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大小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

电流大小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
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可将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分为三个级别。
A、感知电流
使人体有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工频的平均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成年女性0.7MA,直流电均为5MA。
感知电流对身体没有大的伤害,但由于突然的刺激,人在高空或在水边或其他危险环境中,可能造成坠落等间接事故。
B、摆脱电流
人体在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为摆脱电流。
工频平均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成年女性10MA;直流电均为50MA,儿童更小些。
这还与触电的形式有重要关系。
C、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人体发生触电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超过50MA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出现致命的危险。
实验证明:电流大于30MA时,心脏就会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因此30MA也是作为致命电流的又一极限。
漏电保护器的电流漏电脱扣器电流也是定为30MA,就是此理。
电流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电流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电流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物理学现象。
当电流穿过人体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
这些生物效应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疼痛、肌肉收缩、神经刺激等。
电流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主要取决于电流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通常情况下,电流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影响就越显著。
但是,人体对电流的敏感度也与电流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关。
当电流穿过人体时,它会对人体内的神经和肌肉产生刺激。
一些电流强度较小的电流可以引起肌肉的微小收缩,而一些电流强度较大的电流则可以引起肌肉的痉挛。
在一些情况下,电流可能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导致心律不齐或心跳停止。
除了对肌肉和神经的刺激作用外,电流还可能对人体的其他生理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电流可能会对血液循环和呼吸产生影响,导致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
总之,电流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生物物理学现象。
在使用电器和电子设备时,应当注意电流的强度和频率,以避免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同时,当发生电击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尽快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 1 -。
简述电流对人体伤害

b、电弧灼伤
• 是指电气设备的电压较高时产生强烈的电 弧或电火花,灼伤人体,甚至击穿部分组 织或器官,并使深部组织烧死或使四肢烧 焦的现象。 • 它一般不会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而更为 常见的是人体由于呼吸麻痹或人体表面的 大范围烧伤而死亡。
电弧灼伤
电击和电伤的区别
•
• •
生物效应—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细胞正常工作
皮肤金属化 • 是指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的高温电弧使电弧 周围的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入到皮肤表 层所造成的电伤。 • 皮肤金属化电伤的后果现象:皮肤粗糙、硬 化,并呈现一定颜色(铅为灰黄色、紫铜为 绿色、黄铜为蓝绿色)。 • 金属化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行脱落。
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机械电动力效应, 使肌肉发生不由自主的剧烈抽搐性收缩,致使肌腱、皮肤、 血管及神经组织断裂,甚至使关节脱位或骨折。
电光眼
电光眼是指当发生弧光时,眼睛受到紫外或红外线照 射,眼睑皮肤红肿,结膜发炎,严重时角膜透明度受到破 坏,瞳孔收缩,一般4-8小时后发作 。
二、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
1、电流大小:
1)感知电流:有感觉,不伤害。有麻酥、针刺感。
2)摆脱电流:能自由摆脱。有麻酥、针刺感外, 主要为疼痛,心律障碍感。 3)致命电流:危及生命的电流,造成“心室纤维 性颤动”。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表
面造成的局部创伤。
烧伤 电烙印
2、电伤分类
皮肤金属化
机械损伤
电光眼
烧伤
是指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电伤。通常是在带 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时产生的电弧对人体皮肤 造成的直接烧伤。 灼伤的后果现象:皮肤发红,起泡,组织烧 焦并坏死
烧伤
电流 烧伤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基本常识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基本常识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伤害方式,一是电击;二是电伤
1.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它会破坏人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其原因:在低压系统通电电流不大且时间不长的情况下,电流引导起人的心室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通过电流虽较小,但时间较长情况下,电流会造成人体窒息而导致死亡。
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
日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多指电击而言。
电击可分为直接电击与间接电击两种。
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间接电击则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人体触及该意外带电部分所发生的电击。
直接电击多数发生在误触相线、刀闸或其他设备带电部分。
间接电击大都发生在大风刮断架空线或接户线后,搭落在金属物或广播线上,相线和电杆拉线搭连,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的线圈绝缘损坏而引起外壳带电等情况下。
2.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1)电弧烧伤,也叫电灼伤,它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电伤,多由电流的热效应引起,具体症状是皮肤发红、起泡,甚至皮肉组织被破坏或烧焦。
通常发生在.低压系统带负荷拉开裸露的刀闸开关时电弧烧伤人的手和面部,线路发生短路或误操作引起短路,高压系统因误操作产生强烈电弧导致严重烧伤,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而放电。
(2)电烙印,当载流导体较长时间接触人体时,因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作用,接触部分的皮肤会变硬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如同烙印一般。
(3)皮肤金属化,由于电流或电弧作用(熔化或蒸发)产生的金属微粒渗入了人体皮肤表层而引起,使皮肤变得粗糙坚硬并呈青黑色或褐色。
电流频率对人体伤害有何影响?

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工频电流为轻。
直流电最小感知电流男性约为 5.2 毫安,女性约为 3.5 毫安。平均的摆脱电流男性约为 76 毫安,女性约为 51 毫安。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通电时间 0.03 秒时约为 1300 毫安;3 秒时约为 500 毫安。
雷电和静电都能产生冲击电流。冲击电流能引起强烈的肌肉收缩,给人以冲击的感觉。冲 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冲击放电能量有关。数十至 100 微秒的冲击电流使人有感觉的 最小值为数十毫安以上,甚至 100 安的冲击电流也不一定引起心室颤动使人致命。当人体 电阻为 1000 欧时,可以认为冲击电流引起心室颤动的界限是 27 瓦·秒。
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25~300 赫的交流电流对人体伤害最严重。 1000 赫以上,伤害程度明显减轻,但高压高频电也有电击致命的危险。例如,10000 赫高 频交流电感知电流,男性约为 12 毫安;女性约为 8 毫安。平均摆脱电流,男性约为 75 毫 安;女性约为 50 是安。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通电时间 0.03 秒时约为 1100 毫安; 3 秒时约为 500 毫安。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哪些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哪些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来描述,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简称电流,用I表示。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电流对人体的损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损害。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用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
电磁场生理损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消失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一般认为: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急性比较大,特殊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急性最大。
所以从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急。
触电还简单因猛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
平安电流是多少毫安1、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人体的平安电流是10毫安。
由于人可以承受的平安电压一般都是36伏,当电压在36伏的时候,线路中所通过的电流只有10毫安,只要电压没有超过36伏的话,人体就不会受到电流的损害,所以说最低平安电流是10毫安。
2、当电压变大的时候,通过的电流一般也会随之增添,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会更加严峻。
当电流超过25毫安的时候,人体一般就难以摆脱带电流的导线。
当电流超过50毫安的时候,人就有可能会消失生命危急,严峻的话,就会导致人体消失心脏停止或者是呼吸麻痹等病症。
静电、雷电、电磁危害的防护措施1、静电的防护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静电可以造成多种危害。
在挤压、切割、搅拌、喷溅、流体流淌、感应、摩擦等作业时都会产生危急的静电,由于静电电压很高,又易发生静电火花,所以特殊简单在易燃易爆场所中引起火灾和爆炸。
静电防护一般采纳静电接地,增加空气的湿度,在物料内加入抗静电剂,使用静电中和器和工艺上采纳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降低摩擦、流速、惰性气体爱护等方法来消退或削减静电产生。
2、雷电的防护雷电危害的防护一般采纳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网、避雷线等装置将雷电直接导入大地。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雷电造成的电击事故常常因为自然灾害和防雷设施不足等原因导致,如缺乏防雷设施、防雷设施失效等行为,容易引发火灾、电击等事故。建议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总结词
案例四:雷电造成的电击事故
电梯意外触电事故多发,涉及电气故障、管理不善等原因,应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03
在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使用绝缘物品将触电者与电源分离,及时进行急救和就医。
提高个人安全意识
01
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和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02
在使用电器时,应注意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接触裸露的金属部分,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06
相关案例分析
家庭用电事故多发,涉及电器设备使用不当、线路老化等原因,应加强预防措施。
避免在潮湿、高温或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下使用电器,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使用安全电器
1
定期检查维护电器设备
2
3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特别是电线、插头、插座等部件,确保其完好无损,防止出现漏电、短路等现象。
发现电器设备存在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避免私自拆卸或改装电器设备,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2023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CATALOGUE
目录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概述电流对人体的生理影响电流对人体的病理影响电流对人体的急救措施电流对人体的预防措施相关案例分析
0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概述
1
电流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2
3
当电流通过人体时,肌肉会因刺激而收缩,可能导致摔落、撞击等二次伤害。
肌肉收缩
电流在人体内产生热效应,可能导致皮肤、器官等局部烧伤。
人体触电电流大小_人体能承受的电流_电流大小对人体的作用

人体触电电流大小_人体能承受的电流_电流大小对人体的作
用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见表1。
表1 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工频50Hz)
电流大小(mA)
人体反应
1
产生刺麻等不舒服的感觉
10~30
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
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
50
通电1s以上即会产生心室颤动致人死亡
100
通电0. 5s即可产生心室颤动致人死亡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强烈,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
按照人体对电流的生理反应强弱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将电流大致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安全电流和致命电流四级。
感知电流是指能引起人体感觉但无有害生理反应的最小电流值;摆脱电流是指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而无病理性危害的最大电流;安全电流是指人体所能忍受而无致命危险的最大电流;致命电流是指能引起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
影响人体的四级电流见表2。
表2 影响人体的四级电流(工频) mA
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
安全电流
致命电流
男
女
1
10
6
30
50 (1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后,能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
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引起一系列急骤的病理变化,使机体遭受严重的损害。
特别是电流流经心脏,对心脏的损害极为严重。
极小的电流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导致死亡。
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大小、途径、接触部位。
持续时间、人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
1、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体的影响也越大;因此接触的电压越高,对人体的损伤也就越大。
电流通过人体所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与电流强度成正比关系。
几十微安的电流可以丝毫感觉不到,而几十毫安的电流可引起生命危险。
从欧姆定律可知,当人体触及较高电压的带电体时,流过人体的电流也较大,因而受到的损伤也就严重。
一般将36伏的以下的电压作为安全电压,但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即使接触36伏的电源也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种场所,要用12伏安全电压或更低的电压。
2、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也不同。
人体对工频交流电要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250毫安有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拐伤,而接触50赫交流电时只要有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导致死亡。
(表1)交流电中28~30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
20000赫以上的交流电流对人体影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用。
我们平时采用的工频交流电源为50赫,以设计电气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然而5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是较严重的,故一定要提高警惕,搞好安全用电工作。
3、电流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通电时间短,对机体的影响小,通电时间长,对机体损伤就大,危险性也增大。
特别是电流持续流过人体的时间超过人的心脏搏协周期时,这对心脏的威胁很大,极易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
表2是毕格麦亚(G.Biegelmeier)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显示了通电时间不同对人本的损伤明显不同,在零和从A1和A3的电流范围内,一般可以认为不致产生后遗症的区域。
在B1范围内通电时间在心脏
搏动周期下就不致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而在B2范围内即使在搏动周期以下也有危险,故极易发生死亡事故。
表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4、通过人体的电流途径不同时,对人体的伤害情况也不同。
通过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电流强度越大,其后果也就越严重。
由于身体的不同部位触及带电体,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途径均不相同。
因此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电流强度也不同,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
所以通过人体的总电流,强度虽然相等,但电流途径不同其后果也不相同。
表3、表4是奥西普卡对50个健康男子所作试验的情况。
从表可知不同的电流途径时,人体的感觉与反应均不相同。
表2 毕格麦亚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
5、电流对心脏影响最大,常会产生心室纤维颤动,导致死亡。
发生触电事故时造成触电死亡的原因比较多,但常常由于心颤动而死亡。
生物体的细胞在进行活动时,会产生生物电现象。
人体器官活动时,均受到生物电流的控制。
人体的心脏是一个使血液在身体里进行循环的泵,它把养料和氧气送到身体各部分组织内,供它们代谢之需,维持人体的生命。
心脏的工作不
需要接受大脑的信息,大脑可影响心脏的活动,但不起根本性的影响,许多人身上植入起搏器后,照样很好地生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心脏有一些特殊的肌肉组成。
电信息在心肌的细胞中传递,使心肌能协调地顺序动作,心肌规律性地收缩和舒张,使心脏产生了泵的作用。
如果心肌细胞收缩顺序受到通过心脏的电流干涉,那么心脏协调的顺序动作就会丧失,这种情况便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
心脏发生颤动时无血搏出,如不立即抢救,人体就会很快死亡。
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通过心脏电流有人已证明可以低达20微安,对患有某些疾病的病人,还可能大大地低于此值。
表3 50周/秒交流电感应度的测试结果
电流通路:手——躯干——手交流有效值:毫安
表4 50周/秒交流电感度的测试结果
电流通路:单手——躯干——两脚交流有效值: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