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大小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指的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于人体的有害作用,如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乃至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途径、种类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和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电流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人体的生理反应也不同。

对于工频电流,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人体呈现的不同反应,可将电流划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①感知电流就是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轻微刺痛。

经验表明,一般成年男性为 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②摆脱电流是指人体触电以后能够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

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儿童的摆脱电流比成年人要小。

应当指出,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

这就是说,一旦触电后不能摆脱电源时,后果将是比较严重的。

③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人的生命的最小电流。

电击致死是电流引起的心室颤动造成的。

故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就是致命电流。

100mA为致命电流。

(2)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愈长,造成电击伤害的危险程度就愈大。

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约有0.1s的间隙,这0.1s 的间隙期对电流特别敏感,通电时间愈长,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重合而引起电击;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紧张出汗等因素而降低电阻,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可引起电击。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动,造成血液循环中断,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均可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

一般从手到脚的途径最危险,其次是从手到手,从脚到脚的途径虽然伤害程度较轻,但在摔倒后,能够造成电流通过全身的严重情况。

(4)电流种类直流电、高频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但其伤害程度一般较25~300Hz的交流电轻。

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触电伤害是指人体在接触电源或电器时受到电流的侵害,导致身体受伤或死亡的现象。

触电伤害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

1. 电流强度:电流强度是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人体能耐受的最大电流强度约为20毫安,若电流强度达到这个范围内,则有可能导致心跳骤停、呼吸停止。

而在20毫安以上时,触电伤害将更加严重,越高电流强度,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因此,电流强度是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最关键因素,也是保护措施的集中体现。

2. 电压高低:电压高低也是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同的电流,电压越高,伤害程度也就越严重,因为电压越高,就意味着所受到的电场力越大,电击力量也就越大。

3. 电击时间:电击的时间越长,伤害也就越严重。

电击时间对触电伤害影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电流持续的时间增长,身体内的组织与器官所承受的电能也就更加丰富,从而产生更多的电解质,造成伤害程度的加重;其二是对于处于意识状态下的人而言,较长时间度的电击线性显著增加了意识混乱、疼痛感觉等不适应症状的产生,同时也可以促进各种紧急反应的加强,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4. 肢体流过的电流路径:肢体流过的电流路径也是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之一,不同路径肢体吸收的电流强度不同,从而带来不同的后果。

如果电流流经头、心、胸部等重要器官,那么就有可能产生致命性的伤害。

5. 触电部位:触电部位也是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之一,不同部位对电流的耐受程度和对不同部位的影响不同。

例如,肢体、腿部等肌肉较多的地方,虽然在电流较强时易产生肌肉痉挛,但相对较容易承受。

而对于手、脚等末梢部位而言,可以承受的电流就较为有限,也更容易造成伤害。

6. 电源类型:不同类型的电源会产生不同的电击效应。

直流电源时流经身体的电流稳定,均衡,触电伤害相对较小,但是交流电源通过反复进行正负转换,导致对身体的伤害要比直流电源更为严重。

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取决哪些因素

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取决哪些因素

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取决哪些因素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

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2.通电时间的长短。

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

这是因为时间越长,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

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s的时间间隙期。

在这个间隙期内,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

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就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

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

通过脊髓,会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

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

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

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

根据事故统计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电流的种类。

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

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

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

人体忍受直流电、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

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5.触电者的健康状况。

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

根据资料统计,肌肉发达者、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

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患者最危险。

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

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由于不慎触及带电体,产生触电事故,使人体受到各种不同的伤害。

根据伤害性质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内部器官组织受到损伤。

如果受害者不能迅速摆脱带电体,则最后会造成死亡事故。

电伤是指在电弧作用下或熔丝熔断时,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烧伤、金属溅伤等。

根据大量触电事故资料的分析和实验,证实电击所引起的伤害程度与下列各种因素有关。

(1) 人体电阻的大小
人体的电阻愈大,通入的电流愈小,伤害程序也就愈轻。

根据研究结果,当皮肤有完好的角质外层并且很干燥时,人体电阻大约为。

当角质外层破坏时,则降到800-1000。

(2) 电流通过时间的长短
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愈长,则伤害愈严重。

(3) 电流的大小
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在0.05A以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一般说,接触36V 以下的电压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致超过0.05A,故把36V的电压作为安全电压。

如果在潮湿的场所,安全电压还要规定得低一些,通常是24V和12V。

(4) 电流的频率
直流和频率为50Hz左右的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大,而20kHz以上的交流电对人体无危害。

高频电流还可以治疗某种疾病。

此外,电击后的伤害程度还与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以及带电体接触的面积和压力有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1 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电流通过人体,人体会有麻、痛等感觉,更严重者会引起颤抖、痉挛、心脏停止跳动及至死亡。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人的感觉越强烈。

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不同,以及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以下三级:1.1.1 感知电流感知电流是人能感觉到的最小电流。

实验资料表明,对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1.1.2 摆脱电流摆脱电流是人触电以后能自主摆脱电流的最大电流。

实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

成年男性的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的最小摆脱电流约为6mA(最小摆脱电流是按0.5%的概率考虑的)。

1.1.3 致命电流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

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造成的。

因此,可以认为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即是致命电流。

心室颤动电流与通过时间有关,如通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心室颤动电流仅数十毫安(一般认为是50mA以上)。

如通电时间小于心脏搏动周期,但超过10ms,并发生在心脏搏动周期的特定时刻(即易激期)时,心室颤动电流在数百毫安以上。

工频电流经由手一躯干一手的途径,对人体产生作用时,成年男性的感觉情况,见表1。

表1 工频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实验资料(mA)。

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触电事故的分析和实验资料表明,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触电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频率以及人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其中,通过人体触电电流的大小和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mA时就有生命危险,超过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停止呼吸,失去知觉而死亡。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见表。

表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影响I/mA 作用的情况50Hz交流电直流电0.6~1.5开始有感觉,手指有麻刺没有感觉2~3手指有强烈麻刺,颤抖没有感觉5~7手部痉挛感觉痒、刺痛、灼热8~10手已难于摆脱带电体,但还能摆脱,手指尖部到手腕有剧痛热感觉增强20~25手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剧痛,呼吸困难热感觉增强较大,手部肌肉不强烈收缩50~80呼吸麻痹,心房开始震动有强烈热感觉,手部肌肉收缩,痉挛,呼吸困难90~100呼吸麻痹,持续3s或更长时间,则心脏麻痹,心室颤动呼吸麻痹300及以上作用时间0. 1s以上,呼吸和心脏麻痹,机体组织遭到电流的热破坏-电流。

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编号:SY-AQ-09698(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the degree of electric shock injury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电流大小的影响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触电的伤害程度。

不同的电流会引起人体不同的反应。

根据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习惯上将触电电流分为感知电流、反应电流、摆脱电流和心室纤颤电流。

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人体触电时间越长,电流对人体产生的热伤害、化学伤害及生理伤害愈严重。

一般情况下,工频电流15~20mA以下及直流电流50mA以下,对人体是安全的。

但如果触电时间很长,即使工频电流小到8~10mA,也可能使人致命。

3、电流流经途径的影响电流流过人体途径,也是影响人体触电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电流通过人体心脏、脊椎或中枢神经系统时,危险性最大。

电流通过人体心脏,引起心室颤动,甚至使心脏停止跳动。

电流通过背脊椎或中枢神经,会引起生理机能失调,造成窒息致死。

电流通过脊髓,可能导致截瘫。

电流通过人体头部,会造成昏迷等。

4、人体电阻的影响在一定电压作用下,流过人体的电流与人体电阻成反比。

因此,人体电阻是影响人体触电后果的另一因素。

人体电阻由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构成。

表面电阻即人体皮肤电阻,对人体电阻起主要作用。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电阻一般在1000~3000Ω范围。

人体皮肤电阻与皮肤状态有关,随条件不同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如皮肤在干燥、洁净、无破损的情况下,可高达几十千欧,而潮湿的皮肤,其电阻可能在1000Ω以下。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PPT课件)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PPT课件)

人体电阻的影响
变化范围 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1000~3000Ω; 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 500 ~ 800Ω。
影响因素 皮肤表面状态: 潮湿、导电污物、伤痕、破损; 皮肤表面接触状态: 接触压力、面积。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8
痹破坏神经系统,往往难以自主摆脱。一般认为40~60 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 通电时间的影响
t↑ → 人体电阻↓→ 人体电流↑ → 伤害↑
人体触电,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愈易造成心室颤 动,生命危险性就愈大。据统计,触电1-5min内急救, 90%有良好的效果,10分钟内60%救生率,超过15分 钟希望甚微。
触电
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影响
一、电流对触电伤害程度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 人体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电流途径、频率及个体的健 康状况密的最小电流。如轻微针刺,发麻。
男:1.1 mA ;女:0.7 mA
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电流的途径的影响
不同途径,危险性不同,但没有不危险的途径。 最危险的是:左手到前胸。
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电流对不同个体的影响
女性较男性敏感,儿童较成人敏感,体重小的较体重大的敏感, 患有心脏等疾病的时,遭受电击的危险性较大。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有分散性特征。即使对于同一个人,多次实验 的结果也不一样。
男:16mA; 女:10.5 mA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I颤 = 50 mA
工频电流(mA)
男性
女性
感知电流
1.1
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大小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
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可将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分为三个级别。

A、感知电流
使人体有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工频的平均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成年女性0.7MA,直流电均为5MA。

感知电流对身体没有大的伤害,但由于突然的刺激,人在高空或在水边或其他危险环境中,可能造成坠落等间接事故。

B、摆脱电流
人体在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为摆脱电流。

工频平均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成年女性10MA;直流电均为50MA,儿童更小些。

这还与触电的形式有重要关系。

C、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人体发生触电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超过50MA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出现致命的危险。

实验证明:电流大于30MA时,心脏就会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因此30MA也是作为致命电流的又一极限。

漏电保护器的电流漏电脱扣器电流也是定为30MA,就是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