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球结构的科学领域,涉及到许多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1. 地球结构:地球由多个不同的层次组成。
最外层是地壳,它的厚度相对较薄。
然后是地幔,其厚度约占地球半径的70%。
最内层是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2.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用于描述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时间跨度。
它将地球历史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时代、纪、期和世。
最长的时代是宙,最短的是年代。
3. 地质力学:地质力学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和构造变形的原因和过程。
它涉及到地质应力、变形机制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理论。
4. 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描述地球上岩石的形成、变质、熔融和风化过程的循环系统。
该循环涉及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等。
5. 地球演化:地球演化是研究地球过去的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论。
它包括地质学、生物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
6. 沉积学:沉积学研究岩石在地球表面沉积和堆积的过程。
它探讨了沉积物的来源、运输、沉积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理论。
7.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上的岩石构造和构造变形。
它探讨了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构造运动的类型和构造板块的运动等。
8.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过程。
它使用物理方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地震学、地磁学和地电学等。
9.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上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地质学研究地质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勘探开采方法。
10. 地球环境:地质学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它探讨了地球的气候、海洋、大气和地表水等环境因素,以及它们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地质学是一门深入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研究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环境变化和资源分布,为人类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球物理学原理及应用

地球物理学原理及应用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活动、地壳运动以及地磁场等自然现象的学科。
它涉及的原理和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的概述。
一、原理:1. 地震学原理: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记录是地震学的基础。
地震波可以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利用地震波的速度和传播路径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2. 重力学原理:地球的引力场是由地球质量分布所产生的,通过测量重力场的变化可以了解地壳的厚度和密度分布。
3. 磁力学原理: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核心中的电流所产生的,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可以了解地壳运动、板块活动和磁异常的分布。
4. 电磁学原理: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和电阻率分布也会影响地球的电磁场变化。
通过测量地球的电磁场变化可以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下水运动等信息。
二、应用:1. 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地震学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来推断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如地幔、地核等,这对于了解地球演化和板块构造非常重要。
2. 地壳运动研究:地震学和地磁学可以观测地壳的运动与改变,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和地磁异常,可以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3. 矿产资源勘探:重力学、磁力学和电磁学等物理方法可以用于探测地下的矿产资源,通过测量重力场、磁场和电磁场的变化可以找到潜在的矿床。
4. 地下水资源调查:通过电磁法和地壳运动观测等方法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状况,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 环境调查和地质灾害预测:地球物理学方法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结起来,地球物理学原理和应用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通过相关方法和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的研究和预测,对于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以及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发表时间:2020-01-13T14:09:06.7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张磊1 王淼2 [导读] 摘要:环境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生态环境与地球物理进行充分融合产生出的一门新型学科,对于指导生态环境的建设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20摘要:环境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生态环境与地球物理进行充分融合产生出的一门新型学科,对于指导生态环境的建设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就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环境地球物理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一、环境地球物理学概述环境地球物理学(environmentalgeophysics)是环境科学与地球物理学相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其主要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球物理场和地球物质的物理特性与人类生存环境(包括天然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包括地球物理场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包括由于天然和人工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地球物质特性和地球物理场的变化。
目前,环境地球物理学已成为一门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被用于解决环境污染的监测、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环境治理措施的效果检查等方面。
环境地球物理学在国外也称近地表地球理学(near2surfacegeophysics),并以高分辨率和高精度为特征。
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地球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其目的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和解决与这4个圈层有关的环境问题。
目前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研究地球物理场对环境和生物界(特别是人体健康)的影响;②用地球物理方法监测环境污染及其治理过程;③用地球物理方法对资源破坏和灾害进行监测、预报和治理。
但也有人按所调查研究的规模和范围将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区域调查和场地调查。
地球物理学的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地球物理学的新进展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地球物理学这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地球物理学是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和表面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来探索地球的内在机理和演化历史的学科。
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地震、重力、磁场、电磁波、岩石物理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学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一、重力场观测技术的新进展在地球物理学领域,重力场观测技术一直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卫星精确测量到地球各地的重力场强度,进而了解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状况。
最近,重力重复观测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观测重力场变化,进而更好地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
重力重复观测技术是指定期对同一区域进行多次重力测量,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趋势,从而研究地球多种现象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地球物理探矿、地下水资源管理、岩土工程等领域。
二、磁场观测技术的新进展与重力场观测技术类似,磁场观测技术也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们通过对地球磁场强度的观测和研究,可以了解磁场分布的规律、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状况,以及地球自转、表面年龄、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
目前,一些新的磁场探测技术,如采用有效的计算机模型和汇编海量观测数据的方法,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磁场测量和分析,这样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岩石成分及其演化历史。
这不仅对研究地球科学有所贡献,还对石油勘探、地球物理学探测和军事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电磁现象的研究进展电磁现象研究也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电磁波在地球内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和发生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地球内部结构、热流等物理过程,另一方面则可用于地质勘探、勘查矿产、环境地球物理学等多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在电磁现象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比如采用高精度电磁装置、建立长期静电场监测网络、建立全球磁阻抗数据共享系统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地下介质的特性,同时调查地球的电磁活动变化,探究地球物理学本质和演化规律。
地球物理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地球物理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引言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地磁、重力变化和动力学等现象的学科,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分析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希望对有意从事该专业的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就业方向1. 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石油与天然气是目前全球主要能源来源,因此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有着广阔的就业机会。
地球物理学专业可以在勘探、开发和生产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地磁勘探等。
在该行业工作可以进行地质勘探、油藏评价、开采优化等工作,所需技术和知识正是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核心内容。
2. 环境与资源调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与资源调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地球物理学专业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地质灾害评估、土地资源调查等工作。
在政府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地质勘探单位等单位都需要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来进行相关工作。
3. 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地球科学研究可以深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现象规律。
地球物理学专业可以在科研院所、大学等地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推动学科的发展并解决一些科学难题。
4. 大数据与信息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物理学领域的数据量不断增加,需要运用大数据与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学生熟悉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具备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可以在大数据分析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就业前景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尤其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以下是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1. 就业率高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在上述就业方向以及矿产勘探、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就业机会,就业率较高。
2. 薪资待遇好地球物理学专业在石油、天然气等领域里有较高的工资待遇。
此外,在环境调查和科研研究等领域也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薪资水平。
物理学与环境:物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物理学与环境:物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而环境保护则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行为。
这两个领域看似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实际上物理学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理学原理和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并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可持续的环境。
一、能源领域的物理学应用能源问题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寻找替代能源正是物理学所能提供的有效解决方案。
物理学通过研究能源的转化、储存和利用方式,为我们找到了更高效的能源利用途径。
1. 可再生能源利用物理学家通过研究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
例如,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的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利用风能驱动涡轮机发电等等。
这些新型能源技术能够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 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物理学的研究还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
例如,研究燃料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研究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储存和利用电能。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延长能源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监测与治理中的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环境监测和治理。
通过使用物理学原理和技术工具,我们可以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1. 气象学和气候模拟气象学是研究大气运动和气象现象的学科,通过对气候模拟的研究,我们可以预测和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由此,我们能够了解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降低自然灾害对环境的破坏。
2. 环境监测技术物理学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水源的污染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可以探测地下水和地下污染物等。
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学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物质和地球表面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融合了物理学、地质学和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通过观测、实验和计算等手段来揭示地球的奥秘。
地球物理学主要分为固体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和海洋物理学三个分支。
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重力场、地震、地热和地磁等现象。
通过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可以推测地球的内部性质。
利用地热测量技术,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热传导和热对流等过程。
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层的结构、气候变化和气象现象。
通过观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演化。
海洋物理学研究海洋的运动、洋流、温度和盐度等特征。
通过测量海洋的表面高度和海底地形等信息,可以了解海洋的动力学过程和生态系统。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测、实验室研究和计算模拟等。
实地观测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测量,例如地震仪测量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磁力计测量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实验室研究是指通过对物质样品的实验操作,获取有关地球物质的性质和行为的信息,例如对岩石样品进行高温高压实验,模拟地球内部的条件。
计算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地球物理过程进行数字建模和模拟,例如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
地球物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资源勘探领域,地球物理学可以帮助确定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领域,地球物理学可以提供地震、火山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监测。
在环境保护领域,地球物理学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此外,地球物理学还承担着地球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重要任务,通过向公众传播地球科学的知识,提高公众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总之,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的学科。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物理学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认识和保护地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引言: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学的知识和技术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表面特征的方法。
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地震学、重力学、磁学、电磁学、地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为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和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震学原理的应用地震学原理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地球内部产生和传播的地震波以及地震波在地球体内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通过地震学原理,我们可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从而实现地壳的构造和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的研究。
地震学原理在地震勘探、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二、重力学原理的应用重力学原理是研究地球重力场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利用重力学原理可以测量地球不同地方的重力加速度差异,进而推断出地下地壳中的密度和物质分布情况。
应用重力学原理,我们可以研究地理结构的特征和研究地下的岩石构造,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三、磁学原理的应用磁学原理研究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应用磁学原理,可以揭示地球物质运动的规律,为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此外,应用磁学原理还可以用于勘探矿产资源、制定地磁导航和地磁探测等方面。
四、电磁学原理的应用电磁学原理研究地球内部的电磁现象和电磁场的分布。
通过应用电磁学原理,可以探测地球中的地下水、油气和矿产等资源分布情况。
例如,电磁勘探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强度和频率变化来判断某一地区的地下水储备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五、地热学原理的应用地热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热量的分布和传输规律的学科。
应用地热学原理,可以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地热能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地热学的应用还可以在地球科学领域和环境科学领域提供重要的参数和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泽涵 2003年9月
讲座内容
• • • • 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地球科学的关系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 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问题 自然灾害与环境地球物理问题
第一讲:人类生存发展与生态 环境、地球科学的关系
• • • • • • •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球科学的功能 环境、污染—定义和内涵 正视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过程 环境地球物理学方法 油气田环境污染的特点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 • • • 物质文明提高,提出社会制度组织问题 资源集中消耗—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温室效应 生活和生产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气、 液、固体。噪声、热、电磁、光) • 生态环境脆弱
环境与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差别
环境地球物理 勘探地球物理
研究目标
观测对象的时 空特征
环境污染预测 评价
观测精度要求
六、石油工业环境污染特点
• 全球:2000年剩余探明石油储量1402.8亿吨, 年消费量32~35亿吨 • 全国:年产量约1.7亿吨,消费量2亿吨 • 原油加工厂127家,能力2.76亿吨/年 • (最大1350万吨/年,平均160万吨/年) • 乙烯生产能力442万吨/年(世界第V)占国内市场 • 44.6% • 合成树脂915.6万吨/年(世界第V)49.4% • 合成纤维341万吨/年,56.4%
2、污染(Pollution源于印度教)
• 环境污染:“向环境增添任何物质、能 量(如热),其速率超过环境分散、分 解、再循环或以某种无害形式储存起来 而可容纳的速率” • 净化(Purification,源于宗教礼仪和惩罚)
3、环境问题是资源开发的后续 问题
• 能源开发使CO2增加,温室效应 • 农业导致生物物种变化(疯牛病) • 自然光合作用仅能维持1000万人 • 现代农业维持约60亿人 • 全国每年130万人死于癌症,80%与环境 有关。 • 水圈尚未大规模开发,前景如何?
三、环境、污染—定义和内涵
• 1、环境(Environment): • 学术定义:“作用于生物体或生物群落 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 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 (《不列颠百科全书,1999》) • 生物是否包括人? • 人是否包括意识形态?
1989年中国《环境保护法》
• 法律规定:“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 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 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 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 限定于“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要保 护的各个方面。
1、从上游到下游都产生污染
• • • • • • • 钻井:废水、泥浆,钻屑 采油:含油废水、落地油(约10万吨/年) 井下作业废水 油田化学制剂300余种,年用量120万吨 石油炼制、化工、合成纤维、化肥四类 含油、含硫、含碱、含盐污水。 废气,恶臭
2、油气田的污染
• 分布广:点源、线源、面源,每口井都可能是 污染源 • 污染排放:连续和间断(突发) • 量大:炼油厂污水4.85亿吨(2000年) • 污染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方面多:气体、液体 (落地油)、固体污染物排放,地面沉降,噪 声 • 防治水平不高,吨油耗水量大(采油及加工) • 石油类污染物已是各大水系主要污染物
3、油气田环境监测
• • • • • • 各种生产作业的环境监测 气体排放 液体排放 固体排放 噪声和放射性污染 突发事故:井喷、管线泄漏、
4、发展方向
• 现状:定期、定点采样,主要是直接的 化学分析方法,在时空上不连续,难发 现记录突发事故 • 方向:在时间上连续、在空间上按网络、 方法主要是物理方法,目标是环境变化 的预测。 • 前景:在解决环境污染预测后,解决低 品位矿产资源勘探和预测。
人类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地 球科学的关系
一、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 的关系
• 1、 自然生态环境(地球)是人类生存 • 的物质基础 • 2、人类生活空间—生物圈—大气圈、 • 水圈、岩石圈的交汇 • 能源:太阳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人类—自然界的产物
二、地球科学的功能
• 1、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研究方向、实践场所、 经济推动。岩石圈,最成功领域。 • 2、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圈,21世纪课题 • 3、防止地质灾害:下个世纪(?)课题 • 4、认识地球:根本目的 •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地震学、地磁学、 • 地电场、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物理、勘探 • 地球物理,—环境地球物理学—新方向。 • 测绘学,空间物理、海洋物理、大气物理
结束语
• • • • 地球科学的功能: *资源勘察开发(矿产资源)20世纪 21世纪资源短缺(水、石油、矿产) *保护生态环境—21世纪的 课题,环境 污染检测(高精度)-低品味矿产勘测。 • *防止地质灾害—22世纪以后的问题 • *认识地球—可持续发展,20世纪后期人 类最大的长进,人和自然的关系
2050年中国的人口城市、经济 和环境
• • • • • • • • • 人口:预计15.6亿, 城市人口4.2亿 ;农村11.4亿(按2000年,0.65) 城市人口10..14亿(占0.65)!净增5.46亿! 10.92亿 (0.7) 增加5.51亿 农村人口5.46亿 人均GDP—1万美元 城市:能源消费大于农村,家用汽车 2000:640万辆,消费石油530万吨, 2050:1.87亿辆,1.3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四、正视生态环境问题
• 1、经济发展不是灾难的前兆 • 2、提倡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界和谐发 • 展, • “人定胜天”、“人类改造自然”、 “大跃进” • 不可取 • 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代替”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五、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过程
• 1.农业生产 • 2. 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 3.城市(教永久性的和组织完好的人口集中 地),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集中定 • 居于较小面积内从而形成城市的过程。 • 世界城市人口演变 • 1800 年 1850年 1950年 1980 年 2000年 2020年 • 0.03 0.07 0.32 0.4 0.48 0.57 • (中国: 0.2 0.36 0.49)
环境地球物理学
• 环境地球物理学所讨论的问题: •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总体,自 然和人为因素都在内; 自然因素:天体演化、地质运动;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创造和消耗财富 暂不讨论人文因素:意识形态、宗教信仰、 社会制度(听天由命、“人定胜天”、 人类改造自然、大跃进)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随时间变化, 小至地区,大 至全球
矿产资源预测 评价 不变或缓变, 局部,几米、 几公里 物理场与背景 值的 差异,长 期变化 流动观测局部
观测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物理场及其变 化(日、月、 年) 固定点、网, 流动过程
观测系统
续表
观测空间 地表、水体、 岩石圈为主: 岩石圈(井 地表、井下、 下)、大气圈、 实验室、航空 航空、宇航、 实验室 Ppm或更高 1/10,1/100, 矿产品位
• 人与自然界统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自然界无意识,既不为敌,也不为友 • 应该和谐相处,不应以自然界为敌 • 自然界客观存在,有自身规律,应该适 应、利用;提“改造自然”不妥。 • 自然界是有机的,即相互制约 • 人与自然各有所长,人应从自然界学习
人与自然
• 可改变自然现状,不能改变规律 • 可局部控制,不能整体驾驭 • 可微观影响,不能宏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