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分数进行相加或相减的运算。
性质: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特点:分数的加减运算需要注意分子、分母的变化。
举例:2/3 + 1/3 = 3/3 = 1;5/6 - 1/6 = 4/6 = 2/3。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概念: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是指两个或多个分数进行相乘或相除的运算。
性质: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分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特点:分数的乘除法运算需要理解乘法与倒数的概念。
举例:2/3 × 4 = 8/3;3/4 ÷ 2 = 3/4 ×1/2 = 3/8。
因数与倍数概念:因数与倍数是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一个整数能被另一个整数整除,则后者是前者的因数,前者是后者的倍数。
性质: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特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于解决与整除相关的问题至关重要。
举例:12的因数有1、2、3、4、6、12;12的倍数有12、24、36、48等。
二、空间与几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概念: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
性质: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且所有面都是正方形。
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常见的立体图形,具有特定的形状和性质。
举例:日常生活中的纸箱、书本等可以近似看作长方体;骰子是典型的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它们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性质:长方体的表面积= 2 ×(长×宽+ 长×高+ 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 6 ×边长^2。
2020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大纲

2020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大纲数的认识-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小数的概念及性质- 分数的认识和应用- 数轴的使用和数的比较长度、质量和容量- 厘米、米、千米的换算- 克、千克的换算- 升、毫升的换算- 长度、质量和容量的估算和应用三角形和四边形-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 边长、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和识别图形的变换- 翻折、镜像、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和操作- 图形的变换规律和特点- 利用变换进行图形的构造和判断数据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时、刻和日历- 时刻的表示和读写- 一天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日历的使用和计算金钱- 人民币的认识和阅读- 金钱的加减和换算- 金钱问题的应用和解决圆- 圆的认识和性质- 直径、半径的关系和计算-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二维图形的认识-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维图形的分类和识别- 二维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分数的计算- 分数的加减和乘除法- 分数的化简和约分- 分数的应用和解决问题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角形的分类和识别-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位置和方向- 位置关系的描述和判断- 方向的表示和判断- 行走路线的规划和解决问题数字的秘密- 数字的谜题和玩法- 数字的规律和应用- 数字游戏的策略和解决方法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换- 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数和小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知识点、易错点、易错题汇总

;4知识点易错点汇总★知识点归纳一、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图形: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它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二、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或轴)转动一定的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钟表中指针运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了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的线段和对应的角度相等。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4、旋转90°的方法(1)找出原图行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2)借助三角板或量角器作原图行关键点或线段与旋转中心所在线段的垂线(3)在所垂线上量出或数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即找到原图关键点的对应点);(4)顺次连接所找到的对应点,即可得到原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5、时钟上包含12大格,60小格,时钟上相邻两数字间即为一大格,一大格为30°;每一大格又平均分为了五个小格,一小格为6°三、平移1、定义:指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找出各个点的对应点。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
◆习题:1、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1—4章知识归纳

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m3,dm3,cm3。
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m3=1000dm31dm3=1000cm3
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1.2旋转
1.旋转的意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的方向: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上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3.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1的分数单位是.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为a÷b =(b≠0)。当分母为0时,分数无意义。
4.2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像1,1,…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和带分数都一定大于真分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S=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S=a3。(其中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
5.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6.容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宽、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整理

五、复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底面积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 ×棱长×棱长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体积 = 底面积 × 高
底面积 可看作是高
六、体积与容积区别与联系
异同 点 区别
联系
意义不 同
测量方 法不同 单位名 称不同
体积
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 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整理
五(下) 第一单元 图形变换
图形变换的复习
一、注重整体把握教材
已学的知识 二年级: 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 形和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画平移后的图形。 现学的知识 五年级: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能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进一步认识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初步学会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 将学知识 六年级: 圆的对称性。
解决问题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 向北岸,再从北岸返回南岸,不 断往返。
(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 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 北岸,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分析: 在两点间行走,走奇数次后到与起点 相对处,走偶数次后回到起点处。
北京站是104路和103路电车的起发站。104 路每3分发一次车,103路每8分发一次车,这两 路电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少分又同时 发车?
10
单位:厘米
8 15
后
上
10 左
前
右
●
8
下
15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总复习(复习课)(共52 张ppt) 人教版

没有别的公因数。
2020/3/26
例5.根据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两座城市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在几月?相差多少℃? (2)你知道这两座城市为什么分别被人们称作“春城”和“火炉” 的说法吗? (3)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人们的出行有什么帮助?
2020/3/26
【答案】 (1)重庆的最高气温在7月,昆明的最高气温也在7月,相差度 数为:30.7-20.9=9.8(℃) (2)从图上可以看出昆明四季温差不大,温暖如春,所以叫“春 城”;而重庆7月最高气温高达30.7℃,所以被称为“火炉”。 (3)了解到在3月份两市的月平均气温最接近,就是在折线统计 图上两条线非常接近的甚至相交的月份,可以对我们的出行有指 导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能根据 统计结果作出的判断和预测。
2.选择。
(1)有一篮子鸡蛋,3个一起拿,4个一起拿,5个一 起拿都
正好那完,这筐鸡蛋至少有( )。
A、120个
B、130个
C、60个
(2)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 ,表面积增加了
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
A、200立方厘米 B、10000立方厘米
C、2立方分米
3
(3) 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的 3 ,两段绳子相比较( )。
5. 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 的意义。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 特征。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也叫作素 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 合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2112922297171217529221712297175=+=⎪⎭⎫ ⎝⎛++⎪⎭⎫ ⎝⎛+=+++17217241204120)1724120(4120=+-=--2113171517218111873171517218111873=--=⎪⎭⎫ ⎝⎛+-⎪⎭⎫ ⎝⎛+-=----118181831871861814611873197==++-=++-8124324102462442415125416185==--+=--+21124611251296263125433121=+=⎪⎭⎫ ⎝⎛-+⎪⎭⎫ ⎝⎛-=⎪⎭⎫ ⎝⎛-+⎪⎭⎫ ⎝⎛-281754375754375=-=-+=+x :x x 解241983125838312583=+=+-=-x :x x 解61121143431211431211==++=+-=-x x x x x :x 解2a 3a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简便计算部分 加法结合律:(a+b )+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例:二、计算部分1、 注意计算结果约分,尤其是分子和分母是3的倍数的分数。
2、快速找到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例:三、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a ±c=b ±c a ÷c=b ÷c a ×c=b ×c c ≠0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a a长方体的棱长和=4a+4b+4h=4(a+b+h) 正方体的棱长和=12a (长度单位) 长方体的表面积= 2(ab+bh+ah) 正方体的表面积= (面积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 abh 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 五、知识点1、几个最小: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身,没有最大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每单元知识整理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先由上面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再由左(右)和前(后)确定立体图形有几层,每层有几行几列。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例:1会画三视图(画一画)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会搭积木例如:如右图是从上面看到的搭积木的形状,请你画一画。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1、熟记概念:(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或者商)的倍数,除数(或者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是积的因数,积是因数的倍数。
例如:12÷2=6 →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2×6=12→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12 )。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18 )。
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
例:⑴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⑵一个数(0除外)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⑶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18 )。
2、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偶数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双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就是以前我们说的单数。
3、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数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所以,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4的因数:1、2、4。
6的因数:1、2、3、6。
所以4和6都是合数。
5、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 (2)列除法算式找。
(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例:18的因数有哪几个?6、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 (2)列除法算式找。
(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7、倍数和倍的区别:倍可以运用于整数、小数、分数,而倍数只能运用于整数。
例:15是3的5倍,可以说15是3的倍数。
1.5是0.3的5倍,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
8、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14是7的倍数,21是7的倍数。
14和21的和也是7的倍数。
64是8的倍数,32是8的倍数。
64和32的差也是8的倍数。
9、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按2的倍数的特征,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
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
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10、奇数偶数的性质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8)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11、①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质数只有(2 )个因数。
②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合数至少有(3 )个因数。
③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按因数的个数,把非零的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2是唯一的偶质数。
最小的合数是( 4 ),20以内的质数有2、3、5、7、9、11、13、17、19.20以内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100以内质数表:例:①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9 )。
②在7、17、27、37、47、57、67、77、87、97这10个数中,质数有:7、17、37、47、67、97。
合数有27、57、77、87。
③判断: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 )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 )两个质数相乘,积是合数。
( √ )例: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8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9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奇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13、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是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30分解质因数。
方法一:树状图式分解法。
(先把30分解成两个数(1除外)相乘的形式,30分解成2×15, 2是质数,不需要再分解,15是合数,需再进行分解,15可以分解成3×5.直到所有因数都是质数为止。
方法二:短除法。
除数和商都不能是1,因为1不是质数。
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
1、树状图式分解法。
2、 短除法。
2 303 15 30=2×3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熟记概念(4)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
(如右图)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常见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
棱长为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棱长为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常见的容积单位:升(L)、毫升(mL)。
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地面的面积。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5、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7、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9、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0、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11、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 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没盖的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5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V=a3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V=sh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b=V÷a÷h高=体积÷长÷宽 h= V÷a÷b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
(表面积相应增加)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正方体的棱长扩大a倍),则表面积扩大a2倍,体积扩大a3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3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9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7倍)。
注意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注意4: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12、知道长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求其它量的方法:(1)方程法:设要求的量为X,按公式列方程。
(2)算术法:如: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正方体的棱长=棱长和÷12长方体的长=体积÷宽÷高正方体的棱长的平方=表面积÷613、单位换算(换算方法:大单位×进率=小单位小单位÷进率=大单位大到小除以进率,小到大乘进率)长度单位:1千米=1000 米1 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单位进率10)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体积、容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15、将石头或物体放入水箱中算物体体积的方法:(1)知道两次水的深度:石头的体积=长×宽×(放入后的水深-放入前的水深)(2)知道放入前或放入后的体积石头的体积=放入后的体积-放入前的体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