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9+STSE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试题中的STSE

高考化学试题中的STSE

高考化学试题中的STSE 作者:宋素霞林聪来源:《中学生数理化·高考数学》2020年第06期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四个词的首写字母缩写,意思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

STSE教育要帮助同学们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近几年来,在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频繁出现STSE问题,尤其是在选择题中出现较多,在某些主观题的设置上也有出现。

命题内容涉及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能源节约与开发、科学技术与材料、化学知识与生活等多方面内容。

该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宽,命题角度广,考查知识点着眼于双基,这是素质教育之必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这类试题经过包装,不仅提升了试题的品味,而且增加了试题对考生的吸引力,往往起点高,落点低,立意新颖。

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下面结合高考试题进行分析。

一,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例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人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解析:通常将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称为PM2.5,A项正确。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B项正确。

燃煤燃烧产生SO2和CO2,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氧化为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加入CaO可减小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小CO2的排放,C项错误。

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D项正确。

答案:C反思提高:考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试卷总评】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化学试题总的来说不错,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及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要求。

从物质上涉及到的物质种类有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包括强酸、弱酸、氧化性的酸、还原性酸、非氧化性的酸等)、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等)、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羧酸、酯;从反应类型看,考查了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硝化反应、消去反应;从知识上涉及到化学用语如结构简式、元素的化合价、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基本概念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溶解度、溶度积常数、化学平衡常数、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密度、晶胞、同分异构体、活化能等;从理论上包括盐的水解、盖斯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化学反应速率以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电解原理、物质结构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上包括仪器的识别与使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制取、离子的检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误差分析;从能力上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分析能力、接受新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好的试题我感觉有第8、27、28.第8题考查的就是盐的水解及应用。

但涉及到工业、农业、生活、生产等方面,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第27题通过次磷酸展开,集中多个知识、能力的考查于一个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和能力考查的广度是少见的。

第28题通过物质的制取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有机融合。

总体来说试题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营养物质在试题中没有得到体现。

下面我就对各个试题进行逐一解析。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B.戊醇C.戊烯D.乙酸乙酯【答案】A【解析】判断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多少,首先要掌握各类物质的分子式通式和该物质的分子式、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然后再加以应用。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9 STSE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9 STSE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九STSE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来源:学科网]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氯用作致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B【解析】A、明矾净水发生的反应为Al3++3H2O Al(OH)3+3H+;B、根据NH3易液化,液氨用作制冷剂,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C、玻璃中含有SiO2,可以用HF(氢氟酸)来刻蚀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D、生石灰能和水发生反应来吸收水。

2.(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来源:学科网ZXXK]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答案】D【解析】发电需要能源,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A正确;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B正确;物质的量为6.02×1023mol-1根据浓度单位,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 ·L-1的目标分子,C正确;汽油与甲醇的热值不同,D错误。

3.(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来源:Z#xx#]【答案】B[来源:学*科*网]【解析】A、锌的化学性质活泼,铁表面镀锌,铁被保护,A项正确B、;聚乳酸塑料易降解,而聚乙烯塑料难降解,是产生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物,B项错误;C、化石燃料燃烧时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还能产生大量的粉尘等有害颗粒物,故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C项正确;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D项正确。

高考化学stse常考知识点

高考化学stse常考知识点

高考化学stse常考知识点高考是每位学生都必经的一道门槛,对于理科生而言,化学是必考科目之一。

而在高考化学中,STSE(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Ethical Issues,科学技术社会伦理问题)的考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解答题,都涉及到该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高考化学STSE常考知识点。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然而与之相伴随的也是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在高考化学中,常常会涉及到这方面的考点。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于基因倾向性的争议;近几年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引发了对于隐私保护和就业机会的担忧。

了解这些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问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关切。

二、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关注的是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化学过程的效率。

在高考化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考点,例如,如何利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减少工业废物的排放;如何开发清洁能源替代有限的化石能源等。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还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食品添加剂则是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个焦点。

在高考化学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和风险等。

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健康食品,还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并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四、药物研发与药物滥用问题药物研发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在高考化学中,我们会遇到与药物研发相关的知识点,例如,了解药物的研发过程和研发中的伦理问题;认识到药物滥用对个体和社会健康的危害。

2014年高考化学试卷分类详细解析(十三个专题)

2014年高考化学试卷分类详细解析(十三个专题)
命题意图: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
6.(2013浙江卷)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请回答下列问题:
4.(2013山东卷)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
解析:首先硝酸与金属铝反应不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Na[Al(OH)4]、Al2(SO4)3、AlCl3,通过物料守恒可直接判断出等量的铝消耗NaOH物质的量最少。
可知C正确。
D.与硝酸反应的NaOH:n(NaOH)=0.7-0.04-0.02=0.64
与金属离子反应的NaOH:n(NaOH)=0.06
总NaOH的量n总=0.64+0.06=0.7 mol
故需要NaOH 700 mL
3.(2013上海卷)22.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2014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一:金属及其化合物
1.(2013江苏卷)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2014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卷总评】本试卷(2014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严格贯彻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以终身有用的化学知识为基础,提出有价值的学科问题,再现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过程,试题从三维目标出发,全面考查学生在情景中深化和应用知识的策略;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贴近学生实际,采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背景和语言,使学生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重视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材的开发力度很大,如:6、7、8、10、11、26、27等试题的素材均来自于教材,向广大师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平时教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使教师教的放心,学生学得安心,引导教师帮助学生会读书,逐步建立自主学习的方式。

总之,今年的北京理综化学试题既体现了基础性、科学性、实用性,又体现了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和发展性。

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C2H5OH B.HNO3 C.NaOH D.HCl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答案】D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 NH4++OH-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答案】C【解析】A、0.1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氨水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故电离方程式应用可,同时生成NaOH,正确;C、逆号连接,正确;B、Na性质非常活泼,可与水反应放出H2CuCl2溶液导电是由于CuCl2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Cu2+和Cl-,电离本身不需要通电,故电离方程式错误;D、Al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学科网酸钠同时放出氢气,正确。

2014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2014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F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F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6.[2014·重庆卷] 已知:C(s)+H2O(g)===CO(g)+H2(g)ΔH=a kJ·mol-12C(s)+O2(g)===2CO(g)ΔH=-220 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496 kJ·mol-1和462 kJ·mol-1,则a为()A.-332 B.-118C.+350 D.+1306.D[解析] 依题意有:①C(s)+H2O(g)===CO(g)+H2(g)ΔH=a kJ·mol-1②2C(s)+O2(g)===2CO(g)ΔH=-22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②-2×即得2H2(g)+O2(g)===2H2O(g)ΔH=-(220+2a) kJ·mol-1。

由于反应热等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的差值,则496 kJ·mol-1+2×436 kJ·mol-1-2×2×462 kJ·mol-1=-(220+2a) kJ·mol-1,解得a=130。

7.[2014·浙江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C.某种化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 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7.D[解析] 电解水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故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A项正确;化学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均可以将NH+4和NH3中-3价的N元素氧化为0价的氮元素,B项正确;单个细胞的V≈10-12L,所以1 L待测成分中含有1012个细胞,其物质的量为10126.02×1023mol,由此可知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C项正确;甲醇与汽油所具有的化学能不同,故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改变,D项错误。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电化学详解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电化学详解

1.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

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

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 + M = NiOOH + MH。

已知:6NiOOH + NH3 + H2O + OH-=6 Ni(OH)2 + 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iMH 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2O + e-= Ni(OH)2 + OH-B.充电过程中OH-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 + M + e-= MH + OH-,H2O中的H被M还原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2.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2 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2Li+S 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下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3.如右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 N 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 mol4.右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饱和NaCl溶液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M+H2O+e-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5.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的Li+从b向a迁移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是催化剂B.银锌纽扣电池工作时,Ag2O被还原为AgC.放电时,铅酸蓄电池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D.电镀时,待镀的金属制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7、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含有少量的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B、阴极逸出气体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D、溶液的PH变小8.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Al,其它均为Cu,则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 + 2e- = Cu9.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九STSE
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来源:学科网]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氯用作致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B
【解析】A、明矾净水发生的反应为Al3++3H2O Al(OH)3+3H+;B、根据NH3易液化,液氨用作制冷剂,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C、玻璃中含有SiO2,可以用HF(氢氟酸)来刻蚀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D、生石灰能和水发生反应来吸收水。

2.(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来源:学科网ZXXK]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答案】D
【解析】发电需要能源,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A正确;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B正确;物质的量为6.02×1023mol-1根据浓度单位,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 ·L-1的目标分子,C正确;汽油与甲醇的热值不同,D错误。

3.(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来源:Z#xx#]
【答案】B[来源:学*科*网]
【解析】A、锌的化学性质活泼,铁表面镀锌,铁被保护,A项正确B、;聚乳酸塑料易降解,而聚乙烯塑料难降解,是产生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物,B项错误;C、化石燃料燃烧时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还能产生大量的粉尘等有害颗粒物,故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C项正确;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D项正确。

4.(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T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褔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答案】C
【解析】褔尔马林可作防腐剂,不能用作保鲜剂,错误。

5.(2014·全国理综I化学卷,T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与空气中的
【答案】C
【解析】A、烧碱的主要成分是NaOH;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不稳定,易分解);D、印刷线路板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2Cu=2Fe2++2Cu2+,而不是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6.(2014·全国理综II化学卷,T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来源:Z&xx&]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来源:Z&xx&]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正确;B、污垢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该过程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热碱溶液)能发生彻底的水解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B错误;C、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称为乙烯的物质,乙烯具有还原性,能
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铁粉可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7.(2014·江苏单科化学卷,T1)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答案】A
【解析】水是弱电解质,A正确;可燃冰是甲烷和水的混合物,B错误;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双氧水,C错误;0℃时冰的密度小于液体水的密度,D错误。

8、(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T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答案】C
【解析】A、碘酒是单质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分散系(溶液),A正确;B、“84消毒液”是由氯气和NaOH 反应后得到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其中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是NaClO与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所以有效成分为NaClO,B正确;C、浓硫酸不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而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所以工艺师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C错误;D、甲醛为常用的合成粘合剂的材料,且甲醛有毒,则某些装饰材料挥发出甲醛和苯等有毒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正确。

9.(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6)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B.盐类都可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答案】D
【解析】生石灰用于做干燥剂,不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A错误;氯化钠可以用于调味品,B错误;铝与食醋反应,C错误;小苏打是面包发酵剂的主要成分之一,D正确。

10.(2014·安徽理综化学卷,T7)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反应:
NH3+CO2+H2O
下列有关三聚氰胺单位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N3O3 B.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也含有非极性键
C.属于共价化合物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根据三聚氰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3H3N3O3,A错误;B、根据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可知,三聚氰酸中只有极性键,B错误;C、根据三聚氰酸的组成可知其属于共价化合物,C正确;D、NH3不属于碱,CO2不属于酸,所以该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