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办工作总结及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计办工作总结及计划

宣传专栏,编写和印制青春期保健知识宣传册等,举办校医培训班、校园专题讲座,提高中学生青春期保健、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与医疗保健服务便捷性。强化健教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继续开展百场健康讲座,保障健康书吧有效运作,满足群众健康知识需求。围绕重点传染病、重点场所与重点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居民健康行为习惯。

二是完善慢病职业病联防联控机制。探索辖区重点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机制,将专家下社区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健全辖区慢性病综合监测体系,提高慢性病、伤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能力,进一步完善卫生系统职业病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配合,协调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形成定期督查、及时反馈、有效联动的防控机制。

三是探索行业监管与审批新模式。依托行业管理功能,聘请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专家为兼职卫生监督协管员,加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自律,健全商事登记改革后续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行政服务窗口开展qc小组(品管圈)活动,进一步优化卫生计生行政许可流程,压缩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简化办理程序,推进全部十四项区属卫生计生行政许可事项网上预申报和网上审批工作,实现行政许可与“织网工程”、商事登记改革系统的无缝链接。

3.立足社区卫生工作,筑牢服务网底,推动社康中心增实效。

一是探索“1+n”社康服务模式。试点“1+n”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区域性社康中心为龙头,辐射周边多个(n个)小型社康中心并提供诊疗、检验、影像等资源与技术支持,带动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加强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解决社康中心业务用房、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问题,初步完成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工作和3家以上区域性社康中心建设工作。

二是完善“院办院管”运营模式。制定《**区社区健康服务管理改革方案》,强化区社管中心服务管理职能。明确举办医院对社康中心的“院办院管”责任,健全举办医院责任考核评估机制,完善人财物相对独立、责权利基本统一的管理框架。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常态化绩效考评体系,优化社康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结合医师多点执业改革,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提高专家下沉社康中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是推进中医药技术在社区应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力争在50%以上的社康中心提供红外线治疗、拔罐、刮痧等2种以上的简易中医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治未病”的技术指导,举办专题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四是深入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计划。与加拿大**大学、澳大利亚**大学、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及香港大学等加强交流合作,借鉴国外成熟的家庭医生培养模式,推动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标准化、

规范化和实用性,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专家的综合服务能力。深化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内涵,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数和健康管理率。会同民政部门,开展居家养老“365工程”,为3万多名65岁以上户籍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居家养老服务。

4.扶持社会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推进发展格局多元化。

继续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优先支持高水平、专科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举办,严格落实社会医疗机构监管责任,宽进严管,健全社会医疗机构考核评估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规范运营、优质服务的正确发展导向。充分发挥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作用,赋予行业协会参与政府决策、行使行业管理的权利,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接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社会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医疗卫生发展后劲

1.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配合建工部门,保障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后期工程建设、区人民医院肛肠专科分院改扩建、区妇保院住期部三期改造工程建设进度与建设质量。注重内装工程的心理暗示、环境扶助诊疗价值,全面启动投入使用后的人员、设备、网络等配套工作,确保无缝衔接,协助完成莲花山园林综合楼收购及改造工作。

2.加快区域信息化建设。

推动“三库一平台八大应用”(简称“318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即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病历资源库、健康档案资源库三大数据库建设,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综

合管理、计划生育、药品管理、医疗保障、智慧便民、信息运营等八大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实现区属医院、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认共享,确保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就医负担,加快项目立项论证和招标采购,实现全区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与智慧**“织网工程”的数据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

3.加快品牌优势学科建设。

建立植入式合作办医考核与激励机制,推进办医项目由普通扩面向专项深耕、由落地发芽向开花结果转变,推动合作办医向纵深发展。区人民医院与加拿大**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合作建立神经医学中心,区中医院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建立转化医学中心。加大高层次科研立项与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发科研积极性。完善9个专业质控分中心运行机制,挂牌成立第二批专业质控中心,实现区属医院质量控制专业化、医疗服务同质化、专业管理扁平化。

4.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与管理。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方式方法。20**年计划引进各类卫生人才240名,其中,学科带头人10名,骨干人才30名。推进柔性引才工作,借助植入式合作办医,引进知名专家、团队,开展业务帮扶、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推动建立我区卫生人才引进优惠配套政策,申请设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争取在医疗科研、住房租赁、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建立人才全周期培养制度。搭建职业发展框架,提高卫生

人才的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增强人才凝聚力和向心力。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区分各层次人才,科学制定人才成长全周期培养学习计划。强化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改善卫生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与高校合作举办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加强用人单位人才培养工作的考核评估。

三是健全人才队伍激励机制。评比表彰一批医德好、医术高的杰出医务工作者,形成精业务、优服务的良好人才成长氛围,进一步传播福医好风尚,弘扬**正能量。建立首席专家队伍。分专业评选首席专家,并对获聘首席专家发放优秀人才津贴,实行三年为一周期的聘期制。建立学科发展激励机制,对于成功创建各层级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给予突破现有薪酬标准的年薪待遇。对于成功创建各层级重点学科的团队,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技术职称聘任职数等方面的给予适当倾斜。建立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称岗位聘期制、择优竞聘上岗,并按照一定比例预留职数,为优秀人才成长和学科发展留足空间。

5.加强财政管理与成本控制。

各区属医院要以“问诊式”、“拉网式”方式对“跑冒滴漏”现象进行排查,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意识和经营观念。对政府投资50万元以上医用设备进行调查分析,引导医用设备的合理购置和有效使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严格控制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人员数量,其中,区人民医院管理人员占比控制在总人数10%以内,其他医院管理人员占比控制在总人数的8%以内。在区属医院建立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