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大学生活的差距

合集下载

美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和中国的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美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和中国的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美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和中国的相比有哪些优缺点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中国人会说,不用比了,美国的教育制度一定更好。

笔者看来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一个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因为美国人发现在世界中学生数理化竞赛上,中国的中学选手通常都能进入前三名,经常的是前三名中有两名甚至更多的中国学生。

为弄清原因。

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就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中小学教育。

考察团的结论十分惊人。

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水平,特别是中国学生的数理化等科目的水平远远超过美国同学。

比如中国高一同学的数学水平通常能达到美国高三同学的水平。

中国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远多于美国同学,课外作业,练习的数量和质量也都远远超过美国学生。

考察团忧心忡忡的报告说,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改变,二十年后美国的科技大国的领先地位就要让给中国了。

几乎同一个时间,中国发现美国的科技水平很高,得到诺贝尔奖金的学者很多。

就派了一个教育代表团去考察美国的大学教育。

考察团的结论也很惊人,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有很大的有优势,美国大学的科研水平很高,教育注重启发性,教师同学生有很多互动,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强的创新精神。

考察团忧心忡忡的报告说,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改变,二十年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同美国的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二十年过去了。

现在到了21世纪初。

美国的教育体制并没有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基本还是老样子。

可是两个考察团的预言都没有变成现实。

美国的先进科技依然领先,中国的科技水平也没有被美国进一步拉下太远。

为辈子苦工。

这就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

所以中国的小学生从入学开始,都有一个考大学的远大目标。

每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努力学习,每天很早就上学。

下午5点才能回家,晚上还要做两个多小时的作业。

假期也不一定能闲着,很多时候都要参加补习班,要自己在课外时间多学英语,学数学,以求在学习上能领先别人一步。

中美大学生活差异英文作文

中美大学生活差异英文作文

中美大学生活差异英文作文English:On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college lif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level of independence granted to students. In China, students usually live on campus and have strict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follow. The social life revolves around studying and group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school. In contrast,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enjoy much more freedom. They can choose to live on or off campus, decide their own schedule, and participate in a wide rang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is freedom allows American students to explore their interests, develop leadership skills, and build connections with people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Additionally,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are also quite different. Chinese colleges tend to focus more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passing exams, while American universities emphasize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Overall, the difference in college lif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flects broader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中文翻译:中国和美国大学生活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学生所获得的自主权水平。

中国和美国大学的不同英语作文

中国和美国大学的不同英语作文

中国和美国大学的不同英语作文The academic system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 when it comes to university education. While both countries place a strong emphasis on higher learning, the approaches and experiences within the university setting vary significantly. As a student who has studied in both China and the US, I have witnessed firsth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ducational environment.One of the most notable distinctions lies in the admission process. In China, the gaokao, a highly competitiv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determining a student's university placement. This standardized test, taken at the end of high school, evaluates a student's proficiency in subjects such as Chinese, mathematics, and a foreign language, typically English. The scores achieved on the gaokao are the primary factor in university admissions, with top-performing students gaining access to the most prestigious institutions. In contrast, the US college application process is more holistic, considering a variety of factors beyond test scores, includ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essays, letters ofrecommendation, and sometimes interviews.Another key difference lies in the structure and curriculum of university programs. Chinese universities generally follow a more rigid and specialized approach, where students declare their major upon enrollment and take a predetermined set of courses within that field. The curriculum is often heavily focused on the chosen discipline, with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electives 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the US, however, the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is typically more flexible, with students required to fulfill 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in a range of subjects before declaring a major. This allows for a broader exploration of academic interes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 well-rounded education.Classroom dynamics and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lso vary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educational systems. In China, lectures tend to be the primary mode of instruction, with professors delivering content in a more authoritative and didactic manner.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 often limited, and 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rote learning and memorization. In contrast, US universities generally encourage a more interactive and discussion-based approach, wher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actively engage in class discussions, ask questions, and contribute their own ideas and perspectives. Professors in the US often employ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group projects, case studies, and hands-on learningexperiences.The rol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s another area where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diverge. In China, the primary focus i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extracurricular involvement is often seen as a secondary concern. Students may participate in some organized activities, such as sports teams or cultural clubs, but the emphasis is primarily on excelling in coursework and achieving high grades. Conversely, US universities place a significant emphasis on the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a wide range of extracurricular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from student organizations and volunteer work to internships and study abroad programs. Participation in these activities is often viewed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university experience, contributing to personal growth,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nd a well-rounded education.The campus life and student experience also differ between the two educational systems. Chinese universities typically have a more self-contained campus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live, study, and socialize within the university grounds. The campus often features dormitories, dining halls,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amaraderie among the student body. In the US, however, the university experience is more integra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y, with students living both on and off campus, and having access to a broader range of resources andopportunities beyond the university grounds.Finally, the approach to student support and counseling also var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Chinese universities tend to have a more centralized and structured system of academic and personal support, with designated offices and staff responsible for advising students on course selection, career planning, and addressing any personal or psychological issues. In the US, the support system is often more decentralized, with various offices and services (such as academic advising, career counseling, and mental health resources) available to students, who are encouraged to take a more proactive role in accessing these resources as needed.In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reflect the distinct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societal values of each country. While both systems strive to provide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the approaches, experiences, and priorities within the university setting vary significantly. 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can help students and educators appreciate the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in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higher education.。

中外教育差异

中外教育差异

1.学生入学的方式不同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考试,而且很多是一卷定终身。

考试本身并不坏,但一卷定终身不好。

今天中国的高考制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扼杀了许多青少年的兴趣与爱好。

那么国外学生是如何进高校呢?以美国名校为例,一般要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参加SAT考试,但考试压力不大,因为一年有7次考试机会,随你什么时候去考,也不管你考几次,直到你满意为止。

二是高中实行学分制,至于你是三年学完还是五年学完都可以。

三是中学考试的平均成绩要达到B。

这不是一张考卷所代表的全部分数,即使你全部答对,也只能得50分。

平时如果你做一个航天模型,玩一个能够遥控的风筝,也可以拿25分、30分,甚至对同学的帮助有时也会算分,这样综合起来看你是A还是B。

四是考大学要推荐信,特别是要有个性的推荐信。

五是学校个别面谈。

这就是国外很多名牌大学的“五关”。

另外,国外的大学实行淘汰制,宽进严出。

有了严格的淘汰制,开多大后门都没用。

如果你个人能力不行,即便是开后门进去,也是自讨苦吃,过一年你就得自动“下岗”。

所以选择大学还是要与自己的能力相配。

2.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策略和办学定位,对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要求纽约的服装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都是世界一流大学,但各家的定位却不一样。

不同的学校发不同的音,只有这样才能够奏出美妙的乐章。

如果我们都往一个方面挤,就不能奏出动听的乐曲。

同时,不同学科对学位的要求也不一样。

一个好的高等学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培养出多少硕士生和博士生。

据统计,我国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三,但最近某地出年薪16万聘请高级技工,却没人响应。

所以,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高等学校结构,使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并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3.学校的内部结构不同这一差异导致了学生培养方法上的根本不同。

任何高等院校的内部结构都是纵横交错的,纵的方向是本科教学,横的方向是科学研究。

不同的学校其内部结构是不一样的。

美国海归自述:国内和国外生活的真实比较1

美国海归自述:国内和国外生活的真实比较1

美国海归自述:国内和国外生活的真实比较1我在美国时也和各位想法差不多,那时候在美国一年下来税前也有8万多(我在的地方在美国算中等偏上的消费水平,房租one bed room 一个月$800)。

回国的offer给了三十几万,算了半天才下决心。

等到了国内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一来国内的税低,年收入50万以下真正交的税在22%左右。

此外还有住房公积金,一般是10%,也就是说你工资的10%放在公积金里,剩下的90%才交税,公司另外在match 10%的工资,这比美国的401k可强多了。

通常年末还有10%的奖金,和美国同样的stock option。

所以算下来实际拿到手里的税后也是三十几万。

而在加州这种地方一年的联邦税和州税加起来怎么也在30%以上,大打折扣。

当然在国内时间久了,你还会有做个生意等其他赚钱的法子。

此外国内的外企里有各种补助,比如手机费报销(我现在的公司一个月最多1000元,足够了),午饭(500元)等等。

国内实实在在做research的很少,大多都要和客户打交道,这样出去吃饭打车的开销都可以报销。

我现在也就是租个房子花钱,2000每月在北京不比美国的apartment差,上网水电杂费一月四百,其余还不是衣服鞋子追追女孩。

兄弟我在美国作过几年IT咨询的,美国东南西北都跑过,要说看到的中国人个个都挺省的,大多数情况下自己做饭,也没见租多好的房子,要攒个四五年才出个首付,连看个电影都很少。

美国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环境,还有城郊的一个single house。

在国内可以说是五光十色.我觉得回不回去看个人性格和背景,你要是做research或编程序的,性格内向,在国内只会吃亏,不会有什么太大发展。

要是你性格外向,想做市场或者销售,开公司,那赶快收拾收拾回家了吧,熬着实在难受。

兄弟我说的可能有点不清楚,我在美国工作了几年后又念了个MBA才回去的,所以你说我是学生刚回去也可以。

我在美国是做IT咨询的,其实就是系统集成和架构设计,再管管和印度方面的外包服务,技术含量不如编程序的高,不过和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挺长见识的。

中国本科与美国本科的差距.doc

中国本科与美国本科的差距.doc

中国本科与美国本科的差距现在,去美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大家都青睐美国教育呢。

那美国读本科有什么魅力。

下面就来说说中国本科与美国本科的差距。

截至202X年中旬,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202X年数量略有不同),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

这数以千计的高等院校中,全国总院校上榜占比仅仅约5%(USNews排行榜)和1.35%(QS排行榜)。

这样所谓的“大基数”实则还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差甚远。

我们拿本科教育举例,究竟中国与美国本科教育的差距在哪里?1、价值观教育美国美国大学更强调在本科学院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核心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实现美国的价值观教育。

教授在授课时并不会对学生强调那学是价值观哪些不是,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形成独立判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能够确立起美国价值观体系,而且终身难以改变。

中国思修、品德,这些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脱口而出的课程,没错,就是中国的大学将价值观传授给学生的载体。

可是,我们真的理解书中的观念吗?大概真正能用心理解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吧!大部分的人都是“who car es,考试通过,绩点达成,其他东西记了也没用”的这种态度吧……在中国大学的本科课程中,教师普遍重视知识讲授,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本身蕴含的价值观因素。

中国传统师道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只剩下了“授业,而丢掉了最重要的“传道”和“解惑”。

学生只关注老师讲了什么,考试会考什么。

至于这一事实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原理是什么,前人的分析过程是什么,你自己的独立判断是什么等等,教师和学生对此均不关心。

和价值观教育相比,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些具体可见的技术上的进步。

原本重合在一起的“读书”和“做人”的双重职能被分离了。

因而也就造成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还是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2、重视方式美国美国顶尖大学虽然经历了科研和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激烈争论,但一旦确立了本科生教学的核心地位,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论美国学生校园生活与中国学生校园生活的不同

论美国学生校园生活与中国学生校园生活的不同

论美国学生校园生活与中国学生校园生活的不同一.美国学生选课的高度自由与自主美国学生选课是完全取决于自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经济情况选课。

所以,没有统一的班级。

即使必修课,你也可以自由选择修读的时间。

也就是,学生只要学分符合专业计划的要求,选课的事情就完全是学生自己做主了。

但选课自由不是没有限制的,首先,你选读的专业大纲限制了你的选课范围是有限的。

学校和有关的系科只规定某个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计划里主要为选修课。

其次,你的选课要受到最高和最低周学分数量的限制。

学校规定全日制学生(Fulltime)和半工半读学生(Parttime)每周要选的最低和最高学分。

全日制一般最低为每周16个学分;半工半读一般最低为每周6学分。

但超过了一定的上限,学生选课的费用将上浮。

也就是,在某个学分数量之内选课,学费最合算。

这样,学生的自由被有效的规定了一个范围。

其三,你的选课还有某些先决性限制,例如,没有通过大学英语2级,你就不能选修3级。

由于电脑联网操作,使得这一点做起来非常容易。

在中国,一,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业水平的衡量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相应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有关课程, 每门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考试通过后即获得课程规定的学分,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最低学分,方能取得毕业资格.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对应一个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反映学习水平的高低,毕业时所有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大于等于2,同时符合其他有关要求时,才能获得学士学位.二,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及课程组成结构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列出了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读的课程,课程开设的学年学期,讲授的学时数,通过后可获得的学分数及总的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指那些课程必修,那些课程必须完成选修,选修的课程多少学分等)。

二.选课的压力所有学生必须自己关心选课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不留心,你很可能错过选课机会。

更重要的是,许多好的课程还必须早点去注册,否则人数满了,你就无法选上。

中外大学生对比

中外大学生对比
(2)课堂学生参与度比较
美国大学生都是根据兴趣选课,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甚至要求老 师提问,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如果老师的提问回答不上就现场上网查, 且课堂上几乎没有玩手机等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在中国,大部分选课都是根 据这门课是否好过,老师好不好玩,再加上老师上课时互动较少,尤其是大 班教学、专业课,大部分都是老是一个人讲到底,互动很少,学生也只是机 械的做笔记。一般现状是,老师一直都不走下讲台,所以学生在下面玩手机、 聊天、睡觉、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等。
美国大学生
中立、非政治的价值取向
中中个人情集体得到的价值 取向
以经济成功为目标的人生价 值
功利主义的择业价值观
看似随意实则渴望家庭的婚 恋观
中国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观:
1.中国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 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求真务实 的理念,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 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
社会素质:社会素质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人群的普遍的修养程度、进步程度、文明程度、道德
程度,以及精神状态的总和,反映这个社会的发育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和人的素质一样,社会素质也 是无形的,却又是无处不在的。
中外大学生自然素质对比:
结果:美国大学生占较大优势
原因:体育是美国学校里的重要课程,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开
表 2 结果表明:不同国籍的大学生二 级信仰在神灵崇拜和民族主义两方面 存在显著性差异,神灵崇拜是美国大 学生分数远大于中国的大学生,而民 族主义则是中国大学生的分数大于美 国大学生。在家庭主义方面则出现了 相同。在宗教信仰、生命崇拜、金钱 崇拜、家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政治信 仰方面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小组成员:房伟、马俊杰、王伟实
要点介绍
价值观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国大学生的作息和学习
由于美国大学实行的是“完全的”学分制,一学期修哪些课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因此大学生没有整齐划一的作息时间,也绝没有熄灯制。

如果第二天早8点无课,那么愿起早还是睡懒觉完全是个人自由,学生宿舍通常不超过3人,及宿舍内的设施差别外,这方面跟国内大部分大学大学生的状况基本一致。

美国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和作息制度跟中国大学存在很大差别,中国文化在作息时间上讲究的是规律,上课时间基本都是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阶段,而且时间都很有规律。

另外中国大学里边的学生活动中心跟美国的也有差异,中国大学里的活动中心一般就是些体育设施或者干脆就是什么都没有以供学校举行活动用,不会出现如休息室、娱乐室之类的,更加不会有游戏厅。

这其中体现的就是中美文化对个人的态度,中国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学校大部分设施主要以学校为,而美国文化里边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生活质量。

二美国大学生看待学位证书的态度
学位证书固然很重要,它是你受过并完成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

大学里每年夏天举行的毕业典礼,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庆典,典礼之后还要大宴宾朋,包括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和亲属。

美国大学毕业生此时的心情大概与中国的高中生考上大学时相当,中国学生的关键是能否通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而美国大学宽进严出,关键却是能否大学毕业。

另一方面,美国是个讲求实际的国家,美国不少大学生、研究生,偶学位还未拿到,就已经在公司里上班,薪水当然是与其学位相当的。

美国社会既重视学位,更重视实际能力。

美国技术部门用人不仅看其成绩单优秀与否,还要看其是否学过某些重要的课程,同时给一技术问题令其在一两
周内解决,最后还要判断其是否能和同事融洽相处。

但是,在一时难以分辨高下时,当然是以学历、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学历来决定取舍。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美国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美国是充分开放的社会,包括性开放。

美国青年谈恋爱较早,高中生即开始date(约会),据说高中毕业的女生中处女已经不多。

但多数美国大学生还是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因为获得大学学历是通往未来幸福的重要桥梁,美国大学教授对功课要求又非常严格,每门课都经常有不及格的学生,功课不及格要重修、重交学费,多科不及格则拿不到学位。

因此将学业视为儿戏,早恋早婚的学生并不多。

何况在那样开放的社会里,男女之间已没有多少神秘可言。

另外美国社会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和自由,男女关系恐怕是头号隐私(政界人士则除外)。

因此大学校方不大过问学生这方面的事,而且也无权过问。

无论同居、还是早婚,都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如有违法,则是司法部门的事。

四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言谈举止的纪律约束
在美国,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是个人自由,但有一个前提,即不得妨碍他人。

因此在教室里当然不能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吸烟,否则教授有权令其出去,胡闹的可以立刻叫警察来,因为那样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

在宿舍里同样不能大声喧闹,否则其他同学可以报告宿舍管理人员。

遗憾的是美国有时也“法不责众”,周末晚上的喧闹和摇滚乐有时也无人过问,只好忍耐。

至于打架斗殴,现实生活中极为少见,只有好莱坞电影里常出现。

打架的结果则是立刻被警察带走,弄不好吃一场官司,赔一大笔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