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教案
化学必修1鲁科版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1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
(3)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预测、探究、分析和归纳,初步理解科学方法在物质性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2)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性质,最常用的方法有、、、【活动探究】Na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1、Na的物理性质(P10 观察内容1)①“用镊子取”说明Na的状态为②“保存在煤油中”说明Na的密度③“用小刀切”说明Na的质地④颜色(注意观察切面颜色)2、Na的化学性质(P10 观察内容2)【思考】根据所学知识预测,Na作为一种活泼金属可能具有那些性质?如何来验证你的预测?【活动与探究一】钠与水反应【学生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交流与讨论】1.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通过该实验现象你能否写出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应如何验证另一产物?3.将一小块钠放入CuSO4溶液中会产生什么现象?【思考】“Na具有强烈腐蚀性“原因,用方程式表示【活动与探究二】金属钠与氧气反应【学生实验】1.观察Na新切面在空气中的颜色变化2.在空气中加热Na【交流与讨论】1.通过实验得出NaO的颜色Na2O2颜色2.金属Na通常如何保存?为什么?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钠的用途?并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条件改变可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交流与研讨三】课本P12页[注意]: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的应用[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性质?[小结]【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金属钠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钠在空气中放置会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钠的密度较小,质地较软,熔点较低。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省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学习目标:1. 了解研究物质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体会它们的意义。
2. 了解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研究钠的性质。
3. 掌握金属钠及其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掌握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咱们初中学过很多金属,铁是典型的代表,在研究以下性质时,用到了哪些方法?Fe外观性质观察法Fe化学性质实验法Fe与Cu异同点比较法金属的通性分类法[阅读]课本第9页,最后一段[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板书]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讲解]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教学环节二:观察法[板书]二、观察法(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
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
高中化学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1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本节课是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氯气性质的基础上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材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根据已学习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氯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氯气与水反应、溶液反应产物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观察氯气,对氯气进行宏观认识,从微观原子、离子的探究钠化学性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 根据探究氯气性质时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进行有关推理,推出新的判断或结论,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或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2. 在预测、归纳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 通过研究氯气的性质使学生们体验到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2. 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1.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实验用品、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实,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
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
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并归纳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
高一化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_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课题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和程序〔1〕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生在初中认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时,已用到了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但教材没有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方法进展概括和整合。
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它具有金属单质的通性,又具有它的特性,因此非常适宜用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的载体。
本节教材编写意图以金属钠的性质为主线,把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贯穿其中,使学生体验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为他们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方法。
由于高一学生他们往往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无论知识程度和实验才能都比较有限,探究才能还很欠缺。
因此一开始的探究活动要注意不能超出学生的才能范围,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探究,使学生对实验探究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学生的分析、比照、归纳等才能还有待于培养和进步。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导学案设计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以氯气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2.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氯气、次氯酸、次氯酸盐等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复习回顾】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哪些?2、在钠的性质研究中,你用到了哪些方法?具体怎么研究的?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二、氯气的性质【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观察【实验1】、【实验2】,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即时巩固】1.氯气可用来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溶解于水A.②③ B.③④C.①②③ D.③④⑤【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看,氯、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多,(填容易或较难)得到电子成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氧气与氯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你认为氯气可能具有什么性质?你希望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实验验证】观察【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填写下表。
【归纳总结】2、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下同)(2)与非金属反应【问题思考】已知铁有+2、+3价,铜有+1、+2价,总结氯气与可变价态的金属反应规律。
【即时巩固】2.张老师做关于氯气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是:观察到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判断张老师做的实验是()A.铜丝在氯气中燃烧B.钠在氯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氯气与铁反应【发现新问题,进一步研究】氯气能溶于水,所得氯水在密闭容器中颜色变浅,这是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的缘故吗?【活动探究】请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氯气能与水反应实验方案,预测现象,并完成实验。
实验用品:氯水、镁条、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红纸条、试管、胶头滴管、砂纸、烧杯、导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释与结论】氯气能与水反应么?你是如何确定的?尝试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ⅰ鲁科版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ⅰ鲁科版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氯气)【课标要求】1、能说出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幷体会它们的意义2、能初步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研究氯气的性质3、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认识氯气与金属、水、碱的化学反应并会书写其化学方程式4、能利用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考纲要求】1、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材内容呈现】1、氯气的性质2、氯气的用途3、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教学建议】1、研究氯气的性质是本节教学的知识重点,但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教材内容很条理、清晰。
2、在学生进行预测与假设前,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或文字资料,使学生意识到氯气可能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再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
3、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的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4、实验探究之前可以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氧气的性质。
氯气的性质学完后,建议和氧气进行比较。
教师还可以引导基础较好的学生上升到非金属的性质这一高度。
【课前预习区】: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第1步,__________物质的外观性质。
了解物质存在的状态、颜色、气味等。
第2步,__________物质性质。
运用_________的方法,根据____________预测物质性质。
第3步,实验和观察。
根据预测进行___________,并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如果出现预测之外的特殊现象那么需要进一步_________,提出_________和作__________,并再进行_________,验证__________。
第4步,解释和结论。
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_______、_______、推论,概括出_______,一般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出物质________及_________。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讲义

第2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对氯气性质研究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认识氯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
2.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预测氯气性质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研究和学习物质性质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4.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5.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与消毒作用》培养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二、氯气的性质1.氯气的物理性质微点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2.化学性质(1)与单质反应微点拨:(1)Cl 2与变价金属(如Fe 、Cu 等)反应时生成的是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2)H 2与Cl 2混合光照发生爆炸:H 2+Cl 2=====光照2HCl 。
(2)与水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B 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化学方程式Cl 2+H 2O===HCl +HClO (3)与碱反应Cl 2与碱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
如Cl 2与NaOH 溶液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化学方程式)。
三、身边的化学1.次氯酸——常见的漂白剂、消毒剂(1)酸性:属于弱酸;酸性比碳酸弱。
(2)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ClO =====光照2HCl +O 2↑。
(3)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并能杀灭细菌,因此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
2.漂白粉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3.二氧化氯(ClO 2)ClO 2的漂白能力和消毒能力比Cl 2强,且安全。
微点拨:含氯漂白剂和消毒剂通常应避光并置于阴凉处密封保存。
高中教育化学必修第一册鲁科版《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教学课件

(3) Cl2易液化,是纯净物,可用钢瓶贮存。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预测Cl2的化学性质 Cl2和O2均为非金属单质,根据O2的性质,Cl2也能与金属(或非金属) 单质反应。
(2)实验探究氯气与金属(或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①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 倒扣在受热熔化的钠球上方
熔化的钠球在氯气中_剧__烈_燃_烧____产生_白__
色的烟。化学方程式: _2_N_a+__Cl_2=_点=_=燃_=_2_Na_C_l _____
②用坩埚钳夹住烧得红热的 铁丝在氯气中_剧_烈__燃_烧___产生__棕_红___色的 细铁丝伸入充满氯气的集气 烟,溶于水,溶液呈黄色。化学方程式: 瓶中(瓶内保留少量食盐水) _2_F_e+__3C_l2_=点_=_=燃_=2_F_eC_l_3 ______
2.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的步骤正确的是( )
①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 ②实验和观察
③解释和结论
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C 项正确。
3.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只需应用实验法即可 B.研究未知物质的性质可按照观察→实验→预测→结论的顺序进 行 C.科学家提出的假说一定能成为科学理论 D.使用模型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内有干燥红纸 条的广口瓶A和内有湿润红纸条的广口瓶B,通过 红纸条是否褪色可以推断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2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习目标:
1.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2.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3. 认识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体会科学的研究程序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旧知回顾]1.钠和钠的氧化物具有哪些性质?
钠能与非金属单质、水反应,钠的氧化物与CO2、H2O反应。
2.在研究钠的性质,钠的氧化物的性质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那些研究方法?
分类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
3.通过上面对钠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几种基本方法有所了解。
回忆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按什么样的程序来研究钠的性质呢?
[讲解]
[过渡]一般来说,我们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都是通过这样的几相关步骤[板书]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二、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板书]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投影]
[过渡] 下面我们按照这样的程序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教学环节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观察] 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瓶后放一白纸,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的氯气飘进鼻孔,闻气味。
[演示实验]氯气的溶解性实验: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总结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可溶于水(常温下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解释及结论
用比较法归纳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观察物质的外观
预测物质的性质
可以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或利用有关反应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
验证预测并作出新的预测
实验和观察
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的问题
进一步研究
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比空气密度大。
教学环节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预测]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结合以前学过的O2(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预测氯气可能会有那些化学性质呢?
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演示实验]将两根细铁丝用砂纸打亮,螺旋绕于火柴棍上,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稍停,待火柴将燃尽,置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演示实验]用砂纸打亮铜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集气瓶中。
观察溶液颜色。
[演示实验]将点燃的氢气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
Cl2与铁的反应
Cl2与铜的反应
Cl2与H2的反应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2Fe + 3Cl2 点燃2FeCl3
Cu+Cl2CuCl2
[板书](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Cl2+H22HCl
[过渡]从以上性质我们可以看出: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元素。
对于氯气,除了具有类似于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外,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预测]氯气与水反应
[实验设计]
①.取三支盛氯水的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②.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A中和盛有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B中,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
加入镁条
滴入石蕊试液
滴入AgNO3溶液
通入干燥的红纸条
通入湿润的红纸条
[
Cl2 + H2O === HCl + HClO(次氯酸)
[结论]氯水的成分:氯水是含Cl2、HCl、HClO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
[提问]根据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推论氯气是否能与碱溶液反应?若能反应,请表述其产物并书写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4)与碱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次氯酸钠)
2Cl2 +2Ca(OH)2 === CaCl2+ Ca(ClO)2 + 2H2O
(次氯酸钙)
[知识应用——身边的化学]
[引述]
身边的化学
[思考]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
[过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就是要涉及物质结构方面的问题,如:金属钠和氯气各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与金属钠或氯气的性质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仅通过一般实验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教学环节四: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
[板书]四、化学探究过程中的模型与假说
(1)关于模型:
模型(model)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
模型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两大类。
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经常用到的球棍模型就是一种物体模型,而在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各种模型则属于思维模型。
(2)关于假说:
假说(hypothesis)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面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
假说提出后需得到实践的证实,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起初就是一种假说,后来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科学理论。
关于物质性质的研究知识化学研究的任务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化学研究为物质发生的各种变化寻求合理的理论解释,测定物质组成中各部分的含量,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以及设计物质的合成方法,等等。
现在,化学工作者不仅使用试管、烧杯等一般的化学仪器,而且使用许多先进的仪器来进行化学研究,使化学研究水平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