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2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2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2粤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想】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

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

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二、作者简介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三、研习课文1、(思考练习一)结合课文、说说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明确: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零下-273.16 C。

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为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

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2、《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了解“超低温”的相关知识及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发挥想象,思考这一现象有何发展前景及实用性?明确:课文中介绍了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的寿命已进行漫长的星际旅行的大胆设想。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师版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师版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师:吴晓婵【学习目标】、了解超低温世界地奇妙之处.、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地运用.【课时安排】课时一、课前预习、正字音摄氏度(è)浸泡(ì) 韧性(è) 玲珑(í ó) 铌(í) 钽(ǎ)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镎(á) 荧光(í) 膨胀(é à) 氦气(à)氖气(ǎ) 氩气(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词语积累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亮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后人于是称月亮中地宫殿为“广寒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面目全非: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地样子.闷葫芦: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地葫芦.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地话或事情.小巧玲珑:小巧就是小而灵巧;玲珑就是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悠然自得:生活闲散舒畅,自觉得意.二、课堂学习与研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超低温现象”地“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明确】“超低温现象”地“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地极限——零下℃.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超低温现象”地奇妙之处主要体现为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地“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地性质.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地超导现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奇妙地超低温世界”有何实用性和发展前景?【明确】课文中介绍了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研等方面地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地寿命以进行漫长地星际旅行地大胆设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文是以什么顺序把这个奇妙地世界说明清楚地?说明地核心问题是什么?【明确】说明地顺序:逻辑顺序——人们对超低温地认识、探索、应用.说明地核心问题:超低温世界地探索.分析:全文以小标题分节,清晰地标示出了作者地写作思路:“冰雪不足以言冷”引出话题,介绍“绝对零度”概念;“奇妙地现象”介绍超低温世界中有趣地奇特现象;“没有电阻地导线”重点介绍超低温中地超导现象;“广泛地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地一些具体应用;“诱人地幻想”则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地寿命地设想.作者由一个基本概念入手引入“超低温”这话题,然后分别介绍现象及其应用,让读者较全面地认识了超低温研究这一科学研究领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地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明确】课文中使用了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下定义:如“冷有一个极限——最低地温度是零下℃,叫做‘绝对零度’”.作诠释:如“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地温度”.举例子:如“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如在“没有电阻地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地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地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地特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作比较:如“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地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地一团粉末”.列数字: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地电能,大约有损耗在输电线路上”.打比方:如“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分类别:如“广泛地运用”一节从钢铁工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地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小结】超低温是一个普通人无法接触到地世界,其中存在着许多超出人们常识地奇妙现象.本文作者抓住了这点来作文章,善于从普通人地常识出发来引出超乎人们常识地奇特现象,从而牢牢地抓住了读者地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文章趣味横生,把抽象地事理说明得生动可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作业】.下列词语中加点地字地注音完全相同一项是().摄取镊子慑服嗫嚅蹑手蹑脚.膨胀帐篷帐目怅然为虎作伥.倔强崛起挖掘诡谲一蹶不振.暂时錾刀崭新辗转斩草除根【答案】(项都读“é”;项地“摄、慑”读“è”,“镊、嗫、嗫”读“è”;项地“胀、帐、账”读“à”,“怅”读“à”,“伥”读“ā”;项地“暂、錾”读“à”,“崭、辗、斩”读“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地词语,最恰当地一项是()①然而,人们在实验室里获得了比海王星上更低地温度,却一直无法获得零下三四百摄氏度地低温.②采用这种办法锻炼种子,许多果树和庄稼地耐寒本领大大增强.③坐着宇宙飞船到那么遥远地星球上去,人地生命是不够用地.④用冷刀开刀,可起麻醉、止血作用,能够病人地痛苦..虽然由于考查减轻.尽管因为考查减少.虽然因为考察减少.尽管由于考察减轻【答案】.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地一项是()月日记者在乌鲁木齐延安路、团结路看到,许多车辆停在马路上,被烧得面目全非,一些公交车也被砸得变了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群面容沧桑地老人欢笑着坐在角落里,悠然自得地抽着烟..托尔斯泰地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地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地现实..平日里闷葫芦似地黄毛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让我对他刮目相看.【答案】(“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用在此处与语境不合.).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地一项是().经过两年半以后,再把仪器打开,发现金属环里地电流仍在流动,电流强度没有明显地减弱..这种放大器是现在世界上最灵敏地放大器,可以避免分子热骚动而带来地杂音,使微波得到有效放大地作用..如果金鱼地温度慢慢降低,降到零下多摄氏度,它就再也无法复活,而快速地降低温度,却能够复活..如果能够找到这种金属或合金地话,那将引起电力工业上地一场划时代地革命.【答案】(无主语. “得到”与“作用”动宾搭配不当. 在前一句“金鱼”前和后一句“快速地”后加“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列几句分别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选出对应正确地一项()①“冷有一个极限——最低地温度是零下℃,叫做‘绝对零度’”.②“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地温度”.③“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④“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地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地一团粉末”.⑤“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⑥“广泛地运用”一节从钢铁工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地作用.. 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 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作诠释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答案】.参照原文,下面有关“冷子管”地叙述正确地一项是:( ). “冷子管”是人们利用超导现象制成地一种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地很微弱地光线地精密仪器.. “冷子管”是由两根彼此绝缘并互相交叉地不同金属丝(钽和镎)浸在液态氦中制成地.. “冷子管” 体积比电子管、半导体晶体管都要小得多,并且耗费地电能也只有其万分之一.. “冷子管”非常灵敏,不仅可以用作计算机元件以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地很微弱地光线,还可以制成微波放大器使微波得到有效地放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答案】。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超导磁体
• 研究人员已制造出超导磁体,它无 电阻、无热损耗,易产生强大磁场 ,且节省电力:5万高斯的强磁场 只需几百瓦功率的电源,过去,一 个产生5万高斯强磁场的磁体重量 达20吨,而目前只有几公斤。
核工业受益
• 超导磁体还解决了受控热核反应的容器 难题——核聚变须在近亿摄氏度的高温下进 行,很难找到能承受如此高温的容器,使得 人工受控热核反应久久不能实现。

———举例子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8)“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 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列数字
(9)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 到-160 ℃,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 宫”。

———列数字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按说明文的阅读要点来 把握课文的方法。任何说明文都可以从几 个要点入手去理解。
1、阅读小标题一的内容,谈谈你对 低温的认识过程。什么是绝对零度?
2、阅读小标题二、三的内容:什么是超低 温?超低温状态下有什么奇妙的现象?
3、阅读小标题四的内容,联系小标题三的 内容,说说超低温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阅读小标题五的内容,课文列举了超低 温应用哪些诱人的前景?你有哪些新的构 想?
小标题一基本内容:
冷藏生命
• 低温技术还可以使生命冷藏成为可 能。
• 前面的金鱼冻僵又复活的实验生动 地告诉我们:生命可以冷藏!但必 须是“速冻”才能复活,如果是缓 慢降至超低温,仍无法复活。
速冻冷藏人
• 1967年1月19日,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倍德 福身患癌症,他请医生为自己做了“速冻冷藏” 处理,经8小时处理,将体温迅速降至-196°C超 低温,然后装进一个合金钢器具里,放进一座“ 冰墓”中,这种处置称为“冷冻悬停”,冰墓内 的温度保持在-200°C。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想】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

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

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探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我们经常赞叹:世界真奇妙!是啊,世界本身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我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惊叹。

而世界的奇妙往往深藏不露,要掀开它的面纱,要靠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又往往离我们较远,要靠科普作品的宣传。

我们自降生到人世间之日起,我们已经对寒暖有了真切感受。

隆冬时节,冻得发抖,我们会说:真冷!但我们不知道这“冷”会冷到什么程度,冷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现象。

让我们走近这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1、补充词语解释【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

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面目全非】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闷葫芦】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

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悠然自得】悠然:闲散舒适的样子。

自得:内心得意欢畅。

生活闲散舒畅,自觉得意。

2、感知文本内容课文分节写作,用小标题标示各节内容重点。

第一节“冰雪不足以言冷”旨在引出话题,从人们常用“冰冷”两字来形容冷谈起,谈到南极、北极,谈到“广寒宫”,谈到远离太阳的海王星,谈到人们对冷的种种猜测,最后介绍“绝对零度”概念。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超低温现象是指物质处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与常温状态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现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

2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3 .理解说明文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①自学辅导②学以致用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流程:布置预习,初解课文内容。

第二单元预习题1 .掌握加点字的读音。

骨骼 ( ) 栖 ( ) 居啮 ( )齿牲畜 ( ) 畜 ( ) 牧拨弄 ( ) 弄 ( ) 堂衍 ( )生契 ( )机数轴 ( ) 博读者一粲 ( )2 .解释词语。

不可逆转:一丝不苟:屈指可数:孜孜以求:不足为奇:迎刃而解:3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三篇科学小品各自所说明的主要对象的特点。

②“超低温”③“污染”4.请你简要说说这三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5 .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说明方法,请你列出来,并且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可以参看语文课本第 52 页的知识短文《说不尽道得明》。

预习题答案:1 .掌握加点字的读音。

骨骼( gé ) 栖(q ī ) 居啮( niè )齿牲畜(chù) 畜(xù) 牧拨弄 (nong) 弄(lòng) 堂衍( yǎn )生契( qì )机数轴( zhóu ) 博读者一粲( càn )2 .解释词语。

不可逆转:不可改变方向。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

孜孜以求:勤勉的追求。

不足为奇:不值得惊奇。

迎刃而解: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解决。

3 .分别用不超过 12 字的一句话概括这三篇科学小品各自所说明的主要对象的特点;①“数”:不断发展,都由实物原型,而且能解决实际问题,数字中充满诗情画意。

粤教版精品教案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1

粤教版精品教案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1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一、教案策略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超低温,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现象。

(2)能力目标:从文中筛选信息;准确理解概念。

(3)情感目标:展望对运用超低温的运用前景,激发科学探索与创造兴趣。

2、教学重点: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3、教学难点:把握概念4、主要方法:讨论探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材料:1967年1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一所小学的疗养所里,一位对人体冷冻一直很感兴趣的73岁物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即将死于肺癌。

在他床边的是洛杉矶人体冷冻学会的几位成员。

下午6点半,他的病情加重,开始气喘。

不久,他的私人医生宣布他已经死亡。

人体冷冻学家们迅速将他的遗体同一台心肺机连在一起,供给他营养物和氧气,以便保护脑部不至于再受损;同时,为防止血液凝结和活组织中形成冰晶,向遗体注射肝素和二甲基亚砜。

接下来,冷冻学家们将其遗体置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使体温慢慢下降至冰点附近,之后关掉心肺机。

到午夜2点,遗体体温停留在干冰的温度上(-74.5℃左右)。

这时,冷冻学家们把贝德福德的遗体放入注满温度在-320F(相当于-197℃左右)液态氮的贮存器腔内,贝德福德的遗体在几秒钟内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

几天之后,容器带着他的遗体被空运到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实验室,等待能治疗晚期癌症并且有办法使刚死亡的机体与组织恢复生命的那一天。

2、导入语:是什么让这位物理学教授能等到医学可以治好他的癌症那一天呢?——是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那么,什么是超低温世界?超低温世界有何奇妙之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3、作者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

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新著:“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四人帮兴衰”系列:《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陈云之路》、《胡乔木传》、《行走美国》、《行走俄罗斯》、《行走中国》、《受伤的美国》等。

高中语文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熟悉稳中有关术语以及它们的含义。

3.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训练考察学生的采集信息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感知课文,锻炼学生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2.提出问题,仔细研习课文,包括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等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2.作者简介: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3.整体感知全文:教师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发给每人一张练习卷,内容如下,要求认真完成,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附:每部分可以提出的重点问题第一部分:1 、世界上比冰更冷的东西很多,其中文段列举了哪三个地方?(南北极、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海王星)2 、这三个地方最冷的温度能低到几度?(- 22 9℃)3、冷的极限又称为什么?即多少度?(“绝对零度”,-273.16℃)4、(判断题)如今,人们已经可以获得“绝对零度”了。

(否)第二部分:1、在多少度的温度下,空气会变为“液态空气”?它是什么颜色的?(零下190多摄氏度,浅蓝色)2、在超低温世界的设备应用哪种金属去做?(铜)3、铅棒和锡棒哪种可以在超低温世界用来敲打?(铅)4、“超流现象”是发生在哪种气体上?(氦)5、请解释“超流现象”。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设计1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低温概念及其相关知识;2.学习材料学、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安全知识;3.掌握液氮的制备和使用方法;4.学习超低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步骤1.引入本节课主题为“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我们经常听到低温、温度、凝固等等,但超低温真的让人感到惊奇。

你知道吗?世界上的最低温度是-273.15℃,也就是绝对零度。

那么,何为超低温呢?2.讲解1)超低温的概念及其特点;2)讲解液氮的制备和使用方法;3)讲解超导材料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1)观察液氮与各种物质接触后的化学反应;2)实验操作中,注意安全问题;3)开展超导材料的实验操作。

4.总结1)再次强调超低温实验中的安全问题;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到超低温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3)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三、课堂评价1.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液氮的应用,并给予简短的汇报。

2.测试评价设计简单的选择题或实验题目,测试学生对超低温实验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的认识程度。

四、教学亮点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超低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2.融入科技应用,在学习之余,增加了学生的科技视野,培养了其创新意识。

3.强调了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加注意安全问题。

五、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在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采用提前介绍安全知识,加强实验安全防范措施等方法,做到操作规范、安全有保障。

六、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掌握超低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探究精神,教学效果明显本节课通过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接触和操作液氮,加深了对超低温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学中提高了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加注意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想】
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文,理解其主要内容。

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文中的一些内容。

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时数】2时。

一、导入语
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二、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
的大胆设想。

超低温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在今天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参考“相关资料”),主要应用于能源,交通,医疗卫生,电子技术,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防技术等领域。

下列应用低温工程的实例及将来性:
火箭推动系统(retprpulsinsste)
──一般用液化氢为燃料而以液化氧为助燃剂。

低温物理与化学──如利用氢气泡室(hdrgenbubblehaber)在高能量物理(highenergphsis)的研究。

在化学实验中也利用低温红外线(IR)及spetretr 方面的研究。

电子学(eletrnis)及核子工程(nulearergineering)方面的应用──如射必须在液化氮或液化氦低温下施行以收实效。

中子撞击(neutrnbbardent)亦在超低温下施行,以备发展应用在反应炉中。

超导性及磁性(superndutivitandagnet)──如已发展的超导性磁具可以在1吋的空间中产生30,000高斯的磁场圈。

普通要产生同样磁场圈若不用超导性物质则要7呎直径,呎长及4吨的重量的电磁铁,费电10瓩。

标准的超导性磁具的直径仅3至4吋,长4至吋,而重量只不过几磅而已。

生物及医工方面的应用──有一门利用低温的生物学
(rbilg)目前正被注意。

一种用液化氮冷冻的器具,可以用来保藏血液,皮肤及骨髓等。

将来刚死的人的内脏也可以用超低温下保存,以待医师们移植到需要此脏器的病人身上。

食品保存与运输──利用液化氮气与新鲜食品如鱼、虾、肉等面接触,使其表面在瞬间被冻结,而把美味及香气包藏在食物里面,如此运输到消费市场再解冻,则食品仍恢复新鲜一般。

用液化氮的好处是在于瞬间冰冻。

公害控制及处理──如医院中利用氧气来补助垂危病人的呼吸。

最近,有人计画用液化氧来处理被污染的湖水。

另外,利用液化氮来处理废铁及废塑料,也会变成非常实用的题。

3、文是以什么说明顺序把这个奇妙的世界说明清楚的?说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冰雪不足以言冷
奇妙的现象
明确: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没有电阻的导线认识事物的过程
广泛的应用
诱人的幻想
说明的顺序:人们对超低温的认识、探索、应用。

说明的核心问题:超低温世界的探索。

全文以小标题分节,清晰地标示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冰雪不足以言冷”引出话题,介绍“绝对零度”概念;“奇妙的现象”介绍超低温世界中有趣的奇特现象;“没有电阻的导线”重点介绍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诱人的幻想”则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的寿命的设想。

作者由一个基本概念入手引入“超低温”这话题,然后分别介绍现象及其应用,让读者较全面地认识了超低温研究这一科学研究领域。

4、(思考、练习二)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

看看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做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

下定义:如“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7316℃,叫做‘绝对零度’”。

作诠释:如“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

举例子:如“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

作比较:如“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的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的一团粉末”。

列数字: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打比方:如“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

分类别:如“广泛的运用”一节从钢铁工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的作用。

、请举例说明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明确
⑴“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⑵……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朝低温时也具有超导性。

“23种”是确定数目;“60多种”是不确定数目。

说明文要求对所说明的内容作准确的介绍。

此外,作者在用词上十分注意掌握分寸。

⑶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它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

“努力”表明科学家工作难度很大,同时也表明科学家
不畏艰难,执着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

“稍低于”用词精确、严密。

6、根据文内容,为一本简明科学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条目,不要超过两百字。

明确:据理论推算,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7316℃,这一冷的极限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

研究发现,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一个低温区域(一般指-10℃以下)中,许多物质显示出与常温下截然不同的特性,如铅会变得富于弹性,锡会变得易于粉碎,某些导电材料会出现超导性(即电阻消失或接近于零)。

这个低温区域被称为超低温,物质在其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即是超低温现象。

四、总结
超低温是一个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世界,其中存在着许多超出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

本文作者抓住了这点来作,善于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来引出超乎人们常识的奇特现象,从而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趣味横生,把抽象的事理说明得生动可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