽多样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的服饰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不同的民族舞蹈作品往往有着各自独特的服饰风格。
这些服饰通常由细致华丽的刺绣和繁复的图案装饰而成,既展现了各个民族的审美理念,又体现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比如,苗族舞蹈中的“踩堂节舞”中,舞者们身穿苗族传统服饰,头戴银饰,绚丽多彩的服饰和饰品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让观众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四、音乐独具特色作为舞蹈作品的伴奏,音乐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个作品都配以独特的音乐,这些音乐往往来源于民族传统音乐,形式多样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听众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乐器的运用,进一步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民族文化和情感。
民族舞都有哪些特点

民族舞都有哪些特点民族舞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不同民族舞蹈的特点各有不同。
本文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民族舞及其特点。
一、中国民族舞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和特色。
中国民族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踢腿动作饱满:中国民族舞蹈注重“踢”这一动作,在舞蹈中常常出现腿踢得高高的动作,表达了舞者的豪情和激情。
2. 手臂舞蹈细腻:中国民族舞蹈中,手臂的舞蹈动作非常重要,舞者通过手臂的舞动来表达情感和表演角色。
3. 姿态优美:中国民族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舞者的姿态常常非常优美,舞动中充满了柔美的曲线。
4. 器物表演:中国民族舞蹈中常常出现器物的表演,如扇子、绸带、剑等,这些器物的运用丰富了舞蹈的形式和内涵。
二、印度民族舞的特点印度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国家,印度民族舞蹈也具有独特的特点:1. 手势多变:印度民族舞蹈注重手部的舞蹈动作,舞者经过繁复的手势编排来表达情感和讲述故事。
2. 表情丰富:印度民族舞蹈非常注重舞者的面部表情,通过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化来展示舞蹈的内涵。
3. 舞者美丽:印度民族舞蹈舞者通常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头戴花环和头饰,使舞者更加美丽动人。
4. 节奏明快:印度民族舞蹈的节奏通常很快,舞者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灵活性和耐力。
三、南非祖鲁舞的特点南非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文化的国家,祖鲁舞是南非当地民族舞蹈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1. 舞者队形齐整:祖鲁舞蹈中,舞者通常以队形出现,舞动整齐有序,体现了南非民族集体意识。
2. 腰部动作灵活:祖鲁舞中,舞者的腰部动作非常灵活,通过扭动腰部来表达情感和展现舞蹈的力度。
3. 音乐节奏感强:祖鲁舞蹈通常伴随着鼓声和歌声,配合流畅的舞蹈动作,使舞蹈整体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4. 衣饰丰富多样:祖鲁舞蹈的舞者通常身着具有浓厚南非特色的传统服饰,如羽毛、兽皮等,彰显了舞者的文化身份。
以上仅列举了少数代表性民族舞蹈的特点,实际上世界各地还有众多美丽而多样的民族舞蹈形式,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采和内涵,通过舞蹈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味不同民族的文化。
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及特点

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及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而精彩的文化艺术表达方式。
其中,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民族特色和传承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及其特点。
一、藏族舞蹈藏族舞蹈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的藏族的重要艺术形式,在表现神秘的高原文化和激情豪放的藏族人民性格方面独具特色。
藏族舞蹈以舞姿优美、动作矫健、表现力强为特点。
常见的藏族舞蹈有,高达的宗教舞蹈、阿傣达尼等。
二、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舞蹈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蒙古族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
在蒙古族舞蹈中,马是非常重要的舞蹈道具,蒙古族舞蹈以传统的马术技艺为基础,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由、勇敢的精神面貌。
典型的蒙古族舞蹈有著名的“锡林郭勒草原之舞”以及“骑马舞”等。
三、朝鲜族舞蹈朝鲜族舞蹈作为中国东北少数民族之一的朝鲜族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以欢快、民间化的舞姿,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热情奔放、开朗豁达的性格。
其中的“韩锦舞”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舞蹈者身着色彩斑斓的韩锦,秀美动人。
四、哈萨克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是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之一的哈萨克族的传统艺术表达方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节奏和激情四溢的舞姿而闻名。
哈萨克族舞蹈秉承着牧民的开朗豁达,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通常以群舞的形式呈现。
五、彝族舞蹈彝族舞蹈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的传统艺术形式。
彝族舞蹈注重舞姿的优美和舞蹈动作的矫健,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著称。
典型的彝族舞蹈有彝族婚礼舞、彝塘舞等,舞蹈形式多样且富有变化。
六、壮族舞蹈壮族舞蹈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壮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壮族舞蹈站稳、跳跃、旋转等动作,以及富有特色的壮族服饰和头饰,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朴实豪爽的性格特点。
其中,著名的壮族舞蹈有“ 赛鹅舞”和“十八棍”。
以上所述仅是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些典型代表,仅代表了中国多元文化中的一小部分。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表达方式,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艺术与各民族舞特点
舞蹈艺术舞蹈作用:舞蹈起源于劳动,于文学、音乐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它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作为教育手段,舞蹈活动不仅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灵活,富有节奏感、表现力,而且可以丰富、抒发、表达情感,起到良好的健身、健心作用。
舞蹈对人们(表演者、欣赏者)的心态、生理、情感、品德等多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所具有的深远的社会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
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幼儿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它对幼儿走、跑、跳基本动作的协调、灵活和动作的美感起良好的促进作用。
它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
少儿学习舞蹈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它可以塑造美丽,增添魅力,锻炼体力,磨练毅力,丰富想像力,舞出宝贝的气质。
舞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
舞蹈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创作理论(或称舞蹈编
导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
舞蹈创作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各类体裁舞蹈的特殊规律、舞蹈创作的过程、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
学习舞蹈的好处:1.形体优美: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人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2、动作协调: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人更有节奏感。
3、肢体灵活性、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
4、锻炼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人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5、提高身体素质: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
6、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人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
7、培养审美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让我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8、培养自信心:舞蹈演出能培养人当中表演的能力,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
9、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
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人的想像力、创造力,尤其是自编自演的作品,能促进人智力发展。
以上是学习舞蹈的好处,但有些人认为自己自身条件不好,不适合学舞蹈,其实舞蹈人人可以学,只要有兴趣有时间就能学,现在很多人认为跳舞是放松,是调节情绪的一项活动,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民族舞介绍:
藏族:舞蹈特点是“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
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能个善舞的民族,舞蹈特点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
蒙古族舞蹈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
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
傣族:傣族是一个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
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傣族人喜爱孔雀,并以跳孔雀舞来表现自己的民族性格,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
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 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舞姿摹拟孔雀的各种动作,已形成出窝、下坡、起舞、找水、照影、饮水、洗澡、展翅飞翔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式,有严格的步法、方位和动作组合,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见长,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驯、轻巧、美丽善
良、婀娜多姿的特点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曾经的商贸繁华,丝绸之路,融入了很多异国情调。
音乐基本是中亚音乐风格,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乐器主要是都它尔和热瓦甫,最大的是冬不拉。
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包罗万象,是许多民间音乐的源头。
维吾尔族需要敏捷迅速的脚上功夫上身要保持悠闲轻松的体态身姿有向上拔的挺立神情要高傲还要妩媚。
维吾尔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
维吾尔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为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时的一瞬间的微颤,使其动作衔接自然潇洒、柔和优美。
(擅长运用头、眼和手腕)。
朝鲜族:朝鲜族人民十分喜爱白鹤,这种审美观也反映在歌舞艺术中,讲究“鹤步柳手”,即模仿鹤的步态起舞,并在“鹤步柳手”的步态中,又以动静结合为特点的即以内在之动,带动外在之动,动中有线,而静时线未断,动起来松弛自如,潇洒流畅,静下来婀娜多姿,仪态万方,有如花朵含苞待放,这就是朝鲜舞的魅力所在。
朝鲜舞女性柔韧优雅而深沉,男性稳重潇洒而幽默。
彝族: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和民间文学关系密切,很多普遍流传的抒情长诗,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也有差异。
凉山南部地区的民歌高吭激越,中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的民歌敦厚朴实。
过去的彝族民歌,总
的说来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的民族、地区韵味十分鲜明。
民间器乐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
东北秧歌: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同时,
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云南花灯:关于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当地老艺人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动律与风韵。
舞蹈家们又把它归纳为“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动肩)、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而这一动律特征的形成,关键在于脚掌的富有弹性,脚跟的灵活扭动,而这些特点都和过去演员脚上要踩着“跷板”表演不无关系。
所谓跷板,即特别制成带有假小脚型的鞋,穿上后只用前脚掌着地,裤中只露出小脚,以模拟缠足妇女的步态。
一般主要学习“小馒”、“扇女”、“翠花”三种人物。
她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身体挺直,头部微含(含羞),两臂在
体侧微夹两肋的站立体态和“三道弯”的动作体态。
“小馒”农村小姑娘,性格特征是活泼,温柔,有朝气。
动作多以欢快、扭捏为主,给人以清纯、秀气、细腻之美。
“扇女”农村小媳妇,性格特征为积极乐观,温柔贤惠,偶有张扬却不失身份。
动作的个性特征是温柔淑静,舒缓而有朝气,给人以舒展、婀娜、亭亭玉立之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