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与时代环境

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与时代环境
家”
曹雪芹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成就: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价值: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艺术成就:开创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影响:引发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思考,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雪芹的文化遗产
文学的巅峰之

文学创作历程
曹雪芹出生于清朝康熙年间,祖籍辽宁辽阳
曹雪芹早年家境富裕,后因家族衰落而家道中落
曹雪芹在贫困中开始创作《红楼梦》,历时十余年完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的晚年生活
晚年生活:曹雪芹晚年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晚年时期,曹雪芹疾病
文化环境: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墨客众多
文学环境
清朝时期:曹雪芹生活在清朝时期,
家族背景:曹雪芹出身于书香门第,
其作品深受清朝文化影响
家族文化对其作品产生了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科举制度:曹雪芹经历了科举制度
社会环 境:曹雪芹生活 在清朝社会,
的兴衰,对其作品产生了影响
达对人生、社会、时代的感悟与反思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探讨爱情、婚姻、家庭等社会问题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雪芹的其他作品介绍
《红楼梦》: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石头记》:曹雪芹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
《红楼梦》续书:曹雪芹去世后,由高鹗等人续写,成为《红楼梦》的完整版本

曹雪芹生平资料介绍

曹雪芹生平资料介绍

曹雪芹生平资料介绍曹雪芹,清代小说家,祖籍辽阳,字梦阮,号雪芹。

关于曹雪芹的生平介绍,你了解哪些资料?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曹雪芹生平介绍曹雪芹,清代小说家,祖籍辽阳,字梦阮,号雪芹。

先祖原是汉族,后入满族,为正白旗包衣。

曹雪芹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颙,叔父曹頫,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有60年之久,世受皇恩,为康熙皇帝的重要亲信之一。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因宫廷政治斗争,曹家屡遭牵扯,被革职抄家,曹家全家前往北京,家道逐渐式微。

曹雪芹童年时期在江南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生活在脂粉堆里。

曹家被抄家的时候,曹雪芹尚年幼,经历了从繁荣到贫困的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为其后来创作《红楼梦》打下了基础。

自曹家被抄后,宫廷的政治斗争可以说堵住了曹雪芹走仕途的路,曹雪芹经历了家族的兴衰成败,看透了官场,所以,他也没打算走仕途,这一点从贾宝玉对官场的厌恶也可以看到。

据说曹雪芹能诗善画,早年与友人经常书信往来,研讨诗画。

晚年的曹雪芹居住在北京西郊,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只能以卖画为生,乾隆二十七年,40多岁的曹雪芹幼子夭亡,曹雪芹忧伤至极,病情加重,同年冬天,曹雪芹在贫困交加中辞世,其好友出资将其入葬。

曹雪芹一生正史无考,其因《红楼梦》而为我们所知,更因《红楼梦》而使整个曹氏家族被我们再三研究,但除了《红楼梦》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这也可能是命运留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因为残缺,才算圆满,因为残缺,才留给我们更多研究的可能。

曹雪芹后人我们知道,曹雪芹有过一个儿子,但是不幸得了“天花”,当时曹雪芹生活贫困,而且民间也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此病,曹雪芹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子病死。

丧子之痛深深地打击了曹雪芹,于是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曹雪芹死后,是不是就没有后人了呢?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昭示着曹雪芹可能还有后人存世的。

其中,红学家周汝昌在《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中,提到过两个线索,说是可能有人遇到过曹雪芹的后人。

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和《红楼梦》第一节生平和创作概况一、家世: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等(1715?——1764?)他的远祖原是明朝的军官,是东北辽阳人,明后期被后金军队俘虏,编入满州正白旗当“包衣”(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意思是家奴)。

正白旗原由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率领,多尔衮死后由皇帝亲自统领,曹家从此有机会接近皇帝。

曹雪芹的曾祖父叫曹玺,当过内务府郎中,其妻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年幼时当过康熙的伴读,康熙即位后曾任内务府郎中、江宁织造兼两淮盐务监察御史等职。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内。

反正用皇家的钱去招待皇帝,曹寅因此花费了大量的官银,这为曹家埋下了祸根。

曹寅的文学修养很高,是江南的文人领袖,与当时著名文人尤侗、查慎行、朱彝尊、洪昇等人都有交往,著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文钞》等,还编过剧本,奉旨刊印了大型诗歌总集《全唐诗》。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其文学修养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祖父的影响。

江宁织造是一个肥缺,负责管理纺织业并采办宫廷用品;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向康熙密报各方面情况。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儿子曹顒继承父职,曹顒继任三年后又病死,康熙又让曹寅的妻子过继了其叔的一个儿子曹頫,继续担任江宁织造。

二、生平:曹雪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十三岁左右为第一阶段。

曹雪芹大概就是曹頫的儿子,在康熙五十四年下诏令他过继的那年出生,因而取名为“霑”(暗喻沐浴皇恩之意,这与作品中写宝玉一生下来口里就衔着一块玉有关)。

曹寅在世时,由于多次接待皇帝等原因,亏欠了大量公款,直到曹頫时还未还清。

雍正五年,曹頫从江宁押送绸缎进京,经过山东长清县等地的驿站时,向驿站勒索银子,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弹劾。

追查起来,发现曹家大量挪用官银,结果被革职,次年又被抄家。

除留下北京崇文门外十七间房子和三对奴仆外,其余家产全部查封。

雍正六年,曹雪芹至多不过十三岁,举家从金陵迁至北京。

(完整版)曹雪芹的家世

(完整版)曹雪芹的家世

曹雪芹的家世
军功起家
与皇家亲密
书香门第
富豪出身
曹世选(五世)
曹氏世系示意图
曹振彦(高祖:官至两浙盐运使) 曹尔正
曹玺、孙氏(曾祖:官至内务府郎中 江宁织造) 曹宣(荃) 曹頫(四子)
曹颙(官至江宁织造)
曹天佑(一说即曹雪芹)
曹寅
(官至江宁织造)
曹頫(官至江宁织造) 曹珍儿
曹霑(目前尚有争议)
曹頫继任江宁织造,并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上表谢恩,其中有一段为“奴才之嫂马氏,因 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 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 曹頫在这里所说的兄,只能单指曹颙,马氏就是曹颙的遗孀。
❖康熙在南巡中称孙氏为“这是我家老人”
(三)江宁织造
明、清都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 仍旧,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员久任, 曹玺为首任郎中,其子寅、孙颙、頫亦任此职,前后六十余年。曹氏三世 在官时,常以密折报告各处情况,实为康熙帝的耳目。
与皇族关系
(一)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摄政王多尔 衮死后被认定犯了大罪,顺治将多尔 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 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 的家奴。这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 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 (一方面,他们的身份至微极贱,而 另一方面又“呼吸通帝座”,反而可以 比别种人更容易地升官发财、假权作 势,他们的“富贵荣华”,实际享受, 比之一般大官巨卿,有时并无逊色)
——萧奭《永宪录续编》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长女嫁平郡王纳尔素为妃,康熙四十八年 (公元1709年)次女嫁某蒙古王子为妃。”

曹雪芹与《红楼梦》:一个作家的人生传奇

曹雪芹与《红楼梦》:一个作家的人生传奇

曹雪芹与《红楼梦》:一个作家的人生传奇概述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以其代表作《红楼梦》而闻名于世。

而《红楼梦》则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作《红楼梦》的背景和意义。

1. 曹雪芹的生平1.1 家族背景曹雪芹于18世纪初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辈是明朝皇帝宫廷内阁中重要成员之一,这种家庭背景极大地影响了他对于封建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

1.2 教育经历曹雪芹少年时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和哲学等知识,培养了他对于美感和情感交流的独特视角。

1.3 家庭变故与苦难命运然而,在他成年后,曹雪芹家族遭遇了家族产业破产和政治打击,生活陷入困境。

这些家庭变故深刻地影响了曹雪芹的人生观和创作触角。

1.4 各地游历与社交经历曹雪芹在成年后曾多次离开北京,与各类人士交往和结识,这些旅途和社交经历为他提供了广阔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2. 曹雪芹与《红楼梦》2.1 创作动机和意义在生活困顿之时,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通过融汇自己的人生经历、家族命运以及对于封建社会秩序的思考,他试图反映一种荣辱起伏中的封建贵族生活,并探讨人性、命运、爱情等普遍话题。

2.2 阶段性写作与未完成由于种种原因,《红楼梦》并未完整完成。

曹雪芹创作期间先后撰写了两个大舒(程本),但是仍有部分内容未能写进正文,令人遗憾之余也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2.3 文学价值与影响《红楼梦》凭借其细腻描写和生动刻画塑造了一大批经典人物形象,同时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它影响了无数后来的作家和读者,并被视为传世巨著。

3. 总结曹雪芹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他不仅在《红楼梦》中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同时还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给予作品更多意义。

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情感理解,《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远无法绕过的里程碑。

曹雪芹通过这部作品将自己独特人生注入其中,成为一个文学传奇。

《红楼梦》复习归纳

《红楼梦》复习归纳
一、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 二、《红楼梦》的成书和版本 三、《红楼梦》的思想和内容 四、《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
• 曹雪芹(?1724~?1764),清 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 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 (一说河北,后迁辽东)。
一、曹雪芹的家世
• 家世:
• 先祖原为明朝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远祖 曹世远后归降满洲,被编入正白旗“包 衣”。
• 《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街北蹲着两个 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 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有什么作用?
• 主要表现贾府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 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眼中, 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三 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 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的社会 地位。
卷及描写宝黛爱情。 • 55-78回:全书转折,贾府走向衰弱。 • 79-120回:贾府及主要人物命运结局。
一、前五回内容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二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三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 金陵十二钗判词: • 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 金陵十二钗判词:
•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四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曹雪芹的生平简介

曹雪芹的生平简介

曹雪芹的生平简介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画像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妻子姓李是李氏,是李煦的妹妹。

曹寅当江宁织造的时候,李煦当的是苏州织造,两人是江南金陵地区的两大织造。

贾母的原型是李氏),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

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

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曹颙/曹頫曹雪芹他的父亲现在是谁,现在红学界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也是有争论的。

但是比较肯定的,要么就是叫曹颙,要么就是曹頫。

这两个人之一是他的父亲,另外一个是他的叔叔,那么他的爷爷,他的曾祖父叫曹玺,他的高祖叫曹振彦,他的五世祖叫曹锡远。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曹雪芹的家世最远的、比较清楚的,就是到曹锡远。

那么曹锡远和曹振彦,也就是曹雪芹的五世祖和他的高祖是军官、是军人,当时是驻守在现在的沈阳附近。

他是明朝的军官,那么努尔哈赤攻占沈阳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后就加入了满洲的满洲旗。

所以我们要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曹雪芹他们家本来是汉人,后来才变成了旗人。

曹雪芹简介资料

曹雪芹简介资料

曹雪芹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曹雪芹简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曹雪芹简介曹雪芹(约1720xx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人物生平出身豪门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

康熙大帝恩旨,以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

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此遗腹子即曹雪芹,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20xx年5月28日)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

” 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

“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

“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

不过,曹雪芹晚生了几年,本人并没有亲历康熙南巡盛事。

《红楼梦》第16 回可以为证,原著写到比贾宝玉年长的凤姐都要听赵嬷嬷等长辈的口述去了解那段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
《红楼梦》是我们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而它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的研究,我们了解得越多,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会越深。

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家世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但是一个目标都在东北,有一个是在关内。

所以有三个说法,一个就是辽阳,辽宁的辽阳,辽阳就是努尔哈赤进关以前建都的地方,就是东京城。

那么曹雪芹的曾祖父以及以上的,都是在满洲八旗里当差的。

所以这是一个地方,就是要发家的话那就是在辽阳。

另外呢就是在关内,河北省丰润县,所以这也是个说法。

因为有军队驻扎的地方,他有的到那儿、有的到这儿,所以呢也有可能从关内到了东北。

明代军人嘛,所以曹家还有个说法在第三个地方,就是东北的铁岭。

现在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祖籍问题,有三个说法。

我的想法是这样,家世咱们翻他六代就差不多了吧,五代、六代就差不多,那么往上倒数六代的话,好像辽阳说比较近一点,近似与这些。

都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证据,但是留下来的,从历史的文物或遗迹看,辽阳多一点。

祖籍问题有三种说法,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为什么说出现了这么三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各讲各的原因。

但是从整体来说有历史记载的,当时清朝初年记载的地方志,和曹雪芹的祖父自书的天山曹寅等等,基本说他们是奉天辽阳人,辽东辽阳人或著籍襄平,襄平就是辽阳了。

所以从证据、从文献这个角度来讲,它确实有这种确切的证据。

其他说还缺乏确切的证据。

再有一个就是跟历史制度有关,因为搞历史你不了解历史制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大符合实际的看法。

祖籍问题也好、旗籍问题也好,都牵涉到问题。

也就是在明代研究祖籍要分清,一个就是军户或者叫军籍,再一个是民户或者叫民籍。

怎么说呢?就是曹雪芹在明初,由关内到了关外以后,他们属于卫所的官职。

就是做沈阳中卫或其他的地方,他那是军籍,就是当兵的,世代是当兵的。

民户呢,当然有的是当地原住居民,有的是后来从关内到了关外,但是不管他从商也好,还是务农也好,他是民户,不属于军籍,就是跟曹家上世不是一样的。

那么丰润说也好、铁岭说也好,恰巧在这个问题上不大符合历史制度。

清代也有两个历史制度、两种历史情况要弄清楚。

就是作为旗人来讲他的籍贯,他的祖籍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他入旗之前的籍贯,旗人好多都是汉人,汉人后金到了辽沈地区以后被俘了,或者投降了,那么他就入了旗了。

他入了旗以后就要入旗籍,就是他是哪个旗的人。

那么现在说某地人、某个籍贯,他的籍贯是哪,就是他入旗之前,他的户籍所在地,就是旗籍和他的户籍,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再一个就是旗人入旗之后,他的籍贯就是旗籍。

曹家的旗籍好像一开始就是正白旗,这样就是跟清代入关之前,旗有两次大的变化。

当然其他小变化还多着呢。

两次大的变化就是:努尔哈赤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之后,这时候旗有一个大变,什么大变呢?就是这个人不变,原来属下的人不变,但是这个旗色变了,因为清代崇尚黄色,皇帝他那个时候叫汗,那么后金汗用的是黄旗,就是努尔哈赤管的这两个旗都是黄旗,正黄旗、镶黄旗,他的儿子皇太极管的是正白旗,后来皇太极的儿子管了镶白旗,这样总体来说两个白旗,正白和镶白这两个旗。

在努尔哈赤时代是归皇太极管的,那么他继汗位以后就变了。

原来的两黄旗变成了两白旗,原来的两白旗就变成了两黄旗。

这里面后来曹振彦,就是曹家发迹最早的那个,他作为多尔衮的属下、包衣,多尔衮当时是哪个旗的旗主呢?是镶白旗的旗主,而不是正白旗旗主。

所以说在顺治进关之前,曹家的旗籍是镶白旗包衣,不是正白旗包衣。

至于前一段在努尔哈赤时代,我个人考虑应该是属于黄旗,是努尔哈赤的属下,因为努尔哈赤晚年把他管的两个旗,分给了他的三个小儿子。

多铎是一个正旗三十六路,是正白旗旗主。

阿济
格跟多尔衮管镶白旗,开始是阿济格旗主,后来因为他犯了过错以后,就把这个旗主挪回来交给多尔衮了。

多尔衮是镶白旗旗主。

再一个旗的变化就是顺治继位以后,多尔衮是摄政王,那么利用特权又跟他弟弟换了旗,等于是多铎的正白旗变成了镶白旗,多尔衮的镶白旗又变成了正白旗。

所以入关以后,曹家最早的房子在贡院附近,那个地方是镶白旗的地盘,所以后来多尔衮死了以后,正白旗又还皇上执掌,则成了上三旗了。

这时候又由多尔衮的王府包衣,成了清朝皇帝内务府包衣。

这个包衣就是说曹家说他的旗籍,按照制度、按照清代的说法应该是叫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

旗鼓佐领是怎么回事呢?旗鼓佐领就是按照《清文总汇》的解释,跟清代档案来看,就是说由包衣汉人编立的佐领叫旗鼓佐领,或者就直接叫包衣汉军佐领。

所以如果这样曹雪芹的旗籍应该是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或者按当时说法也可以叫正白旗包衣汉军籍,或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汉军籍。

就是说入关之前他们原来是汉人。

清代的八旗实际是按照民族来分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包括内务府这些包衣旗,实际叫法都跟民族有关。

所以曹家因为先是汉人,虽然入了旗最后成了满洲人包衣,但是他这个身份,所以乾隆皇帝就说包衣汉人,就像曹雪芹他们这个家族这些人,本为汉人,他们本来是汉人,并非满洲,所以包衣人在一些待遇方面,他就很低了。

他不像外八旗是平民,他们实际就是奴才了,这样呢曹家就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过去呢,我们只想曹家如何做官,百年望族,强调他和皇帝很亲近的一面、或飞黄腾达的一面,忘记了他们本身的奴才的地位。

曹寅跟康熙皇帝的关系非常好,是不是就跟他包衣的身份。

后来情况改变了,这应该跟包衣身份有关,因为曹家跟康熙最初的关系是:曹寅的母亲--孙氏做康熙的保姆,所以从他的父亲曹玺开始就比较受重视。

现在可以这么说,他的身份和地位肯定是低的,但是他有些机遇应该这么说,突然一下子成了康熙的保姆,等等,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再一个,曹家这几个人都是很有才干的,所以他又在内务府做官,所以很容易被皇帝看到他的成果,很欣赏他的才干,能够重用他。

所以除了他的包衣这个捷径以外,还有作为他的思想来讲,就是他的包衣身份那影响是很大的。

实际上咱们自己设身处地地想想,我就是人家那个奴才,处处小心谨慎,终日不自由,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

在曹寅的诗文集里很多,感到做官是个危途,也就是曹寅的这个思想,直接影响到曹雪芹。

当然了应该说曹雪芹有些思想,又超过了他的祖父。

为什么?因为毕竟曹寅他是个官,他做官就要对皇帝忠诚。

可能他对皇帝也好、对清王朝忠心不二的那种感情。

跟皇室呢,可能要淡一些,这样就可能促使他对社会的认识,特别是他在被抄家以后,从很好的生活一下降到更低层,那么他的奴才身份可能体会就更深一些。

这可以叫反抗意识或者不满意识,各个方面可能更多一些,所以这样他就能更体现在他小说的人物或者构思各方面可能更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