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简单了解古代传说故事,如《白蛇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白蛇传》的故事情节。

2.熟悉古文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传说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2.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广度。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各种学生互动游戏或活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故事内容,并向学生简单介绍《白蛇传》。

2.教学展开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蛇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聆听,了解故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朗读。

3.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味能力。

3.活动设计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白蛇传》的感想。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故事人物,体验故事情节。

4.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白蛇传》的读后感,并做一幅插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白蛇传》为主要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设计,促进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优质教案
墨梅
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高洁有内涵
教学反思
《芙蓉楼送辛渐》
1、预习案
完成预习单。
2、探究案
1:本诗的诗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训练案
1.完成本课
2.完成课后习题。
池头:池边。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4.说说诗句的大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二)品读感悟
1.出示: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品读: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难点
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教法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河南省河南省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鲸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河南省河南省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鲸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9、《鲸》【学习目标】:1、课前预习,在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读出“腭、鳍、滤"这3个生字的读音,能规范写出“鲸、猪、腭、哺、滤、肚、肺、矮、判、胎"10个生字。

2、(重点)正确读写“目前、退化、垂直、经验、特征、寿命”及生字组成的词语.3、(难点)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法指导】:1、按文章顺序,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2、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合作探究、体验学习】(交流展示)1、默读课文后,我知道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分别是( )。

2、我知道课文是从( )、()、( )、( )四个方面介绍鲸的,课文第()——( )自然段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3、通过交流,我知道了我做得较好的是:( );不够好的方面是:( )4、课文中我最感兴趣的是()。

我能把最感兴趣的部分声情并茂地读给小5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了解到了《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其中生活习性又从进食、( )、( )、( )四个方面来介绍的,给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2、默读课文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运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完成表格。

4、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还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明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小组交流:我找到的句子是:( ),使用了()说明方法。

【当堂检测,我来闯关】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1)比较句子。

A 、须鲸吃虾和小鱼。

B、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我认为第()个句子好,因为:( )。

A、鲸一顿饭能吃很多小鱼小虾. B鲸一顿饭能吃两千多公斤小鱼小虾。

我认为第()个句子好,因为:( ).(2)小组讨论①课后第3题的(2)、(3)小题。

有“必须”的好处是:(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导学案
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合作共享
安全教育一分钟
一、课前游戏
1、同学们喜欢猜谜游戏吗?课前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景点的游戏。请同学们背诵描写景点的一首古诗,让大家来猜。
2、师背《饮湖上初晴后雨》,生猜。说到西湖,老师还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西湖的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就在那美丽的西湖湖畔,在泉白如玉的玉泉池边,作者结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青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
2、看老师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他为什么画的这么像,像活的一样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3、同位之间相互读一读彼此画的句子,交流交流你们的体会。
四、品读交流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是不是可有可无。
出示对比句,读后,加上“呆呆地”“静静地”,更能表现青年人的什么?
大家想像着青年看鱼时的样子,看看怎样读出他的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
四、情感升华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看鱼,画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鱼画的栩栩如生了。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
提示: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__。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复习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单词、词语、课文内容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3.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七单元的主要课文内容。

2.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课文内容1.复习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步:复习重点词汇和词语1.给学生出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让学生读音、记忆和理解。

2.练习造句,运用这些词汇和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第三步:听说训练1.播放相关录音,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相关知识点。

第四步:阅读训练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给学生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第五步:写作训练1.让学生完成相关写作练习,包括填空、作文等。

2.检查学生的写作,纠正错误并加以指导。

五、教学反思1.回顾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本次课程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2.布置相关阅读、写作等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为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挑山工》主要讲述了登泰山时“我”遇到一位挑山工,并从挑山工的行动和朴实的话语中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认识3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3.积累名言。

单元课时分配22.古诗三首……………………………………………………3课时23.“诺曼底号”遇难记………………………………………2课时24*黄继光………………………………………………………1课时25*挑山工………………………………………………………1课时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课时习作:我的“自画像”………………………………………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主备人:邹晓梅22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含答案)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含答案)导学案

语文园地七——习作班级: _________小组: _________组号: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我会审题①本次习作要写,要经过来表现人物特色,做到,。

写完要。

②描绘人物要抓住人物的、、、来表现。

温馨提示本次习作的方向能够概括为——一人一事——在表达一件详细的事情中表现人物的精神风采。

敬重的人一人两事——选择两件事情表现人物令人敬重的精神质量。

一人多事——环绕一其中心,选择三到四个案例表现人物的质量。

我会拟题:我准备写(制定的题目)方法带路1.选准案例:要写某一个人,一定经过详细的案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精神相貌与人品魅力。

但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的案例是好多的,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声东击西”,防止案例一般化,这样的典型案例才更有说服力,更能感感人心。

2.写活人物:有了典型案例还不够,还一定使习作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在表达案例的过程中,要着力描绘人物的相貌、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令人物的性格特色呼之欲出。

假如写好几个案例,就要注意有详有略,不要均匀使劲。

3.抒发感情:习作的主人公是值得他人敬重的人,他必然在某些方面拥有专长或拥有优良的质量。

在习作中,表达的事情真切而详细,这样,自己对主人公的敬重之情就能自但是真实地表露。

4.联合本组课文,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绘人物的方法。

如:侧面衬托、点面联合等。

现场习作(400 字)(500 字)我会改正1.朗诵自己的习作,看看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用改正符号改正不通畅的句子、不适合的词语、错别字以及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2.默读,想想文章内容能否切合本次习作要求,不切合的地方想想如何改正,能够向小组内成员求援。

3.再次朗诵,想想文中可否用上平时学习中累积的词语、句式以及自己掌握的表达方法,使文章表达更详细、生动。

小组评论教师评论【答案】我会审题①本次习作要写我敬重的一个人,要经过详细案例来表现人物特色,做到内容详细,语句通畅。

写完要仔细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备课计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备教材
备课资料
人物简介
1.伽利略
要点简介: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主要作品:《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关于两种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和《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等。

人物名言: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2.亚里士多德
要点简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主要作品:《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人物名言: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名师课堂实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精彩片段
师:这叫做“反复”做。

现在假想我们就是和伽利略相处最近的他的学生,我们肯定有很多的问题想对老师提出,我这个学生最笨,先让我来提问吧!谁当伽利略!(请起立。

老师扮伽利略的学生毕恭毕敬地)
师:伽老师,我想请问您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地做那么多次试验?
生:为了保证我的推断是正确的!
师:我还想请教一下伽老师,您经过试验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读“两个不同…没有关系!”
师:谢谢您把您的结论第一时间优先告诉了我,谢谢您!现在伽老师可以接受咱们同学们的内部秘密采访了,对他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提问。

生:您有没有想: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责备?
生:有想过,但是我更相信科学!为了科学我不害怕!
师(适时评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不愧是勇敢的科学家。

生:您在做实验中累吗?苦吗?
生(伽利略):当然累当然苦了。

不过我为了达到目的,再累再苦也要坚持!
师:一个不畏苦累和艰辛的科学家啊!
师:好了好了,大家的疑问有很多。

事实胜于雄辩,伽老师现在郑重宣布:“我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没有电视转播,请现场收看哦!
26*.全神贯注
备教材
备课资料
相关资料
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

14岁随勒考克学画,后随巴里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

曾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5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qí)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名师课堂实录
《全神贯注》课堂精彩片段
师:有些同学找出不止一句,很好。

请你把他们排一下秩序,最能反映出罗丹是著名的雕塑家的最先说。

生: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嘴哩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师:请说一下理由?
生:如果罗丹不这样全神贯注,就做不了这样的事情。

师:跟这位同学找得一样的同学情举手。

好,请你也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嘴哩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师:谁继续汇报?
生: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师:说一下理由?
生:罗丹连时间也忘记了。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连时间都忘记了。

师:你把“连时间都忘记了”说了两遍,就是强调了这句话的意思。

生:他像喝醉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这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理由?
生:罗丹把整个世界都忘记了。

师:很好,前面一位同学说罗丹把时间忘记了,你的理由是罗丹把空间都忘记了。

生: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师:刚才大家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你找到了第三自然段。

很好,说说理由?
生:我从“径自”看出来,罗丹把自己的朋友都忘记了。

27.鱼游到了纸上
备教材
备课资料
练习设计
读课文,自由分组研讨以下问题后选出发言人全班交流。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3.鱼“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名师课堂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精彩片段
师:请问,这位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
生:(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课件呈现)来,咱们一起读。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齐读此句)
师: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出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生: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得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生: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画一丝不苟。

师:有同学对一丝不苟的印象很深,有同学对所画的游鱼印象特别深,也有同学对青年画画的细致印象很深,是吗?
生:(齐答)是的!
师:(稍顿)但是,你们留意过这个细节吗?(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静静”,“静静”地画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画画?
生:就是没有声音,一丝不苟地画。

师:没有声音,安安静静地画,是吗?这是他的理解。

生:就是对旁边的干扰不去注意它,他是静静的,没有什么抱怨的,在那边很认真地画画。

师:对周边的干扰没有丝毫反应,是吗?谁还有不一样的看法?
生:静静地画画也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只顾低着头画画。

28*.父亲的菜园
备教材
备课资料
难点突破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难点。

文章讲到在父亲的辛勤劳作下,“我”家的菜园已经变得四季翠绿,像一块翡翠嵌在山坡上。

文章到此并没有结束,又写了最后一个自然段,那这一自然段可否不写,可以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应该写,因为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感受到正是因为父亲的劳动使得“我”
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是劳动创造了一切美好的生活,这个自然段不能不写,它起到了前后呼应,升华主题的作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热爱,更是对劳动进行了深情的赞美。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名师课堂实录
《父亲的菜园》课堂精彩片段
师:好,我们一起去看看第二个镜头,去看看暴雨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你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吗?
生: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
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

师:听着她的朗读,你看到暴雨中的父亲吗?(出示句子)请找到句中的三个动词(丢、抓、冲)你觉得如果是看电影的话,这是快镜头还是慢镜头?
生:快镜头。

师:是呀,一丢,一抓,一冲,有多快?
生:一瞬间。

生:一刹那,一眨眼。

师:闪电般的速度,然而,作者却让镜头在这里戛然而止,来了个什么号?
生:省略号。

师:那么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呢?省略号背后藏着的是怎样的画面呢?你能想象吗?
生:父亲又挖了一些土,填上去,然后砌了一道墙。

师:很好,这是想象父亲在暴雨中做什么。

生:父亲全身被倾盆大雨淋得湿透了。

师:你这是想象暴雨中父亲的样子。

生:父亲踏着泥土渐渐地来到菜园里。

(生哗然)
师:你听见了吗,下面有异议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知道了,不是“渐渐地”,应该是“飞奔过去”。

生:父亲竭尽全力地用铲子把泥土盖住,试图做最后的努力。

生:父亲此刻惊呆了,也许气急了,也许哭了,甚至更狼狈,因为一个星期的劳动成果就这样一瞬间被摧毁了。

师:你太有深度了!
语文园地七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