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猪苓汤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

合集下载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白虎加人参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白虎加人参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白虎加人参

《伤寒论》第222条辨:“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原文解释】如果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就是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嘴巴很口渴,喝水又不能止渴,这就知道津液伤到了,津液伤到很严重的时候,也就是口干舌燥很严重,就是用白虎加人参汤。

所以,我们平常在外面吃东西,吃完以后,就开始口渴,口干舌燥,我们就知道是吃了味精。

所以,我们自己在家里炒菜,不要放味精。

本来不用吃白虎汤的,吃了味精口干舌燥,结果就要吃白虎汤了。

西医说的糖尿病,也就是我们说的消渴证,喝了水又不能止渴。

因为消渴症的患者,喝进去的水不能进入到血液里面去,喝进去,就从小便尿掉了,所以,糖尿病的人小便多就是这么一回事。

水不能进入到血液里面,那么,血里面的水就不够,所以,就会燥渴。

燥渴想喝水,这是身体自救的信号。

关键的问题是喝了水又不能进入到血里去,这样血的浓度就会高。

我们知道糖是造血的原材料,所以,血糖就会高。

西医治疗糖尿病就是用什么降糖药,或者是打胰岛素,这些东西是把糖分沉淀在底下,这时候在手指上查血,血糖正常。

时间久了,常年累月的用降糖药,打胰岛素,最后这些糖都会下沉到脚上,糖尿病足就是这样得来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就是想办法增加血液里面的水,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

白虎汤加人参汤一下去,血糖就下来了。

白虎加人参汤就是热伤上焦,专门针对上焦的热。

倪海厦肾结石的经验

倪海厦肾结石的经验

倪海厦肾结石的经验
(实用版)
目录
1.倪海厦简介
2.肾结石的症状和影响
3.倪海厦治疗肾结石的经验
4.倪海厦治疗肾结石的方法
5.倪海厦治疗肾结石的案例
正文
倪海厦,是一位在美国执业的知名中医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倪海厦在治疗肾结石方面的经验。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腰腹部疼痛、血尿、尿急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肾结石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

倪海厦在治疗肾结石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认为,肾结石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遗传因素等。

因此,治疗肾结石的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倪海厦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肾结石。

他强调,治疗肾结石的关键在于清除结石,同时改善患者的体质,防止结石的再次形成。

他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按摩等。

倪海厦曾经治疗过一位患有肾结石的患者。

这位患者经过多次西医治疗,但结石仍然反复发作。

在倪海厦的治疗下,他通过服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和按摩,最终成功地排出了结石,并且至今没有再次发作。

第1页共1页。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125条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125条

【每⽇⼀诵】伤寒论第125条第125条太阳病,⾝黄,脉沉结,少腹硬。

⼩便不利者,为⽆⾎也。

⼩便⾃利,其⼈如狂者,⾎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书!⽂末有留⾔,⼤家可以发表⾃⼰的注解,⼀起提⾼!⾦·成⽆⼰《注解伤寒论》⾝黄脉沉结,少腹硬,⼩便不利者,胃热发黄也,可与茵陈汤。

⾝黄,脉沉结,少腹硬,⼩便⾃利,其⼈如狂者,⾮胃中瘀热,为热结下焦⽽为蓄⾎也,与抵当汤以下蓄⾎。

清·吴谦《医宗⾦鉴》此承上条详其脉证,互发其义也。

太阳病,⽆论中风、伤寒,但⾝黄脉⼤,腹满⼩便不利兼头汗出者,乃湿热之黄,⾮瘀⾎也。

今⾝黄,脉沉结,少腹,⼩便⾃利,其⼈如狂者,则是⾎证,⾮湿热也,故宜抵当汤以攻其⾎。

⽅有执⽈:谛,审也。

⾔如此为⾎证审实,⽆复可疑,必须抵当汤,勉⼈勿⼆之意。

程知⽈:⾝黄,脉沉结,少腹,三者皆下焦蓄⾎之证。

然尚与胃热发黄证相近,故当以⼩便辨之。

其少腹满⽽⼩便不利者,则为⽆形之⽓病,属茵陈证也;其少腹⽽⼩便⾃利者,则为有形之⾎证,属抵当⽆可疑矣。

汪琥⽈:按本⽂云:⼩便不利者之下,仲景不⾔治法。

成注云:可与茵陈汤。

『补亡论』云:与五苓散。

后条辨云:属茵陈五苓散。

此三⽅可选⽽⽤之。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太阳病发黄与狂,有⽓⾎之分。

⼩便不利⽽发黄者,病在⽓分,⿇黄连翘⾚⼩⾖汤症也。

若⼩便⾃利⽽发狂者,病在⾎分,抵当汤症也。

湿热留于⽪肤⽽发黄,卫⽓不⾏之故也。

燥⾎结于膀胱⽽发黄,营⽓不敷之故也。

沉为在⾥,凡下后热⼊之症,如结胸、发黄、蓄⾎,其脉必沉。

或紧、或微、或结,在乎受病之轻重,⽽不可以因症分也。

⽔结、⾎结,俱是膀胱病,故皆少腹硬满。

⼩便不利是⽔结,⼩便⾃利是⾎结。

如字,助语辞。

若以如字实讲,与蓄⾎发狂分轻重,则谬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黄,脉沉结,少腹硬,是皆⾎瘀之脉证。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三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三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三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伤寒论》第208条辨:“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原文解释】阳明病,脉象迟,汗出而不怕冷,身体沉重,短气,腹部胀满,喘息,若发潮热的,这是表症即将解除而已成里实,可以攻下里实;若手足不断汗出的,这表面大便已经硬结,用大承气汤主治。

若出汗较多,轻微发热而怕冷的,这是表症未解,病人不发潮热,不能用承气汤攻下。

若腹部胀满厉害、大便不通的,可用小承气汤轻微泻下来和畅胃气,而峻泻药攻下不可用。

这个条辨就是讲阳明病,如果有表证,要先解其外再去攻里。

这个就是外证要解掉了,本来是恶寒,现在不恶寒了,汗出。

当外证还没有完全去掉的时候,会有身体感觉沉重的现象,有腹满,短气,喘,有潮热,这是阳明证。

前面告诉我们太阳证快要去掉了,阳明证要出来了。

这个时机,就可以攻里。

攻里我们有很多种处方。

如果是手脚不断地出汗,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大便已经硬掉了,就是用大承气汤。

如果是汗多,还有一点点怕冷,有一点点发热,这是提示,表证还没有完全解掉,这个时候,不可以用承气汤。

如果是肚皮胀满,大便又拉不出来,可以用小承气汤来轻微的通一下,千万不可以用大泄下。

我们先讲实证,如果胃炎,肠炎,是不能攻的,不要乱攻。

在《金匮要略》里面有一张处方叫大黄甘草汤,胃的下方有二斗食物,这二斗食物可以保证我们的生命延续七天,也就是在七天之内,如果找不到食物吃,只喝水也能活七天,活这七天就是靠胃的下方的二斗食物。

但是,如果是吃了坏死的食物,那这坏死的食物在胃里面呆七天,那怎么可以呢?我们如何来清除胃的下方坏死食物,就是用大黄甘草汤来清除。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是坏死的食物?朝食暮吐,也就是早上吃进去的东西,黄昏的时候吐出来,这就代表食物在胃里面没有消化掉,这就是大黄甘草汤。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3)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3)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3)(72)「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

伤寒,如果吐了又大下,肠胃就伤到了,结果心下逆满,就是胃的地方感觉到胀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为什么会这样子?这人平素就有水饮,水停在横膈膜,一种是平常喝水喝太快,慢慢累积在这里;还有一种是「思」,「思」能伤脾,造成脾的运化不好,结果水的运化不好,土生金的时候,一部分会气化上来,一部分会停在这横膈膜上,横膈膜像海绵一样,里面都是水。

被吐、被下了以后,上下的水都没有了,这水就开始要动起来,这水不在胃的里面,如果在胃的里面,胃就会把它气化掉,这水停在胃的旁边,病人一动的时候,这水就开始晃了,头就昏了,西医说这是中耳不平衡,因为头在晕眩,和贫血不一样, 贫血是眼前发黑,他是天旋地转,苓桂朮甘汤下去,把这水排掉,就好了。

所以起则头眩,移动或站起来的时候会晕眩,就是苓桂朮甘汤证;如果是躺在床上不动会晕眩,就不是苓挂朮甘汤证,后面会提到真武汤的时候,再说明。

白朮就是因为湿太盛了而用的,健脾整胃最好的药就是伏苓、白朮,白朮能去湿,茯苓能把水利掉,桂枝甘草在中膈,如果在脐下就加茯苓大枣,所以这是桂枝甘草汤演变出来的,先是桂枝甘草汤,再来是桂枝甘草加茯苓大枣,再来是苓桂朮甘汤,所以苓桂朮甘汤专门去中膈的水。

伤寒,若吐若下后被吐被下后,水饮就跑出来了,平常不会的,结果心下逆满,胃里面胀满得很难过,然后气往上冲,因为这水没能气化上来,是水停在这里,当然感觉气下不去,呼吸的时候,气会往回逆,一般来说,横膈膜会下降,气才会充满,吐气的时候,横膈膜会上升,结果横膈膜都是水,它根本不下降,一吸它就满了,满了就会有气逆的现象。

起则头眩,脉沉紧,沉代表病在里,紧就是塞,水就是塞的,因为水在中膈,没有在皮肤表面上,一发汗会动经,因为身体的血脉、经络、肌肉,都要靠我们的水分来滋养,一发汗就没有水分了,他就抽筋,所以身为振振摇,就是晃来晃去的,就中膈的水在晃,就用苓桂朮甘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七九)五苓散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七九)五苓散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七九)五苓散伤寒论第156条辨:表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本来因为误下,形成胃脘部痞满,给予泻心汤治疗,痞满却不能消除,且见口干燥、心烦、小便不通畅,这是水饮内蓄所致,主治用五苓散。

有表证,该用解表的药,结果用攻下,这个攻下,有可能是用了承气汤或者是病人吃了一些坏死的食物造成下利。

这样造成了心下痞,病人有心下痞,正确的用药是给泻心汤,结果病人吃了泻心汤以后,心下痞还是痞,胃还是不舒服,而且还出现了口干舌燥,心烦,小便也困难,这就是要用五苓散了。

所以,五苓散对心下痞非常的好,对胃非常的好。

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去黑皮)、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五苓散一定是用在口渴,小便不利时使用的,所以说,当你已经发表了,又攻下了,病人津液不够了,口渴,津液已经伤到了,不要再去发表了。

五苓散主要的功能就是去水而生水,会造成口渴,小便不利,除了表以外,主要原因是发表,一发表,发表的剂量开得不够,病人很多的汗水从肠胃里面跑到皮肤表面上去,有的透发出去,有的没有透发出去,就停留在肌肉皮肤表面上,没有完全透发。

所以,我们开发表的药,一定要让病人透发。

怕不能透发,吃了桂枝汤以后,比如说让病人慢慢的喝一点稀饭,再盖上被子,让他汗透发出来。

这个表水停在表面上,下不来,就要用五苓散。

五苓散是一个很常用的一个方剂。

我们在临床上只要看到病人有口渴,小便不利,就可以用五苓散了。

五苓散在用的时候,并不代表膀胱里面有结石,肾里面有结石,与猪苓汤不一样。

五苓散是表水没有透发用的。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六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宜麻黄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六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宜麻黄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六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宜麻黄汤
《伤寒论》第235条辨:“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原文解释】阳明病,呈现浮脉,无汗而又喘促的,用麻黄汤发汗,就可痊愈。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就用麻黄汤,所以,麻黄汤是非常好用。

麻黄汤是治喘,不单单是喘,其实咳嗽也是喘。

所以,我们学中医要扩大一点,不要仅限于字面上的东西,要知道如何去延伸。

所以,咳嗽也是喘,我们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很多处方里面都会用到麻黄。

麻黄是入肺。

无汗而喘者,因为病人还有表证,都可以使用麻黄汤。

意思就是只要有表证,看到的是桂枝汤证,就用桂枝汤去解,看到是麻黄汤证,就用麻黄汤去解。

阳明证要攻下,一定是要没有表证才可以攻下。

这是基本的原则。

遇到太阳中风,就用桂枝汤,病人是太阳伤寒,就算是病人有阳明证,看到了麻黄汤证,还是先用麻黄汤,把汗发掉以后,再去攻下。

千万不要来一个自己创立的麻黄汤合承气汤
这个条辨就是说,如果病人阳明病,又兼有脉浮,无汗而喘,喘就是伤寒,麻黄汤证,就需要发汗,发汗则愈。

宜麻黄汤,就是说在阳明病攻下前,,如果病人确定有表证,一定要先解表后再攻下。

这一条和上一条,都是用“宜”,而不是“主之”,也就是说,“宜”是首选,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解。

倪师:猪苓汤就是治疗肾结石的专方

倪师:猪苓汤就是治疗肾结石的专方

倪师:猪苓汤就是治疗肾结石的专方伤寒经方让每个人都能读懂《伤寒杂病论》。

6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精彩的人纪班学生诊疗医案【毒奶粉结石案例】◎8-7-2008初诊朱姓妇人,56岁,刚从台湾来加州,探视宝贝儿子,看见我走进诊室,即呼道:不行了,不行了,我已经忍不住了才来看你,你一要帮帮我。

我答道:您别急,到底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我的腰闷痛了近一星期,原想休息休息就好,没想到越来越严重,尤其到晚上,躺下睡觉时,痛得我难以入眠。

那里痛?请指给我看。

妇人右手作叉腰状说:就在这里!有受伤吗?没有。

转动腰部疼痛程度会改变吗?不会。

(应该不是骨伤科的问题了。

)小便有不舒服吗?怪怪的,似痛非痛,而且颜色特别清淡无色。

请您躺好,我为妳作一个检查。

刻下脉诊:右尺部有原子笔尖大小的粒状物顶手。

余部呈弦紧脉。

耳诊:右耳肾点(+)耳输尿管点(+)耳胆囊点(-)穴位诊:右肾结石点太溪至复溜之间,有四、五个很小结节。

(大概是细沙状结石居多。

)小腿胆囊点(-)腹诊:右季肋下近带脉穴压痛,脐右近盲俞穴处压痛。

胆囊点(-)(应该可以确诊是肾与输尿管结石了,一般只要两到三个诊查系统,指向同一问题时,多半能确诊无误了。

)仿<猪苓汤>合<茯苓戎盐汤>意『倪师曰:猪苓汤就是治疗肾结石的专方,茯苓戎盐汤中之青盐,则能震碎石头且将大石化为小石,并与滑石一起将结石冲出。

』我开立处方:【科中猪苓汤4g,(妇人小便淡白)加炮附1g,另加一小药匙青盐】每日三次,饭前空腹,温水调服。

◎8-9-2008得知妇人第一天夜晚即能安睡,第二天小便时,有沙状细碎之物排出,自此,腰际不舒,宛然若失,直称中医效果惊人,何须忍受超音波碎石,或手术之苦?接着,我询问其生活细节,有无常期服用钙片加维他命C,或饮用水不洁,或、、、、、、等习惯,但都问不出问题症结所在。

直到连日毒奶粉结石报导,才让她恍然大悟,原来她最近连续喝了某知名品牌,四、五十包的三合一速溶咖啡。

直呼:天啊!我也成了受害者!倪师所传之经方,疗效绝不因时空改变而有所减损,反而能不变而应万变,无论病名,不管原因何来(即使是人造化学毒物),有是证,则有是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猪苓汤治疗
肾结石、膀胱结石
《伤寒论》第223条辨:“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原文解释】如果误下后出现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畅的,属阴伤有热、水热互结于下焦,主治用猪苓汤。

在临床上,猪苓汤很好用。

解读原文的时候,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我们来看猪苓汤这个方子:猪苓一两去皮、茯苓二两、阿胶一两、滑石一两碎、泽泻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个方子原方茯苓二两,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等量。

我们把茯苓,猪苓,泽泻,这三味药拿出来,把桂枝和白术加进去的时候,就是我们的五苓散。

把桂枝,白术拿掉,换成阿胶和滑石,就变成了猪苓汤了。

猪苓汤和五苓散这两个方剂,不太一样。

猪苓汤出现的时候,病人是有小便痛。

小便里面发炎,有膀胱或者是尿道结石,肾结石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到猪苓汤。

为什么用猪苓汤,因为有滑石,滑石也是攻坚的,把石头打碎,让石头滑出来。

当我们在通利的时候,从肾脏到膀胱,中间还有尿道,疏尿管。

石头通过去的时候,打碎的石头有角,很利,会把尿道刮破,所以,小便就会带血,很痛。

因此,就会用到阿胶,阿胶可以止血。

所以,我们看猪苓汤的设计多好,滑石把石头打碎,阿胶止血,然后,茯苓利中焦的水,猪苓利下焦的水,泽泻利全身的水。

这样就把全身的水集中起来,用滑石打下来,然后用阿胶来止血。

所以,猪苓汤就是一个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的方子。

只要里面出现发炎,病人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这个症状,统统都可以用猪苓汤。

五苓散也是小便不利,五苓散用在时疫。

过去经方里面用发表的
药,开发表的药剂量不够,肠胃的本来应该发到皮肤表面上,结果开的剂量不够,一部分出表了,一部分停在肌肉和皮肤中间。

所以,五苓散是收表水,表面的水没有透发的时候,五苓散把它收集起来,从小便排掉。

所以,五苓散和猪苓汤不一样,猪苓汤是直接攻下。

因此,五苓散里有桂枝强心阳来解肌,把药带到皮肤表面上去,白术收敛他的湿。

猪苓汤的煮法是先煮四味药,阿胶不用煮,用四碗水煮成两碗水,然后再放阿胶进去,待阿胶全部化了以后,就可以温服。

在临床上,肚子痛得要死,我们又不知道到底是大便堵到了还是结石。

肾结石,我们在针灸里面就说过了,就在脚的内踝的太溪穴到腹溜穴之间,太溪穴上两寸的地方去找压痛点,找到压痛点,针一下去,病人的痛立马就减轻了。

针下去痛减轻了,还是要用猪苓汤,不能说不痛了,就不吃药了。

用汤剂比较快,汤者,荡也。

猪苓汤把石头排出来的时候,一滴血都没有。

所以,猪苓汤是绝对处方。

我们在用五苓散的时候,就是要大剂的利尿,重用泽泻。

猪苓汤剂量统统一样。

所以,经方就是绝对处方,黄金比例。

猪苓汤,肾结石,膀胱结石,小便滴滴答答不通都可以用。

小便痛,可能里面是石淋,或者是尿道炎,或者是淋病都是可以用的。

例如象大承气汤把梅毒治好了,这些都是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