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的根据: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精神,围绕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人才市场的需要而制定。
2.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本课程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篇计算机硬件第一章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基础1.1.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1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1 关于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课程(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第二章主板2.1 主板的作用。
(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2 主板的分类。
(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3主板的结构。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4 主板的性能指标。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5 主板新技术。
(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6 主板的选购。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2.7 市场流行主板介绍。
(要求达到“了解”层次)2.8 主板的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要求达到“掌握”层次)2.9 主板的维护。
(要求达到“掌握”层次)第三章中央处理器及散热器3.1 CPU基础知识(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2 CPU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3 CPU新技术(要求达到“了解”层次)3.4 CPU编号识别(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5 CPU的选购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6 CPU散热器(要求达到“了解”层次)</DIV>3.7 CPU、CPU散热器的安装(要求达到“掌握”层次)3.8 CPU、CPU散热器的维护。
(要求达到“掌握”层次)第四章内存储器4.1 内存的作用、发展、分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总学时数:72 (讲授学时:32 实践学时:40 )学分:4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适用班级:13级计算机中职适用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定位1. 课程性质:专业课2. 课程作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中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程,它是为培养计算机应用专科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3.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构成,各硬件的相关知识;具有微型计算机的组装能力;掌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掌握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课程以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为主线,按照项目的编排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计算机配件的选购、计算机的组装、设置BIOS的基本方法、安装操作系统的一般过程、系统备份和优化、计算机外设的使用和维护、计算机上网和病毒防护、计算机软件故障诊断、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以及计算机数据的恢复方法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理念2. 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2. 掌握计算机软件知识;(二)能力目标:1.熟练拆装计算机;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维护;3.初步具备考工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性格;3.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四、课程内容1. 内容选取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系统项目二选购计算机项目三组装计算机项目四设置BIOS项目五搭建计算机软件系统项目六系统的备份与优化项目七软件故障的诊断项目八硬件故障诊断与维护项目九硬盘的优化与管理项目十计算机病毒与系统安全2. 内容组织与安排(1)内容组织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系统任务一初步了解计算机(一)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二)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三)了解计算机系统任务二认识计算机的硬件(一)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体系结构(二)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三)深入认识主机箱内的部件(四)认识外围设备任务三认识计算机软件项目实训识别计算机硬件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二选购计算机任务一组装计算机的配件选购(一)选购CPU(二)选购风扇(三)选购内存(四)选购主板(五)选购硬盘(六)选购显卡(七)选购光驱(八)选购显示器(九)选购机箱和电源(十)选购键盘和鼠标(十一)选购外围设备(十二)DIY个人机配置任务二主流配置方案分析任务三成品计算机选购(一)了解品牌机的选购原则(二)了解笔记本电脑选购原则项目实训配置电脑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三组装计算机任务一了解装机前的准备工作任务二掌握计算机的组装过程(一)安装CPU和内存(二)安装主板(三)安装光驱、硬盘、软驱(四)安装显卡、网卡和声卡(五)安装电源(六)连接外部设备(七)测试与调试计算机项目实训安装双硬盘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四设置BIOS任务一了解BIOS基础知识(一)了解BIOS的主要功能(二)了解BIOS的分类(三)掌握BIOS与CMOS的关系(四)BIOS参数设置中英文对照表任务二清除BIOS密码恢复出厂设置(一)跳线设置(二)拔CMOS电池任务三掌握BIOS设置方法(一)标准CMOS设置(二)高级BIOS特性设置(三)计算机健康状况(四)CPU倍频/电压控制(五)恢复默认设置(六)设置超级用户密码(七)其他设置项目实训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五搭建计算机软件系统任务一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一)硬盘分区和硬盘格式化(二)操作系统安装任务二掌握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一)安装主板驱动(二)安装显卡驱动任务三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一)安装Office2007(二)卸载Office2007项目实训安装WindowsVista操作系统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六系统的备份与优化任务一熟悉利用系统备份与恢复的方法与技巧(一)创建系统还原点(二)使用系统还原点恢复系统任务二掌握利用软件备份与还原系统的方法与技巧(一)利用Ghost备份系统(二)利用Ghost还原系统任务三熟悉手动设置优化系统的方法与技巧(一)取消多余的启动项(二)停用多余的串口、并口(三)禁用多余的服务任务四掌握利用软件优化系统的方法与技巧(一)清理冗余的注册信息(二)优化开机速度(三)优化磁盘缓存项目实训使用超级兔子优化系统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七软件故障的诊断任务一了解软件故障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一)了解软件故障产生的原因(二)掌握软件故障的解决方法任务二掌握解决常见的软件故障的方法与技巧(一)解决WindowsXP中不能安装软件的故障(二)解决Windows运行时出现蓝屏的故障(三)解决无法浏览网页的故障(四)解决IE被恶意修改的问题(五)解决杀毒软件造成网页无法访问的故障(六)解决IE不能开新窗口的故障(七)解决IE窗口始终最小化的故障(八)解决IE发生内部错误导致窗口被关闭的故障(九)解决病毒引起的打印故障(十)解决复制的CD没有声音(十一)解决Word文件无法打开的问题(十二)解决打开Word文档变慢的故障项目实训解决打开一个Word文档时系统死机的故障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八硬件故障诊断与维护任务一了解故障诊断与维护的安全措施任务二了解硬件故障诊断与维护的步骤和原则(一)故障诊断与维护的步骤(二)排除故障的基本原则(三)相关案例分析任务三认识硬件维护使用的工具(一)一级维护用工具(二)二级维护用工具任务四掌握常见硬件故障的维护方法(一)常见维护方法详解(二)相关案例分析项目实训解决不能正常播放声音的故障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九硬盘的优化与管理任务一了解硬盘的优化任务二掌握硬盘的故障及维护方法任务三掌握恢复被破坏文件的方法(一)恢复被破坏的系统文件(二)恢复被病毒感染的文件任务四掌握恢复硬盘数据的方法(一)了解被删除文件的恢复原理(二)使用FinalData恢复被删除的文件项目实训恢复U盘中的数据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项目十计算机病毒与系统安全任务一了解计算机病毒和木马(一)认识计算机病毒(二)认识计算机木马(三)预防病毒和木马的方法任务二掌握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的方法(一)安装金山毒霸(二)使用金山毒霸查杀病毒(三)使用金山毒霸进行漏洞修补任务三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任务四掌握设置计算机用户权限的方法(一)设置用户权限(二)安全设置项目实训安装并使用瑞星杀毒软件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2)教学安排五、实施建议1. 教材选用与编写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第三版)主编:柳青高等教育出版社2.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实一体教学六、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笔试2. 考核内容:理论3. 实施办法:专业课理论考试4. 成绩评定:平时30%+笔试70%七、其他说明制定人:黄宜龙(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系主任:(签字)。
【DOC】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及管理学时数: 30(讲授20、实验10)执笔人:龚健2004年4月23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属于计算机应用及管理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掌握计算机组装,掌握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掌握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内容(2学时)第一章电脑组装与维护基础教学内容:掌握:微机基本工作原理;总线基本概念、分类及相关技术;多媒体电脑的部件组成及主要组成部件。
第二章电脑主机部件及优选(2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主机部件:主板、CPU、内存、常见板卡、典型;外部存储器及机箱电源的基本结构、特性及选择。
第三章常见外设及优选(2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显示器、键盘和鼠标、打印机、扫描仪、MODEM等基本原理、性能及选择。
了解音箱及其它周边设备。
第四章电脑的组装(8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组装前的准备步骤及安装测得基本方法、步骤。
第五章电脑的调试、软件安装和系统优化(4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电脑调试、软件安装的基本步骤和优化技巧。
第六章电脑维护与检修(6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电脑维护与检修基础知识。
第七章常用工具软件(6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Fdisk、PQMagic、WINZIP 基础知识及使用;了解其它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鼓掌排除等技术,包括:主板、中央处理器、内存、软盘驱动器和软盘、硬盘驱动器和硬盘、显示卡和显示器、光盘驱动器和光盘、声卡和多媒体音箱、打印机、键盘和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MODEM、UPS电源、多媒体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的系统设置、测试和优化以及计算机的维护和鼓掌排除等。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梁波,《新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建议教材)[2]方耿,《新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3]丁唐,《最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1、目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
通过对微机软硬件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微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微机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好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2、任务本课程通过阐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所学人员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2课时,讲课和实验课时比例约为2.2:1;2、本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各部件的基本参数、整机的维护技术及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独立选择、购买并组装一台适合于不同应用的计算机及其配件,并能独立完成常见的系统故障的处理;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要,本课程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要求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进行硬件的组装、维修,具有一定难度;5、由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飞速发展,掌握维护与维修的方法、原则,然后在这些方法与原则指导下进行自学,并能迅速接受新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任务是本课程的难点;所以,积累非富的经验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概述(1学时)(1)授课内容①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及其意义;②计算机的三种分类方法:按功能、按用途、按处理对象;③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工作站,及其异同;④冯•诺依曼(Von Neumann)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两个特点及基于本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图及其对应硬件;⑤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2)重点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必修课程。
采用网络+教师面授的形式,教学时注意课程的系统性,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要开展启发性的教学,注重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教会学员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员如何去学习,达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关知识,而且对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都得心应手。
二、教学目标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
“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电脑的拆装及出现故障进行分析、排除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最低课时安排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64课时。
各章节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四、教学内容
我们对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会提供PPT,并在PPT中标明知识点的讲述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PPT。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科学教育参考学时:64学时;其中,课内实践6学时实验学时:24一、课程的教育目标与基本要求《多媒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及应用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本课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教材,但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章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概述一.教学内容:1、微型计算机简介:微处理器的七代发展过程,增加586时代和奔二奔三时代,以及目前的奔四时代;PC个人微型计算机的由IBM开始的发展历程。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微机主机的大致结构。
3、微机的种类和选型:微机按CPU性能分类的七代;微机的台式、便携式和掌上三种结构形式;个人微机的生产厂家。
教学要求: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微机主机的大致结构。
了解:微机的种类和选型第二章、中央处理器CPU教学内容:1、各种CPU的外观及印记说明。
2、CPU的种类:8086、80286、80386、80486、Pentium、Pentium2、Pentium3、Pentium4以及AMD、CYRIX等CPU的主要特点。
3、CPU的性能及常见CPU的性能指标:主频、内存总线速度、扩展总线速度、工作电压、地址总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协处理器、高速缓存。
4、CPU的主要生产厂商:INTEL、AMD、CYRIX、VIA、IBM、MOTOROLA。
5、微机系统CPU的选购:购买CPU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CPU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学要求:掌握:CPU的种类;CPU的性能及常见CPU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和安装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 4. 熟悉常见的软件安装和配置操作; 5. 具备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组成和功能;•总线、主板、电源等硬件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各种接口和插槽的使用方法。
2. 计算机组装与安装•计算机硬件的选购与搭配;•主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的安装;•驱动器、显卡、声卡等扩展硬件的安装;•BIOS设置和硬件检测。
3. 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计算机的清洁与维护;•硬件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查方法;•CPU温度过高、硬盘故障、内存错误等故障的处理方法;•BIOS固件升级与设置。
4. 系统安装与配置•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安装;•系统驱动程序的安装与更新;•常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系统优化与性能调整。
5. 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和方法;•硬盘克隆和分区的操作;•数据恢复与修复。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指南》•参考书目:–《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与维修实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实战》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建议学生提前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硬件设备。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需在实验室中进行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对于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非常重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模板.docx

深圳市深德技工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类别:计算机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一年级,计算机网络专业总学时: 68 理论, 12 实训总学分: 100 分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从一个计算机专业维护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的角度,深入和广泛地介绍计算机组装、安全应用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内容,技术权威、资料丰富。
二、课程教学目标:从实用性、易掌握出发内容新颖使用、层次清晰;用大量的实例和图片,为读者对计算机的选购、调试和安装提供资料;同时注重农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计算机维护高手成为一个优秀的计算机从业人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计算机组装基础知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用途和组成,掌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任务 5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难点是任务 4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教学内容】任务 1:计算机的发展任务 2:计算机的用途任务 3:计算机的组成任务 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任务 5: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第二章主板【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主流主板的分类、选购,基本掌握主板的结构、使用与维护。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主板的结构、主流主板的选购,难点是主板的结构、主板的使用与维护【教学内容】任务 1:认识主板任务 2:主板的性能指标任务 3:主板选购指南第三章CPU【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员掌握CPU的性能指标、主要供应商、类型,了解工作原理、使用维护,了解选购。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CPU概述、 CPU的性能指标、主流CPU推荐。
教学难点: CPU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任务 1:CPU的作用任务 2:CPU的发展任务 3:CPU的性能指标任务 4:CPU的选购指南教学建议:内容较抽象,一定要将重点内容讲清楚、用多媒体课件增加形象性。
第四章内存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员基本掌握内存的性能指标、种类、选购、使用与维护,了解内存与CPU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1、目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
通过对微机软硬件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微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微机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好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2、任务本课程通过阐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所学人员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2课时,讲课和实验课时比例约为2.2:1;2、本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各部件的基本参数、整机的维护技术及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独立选择、购买并组装一台适合于不同应用的计算机及其配件,并能独立完成常见的系统故障的处理;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要,本课程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要求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进行硬件的组装、维修,具有一定难度;5、由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飞速发展,掌握维护与维修的方法、原则,然后在这些方法与原则指导下进行自学,并能迅速接受新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任务是本课程的难点;所以,积累非富的经验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概述(1学时)(1)授课内容①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及其意义;②计算机的三种分类方法:按功能、按用途、按处理对象;③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工作站,及其异同;④冯·诺依曼(Von Neumann)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两个特点及基于本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图及其对应硬件;⑤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2)重点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3)难点冯·诺依曼(Von Neumann)体系结构。
第2章中央处理器(1学时)(1)授课内容①CPU的概念、CPU的内部功能结构: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②CPU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几种主流CPU:Intel的P4,C4,CD。
AMD的Athlon XP,Athlon 64等;③CPU的性能指标:时钟和频率,主频、倍频和外频,前端总线频率,缓存,制造工艺,接口类型,封装技术等相关知识,能与相应的CPU搭配;④超频的原理以及与CPU相关的一些新技术:超线程、流水线技术、超流水线、超标量、分支、分支预测等;⑤几种常见的指令特殊扩展技术、IA-32、IA-64、迅驰技术等;⑥ CPU的选择、识别、安装与测试。
(2)重点熟练掌握CPU的安装过程及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3)难点CPU的常见故障表现及处理方法。
第3章主板(1学时)(1)授课内容①主板的基本组成部件:芯片组、I/O控制芯片、扩展槽、各种插座;②芯片组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主要功能:北桥(MCH)和南桥(ICH);③Intel目前常见几种芯片组,支持的CPU、内存类型,主要性能特点,参数等:810,815,820,845系列,848系列,865系列,875,91X系列等;④主板上的几种总线及各种插槽;⑤主板上的主要元器件及其主要功能:集成声卡,网卡,BIOS芯片,I/O控制芯片,等;⑥主板的选择、安装、测试和维护。
(2)重点熟练掌握主板的安装方法与步骤。
(3)难点常见的主板故障及维修方法:目测法,测量法,测试卡测试法,代换法等。
第4章半导体存储器(1学时)(1)授课内容①内存在计算机中的重要地位、内存的分类、DRAM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②内存的技术规格:时钟频率、存取时间、延迟、带宽等参数;③内存的几种封装方式:ZIP(SIMM)、DIP(DIMM);④ECC内存及其应用;⑤常见内存芯片标识的识别方法:三星、现代等;⑥内存的选择、安装测试与维护。
(2)重点掌握内存安装步骤、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处理方法。
(3)难点常见的内在故障表现,处理方法:鸣叫、容量不对、内存出错、系统非法、内存混插等等。
第5章显示设备(1学时)(1)授课内容①CRT显示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②CRT显示器的分类与各类的特点:彩色和黑白;③按显像管的类型进行分类:球面,柱面,平面直角,纯平;④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特点及类型;⑤显示子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示卡和显示设备;⑥显示系统的安装、使用与维护。
(2)重点掌握显示卡的输出接口和总线接口、显示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3)难点常见显示子系统的故障和处理方法;第6章打印机(1学时)(1)授课内容①打印机的分类和各类的主要应用与特点:针式,喷墨,激光;②针式打印机的基本知识及选择标准:打印针数,打印宽度,品牌;③打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激光打印机的规格:PPM,DPI,纸张尺寸;④喷墨打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打印机的规格:打印速度,喷墨头,墨水盒,纸张大小,分辨率;⑤打印机的安装步骤;⑥打印机的基本维护方法。
(2)重点熟练掌握打印机的安装与维护方法。
(3)难点打印机的常见故障表现及处理方法。
第7章磁存储系统(1学时)(1)授课内容①软盘存储系统的组成部分、规格、记录格式、磁盘存取原理;②磁盘表面的读/写操作及磁盘驱动器的相关技术:初始化,寻道操作,写操作,读操作;③硬盘的构成、盘片组织、硬盘驱动器的类型:5.24,3.5,2.5,1.8;ATA,SATA,SCSI,USB,IEEE1394;④硬盘与主机之间的传输模式、硬盘的性能参数、接口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⑤硬盘的选择、安装和测试方法与标准:大小,接口,容量,转速,功能,缓存,品牌;⑥磁盘阵列的基本知识:RAID0,RAID1,RAID3,RAID0+1;⑦移动存储器的相关知识、ZIP驱动器的相关知识;⑧闪存的相关知识;⑨磁带存储系统的相关知识。
(2)重点熟练掌握各种存储系统的安装过程及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3)难点常见的硬盘故障处理方法; CPU的常见故障表现及处理方法。
第8章光存储系统(1学时)(1)授课内容①CD-ROM和CD-RW存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②CDROM的技术规格相关新技术③DVD存储系统的特点、数据组织形式、激光头的工作原理;④DVD驱动器的类型和各类的特点:DVD-R,DVD-RAM,DVD-Audio,DVD-Video;⑤DVD及其驱动器的选择与安装技术。
(2)重点熟练掌握光存储系统的安装过程。
(3)难点光存储系统的特点、数据组织形式、激光头的工作原理。
第9章其他设备(1学时)(1)授课内容①机箱与电源的基本知识及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②UPS的功能和作用;③键盘与鼠标的基本知识及维护与维修方法;④语音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步骤与方法;⑤扫描仪的性能指标⑥数码相机、摄像头的基本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2)重点熟练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安装过程。
(3)难点各种设备的常见故障表现及处理方法。
第10章系统安装(2学时)(1)授课内容①PC的选择,软、硬件的安装与测试②MS-DOS安装与启动③硬盘分区的方法与步骤:Fdisk,Diskman,PQ,DM等软件的使用;④Windows XP中文版的安装方法与步骤及常见问题;⑤FAT和NTFS等文件系统的相关知识;⑥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方法:Linux,Unix,等。
(2)重点熟练掌握各类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
(3)难点硬盘分区的方法与步骤。
第11章 BIOS/CMOS解析(1学时)(1)授课内容①BIOS的基本功能:自检,初始化,系统自举;②BIOS有种类及各类的特点:Award,AMI,Phoenix;③BIOS和CMOS的差异和联系;④CMOS的常用设置方法;⑤BIOS的升级方法。
(2)重点熟练掌握CMOS的常用设置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3)难点BIOS的升级方法。
第12章 Windows注册表解析与维护(2学时)(1)授课内容①注册表的基本知识;②注册表的修改与编辑方法;③常见注册表故障的修复方法(2)重点熟练掌握注册表的修改与编辑方法;。
(3)难点各类注册表故障的处理方法。
第13章计算机网络系统(2学时)(1)授课内容①计算机LAN的基本组成部分;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③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④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及相关特性;⑤网卡和网络协议的安装与设置方法;(2)重点常用操作系统下,拨号,LAN,ADSL等相应技术的设置与维护方法。
(3)难点各类网络故障的处理技巧与方法。
第14章实用维护技术(2学时)(1)授课内容①磁盘维护技术:ScanDisk的使用方法、磁盘碎片整理的方法;②磁盘的分区技术:PQ,Diskman等软件的使用;③文件维护技术:掌握添加/删除程序的使用方法、常用的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压缩,直接备份,硬盘Ghost,分区备份,增量备份,光盘备份,等等相关技术与软件;④PcAnywhere远程维护技术;⑤Ghost,Nero,CloneCD,Sandra,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⑥电焊及相关技术,掌握常见可修性较高的设备的二级维修:显示器,键盘,鼠标,电源,光驱,主板小故障等;⑦掌握一台电脑从选购,到硬件、软件安装,测试,使用与维护的全套工序。
(2)重点熟练掌握常用的数据备份技术。
(3)难点远程维护技术等现代维护技术的掌握。
第15章计算机病毒与黑客防范(2学时)(1)授课内容①计算机病毒的来源和分类:木马,蠕虫,等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程序性,传染性,欺骗性,危害性,隐蔽性,潜伏性,精巧性;③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各类特点:引导型,文件型,网络型;④计算机病毒的规律和现象,处理方法与技巧:杀毒软件,使用习惯等;⑤黑客入侵的机制与相关知识;⑥防火墙技术;⑦网络安全技术。
(2)重点熟练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3)难点网络安全技术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教学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室,PowerPoint幻灯片讲授、演示,辅以黑板板书。
教学互动方面:每章开始前提出问题,本章讲授结束时,点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利用幻灯片教学时的绘图笔起到强调的作用,补充必要的图片、示例或SWF动画和视频。
实验教学方面:要求学生先观看与实验项目内容相关的视频,然后进入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