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

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

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
IMWG(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骨髓瘤进展标
准是一组用于评估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的标准。

这些标准由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制定,旨在提供统一的评估和监测患者疾病状态的方法。

根据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骨髓瘤患者的疾病进展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隐匿期(Smoldering Myeloma):患者的骨髓样本中存在异
常的克隆浆细胞,但尚未出现典型的骨髓瘤症状。

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可能正常,或者仅出现轻度的异常。

2. 骨髓瘤(Myeloma):患者具备典型的骨髓瘤诊断标准,包
括发现异常的浆细胞克隆和相关的症状,如骨骼破坏、高血钙、贫血等。

3. 广泛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患者的疾病出现进一步
的高危因素,如全身各部位骨骼的损害、肾功能受损、高级别的浆细胞增生等。

4. 复发和/或难治骨髓瘤(Relapsed and/or Refractory Myeloma):患者的疾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复发(重新出现症状)或难治(无法有效控制)。

根据IMWG骨髓瘤进展标准,患者的病情会被评估且定期监
测,以便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些标准的目的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对骨髓瘤患者的疾病状态和预后进行评估,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继续开展临床试验和研究
为了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需要继续开展多发 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汇聚全球的智慧和资源,加速治疗方法的创新和
推广。
提高患者教育水平
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
目 录
• 引言 • 传统治疗方式 • 新兴治疗方式 • 临床试验与最新研究进展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 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 放疗和干细胞移植等,但治疗效果仍有限,患 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多发性骨髓瘤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 性肿瘤,起源于骨髓浆细胞。
肿瘤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 导致溶骨性病变、骨痛、贫血、 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尚不 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 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传统治疗方式
化疗
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 物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硼替佐 米、卡非佐米、地塞米松等。
延长生存 量,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 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05 结论
治疗新进展的影响与意义
01
提高患者生存率
随着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方法的出现,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许

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治疗及新进展ppt

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治疗及新进展ppt

ADL
>4
4
-
IADL
>5
5
-
CCI
1
2
-
分组
积分
健康, fit
0
一般健康, 1
intermediate fit
虚弱组有着更高的停药率
基于老年学评估的剂量调整
虚弱组有着更差的生存
药物
RVD
RVD-lite
来那度 胺
25mg d1-14
15mg d1-14
硼替佐 米
1.3mg/m2 d1,4,8,11
D•arMaotnuomculmoanal
antibodies: POLLUX
BCMA,RdC-DD3a8r,a
CvDs1389,3%PDv1s,
PD-L1 76% 76%
vs
44%
PFS 26.3m vs
17.6m 20.6m vs
14.7m 19.4m vs
14.9m 11.99m vs
8.08m 4.0m vs 1.9m
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治疗及新进展
内容
• Angela Dispenzieri: Myeloma: management of the newly diagnosed high risk patient • Noopur S. Raje: Sequencing of nontransplant treatments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with active disease • Philip L. McCarthy: Role of stem cell transplant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lasma cell disorders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MM的初始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MM的初始治疗
V D方案 ( A 长春 新碱 + 阿霉素 + 地 塞米松 ) 为诱 导
( 安 市 中心 医院 , 泰 山东泰安 2 10 ) 700
治疗 的 常 用 方 案 , 总 缓 解 率 ( R 达 5 % 一 其 O R) 2 6 % 。 目前 以上述 新药 为基 础 的方案 已逐 步替代 了 3 V D方案 , A 且多 项研究 表 明 T 沙利 度胺 + 地 塞米 D( 松 ) 案 的 O R 为 4 % ~8 % , C 方 R 8 0 而 R率 为 4 ~ % 1% 。作 为诱 导 治 疗 方 案 ,D与 V D方 案 比较 更 6 T A 具有优 越性 。沙 利度胺 较 多见 的毒副 作用 是血 栓和 神经病 变 , 中血栓 事件 发生 率 为 8 ~ 3 ( 联 其 % 2% 在 合 多柔 比星 时发 生 率 更 高 ) 而 出 现 神 经 病 变 时 多 , 需 要对 沙利 度胺 减 量 , 化疗 同 时应 用小 剂 量 肝 素 故 或 阿 司匹林很 有必 要 。雷利 度胺 是一 种有效 的 沙利 度 胺 类 似 物 , 免 疫 调 节 剂 。R kma 属  ̄ u r将 45例 4 M 患 者 随 机 分成 两 组 , 别 接 受 雷利 度 胺 +大 剂 M 分 量 地塞 米 松 ( D组 ) 雷 利 度 胺 +小 剂量 地 塞 米 松 R 、
症状 、 尽快 达 到缓解 。 1 无症 状 MM 的治 疗
无 症状 MM 是 指 单 克 隆 免 疫 球 蛋 白 ( 蛋 白) M
> 3 / 0g L和 ( )骨髓 中浆 细 胞 >1 % , 相 关 器 或 0 无 官或组 织 损 害 ( 有 终 末 器 官 损 害 包 括 骨 破 坏 ) 没 或
( d组 ) 疗 , 果 显 示 R 组 O R 高 于 R R 化 结 D R d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展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展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综述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知网、万方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以及靶向治疗内容及进展,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是一种目前不能治愈的浆细胞恶性肿瘤,伴随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伴随着破骨细胞激活,会影响到破骨细胞以及成骨细胞之间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恶性肿瘤,主要特征在于骨质疏松或(和)广泛溶骨病变。

近年来随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对这一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包括其发病机制以及靶向治疗,获得较大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1.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一)破骨细胞异常活化当破骨细胞在分化期间,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结合在细胞表面受体上,给破骨细胞存活与增殖提供信号,并激活相应信号转导通路,能促使破骨细胞执行骨吸收功能。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不但能通过直接的细胞-细胞接触,诱导骨髓微环境下的基质细胞对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予以表达,同时本身也能表达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血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护骨素比率相比于非患者来说明显较高,且与骨损伤程度有一定关联[1]。

白介素-6属于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能经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自分泌产生,也可经旁分泌产生。

有相关研究表明:白介素-6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以及破骨细胞的重要生长因子,能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以及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寿命,并抑制其凋亡。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白介素-6能有效增加破骨前体细胞数量,从而进一步增加其他破骨细胞因子产生,进一步证实白介素-6水平变化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预后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有较大关联。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血液病,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的浆细胞。

它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癌症类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研发的突破,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新进展包括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本文将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目前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一、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内部或周围特定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手段。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和免替贝混合物(IMiDs)是最具代表性的靶向药物。

1. 蛋白酶体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促使蛋白酶体功能受损,产生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毒作用。

卡泊他尼(Carfilzomib)和倍威金(Bortezomib)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它们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蛋白降解途径,导致蛋白质积聚和细胞死亡。

2. 免替贝混合物免替贝混合物包括来立普单抗(Lenalidomide)和硼替佐米(Bortezomib)。

它们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或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增强免疫反应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该方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并杀死异常浆细胞。

1.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化恶性肿瘤治疗策略。

该治疗方式利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通过改造其表面的CAR受体,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通过阻断受体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药物。

PD-1和PD-L1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药物靶点。

近年来,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并且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三、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常规但具有明确效果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轻和适合接受高剂量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于1889年获得学界普遍承认。

但是其治疗在最初100年却进展缓慢,从马法兰联合泼尼松(MP)方案到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仅2年左右。

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为代表的新药出现,带来了MM 治疗领域的第一次革命性进步,患者治疗疗效显著提高,mOS 延长至5~6年。

2012年以后,MM治疗领域迎来了第二代新药浪潮。

这些药物中有原作用机制药物的新一代剂型,有抗体类药物,有新型作用机制的靶向性药物,此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 ⁃apy,CAR-T)等细胞治疗手段也进展迅速。

上述新药给MM 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更好的疗效,更优的安全性,为治愈带来曙光。

本文将对近年来MM 领域新药研发及应用于治疗的情况进行综述。

1 原有作用机制药物的新一代剂型1.1 第3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泊马度胺(pomalidomide,P)属于第3代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与来那度胺结构类似,可直接抗骨髓瘤和免疫调控肿瘤微环境,但作用更强。

2013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13年8月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泊马度胺用于复发/难治性骨髓瘤。

泊马度胺目前并未在国内上市,但是中国有多个泊马度胺仿制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虽然单药应用疗效有限,但是IMiDs能够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IL-2、IFN-γ分泌,从而增加NK细胞的数量,改善其抗肿瘤功能。

此外,IMiDs还能够降低Tregs的活性,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改善树突状细胞提呈肿瘤抗原的效能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进展与分期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进展与分期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进展与分期杨蕊雪;高露;施菊妹【摘要】Multiple myeloma (MM) is a plasma cell malignan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MM, the diagnosis is no more limited to bone marrow biopsy and imageological examination. Serum free light chain, cytogenet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which give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MM and provide us with a clearer prognosis evaluation.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and its development of MM from laboratory examination, diagnosis criteria and classiifcation.%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随着研究的深入,对MM的诊断不再局限于骨髓活检与影像学检查,而是向血清游离轻链、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向发展,这使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为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下面主要从MM的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分期3个方面对近年MM的诊断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727-731)【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分期【作者】杨蕊雪;高露;施菊妹【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施菊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助理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研究进展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此病认识的加深,误诊率明显减少,但是因其具有非典型的临床表现也很容易误诊,笔者就近些年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进一步指导临床,现报道如下。

标签: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骨髓瘤即多发性骨髓瘤(MM),或称浆细胞肉瘤。

属于造血系统肿瘤,是浆细胞异常过度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

MM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总体来说目前还是难以治愈的疾病[1]。

多发生于50~70岁的老年人,男女比例相当,随着老龄化的延长,MM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

是异常浆细胞侵袭到骨髓及软组织当中,进而M球蛋白产生,从而导致骨骼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肾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出现异常。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慢性感染或者炎症、病毒感染、电离辐射以及遗传因素有关[3]。

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起源存在不同的假说,其中较为公认的是肿瘤前提细胞学说[4],是骨髓中的前B细胞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发生增殖、恶变,继而发生克隆性扩增,分化为恶性浆细胞,形成骨髓瘤。

1 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多徐缓,患者可有数月~10多年的无症状期。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由恶性增生的浆细胞、骨骼及髓外组织的浸润及M球蛋白增多所导致[5]。

(1)骨痛,骨痛常是早期和主要症状,其中以腰骶部疼痛最常见,其次是胸痛、肢体和其他部位疼痛,早期疼痛较轻,后期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和负重时加重,休息或治疗后减轻。

(2)骨骼变形,引起弥漫性的骨质疏松,局限性骨质破坏,破坏处易引起病理性的骨折。

(3)造血系统损害,中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常见,可为首发症状。

(4)可出现肾脏损害,易受到病毒感染以及出现高黏稠综合症和出血的倾向。

2 诊断标准根据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主要指标其中之一和次要其中之一即可诊断。

主要指标包括:(1)浆细胞在骨髓中显著增多,大于30%。

(2)取组织进行活检确诊。

(3)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出现。

次要指标:(1)浆细胞增多,在10%~30%。

(2)血清中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但蛋白量低于主要指标。

(3)出现溶骨性病变。

(4)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IgG小于6 g/L;IgA小于1 g/L;IgM小于0.5 g/L。

其中骨髓穿刺活检是最主要的诊断依据[6]。

刘健等[7]分析骨髓涂片与活检联合应用诊断MM的价值中,结果示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诊断MM的敏感性分别为91.2%和71.6%,说明MM患者应同时进行骨髓涂片和活检,才能够充分评估MM的诊断与病情。

3 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全身化疗和支持治疗等对骨髓瘤细胞的减少、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健康状况的改善已经有明显的进展。

3.1 化学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化学治疗为主,而化疗最为有效的药物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主要有PAD、V AD、VTD方案,庞迎旭等[8-9]采用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8例疗效观察中,每28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固定期限接受静脉滴注,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每个患者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28例患者均有效,有效率高达100%,且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

钟明星等[10]应用沙利度胺联合V 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肯定,使用安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时艳荣等[11]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TD 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9例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9例缓解,13例部分缓解,进步4例,总有效率为89.7%。

多数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满意,每28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总有效率高达70%以上[12-13]。

李佳丽等[14]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中,应用VTD治疗初治的MM患者有效率为36%,且治疗复发和难治的MM患者有效率为60%,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感染、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副作用少且一般较轻微,值得推广。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M效果较为满意[15],联合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单一的化疗方案,且对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应用艾迪注射液联合治疗感染率明显减低。

周仲昊等[16]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关则兵等[17]采用VTD方案与V AD方案进行对比观察,VTD化疗有效率为83.3%,而V AD化疗有效率为78.3%,两组均有明显效果,但VTD化疗方案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3.2 支持治疗对患者出现的伴随症状,对症或紧急处理,输入红细胞及注射雄激素,促进正常造血以纠正贫血。

出现高血钙症应用大剂量泼尼松等,口服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

脊髓压迫者应用大剂量的激素,局部放疗或紧急行椎板切除减压术等治疗[18-19]。

对于骨痛应用止痛药物或者放疗。

对于病理性骨折者,按照一般骨折治疗原则处理,可做内固定手术。

3.3 放射治疗本病对放疗较敏感。

病理性骨折者出现局部骨痛时,局部照射可以减轻症状,但是对病程经过帮助不大。

3.4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年以下患者应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患者则不宜进行此种方法进行治疗[20]。

目前有两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大突破,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且此种疗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造血功能恢复较快,目前广泛采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彻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唯一方法,由于此种方法危险高,目前只对年轻患者进行。

3.5 免疫治疗α-干扰素能提高患者的化疗完全缓解率,延长无病生存率。

但在注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类似流感样的症状,口服解热药即可缓解,此种方法应用时间较长。

4 展望多发性骨髓瘤(MM)属于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总的来说目前还是难以治愈的疾病,近年来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临床特征多样和细胞遗传学等生物学特征为基础的新预后评价系统仍要不断完善,新药单用或新药联合方案还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1]周波.多发性骨髓瘤2例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96.[2]刘志刚,季杰,常红.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5):386-388.[3]Brown L M,Gridley G,Check D,et al.Risk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mong white and black male United States veterans with prior autoimmune,infectious,inflammatory,and allergic disorders[J].Blood,2008,11(1):3388-3394.[4]李娟.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新进展[J].家用医学杂志,2005,21(3):225-229.[5]梁艳丽,范婵,蒲泽宴,等.2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52-953.[6]陆德炎.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2):126-128.[7]刘健,欧阳清,王晓桃.骨髓活检与形态学检查诊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49-2250.[8]庞迎旭.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8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4):136.[9]陈飞,王玉娟,张克俭,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3):176-177.[10]钟明星,谢鹏鸿.沙利度胺联合V 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56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71-2772.[11]时艳荣,李录克.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TD 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5):97-98.[12]丁忠奇,李毅,向昕,等.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9):102-104.[13]张静,徐敬根.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或复发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0):4124-4125.[14]李佳丽,刘耀,曾东风,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4):2515-2517.[15]石希均.艾迪注射液联合V 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21-22.[16]周仲昊,王智.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39-1740.[17]关则兵,叶昌雄.含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0):125-126.[18]陈钢,黄宏伟,陈永雄,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5):1436-1437.[19]江晓兵,梁德,晋大祥,等.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2,4(10):61-62.[20]原莹莹,陈君敏.阻断Notch信号通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155-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