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doc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有哪些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有哪些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一)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
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
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
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二)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
辩论赛反方三辩技巧

辩论赛反方三辩技巧辩论赛反方三辩技巧作为辩论赛反方的三辩,你需要具备一定的辩论技巧和应对策略,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胜利。
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场景和问题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完成任务。
一、针对正方提出的观点进行驳斥1. 找出正方观点中存在的漏洞或矛盾之处在反驳正方观点时,可以通过寻找其存在的漏洞或矛盾之处来进行有效驳斥。
例如,如果正方提出某个观点与事实不符或逻辑上有误,则可以通过举出相关证据或逻辑推理来加以反驳。
2. 利用类比、对比等手段进行驳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类比、对比等手段来进行有效驳斥。
例如,如果正方提出某个观点与历史事件类似,则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比较来说明其不合理性。
3. 引用专家意见或权威数据进行驳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引用专家意见或权威数据来进行有效驳斥。
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时,可以引用相关专家的观点或权威机构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针对正方提出的论据进行反驳1. 分析正方提出的论据是否具有充分性和可靠性在反驳正方提出的论据时,可以通过分析其是否具有充分性和可靠性来进行有效反驳。
例如,如果正方提出某个论据仅仅是个别案例,并不能代表整体情况,则可以通过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加以反驳。
2. 利用对立面论证法进行反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对立面论证法来进行有效反驳。
例如,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教育模式的优缺点来说明正方提出的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3. 引用相关研究或实验结果进行反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研究或实验结果来进行有效反驳。
例如,在讨论健康问题时,可以引用相关研究或实验结果来说明正方提出的健康观念存在问题。
三、针对正方提出的结论进行辩护1. 引用事实、数据等证据支持自己的结论在辩护自己的结论时,可以通过引用事实、数据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讨论社会福利问题时,可以引用相关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 利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进行辩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来进行有效辩护。
万事开头难辩论赛三辩问题

万事开头难辩论赛三辩问题【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万事开头难,辩论赛三辩问题更是如此二、万事开头难的原因1.新环境的适应2.对手辩友的未知3.立论的把握三、辩论赛三辩问题的难点1.立场的坚定2.反驳的策略3.提问的角度四、如何应对辩论赛三辩问题1.充分准备,增强自信2.善于倾听,捕捉信息3.灵活变通,策略应对五、结论:勇于挑战,克服困难,辩论赛三辩问题并非不可逾越正文一、引言万事开头难,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
在辩论赛中,作为三辩,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三辩问题不仅要求辩手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还需要拥有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那么,如何在辩论赛中克服三辩问题的难点呢?二、万事开头难的原因1.新环境的适应: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面对新环境,人们总是需要时间去适应。
在辩论赛中,选手们需要快速适应赛场的氛围和规则,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对手辩友的未知:在辩论赛中,选手们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对手。
因此,如何了解对手,预测他们的策略和观点,也成为了辩手们在开头阶段需要克服的难题。
3.立论的把握:辩论赛的核心是立论,辩手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述。
在开头阶段,如何准确把握立论,为后续的辩论奠定基础,也是辩手们需要面临的挑战。
三、辩论赛三辩问题的难点1.立场的坚定:作为三辩,立场的坚定至关重要。
在辩论过程中,三辩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在后续的辩论中为自己的立场辩护。
2.反驳的策略:在辩论中,反驳对方观点是关键环节。
如何找到对方观点的漏洞,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是三辩需要克服的难点。
3.提问的角度:提问是辩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如何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既能够攻击对方观点,又能够展示自己立场的优势,是三辩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如何应对辩论赛三辩问题1.充分准备,增强自信:应对辩论赛三辩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准备。
辩手需要对自己的立场和论点有深入的了解,增强自信心,从而在辩论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在辩论赛中,三辩是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位置。
作为辩论队中的第三个发言人,三辩需要有出色的思维能力和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提问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帮助三辩在辩论中更加准确、精准地发问,从而为自己的辩方团队取得更大的胜利。
I. 提问目标明确在提问过程中,三辩需要确保自己的提问目标明确。
这意味着在提问前需要深思熟虑,在脑海中构建清晰的问题结构。
提问目标可以是要求对方阐述观点的理由,或者引导对方对证据的解释等。
确保自己的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有助于摆脱模糊的回答,迫使对方在回答中暴露问题所在。
II. 逻辑缜密三辩提问必须保持逻辑缜密,确保问题的推理过程清晰有条理。
可以通过提供背景信息、引用权威观点或拿出事实数据等方式,为问题的逻辑提供充分的支持。
同时,三辩还应避免陷入主观的情感因素,以客观的角度提问,使问题更具有说服力。
III. 使用反问技巧在辩论中,反问是三辩提问的一项常用技巧。
通过反问,三辩可以将对方的观点推理归纳到一个矛盾或者无解的境地,从而削弱对方的立场。
在使用反问技巧时,三辩需要注意语气适度,以免影响辩论的氛围。
此外,三辩可以使用反问来回应对方发问,从而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
IV. 组织问题层次在提问过程中,三辩可以适当地组织问题的层次,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细节问题。
这样做有利于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观点,并有助于三辩更好地回应对方回答中的相关问题。
同时,适当组织问题的层次可以提升提问的逻辑性和针对性。
V. 灵活运用提问方式三辩提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既可以采取直接提问,要求对方明确回答,也可以通过比较、类比、反问等方式迫使对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三辩还可以通过提问对方对自己观点的解释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立场。
VI. 注重语言表达三辩提问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表达。
提问时应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或语气不确定的表达方式。
使用具体、明确的语言有助于凸显提问的重点和目的,并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含义。
【最新】辩论赛中三辩技巧-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辩论赛中三辩技巧辩论赛三辩技巧三辩一定要思维敏捷,语速较快,有气势。
到了场上简短的回答对方的问题,然后快速抛出自己的问题,不要被对方带着走了。
如果碰到有什么问题不会回答,就绕过去,比如说“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而不是……”或者是“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了,……” 等……1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从某字的深层含义考虑下。
2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虽然有时有些牵强,但却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要发现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这一面着手,使对方提出的问题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这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
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
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3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
5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
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
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要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7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辩论赛中三辩技巧

辩论赛中三辩技巧在辩论赛中,三辩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对辩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并通过巧妙的辩论技巧来回应对手的观点。
以下是在辩论赛中担任三辩的一些技巧:1.拆解对方论点:三辩需要对对方的主要论点进行分析和拆解。
他们需要仔细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并找出其中的问题或漏洞。
对方的论点可能是不充分的、不可信的、不符合逻辑的等等。
三辩可以通过提供反证、提问、质疑事实和数据等方式来拆解对方的论点。
2.引用权威观点和研究: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三辩可以引用权威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这些权威的观点可以来自专家、研究机构、学术论文等。
通过引用可靠的资料,三辩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可信和有力。
3.创造有利的比较:三辩可以利用比较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优势。
通过明确地对比,三辩可以使自己的立场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
4.对抗对手的观点:三辩需要对对手的观点进行有力的回应。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分析对手的逻辑错误、坚持自己的立场等方式来回应对手。
三辩需要展示自己对辩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有针对性地反驳对手的观点。
5.进行逻辑推理:三辩需要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推理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逻辑推理可以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通过逻辑推理,三辩可以建立起自己观点的逻辑框架,并展示其合理性和说服力。
6.掌握辩论语言和技巧:三辩需要具备辩论技巧和运用辩论语言的能力。
他们需要掌握有效的论证技巧,如提问技巧、证明技巧、引证技巧等。
同时,他们也需要熟悉辩论术语和辩论技巧,如反转论证、降低对手论证、质疑对手前提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三辩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表达观点和回应对手。
7.保持冷静和礼貌:在辩论赛中,保持冷静和礼貌是非常重要的。
三辩需要始终保持冷静的思维和情绪,并以礼貌的方式与对手进行交流和争论。
即使对方的观点和论证方式不合理或具有攻击性,三辩也应该保持自己的冷静和理性,并通过有力的论据和逻辑来回应。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随着学校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辩论赛已经成为了许多学校和社会组织重要的练习和锻炼方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上,一个成功的辩手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巧,而三辩提问技巧是辩论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辩论赛三辩提问的技巧。
1. 打破对方观点三辩提问的第一个技巧是要打破对方的观点。
在辩论赛中,对方可以有许多观点,而作为三辩,我们需要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力的反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观点,坚决反对对方的错误观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并且找到队友和其他辩手的支持。
2. 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除了攻击对方的观点之外,三辩还需要能够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赛中,我们需要使用简洁、清楚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我们的立场和观点。
同时,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我们需要慎之又慎地避免触犯对方,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必要的争论。
3. 与队友配合在辩论赛中,三辩与其他队友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在对方进行回答时,三辩需要与队友一起拍手、揭开对方观点中的漏洞、同时强调自己的观点。
这种配合需要大家互相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4. 重点、细节等另外,在进行三辩提问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聚焦于最关键的问题,避免无用话术和冗余的观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回应对方的关键点,否则我们的阐述就会失去重要性。
其次,还需要注意辩论的细节问题。
比如,我们需要避免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进行回答,尤其是一些模糊的词汇和暧昧的喊口,会让我们的回答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需要清晰、明确地解释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立场。
5. 自信、深入最后,在三辩提问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和自信。
辩论赛是一场表演,我们需要展现自己的自信和深入的思考。
在面对对方的提问和质疑时,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断维护自己的立场,同时也需要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并尊重其他人的看法。
总体来说,在提高三辩的技巧方面,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一、提问目的1. 迫使对方答错或答“否”。
2. 获取有关辩题的信息。
3. 扰乱对方阵线。
4. 扭转场上辩论的劣势。
二、提问方式1. 询问型:对方现在是否承认XXX?2. 引证型:请问对方,A或B与XXX有何联系?3. 探询型:请问对方,对某问题有什么看法?4. 反驳型:如果对方观点是XXX,那么请回答……5. 诱导型:对方一定会认为我们XXX吧?三、提问注意点1. 不要问引导对方作答的问题。
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
2. 不要连续追问对方同一个问题,以免造成“穷追猛打”的印象。
3. 不要问与本方观点无关或对方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
4. 不要问与本场辩赛或本方观点关系不大或纯属个人看法的问题。
5. 不要问对方不能或不愿回答的问题。
如涉及政治、宗教、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敏感问题。
四、提问技巧1. 追问法:在一问之后,抓住对方发言中的破绽,乘胜追击,继续发问。
此时,要注意的是,在一连串的问话中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有机联系。
否则,问话就显得零碎,甚至使对方觉得混乱,因而难以集中精力应付你的追问。
例如:正:你们二辩说“A比B好”,那么请问你们二辩A究竟好在哪里?反:你们四辩说“B比A好”,请问你们四辩为什么这样讲?正:……(对方乱了阵脚)追问法要求追问的问题要一环扣一环,前后相扣,环环相生。
这就要求一辩要善于抓住对方发言中的漏洞和失误,及时组织语言进行反驳。
同时,在追问的过程中要善于变化,有时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加反驳的威力。
如上例中反方的追问就运用了顶针手法,增强了反驳的效果。
2. 穷举法:穷举法就是对某一问题提出多个问题,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好,然后一气呵成,不使对方的任何问题或观点有可乘之机。
例如:正:请问对方同学,你们认为A比B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为什么?请回答!再请问对方同学,如果A好的话,那么你们在辩论中为什么要把它作为重点攻击的对象呢?请回答!再请问对方同学……(对方无暇思考)穷举法要求在提问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对己方观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一)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
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
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
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
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
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
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
"话音一落,掌声四起。
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
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
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
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四)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
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
(掌声)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
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
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
对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
(全场掌声)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
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
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
这是辩论的大忌。
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
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
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
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
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
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
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
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
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 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