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绿地项目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本次宏宇城景观规划设计以“***”命名,是供小区内居民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

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运用堆土成坡、铺地落差、植物配置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的转换。

规划主题:强调景观设计以自然为主,采用充分的“绿色”和适当的活动空间。

“人为绿色←→自然绿色”相互渗透
人心向“绿”已经是不可置疑的主题,本设计通过绿化种植和空间分割等手法隔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使人的视觉和心里感觉充分享受这份“静谧的绿色”。

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理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呼应。

目录
1.总平面
2.道路分析图
3.功能分析图
4.节点分析图
5.植物配置图
6.小品意向。

公共绿地活动策划方案

公共绿地活动策划方案

公共绿地活动策划方案一、背景公共绿地是城市中人们休闲、体育锻炼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举办公共绿地活动,可以增加居民的身体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因此,策划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公共绿地活动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提供多样、丰富的绿地活动,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

2. 增加居民的身体运动,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3. 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4. 增加公共绿地的利用率,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健身活动- 晨练活动:每天早晨在公共绿地设置专门的晨练区域,提供早晨气功、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吸引居民参与。

- 健身大赛:定期组织健身大赛,包括跑步、跳绳、篮球等项目,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2. 文化活动- 音乐会:定期在公共绿地上举办音乐会,邀请乐团和音乐爱好者现场表演,吸引居民欣赏音乐作品。

- 书法展:在公共绿地设置书法展览区域,定期举办书法展,邀请书法家进行现场创作和指导,向居民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3. 游戏活动- 比赛游戏:定期在公共绿地举办游戏比赛,包括棋类、桌游、球类等,设立奖杯和奖品,吸引居民参与。

- 亲子游戏:定期举办亲子游戏活动,邀请专业教练指导亲子游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4. 环保活动- 植树活动:定期组织植树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一起行动,提高居民对环保意识的重视。

- 垃圾分类宣传:在公共绿地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区域,通过宣传展板和工作人员的现场解答,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

5. 社区互动- 开放日:定期举办公共绿地开放日,向社区居民展示公共绿地的设施和功能,提供居民互动的机会。

- 邻里节日:在重要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举办邻里节日活动,包括庙会、文艺演出等,增加社区居民的节日氛围。

四、推广与宣传1. 宣传渠道- 社区公告栏:通过社区公告栏刊登活动海报和宣传内容,提醒居民参与。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一、引言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增长和建筑的扩展,同时也带来了道路的拓宽和交通的繁忙。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说明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方法和相关要点,以期为城市的美化和居民的舒适提供指导。

二、设计目标1.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街头绿地应该设有适宜的座椅和休闲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2.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增加城市景观:街头绿地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城市的美感。

4.促进社交和交流:街头绿地可以成为居民和游客交流的场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三、设计要点1.绿化种植选择:街头绿地应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包括树木、花草等。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抗污染性和观赏价值。

2.空间布局:街头绿地的空间布局应符合人们活动和休息的需要,通常包括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合理划分这几个区域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益和空间利用率。

3.设施设置:街头绿地应设有适宜的座椅、休闲设施和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以便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

4.照明设计:照明设施的设置能够增强夜间绿化的观赏效果,并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感。

5.绿地维护:对于街头绿地的维护应加强,包括定期修剪植物、清理垃圾和水培等,确保绿地始终保持整洁和美观。

四、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对城市街头绿地的规划,确定空间布局、植物种植和设施设置等要点,并绘制相应的效果图和草图。

2.施工阶段:按照设计草图,进行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景观绿化的实施工作,包括种植植物和安装设施。

3.管理维护阶段:绿地建成后,需要加强对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养护和修剪,确保绿地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五、设计实例以下是一个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实例:1.空间布局:将街头绿地划分为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休憩区设有适宜的座位和休闲设施,活动区设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进行各类运动和娱乐活动,景观区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美感。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样本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样本

设计阐明书—洛阳市新区“窗格”主题街头绿地设计一、项目背景本次设计规划地区位于洛阳新区,洛阳作为一种九朝古都,自身具备有丰厚文化底蕴。

在古都洛阳当代化不断加快大背景下,着力打造一种集休闲、娱乐、观赏、静心、交流并能体现洛阳地区文化特色功能场合。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绿地位于洛阳市新区通济街街旁,西面为都市宾馆,有都市河道分隔开来,东面为怡和花园居住区,北面为政府用地,也是有都市主干道分隔。

两条都市主干道在该地南北东三侧,交通极为便利。

三、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该场地呈长方形,南北长40米,东西宽20米,地势平坦。

场地内有一棵榉树,两棵三角枫。

西侧滨临都市河道,因而在设计上应特别注意对都市河流充分运用,以体现滨水型空间设计,种植设计也应尽量运用原有树木;该场地东侧和东南侧分别有一居住区,且南北东三侧紧邻都市道路。

因而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服务人群,以及人流来向。

纵观古今中外街头绿地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

只有在有限生活空间运用自然、师法自然,谋求人与小品、山水、植物之间和谐共处,才干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和谐。

四、设计目的该绿地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观景,休闲娱乐,休养生息功能以及洛阳文化特色,运用植物在环境与观赏上重要功能,创造由植物、水体与硬质铺装构成空间,将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一系列亲切、自然、赏心悦目自然生态景观。

五、设计理念与演化在本次设计中,以“窗格”为主题立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古就是一种信封家宅平安国家,窗格也就成为人们心中象征幸福光明、趋吉避凶建筑装饰。

在古人眼里,门窗有如天人之际一道帷幕,是连接上天与人间一种通道。

而作为九朝古都洛阳更是与窗格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以窗格为主题,能唤起人们对洛阳古时文化追忆,体现古都洛阳人文情怀,同步也作为一种幸福安康象征。

另一方面,通过体味窗格演变过程,使人们意识到洛阳不断加快当代化步伐,勉励人们以积极姿态拥抱将来同步不忘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

绿化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绿化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绿化设计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本次绿化设计方案旨在为项目名称打造一个美观、舒适、生态的绿化环境。

该项目位于项目地点,占地面积约为具体面积平方米。

周边环境包括周边环境描述,项目的主要功能为项目主要功能描述。

二、设计目标1、营造生态平衡的环境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空气质量,调节小气候,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自然环境。

2、提升景观美感运用多样的植物品种和景观元素,打造富有层次感、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景观效果,增强视觉吸引力。

3、满足功能需求根据项目的不同区域和使用人群,设置相应的绿化功能,如休闲区的遮荫植物、道路旁的行道树等。

4、体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绿化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增强项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优先选择本土植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减少养护成本,同时构建多样化的植物群落,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2、艺术性原则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等特性,进行巧妙的搭配和组合,营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景观效果。

3、功能性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如交通流线、休闲活动、遮阳避雨等,合理布置植物和景观设施。

4、人性化原则关注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设置舒适的步行空间、休息设施等,提供宜人的绿化环境。

四、植物配置1、乔木选择了具体乔木品种 1、具体乔木品种 2等,这些乔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能够提供良好的遮荫效果。

2、灌木配置了具体灌木品种 1、具体灌木品种 2等,丰富景观层次,增加绿化的色彩和质感。

3、地被植物选用了具体地被植物品种 1、具体地被植物品种 2等,覆盖地面,减少土壤裸露,保持水土。

4、花卉在重要节点和景观区域种植了具体花卉品种1、具体花卉品种2等,增添色彩和生机。

五、景观分区设计1、入口景观区在入口处设置标志性的景观元素,如大型花坛、特色雕塑等,搭配高大挺拔的乔木,营造出热烈、欢迎的氛围。

2、休闲活动区种植冠幅较大的乔木,提供充足的遮荫空间,设置休闲座椅和草坪,满足人们休憩、娱乐的需求。

绿地设计说明书

绿地设计说明书

居住区设计绿地说明书总述:本设计小区面积约为5.6公顷,为居住小区级,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绿化设计,取绿化率为34%,绿化水平较好;其他各项指标均按照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规定设计。

该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边界线所分隔,不被城市道路穿越,是完整居住地段。

设计理念:一、居住小区的特点1.建筑布局为混合式。

小区的绝大多数建筑为行列式布置,少量的为周边式。

2.建筑密度适中,楼层高和人口密度适中,人均绿地多。

3.地势较平坦,中间有一个较大生态胡,因为有湖,小区整体环境会更优美,设计住宅时,将湖设计为建筑和整体的中心,以湖为中心景观节点进行布设,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满足人的亲水性需要。

4、格局规整而又富于变化,住宅布设将直线与曲线还有点式协调安排,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

二、绿化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设计绿地、树木、花草的分布。

三、配置方式居住区的绿地结构比较复杂,在植物配置上也应灵活多变,不可单调、呆板。

1.使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

点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面积较大,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位置安排在中间或住宅集中地方,方便居民前往。

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混合式为辅。

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栽种不同的树种,使小区内达到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绿色,都有景观可看。

选垂柳、海棠、樱花、碧桃、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马尼拉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

居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开花灌木或藤本,选银杏、香椿、樱花等。

宅旁绿化,包括住宅前后及两栋住宅之间的用地,约占小区绿地的50%以上,是住宅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

2.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

居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限制了绿量的扩大。

但另一方面,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建筑表面积),为主体绿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园林绿化设计说明

园林绿化设计说明

园林绿化设计说明绿化项目设计说明一、设计主导思想:本次绿化设计以简洁、大方、便民为原则,旨在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成为社区主景观的延续。

设计特点包括: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整体需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陶冶情操,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加气站的绿化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绿化景观设计围绕现代园林内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二、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五、具体设计:1.绿化带内园路及铺装场地:园路采用自由的曲线造型,由东至西贯穿整个绿化带,既组织了交通,而且可以供游人沿此路游览,道路两侧的绿化设计步移景异,处处都有新意。

2.绿化带内给排水系统:为了方便绿化养护时期对植物浇水,设计了给水系统,给水留接头,可以接自市政管网,每20米设计了一个阀门井,方便取水。

水池南侧设计了一个排水阀门井,下雨后水池内的水满的时候,打开阀门即可实现水池排水功能。

给水管道采用PPR管,排水管道采用UPVC管,埋深在本地区冬季冰冻线以下。

3.植物设计: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第一章综述一.设计依据:(1)《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游船码头地块局部调整20100708》;(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3)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75-97,1997);(4)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5)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7)《上海市市绿地设计规程》DBJ08-15-89;(8)《草坪建植和草坪管理的技术规程》DBJ08-67-97;(9)《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10)《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08-66-97;(11)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

二.区域位置和工程概况: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DSH-H1-1-12地块规模尺寸:总占地面积29214平方米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临港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标志性地区,是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着的展示馆”。

为进一步推动临港新城主城区一期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及形象,完善主城区旅游及商务功能,完善滴水湖的功能和景观开发,按照临港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及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在西侧距现状亲水平台东侧边界、南侧滴水湖岸线、东侧E港边界、北侧环湖北一路红线处建设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

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建设内容主要为绿地景观建设、驳岸景观建设及局部改造、道路广场建设、地下及地上停车场、相应的服务用房建设。

其中预计园路铺装及道路广场用地约占31.97%,绿化用地约占65.03%,游览休憩等公共服务建筑约占3%。

地下停车库面积约为7180平方米第二章方案总体构思一.方案设计总体构思理念:在遵循总体规划中水滴能量波的概念,遵循总体规划构图原则的基础上以“生态、创意、景致”为理念,坚持地块开发的社会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化原则。

注重周边建筑及湖岸协调关系,为市民打造一块以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公共绿地。

二.外形特点: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期待逃离都市的喧嚣,一号码头公共绿地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城市中解放的自然环境,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与一号码头建筑形态紧密结合,是整个滴水湖线性绿地中极富个性与魅力的一笔。

三.总体设计及空间规划:1.环境景观分析本项目作为临港新城主城区景观工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其周边环境非常优越,又毗邻未来地铁16号线,建成后将有充足的人气。

地块狭长且不规则,给设计带来不同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块形态使景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

2.功能定位和区域划分由于地块狭长且不规则,不同区域具有各自地形、位置特点,因此根据控规划分地块,对不同地块提出适宜的景观设施和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景观的功能是为滴水湖畔提供一个微妙的,精致的和自然游憩体验。

通过公园提供的各种步道、广场不仅连接了整个滴水湖畔的不同的区域点,还提供了可以进行散步,骑行和休憩等活动的场所。

(1)地块西部地块西部毗邻16号线总站,涉及到与16号线下沉广场设计的衔接,同时承载着大量的人流,是市民进入地块的主要方向,(2)地块中部地块中部结合一号码头设计一个较大的广场空间,是市民集会和欣赏滴水湖的主要场所之一,该地块主要解决与一号码头建筑风格的融合问题。

(3)地块东部靠近E港的是地块的东部,该地块要求设计码头的候船广场和游艇展示区域,同时也是码头后勤区域,如何解决几个功能区块的交叉问题是这块设计的主要内容。

(4)地下空间充分考虑地块未来的停车压力,同时与码头地下空间结合,设计约7100平米左右的地下空间。

3.建筑布置因为湖岸的整体设计原则是极具个性的的,因此在功能建筑的布局和外形设计也是融于景观之中的,多采用结合景观的形式,与周边环境不相冲突。

在适当的地方布置厕所、出入口和景观亭等,其数量和面积需符合规范要求,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第三章设计方案说明一.总平面设计说明:1.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概况项目地处1-12地块,基地上地块平整,地形起伏不大;目前,基地中心湖泊已基本施工成型,场地原有条件对本次设计指导意义不大;现场勘探发现湖区整体气势恢宏,且周边无明显突兀的视觉障碍物,景观条件良好。

2.环境与绿化设计分析绿化设计与植物配置旨在营造一个城市外的森林,使湖畔公园看上去自然和谐。

作为滴水湖公共绿化带的一部分,整体风貌应该是自然的,就如一片森林,需要由成片的乔木来打造其景观骨架。

同时湖畔景观设计也应该强调植被的多元化,这是一次穿越森林.草坪.特色种植等区域的空间之旅。

3.景观设施与景观小品设计1)出入口设计绿地入口是一个自然的,但富有个性的区域,具有迎宾功能,并提供一个可供聚集于见面的场所。

成片草花迎接游客的到来,廊架为游客提供遮荫。

通过木材、金属、石材和砖以及装饰来表现出创新的风格。

2)景观廊架设计景观廊架提供一个放松,休憩和避雨的场所。

设计风格简洁,由金属的构架和木质屋顶构成。

廊架中都设有座凳,让游人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微风。

3)盥洗室设计盥洗室的设计目标是建造一个不影响公园的整体外观的公共设施.外墙装饰使其能更容易的融入自然背景中,同时促进了公园的整体可持续性。

4)城市家具设计在湖畔公园中使用的座凳应与周边自然的环境相协调。

设计采用了沿地形设置的条形长凳,并且以木材作为主要材质,并根据不同位置的不同功能需求,将座凳分为不同类型。

5)码头设计需严格符合运营计划中所要求的面积和承载力,保证功能完整和使用安全。

6)艺术灯光灯具的选择将以实现最佳效果为目标,做到照明源不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视觉冲突。

用于突出建筑结构或景观的灯具装置将尽可能隐藏于游客的视线外。

游客步行通道不能设置高杆灯柱。

毗邻一号码头建筑的边缘部分将进行特殊的主题照明设计。

7)地下车库设计考虑地块未来大量人流情况,设计两个地下车库单元,其面积分别约3380平米和3080平米,可停车约210辆。

同时与码头建筑下方的地下空间沟通。

4.广场布置设计分析广场布置是与周边环境相关联的。

广场的分布主要位于西面主入口集散广场,迎接地铁出入口的广大人流;码头候船广场考虑检票上船流程。

5.道路交通设计说明1)出入口园区内根据周边环境及用地属性设计一个主要车行出入口,若干个人行出入口,最大限度做到人车分流。

2)主要道路道路交通设计主要施行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消防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自成体系互不干扰。

步行道都是自然柔和的穿行于自然景观之中。

在大多数地区都是用大块面的花岗岩铺装,在某些特殊区域转变成小块面的花岗岩,甚至是卵石。

消防车道部分采用隐蔽式设计,既满足消防要求又保证景观的完整性。

6.竖向设计说明在竖向上,除东部靠近E港区域设计成片水杉林之外其余设计都是以疏林草地为主。

保证滴水湖边缘的视线通透。

同时竖向的设计充分考虑景观排水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

7.标志标识系统设计说明标识是起整合作用的视觉元素,可以表明定位,并给游客提供引导和信息。

场地区域的标识的外观、位置和图形质量必须综合考虑,达到视觉统一。

所有的标识、指路牌和度假区入场门户标识是主题化、整合的、全面的滴水湖区标识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供统一的视觉外观,遵循相应等级,并强化车辆、行人的流动。

车辆和行人的指路牌和项目识别的图形要素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标识、指向标识、安全和警示标识、地图版。

8.灯光照明设计说明整个绿地的灯光设计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主要集中在主景区域如一号码头、广场、滨湖岸线等,第二等级主要是绿地中的主干道等主要园路设计上。

第三等级则是绿地的大部分区域,这些区域的灯光设计主要满足对岸观赏效果,以照树灯以及一些符合规范要求的基本照明为主。

9.无障碍设计根据国家规范规定,在本工程设计中,在建筑主入口处设计了1/12的坡道作为无障碍坡道,园区内所有盥洗室均设无障碍厕位,园区内所有步行道均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上海市及全国绿地规范设计要求。

二.绿化景观设计说明:整体植物景观大气简洁,植物品种丰富但不杂乱,为要为滴水湖绿化带营造出简洁自然的绿色背景。

漫步在景区中,丰富的植物种类,又为人们营造出一处可以细细品味自然的好去处。

1.平面布局根据场地规划中流畅的曲线构图,植物采用带状的布局,结合地形、道路营造和分隔空间,植物设计模拟自然,以类同的植物群植形成不同特色林带如杉树林、樱花林、色叶林等,多个林带交接呼应,营造流畅大气的植物景观。

2.植物种类植物选择主要以适地适树为原则,结合景观设计总体意图,乔木和大的花灌木种类并不多,主要选用了上海常用的观花、观色、杉类植物等,如香樟、乌桕、无患子、枫香、银杏、三角枫、红枫、白花泡桐、日本早樱等,并选取少量的观赏效果比较好的品种如秋红枫、巨紫荆等,杉类选用水杉、池杉、落羽杉等,既增添了植物的色彩,又丰富了整体植物景观空间立面层次。

下层植物以开花类的地被和多年生草本为。

第四章单体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游船码头地块局部调整20100708》;(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4)《上海市市绿地设计规程》DBJ08-15-89(5)《草坪建植和草坪管理的技术规程》DBJ08-67-97(6)《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7)《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8)《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08-66-97二.功能原则:具有生态风景、科教文化、展现风貌的文化型建筑具有安全疏散、游憩等候、坚固实用的功能型建筑具有生态保健、亲水游憩、水上休闲的滨水型建筑以上的三个功能原则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

三.平面设计:1)盥洗室设计盥洗室的布置根据《公园设计规范》中的游客容量计算方法,本项目综合考虑容量在900~1000人,厕位应在14个左右,厕所数量在1处左右,同时满足服务半径小于250米,即间距控制在500米以内。

地块东侧考虑使用咖啡吧及一号码头建筑内部厕所。

盥洗室的平面布局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

2)咖啡吧设计该建筑定位为VIP咖啡吧,设计有约430平米左右的使用空间,同时也设计了一个公共的操作间及储藏室,以及专供工作人员使用的卫生间。

3)服务用房设计服务用房约占240平米左右,供码头工作人员堆放工具及绿地日常管理所用。

3)地下车库设计考虑地块未来大量人流情况,设计两个地下车库,其面积分别约3380平米和3080平米,可停车约210辆。

同时与码头建筑下方的地下空间沟通。

与其他部位用耐火极限大于2h隔墙和1.5h楼板隔开,墙上门设带闭门器甲级防火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