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形态阴影显性课程为主
幼儿园课程概论

有什么关系?
整理ppt
13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以课程组织形态为标准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以课程决策的层次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以课程功能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类型
整理ppt
14
一、以课程组织形态为标准 来分类的课程类型
程。 2.隐性课程 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
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3.悬缺课程 学校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
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 程。
四、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 存在的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 课程,主要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课程。
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
整理ppt
7
下面我们来分层解释这一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
验……的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整理ppt
8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P5)
基础性、启蒙性
全面性、生活性
整合性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潜在性
整理ppt
整理ppt
11
课程本质 主体观
幼儿园课程目标 获取经验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经验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自主活动 幼儿园课程评价 活动过程评价
课程本质 客体观
知识学习的结果 客观知识
教师教 学习结果评价
复习题 1. 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应如何理解幼儿园课
程的涵义?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应如何理解这
“生态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

三、幼稚园教育过程 组织 (一)幼稚园教育 路径 1、教学活动
2、游戏 3、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 4、学习环境 5、家园合作
(二)教育活动 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部分活动
四、幼稚园课程计划 制订 (一)年计划 (二)学期计划 (三)月计划 (四)日计划
第四节 幼稚园课程 实施 一、幼稚园课程实施 实质
第三节 幼稚园课程 组织 一、幼稚园课程组织 涵义 (一)幼稚园课程组织 概念和范围 (二)幼稚园课程组织 形态 1、观念与构想形态 课程组织 2、实践形态 课程组织
二、幼稚园课程内容 组织 1、论理组织法 2、心理组织法
(二)幼稚园课程内容 组织形式 1、以学科为中心 组织形式 1 分科形式 2 广域形式 3 综合形式 2、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组织形式 3、以儿童为中心 组织形式 (三)幼稚园课程内容 组织标准 1、次序性
D、对婴儿最早 动作学习与以后出现 比较复 杂 学习形式间存有平衡这一事实, 可解释为: 尽管作为学习基础 逻辑结构 形式有改变, 但 基础过程——对认知不平衡作出反应 图式分化 与协调——在功效上仍然保持不变;
E 、对于儿童在能得益于某种经验之前必需取 得一定 准 备 , 可解释为: 在儿童还未取得合适逻 辑结构之前, 不可能得益于某种经验, 因为她们尚 无同化它 内 部 机 制 。
(二)基础性标准 (三)价值性标准 (四)发展适宜性标准 (五)爱好性标准 (六)直接经验性标准 (七)兼顾“均衡”和“优先” 标准 四、目前幼稚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 问题 (一)目标流失问题 (二)课程内容超载 问题 (三)片面适应社会需要, 无视学习代价问题 (四)幼稚园课程内容与幼稚园外生活经验及小学 课程内容不衔接 问题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课程的经典界定: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e。
g。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e.g.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e.g。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e。
g。
以儿童为中心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e.g.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⑥hh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②分与合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③hh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①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图的教育影响。
构建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课程取向——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园本课程改革的思考

-010-2021年第02期(总第254期)理论LILUN TANSUO引 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为了应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挑战,我园审视改革旧有的课程模式,建构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的课程取向——开放性主题课程。
在开放性主题课程中,幼儿不再是单纯的被塑造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幼儿成了教育过程中主动的、积极的、创新的主体。
一、以幼儿为本: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新方向(一)以幼儿为本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根本任务之一。
我国亟须建设幼儿本位的教育学立场和理论,以实现幼儿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1]。
以幼儿为本是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逐步确立起来的基本理念。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这一理念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幼儿教育应当以幼儿为本,这是走出目前幼儿园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状态之现实需要,也是落实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2]。
(二)以幼儿为本是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核心目标2014年,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建构更适合幼儿的课程,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心灵,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合幼儿的课程?虞永平教授指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丰富、有趣的,能让儿童获得更多新的经验的课程”才是最适合幼儿的课程。
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基于幼儿需要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应是追随幼儿一日生活的,适合幼儿实践操作、体验感知的;游戏材料应是开放的、低结构的、丰富多元的;游戏环境应该是幼儿能参与的、师生共同建设的[3]。
二、以幼儿为本的课程取向:游戏化理念下园本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一)厘清课程游戏化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系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园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基于园本的课程体系。
国开电大幼儿园课程论#(江苏)形成性考核作业四参考答案

a.概念
b.儿童
c.学科
d.问题
【答案】:儿童
题目2.2.间接教学经常要借助的中介有()
a.教具和学具
b.物质材料和人际关系
c.表情和动作
d.提问和启发
【答案】:物质材料和人际关系
题目3.3.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是()
a.项目活动
b.游戏活动
对
错
【答案】:错
题目28.8.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对
错
【答案】:对
题目29.9.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但是这种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题目19.9.在直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
a.儿童行为的强化者
b.儿童学习的共同建构者
c.儿童主题活动的鼓励者
d.儿童行为的训练者
【答案】:儿童行为的强化者;儿童行为的训练者
题目20.10.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课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过程。
b.课程即课程表。
c.学生是课程教学中的主体。
对
错
【答案】:对
题目30.10.“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题目14.4.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a.学习者的经验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大纲
【答案】:课程计划;大纲
(完整版)《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

《学前教育概论》知识点学校教育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规范性,是一种可控性强、效果好的教育形式。
是现代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起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学前教育史指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其中,按年龄可分为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智力发展假设:17岁(智力为100%)4岁(50%)8岁(80%)8岁到17岁(20%)。
法国奥贝尔林的编织学校—最早的幼童保育机构。
1809年欧文在新拉纳模范区创设“幼儿学校”,1816年,性格形成学院。
他在历史上为工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村为3-6岁孩子创办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
”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蒙台梭利(意大利医生、著名幼儿教育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建“儿童之家”,她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系统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
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9月在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武昌蒙养院)陶行知(1891-1946)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
他曾经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指出幼稚园教育的通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1927年在南京郊区创设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陈鹤琴(1892-1982)著名儿童教育家,1923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前线。
1996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同时废止了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在日本,幼儿园教师被誉为人生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是重要的智力启蒙者。
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1899年,瑞典女作家艾伦.凯出版了《儿童的世纪》预言未来社会将是属于儿童的。
美国思想家、儿童教育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说”“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作为这个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二、《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考核
《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一)学习任务
1.掌握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该学科的课程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原则、各流派的基本理论,以及该领域理论和实 践发展的历史等等; 2。掌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设计的基本原 则和具体要求,形成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能力; 3.掌握各年龄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特点,了解和研究各年 龄儿童学习活动的具体规律,形成组织行指导婴幼儿学习 活动的能力及学前教育课程的实践能力; 4.了解和研究各种学前教育机构课程评价和管理的有关知 识,形成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和管理能力。
虚无课程(null-curriculum):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课程
幼儿园 幼儿园
课程 课程
我国幼儿 我国幼儿 园课程 园课程
•我国幼儿园课程概念的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概念的历史考察
1.20世纪20-30年代 我国幼儿教育的先驱者张宗麟先生在1926年所著的《幼稚教 育概论》中就幼儿园课程进行了论述,认为:“幼稚园课程 者,由广义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之一切活动也。” 张雪门先生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幼儿园课程》的论文,在 文中也对幼儿园课程的含义进行了讨论,他说:“课程是什 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照有组 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映和活动。幼儿 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给3足岁到6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 喜欢做的经验的准备。”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明显。 2.20世纪50-80年代: 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课程由国家统一计划。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作业(1)(附加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作业(1)(附加答案)显性课程是指明确规划、安排并教授给学生的课程,如语文、数学等。
而隐性课程则是指非明确规划、安排但却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课程,如学校文化、师生关系等。
显性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隐性课程则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塑造。
2.幼儿园课程中的“情境教学”是什么意思?情境教学是指将研究内容放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研究和体验知识。
在幼儿园课程中,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研究知识。
3.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评价”有哪些方法?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
观察记录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言语和表情等来评价幼儿的研究情况;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满意度和建议;作品展示可以展示幼儿的研究成果和创造力;口头表达可以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来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幼儿园课程中的“个别化教育”是什么意思?个别化教育是指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研究需求。
在幼儿园课程中,个别化教育可以通过分组教学、个别指导、差异化教学等方式实现,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显性课程是有计划和有组织的研究活动,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和无组织的研究活动。
其次,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和技能,而隐性课程主要通过学校环境获得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显性课程的研究结果是预期的学术知识,而隐性课程的研究结果是非预期的东西。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在于注重将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幼儿的经验中。
由于儿童在早期发展速率很快,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更多采用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形态
教育学中,课程类型经常在考场中见过,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考点,具体看看有什么区别于联系,给我们的备考提供一定的指导。
根据课程呈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如:课程表中的课程:语数英等。
2.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
(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计划性。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区别在于:
(1)显性课程主要是有计划的、预期性的影响,师生自觉参与其中;而隐性课程则主要是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的教育影响,随机性强,是师生不自觉地流露和接受的。
并具有实施过程的潜在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影响效果的两面性和独特性。
(2)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也总是蕴藏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之中的。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显性课程通过普遍性的经验积淀逐渐形成新
的隐性课程,推进隐性课程的发展,隐性课程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显性课程提供直接经验的或社会政治、价值体系的支柱等。
(3)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
当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或消极的隐性课程影响为更多的课程主体所意识,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时候,隐性课程便转化为显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