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3页PPT
欧元危机概述

欧元大幅贬值 欧债危机蚕食中国对欧出口
自2007年后,欧盟已成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到2010年占我国贸易总量的20%,达到 3112亿美元。欧元收入企业蒙受汇兑损失: 那些去年拿到订单而最近有欧元收入贸易企 业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汇率损失。欧元的下跌 ,导致人民币对欧元升值,给我国纺织、制 鞋、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巨大 压力。 价格竞争力消失,出口或现两位数负增长: 人民币对欧元的升值会让欧洲的进口商觉得 中国的商品正在变贵。
4 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剧 导致热钱出逃
5 欧洲若采取债务货币化 我国形势严峻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截至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3.1975万亿美元 ,与2010年 相 比 , 同比大幅增长30.3%。据市场估算,其中60%~70%为美国资产,日 元和欧元资产大概在30%左右,而在这之中,欧元资产占比可能在10%~ 20%之间。假如按照15%估算,则欧元资产规模大概在4800亿美元左右。 如果欧元资产大幅贬值,中国对欧增加投资将会迎头遇到欧债危机的冷水 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
虚拟经济 由于欧元持续走软导致亚非拉地区的原材料成本持 续上涨,此举更进一步导致全球股市的走低。
欧元危机进一步证明了,国家信用不是无限额的,这对于全球经济体系是一个重 要的警醒,对未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意义。
欧元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元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 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 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三大 外资来源地,欧元危机如果 持续发酵,对中国经济的负 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2002年1月1日,经过3年的过渡,欧洲单一货币———欧 元正式进入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3] 。欧元纸 币和货币正式进入市面成为流通货币。同年2月28日,成 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并存 期结束。
2012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2012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当人们还来不及回味这些“精彩瞬间”,2012版的欧债危机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新的一年,欧元区国家和银行将面临巨量债务到期,融资压力史无前例;新的一年,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挤压下的欧洲经济将步履蹒跚,重建市场信心将更加困难;新的一年,欧元和欧元区的命运依然备受关注。
大量债务到期融资难度加大专家认为,2012年欧元区面临最为紧迫的挑战是如何在国债收益率居高不下、融资难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偿付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
国际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欧元区各国政府有1.1万亿欧元(约合1.4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
仅第一季度就要偿还2500亿欧元(约合3234亿美元)至3000亿欧元(约合3881亿美元)。
这其中,意大利占一半还多,而该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一直处在接近或超过7%的水平,融资压力巨大。
如果同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的意大利被巨大的融资压力压垮而不得不求援,那么面对意大利总额高达1.9万亿欧元(约合2.5万亿美元)的债务,欧洲现有救助机制也将爱莫能助。
当本月21日欧洲央行宣布向欧元区银行提供4892亿欧元(约合6329亿美元)的三年期贷款时,市场为之一振,法国总统萨科齐甚至公开呼吁银行可以用这些资金购买国债。
但被“寄予厚望”的欧洲银行业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很难真正“两肋插刀”,且不说欧洲央行的这些贷款中约一半是覆盖此前已经发放的一年期贷款。
各扫门前雪导致欧债危机加深三件看似毫无关联的欧洲事件,勾勒出了2011年的“欧洲故事”。
一个关键词贯穿着三个事件的始终,这个词就是“自私”。
英国的“光荣孤立”体现着英国人的精明算计和自私自利。
作为欧盟成员国中最大的“非欧元”国家,如果参加了这个“政府间协议”,英国百姓将要为陷入危机的欧元区部分国家承担更多的税负。
所以,英国《每日邮报》委托进行的首次有关欧盟修约的民意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支持首相卡梅伦的立场,反对的仅为19%。
欧债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欧债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欧债危机是指欧元区内多个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其起因主要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采取了低利率和大规模货币印制政策,导致欧元区债务水平高企。
而在严重的经济衰退和财政紧缩的背景下,这些国家难以还清债务,形成了欧债危机。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欧债危机的爆发让欧元区多数国家都遭受了各种程度的打击,其中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四个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这些国家的国家债务水平远高于GDP,GCDS也因此降低,信用评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
在政府财政调控和金融紧缩的压力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非常严峻,部分国家出现了高失业率、财政赤字以及通货紧缩等问题。
二、欧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引起的波动也非常明显。
欧元区的经济体量巨大,欧元是全球最大的货币之一,因此欧债危机的爆发对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货币、股市、债券市场等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由于投资了大量的欧债,也因此受到了冲击。
三、欧债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欧洲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区之一,欧债危机自然会对全球贸易造成较大的影响。
欧洲地区的经济放缓,对后续的贸易增长将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此外,欧洲市场的下降还可能引起全球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严重危及像南非、俄罗斯等国家的出口业。
四、欧债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欧债危机的影响不仅限于欧洲国家本身,对新兴市场国家也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欧元区的进口需求下降,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受到冲击。
如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它们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对欧洲市场的出口。
如果欧债危机造成欧元区经济崩溃,将会给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影响。
总之,欧债危机是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欧元区和全球金融市场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欧元启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欧元启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欧元问世以来疲弱。
但从欧元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欧元的运行机制和欧洲的经济利益上看,欧元在中长期内是稳定和坚挺的。
欧元启动会改变国际货币格局,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整合,利于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
标签:欧元世界经济欧元是具有经济实力的欧洲众多工业化国家推出的新型货币,也必将在欧元区国家乃至整个欧洲经济发展中产生重要的功能。
欧元的启动将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发展。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已占到它们全部对外贸易的35%左右。
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货币的存在,汇率的差异和货币兑换费用等原因,不利于内部贸易的发展。
欧元的使用将扩大欧洲资本市场,加速资本流动。
欧盟的GDP总量与美国相当,但欧元地区的公司债券市场只相当于美国同类市场的16%。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其原因就在于欧盟各国存在的汇率风险以及各自独立、相互分割的资本市场限制着资本的自由流动。
欧元启动后,汇率风险消除,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筹资较方便。
因此,资本市场可望扩大,资本流速亦会加快。
欧元的启动必将推动欧盟经济的发展,增强其经济实力。
欧洲统一货币后,各国中央银行可以减少对付货币投机而要保留的外汇储备,将节省的大量资金进行公共工程投资,会刺激经济回升。
另一方面,欧元的使用促成了欧盟单一市场的真正形成,实现了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等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必将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
当然,欧元的发行也会给欧盟带来一些风险和负面效应。
11个欧元国政府不再能够利用利率和汇率等货币政策来调控本国经济,而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一定能适合每个成员国的需要。
欧元国利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的手段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若出现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某些国家可能因承担不了义务而退出欧元国行列,如果勉强维持原来的欧元发行时刻表,则欧元可能成为弱势货币。
另一风险是各国为了达到趋同标准,皆采取了紧缩的政策,导致福利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欧元发行后,若为了符合趋同标准继续采取紧缩政策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若为了社会安定放松趋同标准,则可能使欧元成为弱势货币。
欧债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欧债危机的影响、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欧债危机的原因:一、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二、内部原因: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三、根本原因: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
欧债危机的影响:首先是对出口的冲击,危机会导致欧元区今年下半年增长下降。
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爆发,加剧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
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
对中国的启示:第一,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扩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实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相匹配,不能高估外债与地方政府负债的承受能力。
第三,同时我国不能草率地建立或加入亚洲共同货币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培训课程(PPT 47页)

危机爆发后欧盟成员国把采取财政紧缩作为 应对危机的首要举措,争取尽快减少赤字, 恢复财政平衡。这些措施导致各国失业率上 升、福利下降,有效需求萎缩。据经合组织 报告称,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由2011年的 1.6%降至2012年的0.2%。
22.11.2019
27
二、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直接原因--高赤字财政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
盟允许的3%上限,公共债务高达3000千亿
欧元,占GDP比重200%,远高于欧盟允许
的60%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
2011年11月,欧债危机向核心成员国扩散, 法、奥、芬、荷首当其冲。
进入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并没有缓和的迹 象,标普宣布下调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 评级,将法国和奥地利的3A主权信用评级下 调一个级别至2A+,同时再将葡萄牙、意大 利和西班牙评级下调两个级别。
22.11.2019
15
区域一体化组织,目前有27个国家。和
一般的国际组织不同,作为欧盟的成员
国,要遵守共同指定的统一法律,但和
联邦制的国家(如美国)又不同,每个
成员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如自行决定外
22.11.2019
4
交政策,有自己的军队等。
22.11.2019
5
22.11.2019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于2007年加入,成员 国增加到27个
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
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
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解析-共14页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了挑战,工业生产低速增长,个人消费持续低迷,通货膨胀仍居高位,就业形势未见明显改观,经济下行趋势继续延续。
欧债危机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受挫,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汇率对抗加剧,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相互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加强,这些因素使得我国经济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加大。
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和下滑态势日渐明朗(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幅度较大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同程度放缓。
据英国共识公司预计,第四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增长2.0%,比上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1%,比三季度预测值放缓0.1个百分点;日本GDP环比增长0.6%,比三季度放缓0.9个百分点。
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回落。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第四季度,俄罗斯GDP同比增长4.0%,比三季度预测值回落1.6个百分点;据共识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印度尼西亚GDP同比增长6.2%,比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马来西亚GDP同比增长4.7%,比三季度预测值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堪忧9月份美国制造业订单同比增长9.8%,比上月大幅回落5.9个百分点。
美国私人部门的固定投资连续7个季度扩张,主要是受非住宅固定投资加速推动(今年前3个季度环比增速分别为0.5%,2.5%和3.8%。
住宅固定投资仍缺乏显著改善。
虽然在危机后住宅固定投资从低谷反弹,但并没有显著的增长。
(三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欧元区8月份制造业订单同比增长6%,增幅比上月回落2.9 个百分点;欧洲经济的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主要来自于大选年政治上的不确定,以及欧元区形势恶化导致的商业信心下降,这都将成为企业投资的顾虑。
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在下滑,居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对消费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日本机械订单同比下降3.3%。
订单大幅减少,预示着全球工业生产将持续低迷。
9月份,欧元区零售量同比下降1.5%,连续五个月下降;日本零售额同比继上个月下降2.6%之后,又下降了1.2%。
欧债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债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提要:2009年,由欧洲各国引发的财政赤字是欧洲危机爆发的根源,而欧洲危机的愈演愈烈也成为了继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又一次重大金融冲击,侵蚀着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
在此情况下,我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欧洲各国对危机的发生采取了很多解救的措施,但仍没有抑制危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所以说我国应该深入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同时还要重视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等。
对此本文以欧债危机为分析对象,首先对欧债危机的现状、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欧债危机对欧洲及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影响、中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欧债危机;国际金融;影响启示一、欧债危机的现状(一)第一阶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2009年开始,由希腊引起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致使欧洲很多国家相继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中。
在欧洲危机爆发后,国际评级机构对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同时对其他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也提出了警告,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从而使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主的欧洲危机蔓延开来。
在此基础上,相对来说经济比较富裕的德国、法国和英国也面临着财政赤字压力,使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二)第二阶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升级和救助2010年4月开始,希腊正式向欧盟及IMF提出援助请求,但是德国却表示,若希腊不出台更为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则不会"过早";给予援手,致使欧债危机升级欧美股市全线大跌。
对此,欧洲各国、欧盟委员会及国际组织才开始采取一些解决的措施来抑制债务危机扩大。
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各国纷纷制定财政紧缩政策,削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
欧盟开始计划并研究改革方案,进一步加强欧元区财政纪律,完善对欧盟经济治理。
(三)第三阶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缓和2010年7月开始,欧洲各国已经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挽救措施,首先是债务危机国都加大了紧缩政策的建设和实施,其次是其他国家各面的援助,才使欧洲债务危机开始有复苏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