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doc
企业组织管理视角的“民工荒”现象探析——基于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

大减少了东部地 区以及沿海地 区的劳动供给。同时 ,随着城 乡居 民生活 水平的改善 + 农 民工 的期望效用值也在增加。此外 ,惠农 政策在广大农 村地区相继落实 , 也促使农 民工弃工务农的现象发生和扩大 。因此 。外 界 的环境变化会使得过 去农 民工的流 向、价值观念、企业 的战略 以及政 府 的一些政策过时而变得无效 ,使原 本的组织结 构不能适应 环境变 化,
以致 管 理 熵 增 加 。
很少将农 民工与其所 在的组织联系起来 ,即使有从企业本身的微观角度 去研究 “ 民工荒” 的文献也主要是基于传统意义 上的研究理 论和方法 , 受着一般系统理论和 牛顿科 学范式 的支配 … ,很难解 释和解决 “民工 荒 ”背后企业组织管理存在 的复杂 性问题 。从 表面上 看 “民工 荒” 是 个成本增加 问题 ,实质 上是 对企 业组 织管 理提 出了高难 组织管理 已经不适应 当前企业 的发 展要求 ,而系统化的企业组织 管理成为我 国企业组织管理转型 的发展 方
一
( 4)人 的因素 。企业组织这个复杂系统的主体为人 ,人是最活跃和 最不确定 的因素 ,其 复杂的社会性和 目的性决定了企业组织系统 的复 杂 性 ,往往产生 比技术和资本更重要 的作用 。因此 ,管理者和执行者 的素 质 以及态度对企业组织管理 的效率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人和其他 因 素没有得 到合理 的配置 ,使其安全 、 健康 、舒适 的工作 ,管理熵 就会在 定范围内增加 。 1 .2管 理 耗 散 结 构 :企 业 组 织 管理 效 率递 增 规 律 普利 高津于 1 9 6 9年提 出开 放系统 的耗散结构 理论 ,并 运用系统 的 向。 观点 ,研 究有机 、无机 以及社会和经济系统 中的熵现象 ,认 为在开放系 1 .企业组织管理视角的 “ 民工荒 ”形成机理 统中 ,由于负熵 的流入可以补偿系统内熵 的增加 。一个远 离平衡态 的 1 . 1管 理 熵 :企 业 组 织 管理 效 率递 减 规 律 开放系统 中,它遵守达尔文 的进化论学 说 ,而不遵守 热力学第二 定律 , 克劳修斯于 1 8 6 5 年提 出的熵定律是 热力学第 二定律 ,它描述 了系 凭借与环境不断地交换能量 、物质和信息 , 产生一种 由无 序到有序 、较 统能量 的转化方 向,即一个封闭系统能量 只能不可逆地沿着 衰减 这个方 低有序到较 高有 序 的 自组织 现 象 ,从 而 自发 形 成新 的稳定 结 构 和组 向转化 。系统科学把熵的概念引进 了自己的领域 ,并把 它改造为 自己 织 。管理耗散结构就是指一个远离平衡态 的管理组织 ,凭借与环境不 的范畴 ,当系统 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 生障碍 时,或者 由于环境对系 断地进行能量 、物质 和信息 的交换 ,负熵不断地 流入,使 得管理组织有 统的不可控输入达到一定程 度时 ,系统 就很难继续 围绕 目标进行 控制 , 序度的增加 ,并 大于无序度 的增加 ,导致新的有序结构 形成和新能量 的 从而在功能上表现 出某 种程度 的紊 乱 。表现 出有序 性减 弱 ,无 序性增 产生 。从企业组织角度看 ,如果企业组织 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 作 加 ,系统的这种状态 ,称为系统的熵值增加效应 。将这种熵增思想应 用 ,一旦外界环境达到一定 阈值 ,企业组织 内部与外界环境便会发 生能 用到管理科学中 ,就是 管理熵理论 。管理熵是指在相对 比较封闭 的组织 量 、物质 、信息的交换,负熵 流人 ,企业组织总熵减少 ,企业组织管 理 运动 中,执行任何一种 管理 的政策 、制度 、方法等的过程 ,都会 出现有 效 率 就 会 相 应 地 递增 。 效能量逐渐减少 ,无效 能量 逐渐增 加 ,这 是一个 不可 逆的过 程 。如 果 “民 荒”背后企业组织形成管理耗散结 构的具 备条件 : “ 民工荒” 背后 的企业组织很少甚至不 与外界环境 进行能量 、物 质 、信 ( 1 )企业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这个 复杂 系统不是孤立地存 息的交换 ,则管理熵会快速增 大 ,企业组织管 理效率递减 ,直到衰 亡 , 在,而是处于动态的开放状态中 ,不断地 同外界进行输入输 出而发生相 引发 “民工荒” 。企业组织管理视角的 “ 民工荒” 形成 主要有 以下 四个 互作用 。企业组织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 组织 的 因素 。 外界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另一方 面是 企业因市场需求 的变化而不断 ( 1 )组织结构 因素。“ 民工荒” 背后 的企业组织 ,具 有多层级 、多 地对 产量进行调整 ,规模扩大或缩小。随着我国劳动力成 本和土地成本 单元 、多功能和多 目标 ,而且其各层、各单元 以及整个组织与 复杂的环 的上升以及产业结构 的调整 ,企业传统的低要素成本竞争 优势已渐渐不 境之 间不时地发生相互影响 ,演化成一个从产生 、成长 、放大、膨胀直 复存 在 ,盈利空 间正逐步压缩 ,以知识为依托 ,以创新 为基础的发展模 到老化 的过程 。企业往往 “ 重使 用 ,轻 开发”,将农 民工放在企 业组织 式将 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于是对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有更 高高的要求 ,这 的最底 层 ,忽视其在企业组织管理 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对 待新 一代农 民 对企业 内部的制度制定 、人员管理 、组织结构变动都有 深远 的影 响。 工时 ,很少考 虑他们在企业组织 中的存在感和归宿感 。如果农 民工 的薪 ( 2 )企业组织处于一种远离平衡 的状态 。改革开放前 ,我 国是计 划 酬待遇 、工作 条件 、企业组织地位等得不到重视 , 组织 的膨胀 、老化就 经济体制 ,企业系统始终处 于计划安排下的平衡 或者接近平衡状态 ,是 会使得组织结构内部 摩擦 系数 增大 ,组 织 内部发 生损耗 ,能 量 出现衰 种不与外界进行 物质、能量 、信息交换的孤立的管理熵增结构 ,表 现 退 ,管理熵逐渐增加 ,管理效率递减 。 为有序度降低而无序度升高。改革开放后 ,整个大经济环境转 为市 场机 企业 内部 的僵化 的平衡状态。企业引入市场 竞争 ( 2 )信息 因素 。 “ 民工 荒” 背后的企业组 织需要信息 渠道的 畅通 。 制 ,打破 了企业之间 、 然而 由于这个巨大的组织 系统预测、决策 、控制 的非线性 和不确定性 , 机制 ,为 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和发展 ,在 内部建立以绩效为核心考 核 目 组织本身被不断地放大 、 膨胀和复杂化 ,导致信息渠道的延长 ,节点增 标 的激励机制 ,让市场检验企业 的经营绩效 ,从而大大完善 了企业 产权 多。从而使得劳资双方的沟通交 流 ,农 民工之间的知识 、经验 共享 ,企 与治理制度 ,优化 了企业组织的管理结构 ,使得企业组织远离平衡。 业决策 、管理信息等在传递过程 中发生折损 、扭 曲,进而使得信息 的及 ( 3 )企业组织 内部 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所谓 的线性 ,是指部分 时性和有效性都有所下降 ,管理熵增加 ,管理效率递减。 之和等 于整体 。企业组织普遍存在着大量 的非线性作用机制 。由于非线 ( 3 )环境 因素 。在我 国中部崛起 、西部大 开发 的大背景下 ,中部和 性是社会系统 的基本属性 ,企业 内部之 间的关系也就无法用简单 的数字 �
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作者: 熊学兵[1]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财贸研究
页码: 152-153页
主题词: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管理耗散结构;绩效评价;管理熵;巨系统;非线性反馈;科学的方法;
管理目标
摘要:企业知识管理目标复杂,要素独特。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反馈巨系统,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一个网络;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及完善;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具有远离平衡态的特征,并表现为阶段性。
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运行规律的研究不能仅仅沿用过去对简单系统的研究思路,必须依据其复杂性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
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研究

增 加 , 能不 断 使 其 自身 趋 于 有 序 , 现 适 应 外 部 环 境 变 化 才 实 的 目的 , 即在 企 业 负 熵 和 正 熵 之 间 存 在 一 种 特 定 关 系 : 负 当 熵 输 入 较 低 时 无 法 抑 制 正 熵 增 加 时 , 业 趋 于 无 序 化 ; 着 企 随
负 熵 的不 断 增 大 , 业 不 断 趋 于 有 序 ; 负 熵 的 输 入 超 过 一 企 当
l 企业 中管理熵 的构成 及研 究的逻 辑结构
1 1 企 业 中管 理 熵 的构 成 .
定 阈值 , 业 会 成 为 耗 散 结 构 状 态 , 现 从 低 层 次 有 序 向 高 企 实 层 次 有 序 的 越 迁 。 而这 种 “ 散 结 构 ” 企 业 就 能 够 成 为 适 耗 的 应 性 企 业 并 保 持 与 环 境 的 适 应 性 , 现 快 速 持 续 发 展 。 因 实 此 , 用 管 理 熵 理 论研 究 企 业 管 理 的 关 键 问题 是 建 立 企 业 管 应 理 熵 的 数 学模 型并 找 到 企 业 成 为 耗 散 结 构 的 判 据 。 普 里
我们 称 之 为 “ 业 负 熵 增 加 ” 。 企
12 企 业 管理 熵 B u sltr 型 研 究 的 逻 辑 . r se o 模 a 企 业 只有 不 断 从 外 界 引 入 负 熵 来 抑 制 企 业 内 部 正 熵 的
能 够 根据 外 界 环 境 变 化 作 出 迅 速 的反 应 , 至 即 时 反 应 , 甚 从 而保 持 高 度 的 适 应 性 。 由此 可 见 , 临 着 复 杂 多 变 的外 部 环 面 境, 如何 判别 企 业 是 否 成 为 耗 散 结构 对 于 指 导 企 业 保 持 和 提 高适 应 性 来 说 具 有 重 大 的意 义 。
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模型研究

第5卷第4期2010年12月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J O U R N A L O F G U I Y A N G C O L L E G EN at ur al Sciences《Q uar t er ly)V01.5N o.4D ec.2010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模型研究龙恩勇(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从管理熵、管理耗散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效率增减规律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模型。
以诊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熵;管理熵;管理耗散和管理耗散结构;评价模型;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决策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125(2010)04—0021一04R es e ar ch i nt o t he E val uat i on M odel of E nt er pr i s e H um a nR es our ce M anagem ent B as ed on t he M anagem ent E nt r opyand M anagem ent D i s s i pat i onL O N G En.yong(M anagem ent C o L l e ge,G ui zho u U n i ver si t y,G ui y ang G ui zhou550025,C hi na)A b st r ac t:B a sed o n m anage m e n t ent r opy,m ana ge m e nt di s s i pat i on a nd m anageri al di s si pat i ve s t r uc t ur e t heor y,t he a rt i cl e s m di船t he i ncr eas i ng a nd decr e asi ng r ule of t he m ana g e m e n t ef f i ciency of hum an r es ou r ce m anagem ent,t hen cons t r uct sal l eval uat i on m odel of hum an r es our ce m anagem ent t o di agnos e t he s i t u at i on of ent er p r i s e hum a n l_e S O U l'C e m ana g e m e n t a nd pr ov i des t he t heo r et i cal basi s f or ent er p r i s e hum a n r es o ur ce m ana gem e n t dec is i on.K e y w or ds:ent r opy;m a na ge m e nt e nt r opy;m anagem e nt di s s i pat i on a nd m an ager i al di s s i pat i ve st r u ct ur e;ev al uat i o n m o de l;h um an r e∞ur ce m an agem ent;si t u at i o n;de ci si on0引言“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自然成了现代管理的核心。
基于项目管理熵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耗散结构量化分析

・
7 ・ 4
土
木
工
程
与
管
理
学
报
个 大型 工程 项 目管 理 组 织 内部 无 序 化 发 展 , 们 我
称 之为 “ 目管理 正熵 增 加 ” 如果 大 型 工 程项 目 项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大型工程和超大型工程的 项 目管理逐渐成为新 的发展趋势 , 其理论研究也
趋 多样 化 。有 学 者 从 项 目工 期 和 费 用 优 化 角
工 程项 目管理 的有 序程 度 以及项 目科 学 化管理 的
能效比值。针对大型工程项 目管理熵 , 心是在 核 进 行项 目管理过 程 中所 产生 的正负熵 流 而确立 的
续增加必然导致 整个项 目管理效率低下 , 最终导
致 项 目失败 ; 负 熵 能 够 抑 制 正 熵 带来 的消 极 影 而
1 大型工程“ 目管理熵" 项 涵义
1 1 项 目管理熵 的提 出 .
响, 从而维持项 目 管理的有序进行 , 使项 目得到良 好发 展 。在 项 目管 理 实践 中 , 熵 的生 成 在 某 种 正
体 系(6 1 个指标 )再运用熵值 法原理 推导大 型工程项 目管理 熵的公 式模 型 , , 并对该 模型 进行大 型工程 项 目 管
理耗 散结构分析 , 最后 得出 了大型工程项 目管理耗散结构 的量化 条件。
关键 词 : 大型工程 ; 项 目管理 ; 项 目管 理熵 ; 耗散结构 中图分类号 :9 1 1 C 3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50 8 (0 1 0 - 7 - 2 9 -9 5 2 1 )20 30 0 4
陈黎明, 赵 辉
( 岛理 工大学 青 摘 管理学 院 , 山东 青 岛 2 62 ) 65 0 要: 随着物理学 中熵 理论的成熟 发展 , 如今其 已成功运 用到多个领 域 , 出现 了诸如企业 管理 中“ 管理熵 ” 的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供应链系统及管理绩效评价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供应链系统及管理绩效评价耗散结构理论揭示管理的本质;针对供应链复杂系统,分析供应链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构建供应链系统的熵流模型;在分析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供应链管理综合绩效的熵值评估法,为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和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标签:管理熵耗散结构理论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管理企业绩效评价一、熵增原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本质所谓管理熵是指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政策、方法等,在相对封闭的组织运动过程中,总是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这也就是组织结构中的管理效率递减规律。
对管理系统而言导致熵增的不可逆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组织内部各子系统间利益的相互冲突,各部门为自身利益相互争夺资源,内部矛盾日益增加,最终导致内部管理的混乱。
而管理耗散则是指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企业组织,不断地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在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负熵增加,使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产生新的能量的过程。
而管理耗散结构就是管理耗散过程中形成的自组织和自适应企业组织系统。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可以建立企业管理耗散结构的形成模型为:其中:dS1、dSe分别表示各影响因素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正、负熵流大小;i、r 分别表示导致企业管理系统熵变的各种因素,如组织结构因素、人的因素、政策因素、文化因素等;Ki、Ir为各种因素的权重;n1、n2表示各因数的个数;j、s是每个影响熵值因数所包含的子因素,如:技术、市场、政策、组织层数和功能结构、企业制度、领导方式、学习能力、员工行为、供应商关系等;m1、m2表示各子因数的个数;Oij、Qrs是每个子因素影响企业熵值变化的概率。
该模型显示,管理的要义就是要使S1的增幅dS1保持较小,并建立引入负熵流dSe的机制,从而降低系统的总熵值。
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以华为为例

一、引言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蔓延,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使企业管理越来越混沌、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过去,管理学研究是通过回归分析和趋势外推的方法,对过去和现在进行总结,得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决策。
然而当今的企业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组织结构的多层级、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员工的多重人格等,使得基于线性的因果分析的管理学研究方法越来越脱离管理实践,系统性的研究方法逐渐成为管理学的新思路。
作为系统论中的重要理论,熵和耗散结构理论为企业管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熵增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需要有效的管理,耗散结构理论解释了企业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
华为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引进到企业管理中并进行系统诠释的企业,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国内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熵与耗散结构理论德国物理学家克罗修斯(Clausius)在1850年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
本质上,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阐述了封闭系统能量转化的方向: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只能不可逆地向衰减的方向转化,从而表现出功能紊乱,无序性增加、有序性减弱。
而后,克罗修斯(Clausius,1865)又提出一个态函数———熵,熵被用来度量体系的混乱程度,也就是说,封闭系统总是会向着熵增(无序)的方向发展,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又被称作熵增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是适用于封闭系统的定律,系统实现熵减的方法就是建立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由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利高津(Prigogine)创立,与协同论、突变论并称系统科学的“新三论”。
耗散结构是指“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耗散过程中引入负熵流,使系统从原本的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具有三个特征: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
三、熵与耗散结构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种理论越简单,其所涉及的事物越多,适用范围就越广泛。
基于熵权系数法的企业知识管理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修正再评价模型

企业只有准确地认识企业 的现有知识管理水平 , 能为 才 改善企业和战略联盟的知识管理状况提供充分 的依据I。现 ” 有的企业知识管理水平评价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 评价指标体 系不完善,尽管一些学者从 自己研 究的领域 出发,建立 了形 式多样 的指标 体系,但这些指标体系都存在着 不全面 、不尽
修正再 价模型
关 军 ,王金 明
030 ) 6 00 ( 山学院 经济管理系 ,河北 唐 山 唐
、
摘
要:基于熵权系数法建 立企 业知 识管理 评价 指标体 系权重调整和重新评价模型 ,从各个 以往评价实例构
成的系统 中,得到和待评价对象相 比的各个 实例贴近度 ,并对运用熵权系数法得到待评价 对象的分值 。
gth sma dojc v on. e e t t bet ep it t ei e i
Ke r se trr e o eg n gme tet tdidx te n oyWe t of c ns to ;ls-e e y wo d :nep s wl e i k n d ma ae n; smae e ; t p i e i tme d coed g e i n h er h g C i e h r
Ab t a t Th n e p ie k o e g n g me e t ae n e i h o f c e t d r ・ v l a emo e a e n e to y s r c : e e tr rs n wl d e ma a e  ̄ si td i d x weg tc e i ns a e・ a u t d l s d o n r p m i n e b We g t e ce t t o c n g tco e d g e a iuse a lsfo t ev ro s h so c le t td d t t e s se n d ih Co f i n me h d.a e l s - e r e t v ro x mp e m h a i u it r a si e a a i h y t m,a i s o r i ma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知识管理目标复杂,要素独特。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反馈巨系统,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一个网络;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及完善;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具有远离平衡态的特征,并表现为阶段性。
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运行规律的研究不能仅仅沿用过去对简单系统的研究思路,必须依据其复杂性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
任佩瑜(1998)把熵和耗散结构理论引入管理学中,得到了管理熵、管理耗散及管理耗散结构概念,为探讨知识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知识管理的熵机理及其数学模型
[HT5”K](一)知识管理熵及模型
由管理熵的概念(任佩瑜,1998)我们导出知识管理熵的意义,即知识管理熵就是熵理论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之中,研究企业知识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管理无序、信息不畅、经营状况不佳,进而导致企业知识管理内耗、效力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目标偏移或错位、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整个企业知识管理衰退等,使能量、物质、信息等在流动过程中出现
紊乱、无序的状态。
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运动,受到若干不确定性和相互影响的变量要素控制。
由管理熵数学模型(任佩瑜
等,2000)导出的知识管理熵数学模型
(Ⅰ)模型假设:第一,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孤立系统,较少与环境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第
二,知识管理内存在着能量差异,系统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Ⅱ)数学模型的表示方法:
S1=∑[DD(;]n[]i=1[DD)]K iS i[JY](1)
其中:S1为知识管理系统内部熵值;i为影响相对封闭知识管理系统熵值的因素,即知识管理基本价值活动、知识管理支
持性价值活动;K i为企业在特定行业、特定阶段时,各种因素的权重;S i为各种影响因素所产生的熵值。
S i=-K B∑[DD(;]n[]j=1[DD)]P ij1nP ij[JY](2)
其中:K B是知识管理熵系数,在此定义为:企业所处的特定行为中,每增加单位收益所需追加的成本值,即行业的比值△C/△E。
j代表企业的每个影响知识管理熵值的因素中包含的子因素,P j为每个子因素影响企业知识管理熵值变化的概率,P j满足∑P j=1。
由式(1)、(2)可以求出知识管理系统内部熵值S1。
系统内部熵值的大小表示了企业知识管理无序度的大小,熵值的增加过程是知识管理逐渐由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演变的过程。
由于系统熵增会引起知识管理效率的递减,因此也可以用组织效率递减公式(任佩瑜,1998)来表示知识管理系统内部熵增的过程:
其中,Y是知识管理效率,R表示知识管理的结构常数,x
是影响知识管理效率的因素的函数。
这些因素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价值活动X1;知识管理的支持性价值活动X2;时间因素t。
a i为每一个影响因素的权数。
[HT5”K](二)知识管理耗散结构及其数学模型解释[HT5”SS]
将管理耗散和管理耗散结构(任佩瑜,1998)的概念,引入到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得到企业知识管理耗散,是指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在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当外部环境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负熵增加,使知识管理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从而使知识管理系统的有序度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新的组织。
由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使企业知识管理演化充满不确定性和混沌。
知识管理耗散揭示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描述了知识管理效率递增的规律。
企业知识管理在这种规律的作用下,矛盾地波浪地向前发展。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