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1 现代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消费者.消费者是我们进入经济生活最初身份。

2 消费是一种为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而享用物品和服务的过程。

3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影响生产。

没有生产则无从消费。

4 描述生活用品的生产“旅程”(描述,排序)5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在市场上购物。

6 商品:既是生产出来的物品,又是要在市场上卖出的物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会判断)7 在市场上我们能买到商品和服务。

8 市场的种类:农村市场、城市市场、专门市场、电子商务。

9 市场的作用:满足人们的需求,给生活带来方便,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10 电子商务: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商品的买卖。

11 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使相隔万里之遥的人们能进行交易活动。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价格的其它因素:季节,如蔬菜、水果、服装等季节性的商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如电子类产品手机、MP3、电脑以及酒、古董等;地点,如土特产因产地和销售地不同价格不同、不同购买力的区域同类商品价格不同等;生活热点,如流行事物、突发事件影响的商品;品牌,如名牌类商品更贵等)13 影响人们购物的因素有;商品的质量、价格、产地、品牌、售后服务,购物者的需求和喜好,广告的影响和购物的环境,等等.14 怎样购物才是合理的呢?首先,要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安排支出,使支出与收入水平相适应.其次,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节俭,在购物时最好能经过分析、比较后再购买。

再次,购物时,要从自己实际需求出发,不要盲从。

15 人们的消费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化。

如:从过去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到今天的适时地“更新换代"、“寅吃卯粮”,利用贷款方式提前享受生活(超前消费)。

16家庭消费的内容:首先,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物质消费,如吃饭、穿衣);然后,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精神消费,如参加培训、旅游等);劳务消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复习历史与社会提纲有利于提高七年级学生听课的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一)1、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2、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群体?(同龄人群、学生、民族、社会组织、社区群体)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有的镜子是良师,有的是益友他有的起不到正面作用。

(2)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

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成长,用好镜子。

当别人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一致时,我们要正确的对待。

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

善于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我们的第三个家在哪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学校;我们的第三个家是社区。

除此之外,还有“虚拟社区”。

5、在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中,有哪些是与生俱来的,有哪些是社会规定的,有哪些是自己期望扮演的?与生俱来的角色:性别、人种、民族、儿女,肤色;社会规定的角色:观众、学生、游客、乘客、顾客、参观者、居民、班长;自己期望的角色:警察、老师、科学家、歌星、董事长。

6、尊重平等与尊老爱幼是矛盾的吗?不矛盾。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人们应该相互平等,平等相待。

但这与尊老爱幼并不矛盾,尊老爱幼,关怀弱者,如关爱老人,小孩,残疾人等,也正是尊重与平等待人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7、学生的本分是学习,但是,是否学习好,我们就可以不管其他的社会角色呢?初中生不仅要承担学生的角色,还应学会扮演自己承担的其它的社会角色。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第二课世界的划分第三课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1. 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地理学家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对地中海四周海陆轮廓的描绘大体上是正确的。

2. 公元2世纪,古希腊地理学者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幅地图首次展示了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线。

3. 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在12世纪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

图中的印度洋不再是被大陆所包围,而是一个在非洲大陆南面与大西洋相连接的海洋,中国、日本等亚洲东方国家也标注在图中。

4. 15世纪,麦哲伦等航海家最终证明了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其中一幅是地形图,一幅是驻军图,一幅是城邑图。

6.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制图理论和技术。

7. 地球上空有很多颗人造卫星,他们不停地向地面发送拍摄的卫星影像,地面接收以后,将它转送到科学家的计算机上,处理成卫星影像地图。

8. 古埃及人发现地图对表明财产所有权很有用。

(有了地图就可以解决所有权方面的种种争执。

)9. (人类的历史及时发现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也是丰富地图的历史。

)10. 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事物的空间联系。

(大陆漂移学说)11. 地图不但能够揭示自然事物的空间现象和过程,还能反映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

12. 如今地图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不但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

13. 地图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利和注记。

14. 方向:一般地图上的的方向(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用指向标表示方向、用经纬网表示方向。

15.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 - 2)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一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一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 ;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书本P 13图5-17 )11、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2、中国主要铁路线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

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

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

可见,台湾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6、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和社会1.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夏、商、周的兴起与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合并-秦朝统一中国2.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君主与臣民关系-世袭制与功臣封爵-农民和工匠的生活与地位3.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农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4.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及其传承-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的意义-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二、古代国家的兴衰1.秦朝的兴起与统一-秦朝建立的原因-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2.秦朝的衰落与汉朝的兴起-秦朝的弊端与短暂-刘邦与项羽的争霸-汉朝的建立与巩固三、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丝绸之路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作用-中国古代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的国际影响-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我国汉代与罗马的双方了解和交往-杨馆、罗马车马和汉代陶盆等的突出例证-中国古代文化如何对世界影响四、东亚古代国家的兴起1.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形成与发展-高句丽的疆域与特点-百济的疆域与特点-新罗的疆域与特点2.奈良和平和扶桑社会的形成-日本古代社会与政治-什么是和平时代和据说经济发展时期-什么是扶桑社会出现与经济繁荣的原因五、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造纸、丝绸和陶瓷等的制造工艺2.古代中国的数学和天文学-十进制计数法和算盘的使用-天文观测和历法的制定六、中国古代的交通与贸易1.陆上交通与贸易-货币与商业的发展-兵马俑的发现-驿站与驿道对交通和贸易的作用2.水上交通与贸易-运河与河运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港口城市的兴盛七、中国古代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1.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保护2.藏传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历史与社会七下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下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下复习纲要第一单元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第一框:社会伴我长大1、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作为社会的成员,就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一旦离开社会,就没法成为真切的人。

我们在社会中生计,吃他人种的粮食,穿他人缝的衣服,住他人造的房屋,我们的大多半知识都是经过他人所创建的语言,由他人教授给我们的,社会为个人提高了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2)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们一出生,就在家庭中成长,饰演着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跟着年纪的增添,我们走进学校,学生成为我们饰演的新角色,学校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我们成长的最主要场所;同时,我们又社会在特定的社区中,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员,所以,父亲母亲,老师,伙伴和传媒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侧重要的影响。

3、什么是社会?社会是一个大的集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4、人类赛过动物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

5、我们身旁有哪些镜子?一个人终究应当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论?(当来自四周的评价与自我的见解不一致时,我们应当怎么办?)我们的身旁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亲母亲、朋友等。

有的镜子是良师,有的是良友,也有的起不到正面作用。

我们应当正确的认识自己。

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弊端。

一方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有不一样的镜子,个人需要借助这些社会镜子,经过与他人的比较、他人对自己的评论等来多角度、全方向地认识自己。

另一方面,应当正确地域别、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论。

基于个人的能力、水平以及评论尺度不一样样多方面的原由,他人对自己的评论也可能错落不齐、不完整一致,所以,我们自己应当学会正确地对待这些评论,把他人的评论作为一个认识自我的参照,但又不盲从于他人对自己的评论,亦步亦趋。

既要看到自己的弊端、弱项、劣势,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强处、优势,全面地、正确地对待自己。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我国辽阔疆域( P3图5 -2)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的四至点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5 个陆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上相邻国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家时针方向)6 个隔海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国家我国的海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陆位置濒临的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疆域优势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看,中、英、美、蒙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古的不同之处英国:岛国蒙古:内陆国家2、行政区划三级行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政区划治县、市)、乡(镇)34 个省23 个省级行政 5 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区划单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位4 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 P43、 P42 图3-3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我国人口数量众多( 12.9 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辽阔的疆域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兼备)。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从五带的分布看: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面积及地位:中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北纬53度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北纬4度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东经135度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东经75度附近。

4、我国的内海和岛屿:1)边缘海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主要海峡有: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3)主要岛屿有:台湾岛和海南岛4)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

5)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5、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6、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答: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第二课世界的划分第三课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1. 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地理学家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对地中海四周海陆轮廓的描绘大体上是正确的。

2. 公元2世纪,古希腊地理学者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幅地图首次展示了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线。

3. 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在12世纪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

图中的印度洋不再是被大陆所包围,而是一个在非洲大陆南面与大西洋相连接的海洋,中国、日本等亚洲东方国家也标注在图中。

4. 15世纪,麦哲伦等航海家最终证明了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其中一幅是地形图,一幅是驻军图,一幅是城邑图。

6.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制图理论和技术。

7. 地球上空有很多颗人造卫星,他们不停地向地面发送拍摄的卫星影像,地面接收以后,将它转送到科学家的计算机上,处理成卫星影像地图。

8. 古埃及人发现地图对表明财产所有权很有用。

(有了地图就可以解决所有权方面的种种争执。

)9. (人类的历史及时发现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也是丰富地图的历史。

)10. 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事物的空间联系。

(大陆漂移学说)11. 地图不但能够揭示自然事物的空间现象和过程,还能反映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

12. 如今地图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不但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

13. 地图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利和注记。

14. 方向:一般地图上的的方向(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用指向标表示方向、用经纬网表示方向。

15.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通常,反映大范围区域的地图选用的比例尺就小,途中的内容比较简略;反映小范围区域的地图,选用的比例尺就大,图中的内容比较详细。

16. 人们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称为大陆,将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大陆及其附属的岛屿称为大洲。

地球上的陆地被人们分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及南极洲。

17. 大洲之间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

山脉、河流等属于天然界线,运河等属于非天然界线。

亚欧两洲陆地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等为界。

非亚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界线。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界线是白令海峡。

18. 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北冰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形状如同英文字母“S”,北冰洋面积最小。

19. -(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7月18日为世界海洋日。

)20. 目前,全世界约有230个国家和地区。

21. 一个国家除了拥有自己的居民外,还拥有自己的领土。

国家最根本的特征是拥有主权。

(拥有主权是国家与地区之间最大的区别。

)国家对内有处理国家内部事务的职能,对外有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以及抵御外敌入侵的职能。

22. 非洲是目前拥有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

23. 世界上有不同类型的国家。

从面积上看,“教会之国”梵蒂冈是一个面积只有0.44平方千米、人口仅1300余人的袖珍小国(“国中之国”);俄罗斯国土辽阔,面积1708万平凡千米,居世界第一位。

从形状上看:狭长型——智利,紧凑型——波兰,分散型——马来西亚。

从海陆位置来看,国家可分为岛国、沿海国和内陆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四周被印度洋和太平洋所环抱;尼日利亚南临几内亚湾,为沿海国;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

还可以从宗教上看。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

(我国一向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行径。

)25. 自然环境由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

(这些自然要素既构成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26. 陆地上的地形有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在不同地形的分布区内,道路形式、社区规模和类型、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别。

)27. 气候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

地球上有多种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上。

农业活动与气候关系最为密切。

28. 土壤也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肥力上。

29. 水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主要的和不可替代的资源。

因此一些河流沿岸往往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带。

30. 人口的分布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31. 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带是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

第二个人口密集的地区是西欧。

第三个人口稠密区在北美洲的美国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周围。

(人口稠密地区的形成与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关。

)32.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

人口密度一直是“黑河——腾冲”一线之东南面高于其西北面。

目前这条线的东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3%,而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4%。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人口排在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山东、广东、四川和江苏。

第二单元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第四课农业与自然环境第五课工业与自然环境34.(农业和工业属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35.农业分为耕作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部门。

36.(农业起源于早期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

)37.据考证,早期驯化动植物的地区主要有西亚两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中美地区。

例如,小麦和猪、牛、羊是在西亚驯化而成的;水稻的最早驯化地区是中国;玉米的最早驯化地区是中美地区。

38.斑马始终没有被驯化。

39.驯化产生了原始农业,农业是人类获得较为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全球人口从距今一万年左右人类种植谷物开始持续增长。

)40.当一个物种被驯化后,其他地区利用这个物种,还要进行适合当地环境的驯化。

(农业生产的区域也由最初零星的作物起源中心逐渐向外扩展。

)41.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

1973年,他成功地培育出世界最早的“三系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绿色革命”。

42.人们利用杂交技术和基因工程,培育出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作物、家畜新品种。

(新品种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而且改变了他们的地域分布。

)43.耕作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的两个主要部门。

它们的地域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农业的发展除了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外,还受各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44.世界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地区,特别是中纬度地区,即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45.耕作业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因为:历史——中国耕作业历史悠久、作物品种繁多、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自然——中国气候的特点之一就是高温期和多雨期同在夏季,这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经济——中国有13亿人口,没有经济实力,所以只能自给自足。

)46.世界草场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大面积的天然牧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草原区。

(草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热带草原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

中国、阿根廷、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

)47.中国草场面积约4亿公顷,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的高原和山地。

48.(耕地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保护耕地、恢复一些被破坏耕地的生产功能,十分重要。

)49.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具有可更新的特点,只要利用得当,就不会枯竭。

50.中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51.森林的功能:经济功能——提供果品药材、提供木材;环境功能——美化环境、减弱噪音、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52.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我国沿海普遍实行了休渔制度,即在夏季的一段时间里停止捕鱼。

53.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程度是不同的。

工业的产生及发展,最能体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种类不断扩大、利用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

54.工业每一次较大的进步往往都表现为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与新产品的出现。

(新资源、新技术、新产品)55.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

前者又可分为黑色金属矿和有色金属矿两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矿;铜、铝、铅、锌等为有色金属矿。

后者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磷灰石等。

56.许多基础工业的分布需要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但随着交通和其他技术的发展,工业分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料和燃料产地的限制。

57.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空间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如:海地锰结核等。

58.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59.矿物的冶炼和提纯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肥料并造成污染环境的物质。

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人们已经开始回收废旧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