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文化名镇泗水泉林镇

合集下载

山东省泗水县

山东省泗水县

山东省泗水县齐鲁潜龙古县“泗水”之名,历代传承,沿用至今,长达1400余年,具有古老而鲜明的地名词语文化和深厚而独特的地名实体文化(地域文化),构成了泗水县灿烂的地名文化。

地名词语文化内涵一、“泗水县”语源简析“泗水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ìshuǐXian”。

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泗河上游。

地处北纬35°28′~35°48′,东经117°05′~117°35′。

东邻平邑县,西接曲阜市,南连邹城市,北靠新泰市,西北与宁阳县接壤。

县境南北长50.6公里,东西宽52公里,面积1091.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泗水县城古城西路北部,在省会济南南方向190公里处。

为济宁市辖县。

泗水县始置于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县以河得名,泗河古称泗水,名称由来已久,早在虞舜时期,泗水县禹治“九水”之一。

二、泗水县政区沿革简况泗水县境古为卞国地。

春秋为鲁虚邑(今泗水镇)、卞邑(今泗水镇东21公里之卞桥村)及蔑邑(今卞桥南)地。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置卞县,治所卞邑(今泉林镇卞桥),其疆域包括今县境北部、中部、东部和新泰市放城一带,属鲁国。

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属鲁郡。

西晋改鲁郡为鲁国。

北为废卞县。

隋代开皇三年(583年)废汶阳入鲁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于虚邑(今泗水镇)置泗水县,以泗河得名。

领原卞县地,属兖州,后属鲁郡。

唐宋金属兖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曲阜县,次年复置,属济宁府。

明清属于兖州府。

1914年属济宁道。

1925年属兖济道。

1928年道废直属于省。

1936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1年属鲁南专区第一行政区。

后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1944年)、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区(1948年)、尼山专区(1949年)、泰安专区(1950年)、济宁专属(1956年)、泰安地区(1983年)。

济宁旅游景点

济宁旅游景点

孔孟之乡•济宁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

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人类始祖黄帝、少昊、少康帝均出生于济宁;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都诞生在这里。

杜甫、李白、曹操等文人墨客都在济宁留有足迹。

元明清三朝在济宁设立河漕衙门,乾隆等帝王到这里驻足探访。

曲阜“三孔”旅游区AAAAA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

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

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世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

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

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

现有楼、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

府内存有著名的孔档案和大量文物。

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央。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孔庙的规模是在明、清两代完成的。

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

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

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

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

孟庙、孟府旅游区 AAAA孟府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孟庙毗邻,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第,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从此,这里就被称为“亚圣府”,也叫“孟府”。

山东泗水县特产(来泗水必带必吃的东西)Microsoft Word 文档

山东泗水县特产(来泗水必带必吃的东西)Microsoft Word 文档

山东泗水县特产(来泗水必带必吃的东西)来源:王瑞琪的日志本人泗水泉林人,故整理泗水特产供大家LOOK1.泗水泉林扁蛋介绍:泉林扁蛋是泉林镇主要特产之一,曾作为礼品进贡清代皇室。

产地主要在泉林、石缝泉、潘坡村等,选用泗河野鸭蛋做原料,经特殊工艺腌制而成,蛋黄呈红色,有油脂,香味浓郁,食之令人有鱼虾味道之感。

蛋青透亮,香味浓郁,营养丰富。

因负盛名,畅销省内各地。

2.泗水大花生介绍:(酒鬼花生)泗水县花生种植常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是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农作物,已成为全县六条产业链之一。

用传统工艺榨制的小槽花生油色泽金黄、清澈透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深受客户欢迎。

泗水县花生制品厂系列烤果,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成为主要创汇产品之一。

当然酒鬼花生最为有名!3.泗水泉林虹鳟鱼介绍:虹鳟鱼这种鱼不耐任何污染,必须在清澈透明的冷水中饲养,养殖产品干净卫生,肉味鲜浓,口感嫩活。

肉里无刺,便于食用,宜老宜幼,易于消化。

维生素D铁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食品。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22炭6烯酸和20炭5烯酸含量非常高,前者具有助脑发育成长,活化脑细胞,延缓脑老化的功效,后者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功效.鱼脑富有含磷蛋白,可促进脑的发育。

.红焖稣鱼的鱼骨可以补钙,防止骨质疏松,解除精神疲劳。

.鱼皮富含蛋白质,具有美容和强健筋骨的功效。

铁元素是肌体造血的必须物质,对保持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虹鳟鱼卵,粒大如黄豆,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卵蛋白,是享誉世界的高档营养食品。

虹鳟鱼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对水质、水温要求较高,并且要在流动的活水中才能生存。

泉林泉群为石灰岩裂隙岩上升泉,水质极佳,水温常年保持在18℃,极为适合虹鳟鱼的生长。

泉林镇自1987年开始引进虹鳟鱼,现有专业化虹鳟鱼养殖场一处,年产虹鳟鱼20万公斤。

4.黄沟旱藕介绍:黄沟旱藕,质地细腻、洁白如玉、九孔圆润、鲜嫩美观,其味清脆香甜、脆甜胜梨,药用价值高,食后沁人心脾、甘烈清爽,是宴席之上品,补品之首选。

泗水,我的家乡-论文

泗水,我的家乡-论文

泗水,我的家乡- 论文关键字:遗址位于文化历史孔子年月行宫泗水泉林泗水县泗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青水秀,文化灿烂。

是“洙泗渊源之地,圣化融液之区”,东夷文化、儒家学说的重要发祥地,圣地之源。

一、泗水历史悠久“泗水”县名,因泗水(亦称泗河)取名,沿用至今。

古老而鲜明的地名词语,和深厚而独特的地名实体,构成了泗水县灿烂的地名文化。

“泗水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ishuixian”。

位于东省中南部,泰沂区南麓,泗河上游。

地处东经117 05′-117 35′,北纬35 28′-35 48′。

东接平邑县,西连曲阜市,南邻邹城市,北与新泰毗连,西北与宁阳县搭界。

县境最大横距52公里,最大纵距50.6公里,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

泗水现有近18万户,60多万人,8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地泗水城,位于县城古城西路北部,距省会济南190多公里。

泗水县始置于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

据春秋时期《尚书》之《禹贡》篇记载,泗水是禹治“九水”之一。

隋以前,泗水先后为卞明国、卞邑,归属鲁国。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汶阳入鲁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卡县为泗水县。

隋末至唐代、明代、清代一直沿用泗水县,除疆域有所改变外其他未变。

清朝时期隶属于兖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泗水县隶属济宁道。

1956年5月隶属济宁专属。

1983年10月隶属泰安地区。

1985年5月,隶属济宁地区至今。

二、泗水地名特征据对境内聚落地名群(即自然村落)的分析,其形成和语词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地名形成比较古老。

据文物部门考证,泗水境内有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聚落遗址十多处,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有柘沟、琴柏、仲都、小黄沟等;龙文化遗址有尹家城、玉沟、玉皇庙、张庄等。

第二,地名命名有显明规律和特征。

以自然实体得名的有217个村庄,占全部自然村的36.7%,如东洼、尧、风仙庄、圣水峪、小河等。

体现了本县多多水的自然地理特征。

济宁名人

济宁名人

1、济宁名人伏羲(太昊)出生于泰山南麓(今济宁市泗水县的华村水库及华胥山及贺庄水库)一带,是伏羲故里。

伏羲太昊,华胥之子,是东夷人的部落首领,华夏始祖,图腾为龙,风姓,曾封泰山禅云云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济宁市微山县两城乡现存伏羲庙、伏羲陵。

虞舜是我国远古时期最贤明的帝王之一,和尧并称,有“尧天舜日”之说。

据考证,舜生于济宁市泗水县诸冯,渔于雷泽,耕于历山,陶于河滨。

因族群迁徙,地名随迁,因此一些地方亦有雷泽、历山、舜井之说。

黄帝又称有熊氏,轩辕氏,中国人所称“炎黄子孙”的“黄”就是指的黄帝。

位于济宁市曲阜城东四公里的寿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诞生地,现存。

蚩尤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民族领袖、东夷部落的首领。

据记载考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是历史上蚩尤部落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

埋于济宁市汶上县的蚩尤冢,现存。

少昊传说少昊为史前五帝之首,是黄帝的儿子,姓已名挚,号金天氏,古代东夷族首领。

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

少昊自穷桑登帝位,徙都在曲阜,以金德望天下,故称金天氏。

曲阜少昊陵现存。

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伏羲、女娲的生身之母,为风姓,她在今古雷泽(山东济宁泗水县华胥山华村水库)边感孕,生下伏羲,在承注山(济宁南40里)生下女娲,由此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女娲女娲氏是中国千古第一的英雌,生在承注山(济宁南40里),是伏羲的妹妹,又叫女希氏,她制定嫁娶之礼,发明笙簧乐器,炼五色石补天,是我国母系社会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

少康夏代大禹重孙帝相之子,其母仍国人(今山东济宁市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

少康在仍国长大还都后,夏朝中兴,诸侯来朝,方夷来宾。

又传11代至夏桀被周武所灭。

微子名启,是殷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

纣王执政昏庸无道,微子数谏不听,愤而出走,阴于微地。

周武王伐纣后,把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微子为宋国始族。

济宁儒家文化的发祥地

济宁儒家文化的发祥地

济宁儒家文化的发祥地1、位置读图一,济宁位于中国山东省的西南方向,即位于鲁西南地区读图二,济宁东南邻枣庄市,东邻临沂市,北邻泰安市,西邻菏泽市,南邻江苏省,西北隔黄河与河南省相望,共邻4个市、2个省:2、行政区划及区域四至(图三)济宁有二区三市七县,共7个县级行政区,二区是市中区,任城区;三市是兖州市、曲阜市、邹城市;七县是微山县、汶上县、嘉祥县、金乡县、泗水县、梁山县、鱼台县。

济宁的最西端和最北端在梁山县,该县与河南省相邻;济宁的最南端在微山县,该县与江苏省相邻;济宁的最东端在泗水县,该县与临沂市相邻。

3地形、地势、河湖读《地理说明指导》P74, 32题的“济宁市地形图”分析:济宁市整体地势地势特点为东高西低。

东部为山地 ,丘棱,主要在泗水县县和邹城市,西部大多是平原(地形),东部的山地、丘陵属于鲁中南山地,西部的平原属于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 ),所以济宁市处于黄淮海平原和鲁中南山地的过渡地带。

济宁最高处是凤凰山,在邹城市境内。

地形:济宁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地形复杂,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近50 % ),海拔较低 ,起伏不大,位于我国第三阶梯,主要位于华北平原。

济宁河湖:(读图四)①济宁市,大部分地区属于淮河流域。

②中国第二长河河流经济宁市梁山县。

③京杭运河纵贯济宁南北,其走向是西北至东南。

明清时期,运河的管理机构常驻济宁,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

京杭运河年运输量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黄金水道”,京杭运河现在的通航能力:最北到山东的济宁,最南到苏杭,济宁以北现已不能通航了。

京杭运河是济宁市内河航运的骨干,南水北调东线经过济宁。

④南四湖是北方最大的湖,位于济宁南部,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4、气候济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属于暖温带(温度带),所以济宁的气候也可以叫暖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通过学习中国地理可知:A.济宁降水量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地名中的孔子师徒“元素”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地名中的孔子师徒“元素”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地名中的孔子师徒“元素”展开全文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是先贤仲子故里,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春秋时期,今泗水之域是鲁国辖区,孔子讲学论道的足迹遍及泗水的山山水水,在泗水地名上留下了众多的孔子师徒元素。

可以说,这些地名的背后蕴藏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或者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折射出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生生不息的民间记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师徒是大仁大智之人,为泗水秀美山水增添了文化气息。

尼山是孔子发祥之地,在隋、唐、北宋、金时期归属泗水县,《隋书》《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金史》均有记载。

北宋皇祐二年秋九月,仁宗“封尼山神为毓圣侯”,敕曰:“兖州泗水县尼邱山崇冈秀阜,云雨所出,储丕佑于商后,孕金气于孔族,挺毓睿哲,为万代师。

当崇五等之封,俾均四渎之秩,列于祀典,以表神像。

攸司奉书往申昭告,宜特封毓圣侯。

”后来,建有毓圣侯祠,奉祀尼山山神,又称尼山神庙。

元及元以后,尼山长期归属邹县。

尼山孔庙东南崖下的夫子洞,又名坤灵洞,是孔子诞生之地。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夫子洞村从邹县划归泗水县。

尼山、夫子洞在离别近600年之后,回归泗水县。

六十年代初,尼山水库建设,需要安置移民,尼山、夫子洞、夫子洞村划归曲阜县。

毓圣侯祠由夫子洞东行1.3公里,来到了泗水尼山圣源书院。

古泗水流域是东夷族聚居之地,又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生长活动在这里。

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人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泗水(河流)则有了“圣源泗水”美誉。

2008年10月,尼山圣源书院揭牌成立,举办了一系列的高端学术会议,开展了理论研究、培训普及和文化交流,被定为“世界文明论坛”永久举办地。

特别是2012年底率先开展“乡村儒学”活动,随之在全县推广,该活动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度创新典型案例,“乡村儒学”模式被省文化厅在全省推广。

泗水尼山圣源书院从尼山圣源书院东南行500米左右,有两个古老村庄——圣水峪镇南东野、北东野。

泗水县泉林泉群保护浅析

泗水县泉林泉群保护浅析

泗水县泉林泉群保护浅析孔维居【摘要】介绍了泗水县泉林泉群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泗水县;泉林泉群;保护;开发利用【作者】孔维居【作者单位】泗水县水利局,山东泗水 27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泉林泉群位于泗水县县城东25 km陪尾山下,泗河发源处,此地系泰沂低山丘陵边缘。

东部陪尾山海拨130m,西部汶泗断层地堑处在100m以下,南北东三面环山,西面是洙泗流域冲积平原。

泉林泉域位于泗水县灰岩区的东端,泉林以东及东南广大地区皆为泉林泉域。

泗水县水利局自1981年以来,连续对泉林泉群、石缝泉群的涌水量进行多次观测。

利用泉林流量衰减分析法计算出该水源地的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2.97 万m3/d,枯水年补给量为8.84万m3/d。

1.1 泉水喷涌量逐年下降泉林泉群为山东省日流量大于1万m3的大泉之一,多年平均流量为1.01m3/s。

目前,泗水县利用泉林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发旅游事业。

近年来,随着泉林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部门用水量急剧增加,泉群补给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攀升。

加之近期因降雨偏少,泉林泉群几乎没有补给。

泉林泉群主要补给区为平邑县白马乡(现平邑街道办事处)、泉林镇马家庄一带,该区域为平邑县唐村水库灌区,往年,春节刚过就放水灌溉小麦,2015年因唐村水库进行规范化验收,没有放水,该区域群众为抗旱大量取用地下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造成泉林泉群喷涌量急剧减少。

据统计,泉林泉群补给区泗水县内共有深井152眼,工业、生活用水井54眼,农业灌溉用水井98眼。

2014-04-01经实地测量泉林泉群流量为0.14m3/s,2014-04-04为0.05m3/s,2014-04-08为 0.02m3/s。

如不采取措施,泉林泉群将要停喷。

1.2 泉水水质越来越差泉林泉水pH值在7~8之间;水中无砷、汞、镉等有毒杂质,化学性能高,水温稳定(17~17.5℃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历史文化名镇泗水泉林镇
泗水县泉林镇位于泗水县东部,据《泗水县志》记载,明代名流墨客的文章词赋中咏叹此地清泉遍布,密如树林,“泉林”之名也就此而来。

泉林殷商为卞明国,春秋时期为鲁卞邑,秦汉以后设县于此。

北魏郦道元誉泉林为“海岱名川”。

康熙、乾隆帝多次驻跸,建行宫,立御碑,赋诗诵泉。

泉林古迹众多,有泉林泉群、泉林寺遗址、赑屃碑、石舫、御桥、御桥、三皇姑庙、虎斗坡、千年银杏树、子在川上处、古卞桥(又称双月桥)、古卞城遗址、泉林行宫等。

古卞桥、古卞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