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膀胱结石的中医辨证施治+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治
膀胱结石

有益饮食
膀胱结石患者要以清淡、低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为主。不要大吃大喝,同时要限制超量营养。要适当 多吃些粗粮和素食。 膀胱结石饮食要多样化,多吃些富含营养和维生 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黄瓜、绿豆芽。新鲜水果: 苹果、梨、西瓜、橙等。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要多喝水,要养多成喝水 习惯。因为多喝水可增加膀胱结石患者尿量,稀释尿 中的结晶,使其容易排出体外。同时也能排出一些细 小的结石。
感谢您的关注!
治疗方法
根据膀胱结石的病理,治疗膀 胱结石,可以采用中医疗法, 如服用苗方溶石灵, 以整体 观念为治病原则,全面调理肾、 脾、肝等脏腑的机能,补肾益 气,恢复肾主水司气化之功能, 防止浊物沉积而成石;健运脾 脏,化湿利水,使得尿液不至 受热煎熬成砂;疏肝理气,使 气化升降得序,水液正常通达, 而砂石难成。补肾、健脾、益 肝,理气止痛、利湿化瘀、散 结通阻、通淋排石,进而膀胱 结石可愈。
怎 样 防 治 膀 胱 结 石
病理病因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容易侵袭五脏, 日久不散,瘀而化热,热灼伤津,久成痰结瘀块而 致癌瘤。同时病人素体虚弱,饮食劳倦所伤,七情 太过或不及等内因,对膀胱癌的发病有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正虚邪多饮水。多饮水可稀释尿液,降 低尿内晶体浓度,冲洗尿路,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及促 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饮开水或磁化水2000毫升以 上,对预防结石有一定意义。 2、无论是否患有尿道结石,都要注意营养和膳食。不要 大吃大喝、限制超量营养。平时应多吃些粗粮和素食。 3、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感染,是预防尿道结石的重 要措施。 4、解除尿路梗阻因素。积极处理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 症等,以解除尿路梗阻。 5、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及帮助其多活动,借以减少骨 质脱钙,增进尿流畅通。
肾结石、膀胱结石、小便不利,别怕!咱老百姓有猪苓汤加味

肾结石、膀胱结石、小便不利,别怕!咱老百姓有猪苓汤加味肾结石的轻症临床表现多为腰痛(隐痛,钝痛),重症患者甚至会腰部绞痛、血尿,小便疼痛。
二千年前,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了一个排石汤可治愈肾结石、膀胱结石名为:《伤寒论》:猪苓汤【处方】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9克。
配伍: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加减:如果是较大的结石可以加2克青盐,小的结石不用加煮法:5碗水煮成3碗,一次服用一碗,日三服方剂思路:1.泽泻利全身的水、茯苓利三焦的水、猪苓利下焦的水2.泽泻+茯苓+猪苓可以把全身的水都冲到下焦,冲刷肾脏3.滑石利水润窍可把结石通过尿道冲下来,不过结石在排出时会划伤尿道,需要配阿胶同时使用,阿胶有很强的止血作用,滑石配阿胶,一阳一阴结合的刚刚好4.青盐:咸味能软坚,可以破石,搭配使用威力会更加迅猛疼痛剧烈者重用白芍、甘草,加延胡索,郁金;胸闷、苔腻者,去阿胶减甘草用量,加薏米;发热者加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伴腰酸、耳鸣等肾虚现象者加熟地、山茱萸、杜仲;倦怠乏力、气短者,加黄芪、升麻、桔梗。
从上面的方解可看出,此方配伍完美,不愧为名方!下面看看,治疗案例:1、三剂猪苓汤治疗利尿药后无效的小便不利刘XX,男,64岁。
患者发热为38.8℃,心悸、胸满憋气。
经北京某大医院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
周身水肿,小便不利,虽服利尿药,仍然涓滴不利。
听诊:心音遥远;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给予抗痨药物治疗,同时输入“白蛋白”。
经治两周有余,发热与水肿稍有减轻,惟心包积液反有增无减。
虽经穿刺抽液急救,但积液随抽随涨,反而使病情逐渐加重。
医院已下病危通知书。
经友人蒋君介绍,延请刘老会诊。
其证低热不退/心悸胸满、小便不利、口渴欲饮、咳嗽泛恶、不欲饮食、心烦寐少、脉来弦细而数、舌红少苔。
刘老根据舌红、脉细、心烦、尿少的特点,以及咳、呕、渴、肿的发病规律,辨为少阴阴虚,热与水结之证。
治以养阴清热,利水疏结之法。
中医结石冶疗方案

中医结石冶疗方案引言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结石冶疗方案是中医在处理结石疾病时采用的独特疗法。
结石疾病主要指的是尿路结石、胆囊结石和肾结石等,在中医中被视为“石症”。
中医结石冶疗方案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旨在消除结石并恢复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结石冶疗方案。
中医结石冶疗方案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结石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疗法主要通过调整患者的体内平衡,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疗法:1.赤石脂汤:赤石脂汤是一种中药组方,主要由赤石脂、艾叶等草药制成。
它具有促进尿酸结石溶解的作用,常用于尿路结石的治疗。
2.苦参汤:苦参汤是一种中药组方,主要由苦参等草药制成。
它具有消除胆囊结石和肾结石的作用,常用于胆囊结石和肾结石的治疗。
3.華蟲草保肾丸:華蟲草保肾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華蟲草、熟地黄等草药制成。
它具有保护肾脏功能和促进尿路结石排出的作用,常用于肾结石的治疗。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结石疾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患者的体内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促进结石的排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针灸疗法:1.腰俞穴针灸:腰俞穴是人体后背的一个重要穴位,针灸腰俞穴可以促进肾脏功能,对肾结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脘穴针灸: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中脘部位,针灸中脘穴可以促进胆囊功能,对胆囊结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关元穴针灸:关元穴位于人体下腹部,针灸关元穴可以调理气血,缓解尿路结石的症状。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结石冶疗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中医结石冶疗方案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专业医师:中医结石冶疗方案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指导和操作,不建议患者自行尝试。
3.治疗周期:中医结石冶疗方案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需要耐心配合治疗。
结论中医结石冶疗方案是一种有效治疗结石疾病的方法。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多用于:急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 腱鞘积液等。
(五)阴水--脾阳虚衰
主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
(三)阳水--水湿滞留
主证: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身体困重,
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化湿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桂枝10白术20猪苓20茯苓30泽泻10桑白皮10
陈皮10大腹皮15茯苓皮20生姜皮10 苍术10 葶苈子10
(四)阳水--湿热壅盛 主证: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
西医对应疾病参考: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 性肾炎急性发作 等属于风水泛滥证的。
(二)阳水--湿毒浸淫
主证:眼睑头面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
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恶风发热,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则: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 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金银花15g,野菊花6g,蒲公英6g, 紫花地丁6g,紫背天葵6g 。 西医对应疾病: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 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水痘、 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术后黄疸、妊娠期黄疸等 。
茯苓10 白芍10 附子(炮、去皮、破八)10 白术20 甘草5 生姜10 现代医学多用于:肝、肾、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 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水肿的中医药辨治

水肿的中医药辨治标签:中医辨治水肿水肿一证,各类教材及众多资料叙述均大同小异,但较为繁杂,不利于初学者或社区、农村卫生工作者的学习,笔者归纳相关内容,结合实践体会,赘述一般,以示导用。
1 概述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胸腹乃至全身浮肿者,称为水肿。
为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贫血、营养不良及内分泌类疾病的主症之一。
就其分类,历代医家众说纷纭。
《内经》:有风水、石水、涌水之分;《金匮要略》: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黄汗之别;宋·严用和《济生方》首分阴水阳水来辨证。
其病因病机近代多以为是外感内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所为。
治疗上多数医家主张辨病治疗,对症处理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治疗上应坚持辨证论治。
2 诊断依据2.1 凡以头面,四肢,胸腹乃至全身浮肿者,即可诊为水肿。
2.2 严重者身肿、腹大,不能平卧,或见尿闭,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甚至头痛,抽搐、神昏。
2.3 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及久病体虚病史。
2.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沉、血常规,血浆蛋白,血脂,肾功能,心电图,肝肾B超等检查有助确诊。
3 证治要点3.1 区别阴水阳水:3.1.1 阴水:起病缓,病程长,水肿自下而上,下半身肿甚,肤色萎黄,按之凹陷难复。
同时伴有神疲气怯,劳则病加,小便不赤涩,大便溏。
3.1.2 阳水:起病急,病程短,水肿自上而下,上半身肿甚,肤色光亮,按之凹陷易复。
同时伴有小便短涩黄赤,大便多秘。
3.2 辨别外感与内伤:3.2.1 外感:感受外邪,起病急,病程短,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脉浮;3.2.2 内伤:脏气亏虚,病程长,迁延反复,虚中挟实,以本虚为主,有气血阴阳不足表现;3.3 辨病变脏腑:3.3.1 水肿从上开始,头面较剧,兼肺系症状为风水、病在肺。
3.3.2 水肿从下开始,下肢较甚,兼脾湿症状为水湿、病在脾。
3.3.3 早晨面浮,午后足肿,劳则更甚为气血两虚、病在脾。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论治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王豪来源:《家庭医学》2016年第05期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与尿道结石,以疼痛(腰痛、腹痛、排尿时痛甚)、血尿、尿中有砂石排出史、排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的范畴。
本病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近30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
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与湿热下注,病位在肾与膀胱。
本病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聚而成石。
结石初起,多为湿热蕴结;久则肾阴亏虚,虚火内灼。
故治疗以清热化湿、利尿通淋为大法,视其兼证不同,酌以选方加减。
气滞血瘀、疼痛剧烈者重用行气活血之剂枳金汤枳壳、石韦、萹蓄、瞿麦、牛膝、生地各15克,金钱草、车前草各30克,木香、王不留行各10克。
血尿时加白茅根30克,合并感染加蒲公英30克。
水煎内服,每日1剂。
【功用药理】行气活血破瘀,清热化湿通淋。
枳壳行气开郁,金钱草清热化湿、利尿通淋为主药;车前草、石韦、萹蓄、瞿麦清热解毒、排石利尿为辅药;木香、王不留行、牛膝行气活血破瘀,引石下行;生地防止利尿伤阴。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枳壳、木香水煎剂能增强平滑肌舒缩功能,缓解痉挛;牛膝有扩张血和利尿作用;白茅根能止血利尿,蒲公英可清热解毒防治感染。
全方能增加肾血流量,加强平滑肌舒缩功能,抗感染,减少局部充血水肿,达到解痉、消炎、利尿、推动结石下行。
化瘀消石汤桃仁、王不留行、生大黄、鸡内金各10克,牛膝、海金沙、滑石各15克(布包),乳香、没药、甘草各6克,砂仁20克,金钱草30克。
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后多饮开水,适当跳跃活动。
【功用药理】清热利湿,化瘀消石。
桃仁、乳没、鸡内金化瘀散结、消蚀沙石;大黄、王不留行、牛膝通利泻下,引药下行,因势利尿,以利结石排出,一消一排,是治标之道;金钱草、砂仁、海金沙、滑石、甘草消热化湿,利尿通淋,是对因治疗,乃治本之道。
如此则标本兼顾,双管齐下,切中病机。
中医内科学课件-水肿

属里 正 、属 水 虚或 、 虚实 石 夹杂, 水
中医内科——水肿
20
第二十页,共51页。
三:相关检查
水肿病人一般可先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 能 ( 包括血浆蛋白 ) 、心电图、 肝肾B超。
如怀疑心性水肿可再查心脏超声、胸片, 明确心功能 级别。
肾性水肿可再查24小时尿蛋白总量、蛋白电泳、血脂、补体 C3 、C4 及免疫球蛋白, 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 鉴别原发 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
肾阳虚衰 肝肾阴虚
水肿各 证型之 间寒热 虚实的 转化?
中医内科——水肿
13
第十三页,共51页。
转归:
痊愈
阳水患者如属初发年少, 体质尚好, 脏气未损, 治疗及 时, 则病可向愈。
因生活饥馑、饮食不足所致水肿, 在饮食条件改 善后, 水肿也可望治愈。
难愈:肺脾肾累及
脾肾衰微, 水气上犯, 出现水
心 邪凌心犯肺重证。
中医内科——水肿
17
第十七页,共51页。
中医内科——水肿
18
第十八页,共51页。
二、病证鉴别
1. 水肿与鼓胀
病证 相同表现
临床表现
病机
水肿
均可见肢 体水肿, 腹部膨隆 。
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 水肿乃肺、脾、 继及全身, 面色晄白, 肾三脏气化失调, 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而导致水液泛滥
肌肤 o
鼓胀
第五章: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水肿
中医内科——水肿
1
第一页,共51页。
☆概述
目录: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水肿
泌尿系统结石中医辩证论治

泌尿系统结石中医辩证论治泌尿系统结石病是指一些结晶物体和有机基质在泌尿道异常积聚,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等。
主要症状特点有腰部或少腹部绞痛阵作、血尿、排出大小不等的结石、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困难等。
本病好发于20~40岁,男女之比为4.5:1。
泌尿系统结石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泌尿系统结石病属于中医的“石淋”、“血淋”、“劳淋”等范畴。
【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肾和膀胱,与肾、肝、脾、膀胱等脏腑有关。
病因多由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日久尿中杂质结成砂石;也可因气火郁于下焦、肾虚,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泌尿功能失常,形成结石;若疾病迁延不愈,则热伤阴津,湿遏阳气,出现脾肾两虚,气滞血瘀等正虚邪实的病证。
西医认为,结石的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1)局部病因:①尿淤积:尿路梗阻引起的尿淤积,导致尿中晶体或其他颗粒滞留而形成结石:尿路梗阻往往继发感染,形成所谓“感染石”,多为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石,结石的出现又加重梗阻,造成恶性循环。
长期平卧位,不利于尿液引流,还可导致骨骼脱钙,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
②感染:有些细菌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碱性化,促进磷酸盐析出,形成磷酸镁铵结石。
感染时细菌坏死组织和脓块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结石易继发感染,造成恶性循环,使结石增大或形成多发结石。
③异物:尿路的异物如导尿管、丝线,由于经常与尿液接触,日久也可形成为结石的核心。
(2)新陈代谢紊乱:①钙代谢紊乱:高血钙可引起高尿钙,形成含钙的结石,约占全部尿石的90%。
高血钙和高尿钙可由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所致。
此激素既增强骨细胞的溶骨作用,使骨骼钙进入血循环,并提高肠管对钙的吸收,使血钙升高;又作用于肾脏,降低磷酸盐的再吸收,增加尿内磷酸盐排出,因此血磷显著降低。
通常血钙和血磷的乘积为一常数,血磷降低则导致血钙升高,因此约60%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以引起高尿钙,发生肾结石。
肾结石病人中2%—16.5%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膀胱结石的中医辨证施治+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治膀胱结石的中医辨证施治近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瓦尔萨德县,49岁的Maheshbhai Rasikbhai Patel因腹部剧痛入院,医生使用撬棍从病人膀胱取出一颗尺寸为11.5厘米×17厘米、重1.5公斤的结石,手术时间持续一个半小时。
膀胱结石的主要症状是排尿中断和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肾积水或肾盂肾炎,严重的话可以造成肾功能减退。
除自身代谢障碍外,平时喝水少,经常憋尿,不合理饮食的人患上膀胱结石的几率也很高。
平时一定要多喝水,增加尿量,有利于体内多种盐类、矿物质的排出。
合理饮水量应该不少于每天两千毫升,特别要注意夜间饮水。
保持清淡的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的粗粮,限制钠盐的摄入,少食含草酸、高钙的食品。
同时,要避免泌尿系统的感染。
在夏天或剧烈运动后也要及时补充水分,因为大量出汗会浓缩尿液,不利于盐类、矿物质的排出,容易沉淀形成结石。
根据膀胱结石的临床症状应属于中医的“砂石淋”、“尿血”、“虚损”及“关格”等证范畴。
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关于“淋证”的记载。
《金匮要略》明确指出:“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外台秘要》描述:“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溺则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则寒痛,令闷绝。
”一、病因病机:(一)湿热蕴结淋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湿热蕴结,石淋也不例外,平素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注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时日既久,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即为石淋。
《金匮要略心典》喻为“犹海水煎熬而成盐碱也”。
(二)气滞血瘀石淋之形成除与湿热煎熬有关外,气滞血瘀无疑也是重要因素,若机体气血运行通畅,气血水运行不息,动而不居,有形之物也不能聚而为患,一旦某些因素引起气滞血瘀,即会促使结石发生。
结石乃有形之物,反过来又阻滞气机运行,不通则痛,故常见剧痛难当。
另外,结石每易损伤血络,引起尿血,久则产生瘀血阻滞,故无论是结石产生前或结石产生后,气滞血瘀在结石的发病当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阳虚气弱,运化无力肾主水,肾阳虚无以蒸化,肾气虚无以推动,结石久留,水道不通,肾气日消,终可导致肾气衰败,阴阳离绝。
(四)脾肾亏虚脾主运化水湿,肾主一身之水,结石梗阻,水湿内停,常可影响脾肾功能,且久病之后,疾病性质由实转虚,每易出现脾肾亏虚。
若脾肾功能强健,则有助于驱邪外出。
二、分证论治:1、湿热蕴结尿中有时挟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君迫刺痛,尿频尿急,小腹拘急,尿液混浊或黄赤,舌质偏红,舌质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细数。
治则:清热利湿方药:海金沙30克,金钱草30克,鸡内金12克,通草12克,王不留行12克,路路通12克,泽夕12克,猪苓12克,石韦12克,冬葵子12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白芍12克,大黄6克,枳实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尿石灵、八正丸口服。
2、气滞血瘀腰部痠胀刺痛,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胁腹,并向少腹或骶尾部放射;腰痛之后可见尿血,色淡红或暗红,偶有排出血丝或血块,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脉细弦数。
治则:行气活血方药:冬葵子12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王不留行15克,路路通12克,琥珀5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栀子12克,青皮12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活血丸、大黄丸口服。
3、阳虚气弱,运化无力腰部沉重酸胀,冷痛,面色无华,四末欠温,畏寒,口不渴,尿少色白,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缓。
治则:温阳利水方药:附子10克,肉桂10克,吴茱萸10克,小茴香10克,生地12克,山药2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牛膝12克,车前子12克,石苇12克,冬葵子12克,金钱草30克,鸡内金15克,猪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知柏丸、珍珠丸口服。
4、脾肾亏虚腰酸痛,足膝无力,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小便不利,或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口干咽干,舌淡苔薄,脉沉细,或舌质偏红少苔,脉沉细略数。
治则:健脾补肾方药:党参30克,白术12克,黄芪30克,灵芝12克,莲子12克,生地2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2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牛膝12克,车前子12克,石苇12克,金钱草20克,鸡内金12克,猪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参茯丸、还少丸口服。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手机:136****9829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治水肿按分布范围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水肿。
水肿常按其原因而命名,如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营养缺乏性水肿、淋巴性水肿、静脉阻塞一性水肿、炎症性水肿等等。
一、全身性水肿1、心脏性风湿病,高血压病,梅毒等各种病因及瓣膜、心肌等各种病变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
2、肾脏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盂肾炎肾衰竭期,肾动脉硬化症,肾小管病变等。
3、肝脏性肝硬化,肝坏死,肝癌,急性肝炎等。
4、营养性①原发性食物摄人不足,见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如严重灾荒)所致的饥饿;②继发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多种病理情况,如继发性摄食不足(经性厌食、严重疾病时的食欲缺乏、胃肠疾患、妊娠呕吐、精神神经疾患、口腔疾患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液不足,肠道蠕动亢进、吸收面积减少等),排泄或丢失过多(大面积烧伤和渗出、急性或慢性失血、蛋白尿等)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受损,严重弥漫性肝疾患等。
5、妊娠性妊娠后半期,妊娠中毒症等。
6、内分泌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分泌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7、特发性该型水肿为一种原因未明或原因尚未确定的(原因可能一种以上)综合征,多见于妇女,往往与月经的周期性有关。
二、局部性水肿1、淋巴性原发性淋巴性水肿(先天性淋巴性水肿、早发性淋巴性水肿),继发性淋巴性水肿(肿瘤、感染、外科手术、辐射等)。
2、静脉阻塞性肿瘤压迫或肿瘤转移,局部炎症,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瘢痕收缩以及创伤等。
可分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其他静脉阻塞。
3、炎症性为最常见的局部水肿。
见于丹毒,疖肿,卢德维咽峡炎,蛇毒中毒等。
4、变态反应性荨麻疹,血清病以及食物、药物、刺激性外用药等的过敏反应等。
5、血管神经性可属变态反应或神经源性,可因昆虫、机械刺激、温热刺激或感情激动而诱发。
部分病例与遗传有关。
症状体征1.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者。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肿处按之凹陷,其凹陷或快或慢皆可恢复。
如肿势严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见腹部膨胀,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等症。
2.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感受外邪,以及久病体虚的病史。
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
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常用方剂有宣肺利水汤;常用药物有麻黄10克,生石膏20克,桂枝10克,白芷10克,生姜10克,白术12克,防风12克,桑白皮12克,双花20克,连翘30克,薄荷12克,芦根20克,前胡12克,赤小豆2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白茅根20克,水煎服。
麻黄丸、连翘丸口服。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
常用方剂为健脾化湿汤,常用药物有党参20克,茯苓12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白术12克,桂枝12克,桑白皮12克,大腹皮15克,生姜皮10克,陈皮12克,茯苓皮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参茯丸、八正丸口服。
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
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
常用方剂为温中利水汤,药物有:吴茱萸10克,良姜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附子10克,干姜12克,厚朴12克,木香12克,大腹皮12克,木瓜12克,草果12克,甘草6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水煎服。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
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常用方剂有温肾利水汤,药物有肉桂10克,人参10克,良姜12克,干姜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附子10克,生姜10克,熟地20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山药20克,山萸肉12克,猪苓12克,金钱草12克,海金沙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附子丸、尿路康口服。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手机:136****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