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

治疗:
1. 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的初始治疗:化疗:由马法兰和泼尼松组成的MP方案是老年 患者或有移植禁忌者的重要治疗方案,可使50~70~55%的患者获得PR,但只有极少 患者(<5%)能达到CR。随着反应停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来,发现其 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免疫调节等作用对复发难治和初发多发性骨髓瘤均有一定疗效。 已有2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对MP和MPT方案进行比较。MPT方案具有治疗优势。
诊断评估: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需要综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 表现,即需要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证据及由此造 成的相应器官受损的表现。
一.检测单克隆蛋白:
检测单克隆蛋白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血清蛋白电泳、24小时尿蛋白电泳、免疫固定 电泳和血浆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固定电泳除了检测单克隆蛋白,还可以用于治疗反应监测 及疗效评估。通过电泳检测发现MM中IgG型占70% ,IgA型占20% ,IgM 型不到1%。 另外有5% 一10%患者仅有单克隆轻链,小于1% 的患者为非分泌型骨髓瘤。大多数患者 在诊断时有非受累的免疫球蛋白的抑制(如IgA骨髓瘤时 gM和IgG明显降低)。IgA骨髓瘤患 者尽管有较高的初始反应率,但整体生存较差;目前针对不同类型骨髓瘤治疗方法没有区别。 双克隆或三克隆骨髓瘤发生率极低。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综合上述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相关浆细胞疾病的诊断标准:
MGUS:M蛋白<3O L;骨髓浆细胞<10%;没有其他B细胞增殖性疾病 证据;没有骨髓瘤相关的器官或组织受损。
SMM:M蛋白>30g/L,和/或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 ;没有骨髓瘤相 关的器官或组织受损。
国际分期系统ISS
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治疗及新进展ppt

ADL
>4
4
-
IADL
>5
5
-
CCI
1
2
-
分组
积分
健康, fit
0
一般健康, 1
intermediate fit
虚弱组有着更高的停药率
基于老年学评估的剂量调整
虚弱组有着更差的生存
药物
RVD
RVD-lite
来那度 胺
25mg d1-14
15mg d1-14
硼替佐 米
1.3mg/m2 d1,4,8,11
D•arMaotnuomculmoanal
antibodies: POLLUX
BCMA,RdC-DD3a8r,a
CvDs1389,3%PDv1s,
PD-L1 76% 76%
vs
44%
PFS 26.3m vs
17.6m 20.6m vs
14.7m 19.4m vs
14.9m 11.99m vs
8.08m 4.0m vs 1.9m
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治疗及新进展
内容
• Angela Dispenzieri: Myeloma: management of the newly diagnosed high risk patient • Noopur S. Raje: Sequencing of nontransplant treatments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with active disease • Philip L. McCarthy: Role of stem cell transplant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lasma cell disorders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四)、鉴别诊断 与下列病症鉴别:反应性浆细胞增多(RP),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及转移性癌 的溶骨性病变、以及其他可以出现 M 蛋白的疾病如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 轻链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eactive plasmacytosis): ①存在原发病:如慢性炎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转移癌等; ②浆细胞≤30%且无形态异常; ③免疫表型:反应性浆细胞的免疫表型为 CD38+CD56-,而 MM 则为 CD38+CD56+; ④M 蛋白鉴定: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 ⑤细胞化学染色:浆细胞酸性磷酸酶以及 5’核苷酸酶反应多为阴性或弱阳性,MM 患 者均为阳性; ⑥IgH 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 2、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 ①血中 IgM 型免疫球蛋白呈单克隆性增高,同时其他免疫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受抑制。 ②影像学:X 线摄片较少见骨质疏松,溶骨性病变极为罕见。 ③浆细胞形态:骨髓中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多见。淋巴结、肝、脾活检提 示是弥漫性分化好的或浆样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④免疫表型 :多为 IgM+,IgD-, CD19+, CD20+, CD22+, CD5-, CD10-及 CD23-。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111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116-多发性骨髓瘤诊
治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一)
1、下列哪项为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改变()
A、肾功能损害
B、红细胞缗钱状排列[正确答案]
C、锁骨病理性骨折
D、骨痛
2、正常浆细胞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细胞为()
A、原B细胞[正确答案]
B、前B细胞
C、幼稚B细胞
D、成熟B细胞
3、多发性骨髓瘤视网膜出血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小板功能降低
C、高粘滞综合征[正确答案]
D、游离轻链沉积
4、多发性骨髓瘤高钙血症典型症状为()
A、厌食[正确答案]
B、多尿
C、脱水
D、神志模糊
5、多发性骨髓瘤占血液学肿瘤的()
A、1%
B、5%。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MM的初始治疗

( 安 市 中心 医院 , 泰 山东泰安 2 10 ) 700
治疗 的 常 用 方 案 , 总 缓 解 率 ( R 达 5 % 一 其 O R) 2 6 % 。 目前 以上述 新药 为基 础 的方案 已逐 步替代 了 3 V D方案 , A 且多 项研究 表 明 T 沙利 度胺 + 地 塞米 D( 松 ) 案 的 O R 为 4 % ~8 % , C 方 R 8 0 而 R率 为 4 ~ % 1% 。作 为诱 导 治 疗 方 案 ,D与 V D方 案 比较 更 6 T A 具有优 越性 。沙 利度胺 较 多见 的毒副 作用 是血 栓和 神经病 变 , 中血栓 事件 发生 率 为 8 ~ 3 ( 联 其 % 2% 在 合 多柔 比星 时发 生 率 更 高 ) 而 出 现 神 经 病 变 时 多 , 需 要对 沙利 度胺 减 量 , 化疗 同 时应 用小 剂 量 肝 素 故 或 阿 司匹林很 有必 要 。雷利 度胺 是一 种有效 的 沙利 度 胺 类 似 物 , 免 疫 调 节 剂 。R kma 属  ̄ u r将 45例 4 M 患 者 随 机 分成 两 组 , 别 接 受 雷利 度 胺 +大 剂 M 分 量 地塞 米 松 ( D组 ) 雷 利 度 胺 +小 剂量 地 塞 米 松 R 、
症状 、 尽快 达 到缓解 。 1 无症 状 MM 的治 疗
无 症状 MM 是 指 单 克 隆 免 疫 球 蛋 白 ( 蛋 白) M
> 3 / 0g L和 ( )骨髓 中浆 细 胞 >1 % , 相 关 器 或 0 无 官或组 织 损 害 ( 有 终 末 器 官 损 害 包 括 骨 破 坏 ) 没 或
( d组 ) 疗 , 果 显 示 R 组 O R 高 于 R R 化 结 D R d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进展吴春叶;高彤彤;黄勃;王晓桃【摘要】Multiple myeloma is a malignant tumor of B lymphocyte-derived clon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yeloma bone disease(MBD) is an importa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its progress.The pathogenesis of MBD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osteoclast activity and the inhibition of osteoblast function.With a further study of pathogenesis of MBD,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MBD from the traditional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is progress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bisphosphonates drugs,surgery and other treatmentmethods.Currently,the emerging new proteasome inhibitors or targeted therapeutic agents include carfilzomib,bone sclerosis protein antibody,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some of which are in clinical trials.These drugs can significantly delay the progress of MBD,with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In the future,clarif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MBD,the development of new targeted therapy and multi-target combination therapy will b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focus of MBD.%多发性骨髓瘤是B淋巴细胞来源的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而骨髓瘤骨病(MBD)是其进展的重要临床表现.MB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加、成骨细胞功能受抑制有关.随着MBD致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MBD的临床治疗从传统的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进展到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现阶段已逐渐出现或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或靶向治疗药物,如卡非佐米、骨硬化蛋白抗体、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抗体等.这些药物能明显延缓MBD的进展,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未来,明确MBD的致病机制、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及多靶联合治疗成为MBD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23【总页数】6页(P4627-4632)【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骨病;双膦酸盐;靶向治疗【作者】吴春叶;高彤彤;黄勃;王晓桃【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西桂林541100;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西桂林541100;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西桂林541100;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广西桂林54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又称为浆细胞骨髓瘤,病因目前尚未明确,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其中位生存期为2.5~5年[1-2]。
多发性骨髓瘤循环miRNA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ianjin 30000,China)
2 循环 miRNA 在 MM 诊断中的应用 2.1 MM 患者血清游离 miRNAs 基于外周血清、血 浆检测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好、可短期反复多次检 测等优点,外周血循环 miRNA 成为理想的肿瘤标 志物。目前公认的用于液体活检的小分子为循环 肿瘤 DNA、miRNAs、外泌体、循环游离 DNA 等。越 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循环 miRNAs 表达异常可作为 MM 的 诊 断 标 志 物 。 Jones 等[8] 对 MGUS 患 者(n = 15)、初 诊 MM 患 者(NDMM,n =24)以 及 健 康 人 (Healthy Donor,HD n =13)和非 MM 患者(n =20)的 血清 RNA 进行 small RNA 测序,筛选到三个与 MM 发生密切相关的 miRNAs 分子:miR-720、miR-1308 和 miR-1246。研究显示高表达的 miR-720 和低表 达的 miR-1308 可作为 MM 和 MGUS 的诊断标志物
1.1 miRNA 定义及功能 MiRNAs 是一类 18-24 个 的 低 表 达 可 以 辅 助 鉴 别 MGUS 与 MM(AUC =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于1889年获得学界普遍承认。
但是其治疗在最初100年却进展缓慢,从马法兰联合泼尼松(MP)方案到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仅2年左右。
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为代表的新药出现,带来了MM 治疗领域的第一次革命性进步,患者治疗疗效显著提高,mOS 延长至5~6年。
2012年以后,MM治疗领域迎来了第二代新药浪潮。
这些药物中有原作用机制药物的新一代剂型,有抗体类药物,有新型作用机制的靶向性药物,此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 ⁃apy,CAR-T)等细胞治疗手段也进展迅速。
上述新药给MM 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更好的疗效,更优的安全性,为治愈带来曙光。
本文将对近年来MM 领域新药研发及应用于治疗的情况进行综述。
1 原有作用机制药物的新一代剂型1.1 第3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泊马度胺(pomalidomide,P)属于第3代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与来那度胺结构类似,可直接抗骨髓瘤和免疫调控肿瘤微环境,但作用更强。
2013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13年8月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泊马度胺用于复发/难治性骨髓瘤。
泊马度胺目前并未在国内上市,但是中国有多个泊马度胺仿制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虽然单药应用疗效有限,但是IMiDs能够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IL-2、IFN-γ分泌,从而增加NK细胞的数量,改善其抗肿瘤功能。
此外,IMiDs还能够降低Tregs的活性,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改善树突状细胞提呈肿瘤抗原的效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早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及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该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的诊疗技术的开展,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较前有明显提高,误诊率及漏诊率减少。
本文旨在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的变迁以及多种综合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造血干细胞;移植;硼替佐米;沙利度胺【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11-03【Abstract】Multiple myeloma is a kind of malignant plasma cells disease,early because of the lag of diagnostic technique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typical leads to high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rious new diagnostic techniques,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ple myeloma is obviously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missed diagnosis.This paper aimed to multiple myeloma c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tic criteria of change and a variety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thod.【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Hematopoietic stem cells;Transplant;Bortezomib;ThalidomideMM是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常常伴有单克隆异常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片段(M蛋白)增多,从而引起贫血、骨质损害、肾功能不全以及反复肺部感染等临床症状。
MM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男女比例接近[1],也是继淋巴瘤后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占所有恶性肿瘤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0%[2]。
目前中国发病率约为1/10万,欧美国家约为4/10万。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电离辐射及遗传因素有关[3]。
近年针对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骨髓微环境的研究正在日益增多。
1.临床表现MM的临床症状是由于骨髓瘤细胞骨髓浸润、血或尿中产生M蛋白以及髓外侵犯共同的结果[4],但这些症状大多数都是非典型的。
(1)贫血:贫血是MM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疾病早期可为轻度贫血,晚期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重度贫血。
贫血可能与恶性浆细胞抑制正常造血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的微环境更适合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骨髓红系造血等[5]有关。
(2)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痛部位主要是以腰背部最为常见,早期为轻度,间歇性,随着疾病的发展,疼痛多为剧烈,持续性的,负重,运动,呼吸后加重,休息或治疗后有所缓解。
骨髓瘤细胞可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含量减少,严重者可在疾病病程中出现病理性骨折,骨折碎片可压迫神经,轻者会有肢体末端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截瘫[6]。
有研究表明MM 的骨病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失衡导致的[7]。
(3)感染:反复感染目前也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MM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但缺乏免疫活性导致,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道。
(4)肾功能不全:主要原因包括大量游离轻链在肾小管沉积,高血钙及高尿酸血症的尿酸结晶沉积等原因引起肾小管变性、坏死。
出现肾功能不全,常常提示疾病已进展到晚期[8]。
(5)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由于骨骼破坏,大量钙盐释放入血,肾小管排泄减少,引起高钙血症;骨髓瘤细胞分解产生尿酸增高,而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此外接受放化疗的患者,由于大量骨髓瘤细胞被破坏,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可引起急性肾衰竭。
(6)部分患者在病程中还可出现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性以及髓外浆细胞瘤等表现,国外研究发现MM患者髓外浸润>70%,肝浸润为26%~46%,但肝浸润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却非常少,大部分患者都是通过尸检才得以发现[9]。
2.诊断2.1 实验室诊断(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也可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示成熟红细胞的形态大致正常,但红细胞的排列呈緡钱状。
(2)白细胞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可见少量骨髓瘤细胞,数值一般少于5%,如果外周血骨髓瘤细胞>20%,或>2×109,则诊断为浆细胞白血病[10]。
(3)血小板早期可增高,晚期瘤细胞浸润骨髓,导致正常造血细胞抑制。
(4)血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M蛋白[11]的定性及定量试验包括血清、尿蛋白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定量检测;血、尿轻链定量;24小时尿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血清游离轻链等检查[12]。
(5)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反应该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6)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这是诊断MM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正常人骨髓中也可出现原浆、幼浆细胞,但数目比较少,MM患者原、幼浆细胞者不仅数目多且形态异常。
(7)骨髓活检通过骨髓病理切片不仅能够观察到造血组织,还可同时观察到基质和骨的改变。
2.2 影像学诊断(1)X线检查:为MM早期检查最常用的方法。
最常见受累骨骼包括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
骨髓瘤的X线表现主要为溶骨性破坏,骨质疏松和骨骼肿块,对于病灶较少或病灶部位特殊,此时X线不再适用。
(2)CT检查:可以发现常规X线检查不能发现的小溶骨病灶,对组织及肿块分辨率高于X线[13]。
(3)MRI检查:可以显示出髓腔情况,MRI可在X线、CT发现骨质破坏之前,早期检出骨髓内的病变情况,直接评估骨髓受浸润的程度,为评价骨髓病变的一种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14]。
(4)PET/CT:可以识别骨髓瘤患者的高危因素,但对于一些微小溶骨性病变仍存在假阴性及假阳性可能[15]。
3.诊断标准Durie和Salmon[16],WHO[17]及NCCN[18]三种诊断标准的变迁对MM患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是需要密切随访或是积极治疗,有无疾病过度治疗或是治疗不足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于临床治疗中。
由于诊断技术的发展,MM的诊断已从单纯细胞形态学转换为细胞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综合诊断标准,使得接受治疗的人群范围同样发生变化,为临床医生在诊治该病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4.临床分期Durie和Salmon[19]及国际分期标准(ISS)[20]是临床上常用的MM分期系统。
两者都能反映肿瘤负荷及预后,但两者各有侧重,前者更偏重肿瘤负荷而后者则更多是偏重预后。
因此单用一种分期系统很难囊括临床上所有患者,但就目前而言ISS系统已被国际广泛认可,成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一种可靠依据。
5.治疗5.1 化疗(1)选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对于年龄<65岁,一般情况较好拟行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移植前通常经过4~6个疗程的诱导治疗后可达最大缓解。
目前推荐诱导方案为以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如BD、BCD、PAD、PRD等,VAD方案(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地塞米松(DEM)组成)血液性毒性较大,需要经过中心静脉通路,容易出现导管相关感染和血栓,现在应用较少[21-24]。
对于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来说化疗方案的选择应尽量避免会对干细胞造成损害的如烷化剂及亚硝基尿类。
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选在诱导治疗后的1年内进行,获得CR后预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复发的患者应尽量在复发前进行。
随着新药的出现,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MM的缓解率及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至今为止MM仍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移植后的维持治疗已逐渐被提上日程。
目前临床推荐的维持治疗药物有沙利度胺、干扰素、糖皮质激素,硼替佐米等,化疗不作为常规推荐维持性治疗方案[25-26]。
(2)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化疗:选用的化疗方案可以与移植前的诱导方案一致。
其他一线化疗方案如MP、VAD等[27],对于那些一线治疗失败的MM患者,常用二线药物包括:甲泼尼龙、顺铂、依托泊苷、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等。
5.2 放疗放疗是治疗MM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放射线照射对组织的损伤是永久的,不可逆性的,而且随着化疗,手术等新技术的开展,放疗在MM的地位逐渐下降,适应范围也日益缩小。
5.3 免疫治疗随着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等药物的应用,疗效不断提高,但绝大多数的MM仍然存在复发进展风险,这是由于体内的微小残存病(MRD)。
免疫治疗是指激发和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包括细胞免疫治疗、体液免疫治疗、克隆抗体、针对细胞因子的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28-29]。
5.4 手术治疗MM会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及骨骼附近软组织肿物等,大部分患者通过放疗和(或)化疗能够缓解,但对于病理性骨折以及存在神经功能压迫等症状的患者,应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治愈本病,而是起辅助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手术之前应严格评估患者一般情况,适应症,禁忌症及术式选择[30]。
5.5 支持治疗MM患者易出现感染、贫血、肾功能不全及骨病等并发症,支持治疗如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抗感染治疗,双磷酸盐抑制骨痛等能够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6.总结MM是来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极易误诊,随着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等新药问世,该病的缓解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但因体内微小残存病,造成了绝大多数患者仍有复发进展风险,因此很多其他的新药正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治疗MM的药物会不断增多。
这同时也对我们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全面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不仅要延长患者生存期更要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韦金华.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61-162.[2]周波.多发性骨髓瘤2例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96.[3]Brown L M,Gridley G,Check D,et al.Risk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mong white and black male United States veterans with prior autoimmune,infectious,inflammatory,and allergic disorders[J].Blood,2008,11(1):3388-3394.[4]梁艳丽,范婵,浦泽宴等.2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52-953.[5]董进梅,刘丽.多发性骨髓瘤中骨髓微环境的作用及靶向治疗[J].中外医疗,2014(7):197-198.[6]温琥玲,谢建平.多发性骨髓瘤及其骨痛的治疗[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2):182-186.[7]Yeh HS,Berenson JR.Myeloma bone disease and treatment options [J].Eur J Cancer,2006,42(11):1554-1563.[8]熊佩华.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21例报告[J].ACTA ACADEMIA MEDICINAE SUZHOU,2000,20(7):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