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完成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

摘要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教育优势,完善日常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构造跨区域的多人共享的学习和工作空间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题主要探讨如何以信息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就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信息化网络数字模型技术

第一章课题研究综述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 Super high 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信息资源为重点,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主要特征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和管理自动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相关标准体系的保障。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ELTS)的基本框架,包括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教育管理相关标准等四个部分。同时,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规范的研究。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及其增值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放性教育平台的建设也成为一种新趋势。如英国的e-Infrastructure大型开放式教育服务系统、开源软件MOODLE、开源Sakai系统、国际CCBE(高校统一信息架构)、微软“兰云”平台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新型教育平台。

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本课题就以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这一侧面来研究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应用。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校园数字化”而开展的。“校园数字化”,是以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技术基础,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整个校园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校园的辐射范围,提高校园的运行效率,拓展校园的基本功能,构建起一个数字化的空间。校园局域网络及其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图书资源和管

理信息化的技术构建平台。

1.1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的加速发展促进了各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相应的研究也日益发展。如各国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与应用的研究,涉及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层面、设施(包括网络连接)、财务、ICT在课程中的应用、教师专业信息化发展及学生学习绩效方面的研究等。日本、韩国等比较重视硬件如生机比、因特网连接及带宽配置,而不太重视其应用的效果及效益。而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比较重视ICT应用如设施的短缺、教师培训的不足等指标,欧共体国家比较重视ICT的使用情况,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对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态度,学生的学习绩效,以及学习者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态度、感觉等都是考核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指标。我国的信息化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包括信息技术规划、经费、教学应用、师资培训等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应用方面。

1.2 我国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20世纪末期开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至2005年前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很大成绩,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但教育信息化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教育观念还相对落后。其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尽管许多学校较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并且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只重视信息技术设备的引入,教与学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教育信息化并未真正而充分地实现。最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还远远不够。

(1)教育观念还相对落后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由于教育主管和教师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到位,还远远没有走出应试教育教学的模式,教条化教育模式,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注入式、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还在大行其道,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进程,甚至连学生的学习思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课堂学习时间占学生全部学时的九成以上,最后是以考试为中心,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不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比如英语,我国中小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试教育的倾向还很严重,学生英语实际交流能力差。应试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远没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完全改变只教不研、只教不学的现状。传统教育模式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最大的危害就是遏制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创新。

在目前信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经济与商业模式、专利意识等,作为工业化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我们学生的软肋;国际竞争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足,是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硬伤。

(2)教育信息技术规划不合理,经费紧张,教育信息基础设施配置落后通过一系列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国信息化教育环境从无到有,教育信息化硬件支撑环境已基本实现。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经费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未达到4%,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从2002年开始,教育经费投入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3.41%下降到2006年的2.93%。近年来,国家通过重点建设项目,加大了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如房屋、设备、环境等硬件环境)获得了较大改善。但由于投入有限,专业建设、高水平师资的培养和引进、质量保证体系等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软环境建设方面明显弱化。另外,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很快,高校信息类专业的硬件建设和更新往往跟不上技术的发展。

一些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建立的实验室比较简单,设置单一、设备陈旧、实验软件也已显得陈旧和落伍、实验项目较少,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科教学和实验的要求。随着各高校办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仪器设备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比如在进行专业教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教学软件不能如实反映最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难以准确结合最新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在设备数量方面,由于有限的电脑台数,致使同一实验教学内容分批进行,增加了不必要的教师重复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条件无法为学校科研队伍进行相关专业深层次、较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论证的平台。专业实验设备落后,有些甚至已经开始影响正常教学。其中,局域网组网、电子商务和软件分室设备性能和数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和实验。与此同时,专业配套正版软件也需要更新。目前,所需专业软件中缺少正版软件,造成有些实验项目不能正常完成,系统维护困难。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多数科研课题和项目被限制于较宏观、表面的层次上,从而难以对部分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的、较细化的研究。

(3)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

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虽有大幅度提高,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有所扩大。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很不平衡。大众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技能较差。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许多学校所采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地区硬件设施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光纤覆盖率低,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滞后,在实施时缺少连续性,导致不同时期购买的设备兼容性差,无法发挥良好的使用效果,资源浪费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学校和各类最终用户的要求。高校信息化系统应用工况复杂,来自科研、教学、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一,对集成解决方案的功能需求繁复,许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不能满足高校发展速度快,需求增量大,扩展性、可延续性的较高要求,在校园网的建设上只考虑一次性投入,没有考虑到校园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需求分析,没考虑到校园建设的后续费用,在以后的发展中造成部分前期工程和设备闲置,造成浪费,这成为高校难以背负的资金黑洞,长期不断的投入却没能彻底满足信息化需要。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资源建设。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