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方法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中医舌诊与治疗方法

中医舌诊与治疗方法

中医舌诊与治疗方法
中医中的舌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湿度、苔膜等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在中医中,舌头是人体五脏六腑的映射,不同的舌头表现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脏腑状况。

例如,苔膜厚重、舌质暗紫可以表示气血不足,舌头上有瘀点可以表示瘀血等等。

在治疗方面,中医也有一些针对舌头的治疗方法,比如用中药调理舌头的湿度和苔膜,或者使用刮舌器刮除过多的苔膜。

此外,中医还会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改善舌头的健康状况。

例如,对于舌头上有瘀点的患者,中医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加速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总之,中医中的舌诊与治疗方法是一种非常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舌头的变化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舌头的健康状况来治疗疾病。

- 1 -。

图文学习:舌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图文学习:舌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图文学习:舌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认为从外观察人的外形就能大概知道其身体状况。

其中舌头是很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

下面就详细盘点20种舌头表现,看看到底你身体有些什么隐性疾病。

1、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2、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3、点刺舌: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莓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

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

现代研究认为,点刺是舌上辈状乳头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4、裂纹舌:舌面上的裂纹有深裂、浅裂以及各个不同方向的裂沟和皱纹。

浅裂就象一条条皱纹,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样,有不规则的裂沟。

正常人中约有0.5%是生下来舌面就有裂缝的先天性舌裂者。

现代医学认为舌面上的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肌原有的纵纹和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洌使舌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一部分舌乳头变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则萎缩断裂而形成裂纹,舌上裂纹的图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纵形、横形、树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脑子的回沟状,也有的象鹅卵石状。

病理性的舌裂常与萎缩舌同时存在,可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营养不良性疾患和维生素B族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干等现象。

中医舌诊要点

中医舌诊要点

中医舌诊要点
中医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舌头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以下是中医舌诊的一些要点:
1.伸舌姿势: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

2.观察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3.舌诊内容:包括察看舌质和舌态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

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正常舌色为淡红色。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正常舌苔为薄白苔。

舌形是指舌体的形状,老舌、嫩舌、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芒刺舌、齿痕舌等都是常见的舌形变化。

舌态是指舌体的动态,正常舌态为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

病理舌态包括强硬、震颤、歪斜等变化。

4.脏腑分属:一般以舌尖诊心肺的病变,舌中诊脾胃的病变,舌的两边诊肝胆病变,舌根诊肾的病变。

5.舌象变化与疾病关系: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性质、病邪的深浅、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等。

例如,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舌苔由厚变薄,表示病邪由里出表,病情由重变轻。

舌苔干燥,表示津
液不足,多见于热证或阴虚证;舌苔湿润,表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或湿证。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虽然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能完全依赖舌诊来诊断疾病。

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四诊(望、闻、问、切)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判断,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2024年中医舌诊

2024年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中医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中医诊断方法。

舌头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与人体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医舌诊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是“舌为心之苗,苔为胃之华”。

舌头是人体内脏器官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方面,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进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头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质红润、舌苔薄白,通常表示身体健康;舌质淡白、舌苔厚腻,则可能表示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舌头的活动度也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状况,如舌头活动自如、有力,通常表示身体健康;舌头活动不灵活、软弱无力,则可能表示身体虚弱或有疾病。

舌苔是由胃气上蒸而成,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寒热、虚实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苔薄白、干燥,通常表示胃气充足、身体健康;舌苔厚腻、湿润,则可能表示胃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二、中医舌诊的方法中医舌诊的方法主要包括望舌质、望舌苔、问舌感和切舌脉等方面。

1.望舌质望舌质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望舌质的主要内容包括:(1)舌头的形态:舌头的形态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头胖大、厚实,通常表示体内有湿气或水肿;舌头瘦小、薄弱,则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2)舌头的颜色:舌头的颜色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寒热、虚实、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头鲜红、有光泽,通常表示体内有热邪;舌头淡白、无光泽,则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2.望舌苔望舌苔是通过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湿度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望舌苔的主要内容包括:(1)苔的厚薄:苔的厚薄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苔薄白、干燥,通常表示胃气充足、身体健康;苔厚腻、湿润,则可能表示胃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中医 舌诊

中医 舌诊

二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 故又称舌体,是舌的 肌肉和脉络组织。望 舌质主要观察舌色、 舌的形质、动态以及 舌下络脉四个部分。
二 望舌质 -- 舌色
• 舌色,即舌质的颜色。一般分为淡 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 (一)淡红舌 • 【舌象特征】 舌色淡红润泽、白中
透红。 • 【临床意义】 为气血调和的征象,
• 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 色或黄黑色点刺,称为芒刺舌。
• 点和刺相似,时常并见,故可合称点刺 舌。点刺多见于舌尖部。
• 【临床意义】 提示脏腑热极,或为血 分热盛。
根据点刺出现的部位, 一般可区分热在何脏, 如舌尖生点刺,多为 心火亢盛;舌边有点 刺,多属肝胆火盛; 舌中生点刺,多为胃
• 辨舌苔厚薄可测邪气的深浅。外感疾病初起在表,病情轻浅, 或内伤病病情较轻,胃气未伤,舌苔亦无明显变化,可见到 薄苔。舌苔厚或舌中根部尤著者,多提示外感病邪气已入里, 或胃肠内有宿食,或痰浊停滞,病情较重。
• 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舌苔 由厚转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 散外达,为病退的征象。
• 常见的病理舌态包括痿软、强硬、歪斜、颤动、 吐弄、短缩等。
• 舌体强硬,运动不灵,主热陷心包,高热伤津 或风痰阻络;舌体痿软,主阴液亏损或气血俱 虚;舌体颤抖,主肝风内动;舌体歪斜,多见 于肝风夹痰,痰瘀阻络或阴虚风动:吐弄舌, 多为心脾有热;舌体短缩,多属危重证候。
二 望舌质 -- 舌态
痿软舌
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
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 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一 舌诊概述
五脏在舌面的分布一般为舌尖属心肺, 舌边属肝胆,中部属脾胃,舌根属肾。 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 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 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 综合加以考虑。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局部。

一 . 舌神(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管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枯槁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假设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舌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舌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舌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舌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其操作方法如下:
1.向患者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发展过程。

2.让患者张嘴,伸出舌头,用手指或舌诊器轻轻压住舌根,让舌体自然展开。

3.观察舌面颜色、形态、舌苔和舌下脉络的变化。

4.舌面颜色分为淡红、绛红、暗红、紫色、青色等,需要观察其变化及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5.舌头形态分为胖瘦、长短、伸缩、左右偏曲等,观察其变化并分析其病理意义。

6.舌苔分为白色、黄色、灰白色、黑色等,需要观察其厚薄和附着情况。

7.舌下脉络观察其纵横走向及分支情况。

8.根据舌面颜色、形态、舌苔和舌下脉络的变化,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病机和辨证论治。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需要在明亮、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拍摄舌头照片,便于
病例记录。

同时,需要注意卫生,舌诊器等器械应当消毒。

舌诊分析要点及意义ppt课件

舌诊分析要点及意义ppt课件

外感热病:
苔薄白———疾病初起,病情轻浅; 苔黄厚,舌质红————病邪入里,病
情较重———气分热盛; 舌绛———邪入营分; 舌质深绛或紫暗,苔少或无苔————
邪入血分,阴液大伤。
内伤杂病:
舌尖红起芒刺————心火亢盛; 舌边红————肝胆有热; 舌苔白而厚腻————脾失健运,湿邪
内阻, ——— 湿浊、痰饮等; 舌中苔黄厚腻————脾胃湿热; 舌体颤动————肝风内动; 舌体歪斜————中风或中风先兆。
1. 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一般无论病之新久,提示病情尚属单纯。如 淡红舌而伴有干、厚、腻、滑、剥等苔质变化, 或苔色出现黄、灰、黑等异常时,主要提示病 邪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邪盛衰和消 长等方面情况,正气尚未明显损伤,故临床治 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舌苔薄白而出现舌质老嫩、 舌体胖瘦或舌色红绛、淡白、青紫等变化时, 主要反映脏腑功能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 及运行的畅滞,病邪损及营血的程度等,临床 治疗应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四)推断病势进退
苔色由白转黄,由黄转为灰黑,苔 质 由 薄 转 厚 , 由 润 转 燥 ———— 病 邪 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 津 液 耗 伤 ———— 邪 热 内 盛 , 病 势 发 展。
舌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转 润 ———— 病 邪 渐 退 , 津 液 复 生 , 病 情转轻。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
(一)察舌之神气和胃气 1. 舌之神气
舌神的基本特征
润泽与否可反映津液的盈亏 舌体运动——可反映脏腑的虚实。 有神气:舌色红活明润,舌体活动自如——
阴阳气血精神皆足,生机乃旺,虽病也预 后较好; 无神气: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阴阳 气血精神皆衰,生机已微,预后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可谓是最具中华特色的一颗明珠。

但是随着西医的传入与人民受科学教育地提高且中医理论难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信中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中医的理论体系。

中医的理论体系与长久以来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天人合一”息息相关,通过观察中国古代人民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体运作都是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的,如果人体的阴阳五行调和则身体健康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疾病或不适症状。

中医医师通过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来辩证开方,治病救人。

“望闻问切”指的就是观察病人体征表现、听病人描述病况、询问病史及其他相关症状的有无、切脉以查脉象这四种方法合起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从而判定病证,对症下药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对于中医来说明确不同病证的表现是宝贵的经验,对于这一点“望”诊即细致观察就发挥重要的作用。

舌像被认为是能直观反映人体虚实,阴阳是否调和且明显表达出体内脏腑的病变情况的重要特征,因而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

依据舌像诊断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贞疾舌”的记载,且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也有关于舌诊的记载[1],十三世纪时已有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问世,后十六世纪对辨舌验齿颇为重视的温病学派兴起,此时舌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可见,舌诊在中医辨证方面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舌象作为人体的重要辨证指标,不仅客观准确而且对于医生来说观察舌像也非常简单方便,通过观察舌像就可以判断人的正气是否旺盛、病变的深浅程度、湿邪之气侵袭的程度、病情的发展趋势[2],并且能根据判断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指导处方用药。

在现阶段的临床舌诊中,对舌像的观察及以及诊断是由医生直接观察病人的舌头并且做出诊断开处方的,这需要医生能够快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分析,要求很高但是对病人来说没有一些科学的指标仅仅通过医生的肉眼观察诊断得到结果的过程可信度很低,另外这样通过人肉眼观察到的舌象资料与临床诊断的过程和结果一般无法做到精确记录,这一点就给中医学交流活动带来不便,假若所有中医医师都是凭借经验治病,没有一些典型的舌像资料及科学支持的案例,中医舌诊就迟早会被淘汰。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舌诊的客观化方法将成为接下来的研究热点,虽然当前还没有较完善较好的关于中医舌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但是这对于推动中医舌诊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舌诊乃至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11.2 舌诊的临床意义中医理论认为舌与内脏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脉的询行来实现的,据《内经》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或经筋与舌直接联系。

至于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胆、大肠之经气,亦可间接通于舌。

所以说,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脏六腑之外候。

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挥其营养舌体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

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也必须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3]。

舌头的部位划分是遵循生物的部分与整体的缩影相似的规律,即舌头上部对应人身体上部分,舌头中部对应人身体中部分,舌头下部对应人身体上下部分,总结来说就是上以候上,中以候右,下以候下。

在实际情况中,具体对舌体的划分法根据划分的依据分为三种: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以三焦分属诊舌部位、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本论文主要讨论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这种情况。

1.2.1 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舌与脏腑关系密切。

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乘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动功能相适应;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均为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能。

总之,人体内部的脏腑虚实均可以反映于舌像的变化。

脏腑病变反映在舌上表现为:心、肺居于舌尖,脾胃居于舌中,肾居于舌根,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

如下图1.1所示。

图 1.1 依据脏腑分属理论的舌面划分划1.2.2 舌像变化对应的临床病症分析临床上医师舌诊的过程是先观察舌质的颜色、形态,然后观察舌苔的苔质、苔色。

舌质的性征反应了人体脏腑、气血以及津液的盛衰状况,舌苔的性征反映了病邪的寒热及邪正的消长。

观察舌像时如有必要医师可以行刮舌与揩舌之法用此鉴别有根苔、无根苔及其是否染苔。

2在不同的环境下,舌像会产生生理性变异(调节),这种舌像的生理性改变是正常的,我们不应该将其算入病证表现中。

舌像的生理性变异根据其形成原因分为四种:一是年龄原因;二是体质原因;三是性别原因;四是气候原因。

临床上医师舌诊时往往会结合病人的其他病况来综合判断排除这种生理性变异所产生的影响,但计算计在进行舌像设备时并不了解病人的其他情况,所以本论文在研究的时候会尽量选取避开上述可能会产生影响因素的人群的舌部图像,要区分正常的生理性变异和非正常的病理性变异也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一个难点。

舌诊主要通过观察舌色、舌体的性质特征、舌态变化、舌苔苔质、苔色五个特征来进行辩证,因此临床上想对病证作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应对这五个特征的表现及变异性征及对应的原因应当十分了解。

舌色即为舌体的颜色,有淡白、淡红、红、绛红、青、紫六种颜色。

淡白舌主气血两空、阳气虚衰,其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则称为淡舌;若舌色白且全无血色则称之为枯白舌。

淡红舌是一种健康的舌色,是气血调和的征象,见于正常人或者表征初起,其颜色淡红润泽,白里透红。

红舌的舌色较淡红舌更红,舌色深红者称为绛红舌,红舌和绛红舌在临床上表征热斥血络,分为实热证和虚热证,前者苔黄燥或毛刺,多因血热亢盛,热入气分而舌红,热入营血而舌绛;后者苔少或者无苔,多因热病伤阴或阴虚火旺所致。

青、紫舌的舌色淡兰为青,黑赤为紫,临床上主气血通行不畅:血瘀、寒极或者热极,舌青紫湿润,苔白而滑,多属阳虚阴盛,气血不畅之证;舌青紫深绛,苔少而干,多属热毒炽盛,深入营血之证;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多属淤血内阻,络脉瘀滞之证。

苔色即为舌苔的颜色,根据舌苔乘病邪性质的不同分为白、黄、黑、灰等不同颜色,苔色的变化临床上可单独出现也可以相兼出现,因此辩证的时候要和舌质的颜色与性质变化结合起来诊断。

白色苔又分为薄白苔(苔色白可见舌体者)和白厚苔(苔色白不可见舌体),主表证和寒证,但淡红舌薄白苔是正常舌,需加以区分。

黄苔分为淡黄苔、深黄苔和焦黄苔,主热证、里证。

灰黑苔苔色有深灰和浅灰色,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湿证。

舌体的形质特征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等;病理性舌态变化的特征需要观察舌头的动态变化,其包括:舌体痿软或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

舌苔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也是重要的舌像特征,在计算机辅助诊断过程中,这主要是涉及到舌像的纹理特征,有舌苔的厚薄、腻腐、润燥、剥落等。

除这些外,在临床上还要通过望舌下脉络对血瘀证进行辩证,络短色淡多气血不足,络粗色青紫则多血瘀证。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设计一套以中医舌诊理论为指导,能够对舌象进行无创、定量和客观地分析的系统对中医舌诊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已经成为目3前舌诊发展的热门方向。

根据翁维良和黄世敬发表的《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谈到中医研究院研究出来的中医专家舌诊系统,该系统全面完善了关于舌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所有功能,从采集到诊断到指导处方用药到病史整理各种功能,文中对该舌诊系统介绍:“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等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中医舌诊相关理论研制出“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实现了舌诊的定量分析。

应用该系统对927例患者舌质舌苔定量观察,探讨舌诊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类舌质舌苔有相应的RGB数量特征;舌苔RGB值不仅与舌苔颜色密切相关,而且和舌苔的厚薄、腐腻等变化明显相关;舌苔面积百分数基本上反映了舌苔的覆盖面积。

因此, 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舌质舌苔进行量化诊断, 可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4]。

”周越 ,沈利 ,杨杰发表的《基于图像处理的中医舌像特征分析方法》提出了对舌像分割及舌像颜色特征、纹理特征识别的方法,“应用了2D Gabor小波变换和色度信息较为精确地检测出舌体区域;提出了运用统计方法标定舌质和舌苔点以及确定其颜色的算法。

舌苔的厚度通过色度信息和2D Gabor小波系数能量进行量化。

分析了在不同相位时,有无舌纹情况下GWTE呈现出的不同特性,根据这一特点用不变矩描述了舌区域的GWTE,从而对舌纹的多少做出了定性的说明。

实验表明, 提出的相关算法行之有效,得到了较好的结果[5]。

”卫保国等人在《中医舌苔腐腻分析算法的研究》一文中介绍了一张分析腐腻舌色算法:“首先将舌苔区分为固定大小的块,然后对各块进行分类,最后得到整幅图像的腐腻指数。

舌苔块分类时,采用改进的子空间法分析纹理结构的疏密,并结合纹理粗糙度特征来表达颗粒的粗细。

实验表明其分析结果正确率达到 83%,并且可以反映舌苔腐腻的程度[6]。

”尽管采用计算机分析技术实现舌诊客观化具有突出的优点,但是可以看到现有的研究成果还很初步,在舌图像的采集、舌图像的彩色失真、舌诊知识的模糊性、典型样本数量有限等主要问题的攻克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7]。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本论文是对中医舌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设计。

本论文调研了现有的一些可以运用到舌诊客观化上的方法算法的研究后将计算机辅助诊断分为对舌像的分割处理,对舌像特征的提取与识别两大板块,这两大板块的功能的实现都应该具有自动化。

客观化的特性。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理解后,本文制定了能基本实现简单舌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的软件诊断流程,即导入舌像、舌体分割、舌像部分划分、特征识别、输出结果。

整体流程如图2所示。

4图 1.2 舌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设计流程本论文一共四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本课题涉及到的一些核心背景知识介绍;第二章是舌像的自动分割,主要介绍了图像分割的概念方法,并阐述了本论文所用到的图像分割方法的原理及其实验结果;第三章是舌像特征识别,介绍了现有的对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两方面的识别方法,及本文所使用的对颜色特征识别的方法和实验效果;第四章总结与展望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利弊分析,并且分析了该课题日后的发展形势。

(1)对舌像的自动分割处理:当临床上得到一副舌像并输入计算机时,这幅图往往是带有唇部、脸部等其他部位的图片,为了得到后续需要对其进行分析的舌像,我们需要对图片进行分割,本文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色彩空间转换并基于阈值法的分割方法对舌像进行分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